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0: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

篇1

二、针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贯穿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出现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这些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才是企业在未来持续发展的前提。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现特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优化民营企业产品结构

要想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优化民营企业产品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应对措施。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无法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产品的结构,分散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深化产品加工,尽可能的生产出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来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以及民营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进而促使民营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更好发展。

2.拓宽民营企业筹资渠道

拓宽民营企业筹资渠道,也是增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而拓宽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措施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那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以及信誉较高的民营企业,提供健全的担保管理体系,例如:国有担保公司,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民营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有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而降低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其次,民营企业自身应当加强管理,提高信用水平。民营企业应当在内部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机制,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提高信用意识,进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只有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提升了,才能够提高自身在外界的投资以及融资者心中的信用等级,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够提高自己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3.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也是民营企业规避存在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要想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首先,要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规章制度。民营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经营方式,使得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水平较低。针对企业内部各个部分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要求各个部门务必按照规章制度上的要求来工作,是提高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次,实行奖惩考核制。针对违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各项规定的,进行一定的处罚,而对于遵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规定的,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这样形成一定的奖惩考核制,鼓励民营企业内部各个员工积极的拥护内部控制管理的规定,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整体的控制管理水平。只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民营企业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4.提高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职业素质

除了上述的三点外,提高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也是提高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而要想提高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首先,应当对民营企业中已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其财务意识;其次,应当聘用一些具有财务风险防控意识的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了民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够使民营企业内部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整体的管理水平。

篇2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1)民营企业增长较快, 特别是注册资金增幅较大,表明我国民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 实力增强。(2)民营企业稳健发展,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随着民营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为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民营企业缓解了国企深化改革过程的压力, 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解析

(1)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现状。一方面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内控制度不健全、职能不清、执行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2)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负债经营造成的财务杠杆过高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主要是指因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过度的负债会加大民营企业税后利息率,使企业经营资产差异率变为负值甚至加速企业破产。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在行业的景气度变化、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 、通货膨胀程度等。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

三、有效规避和处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有效的企业内控制度和治理结构。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要放弃企业创业初期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制约机制;要建立分权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理念。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以制度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氛围,通过领导的推进作用,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层层落实各项制度,要求各个部门按照制定好的规章制度行事,任何人在执行企业事务时不得行使特权,共同维护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3)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内控定期考核制度,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应设计专门的内部控制考核制度,由从事不相容岗位的人员定期进行考核、监督。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对企业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企业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和标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用以弥补风险损失。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定期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指定专业人员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分析,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进而提高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决策水平。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5)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提示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帮助其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调整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

篇3

一、引言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达到自身业务快速扩张、规模扩大的目的而忽略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追求高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举债的现象,必然需要对企业的财务加强监管,出现任何异常现象都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将会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提高自身实力,具备及时鉴别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做出科学决策,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价值。

二、H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H公司简介

H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该省重点扶持的一家社会福利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以高端产品为发展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动力,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型纤维材料生产各类高、中档特种纸系列产品。

(二)H公司的财务状况与财务风险

研究该公司近三年的年度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运用公式计算分析它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最终综合量化得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通过计算H公司的部分指标来分析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从上表可以看出流动比率2015年、2016年低于化学制造业参考值1.2,速动比率低于标准值1.5,与这两年流动资产减少有关。由于2014-2016年营业利润为负,流动负债保障倍数三年均为负数,说明企业面临着亏损。前三项指标比率越大,对企业的债权人越有利。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逐年降低,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降低,面临偿债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表中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企业使用了越来越多的债务性资金,偿债保障比率一般认为在0.2比较合适,表中的偿债保障比率上下波动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化造成的,其中2015年由于支付了大量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导致流量净额产生了负数。综合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很容易发现此公司的债务负担较重且偿债能力较不稳定,需要引起重视。但在公司存在较大偿债风险时也要注意利用好债务资金以提高偿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化风险为收益。

通过计算得出的表中数据整体来看H公司的各项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均成下降状态。存货周转率2014至2015年从2.94下降到2.41反映了企业可能经营不善,存在产品滞销,也有可能是营业成本下降导致,查阅财务报表以后发现使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是营业成本降低了。2016年存货的平均余额没有随营业成本的降低而下降同等的幅度,导致2016年存货周转率升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会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可能会使坏账损失增加从而加大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从不同的范围展现了企业的销售情况、资产利用效率不稳定的问题。应付账款周转率越来越低与企业营业成本的减少有关,同时说明它占用了更多供货商资金,如果不能及时还款,将影响公司信誉,增大未来的财务风险。

从表中显而易见,所有盈利能力指标的计算结果均为负数。由于该公司连续三年的营业成本大于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均为负数,才导致得出表中的结果。以上结果反映了公司产品销售连续三年不能为投资人创造越来越多的收益,相反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损失,公司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财务风险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扭亏为盈,公司的发展将停滞甚至破产。

(三)运用Z模型的综合分析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爱德华・阿特曼在1968年就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用以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并识别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针对非上市公司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Z=6.56X1+3.26X2+6.72X3+1.05X4

其中,

X1=I运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利润总额+利息费用)/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负债总额

当Z≤1.10时,说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当1.10

H公司是一个非上市企业,所以采用Z计分模型中针对非上市公司的计算公式,将2014、2015、2016年财务报表数据代入可得出:

2014年Z=6.56*0.075+3.26*(-0.06)+6.72*(-0.017)+1.05*0.395=0.61

2015年Z=6.56*0.020+3.26*(-0.135)+6.72*(-0.035)+1.05*0.278=-0.26

2016年Z=6.56*(-0.04)+3.26*(-0.25)+6.72*(-0.05)+1.05*0.19=-1.24

由上述计算看出,由于近三年的Z计分均低于临界值1.10,H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不佳,存在多方面的财务风险。造成Z值低于临界值的原因通过分析计算过程可发现,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为负数使X2、X3为负,进而造成了最终结果。X2低下反映了企业未能积累利润,X3用来衡量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负数且不断下降反映了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

分别对H公司的偿债、营运、获利状况的量化分析,发现该公司的债务负担较重,偿债能力不稳定。而在经营的过程中表现为销售情况没有随着成本的降低而改善,资产、资金不能很好地利用。由于偿债压力和销售不佳的双重压力,使该企业一直处于负盈利的状态。综上所述,不论是分别计算该企业的能力指标,还是运用Z模型进行综合计分,该企业不稳定的财务状况都需要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

三、H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一)强化内部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H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对财务风险的态度和措施都比较被动,这会使财务风险不降反增。因此想要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不仅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整个企业员工也可以自发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会议等可以增强他们识别、分析、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应该注意维持公司形象,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因为如果供应商对企业不信任影响生产经营,可能会诱发财务风险。

(二)建立并完善企业督查机制

有效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最直接措施就是完善企业督查机制建设。通过分析H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查阅财务分析可以发现该公司对资金的运用等比较盲目,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所以要注意实时对财务工作的每一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在企业决策前,要提前对要投资的项目及资金进行调研;在企业进行决策时,可以对企业决策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此外,要对企业财务运作、投资担保、经营效益、资产运营、利润和薪酬分配等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审查,对已发生的问题或者查证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落实, 用完善的企业督查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三)落实企业内部员工的奖励制度

对于地处山区县城的H公司,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还是员工待遇考虑,都与城市里的大型企业有一定的差距,要想留住人才,让员工在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就需要落实企业的内部员工奖励制度。

首先要建立各项奖励激励政策,注意员工的上升空间是否科学合理。残疾员工的基本物质生活应该得到保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优秀员工可实行带薪休假的制度;其次,要制订完善的经营目标和制度,要切实可行,落实中小企业奖励机制建设。同时财务部应定期进行财务核算,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深究原因。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虽然是未知的,但却是人为可控的,严格的人事管理也能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

(四)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篇4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二)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

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对民营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益。反之,过度的负债则会加大民营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增加财务危机成本,甚至会加速企业破产。同时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影响偿债能力,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生存。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

(三)财务决策失误是催化剂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加剧。

(四)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资变质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同时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进而不进行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盲目扩大赊销金额,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收款责任,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所以,民营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要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二)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三)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等。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等。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4、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6).

篇5

任何事物都会面对风险,任何企业的成长都会经历风险,只有在风险中历练过的企业才是成熟的。对于大企业而言,它们已然从风险中成长起来,对待风险有自己成熟的经验可以把握;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它们具有相对强大的资金力量,在遇到风险时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相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正处在成长过程中,风险会让它们措手不及,加上势单力薄,损失将是毁灭性的。所以,中小民营企业要认真地对待风险,积极制定切实的防范措施,保证企业稳步发展。企业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产品风险、政策风险、外汇风险、人事风险、体制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公关风险等等。本文主要关注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的财务风险。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所谓“中小民营企业”,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包括规定标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暂行规定》)规模以下的各类企业,具体有:(1)个体工商户;(2)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的企业;(3)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制的企业改制而形成的股份制企业;(4)通过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既有国家投资,又有个人、家庭或家族投资的企业;(5)合伙制企业;(6)由公众集资而建立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定义及标准,是由各国视其发展情况不同而定,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单是各国不同,就是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行业、地区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念,是相对与大企业,从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就我国目前而言,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暂行规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困境

(一)融资难

融资难是长期困扰中小民营企业的难题。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采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的情况比例很小,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向民间借贷。当前,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几乎都是抵押贷款,必须提供土地、房产等做抵押才能给予放贷;民间借贷机构的逐利性以及不规范性,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很难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也指出,专门以民营企业为贷款对象的银行太少,应增设中小银行。大银行从事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成本过大,这是事实。民间贷款则利率太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良性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经营能力比较强,盈利能力也比较好,但多处在成长阶段,内部资金需求大,如果不能及时增加现金流,会造成财务风险,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运作,面临经营风险。

(二)资金回收难

在2009年8月29日召开的“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对洽会”上,厉以宁表示,政协经济委员会派调研组在广州、珠海、深圳、大连、鞍山、沈阳等城市调研时发现企业欠债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当前企业的欠债问题与以往的“三角债”不同,现在欠债问题的特点是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大企业欠小企业的钱。这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又提出了一道难题。当前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普遍提倡零库存管理模式,这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契机。作为供货单位,这些中小民营企业为了争相给国有企业和大企业配送原料及零部件,必须增加储备,当然还要修建库房,一方面增加了内部资金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这些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在得到原料和零部件供应后,往往不能立即付款,要等到3个月甚至半年之后才能结账,因而又造成了中小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难,再一次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面临财务风险。

(三)人工成本增加

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方式具有灵活性,为稳定社会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用工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2008年1月1日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严格规范了社会用工制度。这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用工成本会造成一定影响。严格上说,不是《劳动合同法》使中小民营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而是《劳动合同法》提高了违法成本,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主动承担雇主责任。例如,为了合法用工,中小民营企业将拖欠或克扣的工资给予补足、缴纳足额的社会保险、支付加班工资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业,为了达到相关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方面的标准,要增加人手的配备、设备的投入、工作环境的改良等。与以往相比,中小民营企业的灵活且廉价的用工状况得以规范,但是,增加了企业内部资金需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政策优势少

出台政策往往比较多地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相对来说对大企业优势多,中小企业考虑的比较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势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的比较少。比如,在税收政策方面,国有企业可以享受先缴后退,而非国有企业却无法享受这种待遇;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往往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实际承担的税负重、采购成本增加;从所得税角度看,民营企业要先按利润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净利润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即股东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民营企业投资者而言,两者同出一辙,实属重复。再者,在银行的呆账坏账准备金核销制度方面,国有大企业可以被列入国家计划进行及时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而中小民营企业却无此待遇。此外,在土地政策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参与改组,而民营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待遇。这些政策上的劣势,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无形中增加了现金流,扩大了财务的风险性。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企业经营总是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企业的资金价值除了受到投资、筹资和营运管理等决策影响外,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即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资源环境等。企业的财务决策是难以改变财务管理环境的,更多的是适应其要求和变化,但是这些要求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它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威胁,也就是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具备适应和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可是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机构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等现状,导致其缺乏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融资难和资金周转慢,是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内因

1.融资难。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在组织形式上不受政府控股,在经营管理上能够有较为完整的自,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其发展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快速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却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首当其冲,资金短缺成为严重抑制中小民营企业活力,并制约其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的“瓶颈”。通常,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间接和直接两种。首先从间接融资方面看,渠道主要是向金融机构贷款,包括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几种。由于政策性银行贷款多面向政府扶持性项目和国有大企业,信用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所提供的资金多为小额贷款,因此商业银行贷款就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的运作成本和资信评价等方面的条件标准,又将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就是符合条件的部分,贷款期限一般也较短(不超过半年),只能用于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如果中小民营企业想有更大的作为很难获取所需的资金支持。其次从直接融资方面看,渠道主要有发行债券和股票,中小民营企业想要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也是相当困难的。我国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高,加上管理日趋规范,只有那些大型重点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能获批发行债券,中小民营企业也很难像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时靠“捆绑上市”获得上市资格,单个中小民营企业又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等达不到上市的硬性标准,因此,阻滞了中小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始终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2.资金周转慢。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投放无计划,对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投放比例主观性强。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在缺乏投资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的严重失误,以致无法应付经营所需的周转资金。其次,中小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利用率低。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操作不规范、损耗严重;原材料消耗无定额、浪费严重;产品废品率高、成本高;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责任不明确、效率低等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管理混乱,资金占用多、成本费用高。再者,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处于劣势地位。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迫于形势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较多地采用赊销,致使企业资金较多地占用在应收账款上,大量的应收账款妨碍了资金的有效周转,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会加速企业的破产。

(三)财务决策的失误,是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催化剂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构成了中国特色重要部分,然而,中国民营企业始终做不大,而且经常出现“昙花一现”的怪现象。中小民营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中单个业主制形式突出,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现象,决策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分析论证,再加上决策依据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不能获得预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使中小民营企业缺少隔离财务风险的“防火墙”

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贯穿了企业的各类会计事项和业务流程。在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中,往往存在管理层重经营、轻内控,甚至把财务内部控制仅仅看成财务部门的事,没有将财务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层面加以重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也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未得到贯彻执行,甚至有的根本就未形成制度;在日常的财务人员任用上,偏重“能人效应”,且重使用、轻培养;忽视内部稽核和审计等问题。这些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的问题都使中小民营企业存在事故隐患且长期得不到发现,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得不到必要的防护,加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根据以上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应积极地做好以下应对工作,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一,摒弃家族式经营仅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企业制度;第二,树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的理念;第三,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加强资金管理,完善企业的风险防控机制;第四,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建立适用的财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 陈立文,陈敬武.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22-226.

[2] 江少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研究[J].财会研究,2005,(1):42-43.

[3] 徐颍.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0-42.

篇6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环境的变化,加剧财务风险的产生

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和严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宏观调控要求。国家的一系列信贷、外汇及税收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等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引起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资金短缺、资本结构不合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若资金短缺,又不能及时筹措,企业不能购进生产资料,只能停产,对外投资经营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并且偿债能力下降,产生债务危机,影响企业信誉,使企业陷入危机。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风险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民营企业向银行借款,银行主要考察的指标就是偿债指标;长期借款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指标过高,则说明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薄弱,民营企业很难向银行取得贷款。

(三)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决策层普遍是积累经验决策型和主观判读决策型。民营企业决策方法的不科学,往往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投资巨大的江苏铁本清理整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江苏铁本作为钢铁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设备,企业在购买机器设备时,要负担大量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些税额只能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去慢慢弥补。依照税法规定,固定资产需采用直线法进行折旧,而且折旧年限一般都在10年甚至以上,企业购买固定资产不但占用了大量的现金资产,而且丧失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决策失误导致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同时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给民营企业带来潜在的危机,使民营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机构内部关系混乱,流动资产管理不善的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式经营方式为主,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创立者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和企业管理水平,加上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流动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有周转期短、形态易变的特点。如存货周转率偏低,表现为仓库积压无法实现销售,企业要承担存货跌价损失,或者原材料等物资保管不善造成变质,造成资金无效占用。

在资金合理配置问题上,民营企业内部各部门往往存在着权责不明的现象,例如,企业对赊销对象不进行信用度调查,各部门没有明确划分责任。为了销售业绩,盲目扩大赊销金额,产生大量坏账,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冲破家族式管理模式

首先,遵循创新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的道路,初步走上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轨道;其次,企业制度在建立资本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基础上,由资本所有权衍生股东表决权及最终控制权,由法人财产权衍生公司相对独立的经营权。没有资本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就没有公司经营者的独立决策、独立经营、独立管理。第三,要让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参与经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规避财务风险的屏障。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1、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降低财务风险。

2、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健全内部审核制度

财务收支严格按照企业章程、董事会决议和企业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审批,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提高财务风险认识,树立良好防范意识

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营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注意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同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充分重视他们提出的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意见;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四)构建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增强抗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恶化的结果是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国际上,一般通过财务失败预警模型来评判企业出现财务失败的可能性,通过全面分析反映企业内、外部经营情况的各项资料,将企业潜在的财务失败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同行业指标的平均值与先进企业的指标值,以及其历年以来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判断本身财务状况的好坏,从而有效地控制甚至杜绝危机。因此,民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来设计符合实际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2、加强企业的风险转移处理机制,增强风险抵抗力

由于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是不确定的,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防御机制管理。一般可采取以下办法:

转移法:通过参加社会保险等方法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分散法:通过关联企业,多种经营及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篇7

一、研究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意义

1.民营企业属于一种特殊性质的企业,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去重视财务风险,即使有一定的了解,也并不够全面。很多民营企业就是不够清楚地了解财务风险,所以才会发生因没有意识到的财务风险,才会倒闭破产,带来让人无法接受的结局。所以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会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然后尽早的预料到财务风险会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危险,从而加强民营企业间的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2.由于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威胁性之大,就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财务风险,所以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积极采取风险的防范措施。很大程度上,是财务风险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它自身更久更稳的发展下去,并且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有哪些存在的形式

1.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消除它,躲避它,能做的也就只有面对它,减少它。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应对它,财务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确定的,所以民营企业能否达到目标是按一定的比例发生的。

2.由于财务风险包括很多方面的风险,所以在民营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过程中都会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

3.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无法掌握它控制它,并不知道财务会在哪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发生,会让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更加提心吊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经济的损失。

4.如我们所知,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所以一定的财务风险也会给我们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财务风险还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利用率。换句话讲,在某方面,是财务风险左右着企业经济收益的稳定性。

5.财务风险是一种风险也是一种激励。财务风险越高就意味着它可能带来比一般性收益更高的收益,但拥有经济利益的前提是有较好的运营模式,良好的运营状态,企业会为了取得更高的收益去采取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所以在某种方面来讲,财务风险也是一种激励机制。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1.机构设置不健全。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以合伙人的方式成立的或者是家族式的经营。这样就显得比较随意,对于企业内部的工作分工等。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而且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讲,一般不会按照严格的要求设立会计等专门机构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的记录管理,只有在必须向上级提交财务报表的规定期临时编制可靠性较低的财务报表等。这样一个不健全的机构设置,不但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还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2.民营企业家族式会造成很多的不良现象,如企业管理者往往越权行事,很容易感情用事,或者将公私混合等。除此之外,家族式的民营企业有着很弱的管理体制,在很多大事情的决策上不能够考虑到多人的感受,而是会一人全权决策。这样的行为现象都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大。

3.财务管理理念陈旧。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观念比较陈旧的话,就会认为财务工作就是填制各种凭单和报表。企业不会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去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会让财务人员做好某企业每项活动的流程中的资金运转等工作,更不会去专门分析财务工作中穿线的问题,这样就大大浪费了财务这一方面的资源。而将财务工作定义为应付各个银行,税务的检查。所以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会计人员素质水平的低下。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都没有设立专业的会计机构,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水平达不到去设置专业的会计机构,既耗力又耗时,在聘请会计人员的时候没有选拔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并且缺乏上岗前的培训等。都造成了企业会计人员水平低下,会计人员水平的不够会导致不能对会计事项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评价。并且不同水平的会计人员也会对同一项会计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与评价,造成意见的不统一。从而影响民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会计人员缺乏判断力与辨析能力,不能够满足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的需求,会阻碍民营企业的良好发挥在那。

四、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治措施

1.完善企业机构的设置。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行业的行业要求设立各机构。如会计机构的设立,虽然只是企业中小小的一个部分,但是它真正发挥作用时所带来的利益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必须依照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并且做到一人一岗,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为自己的岗位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不越权。协助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篇8

( 一) 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引起的企业普通股股东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引起的,所以也叫筹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它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关于财务风险的划分标准也很多,如以可控程度划分,以研究对象划分等。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 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以风险的成因为标志,将财务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九种风险。

( 二)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民营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业财务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 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 一)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缺乏筹资渠道。

当前,筹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由于受到了自身规模的限制,根木无法通过发行证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木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还有就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小、信用度低以及没有相应的担保和抵押作为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由于缺乏筹资渠道,致使民营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资金,对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银行信贷依旧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可是,在银行的信贷中,所增设的贷款一般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银行贷款机率不高。就算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中获取了所需的贷款,但还是会因贷款程序复杂繁琐,手续办理时间太长,且收费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需要支付过高的筹资成本。

3、财务风险控制缺失。财务控制在企业则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部分,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则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则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起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并且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大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效率。

( 二)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

( 1) 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采取简单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向成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势必凸显其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固有问题,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和扩张,这种简单原始的公司治理结构势必无法满足需要,而其管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造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更多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的成本。

( 2) 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而成长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都应归咎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对于仍在摸索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其管理者往往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具备正确的风险观念,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机构和管理成本所限,不愿或者暂时难以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很难建立。

( 3) 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听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2、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向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但是引发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还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 一) 建立科学的防范制度。企业内部体制的健全还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综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筹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有效结合,对于资金的额度以及期限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估算出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管好资金,将资金用在正道上。另外,还要制定出一个还款的计划。财务要做到严格的事前控制,做好预算工作; 做好资金的事中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 事后还要构建一个资金审核体制。

( 二) 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资金结构具体指借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两者间的比例。最优的资金机构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的风险范围之内,在总的资金成本最少且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的资金结构。可以用负债的比例去表示最大的筹资风险。一个只具备自有资金而没有借入资金的企业尽管实现了无筹资风险的愿望,但是它的总成本是比较高的,也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但是在债务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总额降低了,进而收益也可以增多,但是筹资的风险会愈加的大。

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内容组成部分的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左右到企业在长时间内的经营效益以及资金结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令企业遭遇困难险境甚至破产。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缜密的研究,要秉承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投资资金必须合理配置,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散开来。

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18-02

1 民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我国民营企业在近30年里异军突起、迅猛发展,资料统计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约为1000万家,占全国法人企业总数的85.1%左右。

然而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又是那样地高出生高死亡,据有关资料表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5.9年,很多明星企业从创立到辉煌、到关闭或衰落只有10年左右时间,如三株、巨人、德隆等一些著名企业都是威风一时就一蹶不振或销声匿迹。这些尴尬事实的背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薄弱,在企业创立成长发展过程中,忽视理财能力的培育、财务运作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所导致的财务缺乏弹性、企业缺乏应变能力是危及企业生存的重要原因。故对民营企业来说,清楚企业财务环境,充分认识引发财务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了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狭岁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融资时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又称为融资风险,即企业负债经营时面临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财务危机及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等。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1 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

民营企业往往实行的是家族治理结构,虽然不少民营企业以公司形式存在,本质上所有者和经营者是统一的。多数民营企业所有者是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去公职的人员,相当一批人文化素质偏低,财务知识缺乏,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认识不清,认为企业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管出来的,有没有财务管理无所谓。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只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一层面上,而对如何运用财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则考虑不多,至于让财会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则更为少见。因此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规划和防范。

2.2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不编制财务报表,即使编制报告,也存在财务上存在严重不实问题。财会人员的职责不分明,根据经理老板的个人意志做账,隐瞒企业的财务状况,账簿的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些状况加剧了信用环境的恶化,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动摇投资人的信心,也使得银行不敢贷款给民营企业。另外,民营企业财务决策制度不科学,不论是筹资决策还是投资决策往往是业主独自决策,缺乏民主,这当然和民营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的特点有关,限于民营企业业主的知识、能力,这种决策方式,效率虽然很高,但是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较大,财务风险较高。

2.3 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昕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3 加强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转变经营观念,增强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步骤、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要树立资金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分配结构,防范骨干员工的“道德风险”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三是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财务信息,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相关情报,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2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民营企业从规范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人手,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选择多元化的产权方式,改善落后的家族管理体制;建立清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视会、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明确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监督等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改善财务部门、非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职能协调;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基本理财原则,因循科学决策、稳健发展原则制定企业阶段政策和长远规划,提高企业应变能力,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3.3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首先。要更新理财观念,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始终是覆盖企业全局的,无论企业处在任何发展阶段,企业经营目标即是对财务目标的追求,同时财务亦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与保障,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新观念,强化风险意识,从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多维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注重满足企业管理对各种会计信息的需要,建立预算管理、目标管理,有效调控资金,切实实施经营过程控制,完善责任管理业绩评价。

其次,要理性筹资,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决策的时候,要考虑不同来源的资金成本及所占比重使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民营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以合理方式、适度数额筹措资金满足相应需求、并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是规避融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的基本原则。另外,企业在债务融资之前对企业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合理确定资金的需求量,并使融资的数量和需求量相匹配。还有,要正确测算偿还债务时间间隔与企业偿债能力,节约资金使用费用,建立维护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提升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

再次,要正确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分布与资产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对长期资产的投资,应考虑影响企业成长发展的宏观环境因素与企业技术条件、经营变动等情况,对投资进行认真的项目评价,因循风险收益原理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避免非理带来的风险与损失,注意长期资产总额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维持资产的合理分布与流动性;区分企业多元化投资经营与资本市场中购买多种证券规避风险的不同思路,清晰估算企业扩张的财务来源数额、经营活动的现金再生能力和再生时期,规避盲目激进造成的财务危机。

最后,要加强营运资金控制,实施财务预警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涉及存货、应收账款和现金的管理。由于企业平常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流出的非同步性、同业竞争的波动性,以及企业不可能永远持有充足的营运资金等原因,容易给企业带来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现金风险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重点应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存货的管理,要从存货购买或形成、存货品质、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等环节实施责任管理,以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二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注意赊销策略、货款结算、客户信用、欠款催收等细节管理,积极促进货款回收;三是紧紧抓住经营的现金流量管理,设计财务指标体系,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主动及时地发现、缓解、解决经营中的资金运动缓慢、资金沉淀等问题,为财务风险管理筑起基本保护屏障。

3.4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管理者,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管理者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民营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

篇10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建议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不同风险类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程度不同。从筹资方面来讲,若企业因集资,导致债务数额过大,从而超出自身偿还能力范围,带来严重的预期罚息,企业运营无疑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从投资方面来讲,投资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带来收益,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最大的财务风险,若投资回报小于负债利率或因投资周期过长,使企业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造成企业亏本经营,盈余不足,无力承受债务,同样要面临破产的局面。并且近些年,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扩张规模越来越大,财务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多,且内容越来越繁杂,所以财务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财务管理不当,极易发生财务风险。然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不重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较差,管理方式十分粗放,且缺乏相关制度和规章,台账不健全问题十分突出,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寿命短和财务风险高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首先,应尽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能够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另外,应构建动态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实时的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动态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效性,更实现了高效、精准,低误差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监督,建设财务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制度执行情况,企业投资、融资活动进行监督,对每一个项目严格把关,保障财务风险控制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构建风险应急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和抵抗能力,避免财务风险发生时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只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才能使企业处于良性财务环境中,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