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标语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0: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区服务标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区服务标语

篇1

2、以人为本 服务居民

3、创展文明社区,建美好家园

4、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有所学

5、打造平安大院 构建和谐社会

6、加强社区建设 创建美好家园

7、以诚相待、恩爱相伴、孝敬老人、教抚小孩、和睦相处、幸福永远

8、以邻为友、以让为先、互相帮助、祥和平安

9、把社区建设成“三土”即热土、净土、乐土,建成“三园”即家园、学园、花园

10、树立社会新风,争做文明市民

11、你我齐心携手,共创和谐城区

12、用我们的爱心和双手,共建温馨美好的家园。

13、青年服务社区,社区培育青年。

14、优化社区秩序、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15、尽我们所能,服务居民所求。

16、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7、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

18、社区是大家,帮助你我他。

19、热心公益,互助友爱

20、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21、共建文明家园同享创建成果

22、提高参与意识,推进社区自治;

23、推进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24、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5、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

26、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搞好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

28、直接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篇2

二、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一)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还能减轻档案管理者的劳动量,并且能使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与合理管理。第二,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就能查阅相关档案信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纸质档案的损坏、遗失问题。第三,档案信息化能够为档案配上声音、图像等,使档案的展示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能够为档案调阅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管理者在做决策前需要综合分析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信息,只有保证信息的完整、可靠,才能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政策。档案管理信息化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电子档案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查阅,而且信息齐全,一般不会出现信息错误和丢失的情况,从而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第二,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三、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进展

(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包含了个人健康档案、家庭档案、个人健康信息、就诊记录和健康管理等信息,记录了疾病发现、诊疗、康复全过程,实现了对居民个性化的连续、动态、全程健康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改变了以往居民健康信息的纸质、静态的状况,实现了居民所有健康相关信息一点(源)采集,多点共享,综合利用。只要简单地刷一次卡就可以完成档案记录,既往的就诊记录和随访记录都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利用,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管理,使治疗针对性更加明显,时效性更加突出。居民使用网上健康查询、网上预约和健康管理咨询等服务,从过去医生主导向与病人互动的模式转变,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了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公共卫生业务贯穿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是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防结合的慢性病管理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了医防结合“三位一体”的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慢性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常规治疗、随访等工作,综合医院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专业机构制定计划、实施、质控、督导和评估,三方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和综合医院建立了疾病复查、疑难重症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慢性病病人的随访、就诊记录、检验报告和用药溯源自动同步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真实可靠,医生能够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和预警。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监测、定期随访、并发症防控等工作,显著提高了患者管理数量和管理效率。

(三)医教结合的学生管理

基于?W生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了医教结合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实行“一校一医”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学校发放机构卡,全科医生发放医生绩效卡。全科医生负责学生基本信息建档、维护、疾病监测、健康处方管理的全程跟踪,及时掌握校园内学生的健康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疾病的干预与处置。建立一人一档的学生健康档案,为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生发放健康卡,健康卡与学生医保卡、学籍卡信息绑定。利用每年的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与健康素养情况,同时做好学生的健康档案与早年的儿童保健和后期的成人健康档案衔接。

四、推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当前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卫生系统就必须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实现档案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发展。在卫生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系统管理,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并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与保存,以此来促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更有逻辑性与专业性,促进卫生系统档案资料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由于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卫生系统要引进一批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且他们必须要熟悉掌握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条例、职能分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基础,以此来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管理团队,更好地为群众进行服务。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各单位档案室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普及应用,从而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第一,我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并利用政务网对其进行辅助,来建立市与县级档案网络之间的联系。第二,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规范与统一,从而可以有效保障档案数字信息数据的规范、标准、统一与长期使用性。第三,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在当前实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卫生系统必须引进先进的办公设施和网络技术,实现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最大化地发挥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此来实现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措施

篇3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呈现连年增长态势,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同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并公布了“负面清单”以及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随着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的推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范围将不断拓宽,服务贸易总量也必将跃上一个新台阶。然而,我国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也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伴随自贸区的发展建设以及服务贸易范围的拓宽,只有加快建立我国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制定相关服务贸易标准法规,规范我国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才能保证我国服务贸易有序发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十六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发展,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已开始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7%上升至5.2 %。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3年的第3位。然而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出口仍以传统的旅游、运输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2006年旅游和运输两项共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0%,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第一大产业。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总量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低。我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依据近几年统计数据,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

二、自贸区发展及服务贸易标准化概述

(一)我国自贸区建设进程

自贸区建设已成为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平台和新方式。迄今,中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包括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除与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还未生效外,其余均已实施。另外,还有其他6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分别涉及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则是我国自贸区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上海自贸区和其他自贸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在特定的区域里,其他自贸区是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一个协议,是通过谈判达成,是互惠的,对于区外的国别和地区不享受这样的政策。但两者之间也有联系,在上海自贸区采取的一些尝试性政策,都是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这些政策在上海自贸区得到企业的认可,之后就会进一步复制和推广到其他自贸区。

(二)自贸区建设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自贸区将成为中国扩大服务贸易范围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业改革的速度。与他国在自贸区框架下签署服务贸易协定,是一种双向、互利的开放。中国可以通过自贸区谈判实现出口利益,扩大运输、旅游、商业服务等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特别是争取在自然人流动模式上取得突破,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自贸区谈判对象的服务出口国际排名不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相对有限,通过对其开放,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更是直接扩大了我国特定区域内的服务贸易范围。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内容涵盖:金融服务领域、航运服务领域、商贸服务领域、专业服务领域、文化服务领域、社会服务领域等六个方面,开启我国服务贸易的新篇章。

(三)我国服务贸易标准化现状

2009年2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24个部门印发了《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规划确立我国服务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明确了制修订服务业标准的目标和任务。全国已成立和批准筹建与服务业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百余个,涵盖了金融、旅游、邮政、物流、商贸、交通运输、文化、体育等重要服务业领域,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构建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已颁布服务业标准累计2550项。其中,国家标准1240项,行业标准1310项;已列入计划的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528项,主要涉及旅游、运输、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领域。

三、我国服务贸易标准化对策与建议

(一)“以人为本”提高服务业标准质量

服务业标准的制定要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通过论坛、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和吸引服务性企业、消费者更多地参与服务业标准化活动,从而提高服务业标准与实际应用的贴合度。同时加强对服务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从事新兴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的培养。每年定期对服务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标准化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服务标准化的现状和趋势、服务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方法等培训课程,力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业标准化人才队伍,通过提升标准制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服务业标准质量。

(二)完善服业务标准化体系

针对我国现有的服务标准相对集中于传统服务业,技术理念相对落后,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应积极开展传统服务业标准的清理修订工作,分析研究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加大传统服务业标准的制修订力度,从而建立健全我国的服务标准化体系。为了有效应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实质性的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标准化活动,积极开展与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国际上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标准和国际规则,推进新增服务贸易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工作。同时根据“填平补齐、急用先行”的原则,重点加强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上海自贸区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六个领域。

(三)建立健全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

为实现服务贸易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投资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资服务贸易标准化的格局,引导更多资金进入服务贸易标准研制领域。而企业作为标准最终的执行者,是有效发挥标准作用的关键。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企业在服务贸易标准化中所做的贡献,对贡献大的企业给予奖励。构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标准执行、信息咨询、效果评估等全方位服务,利用奖励、贴息等政策优惠手段,完善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服务贸易标准研制,培育企业在标准化中的主体意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制度和执行服务贸易标准的新机制,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合力推进的服务贸易标准化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篇4

招标单位以中标价的万分之五交纳管理费;

篇5

大家上午好,我是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今天,我代表社区机关干部、“两委”班子成员在创建服务型社区和落实社区干部服务责任制上做表态发言。

社区将严格贯彻执行街道办关于“双服务”活动文件精神,坚持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的原则,深入创建“一明确三健全”服务型社区,我们将建党90周年和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为契机,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作风优良、服务优质,居民群众满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明和谐社区。

一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的责任感。我们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被服务对象,询问和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上门提供政策法规帮助,同时,注重在一言一行中,体现服务,搞好服务,创新服务,进一步创造个个争当服务先进窗口、人人争当文明服务明星的浓烈氛围。

篇6

__社区将严格贯彻执行街道办关于“双服务”活动文件精神,坚持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的原则,深入创建“一明确三健全”服务型社区,我们将__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为契机,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作风优良、服务优质,居民群众满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明和谐社区。

一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的责任感。我们依托 “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被服务对象,询问和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上门提供政策法规帮助,同时,注重在一言一行中,体现服务,搞好服务,创新服务,进一步创造个个争当服务先进窗口、人人争当文明服务明星的浓烈氛围。

篇7

社区治理的本质是确保公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够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并且能够监督社区各种行为与活动,从而防止社区公共权力的滥用。同时,通过多元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民主协商来实施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的利益,从而促进社区生活的和谐稳定。

花溪区A社区(以下简称“A社区”)是2012年贵阳市推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之后,花溪区成立的两个城市社区之一,社区服务中心相比于以前的办事处,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内的城市居民,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建设中的实际运用,公民在社区治理中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治理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A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情况并不容乐观。花溪区A社区的公民参与情况在贵阳市城市社区中极具代表性,因此,探究A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所在,以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1.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取得的成效

A社区服务中心根据自身规模、管理体制以及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建设思路,把公民参与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社区参与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离不开物质支持和硬件设施。A社区是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社区建设的资金预算每年由财政局、民政局、组织部共同编制,并且每年年底对使用的情况进行专项监督,这使得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了社区项目的顺利推进。

(2)公民参与内容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城市社区的居民需求日益增加,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文艺活动、社区救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社区文艺活动方面,创立了“社区出钱物,物管出场地,居民出节目”的运行模式,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社区救助方面,如果社区服务中心有非专业性的岗位空置,社区低保户则优先录用,等等。社区成员通过社区服务的参与形成了社区的社会救助制度。

(3)公民参与形式日益多样化。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进步,社区原有的公民参与形式已难以适应社区治理的需要。A社区服务中心创立了信息化值班快车、居民议事会快车和网络社工快车为主体的“三大快车”特色服务项目,其中居民议事会快车以电话、网络等工具为载体,通过在社区网站中设置“公民参与”专栏等方式,创新了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

2.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A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基本上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这与社区建设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不强,参与率低。社区公民自愿参与社区活动或事务的程度,是社区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效度的综合反映。目前,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是一种社区服务中心动员、社区公民执行的状况,公民参与率总体偏低。

(2)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有限,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除选举外,A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基本局限在非政治性事务上,所谓非政治性参与是指公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多与政治不沾边或关系不大,如参与居委会组织的文体健身活动、环境整治活动、治安巡逻活动,等等。社区内的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社区的政治性事务中去。

(3)社区治理中参与主体单一,社区精英主导社区重大事务。对于一般的社区事务,参与主体主要是退休老人。而社区内的重大事务,参与主体则主要是社区内的“精英分子”,即社区内各单位代表、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区领导及少量的居民积极分子,这样既不能充分提高社区治理决策的科学民主性,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有效监督。

二、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意愿不强、参与内容有限、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受传统思想观念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影响

一方面,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人们己经习惯了接受政府的大包大揽,对于社区治理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社区公民的意识薄弱,认为社区治理是政府的事情,只需要政府来管理就好,因此,不会积极参与到社区会议和社区监督等社区治理活动中去。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学习、工作、娱乐活动等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社区的很多公民就没有时间来参与社区治理,这导致了公民对社区的作用和功能认可度不大,尤其是占社区常住人口中的流动人口,更是缺乏社区意识,社区公民对社区的认同度较低。在传统观念和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影响下,公民的公民意识和社区意识薄弱,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不足。

2.参与理性不足,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人是利益与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在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社区建设时会较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与自己利益有关的社区事务,参与热情就高,反之则低。总之参与的功利性较强而理性不足,而且多数人都有“搭便车”的心理。

3.社区治理行政化程度过高,公民参与权被边缘化

社区服务中心由政府直接领导,社区治理依然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但政府并没有将公民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而是将公民作为治理的对象,包揽了社区的大多数政治性事务,因此,政府依然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存在,以行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着管理。但社区公民仅仅作为一个旁听者与传答者的角色参与,较少拥有发言权,而发言权大多被掌控在政府和社区“精英分子”手里,因此,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被边缘化了。

4.社区治理活动的宣传方式滞后, 宣传效果不佳

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治理活动的宣传上 ,对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数是以社区的告示板、社区网站的形式通知。但是大部分社区公民对告示板和社区网站上的内容关注度并不是太高,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内忽视告示板和社区网站上通知的事项。此外,对于新创立的信息化参与方式,很多社区公民并不了解,这就使得社区现有的参与方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增强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A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剖析,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要通过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1.培育公民意识和社区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理性

社区公民有了较强的公民意识和社区意识,能自觉地将这种意识变成行动,提高自身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增强公民的参与理性。关于这两种意识的培育,首先,社区服务中心应该通过标语、宣传栏、培训会等形式,向社区公民宣传公民意识和社区意识,并且要大力宣传有关社区建设的相关情况,加强公民对公民意识和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唤起公民的参与热情,而社区公民则应配合社区,积极学习和参与,实现自身两种意识和参与素质的提高。其次,要不断提高公民的社区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在处理社区事务时,尤其是对于与社区成员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应同社区成员充分协商。最后,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注意日常工作的细节,热情服务群众,以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公民的社区归属感。

2.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尊重公民的主体地位

政府服务社区并不是要包办所有的社区公共事务,更不是要指挥、干预社区的正常运作,而是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区资源,促使社区健康、顺利地发展,要做到“少干预、多服务、下社区、办实事”。一方面,政府应树立正确的社区治理观念,破除政府机构中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陈旧理念,要意识到行政机关本身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没有人民的授权就没有公共权力的存在。另一方面,政府要实现权力的下放,政府机构要从本职工作开始,做好其行政服务工作,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把职、责、权、利四方面统筹起来,让社区来行使本该由社会行使的职能,加强公民参与权的落实,实现管理方式从传统的“掌舵”向新型的“服务”的转变,积极推进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

3.完善公民参与保障机制,促进公民参与的法制化

第一,政府要把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纳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完善公民在参与的相关程序,使得公民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关政策的指导。第二,要完善社区公民参与的监督机制,社区政务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公民,便于公民监督的实施,要充分重视公民的建议和意见,并且政府要将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纳入社区绩效评估的一环,通过绩效评估的方式激励社区服务中心对公民参与的重视。

4.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创新公民参与平台

现今网络和通信技术发达,除了电话、社区网站中的“公众参与”专栏等沟通交流渠道,社区还应该善加利用信息化交流工具,可以通过建立社区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沟通平台的方式,加强与社区公民的沟通交流。这些方式比电话、社区网站参与平台等形式更加便捷,在为公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建言献策的平台的同时,能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其中。在社区治理活动的宣传上,要注重社区治理活动宣传上的时效性,利用好社区告示板等传统的宣传方式,使公民能及时了解到社区治理活动的最新情况。

社区治理是实现“善治”最基础的途径,而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它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降低社区治理成本,同时也能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推动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政府和社区服务中心要充分重视公民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动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不断拓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及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篇8

二、抓宣传教育,在社区广大市民中开展“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

为努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塑造“开拓、创新、团结、诚信、务实”的淮川精神。广泛开展“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为主题的“三现代”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现代人,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城市意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我们一是建设科普画廊。在市科委等单位的支持下,投资5万多元,在社区内新建了一科普画廊,共有20块不锈钢宣传橱窗,有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党的建设、卫生健康教育知识、法制宣传教育、反对等内容,半年更换一期内容,2002年四月份,第二期内容已上墙;二是悬挂宣传标牌。筹集资金二万元,制作了四块大幅宣传社区工作、倡导文明新风的宣传画,二十块小幅文明标牌,营造了辖

三、抓阵地建设,切实提高社区市民整体素质

现在的居民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人生价值的表现,对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服务、精神文明、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都有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社区有适应新形势要求精神文明阵地。

四、抓社区服务,全面提升社区精神文明程度

我们按照社会化、网络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一年来我们安排、推荐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156人,全面落实低保,形成了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环境维护、便民服务、治安防范和社会保障六大服务体系。

1、医疗服务进社区。一是我们与辖区内医院建立社区服务、医疗体系、定点、定期为居民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二是组织对社区内私人诊所卫生标准、收费标准、服务进行指导。三是对社区内已退休的老医师、老护士进行调查摸底,选择十名身体好、热情高的老医师、老护士组成社区老年义诊室、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四是定期每年两次对少儿、老人进行体检,不定期为少儿接种疫苗和疫情宣传。每年组织二次为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

2、群众文化进社区。我们朝阳社区成立了由136名老年人组成的朝阳健身站,还成立了少年合唱团、门球队等,各种文艺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开展了“警民共建文明社区联欢会”、“七一”庆党、“迎春晚会”、“朝阳是我家”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形成以街道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街区文化的浓厚氛围。

3、园林绿化进社区。号召种树、种花,不荒废一寸土地,黄土不露天。对辖区小街小巷硬化、绿化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同时,在辖区小学生中开展“领养一片绿化,护理一棵花苗(小树),看护我们的家园”活动,利用学校的劳动课到社区,对小街绿化带进行拔草清理垃圾。

4、便民服务进社区。在市房产局的支持下,租用该局新开发商品房的一楼,作为社区居委会的阵地,在社区居民、单位及各职能部门的捐助下,投资近十万元,装修了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办公用房。为服务社区居民,方便居民群众,我们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 五、抓抗击“非典”,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作用

为全面抗击“非典”我们利用社区的优势,号召广大社区市民众志成城,万从一心,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2、在城区街头巷尾、大街门面、每户居民发放预防“非典”紧急通知3500多份,要求居民做到有外来人员或发现疫情及时向居委会申报,并把居委会联系电话及“非典”接治中心电话印发到户;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出了两期宣传栏、发放40多张宣传标语张贴到组;于4月25日聘请市防疫站工作人员在居委会对辖区内单位负责人、党员、楼栋长及大组长、部分居民进行防“非典”的知识培训,召开专题会议6次。

3、对辖区两所幼儿园、两所学校、60多家娱乐场所进行全面督查,对居民区、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4、居委会共投入2000多元资金购买了预防药、消毒药发放给社区的20多户五保户、特困户。

5、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对疫区回来人员逐一登记,追踪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到目前为止,共有28名回浏人员,及时走访、登记、上报;社区6家宾馆、招待所每天下午三点逐一上报上来住宿人员,到四月三十日止对上报4名来住宿人员进行一一落实,排除疫情。

篇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一项重大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势,因此,构建和谐文明社区,首先要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要从坚持思想教育入手,抓好公德教育,把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做为基础。其次,要积极加强社区制度建设,使社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三是创造一个文明社区的和谐氛围,要把每个社区建设成文明祥和的社区,为职工居民提供一个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思想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也不例外。要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就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我们要根据社区居民的思想状况和普遍规律,从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做起,努力把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和提高群众素质,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做为我们的工作标准和目标。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他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令,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报告,引导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二是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要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引导群众,用雷锋精神和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大家,使他们树立无私奉献、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尚情操。使他们树立爱岗敬业,尊重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三是要通过学习培训、专题辅导、集中讲座等形式,进行政治、法律、计生、环保、科普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不断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通过建立老年大学、居民学校、科普学校等培训机构,形成全民参与、全员服务、全方位、立体式的社区教育体系。五是要积极组织各种主题鲜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开展评选“街道示范社区”、“星级文明小区”活动、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活动,组织和动员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教育改变社区精神面貌。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区的行为准则

篇10

1体会一、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把社区传染病防治摆到重要位置

我社区服务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列为社区重点工作之一,从思想上把传染病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社区领导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体会二、健全机构,分化责任,发挥作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传染病监测、医疗救治、应急处理、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体会三、完善制度,做细做实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

一是社区服务中心明确医生首诊负责制和传染病首诊报告责任制。二是各相关单位做好疫情报告管理登记、自检自查等工作,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要上墙。三是社区医务人员、服务站和村医都通过培训掌握传染病报告的病种、时限,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是社区服务中心制定具有极强操作性控制应急预案,做到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防患于未然。

4体会四、科学培训,抓好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多层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每年都详细地做好全年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计划体现层次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分三个层次,即社区医务人员、服务站和村医。应急培训列入培训计划中,发现新的传染病就立即启动应急培训计划,请有经验的专家给予指导,重点放在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上,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一是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及测试,通过专业试题测试,使医务人员掌握和增强对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二是对新进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合格上岗,不合格者淘汰,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知识、传染病报告管理、职业防护、消毒隔离等。

三是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目标分级管理要求,对从事者进行制度培训。通过培训让大家明白和掌握社区服务中心肩负着本辖区内传染病预防、报告、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规定每位首诊医生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相关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信息登记制度、职业防护制度及职业暴露处置流程等相关知识及各类人员职责。使大家行有规范、做有准则,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分量和意义。

四是做好疫情发生过程中的培训。采取多元化、多层次对参入应急工作的医生的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及职业防护等知识,增强共同参与传染病报告管理意识,避免传染病迟报、漏报而引起疫情播散、流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坚定一个信念:传染病不可怕。只有正确认识,防范措施得当,就能有效地控制、避免引起大面积流行播散,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转诊、早救治就会有效控制并完全治愈疾病。

5体会五、强化宣传,提高社区居民传染病预防能力和配合预防工作能力

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十分重要。一是利用给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二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收治病种不同,结合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预防措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三是利用预防接种日给儿童家长发放宣传单。特别是在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进行积极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四是利用横幅、标语、墙报和宣传板等形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五是通过走访、上门服务对居民宣讲科学生活方式,改变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6体会六、严格程序,全面强化对传染病的质量控制保证无遗漏

6.1每日对报告的所有传染病进行“六对照”核对,即核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传染病接收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卡),以确保无误。

6.2定期到相关科室查漏补缺,查看各科室工作日志、病人登记本,询问医生,逐一核实,确认无误后填写报告卡及各种登记本,进行系统编码、网络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迟报漏报发生,发现漏报传染病例,及时与科室主管医生联系,确认后及时补报。

6.3重大疫情或特殊传染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联系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病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掌握充分资料和可靠线索,确定传染源或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暴发或流行。

7体会七、重点监测,认真应对各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