新型职业农民考察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0: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型职业农民考察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型职业农民考察报告

篇1

一、合江职教基本情况

四川省合江县地处云、贵、川、渝交汇点,总人口84万,是一个中等农业县,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然而,近年来人们却纷纷把目光投向那里,四面八方的求经问策者纷至沓来。这一切均缘于该县职教的蓬勃发展。该县现有职业学校5所,职业学校教职工900余人,在校生18420人,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自2000年来保持在5∶5左右,2005年职教招生人数甚至超过普高招生人数。在该县5所职业学校中,生源火爆、规模逾万人的少岷职业技术学校显得格外耀眼。2005年全国职教现场会在该校召开,教育部长周济高度评价说:“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合江职教发展主要经验

(一)政府引导。合江是农业县,政府将发展职教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加快农村劳力转移、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对职教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职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政府办、教育局、农业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职教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抓政策服务。在职业学校发展需要拓展校园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搞好协调,为学校征地扩建创造条件。三是抓环境优化。县政府明确规定,任何部门未经许可不得到学校收取费用。公安文化等部门联手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卫生部门为学校确定实习医院。安监、消防、防疫部门定期到学校提供免费培训和服务。金融部门简化贷款手续,给予资金支持。

(二)多元办学。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合江县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中等职业教育,如公办职业学校可引进民办机制,通过股份合作、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或合作办学;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于1999年转制为民办学校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目前该校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校师生员工13000余人,开设了13门职教专业课,每年招生8000人以上。近期,该县又在着手进行公办符阳职校改革,将符阳职校现有资产进行整合,将符阳职校、成教中心、合江卫校“三校合一”,引进民间资金,组建政府控股的股份制学校,将其办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共同发展新型职业学校。

(三)市场运作。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办学活力是该县职教发展最大的特色。以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首先坚持面向市场设专业,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先后取消了需求不旺的化工、建筑、农业类专业,整合了机械、电子、保安、汽车、文秘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机电一体化,驾文保(集驾驶、文秘、保安于一体)等专业,并借势发力,将其发展为骨干专业。二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按需施教,以适应就业需要,获取职业资格为标准,面向市场培养合格人才。三是紧贴市场,建立就业网络,开辟畅通的就业渠道。学校指定专人定期走访企业,收集就业学生的反馈信息。目前,该校已组建了由50多人组成的毕业生就业联系和跟踪调研队伍,在省内外共建立了2000多个用人信息联系点,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生率都保持在90%以上,而且预约要人的单位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四)自主管理。为增强职业学校自主发展能力,该县保证了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籍管理、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方面享有充分的自。如在重点扶持少岷职业技术学校上规模、上档次时,坚持了“三个放活”:一是放活办学自,让学校走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办学之路,自主投入、自主招生、自主设置专业;二是放活用人自,职业学校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唯能是举,唯才是举;三是放活管理自,政府、教育部门不干预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职业学校对人,财、物有绝对的管理和使用权。

三、启示与建议

同样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县,短短几年时间内,合江县职业教育发展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值得我县认真思考。借鉴合江经验,我县职业教育要在“十一五”时期取得突破,除了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篇2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035-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它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关系到农村以至全国的社会安定。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三农的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达到9 367万,其中农业人口5 909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63%,2007年全省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为4 985.34元,离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000元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1]。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中,农民文化素质占重要比例。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对解决中国农民收入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权威的衡量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民收入的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山东省农民文化素质与人均收入的相关性。

一、指标选取

文章所需初始数据均来自2001―2008年的《山东统计年鉴》,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农民收入的指标,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培训与教育支出作为衡量农民文化素质的指标。

二、山东省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状况

对山东省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民收入概况的描述,是与天津市农民相比较而进行的。天津市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农民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是全国率先实现“双基”达标的城市之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从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乡村干部培训到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二者具有较强的对比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山东省农民文化素质欠缺之处,及时进行改善。

1.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0年的2 659.2元上升到2007年的4 985.34元,提高2 326.14元。但从图1与天津市的比较可看出,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落后于天津,2000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 659元,天津是4 370元,2006年山东省为4 368元,而天津则达到7 942元。并且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天津市的增长速度,且有差距逐年增大的趋势。

2.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整体上来看,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5.66年提高到2007年的6.51年。与此同时,通过对初始数据的分析可发现,农民受教育程度的结构也有了显著的改变,和2000年相比,全省农民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人口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1.26%,比2000年提高0.81%;高中和中专的人口比重提高了3.9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比重也在整体下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可以发现山东省整体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天津(如图2所示),2000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66年,而天津是8.47年。山东省农民受教育年限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天津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存在很大差距。

3.劳动力培训与教育支出状况。农村劳动力培训与教育支出包括农民技术培训费和日常购买书、报、杂志等支出。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支出从2000年的人均9.93元提高到2007年的28.83元,提高接近3倍。表1客观上反映出更多的农民意识到技能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山东省农民文化素质与农民收入相关性分析

1.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性分析。表1中的数值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到的回归模型为:

Y=-10 773.80691+2 366.168261*X1

R2=0.931131,R2=0.919653, F=81.122

其中,Y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X1表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来看,修正后的拟合优度为R2=0.919653,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F=81.122,以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t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得出该回归模型整体显著,说明模型是合理的。结论表明,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其人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长,人均收入就越高,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农民培训与教育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性分析。经分析计算得到的回归模型为:

Y=1 495.071348+116.8370563*X2

R2=0.926516, R2=0.914269, F=75.65076

其中,X2表示农民培训与教育支出。从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来看,修正后的拟合优度为R2=0.914269,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F=75.65076,以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t检验通过检验。因此,可以得出该回归模型整体显著,说明模型是合理的。从模型中可以看出,该函数为增函数,随着农民培训与教育支出的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四、政策与建议

相关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普及率提高20%~30%,可使国民收入增加8%~10% [4]。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要提高山东省农民收入,首先必须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

1.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农村教育的重点是基础教育,应进一步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最大限度的遏制农村新文盲的产生。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承担着农村普及教育和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双重任务,直接培养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对于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增加农民收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应加大中央财政负责免费教育的力度,保证经费的足额到位;其次,可以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加快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再次,各基层政府要拨付专项农村职业教育基金,建立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和不同形式的夜校 [5],积极推进联合办校,实施资源整合策略。

2.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培训,农村培训体系的建立一定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办学原则,有针对性地来开展工作。第一,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营销知识的培训,加强实用新技术教育 [6],有针对性地进村、进农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教农民学会一门技术。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网络优势,聘请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为农民进行辅导与讲座,为农民学习实用技术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第三,按着农民的意愿来安排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时间都应依照农民的喜好和农忙时节来进行,此外政府应对培训实行补贴或免费对农民进行培训。

3.完善政策法规。日本和韩国的农民教育培训在管理运作上都有立法作保障,由国家统筹规划,政府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和协作,以农业学校或技术推广指导机构为主体,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施培训教育,成效显著 [7]。虽然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农民的发展,但在农民教育上缺乏法律保障。中国可借鉴日本和韩国经验,加强对农民教育的立法,把农民技术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制定《中国农民教育法》之类的专项法规,只有通过专门的法律明确农民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使农民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省统计年鉴2008[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刘巍.“人均受教育年限”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J].北京统计,2003,(6).

[3]刘训江,赵世昌.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J].天津农林科技,2008,(3).

[4]林鸿,郭海强.人口素质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以四川省农村为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

篇3

关键词:广西 新型工业化道路 人力资本 在职培训

刚刚审议通过的 “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规划将更多地关注GDP增长结构而不是增长率。无工不富,广西很多市县纷纷提出“工业立市/县”的发展战略,开始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转移的不仅仅是产业,还有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广西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增长模式的新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需要雄厚的人力资本为支撑力量。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区域竞争优势理论,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和培训、劳动力流动和迁徙、劳动力的健康等,其中教育和培训是最重要的积累途径。

广西企业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面

1.认识不足,曲解了在职培训的风险和收益。在调查中发现,企业规模大小与对培训的认识有重要的不同。2009年广西共有198所大型企业,400所中型企业,2557所小型企业。一般大中型企业都能对企业在职培训持正确的认识,将其视为企业人力资本积累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法。但小企业往往由于其管理者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认为培训是“耗时”、“耗金”、“不经济、不划算”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亏本买卖”。即使对员工进行了相关技能培训但由于小企业劳动者流动性太强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为减少损失,企业一般倾向于在招聘中接收有工作经验的劳动者。

2.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培训成果难转化。完整有效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确定、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培训效果评估。调查中发现,大企业每年都有职工培训经费,会定期邀请企业内部高层主管领导或者聘请在职培训师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内容培训,以授课为主要形式,形式较为单一。培训基本上能覆盖各级员工。小企业的员工培训一般是要求员工干中学,以老师傅带新徒弟方式(学徒制)进行,虽然知识技能可以迅速传承下来,但由于与外企业缺乏沟通交流,缺乏思想碰撞,技能老化的较快,阻碍了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小企业也缺乏系统的培训规划,培训的随意性较强。此外培训的效果不能及时评估,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使得美好的培训设想往往流于形式,对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明显,培训效果不佳。

3.培训投资不足。国外大公司培训费用支出占他们销售额的1%到3%左右,最高的占7%,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企业培训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0%左右。我国企业即使是那些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如IT、家电行业培训费用能够占到销售额的2%左右。2009年广西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为1.4%,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1.5%)。

(二)员工方面

培训收益不显著、缺乏培训热情。培训期间,员工必须将部分精力转移到培训方面,这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培训期间员工工资水平一般低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工资水平。而在培训期满后,员工即使提高了技能等级,工作岗位和工资水平并不能快速体现人力资本投资给个人带来的收益,往往是受训员工从哪个岗位来还要回到哪个岗位去,工资水平只是恢复到未培训前的状态。培训中付出成本的不仅仅是企业,受训员工也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体力和时间。任何投资都要追求回报,如果员工投资收益不明显,一方面会消极对待培训,另一方面在培训期结束后选择用脚投票―自动离职。

自身文化素质低,短期培训效果不佳。2009年广西工业企业新招工102678名,其中从农村招工53305人,占总招工人数比重为52%,从城镇招工20365人,占总招工人数的比重为20%;录用的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共15096人,占总招工比重为15%,农民工占了绝对比重。这其中,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占49.1%,小学文化和高中文化的分别占22.0%和13.7%。接受过中专(技校/职高)和大专教育的已经分别占6.7%和3.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所占比例超过7成。较低的文化素质影响了工人的接受能力、削弱了培训效果。

(三)政府方面

从微观层面上看,在职培训的收益主体主要是企业和受训人员,培训活动一般由企业主导,企业和个人双方各自承担部分培训成本。从宏观方面来看,社会也是受益人。企业通过在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企业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政府也能获得相应的税收从而使得社会收益,因此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在职培训市场需规范。广西的在职培训市场由于进入门槛低,培训师队伍鱼龙混杂、培训师素质良莠不齐。目前广西持证的培训师约有700多名,培训师身份背景复杂,一部分来自专业培训机构,一部分来自政府或高校的培训中心,为谋高额利润,区外一些培训机构也趋之若鹜,培训费用不菲,有的培训师一天收费高达数万元。由于对培训师市场缺乏规范管理,培训机构间的恶性竞争引致市场混乱无序。

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在职培训引导和激励。广西工业企业构成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对比重,约为94%。而这些企业往往缺乏长远战略眼光,顾及眼前短期利益,不舍得投资,不舍得付出,以节约成本的错误观念去节约培训费用。如果任由这种观念蔓延,广西仍将重蹈旧的工业化道路覆辙:人力资本弱―创新不足―竞争力低下―产业链低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继续延续区域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鉴于企业在职培训收益具有强大的外溢效应,政府有必要通过政策激励方法给企业培训注入强心剂。虽然地方政府已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多是将职业培训的重心定位于两个群体:一是最困难就业群体的技能培训;二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基本未涉及在职职工的培训问题,培训覆盖面过窄。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以政府为推手、个人联动的企业培训体系

(一)理顺成本与收益并明确企业、员工与政府的责任

培训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给企业创造的利润远远高于培训成本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所以企业是在职培训的主要受益人,企业在员工培训中应居主导地位。受训员工由于在培训中也付出了劳动,并忍受了培训期间的低报酬,理应于培训结束后在岗位、工资上体现培训的收益。政府作为间接受益人,也应承担引导、激励工业企业、规范培训市场的责任。

(二)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首先要进行情况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需求从而设置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必须满足培训需要并选择适当的培训设计,然后付诸实施。实施完毕及时进行培训评估,比较与培训需要的差距、衡量培训效果如何,并在此后的系列培训中予以查漏补缺、规避问题再次发生。此图中培训评估意义重大,因为科学的评估才能帮助企业识别培训的效果如何,并予以及时修正,同时企业在进行培训目标设计时应将培训评估作为重要的内容。

(三)以企业在职培训为支点小政府撬动大工业

北部湾建设、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无疑给广西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如果延续传统的发展思路根本无法实现跨越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是奢谈,广西将永远是雁阵式发展序列的那只尾雁。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广西经济的外向型将更加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贸易,广西工业企业竞争环境会更加复杂。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广西工业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在职培训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为企业注入的强心针,以外部力量激励为手段,激发企业在职培训动力,增加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广西工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以图1为例,文章勾勒了一幅政策激励框架图如图2。

1.规范广西职业培训市场。针对鱼龙混杂的广西培训市场,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规则去规范。首先要对企业资质予以辨别,没有培训资格的企业予以退出;其次对培训师的资格严格审核,并实施年审制,不合格者不准上岗;最后要对培训收费予以一定的监管,禁止漫天要价,或者恶性削价竞争。

2.政府组织培训机构开展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广西中小企业比重大、规模小,对于组织员工培训的需求非常弱。即使有培训需求,在选择培训方式、制定培训方案方面也常常走弯路,常常是钱没少花,效果却不明显。地方政府可出资请专业培训机构对经营者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为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提供支持。

3.对主导产业、重点企业予以培训补贴、税收减免,激发企业培训动力。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源。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往往是在生产上占优势、产业贡献率高的行业。广西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少,不可能对所有工业企业都实施税收优惠,可以主导产业、重点企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掀起区域内在职培训风潮。

4.对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补贴。对高级人才给予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奖励和补贴。针对不同层次的高级人才设立不同奖项,以政府名义颁发奖金或补贴,在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

5.设置常规性职工技能大赛。韩国的工业发展迅速,职工素质提高快,其中就得益于常设的职工技能大赛。参照别国经验,广西在全区范围内也可设置常规性技能比赛:一要规范程序。从举办时间、选手资格审核、报名选拔、竞赛工种确定、命题、赛场选定、竞赛日程、评判规则及标准、表彰奖励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程序,使技能竞赛工作顺利开展。二要完善制度。常年开展竞赛活动,并辅以政府法规敦促企业参与竞赛。三要科学组织。开展工种分析,对比赛命题和检验提供科学标准。四要奖励到位。可设置多重奖项,重奖获得名次人员,如领导会见、颁发奖金、提供学习和就业机会。五要资金扶持。国家和企业提供职业技能竞赛的全部费用,保障竞赛顺利开展。六要宣传到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在重要媒体杂志上报道竞赛实况,唤醒社会对比赛的重视和热情。

6.简化职业技能鉴定程序,降低技能评定成本。职业技能评定程序一般较为复杂,技能评定的成本太高,且信息获取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员工往往由于不知悉技能评定的相关文件要求从而影响了技能评定。评定条件繁杂,员工理解起来有歧义、有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一是要在费用上给予适当减免或补贴,二是要求扩大宣传力度,沟通技能评定部门与员工之间的信息通道。

参考文献:

1.于桂兰,魏海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广西统计局. 2009年广西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篇4

3.《代数术》翻译出版后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李亚珍,LIYa-zhen

4.Proteus软件在远程控制系统中的设计和仿真应用高宏平,GAOHong-ping

5.浅谈黑客攻击与防护策略魏晋强,WEIJin-qiang

6.硬盘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康连唐

7.从万有引力定律的导出看牛顿科学的思维精神刘平昌,LIUPing-chang

8.几种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张金爱,ZHANGJin-ai

9.酒花成分及其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对啤酒质量的影响赵建英,ZHAOJian-ying

10.浅谈城市绿化的作用及其意义——以吕梁城市绿化为例郝艳林,HAOYan-lin

11.荧光染料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的研究张改清,席小莉,ZHANGGai-qing,XIXiao-li

12.浅析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刘艳玲,张振豹,LIUYan-ling,ZHANGZhen-bao

13.减压塔填料腐蚀的研究与防护赵津,刘明冲,李,ZHAOJin,LIUMing-chong,LIHong-jun

14.论工程施工项目资源管理高全顺,GAOQuan-shun

15.处理钢筋位置冲突时的原则与技巧贺晨云,HEChen-yun

16.对悬挑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的抗倾覆性探讨刘辉,LIUHui

17.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薛东平,XUEDong-ping

18.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基于就业竞争视角的研究成桂英,CHENGGui-ying

19.山西崛起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邰春丽,TAIChun-li

20.谈两种不同翻译类型中的文化对等问题温晓芳,WENXiao-fang

21.浅析英汉委婉语的相似性郭惠香,GUOHui-xiang

22.《宠儿》中形散神不散的叙事手段及其艺术效果薛泽芳

23.从一则真实案例看民事诉讼中录音证据的效力张艳军,ZHANGYan-jun

24.浅谈《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式教学邱炎儿,QIUYan-er

25.浅谈打比方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任晓芳,RENXiao-fang

26.开放式问题对话教学法初探王玉凤,WANGYu-feng

27.浅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中的语篇连贯性刘英,LIUYing

28.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探讨罗春雁,LUOChun-yan

29.规范党政机关秘书管理工作的思考张议,ZHANGYi

30.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之我见王艾,WANGAi

31.中等职业学校图书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馆改革浅议张永宁,ZHANGYong-ning

3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关系的研究王婧,WANGJing

33.吕梁市离石区中学开展篮球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刘瑞,LIURui

1.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柳林县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思路与对策薛保平

2.实践科学发展推进文化建设——对新时期发展繁荣县域特色文化的思考刘建国

3.山西柳林盘子会——独具黄河黄土高原风情的东方狂欢节刘建国,杜培忠

4.柳林民间剪纸初探白航

5.柳林近代民间对联摭谈王还成

6.《下柳林》与《柳堡的故事》的比较研究吕世宏

7.今古第一廉吏于成龙祖籍柳林考略张生高,张艳梅

8.刘菊初先生教育思想初探张艳梅,张生高

9.贺昌的文化情结穆生高

10.贺昌早期革命思想形成初探刘晋生,柳桂英

11.蔺·定湖·孟门历史考刘廷奎

12.柳林三镇历史寻源刘廷奎

13.孟门:研究晋西历史、经济、文化的活化石车爱国

14.天下黄河第一门——孟门——黄河"史前洪水"与"禹凿孟门"考孟繁仁

15.逝去的辉煌——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高红商代夯土基址发现和发掘高继平,王京燕,孙卫华

16.柳林镇"铸造遗址"与"青龙铸造业"关系初考杨继平

17.柳林高红遗址所在地考李国大

18.香严寺砖雕艺术初考杨继平

19.香严禅院自唐来——全国四大香严寺考察报告香严寺研究课题组

20.山西高红文化具有独立命名的必要性张生祥

21.柳林县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特征分析孙卫华

22.柳林清河世纪变迁陈保华,陈伟,杨永珍

1."语言自觉"的呐喊——评李锐创作中的语言意识康志宏,KANGZhi-hong

2.支配式合成词研究程艳花,CHENGYan-hua

3.《人生》文本的多重含义詹歆睿,ZHANXin-rui

4.老舍对《红楼梦》的接受与认识刘亚琼,LIUYa-qiong

5.《幕间》历史再书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写中的狂欢化因素李京霞,LIJing-xia

6.谈肖邦《前奏曲》op·28号的音乐结构的共性与个性张彩霞,ZHANGCai-xia

7.论中国"大一统"观念形成的原因王芳,WANGFang

8.略论高昌回鹘王国多宗教共生并存的原因答小群,袁升祺,DAXiao-qun,YUANSheng-qi

9.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宗教调适与和谐社会建设——兼论宗教观孙琥瑭,梁建军,SUNHu-tang,LIANGJian-jun

10.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郭清娥,GUOQing-e

11.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李爱保,LIAi-bao

12.《资本论》商品伦理思想初探张雷,ZHANGLei

13.剥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留——何川洋事件的法理思考李慧,LIHui

14.论遗失物拾得人权利制度完善武瑞荣

15.浅谈社区矫正的价值、问题及对策——关于未市甲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宋立军,SONGLi-jun

16.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综合调研报告——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贺晓娟,HEXiao-juan

17.市民健身动机、参与程度和坚持性的研究薛向荣,窦彦丽,杨广艳,XUEXiang-rong,DOUYan-li,YANGGuang-yan

18.语文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技艺刘守文,LIUShou-wen

19.英语教学中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李春兰,LIChun-lan

20.星级酒店管家人才走向国际化的双语教学策略双建萍,SHUANGJian-ping

21.从就业视角审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薛萍,XUEPing

22.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邢仁清,张军,XINGRen-qing,ZHANGJun

23.无机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张改清,ZHANGGai-qing

24.浅论高校社科期刊的定位与特色——从《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办刊思路谈起赵元,ZHAOYuan

25.论新闻的真实性李小娟,LIXiao-juan

26.杜邦分析体系及运用刘便娥,LIUBian-e

27.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几点思考雒守丽,LUOShou-li

28.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再认识康美荣

29.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之探讨王伟

30.简评《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剑桥中国晚清史》赵清明,ZHAOQing-ming

31.新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资源研究——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袁琴琴,高春燕,YUANQin-qin,GAOChun-yan

32.浅谈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白润连,BAIRun-lian

33.浅谈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侯建平,秦葆丽,HOUJian-ping,QINBao-li

1.略论中国古代的孝治侯润珍,HOURun-zhen

2.浅议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李小文,LIXiao-wen

3.地域文化对性格的影响——以吕梁人为个案研究张守春,ZHANGShou-chun

4.山西离石话古词考证张颖,ZHANGYing

5.《周易·说卦》与原型理论杨星丽,YANGXing-li

6.哲学视野中的《周易》思想王卫斌,WANGWei-bin

7.从"三仙姑"形象透视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偏失杨丽,YANGLi

8.气清神远风格独特——田文海小说风格品读孙小彬,SUNXiao-bin

9.从"庄周梦蝶"浅析庄子的悲态心理杨铠瑞,YANGKai-rui

10.简论文学作品的语言美闫俊平,YANJun-ping

11.浅析《傲慢与偏见》中金钱对婚姻的影响张小瑞,ZHANGXiao-rui

12.试析基督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困境——兼论我国民主社会建设的文化资源与路径选择王亚琴,WANGYa-qin

13.依法治校是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基石秦红伟,QINHong-wei

14.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陈海霞,CHENHai-xia

15.探析高校防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措施张银爱,ZHANGYin-ai

16.浅析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组建方法范冬梅,刘金,薛淑萍,FANDong-mei,LIUJin,XUEShu-ping

17.浅议教师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冯军平,郝慧芬,FENGJun-ping,HAOHui-fen

18.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任月花,薛爱锋,宋慧平,RENYue-hua,XUEAi-feng,SONGHui-ping

19.刍议高等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薛泽芳,XUEZe-fang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4;F762.1;F7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0-4645-06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所以中国粮食储备问题倍受世界关注[1]。粮食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在维护粮食市场和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安全中承担了重要责任。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储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通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架构基本完备的新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2]。目前中国粮食储备系统大致分为三级:中央政府掌握的国库粮食储备、地方政府(省、地、县)的粮食储备和农户自有粮食储备(即民间储粮)[3]。从中国目前粮食储备现状来看,国家极为重视国库粮食储备,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粮食储备仓储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储备粮基本上保存在现代化的仓库里,储备粮的数量、质量逐步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障[4-6]。虽然在一些大的国家级储备粮库中使用了先进、自动化水平很高的粮食仓储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传统的粮仓监控系统还存在很多与现代化储备粮库不相适应的弊端,监测数据不准确、监测系统抗干扰性差、监测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监测队伍在减少、人员素质急待提高等[7-10];此外,粮食安全信息化技术亟待深入,基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数字粮库技术”需求很大,依靠新的物联网技术确保粮食安全已是大势所趋[11-16]。现在的粮库智能仓储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可实现粮食储备的高效监管,提高粮食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17-20],这对于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与效率、提高粮食品质、稳定国家粮食保障与供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物联网技术及在粮食仓储领域中的应用简述

1.1 物联网的含义、层次与特点

物联网通俗地讲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3G网络、无线传感网络、移动网络、局域网)、传感技术、无线射频辨识技术、数据库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构建互联网络平台,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此平台把物品与物品之间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这其中包含2个意思,一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与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二是其用户端不仅仅是个人,还包罗万象各类物品[7,21]。

整个物联网可以划分为3个基本的层次:感知层、传输层与接收控制层。感知层主要使用信息传感设备对物品性状及变化进行动态的感知,并通过无线射频技术等对感知状况进行收集;传输层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所感知的数据经微处理器处理后实现远距离传输;接收控制层即用户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实现对物体感知结果的可视化,并实现对感知物体及条件的控制[9,17]。

相对原有互联网下的信息系统,物联网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是主动感知,传统的信息系统只是对物体的信息进行记载,而物联网则可以实现对物体的主动感知;其次,物联网的信息更有针对性,物物相联,可以实现对每一物品的及时了解与掌握;再次,具有动态性自动调节功能,物联网是对物体的动态感知,并且当感知到的情况超过预定限值时,会自动做出反应[6,11]。

1.2 物联网在粮食仓储领域中的应用及影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在粮食仓储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粮食仓储领域是通过感应器对在储粮食进行感知的,并实现各储粮仓库及储粮点的相连,从而动态掌握在储粮食的基本性状与变化,进而做出相应的管理控制[9,22,23]。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粮食的仓储保管水平。首先,通过感知可以对粮食的质量做到动态的监控并实现粮食保管条件的自动调节,如感知粮库的温度、湿度状况,粮食的霉变程度等,并通过相应的自动调节系统实现仓储条件的相应调节;其次,可以对在储粮食的数量实现动态的感知,在粮库地面设置感应秤就可以感知到粮仓内粮食数量的变化,为合理地控制库存创造条件;再次,可以提高粮食仓储安全系数,通过物联网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感知人员的进出及虫鼠等生物的入侵情况,从而实现粮库的安全管理[24-28]。总之,物联网的应用将使整个仓库实现可视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保管质量、实现仓储安全,并能实现仓储条件的自动调节,提高仓储作业的管理效率。

2 物联网技术在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数字粮库技术”物联网智能粮仓监控预警系统是一个很大的自动控制网络体系,它可以控制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粮仓,利用传感器在空间上分布的无线自治网络,在传感器各个节点配置传感器感知储存的粮食在整个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环境因子变化,并且控制节点配有执行器件,可以控制执行器件改善粮食存储的环境;同时利用安插在每个粮仓中近距离的无线射频辨识器,增强抗干扰性,使信号非常准确[11-17]。下面以吉林省梅河口市双兴乡粮食储备库与加工厂为例,谈谈物联网技术在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2.1 粮仓监控预警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粮食在存储期间,由于环境、气候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变化,粮仓内的温度或湿度会发生动态变化,这极易造成粮食的腐烂或产生动物为害。同时粮仓中粮食储存质量还受到粮仓中气体、微生物以及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针对粮食存储的特殊性,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一般以粮仓和粮食的温度与湿度为主要检测参数,以粮仓内气体成分含量为辅助参数[29]。

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主要完成对存储粮食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等参数进行采集、存储和向监控中心传送数据以及执行监控中心的指令等功能。在传统的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中,粮仓与监控中心大多采用RS-485等有线连接的数据通信方式,连线繁多、远程通信困难;当一个节点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顺畅,不利于粮仓的监控与管理。现在,可通过无线网卡传输信息把粮食管理部门所属企业全部联通起来,各企业内部通过无线数传模块把其所有通过各种传感器得到的数据采集回来,及时集中上报粮食管理部门就可实现随时监控[22,23]。

粮仓监控预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可以使粮食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各个粮仓的粮食储存情况,使粮食的测温等工作不受时间、天气的限制;减少工作人员的入仓检查次数,避免无谓的工作量,尤其是在熏蒸等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杜绝了工作人员现场中毒的几率,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人工费用;而且布线短、节点少、不易受干扰,线路也比较稳定,熏蒸损坏也很轻微,特别是粮食进出仓时测温网络不易被破坏,大大降低了平时的维护费用。粮仓监控预警系统的应用改善了储粮条件,对降低粮食储藏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途径[30]。

2.2 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主要工作

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主要工作范畴是对应于具体的一个粮库,定制出该粮库的检测软件,用户使用简单操作即可进行粮库布局设计;验证用户身份,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测温、测湿、测虫的粮情实时检测;通风、熏蒸的粮情实时控制;以模拟三维立体方式显示粮情,对仓房温度分层、分列显示;以表格、曲线的形式打印输出,每天的粮情数据自动存档,以备历史查询;Web粮情查询分析服务,为粮食管理部门提供远程的粮情数据察看、粮情报表打印、粮情温度曲线察看等安全快速高效的互联网远程服务;为粮库工作人员提供储粮害虫防治信息资源库,以备查询和学习;温度、湿度的报警,测控系统故障报警等[31-34]。

2.3 实施环境

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双兴乡粮食储备库内安插多个传感器节点,分别是测试粮食温度传感器、仓库温度传感器、反映粮食水分的湿度传感器、粮仓内空气相对湿度传感器、虫害预警系统、CO2浓度测试的光照传感器等,各个控制节点相互配合,共同为粮食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形成基于精准监控的粮食智能控制系统,其智能控制系统模块架构如图1所示。

2.4 搭建无线网络平台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此监控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采用分布式结构,无线传感器节点经多跳转发,通过网关接入网络,在网络的任务管理节点对传感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处理,再把传感信息送到用户使用[35]。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实用性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是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基础。物联网粮仓智能控制系统主体结构为蜂窝型,应用传感器与执行器件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传感器节点配有传感器触头感知粮仓内的环境指标值,控制节点配有执行器件控制调节粮仓内的环境因子;传感器节点与控制节点相互配合,共同为在储粮食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

2.5 网关的构建

无限传感器网络由协调器、路由器、若干个数据采集节点和1个控制节点组成,由协调器组建整个传感器网络,并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2.6 建立粮仓储存环境的基础数据库

后台数据库通过SQL Server 2008提供一个可信的、高效率智能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库;在粮仓环境因子的基础数据库建立及数据模糊查询方面,基于神经网络架构下组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12,36]。数据库内容主要是环境因子的历史记录,同时包括监测点位置、监控范围、监测模式、操作员信息等基本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处理。

2.7 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

视频监控系统由计算机、还原处理器、共缆控制器、数据集散器、信号监测器等组成。根据无线传感网络收集的信息,用户使用PC机不仅可以看到实时传递监控的画面,而且可以实时观察储存的环境因子变化[29],同时通过远程控制粮仓内部的执行器件(风扇、加湿器、加热器)来改变室内的部分环境因素;并且使用手机同样可以远程访问粮仓内部环境的各项数据指标、远程控制粮仓内部的执行器件。

2.8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节点负责采集粮仓内部环境的各项数据指标(温度、湿度、光照度和虫害信息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路由器传输到协调器[12,37]。协调器与ARM嵌入式系统进行串口通讯,传递粮仓内部环境各项数据指标(温度、湿度、光照度、安防信息等)。路由器则保障每一个数据采集节点都有一条有效的数据传输路径,确保数据稳定传输。控制节点负责执行ARM嵌入式系统发送的命令,控制执行器件(风扇、加湿器、加热器)来调节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整个数据采集系统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

3 国内外粮食储存物联技术发展现状

3.1 国外粮食储存物联技术发展情况

长期以来,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和贸易国对粮食储备与流通一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非常注重科技的投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先后完成了对传统粮食储藏与流通基础设施的技术改造,在粮库建设时一般根据不同的储运功能选择不同的仓型,配套了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干燥、清理、输送、通风、熏蒸、谷冷等粮食仓储与物流设备,各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管理。粮食储存设施先进齐全,设备标准化、专用化、系列化程度相当高。已建立起了规划科学、仓型合理、技术完善、设备配套、调运流畅、自动化水平高的集约化的现代储运系统[38-40],显著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 中国粮食储存物联技术的应用情况

中国近来年主要是大力推广国家粮食储存重点工程——国储粮库项目,该项目是国内最先进、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粮食仓储项目,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黑龙江老莱国家粮食储备库的自动监控系统是最典型的应用实例,该系统采用力控2.0组态软件,集显示、控制、操作于一体,实现了自动粮情监测、粮食测温通风与冷却自动化、仓容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三种方式启动其工艺流程,分别是现场手动控制、计算机手动控制、顺序自动控制;能自动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自动监测生产线的作业流程,动态显示流程画面;具有故障实时报警联锁功能,并记录其发生时间、设备名称等有关数据。该系统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监控程序功能完善、综合性强、人机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受到了粮库的肯定。

2010年,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采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建设感知物流系统。从粮食安全监管角度来说,建成感知物流系统的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后,可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质量问题,增加监管的覆盖面,可将销售企业自律、物流中心自管和粮油质检部门监管有机结合,为实现全产业链食品安全追溯奠定了基础。

在经过近一年多的规划、设计、测试和试运行后,2011年11月17日,深圳市深粮集团粮食储备库首个无线射频技术粮食仓储物流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对现有仓储管理流程的全程记录、跟踪监控、即时读取等功能,顺利完成一期工程。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实现了试点仓库共1万t粮食进出库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处理;项目采用无线射频技术,通过电子标签标识粮仓堆头和托盘标识粮食的验收入库、粮食保管、粮情跟踪、销售出库等环节信息,通过无线读写设备等终端,实时了解粮食出入库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实现了仓库的自动化管理。项目二期工程还将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在统一平台、强化物流控制、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在粮食采购、粮食加工、粮食运输、粮食仓储、粮食销售、粮食配送环节等流程提升集中管控能力,实现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全程跟踪,从而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虽然在一些大的国家级储备粮库中使用了自动化水平很高的粮食仓储系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否认的问题。

首先是推广力度仍不够,在一些大的国家级储备粮库中,相当一部分还在使用传统的粮仓监控系统,这些系统存在很多弊端,第一是大多数粮仓采用的还是人为控制方式,毕竟人工的监测能力是有限的,监测的数据准确度也差,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二是粮仓与监控中心大多采用RS-485等有线连接的数据通信方式,系统抗干扰性差、连线复杂、可扩展性差;若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会影响到整个系统,不利于粮仓的监控与管理。第三是由于大气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加之储存粮食的设备材料各异,使储存粮食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虫害等参数起伏很大,这给监测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四是由于现在粮食储备管理人员的队伍在逐渐缩小,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缺乏足够的懂行人才对粮仓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其次是由于地域不同、每年气候多变、人口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地方储备粮仓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这些地方粮仓由于占地面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其自动化管理与控制水平还远远落后,不能使用价格比较昂贵的智能设备,因此造成系统不能面向所有粮仓的现实,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

再就是传统的粮仓与先进的粮食仓储系统在匹配结合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计的问题,如传统的粮仓构造与自动化仓储监控系统要求的现代化储备粮库结构不相适应,运行中出现的监测数据不准确、监测系统抗干扰性差、维护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调试工作量大、试运行周期拉长、维护成本加大等新问题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及速度和应用效果。

4 建议

“数字粮库系统”能够大幅提升粮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粮库业务管理系统、作业控制系统与粮库安防系统、粮情监控系统、熏蒸系统、通风系统、DCS系统等子系统的高度集成,不仅能够帮助粮食管理部门有效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储粮,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还能够大幅提升管理效率[41]。

目前中国应用的粮食储备控制系统不是规模巨大就是规模单一,前者是工作量大,成本太高,采样周期长,这种控制系统对一些规模小、自负盈亏、没有国家补助的储备粮仓是无能力应用的,而后者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推广的范围比较窄,已经不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42]。我们建议,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粮仓控制可以考虑区域集成的方式,让多个县(市)或乡(镇)级的储备粮仓共享一个控制平台,这样能降低地方储备粮仓经费的投入,减少运行费用,并且提高了国家对远程控制粮仓的管理效率,部分克服了三级粮食储备系统远程控制信息实时性差、数据信息滞后、无法满足智能控制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赵 洁.中国奇迹:以不足10%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N].农民日报,2009-08-14(01).

[2] 秦中春. 我国新型粮食储备体系的主要特点[EB/OL]. .

[9] 张成志,李其均.感知粮食——粮食物联网技术应用浅析[J].农业机械,2010(12B):68-69.

[10] 王常伟.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8):12-15.

[11] 方荣肖.无线粮仓粮情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

[12] 廖惜春.基于AT89C52的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的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3,26(10):7-9.

[13] 来清民.基于CAN总线的多功能大型粮仓远程监测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7):51-52,74.

[14] 李兆坤.基于CAN总线和组态王的粮库监控系统的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07.

[15] 乔瑞林,李永平,王艳芳.粮食储存品质监测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4):51-53.

[16] 谭乃厚.基于ZigBee与嵌入式Web的粮库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17] 李桂莲,曹志文,杜丽娟.粮食长期存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2(2):90-92.

[18] 刘淑荣,于 枫,蒋 彬.模糊专家系统在粮食烘干控制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3,26(11):64-66.

[19] 程 桦.基于GIS技术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4):4-6.

[20] 甄 彤,何小平,祝玉华.基于专家系统的储粮机械通风控制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8):168-170.

[21] 孔洪亮.浅谈物联网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0(3):14-16.

[22] 陈卫东,陈亚霖.基于Smith-Fuzzy控制器的粮库温湿度测控算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29-31.

[23] 曾伟一.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粮库粮情监控系统[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20(3):51-53.

[24] 国家粮食局.东北地区粮库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5] 牛彦绍.粮食储存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2):24-25.

[26] 高 宁,彭 力,陈凯健.粮仓环境检测智能巡检小车研制[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153-155,159.

[27] 刘晓莉,蔡静平,黄淑霞,等.粮食吸湿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与品质变化相关性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5):33-36.

[28] 何 毅,肖春阳.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9] 雷文礼,李建新,张水利.基于ZigBee的粮仓图像采集终端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5):128-130,134.

[30] 沈二波,王爱民,杨红卫.基于DS18B20的远程粮仓温控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28):211-213.

[31] 许晓东.粮情测控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的研究及实现[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0.

[32] 田素贞,屈芳升.基于单片机的粮仓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河南科学,2012,30(1):90-93.

[33] 邹炳强,张秋闻,甄 彤.基于CAN总线的粮情测控系统[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3):66-68.

[34] 靳文涛,尤文强,隋晓梅.粮食除湿杀菌处理及长期存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5,42(6):38-39.

[35] 谭 波,向民华.用统一建模语言实现中小型粮库管理系统建模设计[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7,14(2):34-37.

[36] 郭 兴,王海鹰.PLC在大型散粮筒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5):712-715.

[37] 雷建龙,陈贵银.基于AT89C2051的仓库粮食虫害检测报警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 2002,25(3):4-5.

[38] 朱长国.关于美国、意大利粮食流通的考察报告[J]. 中国粮食经济,2002(7):16-21.

[39] 刘李峰,刘合光.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5):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