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1: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管理体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是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认可、培训、注册等工作。
第四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遵循自愿原则,任何组织都可提出申请。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部际协调机构,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指导委员会下设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IS014000系列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认委)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及认可后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环注委)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及对培训机构的认可。
第八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依据有关管理规定,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的备案管理。
第三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要求
第九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须经环认委认可;从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工作的人员及相关培训课程须经环注委注册;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须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第十条拟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以下简称申请认证的组织)可以自主选择有资格的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分别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咨询和认证。
第十一条申请认证的组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依据ISO14001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在进行现场审核前应运行三个月以上;
(2)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要求。
第十二条申请认证的组织在申请认证审核时,应向认证机构提交如下证明材料:
(1)由具有法定资格的环境监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该组织各项污染物监测结果;
(2)该组织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组织在近一年内未因环境违法受到处罚的证明。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证明应以日常执法监督情况为依据,不应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机构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活动,应向申请认证的组织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其认可证书或备案资格证书,经验证、登记后方可开展认证或咨询活动。
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与有关组织签定环境管理体系咨询合同后,须将咨询项目名称抄送申请认证的组织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在与有关组织签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同后、审核工作开始前,须将认证项目名称抄送申请认证的组织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结束后,认证机构应将审核报告,在10个工作日内抄送申请认证的组织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中国境内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监督管理,并对环认委和环注委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环认委负责对认证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并负责处理对认证机构的有关投诉。对于违反本规定或认证质量不合格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均有权向环认委投诉,环认委将依据《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处罚规则》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环注委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及审核员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并负责处理对审核员及审核员培训机构的有关投诉。对有违法失职、、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审核员,由环注委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降低审核员级别直至注销注册,并予以公告。
1.当前环境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政府于1996年10月将国际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在相关企业开始试行。1997年,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成立,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对我国的环境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企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落差较大,受管理经验不足以及技术水平弱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环境管理存在着诸如环境管理力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环境治理效果弱差、环境污染仍然严重的众多问题和弊端,导致我国很多工农业生产的环境管理滞涩不前,效率不高。当前我国环境应管理法律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落实的情况相当普遍,环境管理工作基础薄弱,成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的短板和瓶颈。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保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2.环境管理体系的内涵特征分析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项内部管理工具,侧重于标准化管理,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集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于一体的环境管理模式,注重污染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属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来源于环境审计和全面质量管理这两个独立的管理手段,旨在指导并规范相关企业及其它组织结合其它管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落实自我约束机制和科学管理的行为标准,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进行实时监督,实现环境目标。
环境管理体系作为组织内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为拟定与实施、评审和优化环境政策的组织机构、活动规划、程序过程和资源管理等方面以及相关环境方案、目标措施等管理内容,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方法。
相对于其他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来说,环境管理体系是自愿性的管理标准,对于推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
3.关于推行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
环境管理体系强调在法律法规基础上注重以预防污染为主的全程控制,通过有针对性地管理相关个体环境行为,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有着如下现实意义:3.1 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是增强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实力的必然需求 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企业经济实体作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当前开放的市场运行环境中,有必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与落实环保理念,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3.2 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社会环境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当前经济发展的世界性接轨,打破了关税贸易壁垒的约束,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影响外向型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管理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引进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求和综合管理。
3.3 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是当前经济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新形势下,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调整优化经济资源结构,创新技术改革,转变传统经济反战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有利于深化环保措施,提高环境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4.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的策略
建立程序与其运作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遵循著名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循环理论
4.1 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意识,转变环境管理观念
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涉及范围较广,相关部门要切实立足于实际,认清经济发展形势,明确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性及严重性,转变环境管理的观念意识,深化环境管理职能,构建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措施,做好推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具体落实措施,促进环境管理的有效发展。
4.2 深化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动态性管理体系,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优化和发展,针对不合理的不科学的管理措施及内容,要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制度改革,拓展和完善更为高效的环境管理措施,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果。
4.3 落实环境管理实践措施,加强管理技术创新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整合规划经济结构布局,倡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施生产技术革新,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案,加强人才技术培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无毒害原材料,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物少的工艺新设备,强化过程管理,控制环境污染行为,促进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国内有多种体系认证,质量管理方面是一个,一个企业获得了认证,不但能提高知名度,也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许可证,这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就不那么普及了,一是它不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做起来困难;二是该认证要求申请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件必须符合标准,这样企业就必须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很多企业不愿意这么做以减少生产成本。
1 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在上个世纪就曾被提出,那时主要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以后全世界进行了一场环保运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定义。现在所说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方面、人类生活方面、自然方面。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发展生存空间时,对环境污染提出防止和解决措施,以减少甚至是消除对生活环境的破坏,使生活和自然两个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和依赖。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进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环境管理属于组织管理的一部分,用它来制定一些环境方针并进行有效实施,还有就是管理一些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有17个要素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是由认证机构根据ISO14001标准评定组织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并能有效运行。这是通过借助外力加强组织对环境的管理这样一种措施。通过该认证,提高了组织和员工的环保与守法意识、规范了对环境的管理,促进了环保方面一些法律法规的贯彻和落实,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要求
一个组织在向认证机构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前,认证机构一般会要求他们提交多达25种材料,这里包含了多项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材料不能提供或者有些材料是无效的,该组织就不能通过该认证。因为这诸多方面的要求,一些企业没有做环境影响的评价或者没进行“三同时”验收,为了获得认证他们会补做环境影响的评价,并提交有关部门批复,然后报请有关部门补做“三同时”验收。
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让组织识别所有的环境因素并找出其中重要的因素,这是做好环境管理的基础,重要环境因素是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它是环境管理中的重点。组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该因素进行更新。组织对于自己的环境管理要制定出目标与指标,还有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办法。这些目标有排放浓度、排放总量的要求,环保目标,节能降耗的目标,这使组织找出了进行环境管理所要努力的方向,还可以把它们进行分解、展开,制定具体的措施,确保能够实现目标。组织还要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然后依据考核的结果对管理的方法与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推动地区与部门对环保目标的实现。此外和重要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要具备相关能力,这种能力是指用知识与技能解决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问题。为达到要求,就要对那些人员培训环境保护方面的很多知识,有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标准、环境科学、污染治理方面的一些技术等,通过对这些人员的宣传教育,提升它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环保,积极地参与环保。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要注重该体系的信息交流,包括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能够对环境管理起到协调作用,组织外部的交流能够争取和获得有关部门和方面的理解、支持。组织要通过网站和标牌公示它们的重要环境因素、目标和实现的结果,接受舆论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要对他们在环保方面施加影响并且提出要求,从而推动他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也促使政府的环保部门公开他们掌握的环境信息。为了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组织制定好几项控制程序,并规定这些控制程序的运行准则,有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和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消防措施、能源资源的节约等这许多文件,这些文件能够促进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另外为确保控制程序能有效运行,很多企业也更新与完善它们的治污设备。
有些环境事故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它有着潜在的危险因素,组织要能够及时的识别,还有一些可能会出现或者是以前曾经出现过的紧急情况,组织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事故或者紧急情况时,快速的做出影响或处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制定好的应急预案,组织要定期的进行评审,有些地方需要更新,还要在职工中间进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处理事故的意识。在环境管理上对于正在实施的措施或方案,组织要能做到实时的监视,并测量企业所在区域环境的变化,在环境管理的一些目标上达到了怎样的情况。
3 结语
一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他就特别注意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方针时,组织就以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为治理环境的目标,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能力的信任。通过了认证,组织就有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平台的资格,并运行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获得了管理上的工具,这是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紧要抓手,也是政府对环境管理的着力点和环境信息来源。
参考文献:
[1]周泓,李在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环境管理绩效[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2):100-104.
签订地点: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法规、国家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环境体系收费标准》以及国家认证工作管理规章的有关规定,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甲方与乙方就环境体系认证项目,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1、环境体系覆盖的范围
申请认证的业务范围名称:_________
体系所覆盖的地域范围:_________
2、环境体系认证用标准
gb/t24001-iso14001:_________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
3、环境体系认证计划
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4、环境体系认证程序
认证分为第一阶段审核(包括体系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第二阶段审核、跟踪验证(必要时)、技术委员会审定、注册授证及获证后的监督审核等几个阶段。
5、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乙方应在签订合同时向企业提供《公开文件》并遵守此文件有关规定,乙方应遵守cnacr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实施认证的所有规定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在合同生效后,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详见《公开文件》。
(1)申请方须知;
(2)公正性声明;
(3)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要求;
(4)认证证书及标志的使用说明;
(5)认证注册资格的保持、暂停、恢复、撤销、和换证的规定;
(6)关于投诉、申诉的处理规定。
如甲方通过本中心认证,应定期填写《获证企业信息通报报表》,及时向本中心通报企业的有关变动情况。
6、认证费用及支付方式
乙方按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收费标准》收取认证费用如下:
该项目收费为:_________
收费内容:_________
收费金额及支付方式:
(1)申请费¥_________元,甲方在申请后10天内支付。
(2)审核费¥_________元,甲方在本合同签订后,初审前30天支付。
(3)审定与注册费¥_________元(含2张证书费)。
以上费用合计_________元,如需加印证书,每张证书另收费_________元。
注册获证后,证书有效期三年内每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次监督审核费用为_________元,甲方在每次监督审核前30日内付清;每年年金(含标志使用费)为¥_________元,和每年首次监督审核费一起支付。
7、保密要求
合同双方应对双方的技术信息和文件资料履行保守对方技术秘密的义务,在没有对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泄密使对方遭到损失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应规定承担责任。保密责任不以本合同终止而失效。
8、认证有效期
自认证批准之日起,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证书期满三个月前,可申请延期复评。在证书有效期内,甲方也可申请扩大或缩小认证范围。
9、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违反本同合约定,违约方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10、争议的解决办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请求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双方不愿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双方商定,采用以下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因本合同所发生的任何争议,申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2)通过诉讼解决,经双方协商,由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11、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从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认证证书有效期满时结束。
1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3、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共同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4、本合同中英文部分仅为对原文翻译,作为参考使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签订的合同均以中文为准。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发展,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保证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1.1领导决策
最高管理者亲自决策,以便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在体系建立过程中所需的资源保证。
1.2成立工作组
最高管理者或授权管理者代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建立体系。工作小组的成员要覆盖组织的主要职能部门,组长最好由管理者代表担任,以保证小组对人力、资金、信息的获取。
1.3培训的目的是使有关人员了解建立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标准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1.4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评审状态是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威胁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重要环境评价。评审的结果将作为确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制定管理方案、编制体系文件的基础。初始状态评审的内容包括:
(1)辨识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2)明确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评审组织现有的管理制度,并与标准进行对比。
(4)评审过去的事故,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检查组织是否建立了处罚和预防措施。
(5)了解相关方对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看法和要求。
1.5制订、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方针是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行为的原则和意图的声明,也是组织自觉承担其责任和义务的承诺。方针不仅为组织确定了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而且是评价一切后续活动的依据,并为更加具体的目标和指标提供一个框架。
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是组织为了实现其在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针中所体现的管理理念及其对整体绩效的期许与原则,与企业的总目标相一致,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和准则为:
(1)依据并符合方针。
(2)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考虑自身潜在的危险和重要环境因素。
(4)考虑商业机会和精整机遇。
(5)考虑可实施性。
(6)考虑监测考评的现实性。
(7)考虑相关方的观点。
管理方案是实现目标、指标的行动方案。为保证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目标的实现,需结合年度管理目标和企业客观情况,策划制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相关部门的职责、方法、时间表以及资源的要求。
1.6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策划与设计是依据制定的方针、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确定组织机构职责和筹划各种运行程序。文件策划的主要工作有:
(1)确定文件结构。
(2)确定文件编写格式。
(3)确定各层文件名称及编号。
(4)制定文件编写计划。
(5)安排文件的审查、审批和工作。
1.7体系文件编写
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
2.1管理体系的运行
体系运行是指按照已建立体系的要求实施,其实施的重点围绕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活动推进体系的运行工作。上述运行活动简述如下。
2.1.1培训意识和能力
由主管培训的部门根据体系、体系文件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组织部门、时间、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
2.1.2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确保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体系和基础,应关注信息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2.1.3文件管理
(1)对现有有效文件进行整理编号,方便查询索引。
(2)对适应的规范、规程等行业标准应及时购买补充,对适用的表格要及时发放。
(3)对在内容上有抵触的文件和过期的文件要及时作废并妥善处理。
2.1.4执行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
体系的运行离不开程序文件的指导,程序文件及其相关的作业文件在组织内部都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体系正确运行。
2.1.5监测
为保证体系正确有效地运行,必须严格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监测中应明确监测的对象和监测的方法。
2.1.6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事故也难免要发生,关键是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及时有效。
2.1.7记录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及时按文件要求进行记录,如实反映体系运行情况。
2.2管理体系的维持
2.2.1内部审核
所作的内部审核是组织对其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进行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独立的检查和 评价,是管理体系自我保证和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
内部审核要明确提出审核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形成审核日程计划,并发至相关部门。
2.2.2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系统评价,判断组织的管理体系面对内部情况的变化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应有效,由此决定是否对管理体系作出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等。
2.2.3合规性评价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承诺,合规性评价分公司级评价两个层次进行。
项目组级评价,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中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合规性评价。当某个阶段施工时间超过半年时,合规性评价不少于一次。项目工程结束时应针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系统的合规性评价。
公司级评价每年进行一次,制定计划后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企业相关部门和项目组,应对公司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
各级合规性评价后,对不能充分满足要求的相关活动或行为,通过管理方案或纠正措施等方式进行逐步改进。上述评价和改进的结果,应形成不要的记录和证据,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自从国际标准化组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几个相关标准以来,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响应和关注。从1996年至2001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获得ISO14001认证企业的数量获得认证数量已达到23721家。专家分析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最近几年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潮流中,众多的国际知名大企业走在了最前列。例如:通用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三菱,埃克森,通用电气和丰田公司等。在中国已获得认证的企业已达500余家中(华夏审核中心认证的占50%左右),其中知名的大型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占绝大部分。已通过华夏审核中心认证的例如:上海宝钢、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联想、海尔、康佳、科龙等,以及国外的松下、三洋、SONY、NEC、ABB、LUCENT等公司在华的合资、独资企业。
当今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实施ISO14001认证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在我国加入在即,如何使我国企业能适应加入WTO后的新的竞争形势,与国际接轨,是摆在各企业家面前的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五个方面说明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一、提高企业形象进而提高市场份额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产品时污染了环境,就意味着污染了人类共同的家园,就越来越会受到公众的拒绝。
企业获得了ISO14001的认证证书标志着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标志着企业已经实施了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机制,对有关环境、资源等问题进行着有效的管理,特别是表明企业已经严格遵守了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其他相关要求。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代表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已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甚至国内市场的条件,因此有人把14001证书称为绿色通行证。很多获得认证的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以此来表明本企业对环境的贡献,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二、提高市场的准入程度
ISO14001标准中规定,实施认证的组织要对自己的相关方施加影响。即获得认证的企业要求相关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现在已经有一些获得认证企业已开始对自己的供货方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在2002年12月31日前获得14001证书;我国认证的企业中有的也提出了类似要求,例如:1997年11月上海大众认证时,对其供货厂中的三家提出了ISO14001认证的要求。98年又对另外8家供货商提出了认证要求。这样ISO14001认证便形成了一个链式效应,使各级的供货方、相关方加入到认证行列中来,迅速扩展企业的数量。否则便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由此可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已经或正在成为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
三、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环境管理体系从体系的高度强调了污染预防,明确规定在企业的环境方针中必须对污染预防作出承诺。在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时,要审核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选用、设备运行、废物处置等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是否实现了方针的要求。通过认证的各企业在上述不同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环境绩效。
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在ISO14001标准中,不仅要求识别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环境因素,而且还要识别能源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环境因素。因此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应对本企业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材料的消耗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提高能源或资源的利用水平。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实践表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在节能降耗方面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效果。1998年我们统计了15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实际效果,这些企业在体系运行大约一年期间内,其节能降耗效益,总计高达4.9亿元。
例如:
·大连华录松下公司在体系实施中,不断改进空压机、中央空调的运行方案,并改进了照明系统,使每万元产值的能源费从1997年的347.8元降低到1998年的292.4元,1999年又进一步降低到175.1元。三年共降低近50%。
2、认真对废弃物实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首先是采取措施降低工艺过程中的废物产生量,包括降低废品率,减少边角余料等工艺废料的产生量。另外对产生的废物,要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很多企业通过体系的建立,废弃物排放量降低的幅度很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
·厦门松下音响公司每月重复使用的包装纸箱就达到160吨。
·北京松下彩管采用多种措施,使每百万元产值的废弃物量降低3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22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0036-02
0 引 言
近年来环境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复杂、实施比较复杂等因素,企业的运行效益呈现了不同的状况。而鉴于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在经济、社会、环境上的作用,想要提高其运行效益,需要从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环境绩效等方面来分析,从而做出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的评价。
1 背景和方法
我国于1996年引进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但在多年实施过程中,各个企业的运行效益状况并不理想。因而对环境体系的运行效益评价,并分析得出影响因素便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效益评价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是基于最优化原理进行的,并且这些方法都要考虑各个指标的权重,对于得出的结果掺入了主观性,影响了测定结果的真实性。所以本文选择聚类分析法,因为在对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效益评价时,并没有事先的经验或一些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分类便会显得随意和主观。这时只要设定比较完善的分类变量,就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类别。本文对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评价法进行了如下对比:
层次分析法: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模糊评价法:评价的结果为集合、适用于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通常具有唯一性、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主成分分析法:可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可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聚类评价法:适用于没有先验知识的分类,能够分析事物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并根据相似性原则对事物进行分组并且不需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2 聚类分析法
系统聚类分析,一种使用于小样本的样本聚类或指标聚类,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又可以分为凝聚的和分裂的两种方案。无论哪种方案其聚类原则都是相近的聚为一类,即距离最近或最相似的聚为一类。分类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同类样本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
设将n组样本分成k类G1,G2,…,Gk,用xit表示Gt类中的第i个样本,nt表示Gt类中样本的个数,xt表示Gt的重心,则Gt类中的样本离差平方和为
St=■(xit-■)T(xit-■)(1)
总的类中离差平方和为
St=■■(xit-■)T(xit-■)=■St(2)
先将n个样本各自看作一类,每合并一类时其离差平方和就增大,选择使S增加最小的两类进行合并,直到所有的样本归为一类[1-2]。
3 实例分析
3.1 实例
本文研究的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问题,就决策单元的选取上,考虑到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会因企业的规模大小、对环境污染程度高低而产生很大差异,因而我们收集规模相当、对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20家企业作为决策单元,其中包括纺织业6家、造纸和纸制品业4家、石油加工业6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家。收集分析的数据如表1。
3.2 评价指标
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评价来说,企业的投入对应的通常有两种效益,一种为环境效益另一种为经济效益,而环境效益并不能用货币来计量和体现,所以我们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所用评价指标通常为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环境收益。环境成本基本上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包括环保设备购买费用、环保设施建设费、环保设备维护费用、环境方面的其他支出(人员培训费用、环保监测费用和废物处理费用等等),而对环境收入来说能够定量的分析的因素包括利用“三废”加工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排污权转让收入、废弃物处理收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节约材料和能源而降低的成本、开展环保活动取得的财政补贴、减免税收入、低息及无息贷款收入[3]。在许多因素并不能用数据直接体现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环境收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成本。本文使用的是对于20家企业搜集的数据,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价。本文中利用SPSS软件得到了聚类结果。
3.3 聚类分析结果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based on the tourism environment.It is a great issue for the people to Construct and maintain the good tourism environment.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es integration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luster already become the urban competition to the region strategy reforming point of application.This paper travels the question which in view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traveling integration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 environment appears,travel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take the world advanced region and the present ag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dvanced ideas as the instruction,through to the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special traveling environments thorough analysis,constructs suits the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the travel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and proposed that applies this systems sugg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then to realize the peninsula urban cluster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have certain guiding sense.
Keywords: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ClusterTourism environmentTourism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区域经济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地位的发展趋势已经凸现出来,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山东半岛城市群正是在这一国际潮流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也随着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迅速崛起。但是,伴随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破坏旅游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MES)迫在眉睫。
1.相关概念辨析
1.1环境与旅游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综合的、广泛的概念,一般理解为特定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综合及其相互关系。旅游环境(tourism environment)是一切使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分为旅游社会环境、旅游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环境、旅游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环境。旅游环境的持续健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本文仅讨论旅游生态环境,主要指山东半岛城市群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及其赋存基底。
1.2环境管理与旅游环境管理。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以实现生态可持续为根本目标,研究政府及有关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一切手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保证生产、生活、生态3个目标协同实现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旅游环境管理(touris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以及教育和行政的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旅游业的发展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1.3旅游环境管理体系。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ouris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TEMS)是指以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和当代环境管理的先进思想为指导,围绕对旅游区域内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各种管理要素组成的综合的系统,它是旅游区整个管理体系的主体。
区域旅游环境管理体系,是区域旅游综合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区域旅游环境保护方针、目标或政策,而需要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和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旅游环境管理工作,持续改善区域旅游环境质量,促使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2.1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是中国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辖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8个城市,总面积7.3万km2,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域地面海拔大部分在300米以下,三面环海,岸线曲折,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和洼地,黄河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11℃~14℃,年降水量650~850mm;水系发源于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独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地带性土壤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称山东棕壤),天然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山东半岛城市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实力较强。山东省2007年推出“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从过去东、中、西横向发展转到侧重北、中、南纵向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处于经济基础雄厚的“一体”,显示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旅游业发展现状。
2.2.1旅游资源密集。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全省旅游景区和资源点中,70%以上分布在这里,堪称国内最佳旅游观光度假目的地。该区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和长岛等299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占全省总数的87.5%。山岳类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总量占山东省的一半;海滨风光旖旎,港湾海衅连绵,浴场沙细坡缓,岛屿礁石奇美,碧海浩瀚多姿,景点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众多的遗址遗迹,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了履痕、成就和影响;民风民俗资源极其丰富,且富有特色,民间节会数量多。
省会济南,百泉汇集,以“泉城”美誉蜚声海内外;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其海岸风光独具魅力,崂山为道教胜地,古迹众多;烟台的芝罘岛、长岛、养马岛,“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的刘公岛、成山头,日照山海天风景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度假胜地;“世界风筝都”潍坊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淄博的蒲松龄故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以古老齐文化著称的齐国都城临淄,已逐步成为韩日游客旅游的新热点;东营黄河三角洲和入海口湿地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以入海口湿地为主体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2.2.2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山东半岛城市群的8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文化、历史、地理和区位、经济结构等各具特色,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半岛城市群区域交通便捷,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京沪铁路纵贯南北,胶济铁路横跨东西,使国内外旅游者便于到山东旅游。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全方位的交通网络为开发半岛城市群的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据统计,2007年半岛城市群8市的国内旅游游客接待量达12890万人次,占全省的63.41%;旅游总收入为926.75亿元、占全省的71.53%。
2.2.3区域旅游环境问题。
2.2.3.1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山东半岛城市群横跨鲁东丘陵、鲁中山地和鲁北滨海黄河三角洲,发达的经济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压力。由于半岛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区内径流季节变化大且流域狭小,水资源利用条件差,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35.36×108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扩张;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生态承载力不足。
2.2.3.2旅游资源自然衰败速度加快。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其变化,使之受到破坏。山东半岛城市群部分景区旅游游客数量增加迅速,超出了区域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加速了自然衰败的进程。
2.2.3.3旅游量众多,旅游区环境受污染严重。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旅游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对半岛地区旅游环境的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旅游垃圾的产生和非有效处理引起了旅游景观破坏,旅游资源价值降低。
2.2.3.4部分旅游景区粗放式开发和管理,自然景观遭破坏。部分旅游景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盲目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景观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3.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EMS)的构建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体系(TEMS)的构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系统解决区域旅游环境问题的要求,也是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要求。根据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多部门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持续改进等原则,初步建立起了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的框架:
3.1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管理。法规建设和立法管理,是旅游开发及其环境保护的根本依据所在。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首先要确定环境政策,并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便对要管理的所有活动做出判断。环境政策确定所希望的环境表现水平[8]和开展旅游活动后旅游环境的表现状态。它可以有旅游项目开发与经营对有效的环境管理的各种承诺;这就要求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在约束经营者管理行为的同时,也为其确立相应的环境政策树立标杆。
3.2完善的旅游环境评价系统。对旅游区进行旅游环境评价是明确其旅游环境管理现状的一种手段。通过专家组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区域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行为及有关管理活动的综合调查、监测、分析,将结果形成文件并进行信息交流以确定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的现状,并以此作为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的基础。
3.3健全的组织机构。要确保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还要提供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并确定实施该旅游环境管理体系的明确责任与权限。各工作部门要及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并形成相应文件,做好文件管理工作;同时,旅游区要有整套运行控制、应急响应的程序,由各部门负责监管与控制。另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全员培训,共同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要进行专门能力培训,如污水处理工、环境审核员、生态旅游导游和文物保护人员等。
3.4合理的旅游环境管理计划。首先组织有关人员对区域旅游环境进行初始环境评审,然后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并根据这一系列决策做出有效的环境规划。旅游环境规划是为达到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目标而做出的一系列严密的工作计划,以及全面的、长远的发展纲要。它是应用各种科技信息,在预测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即初审结果)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所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3.5监督和反馈。监督和反馈是实现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调控与保障措施,但在理论与实践上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监督是对TEMS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反馈。根据所得出的结果,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以“旅游发展协调程度”为核心的TEMS系统控制优化模型,其基本涵义为:旅游的发展不断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需不断地将这些新的信息和数据库已有的信息进行对比与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加以修正,从而使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能朝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演化。
4.保障措施与对策
4.1健全区域旅游法律体系,旅游环境管理系统运行法制化。完善区域旅游环境立法管理,健全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TEMS的实质,是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得以保护的强有力保证。要针对半岛城市群整个区域特有的旅游环境问题,制定出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政府可以出台诸如《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条例》条款,强化半岛城市群TEMS的基础体制,保障半岛城市群TEMS的构建有更完善的法律支撑。
4.2加强区域旅游科学研究,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科学化。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采取综合治理和区域治理技术,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每个旅游区的合理的环境容量值,在一景区接纳量可能超过其合理容量值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疏导,将游客分流至其它未饱和景区,促进整个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管理者要充分借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对半岛城市群旅游区进行科学地旅游环境管理。
4.3整合管理组织,区域旅游业发展决策综合化。城市群内部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或相同等级的地域单元之间由于行政区划、经济利益、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存在着多种层次的矛盾;另外,由于城市群是一个多种发展成分,多个地域单元组成的城市—区域综合体,内部的旅游基础设施很难有组织的发挥整体效应,因此,基础设施不能共享,往往造成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的障碍。整合区域环境管理组织,就是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要素的聚集和重组,把各市的分散优势,整合为半岛整体的竞争优势。
4.4普及环保知识,全社会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的主动化。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组织与管理部门要树立风险意识,采用一切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手段,通过学校、报纸、电视、电台等,大力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提高旅游者素质。杜绝破坏、践踏旅游资源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自觉保护旅游景区及区域生态环境。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管理不只是管理者的任务,也不只是当地居民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有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愿意接受管理和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8
[2]何桂梅等.新编旅游环境学(第一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周一星、杨焕彩.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刘光海、刘佳、王蕾,万荣.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
[5]刘成玉.对创新我国环境管理手段的若干思考[J].生态经济,2006,06
[6]张玉军.浅析我国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J].环境保护,2007,09
高校档案馆是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本校历史文献、人物档案、资料和科研成果等重要资料的服务性机构,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环境优化型高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我国档案馆建设规模和力度的不断扩大, 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是一个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如何更好的建设高校档案馆,如何更好的优化高校档案馆环境质量,就迫切需要从绿色环境管理体系上来进行规范和完善。
1 国内外高校档案馆环境管理现状
以绿色环境管理体系来完善高校档案馆的建设是保障史实、资料、书籍、科研成果安全、可靠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绿色校园的内在要求。国外在绿色环境管理高校档案馆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大成果。如美国华盛顿大学与环境保护局缔结合约,推进绿色大学示范性工程建设;英国生态学校规划将环境生态学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从环境信托基金等方面给予学校绿色化经费投入,如“整洁的英国集团”(Tidy Britain Group)将立足于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作为提升环境质量水平的基本目标。加拿大“种子计划”也将绿色校园列入规划,推进整个校园环境的改善。2012年伦敦经济和政治学校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校园的典范。从绿色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来优化高校校园环境,我国的清华大学也将绿色作为校园文化、科研、环境的重要方针,旨在创办世界一流高校的办学环境。如“十景”、“一河”、“一区”等建设工程的实施,从节能、节水、节电、节气以及相应规章制度的建设来推进环境友好型校园景观的构建。同样,在绿色环境管理体系下来构建高校档案馆,需要从档案馆建设全过程,细化选址、布局、绿化设计与建设,能够从建筑风格、档案馆照明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方面来完善档案馆绿色化管理目标,保护好档案,最大化的实现档案保存与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1]。
2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下高校档案馆设计与建设内容
高校档案馆在贯彻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2.1 布局上要融入环境管理体系。根据档案馆类别的不同,其建筑空间所具备的功能也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应该具备档案馆、道路系统、停车场、绿化系统,且不同功能区之间应该合理性设置[2]。如在主体建筑功能上有接待大厅、档案编目整理中心、档案保管中心、档案数字化中心、档案馆工作人员工作区域、以及档案馆配套用房等。接待大厅多为主要出入口,要能够与停车场、道路系统进行有效衔接,便于档案的接收、存放、管理等。档案存放区域应该设置过渡间,具备专门的档案运输线路,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空间布局上要考虑到通风、朝向的优化,保障相应的日照条件。如库房区域北向布置,办公区域南向布置,既有效规避了强光对档案纸张的照射,又能够兼顾办公区域充足的采光条件。
2.2 绿化设计要统合到档案馆建筑环境中。绿色环境管理体系下高校档案馆建设要达到30%以上的绿化率,特别是周围绿植设计,要能够有效吸收甲醛、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如侧柏、臭椿等树种具有较高的抗菌、抑菌效果;同时,在绿植规划上,要突出乡土树种特色,以常绿乔木为主、辅以黄槐、臭椿等落叶乔木,灌木以桂花、黄榕等为主,地被植物以藤类为主,保障周围四季绿意盎然,打破过去单一、陈旧、沉闷的档案馆印象。
2.3 以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来改善建筑特性。新建档案馆要加强对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特别是复合墙体材料、外墙装饰面、防水砂浆层、多孔砖、柔性防水层、阻燃级聚乙烯板,以及内墙涂料,来改善档案馆室内温湿度变化问题。如在防水砂浆处理上,添加氯丁胶乳,能够充分发挥高分子胶体材料的吸附力和稳定性,提升传统水泥砂浆的防渗性能和抗潮性;多孔砖作为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利用砖体内的孔隙来降低生产能耗,增强隔热效果。据统计,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档案馆在夏季空调不开启条件下,档案库房温度变化≤2℃,湿度变化也很小,降低了空调、抽湿机的运行成本,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宗旨。
2.4 档案馆防火、防盗、防震、防虫等设计。防范水灾、火灾、虫害等灾害是档案馆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档案馆建筑的防火性能,一方面融入现代化自动火灾预警系统、灭火系统,另一方面从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耐火性等方面进行改善。如在档案馆防火分区布局上,同一防火分区建筑墙体耐火极限不得小于3小时,不同分区建筑墙体耐火极限不得小于4小时,库房缓冲区及库房的房门应该选用常开式防火门,库房墙面、顶面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装修,密集柜采用不燃性材料制作。在防盗设计上,以24小时电子监控设施来布置监控系统,如对保密区域、库房区域、办公区域进行布防,安装报警器并与保卫处报警电话相连接,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在防涝设计上,根据不同地区档案馆建设所在地自然气候特征的差异,格外注重档案库房防涝设计,减少因水浸而诱发档案纸张霉变、字迹褪色等损失。如在建筑顶部、建筑周围设置顺畅的排水管网,减少雨水的滞留时间。在防虫设计上,多采用真空充氮消毒法,能够有效杀灭各类幼虫、虫卵,还能够降低档案库房的湿度,减少因放置药片而带来对室内环境的不良影响。
2.5 绿色照明系统的设计。照明系统是档案馆能源消耗的重点,而构建绿色照明系统,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光污染,还能够改善档案保存环境。通常在高校档案馆照明系统设计上包括三方面:一是对自然采光区域进行自动调节,来弥补因日光不足而带来的影响;二是在不同功能区设置自动调节光照程序,实现分区化照明;三是引入先进照明设备,改善传统灯管照明的不足。如对于书画类文物,因光照敏感性通常不能超过50lux(勒克斯),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照明系统,利用红外线探测设备来调节灯光的亮度、减少光能消耗。另外,在档案馆自然采光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反射、折射原理来补充电源照明。如在窗户设计上引入透光性玻璃;在自然采光中消除紫外线辐射。
3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下高校档案馆的构建思路与对策
3.1 选址要符合高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校档案馆的选址要慎重,要从高校发展规划及拟建地址功能区域划分上,综合多方因素来合理选址。如区位选址要具有代表性,以高校出入口附近为主,保持与校园整体规划相协调,要能够从人文景观、建筑风貌、校园环境一致性上更好地满足校内外师生的需要。同时,选址所占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要满足建筑负荷及承载要求,要远离易燃、易爆区域,地势相对较高,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
塑件化工厂的生产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随着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OHSAS18000认证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QMS、EMS、OHSMS三个体系在管理目的、对象的不同,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我厂负责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是两个部门,三个体系自成系统,我厂在实施时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出现了文件大量重复、争资源、政令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QHSE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文秘站网文章-]
1、依据中国__HSE管理体系标准(Q/SHS0001.1—20__)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__)、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_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__)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QHSE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QHSE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Q/SHS0001.1-20__《中国__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GB/T1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_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20__《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20__年4月开始至20__年8月结束,其中20__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20__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评审、第
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QHSE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Q/SHS0001.1-20__、GB/T19001-20__、GB/T28001-20__、GB/T24001-20__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QHSE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QHSE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QHSE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QHSE>!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