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前言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1: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

篇1

综合查询了国内近十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主要是培养托幼机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研究人员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这样的就业前景现状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能获得比较清晰的职业目标定位,能为自我选择可行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有效帮助。

(二)高校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系统、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发展仅50来年,进入我国高校教育的时间则更晚,高校在这一领域的教育上缺乏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时采取邀请专家或用人单位负责人开设讲座宣讲专业概况和就业前景,在毕业班集中开设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等择业与就业的技巧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存在内容空泛,形式单一,既不系统又没有持续地涵盖整个大学生涯阶段的缺陷。

(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性别比例失衡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上优于女生,女生在认识自我的能力上优于男生。据不完全统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中女生占90%以上,甚至少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还出现了无男学生的情况。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缺乏性别差异的思考与交流,不能从男性特质(如理智、意志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和女性特质(如情感、外貌和人际关系等)来综合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这样的欠缺和差异将会给以女性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经验的聚积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带来明显不足。

(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职业社会价值认知偏颇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未来很大比例的就业是面向幼儿教育机构,受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目前幼儿教学机构面临任教教师工作量大、物质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和人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现状。这将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社会价值认同感低,缺乏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实践的动力,不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缺乏规划

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路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被动接受学习型,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什么课程,就被动的接受和学习什么课程,以追求课程考试分数为主要目标;二是注重实践技能型,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只需要学好“琴棋书画”的实践技能即可满足;三是崇尚考证型,随着就业形式严峻,一些学生偏执地认为只有考证才能增加就业的砝码,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钢琴等级考试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都成了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四是得过且过型,无所谓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得过且过;五是综合全面发展型,这类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职业定位和目标综合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这类学生的比例往往最低。

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及措施

(一)应系统地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持续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一般应包括自我分析、职业目标设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职业生涯实现路线的反馈与修正。在拟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合理地将以上内容都设置进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并从大一新生入学起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同时,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制定相应的教育决策,持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对大一年级的学生要开展本专业领域发展现状及前景等知识教育,普及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配备职业生涯发展导师或辅导员,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需求和能力特长,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分解实现职业目标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设定职业发展路线,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要坚持拟定的职业发展路线,督导学生完成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将里程碑式的学习成果记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最终职业目标的定位。对于大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将正式进入职场、从选定的职业中起步的阶段,这一阶段要着重个性化辅导,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分析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指导学生完成择业与就业。

(二)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服务的专业性

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目标比较清晰和性别比例失衡的特点,在对该专业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和专业的测评工具与方法,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职业生涯导师和辅导员,鼓励其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培训,提高他们在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服务时的专业性。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认同能影响其就职后的职业投入和职业行为,从而决定其职业生涯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加实践活动感受本职业带来的心理满足与荣誉,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做报告、开讲座,利用榜样的影响力和身边人的言传身教来养成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信念。发掘学前教育职业的内在价值,将其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融合,也有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

(四)利用学生社团来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大学生往往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或者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加入一个或几个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的内容有公益服务型、学术研究型和文艺体育型等,社团活动的开展涵盖了策划、宣传、组织、执行与实施、总结和评价等环节,俨然一个小社会。这使得学生社团既是课堂文化的补充和延伸,又具有学科交叉,打破了专业、年级和性别限制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利用本学科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文体类职业技能知识在社团活动的参与中实现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能深度地参与到学生社团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中,能扩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维度,突破本专业性别失衡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中能获得跨专业的学科知识、组织与领导的经验积累、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等。学生社团还是一个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参与社团的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能更成熟地执行职业发展路线的教育学习规划。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大学社团的参与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具有正面影响。大学生参与一个或多个学生组织较之于未参加社团的大学生更有适当的教育计划、更成熟的生涯规划和生活形态计划,且在为人处事发展上也有较成熟的表现。社团参与的程度不同对于职业技能与生涯成功也具有程度不一的影响。这些影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有社团经验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具有社团领导经验的学生在入职后其领导力的成长更迅速,更容易获得职业通道上的上升。

篇2

大学阶段是生涯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重大抉择,如,课业、职业、婚姻家庭等。在我国大学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下,很多大学生的生涯选择由父母或老师帮助甚至替代其作决定,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普遍缺乏自主决策意识,更缺乏自我决策的能力。而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职业不仅仅是保证人们衣食无忧的手段,更多的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而进行职业选择则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管理的能力。

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职业目标越清晰的人,其成功的几率越大。台湾有学者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愈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强,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愈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欠缺愈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类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自我分析与实际不符。很多学生期望到“三大”(大城市、大企业、 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对自己职业定位不准确。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还有些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规划过于理想化,没有立足实际和对自身估计不足,造成与实际脱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盲目参加过多实践,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性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做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选择考证来 增加“筹码”,还有的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者参加各类协会, 以期望参加更多的协会来增加自己的实际经验,但这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而缺乏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应该多参加相关公司的实习锻炼。

(三)坚持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职业规划缺乏与时俱进一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没有重点,缺乏最相关事情的取舍抉择,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盲目等待不知所措。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就业环境的改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

二、计算机类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界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国内学者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体验,唤醒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体验的过程。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主要因素,即生涯探索的活动与情境是教学载体,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学生的应用与升华是结果。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生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创设探索生涯问题的情境,设计具体的生涯探索活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和管理生涯规划活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切实提升生涯意识和能力。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生涯探索活动中亲身体验反思,尝试为自己生涯发展作规划,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进行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在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是生涯探索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参与者、自我规划者。此外,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特别鼓励小组合作的学习,通过在小组中的对生涯问题的探讨、沟通协调的过程,达到意义的分享,r值的澄清,能力的建构。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不强调学习者系统的生涯规划知识的掌握,而强调学习者的生涯规划意识的激发,自我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增强。以下用列表的方式对体验式教学和讲授式生涯教学进行分析区别。

(二)有目标的参加社会实践。进入大学,应该分阶段来规划好大学的几年时间,大学生涯规划的成败,将决定自己今后大学学习的方向并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高度,在计算机类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造自我就业竞争力。

大学普遍都有很多社团,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尝试去竞聘学生会的职务,参加学生会的一些工作,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里还会常举办一些计算机专业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特别是一 些学长们的经验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计算机方面最新的知识讲座,大家通过这些交流,及早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做好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内化” 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是该课程老师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来半分,张建国.基于体验式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01)

篇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是做事情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还有一句俗语:“女怕嫁错郎,男哪怕入错行”,对于男女平等的当今,女不但怕嫁错郎,也一样怕入错行。可见,能否找准定位,成功的“入对行”,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能否成功,生活能否幸福,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就是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打破了许多大学生的梦想,就业难成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严重困惑,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大了对职业规划的研究,探索,以期对大学生在职业上的成长成才能给与切实有效的指导工。但是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如何呢?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历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经过几十年经验的积累,美国的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定向、择业目标和规划人生。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实行的是计划招生、统招统分的制度,个人在职业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变革,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越来越大,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种种焦虑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能力。为此,高校随之开展了一些就业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但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

如今,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借鉴西方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始把学生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之中,从大一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经过四年的就业准备和培训,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由于我国现行高中仍然施行文理分科以及学生从小对各种职业的性质和情况缺乏了解,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发展、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少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只有很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强。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没有清晰地把握,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从而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也就无从规划。

2.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在专业选择上比较盲目和随意,在上了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考虑不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3.大学生职业选择价值取向不当。在选择职业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职业,而许多大学生受经济社会的影响,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物质利益,而很少考虑职业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长期目标。

4.社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家庭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陌生,有的学生直到临毕业选择职业时,才得到家长的意见或被迫接受家长的安排。很多大学生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服务需求。但社会上,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虽然许多高校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许多大学生对学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整体不够满意。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措施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指导工作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他们及时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为他们太公多方面信息或专业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同时,为他们提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2.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确定职业目标。有效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自己的性格,情感,思维能力,特长等。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指导工作应该为大学生自我探索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通过各种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增进学生职业生涯知觉,并逐渐理清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为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做充分的准备。

3.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应通过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意识深入人心。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4.加大物质投入,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及学生实习活动等方面应加大物质投入。高校除了必要的支出之外,应该注意吸收社会资金,从而进一步保障提供给学生更好的职业训练条件及专业指导。

要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就要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工作,完善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改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能给与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庆利,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篇4

一、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在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社会发展特征,对职业发展进行总体的计划和总轮廓的勾画。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前瞻性、目标性、系统性、连续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高职高专的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和职业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大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职业选择倾向极有可能对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即在明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长和知识框架,对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方向进行设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不仅可以挖掘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且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院校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对于非科研型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培养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是其首要目标,为实现教育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即毕业就能上岗,学生在校期间应着力强化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市场和企业开展充分调研,顺应市场变化。只有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由企业强化实践能力,在学校培养专业素养,才能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市场和企业,也离不开企业的需求。

三、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由上述可见,高职高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与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才可能给予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目前在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

1.学生职业目标不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

调查显示,62.5%表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已有所规划,但不知如何实施。35.2%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没有规划好,不知如何实施。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简单,形式多样,但是与企业需求相脱离

一个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该包含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目标和路线的确定、制订行动计划与考核措施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以讲授就业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能采用如目标分步法、体验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目标和路线的确定、制订行动计划”等需要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上未能让学生亲自走进企业,结合企业及岗位选择来进行教学。在调查中,问及“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有何需要改进”时,63%的被调查者提出希望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亲自体验企业的实际需求。

3.职业生涯规划课指导队伍单一

虽然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缺少或者是几乎没有企业优秀经理人参与。被调查的学生中,50%的学生期待有校外企事业相关专业负责人参与至课程中。

4.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力量薄弱

有些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方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考试要求撰写规划生涯书,很多同学认为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将来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因此,必须通过实际企业调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企业体验法在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综合上述,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可见,企业体验法在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实践,通过企业体验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规划。

1.加强校企合作,组建一支由企业人士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加强校企间合作,充分利用这一社会资源,组建一支由企业人士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校内职业规划指导师资辅助力量。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中知名企业管理人员、有长期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进行集中授课、开办讲座,通过实践演练、实践体会等多种方式,对在校生进行全面的塑造和培养,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和人生规划。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企业培训

2007年11月,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三部委联合颁布文件《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所以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在安排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时,都应当有针对性地、分层分批地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加强企业知识和挂职体验方面的培训,这样才有助于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结合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利用企业网络培训平台,实战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流程,体验企业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需要多种测评工具,但是由于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许多理论直接从国外照搬照抄,特别是一些测评工具,其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则要打上折扣,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进先进的企业网络培训软件和平台尤为重要。有的企业网络培训平台可模拟职场的需求,包含丰富内容,包括“职场必修课”“岗位实训课”和“能力选修课”等,模拟真实企业岗位工作,3次选岗机会,从平台提供的岗位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进行岗前实训模拟学习,并全程通过选岗、测评、学习、考试、认证五个步骤,迅速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此外,还可针对企业员工的各项必备能力,精心推荐多门能力选修课程,为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4.建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企业联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活动

通过信息平台可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唤醒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可引起包括用人单位、高校管理层和家长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良好氛围。

建立了就业指导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开设学生职业规划园,在校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和设置的密码就可登录学生职业规划园,既可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与需求,还可以直接浏览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量知识。

5.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加强企业体验

(1)结合比赛契机,增强学生的企业体验。赛前,充分利用社会与企业资源,请站在时代与市场前沿的专家讲授就业的形势与政策、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等大学生鲜为人知的内容,此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中设置“岗位体验”、“企业人士访谈”等环节,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企业,亲自体验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和自身实际进行规划。

(2)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评委。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作为大赛的评委,让学生与企业人士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和相关能力要求,此外,企业人士以企业的角度给予学生更贴合实际的指导,针对性强,达到学生企业体验的效果。

总之,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要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利用企业体验法,让学生更深入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春华,杜小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0(1):99-102.

[2]王宇.比较研究视野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9(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篇5

在新课程模式的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为核心教学理念。通过学校对在校学生的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体验与实践更感兴趣,学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校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与自身就业价值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了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正视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好的完成课程教学学习,以达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

1 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1 课程特性需要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的教学目的便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课程安排上,从开学的第一个学期,德育课程便在德育必修课课程中加入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将实践与理论充分融合的综合性课程,优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校内更早的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念,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准学习方向,调整自身的学习钐,为今后的就业或者创业提供充分的条件。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标是准确的,但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单纯的按照课本中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达不到最终的目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引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漠视。所以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将教学内容更多的放在实践与体验上。在课堂中设定出一定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1.2 教学对象的需求

中职学校内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自制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经过研究发现,这群学生虽然在知识学习方存在很多问题,然而思维十分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却很强,在厌烦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后,他们对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体验更为感兴趣。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体验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课堂实践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同时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并重从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路线,认真对待今后的课程知识学习。

1.3 学生的学习现状需要开展体验式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刚刚进入校内进行学习时,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感到陌生,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都简单的人为,只要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今后的就业变不成问题。即使不进行职业规划今后一样可以顺利工作,所以他们往往会无视职业规划课程,对专业知识的课程更为关注。教师想要改变学生这样的学习理念和学习现状,首先要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在课堂中增加体验式教学,设置更多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职业规划对未来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

2 体验式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要将“情感反应”和“经历”相结合,体验式活动的设计既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又要兼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2.1 游戏体验

体验式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学得快乐,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教师通过游戏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理论产生深刻的理解,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2.2 多媒体资源体验

运用多媒体资源时要选择切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文字、视频材料,通过形象生动的呈现,让学生更快、更直观地学习知识。多媒体资源可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便于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同时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并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3 情境模拟体验

情景模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或再现,即设置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要求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从而理解教学内容,引发思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的正确性,进而达到教育目的。该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角色(岗位)的地位、作用,从而增强分析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开展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精心谋划,合理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体验性特点,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由于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精心谋划,合理设计,突出重点,选取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验式教学,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2 尊重差异,引导调控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或分类强化体验,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体验活动,并调控体验活动的整体节奏,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3.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开展体验式教学,既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教师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丰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老师还必须善于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的书本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升华。开展体验式教学既符合中职德育课新一轮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宿迁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科学地进行学生职业规划测评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依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系统,组织宿迁学院五系新生在接受系统教育与提示之后进行测量,并以学院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精神为指导进行的一次报告分析。一方面,这些分析会为系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关键词 :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31—02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简介:高雷(1986— ),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五系专职政治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分析报告依据的理论预设、分析的维度以及数据源都取自于朗途职业规划测试系统。朗途职业规划测试系统可以对学生个体稳定的性格特质以及创业的深层次动力进行测试,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测试情况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从测试的指标项目来看,该系统设计了岗位与学生特长、与学生的动力驱动类型之间的匹配参考。通过综合的测量结果,可以让学生个体发现自身职业获取的短板以及具体的改进方略。

学生个体在获取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参照系之后,也懂得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现实途径。同时,我们应该提醒每位参与测试的学生:无论是自身稳定的性格特质,还是个体的动力类型,都是具有“先赋”意味的。它的稳定与独特只是相对的。随着生命成长历程的延续与生活情境的变迁,个体的知识库和经验都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并影响学生的个体性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动力类型。这些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结合宿迁学院五系新生在朗途职业规划测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统计规律,我们尝试着分析本届新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状况,并期望分析过程能够为我们之后的具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参评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五系新生的性别分布比例为女生占71%,男生占29%,女生的数量几乎是男生的3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成长环境、社会角色期望以及个体层次心理因素的影响,性别因素在职业规划中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五系新生年龄分布范围是19~20岁的区间范围,这与全院新生的年龄段分布是一致的。

二、与个体职业规划测评相关的指标维度分析

(一)性格特质类型维度

从数据显示来看,学生在职业规划受性格类型影响的元素中,“内向感觉 情感 判断”与“外向直觉 情感 判断”的两端分布较为均衡。一方面,证实了新生对本次测评的参与程度比较高,而且在填报测评报告时价值比较中立;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每一位指导教师要在这两种类型性格匹配的职业种类中做好指导,并兼顾到其他性格类型的职业匹配,帮助学生发掘资源,整合有益信息,针对学生个体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衔接,做好进一步的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分析得知,男生与女生在性格特质普遍分布情况上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就告诉我们,除了在性格特质整体分布上要综合关注与学生相匹配的职业规划路径,同时,也不能忽略性别因素对性格特质的影响。当然,这一过程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成长环境、社会角色期望以及个体层次心理因素对性格特质的影响。

(二)职业规划的深层次动力源维度

1.成功愿望指数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五系新生有职业获取成功强烈愿望的,只占学生总数的1/5,如果将这部分学生的过往经历与学生的成功愿望指数相关联,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是否具有积极主动、努力进取的相关因素就可以从其过往的生命成长历程中窥探一二,这也为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分类教育提供了可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涵盖着学生职业目标设定、新情境的驾驭以及自身位置的定位等指标体系,而这些也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与指导提供了维度参照。

2.挫折承受指数

挫折承受指数是指针对受测者在面对挫折、失败与困境时的心态、情绪与行动的可能性的测量。调查显示,宿迁学院五系新生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在面对失败与困境时表现出的承受能力较低。这也就提示我们要在学生的抗压能力方面进行有益的引导与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移情体验与想象获取的技巧,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将这方面的引导与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与案例中。

3.人际交往指数

人际交往涉及互动过程中的“镜中我”的内心认知与对互动本身的意义的界定与意识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五系新生中有超过1/3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境,表现出与人交往的动力不足、与人交往的技巧不够、与人交往的程度不清等状况。人际交往是个很传统的社会心理问题。职业规划专项测试中所显示的学生人际交往系数分值只能作为一种参照。但交往也是有基本准则与要求的,如从容的心态、道德的规范、民族的风俗与地域的特点等,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地把握与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4.影响愿望指数

影响愿望指数反馈的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状态,即要求或希望别人按照自身想法行事的愿望程度。这类动力指数在五系新生群体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95后”学生的群体特质,也给了每位教师一个提示,即要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会积极地与人交流互动,懂得“谦让”、“团队”与“包容”。“谦让”会让自身变得懂礼节、明事理;“团队”能汇聚众智,成就事业;“包容”能体现涵养,彰显气度。而这些都是我们职业、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以上四个方面的动力类型源构成了影响学生个体职业规划的重要的内在影响因素。它的具体体现是动力类型归类,如向着职业目标努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主宰型、寄托型、满足型与自强型;在面对挫折、困境时所体现的承受类型(这是逆向的动力),有开拓型、坚守型、安定型与尝试型。

这些性格类型与动力类型测试分类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职业规划中进行职业定位。而这一过程的具体依据是学生在这些指标体系中所集中体现出的个体职业规划的长处与短板。因为这些长处与短板的形成是基于具体性格特质测试与动力类型归类的,反映的是个体情况,这是提供职业规划个别化指导的重要基础。长处与短板最终又成为职业选择与规避的重要参照,显得直接明了,为学生在自身的职业定位与今后的职业角色扮演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技能储备指引了方向。这正是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分类号】G647.38

0前言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大学生又缺乏职业生涯总体规划引导,导致其不能顺利融入这个社会、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就业难等问题,总结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解决对策迫在眉睫。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理念确失

一方面,虽然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大多数高校相关方面的工作还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作副课,对课程不重视,很多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意识。

1.2学生职业目标定位模糊

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目标的定位非常关键。由于自身片面的认识及学校引导不力许多大学生未能很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不用谈职业目标的定位了。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展了此项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目标归目标、行动归行动的不相一致现象。

1.3不良心态有待改善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带给大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高职生大多是在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本科院校挑选后最后一批被录入高职学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大多存在自卑感、焦虑感,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制度、就业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高职生受负面情绪的影响只看到自身的弱项,信心不足、心灰意冷。在这种心理影响下,高职生订立的职业目标不切实际,主观意愿与客观实际的巨大差距,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自怨、自责、自卑心理,使其不能客观评价自身的优劣势,难以正确面对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承受不起失败和挫折,更缺乏以积极的姿态付诸实践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

1.4自我评估有失准确

自我评估是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第一步,客观、合理、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估是科学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前提。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高职生在高考之前仅将考入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曾认真思考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特长,更不清楚自己的个性、能力及价值观。升入高职后也没能及时完成角色的转变。受上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生往往对自身评估过于片面且不切实际。具体表现为下述情形:一是不能正确发现自己的优势、特长,职业目标设置过低。这不利于高职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二是不切实际地肯定能力,对自身缺点认识不足。这造成高职生职业目标设置过高,过分看重收入、福利、地位,业定位不合理。

2.解决策略

2.1克服自卑,增强信心

充满希望的人会把妨碍目标实现的障碍视为挑战,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借口。而希望的具体表现是目标,即高职生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合理设置目标,正确规划实现目标的途径是高职生树立希望的两种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高职生在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时从下述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设立现实、具体、可测量、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倘若目标设置过高,容易导致失败、打击个体。因此,高职生应该学会将困难的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并依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二是正确规划实现目标的方案。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积极面对遇到的障碍并制订相应措施克服障碍。实现目标的成功体验,利于培养高职生健康的心理,树立希望。

2.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队伍建设,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加强专业,个性化定位

在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质量不高的问题时,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专业化知识方面。针对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培训,教师努力学习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要求教师取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相关认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理论水平;其次,要将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学生就业规划成功率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后,通过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让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做出贡献。

2.3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指导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引带学生认清形势,找准方向

对于学校来讲,要不断健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机构,开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理论课程,更多地面向社会需要开展课程,全方位地培养和构建大学生的能力及素质,为其找到一个良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辅助,来构建完善的就业生涯规划体系,以便于学生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就业规划。

2.4谋求社会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认识职业世界,了解企业需要,明确努力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中如果只依靠学校不仅难以真正普及,也难以取得实效,必须通过整合外界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互助机制才能取得实效。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外,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兼职教师,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素材或便利;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当前,政府为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可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三是加强与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

3结束语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很多,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篇8

前言:

如何改变中职生就业容易,但是要有很大的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专业出发,进行科学合理地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好的办法。只有让中职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有学生转变成理想的职业人。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人手,指导中职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建立一套科学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白自我

评估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认识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还有你自己的感觉等,对自己的职业爱好、气质、个性、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对我应该在哪个行业发展?适合做哪类工作?做出科学合理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都放到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中去。

二、进行职业分析,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干

当代的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要求从业者的知识面很宽,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充实自己的所有方面,使自己称为一个多面手,在所有领域都能有所研究,这样你参加工作后,不管分到哪个部门,都能顺心自如,游刃有余。不能一有单位接收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要随时有危机感,有危机才有动力,才能时时不忘学习。中职类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单位类型不同队从业者的自身能力要求不一样。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如果你这样做了,在临近毕业面对就业单位之时,中职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合理选择,才能少走弯路。

三、确定职业目标,明白自己要什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将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很强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将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明确目标是成功的内驱力。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确立好目标。所有人的职业目标一定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影响,中职生在制定职业目标时应该吧自己的远大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校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时候,只有在参加工作之前把应该掌握的东西都掌握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全面提升自我,有目的性的增强职业能力

在明确了中职生的共同不足之后,在同学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要让他们看到自身的局限性,并要求他们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中职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全面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在校实习期间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将自己所学的一切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使自己的学有所用。

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使学生能更好的转变角色。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0 前言

一个人若想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物尽其用,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发挥,就必须有一个完备的自我成长计划,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这一计划的核心之一。每一个人其职场生涯的起始并非是其第一次就业算起,而应始于其自身心智成熟之时,也就是指每个人的大学时期。可以说良好的就业前准备是一个人能否获得良好职业生涯开端的必要保障。现阶段我国尚处于社会改革的转型阶段,职场竞争尤为激烈,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必将会长期维持,广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为更好的帮助大学毕业生完成自己的初次就业,各大院校极为必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广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1 当前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自我评价不足

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初始阶段,能否对自己开展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学生能否制定科学全面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所在和必要前提。但在实际的实行中,大部分学生仅仅是根据简单的自我个性及兴趣的分析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主观性较强,并未对自身的气质、能力、情感、意志、价值取向及适应性等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而这些要素则对职业生涯的制定有着显著影响。此外,大学生总会通过与他人的对比进行自我评价,这往往会使其产生片面化的认识,要不过于自负、要不过于自卑。这也使得其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中出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之举或过于自卑而不敢勇于挑战,难以把握眼前的机会。

1.2 对各个行业缺少了解

当前我国大学的职业规划教育建设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严重滞后,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不同职业的详细介绍,很多学生都是不断的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同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对社会中各行各业缺乏必要了解。

1.3 职业目标模糊

大多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得自己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缺少动力。许多学生从众心理作祟,盲目追随大流,看到他人去考各种证书,自己为了满足虚荣心也盲目的参与其中,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性格及未来规划等,从而为自己的长久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

1.4 自身能力不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对学生成长极为重要的因素已逐渐在各大高校普及开来,但各个学校在实际的实施中缺未能建立科学健全、切实有效的工作运行体系,大多数学生均不具备自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的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但要不没有具体可行的详细执行步骤;要不好高骛远,目标制定不合理;亦或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而未能顺利执行计划,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

2 促进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2.1 用科学的手段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为保证学生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了解,各大院校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前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先进评测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检测,诸如朗途职业规划测评、朗途职业规划测评、MBTI 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职业锚测试等众多手段,通过这些测试,学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自我认知,实现自我职业潜力的全面挖掘,进而为自己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提供保障,使自己确立明确的就业目标。

2.2 学校大力开展就业知识讲座

根据上述的研究分析,我国大学生对于社会上各行各业严重缺乏了解。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很少有机会与社会接触,不能成分掌握各行各业,当面对就业时,就无从下手。作为学校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就业规划知识。面对现在这种情况,学校领导应该重视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就业知识讲座,多了解一下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2.3 择优选择职业目标

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就是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就要求我这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重点,只要确立好目标,才能有动力为之努力。任何一个目标都一定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

2.4 加强自身能力培养

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是其能否有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大学作为青少年进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四年的大好时光,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与提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鉴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多样性,现代企业在招聘中愈发青睐有着蛛网式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在校的时光以专业知识的学习委核心做到精通熟练,同时还应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使两者构成如同蛛网般的知识网络,做到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增强基础能力的锻炼。能力是指人们顺利达成某一任务所要拥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学生应依据自身的爱好及未来职业规划目标,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确保自身基本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 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现已成为我国各大院校培养当前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执行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仍有着很多不足之处,使得应用效果欠佳,极大地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认真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邱颖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5:18-19

篇10

前言:

为国家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担任着的重要任务。高职高专大学生能尽早的做出职业生涯的规划,通过自我评估和社会环境因素分析,能够自信的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这样对于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有积极作用。但现在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还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现在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重要加迫切的课题。

1. 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1 当前局面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主要措施。在二战过惠普,职业生涯开始伴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其一系列理论也相继以美国为发源地发展起来,而美国也正是现今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做的最为成功的国家。而伴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长,它总共经过了这三个阶段:职业目标规划阶段、职业目标实现阶段、职业生涯不断完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在学生群体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就职心理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为其做一定的矫正,还有就是能够在为高职高专学生明确未来工作的房展方面达到一定辅助作用,帮助毕业生调节就职期望,学会理性度量,能够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就职道路。在社会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升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有利于下降离职率和就业压力。当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时,如果能够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长远角度来谛视今天的择业,便能早早树立将来自己的奋斗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这样能使我国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体系早日完善,帮助更加高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降低我国的大学生就职压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1.2 从学生角度分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大学生自我方面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意向不清晰。许多高职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意向并没有确切看法,再加上在学校中的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自己未来想从事和方面工作的人很少,许多人都不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这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高专大学中并未起到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泛论。(2)对待自己的职业本领度量有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不能够准确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在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时,普遍的想法是以能够轻松、容易且用条件较好的方法斫饩觯把职业定位得过于理想化。(3)为职业筹备不足。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有些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职场的了解,缺少职业意识与竞争意识,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思想准备,当机会来临时不能及时把握。(4)对职业规划中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参加实训、实习或暑期锻炼,只是为修得学分而学习,没有把它当作自己走入职场的准备或是职业成功的开始,自觉与自己未来的职业相联系,并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实施。所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其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不是很强。

1.3 从外在要素分析

除了学生自身以外,其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配合两个方面。原因如下:(1)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这种类型的专业,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很少,根本达不到教育部规定所规定的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队伍人数比所要求的500:1。在职业规划指导历程中,学生所学习到的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缺少深度,大多都是基本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2)没有比较系统的教育模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三个体系,它们本该是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但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都将其分开教育。由于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少,无类似于考试考查的体制来保证学生对待体制的了解,且在未将指导与实业体系联系,导致总体教育效果不佳。(3)政府忽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企业也缺少与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并未对企业的资源很好的联系到教学中,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联系多只在招聘会和实习工等短期的时间内,缺乏新颖且效果较强的合作方案,并未建立拥有长效性的机制。

2. 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从学校教育出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教学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个人单独能够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做好的关键在于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机构建设。通过将此课程编收入课堂教学,倡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线的教职工人员踊跃通过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课程来展开相应的研究,可采取以下措施,如根据学校各专业间的特色来编造合适的教学方案;把职业规划课程加进学生教学大纲中,按此来设置课时;踊跃的去探究教学方法,不断极高课程质量。还可以与企业合作,

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提出要企业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人员介入帮助,从实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生涯规划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覆盖。

2.2 从学生自我意识出发

身为一名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的职业目标,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当学会客观的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评估,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并学会对自己的各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评判,主动了解想从事的职业的发展前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明确职业生涯定位。另外在从事某职业时,需要具备从事该职业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相关能力等。价值观与职业报酬率的相互匹配。不同的职业选择路线,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个人能力结构也各不相同。

2.3 从社会应对出发

学校可以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加强与人才市场或第三方职业生涯教育单位合作中进行舆论宣传。而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和带薪实习岗位,与企业加强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动态。

3. 结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确定学习计划、培养计划和发展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案。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总之,加大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体系的研究和资金的投入,加快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