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0: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产业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山野菜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__县地处__*南部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鹿茸、刺五加等200余种中草药和松茸、蕨菜、薇菜、榛蘑、黑木耳等山珍产品。
__县山野菜平均每年总量在3500吨(鲜)左右,包括蕨菜2200吨、薇菜650吨、榛蘑100吨、滑子蘑200吨、刺嫩芽70吨、黄瓜香30吨、黑木耳50吨、松茸8吨,出产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5月末刺嫩芽,5月末~6月蕨菜、薇菜、黄瓜香,7月~9月榛蘑、滑子蘑、松茸、黑木耳。我县山野菜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保存方式多为盐渍和晒干两种;加工方式为晒干,人工挑选剪根,不使用其它添加材料。县内生产、加工山野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十六家在工商局注册,有十四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品牌。山野菜原料及成品销售方式有直接销到外地客商手中和代销两种方式;销售地点有日本、韩国、香港和国内各地,日本、韩国消费者对我县的山野菜给予高度评价。近两年采集山菜给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劳动力一年跑山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占农村农庭总收入20-30。
二、山野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菜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从而促使了我县山野菜产业大踏步发展,但同时也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资源分散,重采轻管,存在资源破坏现象。我县山野菜大部分生长在交通不便的重山密林中,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群众性采集过程中,毁灭式、掠夺式的采集,致使有的物种几尽枯竭,造成了资源严重破坏,制约了对野生菜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
2、开发利用的研究较薄弱。由于野生菜分布和种类的多样化,使得它的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的加工,未形成规范化,许多宝贵资源得不到利用。
3、资源的利用率低。我县可食野生菜开发利用率仅为其资源的3%左右,由于野菜生长的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在采集、装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其利用率。
4、加工企业信息不灵,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是我县的一些山野菜加工企业由于信息不灵通,不能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经营销售动态,进行盲目收购、加工,致使产品积压亏损惨重。再加上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单调,因此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我县出口的大部分山野菜为腌制品和晒制品,用大罐包装,只能作为他国的再加工原料。
三、对山野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资源。可食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与食品工业相关,而且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应该把野生菜资源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野生菜种子资源苗圃,保护及收集珍稀和濒危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菜。
在生产上,应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野生资源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使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 有相对稳定的保护,既为山野菜食品的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有效地保护资源。
2、加大山野菜的研究力度。首先,山野菜的开发利用应在充分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应对种子资源进行研究。除开发新型可食野生菜品种外,还应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品种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原有的野生风味。此外,要加强对野生菜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并同步研究其配套加工设备。
镇系县西大门,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重镇之一。镇驻地离县城72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2.2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东径104°52′5′-104°53′50′,北纬28°13′52′-28°19′11′,东西长10.9公里,南北宽9.98公里,海拔高度在550-1456.7米之间,地貌单一,全为低中山区,土壤以黄壤为主,有少量紫色土和水稻土。平均温度14.5℃,常年日照1000.2小时,平均降雨量184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适中,雨热同季,无霜期可达300天。现全镇辖9个村,5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云龙社区),总人口10800人。
镇东接苗族乡,南连毓秀苗族乡,北靠梅硐镇,西邻县底硐镇,处于县、、三县交界处,均与三县形成公路网络,交通便利,地下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以石灰石、煤碳、硫铁矿、高铝矿为主,全镇现有6个煤矿,3个硫铁矿,瓦斯发电厂1个,采石场5个,太平工业园b区、矿业公司、集团落户,镇建“工业大镇、经济强镇”已初具规模。镇内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喀斯特地貌随处可见,大小溶洞50多个,是石海洞乡风景区之一,且位于蜀南竹海、石林-博望山、县僰人悬棺的中心过渡地带,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201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gdp)65311万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8810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015万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684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320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4750万元,;新包装项目3个(漆树、生猪、煤矸石砖厂),新引进项目3个(联友医院、加兴村现代农业基地、新塘村新村建设项目)。
但结合近年的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情况,从三次产业看,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总体增长乏力、后劲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具体表现为:
(一)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能力不强。综合分析三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农业所占比例甚小,农业结构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受地形、水源、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烤烟、蚕桑,种植规模有限,农民增收点不足,受政策调整和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大,农业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力不强,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基础较为薄弱。
(二)工业发展总体上传统粗放、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炭企业入驻以来,的工业就主要是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经济发展长期立足于对煤硫资源的开发之上,而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没有;二是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尽管镇目前有煤矿6个,还有采石场、瓦斯发电厂等,也有、等大型企业集团落户,但煤矿大多为9万吨、15万吨的高瓦斯矿井,发展规模有限,采掘方式、采掘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技改投入大,再加上近年来煤炭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安全环保压力的增大以及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发展困难重重。而其他企业则也同样面临资金不足、市场低迷、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等问题;三是与传统主导产业配套的项目不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基本上是相同或相近企业,且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村(社区),难以带动全域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
(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服务业增长主要依靠传统商贸、物流等消费业带动,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少。旅游业发展水平低下,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有限,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缺乏品牌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无法与其他产业发展互促共进,减缓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二、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途径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奋力崛起的根本途径,而经济转型的核心在于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镇而言,就要围绕建设“四个”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转轨发展路径,结合自身实际来明确方向、找准定位。
(一)要以优化为主线加快农业转型。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类型的提升。2013年,镇实现移栽烤烟3234亩,收购干烟39.6万斤,新栽和嫁接蚕桑520亩,产茧8500公斤,在洛浦、新塘栽种优质核桃1800亩;在天星村种植桃树和李树共400亩;新栽植方竹笋1000亩;在加兴村种植大樱桃300亩,建成年出栏200头的肉牛养殖基地一个,建成年出栏1000头和600头的规模养猪场各一个。今后,镇还将继续大力发展烤烟、蚕桑、方竹、桃李等农作物,特别是充分利用自然气候优势,推进以大樱桃、漆树、金银花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作物的种植,及时总结运用成功种植经验,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为契机,加快土地流转,继续扩大栽种面积,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产业大户;同时加快农业功能转型,从追求农业的单一功能向追求多功能农业转型,推动农业向多功能、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注重优势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开发相结合,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建设农业发展产-供-销体系。另一方面,要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利用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方式优化和提升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二)要以技改扩能为手段加快工业转型。镇属于传统的工业乡镇,工业经济一直是经济的支柱,但当前煤硫矿山已进入深部开采,受国内外经济形势、资金、政策、人才、技术、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安全生产压力巨大。面对“工业、生态”的发展目标,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必须建立在工业转型的基础上。一是保安全、抓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特别是对煤硫矿山企业的监管,要突出抓好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力量,规范管理,措施得力,重点抓住通风瓦斯、水患、顶板、机电运输等方面管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下,做大做强工业产业,由大企业、大集团引领煤硫产品深度开发;抓住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契机,努力争取国家资金、项目等政策支持,升级发展矿业经济。深入推进煤炭企业清理整顿和兼并重组,加大提升矿山企业技改规模和进度,高标准稳步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确保所有煤矿二级以上达标,硫铁矿三级以上达标。二是重环保、促发展。要抓实环境治理,加大环保工作执法检查力度,严处破坏环境行为;规范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建立排污处理系统并正常使用;严格依法关闭重污染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同时,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煤硫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引入新兴工业,并注重与周边地区强势产业的错位互补,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能够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三)要以产业互补为目标壮大第三产业。一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尽快组建1个物流公司,提高产品运载能力;再建一个中等规模的购物超市;新建1—2个商务宾馆;打造2个度假休闲星级农家乐;提高餐饮服务水平;规范发展文化娱乐市场。大力实施通信、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全面提升信息网络质量,提高广播电视、宽带普及率。进一步健全完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同时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梳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寻找资源与市场的“结合点”,加强对文化品牌的策划宣传;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镇域内桃花源、穿山洞、一线天、神龙洞、神烟洞、神风洞等旅游资源独特优势,加强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立足城乡环境示范村、文明村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镇位于兴长交界处,即位于蜀南竹海、僰人悬棺以及石林的片区旅游中心过渡带的地理位置优势,借助于建设旅游发展城市以及旅游发展政策,再联合九丝王城、融入僰苗文化,凸显旅游集聚效应,将旅游发展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以乡村旅游带动旅游经济。
三、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注意事项
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一个宏观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现实微观问题;既是市场的主体行为,也是政府的职责。在此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必须对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前瞻性、全局性的认识,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激励、项目推动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要强化导向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规划导向作用,结合镇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态势,强化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并及时调整符合实际的发展空间概念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格局,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重点。二是要强化利益导向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既是市场调节的企业主体行为,也需要来自政府的推动和制度的激励约束,一方面要在用地、融资、服务办证等方面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另一方面要在职权范围内用活上级政策,合理制定本镇产业倾向政策。坚持以利益导向促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产业转型服好务。
20**年的暑假如期而至,说社会实践的时候,我还在学校上暑期C语言培训班。当时觉得能进来跟师哥师姐一起搞社会实践是一种荣幸。当真正参与进来的时候,我感到的是一种责任。
我们团队一行七人,按照预先联系的接应人员和车辆,我们很快解决了在寿光的吃饭住宿问题。并且,宾馆老板廖叔叔在生活各个方面照顾我们,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寿光人纯朴好客的美俗。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中,我们两次奔赴寿光蔬菜温室大棚的起源地三元朱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我们在三元朱大棚技术员马叔叔的带领下,亲身走进大棚,感受第五代温室大棚的高新技术。通过与当地农户及技术员的沟通交流,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寿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以及温室大棚和绿色农业建设的广阔市场前景。随后,我们参观了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园、寿光蔬菜物流园等,从相关负责人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在市场管理部门及市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寿光蔬菜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蔬菜精细加工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寿光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使蔬菜成为寿光的品牌。寿光人民通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及积极推进当地农产品产业链的转型过程,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通过五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取得了预期的丰硕成果,圆满的完成了我们的实践任务。另外,在这几天的实践过程中,我对自身及社会都有很深的感悟。
在展开调研活动的几天中,寿光正值雨天,我们的户外调研都必须要在雨中进行,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是,在我看来,我们的队员都是非常优秀的。无论多苦、多累,她们没有任何怨言。我们用欢声笑语冲刷掉一切困难。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路线不熟,遇到村民非常少,某些保守村民拒绝接受调查等,我们都集中集体的力量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然啦,在许多地方,当地居民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时常想:社会实践活动,这并不是辛不辛苦的问题,而是你是否尊重自己的选择。既然自己选择去做了,就要全身心的融入到团队中,与队员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把工作做到最好。毕竟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社会经验和丰富的社会履历,这也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定位,使我们提早的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总之,经过这次调查实践活动,使我学会从交流中体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获得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我希望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每一个队员都有所收获,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的跳水板。
一、xxx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xxx的中药材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上乘,分布面广,蕴藏量大,发展制药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做大做强制药业,这对促进xxx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增加投入,打造产业经济火车头是xxx省发展中药现代化的精彩起笔。为促进企业更快发展,省财政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及每年1500万元的技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新药和进行GMP改造。同时,捆绑省发改委、科技厅、农办等部门建设资金,形成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扶贫贷款资金、产业化项目资金,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至xxx4年底,全省医药生产企业增加到194家,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6亿元,建成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xxx期间,xxx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中药生产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收购、兼并和重组,一批重量级企业脱颖而出。xxx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沪上市,xxx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xxx神奇制药有限公司在沪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xxx信邦药业、xxx新天药业已通过中国证监会辅导验收。全国百强中药工业企业中,xxx有5家,28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500强,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资源是宝,研发是魂。xxx省药业企业咬定深度研发不放松,由原来只能生产丸、散、膏、丹四大传统剂型,发展到能生产滴丸、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冲剂、口服液、泡沫剂等27个剂型;饮片生产企业从无到有,生产品种现达百个以上。现就单品种年产值超亿元的产品达6个,超5000万元的有6个,两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xxx1至xxx4年,全省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的医药工业产值从33亿元增加到63.1亿元,年均增长18%,中药制药业已成全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黔药品牌效应逐渐凸现,在全国中药行业中大放异彩。
自上世纪90年端伊始,迄今xxx已有医药生产企业156家,其中民营企业占72.56%,经济规模占行业90%以上。随着大量民间资本的集聚,xxx4年该省药业总产值达63.07亿元,比10年前增长了约60倍,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制药企业上缴的税收成为一些地方财税收入的一大支柱,全省医药工业产值年增幅保持在25%以上。一个地区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转换、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转换创新能力,又反映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分析xxx制药业飞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吸取经验、获得启示,从而推动xxx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升级,实现整个xxx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二、xxx制药业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1、区域产业专业化
要实现xxx制药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就必须从创新能力的视角出发,谋划该产业在xxx的发展之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跟上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能否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取决于这个国家、地区创新系统的能力,而区域产业专业化的实现程度却是一个地区能否形成自己特色的创新体系的重要前提。目前,xxx已建成修文扎佐和龙里谷脚两个国家级医药工业园区、六个省级医药工业园区,相继建成33个示范基地和29个中药、民族药科研机构,但是产业专业化实现程度仍显较低。具体表现为:第一,市场规制和产业组织政策体系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产权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规则尚未完全确立,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产业经济效率;第二,条块分割严重,政府职能未能有效转换,使该产业进入壁垒低,退出机制难以建立,企业竞争十分突出。
区域产业专业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对区域创新系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国家创新系统所不能替代和解决的,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来解决。因此,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必须提高区域产业专业化的实现程度。一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快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通过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中小企业的集聚。二是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分工优势,使得该区域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具有自我催化、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运用区域创新系统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各种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运用区域内大中型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扩散,不断生成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专业化实现程度。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宏观背景下考察,更多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和市场,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提高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借助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再上升一个层次。也只有如此,上面所提到的xxx药业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2、区域产业集群化
产业集群是形成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产业集群使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商品等高度密集,可降低创新的交易成本,更容易获得新客户的认同,比单个孤立的企业更快掌握消费趋向;处于集群中的企业很方便获得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由于区域产业集群内行业相同或相近,企业间的竞争较之集群外更激烈,当一种新技术出现时,所有与此技术有关联的企业都会面临新的机会,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率先创新者的成功,会打破原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使集群内相关企业的技术贬值。这样将使一批相关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或面临生存危机,因此要大力营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环境。完善产业集群市场竞争的机制和规则,推进产业集群的市场化进程,为产业集群提供土地、金融、财政、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的区域集聚;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切实为企业提供信息传递、技术咨询、企业指导等服务。
二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环境。为产业集群区域内各层次人员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沟通空间,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在产、学、研结合上进行创新,把企业研发与专业研发组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研发机构为依托、辐射周边区域的研究开发体系,然后凭借产业集群的便利条件把开发出来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是改善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环境。突出宣传集群企业的形象,开展各类特色商品展览活动,形成商品的产业区声誉,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积极扶优打假,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
四是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硬环境。集中力量,加大产业集群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交通、通信、能源环境,为产业集群的进出和招商引资,招贤纳才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3、区域创新能力赋予产业结构新的内涵
xxx省现已建成的修文扎佐和龙里谷脚两个国家级医药工业园区,整体的构建思路就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圈,推动创新从企业创新扩散到产业创新,从单个产业创新扩散到产业集群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赋予产业结构以新的内涵。区域创新体系是一定区域内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实现条件所组成的网络体系,是由相关社会主体(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组成的一个社会系统。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创新源,教育培训是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区域创新体系内各要素功能的发挥。只有当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以及各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时,区域创新能力才能显著提高。
区域创新体系可以通过系统内各创新主体的互动,持续地产生激励创新的动力,形成连锁反应机制,加快创新扩散,推动创新从企业创新扩散到产业创新,从单个产业创新扩散到产业集群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赋予产业结构以新的内涵。原因在于:一是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将导致根本性创新的出现,形成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和新的经济发展轨道,打破技术体系内在平衡以及技术个体间的原有关系,使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而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又扩大了社会分工范围,拓宽了生产活动空间,形成了新的生产门类和部门。二是在区域经济体系中,产业之间存在着前向或后向关联关系,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将改变产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使得上下游产业之间互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使一个产业的创新依次向其前、后关联产业扩散,促其发展创新,进而导致产业的扩张或收缩。三是区域创新体系在催生新兴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部门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其技术水平,促进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改变传统产业的面貌,成为某些新兴产业依托的重要条件之一。
4、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安排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确立起创新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动性,逐步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在中国加入WTO后尤其如此。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中国产业发展从进口到自主开发的中间阶段仿造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后,必将促使中国以仿制为主尽快转向以自主开发和购买专利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有很大压力。尤其是医药工业,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至今尚未形成自主开发体系。加入WTO后,医药产品的关税降至5.5%~6.5%的水平,进口药品将冲击国内医药市场,从而影响医药工业的发展。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今后药品的生产,要么自主开发,要么购买专利,两者都要增大成本,尤其是后者。这就迫使国内医药企业在其他方面尽量降低成本的同时,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速新药的研制,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第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将使国际规则和标准在国内市场上起到重要作用。医药产品是一项特殊的商品,国际卫生组织为确保药品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国际上都把是否实行GMP看成药品质量有无保证的先决条件。而目前中国医药生产企业除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骨干企业外,能达到标准的为数不多。入世以后,GMP管理规范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如果没有GMP证书,中国的制药企业不仅没有办法跨出国门,就是在国内市场上也难以立足。到目前为止,xxx通过GMP认证的共有123家药品生产企业的19个剂型、325条生产线,占全省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的近20%,也就是说,在xxx180多家中小制药企业中,还有150多家未能越过这个门槛。因此,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必须适应规则、掌握规则并合理利用规则,这是惟一可行之路。
第三,技术开发更为困难,新技术产业的延伸发展受到影响。我国的传统产业需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去进行改造,新技术产业目前还只处在掌握零部件生产技术阶段,有待攻克产品整体的生产技术。因为技术积累的进展缓慢,技术开发必然会受到国外先进产品抢占市场的打击,产业关联的进程受阻。市场放开后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的进口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制约国内新兴产业的技术扩散,国内产业之间关联薄弱的状况将难以改善,我国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限制。xxx许多企业斥巨资完成GMP改造后,生产环境和硬件设施大为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提高,但原创性新产品研发及原产品二次开发难以跟进,运营成本高,负债率相对较高,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新药开发难、人才断层、信息闭塞等问题接踵而至。
三、xxx制药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xxx制药业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xxx制药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有75家药品生产企业顺利通过生产质量体系(GMP)认证,85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标)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营质量体系(GSP)认证,企业逐步做到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xxx5年还组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作为实施国家中药现代化研究与生产开发项目之一。这使其成为继四川、吉林后得到国家批准的第三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建设基地省,年销售收入从1亿元迅速增加到50亿元,同时xxx省申报的158个苗药品种,有156个品种通过医学审评,占申报品种数的98%。154个民族药品种顺利通过医学审查,取得全国五个第一(申报数全国第一、通过率全国第一、药品剂型数量全国第一、销售量全国第一、民族药的生产厂家GMP通过数量第一)的好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全国并没有获得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与制药大省、市比较,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
通过对xxx省制药企业的考察,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甚至是致命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仍还没有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规模小,以贵阳市为例,目前贵阳市共有制药企业100多家(差不多占了xxx全省的一半),但年产值上亿的企业只有益佰、益康、同济堂等9家,上10亿的只有xxx神奇一家,远不能和北京的同仁堂(年产值16亿)、广州的白云药业集团(年产值53亿)等相比,很多制药企业只有几千万;第二,制药企业的药品剂型上单一或者是在药理及疗效上的重复,有的只一、两个品种就是一个厂,所生产的止咳化痰、类风湿、风湿性疾病类、妇科疾病类、心脑血管疾病类药品,在全省的制药企业中就存在不少重复;第三,从事新产品的科研开发能力弱,高科技人才十分紧缺,产品缺乏品牌意识、竞争力弱、管理模式落后僵化,不少企业到现在还处于租厂房、买药方、制胶囊、促销售的境况;第四,融资能力十分弱小,除银行抵押贷款以外很少能从社会上募集到企业所需要的发展资金。
2、xxx制药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xxx省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使xxx成为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有中药材4290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xxx就有326种,占88.10%,各地州市的中药材品种均在千种以上。川广云贵,地道药材。xxx省的中药材不仅品种多,蕴藏量大,而且素有地道药材之美誉,珍稀名贵药材主要有珠子参、艾纳香、牛黄等;地道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等35种。xxx省中药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种达100多种,出口品种90余种,天麻、杜仲、朱砂等在古今中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地道野生中药材引种、家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野生变家种、家养,引种成功的地道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石斛、艾纳香等70余种。
xxx省的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五倍子、山药、刺梨、猕猴桃、鱼腥草、银杏、银耳、魔芋、苦丁茶等的生产,目前即被列为绿色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的项目。同时国家推进中药业现代化,为医药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和措施保障;绿色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为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xxx省巨大中药资源优势的发挥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优势中建立起的产销结合的公司加农户的灵活机制,为制药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对于一些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的独特疗效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加上适应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潮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放宽了中药的准入条件。目前世界天然药品年贸易额已达180亿至xxx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国家长期以来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和经营体制影响而对我国中药出口设置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将被取消或大大削弱,我国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成药将可以大批出口到西方工业化国家。
加入世贸组织也有利于我国中药产权保护,有利于中药工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相当一部分化学合成药都面临着进一步开发知识产权问题。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是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我国医药行业可以在中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领域获得大量国际专利,为中药业乃至整个医药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战略优势。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药现代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现代化中药、实现以现代科技手段阐明其药效药物质和作用机理,让传统中医药优势、特色和现代科技密切结合,规范化、标准化地生产,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能为国际市场接受且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业化过程。我们要抓住国家批准xxx省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机遇,加快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与任务是:抓住一个重点(药效物质基础)和两个主要环节(有稳定和高质量的中药原粉,有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现代药物剂型);重点培育与扶持一批具有xxx特色、市场前景广阔、临床疗效确切、生产条件及企业管理俱佳的xxx中药、民族药生产基地与制药企业;引导和培育xxx省的中药、民族药生产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xxx省中药、民族药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逐步形成以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业,并大力支持研制与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二类以上新药,大力发展新剂型制剂与新产品。
建立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要突出xxx中药、民族药等天然药物特色,促进xxx中药、民族药走出国门并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争取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起xxx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中药制药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保障服务体系、中药现代化产业市场网络。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51-01
2015年9月18日至9月25日,政府副市长刘学智带领沙坡头区分管领导、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分管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苹果种植营销企业及种植大户等一行14人先后到甘肃省静宁县,陕西省淳化县、洛川县,河南省灵宝市,山西省临猗县,山东栖霞市、蓬莱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1 区外市县在苹果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做法
1.1 突出主导地位,行政持续推动
一是体制较为健全。所有考察过的省、市、县,他们都将苹果产业归口到大农业,以市、县设有苹果产业技术开发办、果树研究所及乡镇果树站。二是把苹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特别是静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第一产业来抓,树立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将苹果产业抓到底的重要理念。三是苹果产业技术力量强大。考察过的每个市、县都有健全的服务体系,形成了集技术研发、试验、推广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四是对苹果产业的宣传十分到位,标语处处可见。在沿路前往静宁县的途中,“1亩苹果十亩田,算好收入管好园”、“庄前屋后苹果园,脱贫致富在眼前”等标语不断浮现在面前。
1.2 依靠科技支撑,发展矮化密植栽培
学习考察的每个地点,矮化砧木的引进,选育、示范、推广、苹果砧穗组合的筛选、栽植随处可见。尤其以院企合作、企业、合作社种植的矮砧密植栽培和矮化中间砧密植栽培较为普遍。矮砧栽培主要采取宽行栽培和支架栽培技术,以高起点规划、高技术引领、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生产、高效益经营的栽植模式,推行机械化、肥水一体化技术,这为转变我市苹果的生产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3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
陕西淳化、洛川通过招商引资办龙头、吸引民资办龙头、扶持能人办龙头等方式,尽最大可能减免各项税费,支持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带动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同时,开发的以果汁、果醋饮、苹果脆片、苹果酒等产品为主的果品深加工快速发展,全县建成的5家果醋饮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全部通过了QS质量认证,产品销售省内外多地。
2 中卫市发展苹果产业的优势
我市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均无霜期159~169天,年均降水量179.6- 367.4毫米,年蒸发量1829.6~1947.1毫米,为降水量的10.2倍,全年日照时数2870小时,全年无霜期平均167天。由于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我市所产的苹果具有口感好,酸甜适中,硬度大,耐贮藏。同时,由于气候干燥,因而病虫害少,农残留低。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效益不高。由于投入不足,果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树体结构混乱,树势弱,整形修剪不科学,果园树体大小年结果严重,幼龄果园适龄不结果、不丰产,老果园郁闭,优质果品商品率低,导致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低。
3.2 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全市林业推广部门中的苹果专业人才较少,总数不超过6人,同时肩负大量其它工作,加之苹果栽培技术推广的手段和设备落后,先进的实用技术和提高果品品质的综合管理措施得不到及时有效推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3.3 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市苹果多以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没有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产业链,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致使生产流通无序;同时由于缺少固定的果品批发市场,严重阻碍了苹果的流通。
3.4 品牌影响力不强。由于经国家注册、认证的统一果品品牌很少,严重影响了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沙坡头区苹果虽然有“南山阳光” 品牌,但是由于受资金、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品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示范带动面积小。
3.5 关联产业发展迟缓。无论是果品深加工的研发、引进,还是苹果果实清洗、分级和包装,果品纸箱生产、包装、加工,果酒、苹果脆片加工等苹果产业的配套开发还很脆弱,在沙坡头区还没有一家能立足市场,一定程度制约了产业的全面发展。
4 加强中卫市苹果产业的对策
4.1 抓产业的做法可借鉴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行政强力推动都是必不可少的。静宁县发展苹果产业也经历同样的阶段,行政推动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即使是发展到了目前的水平,行政推动仍然是县上抓苹果产业的主要措施。
4.2 新技术推广必须要跟进
一是要优化布局,扩张规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以经济基础好、有积极性的个体大户、企业、合作社为建设主体,推行新品种、新模式栽培,要求高标准、现代化、集约化建园,引领我市苹果产业向着标准化、优质化方向迈进。二是要加大老果园改造。中卫市沙坡头区现有30年以上的苹果老果园1.2 万亩。今后要大力推广洛川 “大改形、巧施肥、强拉枝、无公害”四大成功关键技术,加大老果园树体改造,尤其要做好间伐示范园创建工作,为全市老果园改造升级做好引领、示范、推广。三是要集成配套新技术,提升果园管理水平。静宁县1亩苹果园最好收入达到5万元,中上达到3.5万元,最差达到2万元。截至2015年底,中卫市沙坡头区苹果栽植面积达15.16万亩,挂果面积7.7万亩,最好的果园收入也就1.2万元左右。因此今后要大力集成配套新技术,大力推广黑膜覆盖、果园生草、防雹网、增施有机肥配套技术,建立集果沼畜为一体的生态果园,减少人工无效投入,努力产出优质果品。
4.3 打造国际品牌,提升品牌营销
一是占全县林产工业的比重大。园区内共有林产加工企业30家,占全县(64家)总量的47%;其中在建企业2家(分别是:“宜华木业”和“豪迪工艺”),停、破产企业5家,正常生产经营的只有25家,1—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上交税金846.3万元,安置就业1240人,分别占全县林产加工企业总量的89.8%、90.2%和74.2%。
二是受政策调控的影响大。落户园区的30家企业中,从事细木板生产的有7家,从事木胶板生产和加工的有6家,从事竹胶板和竹地板生产的有2家,从事人造中纤板生产的有1家,从事木竹工艺品生产的有5家,从事家俬生产的有3家,从事锯材生产的有2家,其它类的有4家。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企业都与家装市场关系密切,在国家整体调控楼市的大背景下,所有企业都受到冲击和影响大。以“兔宝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兔宝宝”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并有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370多家专卖店,但今年产销值大幅下降。
三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层级低。园区内30家林产工业企业当中,上市公司2家(在建的“宜华木业”和“兔宝宝装饰材料”),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只有2家(“兔宝宝装饰材料”和“扬宏建材”),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微型企业。同时普遍存在产品单一、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变等低层级林产工业企业的共性问题。
四是创新和转化能力差。截止到目前,园区内30多家林产工业企业中没有一家建有产品研发中心,没有一家设立专业市场调查和分析机构,因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差,从而导致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普遍低下。年内,德华兔宝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添购了设备,改进了工艺,推出了适销对路的“三层复合板”,但由于员工素质低,难以达产达标。“洪林木业”面对经济危机,着力在“降低耗材率和提高产出率”上面做文章,研发改进了一批新型实用型木工机械,但由于资金问题,始终无法达到产量。
二、发展我县林产工业的对策与思考
从园区林产工业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我县林产工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据此,我们认为要改变我县林产工业的现状,就必须着眼长远,转变观念,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最终使我县的林产工业上档次、上规模,最终实现“林农受益、财政增收”。
(一)创新林业工业发展理念。林产工业具有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等特点,是富民兴县的绿色产业,是兴林富民的最有效途径。要发展壮大我县林产工业的总量,首先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要摒弃林产工业局限于木竹加工业的观念,树立立体、全面、可持续的林业工业发展观,大力推进家俬、林纸、林板、林药、林食、林化、林能等林产工业的发展,实现林业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村位于县乡政府南2.5公里处(和凉州区接壤),328户,1479人,全村实有耕地4009亩,人均占有耕地2.7亩,年实际人均耕种2.5亩。
村位于乡政府西3公里处(和永昌接壤),辖6个社,共287户,1178人,全村实有耕地4267亩,人均占有耕地3.6亩,村集体农场有耕地5000亩,年后随着重点治理措施的落实,实际耕种面积逐年缩小,人均耕地2.5亩。
二、村、村经济实力演变情况
l、人均占有耕地情况。年以前,两村都以传统农业为主,所不同的是村全村的全部经济来源都依靠全村仅有的4009亩耕地:村除了4267亩(人均占有3.6亩)承包地外,村集体农场另有耕地5000亩(人均占有4.4亩)。
2、人均存款情况。年底,村全村在信用社存款520万元,人均3515元;村全村在信用社存款480万元,人均4060元。村居民存款和生活水平略高于村。
年以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逐步落实,尤其是日光温室在村的健康强势发展和关井压田、水资源配置在村的明显效应,使两村经济发展走向了欣欣向荣和举步维艰两种不同的境地。截至目前,村全村银行存款达到1360万元,人均占有9200元,与年相比增幅达到160%;村全村银行存款920万元,人均占有7800元,增幅92%,两村增幅相差68个百分点。目前村村民与村村民在生活水平上与年以前相比正好相反,两村相比,村户户拥有电动三轮车,村几乎没有;电脑入户率村达到8%,村为4%,仅为村的一半。
三、村、村经济收入来源情况
村、村两村在年后逐步在耕地实际占有量上趋于平等,在此关键点和转折点上,两村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使两村经济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上表现出了很大差异。
村在种植经营人均2.5亩耕地范围内,于年建设日光温室310座,户均0.94座。每座日光温室年均保守纯收入1.5万元(已扣除除劳动力以外包括农药、化肥、折旧等4500元),仅日光温室一项3年全村共创纯收入1395万元,户均达到4.25万元。
村在种植经营人均2.5亩耕地的基础上,从年开始,由于村集体农场实施了关井压田政策,在附近承包不到耕地,有1/3的农户转向周边的永昌、武威等地以每亩300元———600元不等的承包费包地种,每户平均承包20亩,亩平均纯收入以800元计,三年可为全村创造纯收入456万元;有1/3的农户按农时到永昌喇叭泉农场打工,人均每年可挣得2800元劳务收入,3年共为全村创造纯收入160万元。另有1/3的农户思想更为保守,只能死守着2.5亩耕地勉强维持生计。该村此两项纯收入3年合计616万元,户均2.1万元。
两村相比,在其它基础条件、家庭开支相当的情况下,仅因为村发展了日光温室、村没有发展日光温室,使村民3年纯收入户均差别达到了2.15万元。
四、村日光温室产业发展情况
一、加强“三个引导”
(1)加强规划引导。把食品产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像抓锂电产业一样抓食品产业,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研究并制定振兴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划,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走园区带动的路子,从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实际出发,统筹食品工业园区(基地)布局,确保做到立足优势、错位竞争、集群发展。有交通优势的袁州、高安等地要以食品物流为主;有产业优势的、等地要以充分发挥“四特”、“旺旺”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有特色优势的丰城、等地要依托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富硒”和“有机”品牌价值;有生态优势的、等地要依托山区县特点,扩大绿色蔬果种植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全市形成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园或基地。
(2)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引导,一是优先保障用地。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利用土地,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和保障,对重大项目积极协助争取省级用地指标。二是简化审批手续。对重点食品企业新扩建项目审批手续,将其纳入“绿色通道”审批范围,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三是拓宽渠道、引导投入。设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绿色环保及有成长性的食品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平台,加强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行国家政策性资金及农口其它可用资金打捆使用的办法,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扶持的做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和引进国内食品龙头企业。
(3)加强环境引导。结合“产业升级年”活动,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相关部门要及时转变角色,做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提倡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进一步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包括物流、办事办证、信息、科技、培训、中介机构等方面,做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进一步完善食品工业统计和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分析和产业发展信息,引导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打好“三张牌”
1、外部发展环境堪忧。首先,全球经济形势疲软。由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据统计,2012年全县花炮出口订单锐减20%左右,内销市场也下滑10%左右。其次,出口运输通道不畅。2011年2月,广东佛山粤通仓储运输公司花炮仓库发生爆炸后,承担全国花炮出口量60%的三水港和南沙港退出花炮运输市场。上海港要求必须实行产地监装,并严禁出口礼花弹等1.3G以上的产品,严禁烟花爆竹在港口停留。运输通道的异动和单一,导致海运费用成倍上涨。第三,原材料价格上涨加速。近两年来,花炮原辅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由于花炮企业在销售渠道把握等方面的不利,加上行业自律能力欠佳,企业恶性竞争等因素,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导致不少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据统计,2012年全县企业停产75家,占13.07%;半停产企业81家,占14.8%。
2、传统主产区地位弱化。在全国四个花炮主产区中,占出口市场份额的60%,在烟花生产、燃放及出口市场上主导地位和市场竞争力遥遥领先;上粟有花炮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近40亿元;的花炮机械和小型烟花发展处于行业领跑地位。相比如言,花炮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随着花炮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材料不断革新,给花炮产业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元素,内蒙、安徽、陕西、河南、四川等非传统产区省份又大上花炮企业,占据着“就地销售”的绝对优势,正以年均增长15-20%的速度抢占市场。花炮的市场份额正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挤压,传统的手工技术优势和主产区地位在逐渐弱化。
3、自身缺陷日益突显。一是烟花企业与爆竹企业比例失衡。全县现有花炮生产企业547家,其中生产烟花的仅有102家,占18.6%,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市场,仅充当贴牌加工的角色。由于没有大型烟花企业的支撑,花炮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只能生产加工一些低附加值的“大路”产品。二是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比例失衡。全县没有国内知名的大型花炮贸易公司,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只有23家,仅占全县花炮企业的4.2%;出口供货企业94家,占企业总数的17%,大部分企业以内销为主,80%没有注册商标,内销企业的管理和产品质量也没有外销企业规范,企业的订单大都是通过三次左右转手得到。三是产业的聚集度与主产区的称号失衡。目前,在全国前10位的花炮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和焰火燃放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在发展成长起来的。由于没有占据产业链高端的巨无霸型企业,花炮在整个行业没有话语权。原材料本地化生产程度低,每年从外地购进氧化剂、合金粉等原辅材料达3亿多元,近年来虽然迅猛发展的新型花炮材料和花炮机械也远远落后于和。目前,花炮产业有80%仍处于低附加值产品加工环节,产业的聚集度仍有待加强。另外,在全县花炮从业人员中,高中文化的占0.8%,大专文化的占0.03%;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仅6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27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原动力。
二、对策思考
破解花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要在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准着力点,确立主攻方向,凝聚合力,举力突破。
1、争取政策支持,凝聚发展合力。目前,全世界花炮产品90%来自中国,中国的花炮在全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花炮行业的高危特性,上级有关部门非常关注花炮行业的安全问题,甚至有时把花炮生产简单地视为洪水猛兽,花炮产业发展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县要与、、等主产区携手合作,谋求国家部委对花炮产业的政策支持,请求国家交通运输部出面协调花炮出口受阻事宜,同时努力协调各港口和国际船务公司减少对花炮出口的限制,探索和寻找新的花炮出海港口,破解全国四大花炮主产区在花炮出口运输上既无定价权,又无渠道选择权的尴尬。同时,在出口退税和产业标准的制定上,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以促进花炮产业的良性发展。对而言,要争取把花炮产业列为省级重点扶持产业,拓展花炮产业发展的政策空间,实现、上粟和李渡花炮的优势互补,打造与相抗衡的花炮强省。目前,重点要尽快促成危货码头的开通,以缩短陆路运输里程,减少危货运输节点,降低危险系数,节省运输成本。
中国网游产业走进了第10个年头,在这10年里,中国网游产业经历了从运营国外游戏,到自主研发主导国内市场,再到规模化拓展国际市场等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出版总署09年1月初公布的数据,08年我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达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76.6%。网络游戏产业收入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三大娱乐产业--电影、电视和音乐,成为中国娱乐业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腾讯科技通过对中国网游企业CEO的调查和面对面的采访,为您呈现一份翔实、准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时间:
2009年7月10日至2007年7月17日
三、调查对象:
史玉柱 巨人网络董事长
谭群钊 盛大网络总裁
王峰 港在线CEO
王子杰 久游网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求伯君 金山软件CEO
陈一舟 千橡互动董事长
陈晓薇 九城总裁
刘阳 51wan CEO
尚进 麒麟网CEO
伍国樑 联众CEO
裘新 梦工厂总经理
萧咏棋 龙游天下CEO
朱威廉 暴雨娱乐CEO
张福茂 游戏谷CEO
庞升东 51董事长
四、核心结论:
80%高管否认中国网游发展速度减缓
87%中国网游公司已进军海外
67%中国网游公司更钟情于亚洲市场
53%高管认为加强虚拟货币监管有积极意义
20%高管认为网游企业会掀起新一轮上市潮
67%高管认为人才是网游企业成功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