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高级电工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0: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维修高级电工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维修高级电工实训总结

篇1

一、国家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实训要求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确定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要求考核的主要有电路、磁路与仪器仪表等基本知识、电子电路知识、电机及拖动基础知识、自动控制知识、控制技术以及相关高效生产与机械知识等。

其中电路与磁路需考核鉴定的内容有复杂直流电路分析与计算方法,自感、互感的物理概念等。仪器仪表主要考核晶体管测试仪以及各类示波器从应用元件与操作方法等。电子电路包括模拟电路,如电路放大、正弦波振荡、基层运算放大等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知识;数字电路,如分立元件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晶闸管电路,如三相桥式及带平衡电抗器三相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斩波器及逆变电路等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还有电力半导体器件,如电力场效应管、电力晶体管等特点与在逆变器与斩波器中的应用;电子设备防干扰基本知识等。电机及拖动基础主要包含变压器、修理工艺的基础知识等,如换向器的制造工艺及其安装方法、改接方法、处理方法以及修理与修理后的试验方法等;电机工作原理与电机制动原理,如电机基本工作原理、换向原理、外特性、电流、转速等的关系与过载能力以及电磁转矩计算等;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变频调速、三相交流换向器电机及无换向器电动机的调速等。自动控制主要考核内容有自动控制原理理论、位置移动数字显示系统、各类电梯原理及其使用或调整、根据工艺与安装要求针对复杂机械确定电气控制线路图绘制方法等。控制技术方面以微机原理在工业生产自动控制中的应用、电力晶体管电压型逆变压器基本原理等为主要考核对象。相关高效生产技术与机械知识,主要考核考生对基本时间与辅助时间的缩短措施分析,以及机械传功与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另外,国家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要求主要有,如安装、改装、调试等实际操作技能;故障分析、检修及其工艺编写;以及仪器仪表使用技能及其维护、工具的使用与维护等。

二、高级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方法

(一)将以往竞赛内容有机融入实训教学中

高级维修电工理论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应用与新技术应用四大模块。尤其是专业应用与新技术应用课程的设置,标志着我国高级维修电工理论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教材仍旧处于滞后状态,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与现代电工行业发展水平形成极大的落差,学生无法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具有良好的理解。学生在培训中缺乏适应现代化企业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无法适应高级维修电工考核要求。因此,在进行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培训时,实施教学内容改革为首要工作,所选教材应纳入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针对不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并大胆改进,使教学内容更接近教学实际,适应行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每年高级维修电工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竞赛,竞赛内容也是围绕行业最新发展进行的,是学生了解电工行业最新发展动向的捷径。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收集整理一些近年来的竞赛内容,并有机整合,利用到实训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间的差异,结合对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试题类型、模式地考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教学。

(二)建设模块化实验室

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训室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最新《职业标准》及劳动部颁发的“电工技术等级证”等实训考核内容要求。研发了SX-608C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设备,整套设备包括了单片机技术、供配电技术、变频器技术、数字应用电路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直流调速技术等,基本涵盖了高级电工国家职业标准,满足教、培、考的需要。保证学生能够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的条件,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切实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高级电工技能考核中的理论考核知识,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三)一体化教学方法

以往的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教学中,教学方式多以灌输式方法为主,学生模范教师演示步骤动手操作。这种方法更适合中级维修电工教学,由于高级维修电工所涉知识面较为广泛旦复杂,相关实训步骤也相对繁多,很容易出现错误。如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经常出现学生遗漏操作步骤的问题,或因忘记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造成实训的失败。通常情况下,由于学生对首次实践动手操作印象较深,第一次出错,可能造成后面重复犯错。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在求知道路上遇到问题,还给实训设备带来不利影响,可能造成破坏,导致教学成本的升高。

因此,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证实训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实训室及设备的建设,还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边演示边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一体化教学。此外,在学生动手过程中,教师可挨个检查每个步骤学生的动手成果,一旦发现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完全掌握的基础上,再教授下一个步骤。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训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进而掌握全部实训操作过程,提高实训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模块化教学

依照国家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要求,将维修电工竞赛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分别针对电子电路的绘制、电气线路设计以及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检修等考核内容进行系统地教学与训练,实现高级维修电工系统化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学生在相关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等多方面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在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实训过程中获得一技之长,旦使学生能够成功考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成为社会与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

篇2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在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方法上不断探索,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上总结教学方法,由此可得知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围绕分块式讲述、分块式联系,将一整体分解成若干块,再有序的统一起来,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分散的,但分散的合起来又是统一的整体,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总体而言,复杂的就是简单的叠加。下面,主要从高级维修电工几个项目分别探讨:

1、项目一学习:电路改装与调试

本项目涉及PLC改装电路及变频器改装电路,但从PLC这块来讲,首先,在理论学习上,将PLC理论学习通俗化,将其比喻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眼睛、耳朵、味觉等都是用来接收外界信息,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入部分,那么手、脚、行为行动等用来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出部分,那么每个人的思想(大脑所想的想法),就是PLC中的我们所要编写的程序。这样,我们通过某个事列,某个人的行为,简单的来比喻PLC,这样,就不难理解PLC工作原理的过程。其次,在PLC实操方面来讲,在明白了PLC的工作原理,从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将PLC的设计展开为三个方面来学习分析,我们可以看成三块:硬件、软件和调试。在进行PLC设计时,我们可以先从硬件角度考虑,第一,硬件中PLC的选择,用什么输出方式的PLC;开关按钮的选择,是带复位的,还是不带复位的;这些硬件的选择,对后续PLC软件的编写会有影响的,从而由这些选择或已给定的硬件,绘制I/O接线图,同时画出I/O分配表。在硬件上,确保没有错误的发生;第二,根据改装电路的控制要求,将被改装电路控制要求分析透彻,将其转化为程序,并将其正确的写出来,然后将程序写入PLC中,第三,再做最后一块--调试,看看在编写程序的执行下,硬件是否按照控制要求正确执行,有时候硬件设计是对的,程序也是对的,但是二者没有衔接起来,也会出现错误。在学习此块内容上,重点做好每一块内容,并保证基本无误,此项目的学习就是对它进行肢解,化繁为简。

2、项目二学习:设备排故

设备排故,通俗点讲,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就是名“医生”,“哪儿痛,医哪”,在排故前,想正确将故障排除,必须对设备的原理图吃透,能正确分析图纸的工作原理,针对X62W、T68机床电路图,在分析图纸中,我们将图纸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块,想X62W电气原理图主电路中,有三台电动机,我们再将主电路分成三小块,每台电动机看成一块,由此控制每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也将其分成三块来分析,分析完后,在找出这三部分电路之间的联系,由此再把他们合成一个整体电路。

在排故过程中,电路中将出现2到3个故障点,首先,通过通电试车,观察现象,确定了故障现象就可以参照电器原理图确定故障在哪部分,是在公共电路上,还是在某一条支路上,是在主电路,还是在辅助电路,把范围缩到最小。判断发生的范围,如某电动机缺相、某控制电路某一接触器不能正常工作或不吸合,在借助于万用表进行测量,由此判断故障点的所在,从而排除故障,化繁为简,各个击破,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习会层次分明,调理清晰,学生更容易上手。

3、项目三学习: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

掌握必备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理论基础,对于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理解和熟练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就拿脉宽调制电路来说,首先必须认识“它”,掌握给电路的原理,该电路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源部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给定电路、PWM脉宽发生器、驱动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典型的小电路,在理论学习中也是重点学习部分,那么,我们在分析电路原理时,会将这五部分逐一分析,除了分析其原理,还应熟练借助于示波器测试几个电路产生的波形,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分析完毕,再将几部分电路合为一整体看待,那么,原理分析的透彻,对该电路检修便容易多了。在此项目考核内容上,涉及故障点的排除,排除故障方法与机床排故类似,首先观察其电路的工作现象,其次,根据电路发生的现象,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并缩小范围,再次,借助于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查出故障所在,从而判断故障点。

在此项目中,无疑将复杂电路进行拆分,分析其原理,测试其波形,最后将几部分合为一体,此方法简单,有效。

4、项目四学习:电力电子线路装调与维修

此项目可分为两块: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简单说,就是用弱电控制强电,对于此项目要具备相应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同时会用示波器测试主电路的直流电压波形和触发电路的触发脉冲波形。

在此项目接线操作上,也将该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分为2部分,即:主电路和触发电路。逐一接线,先接主电路,再接控制电路,完成后,严格进行检查,此项目输出直流电压较高,因此,每完成一步,要保证正确,并借助于万用表核查,让学生有深入浅,由模糊到清晰,为了达到锻炼目的,教师先演示,然后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并测试直流电压脉动波形,包括α=0°、α=30°、α=60°、α=90°的波形,除了会测试波形,还要明白波形是如何产生的,在控制电路部分,要求掌握触发电路工作的原理以及触发脉冲的形式,最后,再搞清楚主电路和触发电路是什么关系。先分后合,先分指的是拆开分析;后合,指的后续组合成一整体。

总之,在分块式训练过程中,每一块的训练,除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要在实践中寻得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授之以渔,除了通俗化教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辅以媒体教学,行为导向等教学方法等,同时教会学生借助于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的使用,总结学习方法、交流经验,像机床排故和电子排故,总体方法类似,所以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达到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环节,将实训环节结合企业的现场情况,让学生的知识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任伟.《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2).

篇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是当前众多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各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有的专业实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有的专业实行了模块式教学,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涉及专业知识多、技能范围广、实践经验要求高的维修电工专业,我们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最适宜。

一、维修电工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条件分析

1、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特性适合开展项目教学。维修电工专业具有专业知识多(例如高级维修电工知识点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交直流调速、计算机基础知识、特种电机、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等)、技能范围广(如电子线路设计与安装调试、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安装调试、复杂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PLC编程、变频器操作等)的特点,它既不能采用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旧式教学,也不适宜采用所有理论和所有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而采用在项目的实施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项目教学是最适宜的。

2、实训设备的要求。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进行的教学。设备的分组率要高,教学设备数量需求较大。我校对项目式教学非常支持,新建了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室、工业自动控制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可达到3-5人一组,为项目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3、对教师提出了新的高要求。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要善于结合实践进行理论讲解。教师既要投入更多的备课时间,熟悉教学内容,整合并设计项目内容,又要熟悉教学设备。项目教学其核心追求不再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掌握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二、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项目的设立非常重要,要在各个教学项目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目标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既不能把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照抄照搬,也不能脱离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而任意设定,要结合本校的实训设备及师资情况,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实训项目手册,把整个课程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分成了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了高级维修电工必须掌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1)模拟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2)数字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3)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及故障排除;(4)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系统的安装与调试;(5)B2012A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6)X6132型万能铣床大修工艺编制;(7)用PLC改造C46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8)PLC控制交通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9)用变频器改造双速电机控制系统;(10)用PLC、变频器实现自动变速送料装车控制。整个教学过程都在相应实训室进行,每个项目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在3-5人之间。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1、项目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项目教学中的各个项目都来自于工程实际,该教学重视过程,体现了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解决各个项目的过程中,真正地培养了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项目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自己去查阅资料,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对每个课题的设计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动了起来,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3、便于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项目教学中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从任务的接受到学习纪律,从实施的过程到最后的完成,我们都要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学员方可参加高级职业资格鉴定,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感到有压力,时时感到有动力,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4、有助于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设计项目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投入更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对教学设备和教具非常熟悉,既要理论上精通更要实践上过硬,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就无法完成项目教学。教师随时要解决学生的那些随时随地冒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环节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维修电工培训实施项目教学不仅可行,而且能够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对培养合格的高技能电气人才可起到重要作用。

篇4

从教:他与职业教育结下“不解情缘”

1990年,邹火军考入广西柳州机械工人技术学校(现更名为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就读维修电工专业,从此与“电”结下不解之缘。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有“中国第一职业教育学府”美誉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电气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回到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任电类专业教师,从此与职业教育结下“不解情缘”。

在学校里,除了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外,邹火军主要担任技师、高级技师、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考核工作。2000年,邹火军重回母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机电技术教育(专升本)专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2004年,他参加全区技工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并代表广西参加当年“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教师组)获得第五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能大赛园丁奖”“广西技能大奖”“广西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邹火军还多次参加中外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培训司派遣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亚理工学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中加合作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电工培训班”的学术交流,回国后,他创新地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中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方法全面应用于学校各专业,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广西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电类专业中得到热烈响应。

2012年,邹火军被人力资源社会劳动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成立“邹火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广西首位也是唯一一位电类专业国家级技能大师。

2013年,邹火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承办全区技工学校电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师资培训班,邹火军担任主讲教师,为全区20多所技工学校的40名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对口培训。此外,他还与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分别担任在广州、青岛举办的全国技工院校电类专业教材教法师资培训班的主讲教师,对全国100多位电类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有效提升相关地区电气专业建设水平。

科研:他甘当“电教”事业铺路石

成立工作室后,邹火军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车身焊接流水线项目、五门一盖包边机控制系统项目、柳钢集团埋弧焊项目、H型钢组力机系统改造项目、大型镗铣床数控系统改造项目、广西凤糖集团XZ-1360AT离心分密机自动控制系统改造项目、上浮器自动控制通讯系统改造项目等大型技术攻关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提供服务,使企业生产、专业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得到实质性结合。

同时,有丰富实践动手能力的邹火军还主持开发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自动化工业控制网络演示屏、机床电气线路维修训练考核实训台、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用直流调速教学模块等十几项技术成果,为学校节约教学经费200多万元,使学校的维修电工、光机电一体等专业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得到迅猛发展,这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形成的教学装置成为广西职业院校维修电工专业的新亮点。在这些技术成果中,由邹火军担任总负责研制工作的“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获得第六届全国技工学校技术开发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技术成果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及推广应用价值,其应用效果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赞誉。

2012年,邹火军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课题子课题《PLC应用技术(三菱)》的负责人,牵头国内23所中职示范校开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有效促进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发展,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把自己的实践心得记录下来,做一块铺路石,引导后来者少走弯路。”秉持这样朴素的理念,邹火军总结长期生产、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分别主持编写教材:电工高技能人才系列丛书《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电气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一体化精品教材《PLC基础与实训》;全国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用教材《PLC应用技术(三菱)》上下册、《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指导书》、《PLC应用技术实训指导书》、《变频器、PLC特殊功能模块应用指导书》、《PLC、变频器和触摸屏综合实训》;技工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级工・任务驱动模式)《PLC应用技术(三菱)》、《机床电气检修》、《变频技术及应用》等中等职业教育及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先后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为其他学校、专业的教材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推进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传艺:他乐于传授精湛技术

“我能成长为一个工段长,全赖邹火军大师的培养。”这是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工状元”、柳州市技术能手、柳州市“知识型”标兵、广西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工段长吴俊工对邹火军的满怀感激。

邹火军多次受企业委托,对企业选派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进行一对一研修培养。在带徒传艺时,他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除了手把手传授技艺,还耐心启发学员动脑搞技术创新。

近五年来,邹火军为广西玉柴(集团)机器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行专项技术培养,使这些青年技术骨干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能手,其中的一些技术骨干如:顾林获得2009年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温寿平获得第二届“振兴杯”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吴俊获得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工状元、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二名,柳宁获得柳州市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冯雄飞获得2009年、2012年柳州市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他们为柳州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作出杰出贡献。

邹火军还借助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带领团队积极承担社会培训工作,实施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分别开办“鱼峰班”“鹿化班”“五菱班”“柳钢班”,实现年培训和鉴定在岗职工300人次。

篇5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电类专业课程之前的第一科电类课程。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实训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职教育的特色。电工电子实训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如何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构筑电工电子实训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的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二、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研究的意义

1、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脱节。教师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理论上难以想像,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无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2 实验教学手段还延续传统的路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是验证性的,实验过程由教师设计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获得预定的结果,主要目的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提高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2.1 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产现场是用理论解决问题应用能力,而不是用理论分析问题。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面试题目就是应用能力的测试。为此,为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工电子技能,有必要把电工电子实训做为高职教育的一个课程体系,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制造、运用、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职人才,正是这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环节上的需求,搭起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讲台,探索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永远课题。

2.2 多学科技术相互融合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把各专业学科有机制联系在一起,如图一所示。接口技术是电工电子学科发挥作用的舞台。同时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是完成学科融合,掌握相关专业课程基本保证。

三、电工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学业时间短,学业任务重的特点而产生的,虽合二为一,但是也自成体系。电工技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模块既有明显的区分,也有有机的结合,如图二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恰当的实训题目设置,可以很好的完成相应的能力训练。

四、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4.1 影响实训题目设计的因素

4.1.1 教师的专业倾向。专业教师是专业人才,但并不是全才,“术业有专攻”,所以,在实训题目的选择上必然有侧重的方向问题。

4.1.2 实训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学校转型而来,实训条件还没有跟上社会对高职学院的要求。实训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场地的转移,不是授课方式的转变,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效的运行。

4.1.3 地域市场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式与地域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也就是为地域市场经济服务。所以,实训题目的设置,也会受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影响。

4.2 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同时,也有自身专业性的一面。经过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职业领域。如家电维修工、维修电工、无线电装配工等。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应遵循“四适应”原则:

4.2.1 适应学生特点。高职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较差应用能力,但这不意为着动手能力差,我们把实训题目分成三个层次,各取所需。初级水平基本达到实训目的,中级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可以独立工作。高级水平基本可以独立工作。

4.2.2 适应专业需求。不同的学科专业,对电工电子实训内容要求不同,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侧重于维修电工、接口电路、功率推动等。自动化专业侧重:数字电路的设计、检测电路、接口电路等。分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训题目,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4.2.3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灵活的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法定。实训题目的设置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长春的汽车产业,无锡的弱电子应用,沈阳和徐州机械装备制造等。深入地域企业,了解职业技能需求。

4.2.4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与职业是不同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要给学生的职业取向留下适当的“接口”。学生毕业后,经过适当的专业能力补充,就很容易实现职业转换。图三是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设计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方向。

五、总结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必须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本着“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

参考文献:

[1]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 职教论坛 ,2008年10期。

篇6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与国内的高教界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教工作者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的许多教学环节,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如实验、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等等。但是,学生对上述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数没有强大的学习动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从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没有相应的证书给予认证;另一方面,实践环节考核的力度和考试知识面的宽度,对某一技能的考核的知识综合程度,是远远比不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只有考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目的性,才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职业资格证书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一、职业资格证书的特性

1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的唯一性和权威性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放,由各地市统一安排考试,比较权威和正规。

2. 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考试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避免了因出题范围狭窄,考核学生能力的有效性的欠缺;考试的监考严密程度比肩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3. 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开放性与自主性

职业资格证书的报名本着自愿的原则,无论是社会人士还是大学生,都可以报考。当然无论是否学习相近专业,如果是专业与证书的知识领域比较远,自然通过的几率就要下降。

二、“双证制”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劳动者自食其力,而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即实践能力才能立足于职场。加强职业教育,就是加强作为未来劳动者的学生的竞争力。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引入应用型本科的高等教育,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在临近考试日期的时候,经常有我校的部分学生向老师询问,生怕错过了考试,其关注度可见一斑。当然我校的考务中心的网站会及时贴出信息,各班主任也会及时通知学生。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教育模式,在不少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如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的TAFE学院与普通大学的学分互认的模块证书体制,英国的学习经历举证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学历鉴定与累加制度。

在我国国内,大学生就业难的部分原因是所学难以致用,就是作为教育产品的高素质人才,缺乏市场的需求的技能,也就是所谓的“相关工作经验”。鼓励和支持学生考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使得人尽其才。

三、本科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教学实践

我校是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举,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他们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一种肯定,就业之后上手更快,因此更容易被企业方所认可,获得较高薪酬。以南山集团东海电厂为例,在电气维修岗位上,学生获得高级电工维修证后,每月工资涨300元,获得电气技师证后,每月工资涨500元,当然其他岗位都有其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都会获得同等的待遇,而且学生参加实习之后,如果考取高级电工维修证一年之后,仍想考技师证,学校仍然会对这部分学生免费培训,可以说,学校为职业资格考证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条件,而且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目前,我校各二级学院制定的本专科专业培养计划都考虑了相关职业资格考证,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可考取的核心证书是电子设计工程师,其他相关证书有电子产品营销师、高级维修电工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校各专业还把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用能力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标准要求,本科、专科各专业学生必须通过“OSTA办公应用高级XP考试”方可获得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所规定的学分,并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高级证书。

四、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的益处分析

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拿维修高级电工为例,如果学生一直坚持传统的理论和实验课学习,尽管也进行了某些实践活动,但是这些实验和实训等,基本上属于验证性实验。而且,作为电气类的学生,若一直没有看到过电气安装盘,心目中总有神秘感。维修高级电工培训,教师会把某根电线撤去或错设,故意让学生查找故障。学生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的学生阶段,就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电气安装知识,对他们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好处。

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往的实验和实训,都是分组进行,有的学生就有依赖感。但是职业资格考试是考核每个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促使参加考试的同学,更加注意到操作现象,更加牢记分布广泛的理论的知识点。

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证书的实操考核方式,要求限时、系统地、按规程地完成任务,这就模拟工作现场对考生的操作水平提出合乎职业化的要求。而高校的其它实践环节,即使按照制订的大纲实施,也无法赶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职业要求,即任何一家高校也无法替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能和这方面的权威性。

五、结束语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引入职业教育的某些做法,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做法。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使备考培训和其它教学环节不发生冲突,需要智慧地处理和妥善地安排。而参与培训的教师,不断总结考证的经验,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甚至是理论教学都会提出适当地改进的建议。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对《维修电工》课程的教学进行调查,发现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核如果采用单一的阶段性考试和最终平均分配每个项目的权重是不合理的。因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与成功感丧失,甚至出现厌学、惧学、弃学等现象,其次,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与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尊师观念缺乏,纪律观念淡薄,师生冲突,生生冲突极易诱发,再次,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着行为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职业学生存在以上现象的成因是老师的教育理念的错位、单纯地以学习成绩评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上进心不强。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维修电工》评价方式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教师评价一刀切;二是,《维修电工》课程标准不完善;三是,缺少应知方面的评价;四是,评价标准不完善;五是,缺少综合性项目。

鉴于此,笔者思考引入《维修电工》课程教学的多元评价势在必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于是2014年3月申请了《关于《维修电工》课程教学多元评价的研究》课题的立项。

二、问题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而评价改革则是造就这样人才的阶梯。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它强调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实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各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目标,让评价真正为教学服务。这些基本理念代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课题的研究范围是我校机电专业学生。课题立项之后,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和课题组成员的商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1、调查分析法:对《维修电工》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2、文献资料法:查找已有的与《维修电工》课堂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自己的教学为研究主体,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案例研究法:用于教师运用及时反馈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失败与成功案例反思,优化及时反馈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差异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研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潜能,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驾驭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二)内容

1.《维修电工》课程标准的修订

2.《维修电工》基础理论学习部分的习题册

3.《维修电工》单项训练的评价标准

4.《维修电工》综合训练的评价标准

5.研究报告

(三)如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首先从评价主体来讲,对于教师的评价,由于其利益相关者很多,如何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意见反馈给教师,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问题。当前维修电工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多主体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可以以多渠道地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或者处于任凭教师随意评价的消极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教师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应当体现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方面。

其次,从评价内容上来谈,应该多维化。以往,在维修电工的教学过程中,比如,接线部分,老师就对该线路是否通电成功,给学生打个分;机床排故部分,就对学生是否排除故障直接给个分;对学生应知部分,基本不给予打分,所以就编写了每个项目的理论习题。而且结合企业需要,以维修电工技能大赛和机电专业学生技能抽测为导向,增加了机电一体设备组装与调试这部分考核内容。

再次,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来说,以往老师通过对实训部分的最终成果进行评定,最后对每个项目的成绩进行平均化,得出最终的实训成绩。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此,笔者修订了《维修电工》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基础理论学习部分的习题册,并且完善了评价标准。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将尽对课题的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维修电工》课程标准的修订

由于维修电工分为基础训练,中级工和高级工三种,所以根据最新的教学进度,对课标中的课时、学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及评价方式进行整改,以达到我校对学生的考核要求。

(二)《维修电工》理论学习部分的习题册

由于维修电工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理实课程,应该体现“应知”和“应会”。所以,就专门编写了习题册,包含了每个项目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且把原来的实训报告也用习题册来代替,因为习题册中每个项目的习题后面,还要求学生写出本项目的实习小结,并且老师的各部分打分情况和每个项目所占权重都写在表格里,那么,教师在最终给学生实训等级时,只需拿出这本习题册,根据每个项目的成绩和权重,就可以评定等级,这样就减轻了教师的成绩评定工作,不用把每个项目的实习报告一张一张翻出来查了。

(三)《维修电工》单项训练的评价标准

以前的评价标准不全面,现在增添了每个项目的功能评价标准,态度情况评价标准,PLC部分的评价标准及安全情况评价等,对以往的接线部分评价标准、机床排故评价标准等进行细化,对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所占比例进行可行性的整改。

(四)《维修电工》综合训练的评价标准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4-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大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顺应发展潮流,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以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扎实技术技能、高效工作”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没有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教学相衔接,导致只有参赛选手受益,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受益不大,严重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引入技能竞赛的教学机制以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本文以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索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坚持的原则

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企业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电工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在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三大现代职教理论(即杜威“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来设计教学和教学活动。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务必把“从做中学”贯穿到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当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论,明确指出做事的方法决定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方法决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三点:一是如何做事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学,教育与学习都要突出“以做为中心”;二是对事情来说是在“做”,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在“学”,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来说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共同提高认识;三是职业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学“做事”,通过“做事”来悟出新知识和找出新方法。

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切实做到把电工专业理论与电工技能实践相结合。

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基于 PDCA 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等环节入手,探索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规律,从电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科学、规范、有特点、易推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健全和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体系,推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教学中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电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凸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围绕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实用性、针对性,把学习过程转换为工作过程。教学中凸显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和评价体系,做到学以致用,体验电工工作之责任并获得经验。在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用企业电工班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尽快让职业学校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情景和角色转变。

二、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当前中职电工专业课程较为陈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师生通过参与电工专业技能竞赛,逐渐意识到电工专业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工专业课程选择上要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要,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从近年来的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如单片机设备、PLC、电子制作等要求^高。由此可见,电工技能竞赛项目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电工专业岗位技能对接。随着电工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电工专业培养目标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赛对于电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电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达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电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职教需要,应以电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电工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企业调研以了解企业需求,把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电工教学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通过请丰富经验的电工师傅来学校讲课、辅导,增加师生对企业电工技能需求的了解;三是通过增强电工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四是教学中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知识链接的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学中做、做中学,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工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由于电工技能竞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加快了电工实训室的建设。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增加了亚龙和天煌的设备后,快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随着实训室建设推进,电工实训能力大为加强,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政府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职业能力的极具吸引力的竞技平台。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而努力。

三、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整合电工类专业群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加快电工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采用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企业核心技术技能、积累新经验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将电工类专业群优化为 4 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在建设中)、电子技术应用与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技术应用与制冷设备维护,以此优化电工专业培养目标。

(二)改革电工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电工专业改革、以工业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电工专业课程改革、以电工实用技术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电工专业课改以适应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不断更新,需要按照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做法为:一是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电工专业课程设计、评价,引进先进电工技术(如 PLC 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提高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模拟真实电工作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学真做以快速掌握真本领;三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流程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五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有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检修、电机控制线路装调、PLC 基础与实训、变频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有机床电气检修、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实训、制冷设备检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装调、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

(三)完善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正高级讲师职务(正教授)评审,考核推举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入编,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二是按规定聘请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建立“双师型”教师年金制度;四是推送年轻教师到办学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学习,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探索职业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加强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现有副高级职称 7 人,电类高级技师 12 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家骨干教师 4 人,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组建和优化电工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资源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鉴定为依托,组建校内实训资源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确保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是建立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地;二是编写理论课与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三是完善专业理论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设置实习设备与职业场景一体化的实训装备。这些实训平台包括大赛需要组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单片机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在筹建中)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及单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机床控制线路检修一体化实训室、低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高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PLC 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变频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检修一体化实训室、家用电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一体化实训室、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训室。

(五)建设基于PCAD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职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改推进,一体化教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体化师资、场地、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伪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包括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的整个过程教学督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全过程跟踪式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知识+技能+素养”的要素评价,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目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好的教学经验和措施,纳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的办法,争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加以实证和解决。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增强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丰富教学经验。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对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根据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教学内容,通过“课课有竞赛、人人都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通过竞赛选手介绍竞赛经验和指导教师指导参赛总结,观察其他学校选手的技能操作演示,对师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⒖嘉南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2-0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按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未能达到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要按照本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模块、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全部教学过程贯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两个模块是指按照渐进性、先进性原则将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模块的内容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层次是指按实训任务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实验(培养基本技能),在课内边讲边练,主要包括电器元件的认识、选型、检测、安装和机床控制线路基本环节等实验内容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严格按照“6S”管理训练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仪器、接线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维修电工的实践考核奠定基础。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训周教学(培养专项技能),以典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作为实训工具,内容包括典型机床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模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检测与排除、调试与维护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正确对机床故障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在电气控制线路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编写简明故障检修计划,能熟练运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经试车使机床各项功能恢复,并撰写实训报告与总结,从而具备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维护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课程设计教学(培养综合技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改造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将设计后的方案在PLC实训室进行设计验证,对方案进行修订,最后根据方案列出选购元器件清单,然后进行硬件连接、软硬件调试。第四层次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训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系统性、渐进性的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又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科学

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文件的精神,“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依据课程标准,应从课程的实际及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功能原理分析、故障检修、设备维护,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从事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基本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大纲,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让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不断线,确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整合优化实训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要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整合优化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线路图,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正确利用工具和仪表,熟练完成电气元件安装、线路安装、通电调试,而且对调试或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能独立分析处理。经过强化训练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维修电工考证,严格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要求进行考核,经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考证也可检验自己哪些基本技能还没掌握好,以便及时补上。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要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以及安全用电与操作知识;会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低压配电线路图;会根据负载合理选用常用低压控制电气和导线;能熟练掌握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符合GB3797-2005和DL/T5161-2002规范要求。(2)专项技能。要求掌握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修、安全检查与维护知识,具备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设备维护的能力。(3)综合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技术改造,掌握硬件连接和硬软件调试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

挖掘潜力 提高兴趣 可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指导他们查找有关资料和手册,在完成给定课题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各组自行设计控制电路,或有意在安装电机时设置故障(需教师把关),然后各组交换进行安装和故障检查,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由于班级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有强有弱,在分组时可有意将他们搭配开,以强带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宜。以完成实训任务的质量为考核标准,采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每个实训任务的评价,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考核,考核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出勤及实训报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分数比例按106030分配。技能分数宜以 36 分为合格,理论分数宜以18 分为合格,如果有一项达不到要求,视为成绩不合格。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30%,可与技能考核同时进行,考核内容为提出实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分析解答。例如,操作X62W万能铣床,在进行主轴电机变速冲动时,按下变速冲动按钮如时间过长,松开按钮后主轴电机由点动变为常动,对此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最快、最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点的位置;通过给出的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等。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60%,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将实训中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制定评分标准,着重从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现场的布置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当场打分,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出勤及实训报告 出勤及实训报告占10%,出勤由班组长负责,每天认真记录,最后汇总。实训报告由每个学生根据实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总结和体会。

实训考核每一单元都应有成绩评定,根据“各单元成绩×权值”进行综合,作为操作技能过程考核成绩。

教学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是成功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娟花.《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差异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2]吴浪武,邹时华.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3]彭丽.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4]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

篇10

关键词:电气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Key words: electrical specialty;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19-04

1 电气行业现状分析

1.1 行业分析

随着机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量的稳步增长,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基地。我国各行各业对自动化电气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在市场供需稳定的前提下,电气自动化行业必然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

由于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为企业办校,需紧贴企业实际和需求,所以,在专业设置中,紧密依托公司,找准自身定位,贴近就业市场,培养公司及其二级单位和社会所需的电气专业技能人才。

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电气专业技能人才形成断层,极度缺乏,已经引起重视,怎样融入企业,解决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为有效服务八局、服务社会、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形成共赢格局找到切入点。而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是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有完备的师资、较好的工学结合条件、能够有效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定岗实习,实现企业与学校共赢,共同发展,能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考虑。

1.2 专业分析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教育模式,专业之间不可能统一使用同一套人才教育模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服务面广,行业跨度大,知识、技术自成一个体系且不间断地更新,所以专业教育模式必然不同于一些传统专业。早期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采用的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的单一化的专业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思维古板,缺乏创造性,达不到岗位的用人要求。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后,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对本专业定义为:为企业培养能够在现场工作中解决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现场施工用电、施工用电设备的运行与检修、企业用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的技能型人才。能为现场电气设备的维修和施工的重要岗位把关,并能指导和起到技术的传帮带作用,能承担承上启下的沟通和桥梁。

2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研

2.1 技工(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据调查,在被调研的企业中适合技工(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金属切削和机电维修和装配类两大类,各工种人数比例如表1所示。

在金属切削各工种中,除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以外的工种均属于普通机床操作工。从表1所示各工种人员比例来看,普通机床操作工的数量占着较大比例,随着机电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自动化数控机床必将取代普通机床,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中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会越来越多。

从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人员比例来看,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对专业技术有严格的要求。专业维修人员首先应该掌握机电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符合上岗要求。就目前来看,企业中的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是有明确分工的两个专业模块,中职毕业生毕业后只能进入企业做学徒或助理,三五年后独立维修,享受高于其它工种的薪资待遇,目前社会对这类人才需求旺盛。相对来说,装配类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上手快,但是薪资待遇低,该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多,岗位需求基本饱和。

2.2 机电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基于上述各工种人员比例的统计数据,调研组进一步调查了机电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技术等级、薪资收入等信息,具体如下。

2.2.1 年龄结构

各岗位工种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如表2所示。

2.2.2 学历结构

首先说金属切削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见表3),初中学历的技工由于技能水平有效,只适合做普通机床粗加工任务。企业招募金属切削技工时提出的学历条件多为高中或中职毕业,高职学历或大专毕业的技工可以操作金属切削机床,也可以承担简单的工艺设计或编程工作,纯工艺设计和编程任务主要由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技工负责担任。

表3为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其中拥有初中学历的技工只适合简单的机械拆装任务;拥有高中/中职学历的技工适合简单的流水线装配任务,中职毕业的技工还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维护、电气维修的工作,相对复杂的机修或电气维修工作只能由大专或高职毕业的技术员担任。

2.2.3 技能等级对应的人数比例及年收入

金属切削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相关职业资质考核才符合上岗资质,按国家职业考核标准,金属切削类岗位的职业资质等级主要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级别,企业内不同等级在持有人中对应的比例详见表4,初级技师只适合粗加工任务,而企业对金属切削类岗位的最低要求是中级技师。

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一般都持有钳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通常也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职业等级,对应的人员比例详见表4。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一般为大专或本科以上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专业毕业,经实践具备了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员,技工(中职)毕业生从事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岗位的比例较小。从事电气维修的人员还须参加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获得特种行业上岗操作证。

从表4可见,金属切削类岗位与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同等资质的技工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是由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决定的。各类工种整体收入普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具有高级技能资质的人员收入水平偏低。这在客观上造就了当前高技能人才匮乏的格局。

3 技工(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

就现阶段的课程结构来看,机电专业的课程类目主要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电力拖动、安全用电、工厂供电、电工技术训练、维修电工、CAD/CAM、PLC、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车工工艺学、车工技术训练、钳工工艺学、钳工技术训练、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车(铣)削技术训练等。

原有的课程体系(包括2001年8月由教育部印发的83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相关方案)和配套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机电专业的技能教育要求,职业院校只能根据行业趋势,凭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没有能力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或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

3.2 实训条件

近些年来,实训基地建设逐渐成为湖南省机电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热点,大部分院校都在不断改进实训配置,引进了各类先进的金属切削机床和各类配套的实训基础设备,同时开设了许多实训项目,如机床排故实训、电工实训、电子实训、车工实训、钳工实训、CAD/CAM实训、PLC实训、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实训等等,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创设了优越的教育环境。但严格来讲,这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 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工作岗位分析

为了确保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机电技能教育目标符合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该校电气组教师深入到公司的各二级单位、机电制安分局、各项目部,长高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毕业生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并深度邀请企业专家和学校一起研究电气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用人要求,根据调研结果编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4.2 确定针对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基于调研结果确定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区域优势,根据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生特点制定职业技能培养目标,重点凸显校企合作办学特色。该校电气技术专业的技能教育目标是面向水电集团,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新人。培养从事通用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施工、使用、服务、维护与维修的第一线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4.3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必应该把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除了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兼顾对学生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敦促其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使职业素质教育具体化,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不仅有一技傍身,同时具有吃苦耐劳、勤恳踏实的职业品质。另外,学院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努力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

4.4 解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4.4.1 校企共融、工学结合、定向培养

学校是公司的二级单位,由于这种先天的有利关系,一直以来为母公司培养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基于人才培养和人才供应的目的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教育,除了共享场地设备资源,还广泛进行技术交流和专业交流,学院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用人要求是一致的。在职业教育方面校企共同编制教学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结构,以确保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工学交替、学岗直通”,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在工学结合的技能培训中,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从初级逐渐提升到熟练操作的级别,达到了企业的上岗要求,真正实现了“学岗直通”,并通过工学交替、学岗直通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无缝对接。

4.4.2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

本专业围绕电气设备安装工、电气设备运行工、电气设备维护工、设备操作工等岗位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依据职业要求安排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岗位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将同类工作任务整合成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根据工作过程安排课程学习进度。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参照职业资格取证的要求制定本专业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要求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能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能够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证书。

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些方面已不适应现代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弊端。原有教学中以教师讲课、知识讲授为主,理论思维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评价以知识、概念、定律为载体,以教师讲好为准;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比较严重;学生在校期间,企业不参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管理。通过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中朝以下方式逐步改进:

①明确培养目标,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②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突出以知识应用、能力训练为主。③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探索,通过积极的资讯信息手段学习。④教师有意识进行角色转变,由讲课为主向积极引导,创造学生学习环境条件为主。⑤课程评价以学生学好为准。⑥学生招生开始,企业就跟进对班级和专业教学进行全程管理,并委派相关管理人员和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5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5.1 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框架

为了体现中职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在制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时,职业院校和企业专家共同组建教育团队,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对典型任务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构建一套“以岗定课、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确定具体的行动策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同时逐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根据学科的职业特点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知识的教学和安排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

①教学大纲模块化。②理论和实习教材融合一体。③现场调研,以及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把专业分成公共模块、照明电路模块、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模块、PLC和变频技术模块、供配电模块以及适应企业要求的特种作业强化模块等,并以此制定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

5.2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建立“理实一体、实景训教”的教学模式。职业素质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全过程。在以校企合作办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与校外岗位素质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校企应该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分阶段、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的模块理实一体教学法,逐步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6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

6.1 采用循序渐进的过程将德育教育灌穿每一学期和每一课程 为了使综合学科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校做了以下探索: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教学、质量、人才和价值观。②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③教育传统课程体系打造全新的综合学科课程结构。④全方位探寻素质教育路径,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6.2 基于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 学院在近两年间针对实训部分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设实训场地,另一方面始终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实践人才教育目标进行课改,为实现“理实一体、实景训教”教育模式创设条件。

6.3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学院将区域优势与“企业”办学特色融合,基于水电集团公司提供的实训条件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学院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源充分融合,面向企业和社会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等一系列校企合作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7 结束语

“工学结合、校企共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训练进课堂、课堂进车间、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教、学、做、练、用”紧密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原来的教室是主要学习场所、书本学习是基础,向教室与实习地点合一、理实一体化转变,做到理实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合一,能有效提高中职(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