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1: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用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用药论文

篇1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4]。(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篇2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1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2]。

1.2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2]。

1.3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1.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2]。

1.5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2]。

1.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1]。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2]。

1.7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2]。

1.8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慎用。

1.9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3]。

1.10其他类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2驱肠虫药

2.1阿苯达唑(肠虫清)广谱驱虫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2岁以下儿童禁用,2~12岁用量减半。2.2甲苯咪唑4岁以下用量减半[4]。

2.3哌嗪(驱蛔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3.1解热镇痛类[6](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征,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3.2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7]。

3.3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2]。

3.4抗癫痫药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8]。

4呼吸系统用药

4.1祛痰药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1]。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9]。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4.2平喘药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4.3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5消化系统用药

5.1抗酸药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10]。

5.2胃肠解痉药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1]。

;

5.3助消化药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2]。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用,1岁以下慎用[11]。5.4泻药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必须每天排便而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12]。酚酞片:婴儿(1岁以下)禁用,幼儿(1~3岁)慎用[2]。

5.5止泻药洛哌丁胺(易蒙停)1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小儿不宜使用[2]。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13]。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影响吸收,婴幼儿如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14]。妈咪爱:疗效确切,可用[15]。

6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致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可饭后服用[2]。叶酸不良反应较少,可用[2]。

7抗变态反应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作用,婴幼儿应慎用[16]。

8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反应,因此婴幼儿应慎用[2]。

9维生素类

9.1维生素A长期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停药1~2周可消失。

9.2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婴幼儿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时,应掌握好剂量。

9.3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易于形成。

10外用药由于小儿皮肤、粘膜面积相对较大,吸收功能强,注意剂量。鼻眼净治疗婴儿鼻炎,能引起昏迷、呼吸暂停、体温过低,慎用。皮质激素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身水肿,慎用。阿托品滴眼剂:婴幼儿对此药中毒,滴时应压迫泪囊,以防止进入鼻腔吸收而中毒,慎用。

11其它类

锌制剂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毒性反应。人参蜂王浆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出现儿童发育早熟现象。至宝锭、一捻金等儿科类中成药主要成分中含有朱砂,服用过多易引起服痛、恶心、呕吐等汞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婴幼儿用药应注意如下事项:(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3)注意给药途径及方法的选择,由于孩子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用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剂型。一般若无消化道和其它影响孩子口服的因素,能以口服或局部用药较好,如口服不便可考虑给药或其他。(4)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正确计算合理的给药剂量。剂量不足不仅会延误病情,还易产生抗药性,剂量过大又会引起不良反应。(5)无病时别乱服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的解毒和肾脏的排泄。3岁前的孩子各脏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用药不当,对孩子健康不利。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钱漪,沈时霖.儿科临床药物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8.

3许重远,舒俊芬.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药事,2001,15(5):345.

4张石革,孙定人.肠道寄生虫病与驱肠虫药.中国药房,2001,12(12):767.

5龙.临床药物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646.

6谢惠民.小儿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解热镇痛药.中国药事,1994,8(4):241.

7孙定人,张石革.镇静助眠药.中国药房,2001,12(2):125.

8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646.

9孙定人,张石革.咳嗽与镇咳药.中国药房,2001,12(2):126.

10孙定人,张石革.抗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中国药房,2001,12(4):255.

11张石革,宋菲,沈素.胃动力与促进胃动力药.中国药房,2001,12(9):575.

12张石革,徐小薇,郝红兵.便秘与缓泻药.中国药房,2001,12(10):637.

13惠郁,李琪.思密达治疗婴儿服泻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5):430.

篇3

2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

及时巡视,要求静脉用药过程中每1~2h巡视1次,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滴速是否与病情要求相符。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填写输液巡视卡,每一瓶液体要核对,执行者需在巡视卡上记录时间和签名,尤其要对重点患者如:有过敏史、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重点巡视观察,也要对重点药物如:新进首用药物、易过敏药物以及高危药品(硝酸甘油、胰岛素、氯化钾)静脉滴注要加以特别关注。

3提高护理人员药学知识

安全用药的前提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组织护士积极参加市局及院组织的用药安全讲座,并且每周科内学习护理安全核心制度及常用药物、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方法、安全剂量、配伍及临床使用药物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学习。加强与医师及临床药师沟通,进行专科药物应用的学习交流,利用晨会、科会提问与考核要求人人掌握内容。每月科室组织临床用药使用规范流程的操作和联合用药知识考核,特别对重点护理人员(新护士、实习护士)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药学知识。

4观察项目

2013年1月开展前馈控制活动,2013年12月结束。前馈控制活动前后,对护士掌握药学知识理论考试成绩(100分制)、身份识别操作评分及病区药品管理评分(标准评分表护理部考核、10分制)、年用药安全缺陷率、住院患者服务体验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观察比较。1.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各组之间的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前馈控制活动前后年用药安全缺陷率比较:2012年科室护理缺陷发生46例次,用药安全缺陷28例次(61%);2013年科室护理缺陷发生30例次,用药安全缺陷9例次(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住院患者服务体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护士用药方面问题调查情况:2012年住院患者发放问卷112张,收回112张,基本满意、满意85例(76%),涉及护士用药方面问题24例次(21%);2013年住院患者发放问卷122张,收回122张,基本满意、满意113例(93%),涉及护士用药方面问题11例次(9%),患者服务体验满意度调查比较,涉及护士用药方面问题调查,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服务体验满意度提高,护士用药方面问题明显下降。

篇4

1.2根据药物使用中不同的风险度,加注不同标识负责收药的办公护士在清点药物时应在高风险药物的盒子上用红色笔注明药物的名称,以提示使用药物的护士加强注意,护士在为病人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悬挂科内专门制作的“特殊药物”标识并告之患者陪护。

1.3限量按要求储存,及时补充,严格交班对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损害的高风险药物,应根据病区的情况定量存储,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严格交班,及时补充,对要求避光(硝普钠等)、低温(胰岛素,肝素钠等)保存的药物应按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执行,以免影响药物的用药效果,从而保证用药质量和安全。

2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

2.1查对制度的执行在临床管理实践中,认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用药的差错发生。

2.2交接班制度的到位我们规定了不仅应重视白班早晨责任护士、护士长与夜班护士的交接,也应重视其他各班的交接班质量。护士长不定时到病区抽查夜班护士的交接班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不仅重视病情的交接,对特殊用药患者的穿刺部位、用药名称、剂量都要准确交接,要求加强巡视,及时观察到异常,给予妥善处理。

3加强静脉治疗小组成员的职责,分享经验教训

我科有2位高年资的护士为全院静脉治疗小组的成员,每月静脉治疗小组会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院静脉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我们要求这2位成员应及时传达静脉治疗小组会议精神,指导科室成员在静脉用药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处理,使患者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4营造安全文化,加强防范意识

4.1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强化用药安全责任护士长每月应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用药安全与全院的医疗护理安全紧密结合,将用药安全纳入护理目标管理,对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应特别关注,通过教育,使大家明确:用药安全,我之责任。

4.2认识用药风险,鼓励药物不良事件报告

4.2.1识别风险,共同参与神经外科患者由于其专业的特点,患者静脉用药的长期性、多样性、高风险药物的常规使用、患者表达能力的丧失等因素导致了用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护士应予以识别,不仅提醒自己重视,也应履行好对患者及陪护的告知义务,让患者也参与用药的安全注意。

4.2.2鼓励用药不良事件的报告,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应完善用药不良事件无障碍自愿上报系统,建立无惩罚性的文化环境,对护士而言,可以正视用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不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采取隐瞒不报态度,从而能及时上报用药不良事件,管理者将上报信息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治同类不良事件再次发生,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

5正确选用静脉用药穿刺工具

为了减少静脉用药过程中的风险,应尽量少用头皮钢针,选择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必要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对静脉用药时间将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大力推行使用PICC,以防止药物外渗可能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损害。

6合理安排人员,建立预警机制,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

6.1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护士长应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员,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人员搭配合理,各班人员岗位责任明确,薄弱时段增加人力,弹性排班,有效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

6.2建立预警机制护士长应通过多渠道的教育提高护士对静脉用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规范护士的行为,对发生用药不良事件报告程序给予公示,让每位护士了解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是难免的,一旦发生,应正确面对,积极处理,从而真正做到有效防范,保证神经外科静脉用药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STUDYONTHERELATIONSHIPSANDROLESOFSAFETYCULTUREWITHITSSOMEELEMENTS

WuZongzhi

NationalCenter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WS,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therelationshipsbetweensafetycultureandsafetyidea,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fetyregulationsarebrieflydescribed.Therolesofsafetycultureanditssomeelementsinworksafetyarediscussed.Thesafetyideaisproposedthat“safetyisrelative,hazardiseverlasting,accidentcanbepreventive”.Thecreationandinvention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arethedrivingforceofthedevelopmentofthesafetyculture.Theeffectofsafetyregulationsisdependentonsafetyculture.Thedevelopmentofsafetycultureisaimportantpartoftheestablishmentofthelongtermeffectivemechanismforworksafetyandthewell-offsocietyinChin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和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文化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展望,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安全科技进步,安全法制健全,安全文化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健康的社会。

关于文化的定义众多,经典的是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作的“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按照我国《辞海》的定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也有多种表述。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HSC/ACSNIHumanFactorStudyGrup)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1]。

无论怎样表述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都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要素。本文简要论述安全文化与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法规的关系及其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2.安全观念与安全文化

思想认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安全观念是发展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关于安全的定义众多,在一般辞典中,安全系指没有危险。由于人们主观上对安全的认识不同,判别安全或不安全有多种概念或定义,也有人认为“安全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安全定义为“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风险”是指“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结合”。国际劳工组织将危险定义为“可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坏的固有的潜能”。同样地对事故也有多种概念和定义,通常情况下,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安全总是与危险、风险、事故伴随在一起的。

事故的能量转换理论认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的抵抗力,或是使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由于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关系,物质的危险作用可认为是能量危险作用的一种形式。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能量源)与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故引起的人体伤害可解释为由于能量的转换而造成的机体破坏。机械能的转换可造成外伤,热能、电能、化学能或辐射能可造成烧伤或其他伤害。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里“一定数量”或临界量意味着超过该数量的意外释放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设备、设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扰的能力,从而会导致人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海因利希(H.W.Heinrich)统计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1:29:300法则,又称海因利希法则,分析了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与事故发生起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即严重人身伤害的事故起数总是少于轻微伤害事故起数,轻微伤害事故起数又少于无伤害事故(即未遂事故或称事件)起数。

该法则表明:尽管事故发生是小概率现象,单起事故伤害程度的大小受偶然因素支配,但从大样本量统计分析,事故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同类轻微伤害事故或事件多次发生,当达到一定的概率后,必然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因此,如果要防止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必须从防止无伤害事件和轻微伤害事故发生做起。换句话说,引发无伤害事件或轻微伤害事故的原因同样可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发生。为了预防事故,必须分析无伤害事件的原因,在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之前,采取预防对策,消除或监控产生伤害的根源[2]。

事故的根源是由于存在危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因失误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生产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环境条件的危险状态等。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将“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定义为事故隐患。

理论研究和大量事故调查的实践表明,事故隐患,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隐患险于明火”。

在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上,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观念,要纠正“经济发展,事故难以避免”的错误观点。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危险设备、设施、场所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增加,隐患也会增加。但只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尤其是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采取正确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监控危险源,防止出现隐患,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和安全水平已是有力的证明。

3.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创新成果是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驱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作为文化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构成因素。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每一重大发现。甚至是仅仅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改变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趋向。当安全科学技术以安全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就会对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与道德的升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安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程度决定着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同时也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安全科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为安全文化建设充实新的内容和提供新方法,安全科学技术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它只有在与安全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整体效应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因为安全科技往往只具有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方法,而缺少安全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性,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导向性。

4.安全法规与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法规的实施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安全法规的生命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对社会、企业和个人来说,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惧怕国家强制力的结果,也不仅是对安全行为后果的期望的结果,而是安全法规能不能为社会接受,融入社会,是安全法规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否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因此,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安全文化的实现。

另一方面,安全法规仅是安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保证安全的充分条件。此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渐进的,对危险的认识也是渐进的,安全法规往往滞后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安全法规是变化和发展的。安全法规既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强制实施,也更需要借助习俗、惯例、伦理、道德规范等安全文化要素来自觉实施,尤其在安全法规不健全或当安全法规在边际上不起作用时,安全文化的约束力就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的符合性与系统性的逻辑必然结果是规范性。文化产生的规范力量使任何与其不一致、不协调的行为或事物都被认为是不适当的,要将其纠正;如果纠正不成功,则将其排斥之[4]。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安全系统能够有效地作用,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安全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5]。

5.结束语

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安全活动就是不断地辨识危险、评价危险和控制危险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安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危险的认识不断加深,危险评价和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为确保安全,必须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采用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安全科学技术方法和防范措施,警钟长鸣,持续改进。所以说安全生产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这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一致的,以人为本要求生产发展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程度,人的可承受程度,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无论怎样理解安全文化的众多定义,必须认识到,安全文化的规范性、系统性及其具有的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版权所有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编,安全文化论文集,第5页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2月。

2.吴宗之,经济要发展事故可预防,中国安全生产报,2003年6月19日。

篇6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一、除虫脲

除虫脲又名灭幼脲1号,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可用于防治柑橘锈壁虱,柑橘潜叶蛾,柑橘木虱等害虫,使用浓度为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对人畜安全,对鸟、鱼、蜜蜂等无不良影响。与除虫脲相类似的还有灭幼脲(灭幼脲3号)、氟苯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杀铃脲、氟铃脲、氟啶脲等。

二、鱼藤酮

鱼藤酮又名施绿宝,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也有一定驱避作用,无内吸性,具选择性,对天敌安全,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果树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防治蚜虫,可用2.5%鱼藤酮乳油400~600倍液。

三、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又名齐螨素、爱福丁、除虫菌素、阿巴丁隆维康。是一种抗生素类杀虫螨剂农业论文,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特效期长,杀虫效果好。可用于防治梨木虱、苹果叶螨、桃小食心虫、柑橘锈壁虱、红蜘蛛、潜叶蛾等。防治果树害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0~5000倍液喷施。

四、虫酰肼

虫酰肼又名米螨,作用速度快,可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虫、草果卷叶蛾、葡萄小卷叶蛾、松毛虫、美国白蛾等。

五、武大绿洲1号

武大绿洲1号为病毒杀虫剂,可用于防治果树鳞翅目害虫、梨食心虫等。防治梨食心虫等钻蛀性害虫,在虫卵高峰期用药效果最佳。

六、烟百素

烟百素为烟碱、百部碱、楝素等3种成分混配的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一般用1.1%烟百素乳油1000倍液,7~10天1次,连喷2~3次。

七、皂素烟碱

皂素烟碱由皂素和烟碱配制而成,耐雨水冲刷杂志铺。可用于防治柑桔红蜘蛛和介壳虫等。防治介壳虫在卵孵初期,用27%皂素烟碱300倍液喷施,5~7天1次,连喷2~3次。

八、甲壳素

甲壳素其系列产品有:一施壮、聚糖果乐、黑星21等。一施壮,又名绿色植保素2号,能诱导植物增强免疫功能,并能防止病菌侵入,一般用2%一施壮600~800倍液,在开花到果实形成期喷施。聚糖果乐在着果期施用,有保护果实免受病菌侵入,并使糖度提高的作用,一般用1.5%聚糖果乐水剂6000倍液在现果期喷施,每6~7天1次,连喷2~3次。黑星21具有诱导抗性,抑制病菌侵染,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可用于防治果树黑星病等,一般用2%黑星21水剂400~600倍液喷施。

九、阿密西达

阿密西达可用于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柑橘黑星病、疮痂病农业论文,桃褐腐病、核桃黑星病、葡萄霜霉病、白粉病、枝枯病、苹果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轮纹病、烟污病等。防治桃褐腐病,一般用于25%阿密西达500~800倍液喷雾。

十、多氧清

多氧清又名宝丽安、多克菌、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科生霉素等。是一种广谱性核苷类农用抗生素,可用以防治梨黑班病、轮纹病,葡萄黑痘病、灰霉病、白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霉心病、轮纺病,以及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等。防治葡萄黑痘病,用3%多氧清600~900倍液,每隔7天使用1次,连喷1~2次。

十一、克菌康

克菌康又名中生霉素,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活性,可用于防治葡萄炭疽病、黑痘病,苹果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霉心病等。防治葡萄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霉心病等。防治葡萄炭疽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克菌康1000~1200倍液喷雾,共使用3~4次。

十二、根复特

篇7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影响美容。随着经济发展,痤疮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安全、有效成为治疗的目标。0.1%维A酸对痤疮有肯定的疗效,但外用时对皮肤有刺激性,随着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炎症、红肿、糜烂,削弱角质层屏障,使药物吸收增加,引起系统毒性〔1〕。笔者自2009年1~6月,采用短时多次接触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 病人入选标准 确诊为面部痤疮(病程≥6周),并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16-40岁男女患者;②临床诊断为寻常型痤疮Ⅰ~Ⅲ级,面部至少有10个皮损(诊断标准见表1)〔2〕;③患者愿意且能够遵守试验方案。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2 病人排除标准 ①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2周;②系统使用维甲酸类停药时间少于8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4周;③已知对维甲酸类药物及其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3 病人基本情况 共有48例患者入选,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0.1%维A酸乳膏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4例。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随机、有效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为24例,对照组为27例,试验中对照组3例因为局部刺激退出,完成病例数共计4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

1.2.1 药品来源 0.1%维A酸乳膏由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克/支。

1.2.2 用药方法 患者按随机号进入试验,使用药物前用非药物性香皂和温水洗脸,擦干面部后将药物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区域,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患者擦药5分钟后用清水洗干净面部药物,每日用药5次。对照组(常规组)直到用药次日患者正常洗脸时洗去药物,连续外用8周,分别于用药后2、4、8周复诊。

1.2.3 观察项目及指标

1.2.3.1 疗效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用药后2、4和8周时分别计数非炎症性损害(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的数目、炎症性损害(炎性丘疹、脓疱和结节)的数目及皮损总数。

1.2.3.2 不良事件观察 受试期间患者所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均应记录在临床观察表上。局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脱屑、干燥、灼痛、红斑和瘙痒等。按轻、中、重度分级。轻度:轻微反应,不需要治疗,不需要改变原观察方案;中度:需要减少用药次数,或/和需要治疗;重度:停止观察用药。同时记录发生时间及转归(仍然存在或已缓解,并记录日期)。

1.2.4 疗效判断

1.2.4.1 疗效计算 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

1.2.4.2 疗效判断标准〔3〕:基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进步: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作疗效评价时,将基愈病例和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计算出有效率。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3 统计方法 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后2、4、8周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篇8

急性盆腔炎,主要指的是发生在女性患者盆腔生殖器官以及四周的盆腔腹膜、结缔组织等的一系列急性炎症,通常包括盆腔腹膜炎、子宫炎、盆腔结缔组织炎以及输卵管卵巢炎等等[1~4]。急性盆腔炎对患者的[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危害较大,若不及时治疗,极容易转为慢性炎症,不仅加大了治疗的难度,也为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5]。在中医临床理论中,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热伏胞中、毒邪感染,导致患者气血瘀滞,影响到了气血运行的通畅性。本文抽取2009年10月~2013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0例,按照[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分成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妇消炎栓辅助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以通过对比分析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达到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现将结果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0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0例。患者年龄22岁~58岁,平均年龄为(40.6±5.1)岁;发病时间约1d~3d,平均时间为(1.8±0.7)d。根据入院就诊时间将9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患者年龄22岁~53岁,平均年龄为(37.5±4.9)岁;发病时间1d~2.6d,平均时间为(1.3±0.4)d;观察组45例患者,患者年龄27岁~58岁,平均年龄为44.2±4.5岁;发病时间1.2d~3d,平均时间为(3.1±0.2)d。经临床鉴定,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不存在意识障碍、慢性盆腔炎史、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并在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1次/d 200 mL的替硝唑(药品名称: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106;规格:100ml:0.4g)[6];入液静滴2次/d 2g的头孢哌酮钠(药品名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生产企业: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309;规格:1.0g),并在症状全部消失后再用药7d[7]。

1.2.2 观察组 采用康妇消炎栓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康妇消炎栓,是一种鱼雷型、黑褐色的中药栓剂,其主要成份包括:苦参、紫草、穿心莲、地丁、猪胆粉、蒲公英、芦荟、败酱草。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一样)的基础上[8],每天睡前给予患者康妇消炎栓(药品名称:葵花妇康消炎栓;生产企业:伊春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3022143;规格:2.8g/粒)辅助治疗,1粒/次,1次/d,给药,用药时间同对照组相同[9]。

1.3 评价指标[10~12]

1.3.1 痊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不存在异常影像情况,且临床异常体征和症状表现均完全消失;

1.3.2 显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的包块明显缩小,积液量明显出现降低,且临床异常体征和症状表现均出现明显的好转;

1.3.3 有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的包块没有出现明显的缩减,但积液量有所降低,且临床异常体征和症状表现出现部分化的改善;

1.3.4 无效 B超检查造影图像显示患者的盆腔的包块没有出现缩减趋势,其积液量也没有出现降低,且临床异[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常体征和症状表[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现没有出现改善;

1.3.5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总病例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软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当比较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时间为(15.3±3.1)d、不良反应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时间(19.2±5.7d)和不良反应率(13.3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22%),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传统的中医临床医学中,没有盆腔炎的具体概念,而是将其归属于"痛经"、"带下"、"症瘕"等辨证范围中。中医临床理论认为,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热伏胞中、毒邪感染,导致患者气血瘀滞,影响到了气血运行的通畅性。因此采用针对性的中医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临床研究,在急性盆腔炎的诊疗过程中,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因此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康妇消炎栓,是一种鱼雷型、黑褐色的中药栓剂,其主要成份包括:苦参、紫草、穿心莲、地丁、猪胆粉、蒲公 英、芦荟、败酱草。其中,苦参具有良好的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紫草具有良好的燥湿止痒的功效,穿心莲具有消肿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地丁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猪胆粉和蒲公英都具有显著地清热解毒效用,芦荟具有泻下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使湿热自下而走,败酱草具有止痛祛瘀、消痈排脓的作用。将这些中药材按照相应配方进行制备,使其具有杀虫止痒、利湿散结、清热解毒的效用,常[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用来治疗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滴虫性阴道炎以及其他的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显示,本次抽选的9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中,采用康妇消炎栓辅助治疗患者的用药时间为15.3±3.1d,不良反应率为4.44%(2/4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患者(19.2±5.7d,13.33%),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79.3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9

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课题研究完成。此项研究课题首次对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提出了以“基金救济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救济模式,以及保险购买可采用按诊疗次数购买和按年度定期购买方法。这些成果对解决我国目前因药品不良反应无救济制度而导致医患纠纷的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提供重要参考数据。该课题2013年荣获岳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在线监测药品违法广告,保障市民用药安全

2013年,岳阳市药学会启用了在线违法广告监测管理系统,利用新系统累计开展广告监测130余次,监测到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3549条,移送市工商局并上报省局3549条,保障了岳阳市市民的用药安全。

三、主办不同形式的学术讲座和培训,活跃学术氛围

岳阳市药学会多次组织学术讲座、开展新版药品GSP和GMP的培训。2013年11月16日,学会邀请资深GMP专家对22家药品生产企业的260余名药品生产质量相关人员进行了新版GMP知识培训,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为企业GMP认证打下了基础。

学会还积极动员药学人员撰写论文,精心组织优秀论文参评。2013年8月,学会筛选4篇论文参加岳阳市科协组织的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2篇获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为让更多的药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学会征集论文30篇,编印了岳阳市药学会《论文集》,发给会员单位相互交流学习。

四、以文明创建为推手,大力倡导道德慈善新风

学会以文明创建为推手,在全市主要药品生产企业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共设立了10个道德讲堂,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做良心药、放心药。此外,学会组织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积极开展慈善捐款活动,共捐资16.85万元。

篇10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74-02

目前医学界对心内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用药的方式,因此用药安全就成了保证患者能够安全康复的关键。但是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有着极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在为病人进行用药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用药失误。而用药不当不仅是简单的药物出错更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轻者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康复,重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很多医院都曾因用药缺陷和患者及家属发生过纠纷,据统计发现,在我国所有医疗诉讼案件中有关临床纠纷的案件就占到37%。但是认真而言,这种因为用药失误导致的药物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进行预防和降低的。为了满足本次论文的数据需求,笔者选取某医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的具体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措施,经试验证明,这些措施确实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1.1药物的存储。药物的存储方式不仅影响到医院的用药效率同时若按照不科学的方式进行药物存储也会导致药物失去原有的药效,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医院在药物存储上的问题进行分析:①心内科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途径进行治疗,因此心内科药房内有很多存储药物,这些药物在正式收入药房进行编制之前需进行长期清点核查,在经过多个人员的手部摩擦和接触后,往往会让药品商标和药品有效期模糊不清,从而引起护士在配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②医院在进行药物管理时不能很好的进行药物分类管理,例如在医院的药物储藏中静脉用药和非静脉用药时不被非开的,外用和口服药也被混放在同一药柜中,这种不科学的药物分类方式大大降低了配药效率;③药物放置不科学,在放置药物时没有按照药物的放置条件进行放置,例如一些需要避光的药物却进行露天摆放,需要在4摄氏度环境中放置的药物却没有放置在恒温冰箱中;④药品清点审核制度要缺陷,一些药品已经过了使用期限却仍然放置在储存间内,护士在使用药物时也没有仔细注意药品的使用期限从而让患者吃了过期药而引起身体不适。

1.2医嘱审核问题。在护士配药过程中对医嘱进行认真审核是用药安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医生本身工作量大,因此在为患者开药时往往会出现处方和医嘱计量不一样的情况,护士在进行配药时应当考虑到这些细节对医嘱进行认真审核,从而确保患者不会因为药剂计量上的失误而影响治疗或造成生命危险。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新入住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护士交接班时的粗心而造成用药延误。另外护士不能经常将患者的情况随时向医生汇报导致医生在为患者写处方时往往不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部分护士不能够熟练掌握临床用药知识,就不能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来配合医生对Ч教/p>作者:蔡玉萍 来源:健康之路 2013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2加强对心内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2.1完善药品分类管理和核对制度。在药物存储过程中,确保常规性药物可以放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他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类目的放置需求进行分类存放,存放过程中药物的数目、名称等都应记录清楚;加强对药物的清点审核,近效期药物可以放置在专区并详细注明失效期,对已失效的药物进行定期处理;有放置条件的药物要严格按照放置条件进行放置,例如避光药物必须放在干燥通风的暗室,需冷藏的药物必须放置在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并进行定期除霜;定期进行心内科制度考核,提高药品核对质量来确保医院用药安全;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三查七对”工作,对危险药品和名称类似的药品更应做好查对工作,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时还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和病床号,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2.2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一方面护士是临床药物配和送的第一执行者,另一方面护士和患者接触时间最长,能够随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近期病情,因此护士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通过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用药质量。为了实现对护士的专业培训,医院可以定期举办药物知识讲座,督促护士学习新药物知识并加强知识积累;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失误不上报”的惩罚制度,保证及时出现用药失误也能够通过及时处理而将对患者的危害降至最低。

2.3加强对用药环节的安全管理。结合医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用药安全管理:①充分应用现代化操作软件,利用相关的软件操作系统实现对医院医嘱处方等其他信息的信息化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在手抄执行单、医嘱及处方过程中的失误;②对静脉药物施行集中配置,这样可以避免院内感染,减少药品损失和提高输液安全;③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是否被改变、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反应等情况;④做好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工作,让患者服用药物前,确保患者对使用药物的名称、具体作用和不良反应都有充分的了解;⑤完善药敏实验审核制度,患者使用的药物应由两名或以上护理人员确认才能进行使用,为患者进行药物皮试时要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⑥加强口服药物的管理,医院应在心内科区内设置口服药物的专门管理区域,并详细列出药物的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从而护士人员能够结合用药的具体信息来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