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改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0: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改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改工作思路

篇1

医院档案管理是以单位科室作为基本单位,对其日常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保存,实现管理服务机制。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就包括了文书档案、基建档案、病历档案和人事档案等等。可以说,医院档案就是医院的无形财产,它真实记录了医院在临床诊治、学术研究方面的实践理论内容,也是医院历史发展的宝贵见证。尤其是在社会对医院医疗服务及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的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1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客观讲,医院档案资料是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向前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医院有必要强化档案管理,这直接涉及到医院未来发展的各项计划决策、工程合同、财务审计数据,也包括人事资料及会议记录等等。管理这些高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一方面能全面提升医院各个部门在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一方面也能大力推进医院自身的文化体制建设,反映医院财务收支的实际状况,同时达到监督医院经营状况的作用。

在倡导信息科技化发展,普及新医改环境的今天,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就势在必行,这也是医院自我调整管理运作机制的良好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已经凸现出来,借助合理的机制规划、丰富的知识管理导向以及高科技技术来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使医院始终保持在正常、高效的运营轨道上,也是医院在新医改环境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1]。

2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新思路

新医改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多要求,也带来更多机遇与可能性,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认为,新医改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创新特色,走个性化道路,除常规的以工作机制改革为主的档案管理思路外,还应该多从先进社会发展需求和医院发展方向来寻找突破口,另辟蹊径,走个性化管理道路。

3 基于知识管理导向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革思路

知识管理是对医院档案管理及其业务领域所有知识的集中汇总,它展现了一个系统复杂的管理过程,这就包括了对知识的收集、整合、应用和保存。知识管理就是基于知识创造、贡献与共享这一套完整机制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知识应用水平,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建设。知识管理迎合了现如今知识经济型与网络信息型社会高速发展,在管理工作中求新求变的重大特色,它针对医院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组织为核心,将知识管理导向引入到医院档案管理环节中,形成化学反应,希望以医院档案作为知识资源,构建新医改下的全新档案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基于知识管理导向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

1.构建档案知识管理人员制度

以知识管理为基本导向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以人为本,围绕人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因为是人的知识能力决定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水平。所以首先要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来培训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其培训内容就包括了医院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理论与实践学习、医院各科室部门日常工作资料的信息挖掘学习等等。再者,培训过程也应该强调和督促档案管理者要主动与临床科室、职能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便于更快更准确的获得第一手数据信息资料,进而做到第一时间形成医务档案,保证医院档案管理的流通性。

2.构建医院名家名医档案体系

医院除这些实际存在的医务档案以外,还有隐性知识,它存在于医务工作者的头脑中。所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充分挖掘这些隐性的知识资源,让他们也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革过程中的新内容,即建立医院名家名医档案体系。可以说,这部分档案管理工作非常生动,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是传统医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因为这里就包括了名家名医在医疗实践活动、真实病例中所总结的诊疗经验,在医学学术研究中所总结的宝贵理论等等。所以医院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多多收集这些名医名家在行医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效资料,归纳提炼他们的个人观点、医疗技巧和经验,同时将一些可能并未开发出的隐性知识同时挖掘出来,就比如说某些名医名家在会诊过程中对病人的口头建议、他们所撰写的诊断病历等等,将这些资料编撰成册,然后保存于医院档案管理中心,日后供医学学术研究或者供年轻医学学者学习。

3.构建数字化知识管理体系

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也应该走信息技术路线,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逐渐向全面信息化管理机制发展。在新医改环境下,医院的所有文件、档案都应该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工作交流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路径,将传统档案扫描技术转化为数字化,逐渐形成新一代医院档案知识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有效分类,主要分为档案信息综合管理与网络信息共享两大部分。档案信息综合管理主要基于各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归纳,而网络信息共享则实现了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交流,这也正符合了目前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那就是全面、快捷、合理有效的构建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实现科技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相互有机结合。

4.构建档案管理模块

医院档案管理模块也是基于知识管理系统所构建的,它是在医院档案库中所形成的分支知识库,其中就包括了医疗电子档案、医学图书期刊、临床医务规程规范等等。这其中涉及了医院的大部分医疗事务,同时档案管理模块也发挥了医院对电子档案整合的技术优势,实施了各个部门、各个医疗科目的有效分类,使医务电子档案管理模块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发挥巨大作用。以主题知识库为例,它就作为医院档案的知识地图出现,它基于医院综合档案构建,并且由医务工作者和档案管理者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分类,它基本实现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横向纵向交叉关系,使医院的各类档案在逻辑上被组织联系起来,形成了全新的知识资源体系,供各个医疗部门共享[2]。

4 基于法律基础的医院档案管理电子安全机制

信息化之于医院档案管理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安全性,基于法律法规的医院档案管理电子安全机制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举例来说,应该为医院档案管理构建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它被设置于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存储设备前,当有网络入侵状况发生时,即使攻击源头在任何位置,入侵检测防御系统都会报警将入侵信息汇总传输给数据中心,确保对可以访问业务的监督检查。为此,医院应该设置基于网络入侵防御的专业硬件设备,例如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计算机防御系统或者专业防火墙,基于它们来构建网关病毒防御体系,实现对自身数据的实时检测与有效保护,同时也确保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做到以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的双向智能技术保护[3]。

5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走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路径,在保留传统优秀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也要创新意识思路,结合新医疗业务发展理念和信息化时代来创建新管理体系及系统模式,为医院档案管理提供更有效保障,进而实现对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基本定位是:就业导向的目标定向、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据此,新一轮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引发了整个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与课程体系的重构,形成了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因此,探索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但因涉及专业多,学生面广,所以仍无法形成主导优势。笔者认为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不注意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及许多其他实际问题。课程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一样,个性化要求得不到满足;2.忽视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害羞、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焦虑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消极情绪,但是教师很少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另外,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基本不分专业领域或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没有满足学生就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课程考核过于僵化。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核没有考虑学生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大多是以鉴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

(二)就业的需要。

高职人才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所呈现不同程度的区域性特征和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强化工作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因此,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和专业的发展要求,突出个性化特色,要有前瞻性,要与他们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挂钩,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特定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高专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如果毕业生就业时具有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则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重新认识课程培养目标及其定位。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功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针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样单一的教学目标,而是从根本上寻求适应岗位需求的工作能力、以现实起点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以及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辅助作用和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针对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使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以英语为载体获取及利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以总体的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并进一步细化英语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改革课程设置。

重新调整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使其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衔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一般安排三个学期的授课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基础英语和多样化英语两大模块,第一、二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职场通用英语(基础部分),第三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则是要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和专业工作过程进行系统性整合,作为以后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阶段。为此,各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应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进行专业方向分类,例如:商务英语方向、财会金融方向、国际贸易方向、IT方向、市场营销方向等。根据专业方向类的特点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者修订,改变过去公共英语那种相对独立、与专业关系度较低的局面,使之最大化地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的需要。

(三)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多样化课程的基本模式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形式。改革教材就是要彻底摆脱应试式的思路,而是以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作为教学的依据,将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作为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运用的基本理念和把握原则,突出语言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的培养,使英语成为获取和交流专业岗位、工作职场所需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研究的综合性应用工具。 此外,高职英语教材应该体现高职的特色,语言材料输入要适应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的教材, 应该采取主干教材同辅导教材并举的模式。

(四)改革评价体系。

改变单一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和评估同样重要,教师平时让学生多做展示,如对话、小组讨论、项目设计、工作任务等多形式、多内容的学生参与活动。这种综合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关注结果,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从而使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推动作用,培养学生集体精神以及健康发展个性。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其实质是突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将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工作岗位需要、继续发展紧密结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将知识传授和应用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型、语言能力强、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宏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篇3

近两年来,中国统计正通过“企业一套表”的改革试点和对统计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进行一场深刻的统计生产方式革命。为了适应这场统计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县区基层统计应及时转变统计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模式,跟上改革的步伐。

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们日报发表文章,文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更明确这次统计生产方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在规范统一的原则要求下,国家统计局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措施。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同一软件系统下采集、审核、上报、汇总和处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企业一套表就是由被统计调查单位报送纸介质报表改为通过互联网报送电子报表;由基础统计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审核,逐级汇总报送改为调查单位数据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国家国家数据中心平台,统计数据报送体制有链条变为直线。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专业界限,是对传统的统计工作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适应统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通过企业(单位)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实现统计部门依法独立统计的法定目标。

下面结合县区基层统计2011年年报和2012年2月份月报工作,分析“企业一套表”对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思路转变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

保证报表单位的真实性,提高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完整真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时更新,特别是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更新和建设,这是企业一套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先入库,再出数”是企业一套表的基本原则,也是为了确保调查单位的真实性。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建设要做到准确、及时,把新增的、“三下”变为“三上”的、注销的和停止生产经营还未注销的企业更有及时掌握情况,在名录库中予以反映,一免造成统计工作的漏报和误报。要做到上述要求,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就要进入企业多走,多看,掌握第一手信息,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企业一套表”改革之前,县区统计机构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繁重的企业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审核和向上级报送上面,每个县区的限上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县区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很难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了解每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现在,由于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把我们从之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对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上面,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数据的真实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同时能够面对面的指导和解决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报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第一时间给相关部门做出反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单位)联网直报的实施,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很少有机会与纸介质统计报表“见面”,也不能面对统计报表直接审阅基层的统计数据,所以,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成为基层统计机构的常规任务,这一常规工作任务的转变将大大的减少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的发生。

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马建堂局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统计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传播统计信息资源。企业一套表要求统计机构各级工作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人不再面对纸质报表,而是人机对话,因此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成为统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为适应这一变革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就应该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争取达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实现无纸化办公。

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只有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复杂性、法定性和个体资料的保密性,才能支持配合统计工作。只有社会公众知悉统计制度的严密性、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生产的规范性,才能放心使用统计产品。只有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具备必要的统计素养,才能正确运用统计信息。作为与社会各阶层的关联度最高的县区基层统计机构,要想把工作顺利推行下去,并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达到上述三个“只有…才能…”的效果,各级统计机构就必须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这点感受良多,有时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理解,对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提高统计地位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加强统计法制保障工作。依法行政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也是统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中,对联网直报企业(单位)无故拒报、迟报和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充实法制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依法严肃查处。

2.存在的问题

篇4

“健康是为人的第一权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保障人们的健康权,是重大的民生话题,也是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2009年12月,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河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国华为我们解读了“无病为上”这一医改新理念。

记者: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方案。我们注意到,这次新医改把“无病为上”作为一个重要理念提出。那么,您认为这一理念出现在新医改中的意义何在?请谈谈您对“无病为上”理念的理解。

刘国华:健康在于防治。今天,我们提出的“无病为上”理念,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上医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思想,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最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疾病预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投入的经费呈大量增长态势。这是新医改提出“无病为上”理念的社会背景。

新医改方案明确的“五项重点改革”、8500亿的总量投入中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疾病预防控制密不可分。另外,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都是贯彻“无病为上”理念的体现。

记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重大疾病防控机构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者、拟定者,在落实“无病为上”理念,在全面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保障人们的健康权方面有什么举措?

刘国华:在“无病为上”理念的落实上,作为疾病防控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措施较多,如预防接种,能大幅度降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仅从乙肝疫苗接种资料显示,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河南省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11.1%下降到3.4%;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有一个较长的隐性发展期,在发生、发展期几乎没有症状,症状显现时就医,疾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这些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在试点地区进行行为干预等,取得了可喜成绩。

另外,疾病防控部门应积极配合政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2009年7月,卫生部、财政部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制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推动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的缩小,疾病防控部门应尽可能发挥自身作用。

记者:据统计,慢性病治疗占用了我国大量的医疗资源,那么,在慢性病防治上,您对公众和政府有什么好的建议?今后,在常规体检中是否会增加对慢性病的筛查,或者会采取什么别的措施?

刘国华: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这对疾病防控部门、政府及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疾病防控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是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变职能,真正体现其“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发挥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具体实施作用;二是加强疾病监测,跟踪了解慢性病发病动态,指导公众预防控制;三是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

当然,各级政府也应强化对慢性病的防治投入、健全各部门协调机制等,这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质量的基础。同时,各地应开展慢性病普查或筛查工作,在当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全民或职工体检,做到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重视健康体检,防病于未然,已经成为21世纪健康新理念。对于公众,应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等防止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慢性病;及时治疗,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新医改中,启动了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直接定位于城乡居民,其中有4项(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与慢性病防治有关,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记者:新医改方案强调疾病防控,就是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后将要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面对新的形势,河南省疾控中心有哪些应对措施?当前,河南省疾控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

刘国华:当前一个阶段,河南省疾控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抓好一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即以免疫预防与规划全面实施为基础,突出社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理,突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出推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围绕这一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防治措施,预防控制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篇5

从哪里开始?北京选择了从患者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入手,一方面媒体、医疗单位的管理者、有关单位公务员以患者的身份体会挂号、就诊中的每一点难处,另一方面,患者也自愿报名参与医生工作的体验。经过实地调查,北京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双休日门诊、预约挂号、优质护理等等一系列服务模式的创新举措,全市所有66家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接入预约挂号统一平台,门诊挂号排队现象明显好转。针对每年过亿病患集中就诊于不超过200万个专家号的突出矛盾,北京最终形成“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的思路,把人才建设作为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正在有计划,有规范地充实完善社区的医务人员的队伍,特别加强了全科医生的培养,全力以赴地减轻专家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难题。

对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韩晓芳也从来不回避,无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无论与患者通过声音、文字甚至是面对面的交流,她都坚持用最直白、最简明的话来回答提问。“相互不理解是医患矛盾最直接的成因,做医改工作首先要改的就是不开口、不透明的工作思路。”同时,为了真正解决矛盾,北京面对中央的、地方的、国企的、 民营的,部队的、武警的等等八路医疗机构,成立了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积极协调全市的医疗服务资源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推进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加强信息沟通,应对一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013年7月28号北京市医管局挂牌成立,重点承担政府出资人的职责,履行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这样的办医院的职能。

医管局重点指导了北京医院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在现有的专家管理的基础上,公开竞聘,加强专门的管理培训,并试点搞了是儿童医院、安贞医院、世纪坛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首都儿研所等五家大医院的院长公开招聘,以此对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质量、安全、环境、就医秩序、成本控制等等一系列管理的加强做整体尝试。同时,响应国务院提出来要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求,北京首先在基层医院进行管理模式的大胆创新,门头沟区医院引进有名的医疗集团,在区医院不改变公益性质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内部分配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

韩晓芳长期在发展改革系统从事政策研究,涉猎范围比较广,在投融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民营经济等领域均有一定造诣。她主管体制改革工作期间,组织制定、落实从2009到2012年每年的全市体制改革计划和重点改革任务,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协调推动出台了《昌平东小口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主管财政金融工作期间,负责推进金融功能区项目建设,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丽泽金融商务区开发建设实施的工作意见》,组织协调各有关方面发行企业债工作,组织研究要素市场建设规划、重点区域和新城建设基金方案等。

2009年以来,韩晓芳一直兼任北京市医改办主任,围绕医改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了解医药卫生领域的情况,熟悉国家医改政策。在市委市政府和主管市领导的领导下,团结协调各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组织起草出台了《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北京市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等十余个重要的医改文件,创新提出了“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添活力”的总原则,推进四个创新(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的改革思路,政策联动(价格、医保、财政)的改革模式,让社会各界了解、理解、支持、参与改革的宣传工作方法,组织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北京医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也为全国医改提供了重要经验,总理、刘延东副总理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都到北京来视察医改情况,克强总理就北京医改做过多次批示,在全国医改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韩晓芳心中,她既是负责医改的一个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普通百姓,所以她特别注重每一项政策在医疗机构管理者和患者双方面的感受。作为改革推动者,她觉得在北京这三年的医改当中,政府的一些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领导明确地提出病有所医是基本民生,在各个层面努力地推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来北京市投入医改的政府资金达到489亿,每年在财政的医疗卫生投入增长20%以上,在北京资金供需非常紧张的背景下,长期高增量的医改投入表明了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重视程度,当然,可能老百姓说钱花到哪儿去了?高投入的直接结果是医疗保障的制度越来越完善,水平越来越高。目前北京的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新农合这样三个医保体系,参保、参合率是96%以上,基本覆盖了所有居民。

篇6

从新医改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的触角将介入到医药企业从生产、营销到市场的方方面面,反过来看,医药企业的工作也要和政府的触角所及做良好的对接,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和思路做事,要顺应行业大势所趋,加大政府事务工作的力度和步伐,哪个医药企业在政府事务工作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哪个医药企业就会获得市场的主动权甚至个别区域或产品的垄断权,就会利用政府的政策来全覆盖基层医疗终端,在最低成本下进行市场运作。

笔者史立臣认为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企业政府关系管理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研究政府新医改的工作思路,调整医药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

现在很多医药企业没有专门的政府事务部门或者公共关系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在市场部之下的底层级职能编制,更多的是没有相对固定的职位和编制,杂七杂八的工作都做,就是政府事务工作做的少。另外,有些医药企业即使有专门的政府事务部门也是摆设,既没有完善的政府关系拓展和维护的方案,也没有相关的政府事务拓展经验,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医药企业都没有年度政府关系拓展和维护的预算,资金和费用都是来自在整体预算编制之内的结余或者挪用。

2.参与省级或者地方的新医改政策制定,或者为之提供服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各省可以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推进新医改的进行和完善新医改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只是一个大纲式的文件,内容不具有实操性,这样各省就会制定适合本省的实操方案。医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国家医改政策的研究,向省级管理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为省级相关部门分忧解难,或者为省级相关部门就本省新医改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医药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

篇7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2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医院信息化是指医院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最大程度的整合医院业务资源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从而达到医院所有信息的集中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实现医院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优化,形成一套高度切合医院的信息体系。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与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缓解由于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所造成的紧张医疗关系,加强医药监督,从而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已经成为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共识。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是一个连续的没有终点的长期过程,所以医院需要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才能顺利的完成信息化建设目标。本文论述医院信息化本质就是从管理出发,通过在医改背景下分析公立医院管理职能的变化和信息化战略的意义得出信息化战略的管理思路,从而提出符合医改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战略。

1 公立医院管理活动和信息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由很多管理理论和实践多次证明这五种行为是所有管理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在我国公立医院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可分为医疗活动管理和支持医疗活动的管理。从本质上说医院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就是把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转变为信息流程并纳入信息系统。可见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围绕医院管理活动的六个基本分组而展开,如图1所示,一个医院信息系统是否全面、科学、高效的包括了医院所有的管理活动是反映医院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且让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按照最优的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运行流转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围绕最终目标建设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行之有效的战略管理。

2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战略管理

2.1 医院信息化战略作用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明茨伯格教授(H.Mintzberg)针对组织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企业战略不一样的内涵,明茨伯格教授认为人们在不同的组织可以根据组织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多样化的战略定义。明茨伯格教授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的“5P”规范模型。而“5P”模型中的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对应医院信息化战略的定义。医院信息化战略管理包含制定战略目标战略计划,然后依照战略计划执行战略措施来达到战略目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结合“5P”规范模型,医院信息化战略作用大体归结为以下5个作用,如图2所示。

①控制作用:确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后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措施,确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法和方向,从依靠战略措施实现战略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出发,科学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②加强作用:通过确立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和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使医院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形成统一认识。③鼓励作用:通过医院的信息化战略使全医院职工认识到,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更自觉的参与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④支持作用:医院信息化战略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随意性,增加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促进医院的时效性避免医院信息化建设思想上的滞后和僵化。

⑤解读作用:医院从上而下形成统一认识,通过信息化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集中力量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改进医院管理水平和营运能力,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2.2 公立医院信息化战略管理现状和战略目标

公立医院信息化战略不仅仅是医院的总体信息化战略,更是医院各个部门科室的部门战略目标,医院各个部门科室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是实现医院信息化战略的关键,医院战略管理,如图3所示,可分为以下4个战略管理过程。

医改是我国医院的信息化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新医改”方案中把卫生信息化作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这既体现了信息化对于医改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医改对于信息化工作有了更新的要求和标准,方向从以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医改的新要求体现了医院从职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医院信息化必须于医改的大背景相适应。医改作为医院的外部环境决定了医院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适应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而医院信息化要与医院的外部环境适应,通过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以信息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势必会要求医院要建立成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应用系统,完善信息系统中的病人转诊系统、临床管理系统,药品处方监控系统、检验互认系统等系统。为了以上系统能更加方便高效的为患者服务,节省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流程改造优化流程,而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信息系统共享平台,通过医疗信息平台互通医疗信息数据彻底解决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信息孤岛的窘境。信息系统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是建立一个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医院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的目标是以医院现代化目标为终极目标。此前我国医院传统都是以治疗为中心,而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也是以医疗治疗为中心,着重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临床能力,而对于患者的就诊体验鲜有考虑。在医改的大潮中医院的中心势必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着重考虑患者的就诊体验,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节约患者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为目标进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我国目前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有一些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走在了前列,其以患者的就诊体验为中心进行信息化建设,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大数据处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信息系统流程制度设计和流程再造都是很好的探索和先例。

2.3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

因为各个医院的具体情不同,需要结合各个医院不同的实地情况,对医院现今战略、医院所处经济状况、医院学术背景、医院主管部门、医院信息化现状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式。从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来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因为两家医院所处的环境和医院条件所决定的,而两所医院所代表的也是现在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处两种环境。以数据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如图4所示,流程制度设计信息化建设,如图5所示。

3 结 语

医院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医院信息化战略,认清医院所处客观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进行战略管理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医院的信息化战略管理包括了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战略措施的实现两个方面,在医改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医院的战略目标也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对医院不同环境下信息化建设战略的研究会是将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洪庆.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医院科学管理的几点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6(12).

[2]苗兰平.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医院科学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外医疗,2008(17).

[3]李泽明.成都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及评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篇8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领导虽然都有一定的治事谋事方略,但如果仅凭一已之力欲将整个系统管理完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办公室得力的辅佐。为此,办公室做参谋时要注重唱好“力、广、深”三字经。

一是注重加大参谋力度,出好点子支好招。平时应要求全体办公室同志“身在兵位,胸怀帅谋”,学会增强政治观察力和敏锐性,做到反应灵敏,知微见著,把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处理,大胆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学会超前思考问题,做到“领导未思有所谋,领导未闻有所知,领导未示有所行”,积极、主动、超前地搞好决策服务,尽可能做到“雨前送伞”,不做“事后诸葛”。如针对我区艾滋病防控工作实际,我们通过系统地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后,提出应采取通俗易懂、简便灵验的非常干预措施,重点出击高危人群的工作思路供主要领导参考决策。领导很快就从我们的建议中归纳出“教、套、阻、治、管、助” 防艾“六招术”。即第一招――“教”,教育群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第二招――“套”,百分之百使用安全套;第三招――“阻”,阻断母婴传播;第四招――“治”,治疗病毒感染者;第五招――“管”,管好、、吸毒三类高危人群;第六招――“助”,救助贫困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受影响的家庭、儿童。如今这六招防艾术已在全区广为铺开,招招有效、招招制胜。

二是注重加大参谋广度,集思广益破冰行。平时,我们注重引导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学会“关起门来当书记”,想大事,懂全局,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口头建议、材料献计、文字参政等方式,把“秀才”、“谋士”的思想表达出来,帮助领导想主意、出点子、提建议,供领导去选主意、下决心、作决策,从而让领导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2011年举办的全国卫生厅局长培训班前,我们根据当前医改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办公室人员从不同角度思考医改,并写出自己的医改设想,最后由办公室领导汇总形成会议发言材料。这一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人人谋大事、个个当参谋的局面,做到了研究围绕中心转,参谋围绕决策转,既强化了办公室参谋职责,使办公室成为了真正的参谋部,办公室领导成为了参谋长,更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思路。

三是注重加大参谋准度,有的放矢众志成。参谋,更重要的是参得准,谋到位,参在其时,谋得其法,要善于发现苗头性、潜伏性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准确的建议供领导决策,从而正确地引导事物朝理想方向发展,使领导的指示、思路、理念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如我们针对主要领导平时流露出自己的执政思想不能很好地贯彻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担忧,主动提出是否可以编一份专门贯彻厅党组执政理念,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落实的简报来解除这一瓶颈的点子,领导当即同意。于是,我们在第一时间编辑出版了《局长要知 院长要行》这一工作简报,并要求篇辐短小,做到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用短小的篇幅承载丰富的内涵,重点体现近期厅党组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从而使各地准确把握厅党组的工作要点、工作意图,工作有的放矢,上下齐心,合力推进。

二、协调抓准,弹好钢琴奏乐章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办公室的协调工作纷繁复杂,我们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对上主动联系,横向注重衔接,对下真诚排扰,对外真心协调,尽一切所能为各部门执行厅党组的决策铺路搭桥,维护政令畅通。

一是对上协调求“创新”,吐故纳新谋思变。过去,我们在协调领导层面时总受到唯上、唯书观念的束缚,总感觉工作被动、施展不开。在新一轮医改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区发 展差异导致医改进程不一致,在协调领导的工作安排时这种局促感尤为明显。对此,我们立即调整协调方式,学会以新的视角观察事物,以新的思维谋划工作,以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及时协调综合性地安排好几位厅领导短期内的工作,互相填补工作空缺,让主要领导抽出时间专门率调研组赴我区地处边远且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革命老区百色市隆林、西林、田林三县就进一步推进老区医改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调研,领导及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三林”老区应该坚持“秉承卫生惠民宗旨、弘扬健康利民精神、追求服务便民激情”,和“一坚持、二稳妥、三攻坚、四覆盖”科学发展卫生事业的工作要求,大大推进了后进地区与全区医改工作协同发展的步伐。

二是平级协调重“落实”,身体力行讲实效。首先,协调时我们务求事先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领导的意图,在协调过程榜样性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领导的指示,为各处室做表率,当榜样。其次,协调时注重务实、主抓落实,协调前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做实基础工作,协调过程中做到不越权、不扯皮、不乱套,协调后强化督查,形成抓“落实”的合力,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和领导决策的有效执行。我们新一届办公室组成伊始,第一时间就落实了详尽的办公室人员分工规定、定期报送党组会议重大议题制度、机关优秀公文定期选送评比规定等工作机制。由于有了明确的分工协作机制、重大事项管理规定等,如今,厅办公室协调各处室得心应手,井然有序。

三是对下协调投“真情”,真心诚意泰山移。人事多变化,唯有真情在。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做到真心诚意为下级创造条件,以平等身份交流意见,以真情实感统一认识,以齐心协力共同做事。在我厅直属的一所大专院校、两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成立一所高等职业学院的过程中,我们就是用这一“真情”的方式成为大家的知心人、贴心人,共同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层层障碍,顺利地完成了三校合并工作,推进了卫生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是横向沟通用“真心”,情深意长巧借力。办公室的对外协调就是注重与外单位真心沟通和真诚谋事,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工作感情,借力促进本单位工作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自觉主动地协调好与政府等四大班子办公厅的关系,争取工作上的支持、关心,让我们的日常行政事务能在办公厅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得到处理;同时,围绕树立卫生系统形象,真心主动地与党委宣传部、新华社、当地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宣传卫生人文精神,提升卫生形象;此外,我们还注重与财政、教育等部门形成良性互动,构建起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督办跟紧,建章立制树权威

督办工作是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决策落实的有力抓手。近期来,我们坚持“健全机制抓督办,强化落实抓推进”的工作要求,不断规范督办工作程序、方法,抓实、抓细、抓深各项具体行政事务,较好地发挥了督办工作作用,提高了决策成效。

一是实施一个制度,“方”“圆”手中握。为提高督办质量,提高行政工作效能,我们制定了《厅领导批示件督办制度》。明确规范了督办主体、办理时限、督办程序、效果核查、结果反馈等内容,做到紧急事项跟踪催办,重点工作重点督办,难办事项反复催办,日常工作定期督办,督办结果及时反馈,督办情况全面通报,做到有文可依、有事可办、有痕可留、有档可查,使整个督办工作有立项、有效果评价、有责任追究、有督查报告、有情况通报。

篇9

近日,《上海医药》杂志社假座新锦江大酒店,召开了2011年工作年会,杂志社领导、编委、特约编委、工作人员及相关企业代表40余人出席了会议。杂志社总编张永信教授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

杂志社回顾总结了2010年的工作:1)在坚持基本办刊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加大了对“合理用药”理念的宣传,每期一个主题,围绕某一类疾病的“科学选药、合理用药”展开讨论。2)增添了人文、热点内容比重。从2009年10月起,在“封面人物”栏目刊登对企业家、医院院长等行业专家的专访。围绕新版药典、医改、药品电子监管码等热门问题,及时刊登相关报道及文章。3)期刊质量不断提升,在同类期刊中排名中上。4)启动“医学继续教育”栏目,开辟了杂志代授学分的功能,使杂志越来越受关注。5)开展培训咨询工作,拓展了杂志的功能:与上海医药商业协会合作,开展“首席药师”培训、继续教育;根据企业需求,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对医生进行培训;为企业组织了员工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和专家搭建了交流的平台。6)出版了社区医疗增刊和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增刊。7)一与数字电视合作,合办了“家庭药箱”栏目,进行合理用药科普宣传。8)邀请上海市药学会担任杂志的协办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带动提升了杂志的学术水平。

展望2011年,杂志将继续保持宣传“合理用药”的办刊方向,做“医师、药师、药学工程师的业务指导参考书”。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封面人物”栏目中人物将更多元化。2)加大杂志中组稿、约稿、自采稿的篇幅,扩大稿源。3)在版面设计上,将更加人性化、有生气、合时宜,压缩单篇文章篇幅、增加总页数、尽可能增加信息量。4)在多元化服务上,杂志将以“上海医药”作为一个品牌,一个运营载体,实现其经营的多元化;杂志将其品牌理解为“上海药走向全国”和“全国药进入上海”的窗口,吸纳更多的读者和客户;杂志将举办信息会、研讨会、培训等会议,以“上海医药”的名义参加更多的活动,增加品牌的社会影响力。5)强化栏目编辑的责任和进一步发挥编委的作用。6)以《上海医药》为中心,辅以网站、《每日信息》、《医药参考》等延伸产品,实现《上海医药》杂志信息平台的互动。

会议中,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医药》杂志社社长黄彦正先生发表了“面临中国医改形势,寄予《上海医药》杂志社新一年希望”的讲话,表示将全力支持杂志社的工作,将杂志办得更加有声有色。会议还就2011年《上海医药》杂志社工作思路及展望进行了互动与讨论。

篇10

2如何以新医改为契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2.1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

新医改中强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进行医院文化的建设中应该确立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人文管理理念。既要在实施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人为服务对象,以人为工作主体,解决人的需要,强化人的合作,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塑造良好氛围,突出人的智慧、思想、道德、精神等因素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要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做到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的决策方针、战略布局、服务规划均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医院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步被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所取代。其次就是要树立“以职工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医疗服务文化的实践主体是全体职工,而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高素质的医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和谐亲密的职工关系,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医院文化建设要注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培养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只有职工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真正做到“病人至上”,真正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医院服务与建设的主力军

2.2提高管理阶层的创新能力

医院中的管理阶层是医院管理活动的主体,具体的组织者、指挥员,如果没有创新的思路、创新的目标、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措施。医院建设、医院管理的各项活动必然缺乏生机与活力,必然会严重制约着医院改革、建设、发展的进程。在医院管理活动中,要实现创新并收到实效,要求管理阶层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超前意识,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力、判断力,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善于从别人不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联想、反思、推理、顿悟、验证,获得新颖的、独特的认识,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启迪思维,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创新的目标与任务,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并有驾驶复杂局面和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是检验管理阶层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2.3推行并坚持廉洁行医的职业文化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