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1: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家教心得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第一次到他家探究,他正在书房里生闷气,因为他开始不同意请家教。他,叫xx,头发剪得短短的,羞涩滴滴,明亮的单眼皮眼睛水汪汪的,似乎想看尽世上所有有趣的东西;之前把所有保姆家教都气跑的正是那张开口不饶人的尖尖小嘴,嘴里还嚼着木糖醇呢;那张稚气的娃娃脸上总是挂着一丝不屑的神情。叔叔不在家里,阿姨管不了他了,进他家,阿姨热情的招待了我,与我在客厅里诚恳的交谈了很久。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以下情况:xx有厌学情绪,由于英语的不好,带给了他无比的打击,感觉自己很羞愧,不与人交流,特别内向,话不多。同时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期望是炙热的,无私的。她看得很远,看到了子女的未来;他们做的很无私,甚至会由于子女的不才而深深自责。我被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已深深打动,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他 ,对于没有任何家教经验的我来说,
第二次 嘴“开”了
刚开始几天,去家教晚回来后,我都几乎要“吐血”!真的是从来没见过如此怪癖的小孩。首先,他写字喜欢趴着写,叫他坐端正,他不说话,貌似我没说话一样;写作业时,就很认真写,我与他说话,他似乎觉得我不存在,接着又要拿下一本书了;呆呆看一下窗外,嚼嚼木糖醇,一片宁静,我一个人说话。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把他的嘴打开。我便哄他说:“你要是乖乖听我讲,我就每上一节课后陪你玩个新游戏,”我扫描了他的房里,发现了一副乒乓球板,就知道他喜欢玩这个,“我喜欢打乒乓球,你呢?”这招真见效,终于开口说话了。
第三次“内向“渐渐驯服
此后,我给他上的是英语课,其他的带过一下。我按照他的情况给他上布置好课程,他也慢慢有所改变。越发现他好可爱,还戴着红领巾,看起来是个忠实的爱国者,嘿嘿。我便慢慢培养他那颗上进心,让他得认真学习才能获得奖赏,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他很聪明,题目一点就明,我是个文科生,貌似有些数学题目我还不会诶。很快便把它的暑假作业完成了。我也遵循我的诺言,他每上完一堂课就像一个新游戏陪他玩,他也高高兴兴的愿意听我的话,我为之感到欣喜万分。
第四次 分别的日子
转眼快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xx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家教的成果。他的父母跟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要我不定期的给他带电话来督促他。我会坚持这样做下去。小家伙似乎不舍得我,手一直拉着我,我走的时候还送我一盒木糖醇,真是可爱的小家伙。
结局 家教感想
前几天知道了要去__特殊教育学校支教,心里很难接受,为什么要让我们去这样的地方?听说那些孩子有的是智障,有的是肢残,感到巨大的压力。
今天是去特教学校的第一天,听着__外面传来的诵读佛经的歌声,看着这些小孩,心中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滋味……一个家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小孩被来就是一种悲哀,那些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要怎样与那些特殊的孩子沟通,怎样教导他们,一个一个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今天带的一个孩子听护工阿姨的介绍说是14岁,可是当教他写数字的时候,他除了123能写出来之外,其他的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当我伸出1个手指问他“这是多少?”他居然伸出4个手指说8……就这样折腾了很久。发现他写字不行倒是挺听话的,本着哄着他的心理,叫他画幅画,结果他第一个就画了维元,听到别人的赞赏,他可高兴了,画了很多很多,还特地为我作画,并送给了我……
这是我收到最特殊的礼物,虽然我们沟通起来很有难度,甚至有点鸡同鸭讲,答非所问,不过看到他送给我的画,突然一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虽然你的画里都是那么简单几笔的勾画,画下面的签名每一张都是不同的:尽管每幅画都是那么几个圈圈,画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却能被你形容为其他的人,但我知道这是你表达你内心的一种方法,只有通过“作画”才能让你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你不知疲倦的画着,直到画到整个本子用完了,才停了下来。这是我收到最别样的礼物,我会好好地珍藏的,直到永远……
还见到一个长得人高马大的女孩虽然你不太会说话,你不知疲倦地在那里唱了几个小时的歌曲,表达了你对语言的渴望;还有一个今天用蜡笔报废了我心爱的美特斯邦威的上衣,可是你并不知道你到底干了些什么,我虽然很伤心可是我并不生气;还有一个在那里睡了一个上午的小男孩;一个又写字又画画的孩子;还有后来才过来的小女生……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争取与你们多多相处,其实我不知道我能教会你们什么但我希望把我一颗炽热的爱心奉献给你们……
马坡小学位于榆中县马坡乡马坡村,在兰州市属于海拔最高,因此形成的高寒气候当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是种些蔬菜作物,鉴于此轻壮年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只留些妇女和老人照顾孩孩子、维持生计,但也正是由于没有活力的注入,经济发展程度也就落后,自然成为比较贫困的地区。可能对于有些来踏青旅游的人来说,有种回归自然,放松紧张心情的功效,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并没有真正注重旅游的开发,长期住那肯定会失去新鲜感,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也就被忽略了,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注意到建设家乡的重要x##b!
这样的环境,在别人看来可能不怎么的,那只能说你不够了解,甚至于我们刚到的时候可能或多或少的觉得还不如我们自己的家乡。经过接触,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很“真”。初到学校,看到同学们纯真烂漫的笑脸,老师热情周到的帮忙,听到我们的食宿问题有困难,小朋友们争着抢着要带我们回家,有的因为没人去还哭鼻子了,晚上回到家,看到家长们和蔼亲善的面孔,我们的紧张感自然就消失无影了,饭桌上精心准备的可口农家饭菜,饭后不厌其烦的解释着本地的风土人情,睡觉前细心体贴的嘘寒问暖,早间走在去学校的小路上,听得清脆的蛙鸣、闻到属于特有的乡土气息、周遭清新怡人的空气、缈缈的炊烟、小朋友们叽喳喳的谈笑声,神态自若的走在其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平静安宁!有种世外桃源、返墣归真的的错觉,这样的好山好水好人,你难道不觉得身在其中也是种对生活的享受吗?
通过了解:马坡小学于前不久自安徽引进了一种名为“活动单引导”教育模式。即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朋友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的特点,这种寓学寓教、寓教寓乐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同学们课堂氛围、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加强积极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以减少师生的隔阂,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同学们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煅炼。总之,这种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尤其是对象生员较少的马坡小学来说,其优越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因地制宜的推广。五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还是
觉得受益匪浅,不枉此行,当然我们也实现了我们支援教育、弘扬法制的目标。恰逢建党九十周年,为表庆祝也教育后人,马坡乡学区发文:各校开展“童心向当”以歌颂党和国家的伟大功绩为主题的红歌会。在校长及全校师生的配合下,顺利进行并完美落幕!由于我们是学法律专业的,校长就要求我们给学生开个法制讲座,这与我们的普法宣传不谋而和,自然欣然应允,在我们的充分准备下,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我们都不同程度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擅长的学科,真正的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站上三尺讲台,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还有我们最后搞的联谊-“火距之旅”等文艺活动。中国自古就有句老话:“寒门出才子”。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不能一味的在强调“寒”,抑或者是也该改变其标准了。但在马坡,我们确实是看到了,因为自身的生长环境的限制,他们渴望长大,或者是强大到可以建设自己的家乡,使其也繁荣发达。看到课堂上他们那双双清明纯透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课间积极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活跃身影,做不完作业不回家吃午饭的决心和毅力,真的值得那些“温室花朵”甚至我们这些所谓的大学生们的深思:我们在享受谁的幸福,我们在过谁的生活?看
到他们,你也许就知道了,因为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属于少年所特有的生机勃勃、意气奋发和自信怡然的勇气,那正是恶劣的环境所激发的旺盛动力,丰盛的供给所不能代替的鲜活生命的冲劲与活力,这样的生活大概才是完美无瑕,让人觉得充实有度,而不是蹉跎光阴吧!这次的支教,真的让我有种体验生活的感觉,以前经常想离开父母的护佑,吵着要自立自强、要自由自在过没人束缚的生活。可是到这我们才真正的检验了我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我们真的可以独立的担负起“家”的重责,可以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所谓的目标,平顺坦荡、问心无愧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吗?
在我看来,支教是时代的产物,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能力,提供广阔天地、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加强修养、丰富涵养提高素质,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主客观结合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实践观念升华的梯子…最后,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此类实践活动,也相信在此过程中我一定会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人格内涵,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范文二:
首先,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光荣。由于柳家中学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以无论在生源、信息,还是各种教学设施上与xx市的一些学校相比有着一些差距。同时,各个教学班级学生数也要多一些。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的老师任劳任怨,起早贪黑,毫无怨言,在学校一干就是十几年,数十年。以班主任为例,在这里,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在学生到达教室之前先到教室,通常天还没亮,班主任就要起床。只要有一位学生没有走,班主任老师就不会离开。其他,在学生就餐、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这里的班主任老师都要想到、做到。任课老师的情况也差不多。由于学校师资不足,老师们的工作量都很大,非常辛苦,但在平时的接触中,虽然比较累,但老师们都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还是充满热情,认认真真教学,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或是怨言。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一位人民教师的伟大。
其次,通过这次支教活动,在教学上也获益良多。支教之前,我对于这次到柳家中学还是有些担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来我是在高中实习,对于初中教学没有任何经验。来到之后,学校领导将初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交给了我。这就更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老教师的耐心帮助下,我逐步的适应了初中教学。这在我的人生经历里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对于今后的教学也是非常有益。
此外,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也发现这里的学生非常认真、刻苦。虽然条件与市里相比差了很多,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在校园里很早就可以听到、看到学生们在读书,课堂上学生们目不转睛,自习课上也是踊跃提问。这和市里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我从小就树立理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之前在学校也有试讲,但是真正站在讲台上给我的学生做见习班主任还是第一次。所以我既兴奋能圆梦,但又紧张怕带班带不好。在领导与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我们同学生的交流得心应手,由于我们同学生的年龄差不大的缘故,学生很乐意同我们作无拘无束的交流,我们能够确准地把握学生装的思想动态,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矗
从六月开始,按照文理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作为文法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到北镇柳家乡初级中学进行支教活动。柳家中学位于北镇柳家乡柳东村,学校有初中三个年级,八个教学班。我执教的是初一年级的一个教学班。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支教任务。同时,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学到了很多。我来到柳家中学的第一件事是先适应这里的生活,这一点我认为暂时没有问题了。生存下来了,那就该考虑做点事情了。当然,作为一个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是我们的天职。对我们来说,这可比生存难多了。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全体同学都站起来高喊“老师好”,我不由地震动了下。当看见他们那么可爱,听到他们响亮的回答声音及嘹亮的歌声,自己好像回到从前,回到中学时代。看到他们那充满着渴望的双眼,听着他们那真稚的声音,自己有一种冲动,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支教三个月来,经历了许多事情,点点滴滴,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深思;经历了许多感动,大大小小,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我。我走进了农村中学教育,了解了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了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农村中学老师的酸甜苦辣。
农村中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会遭人耻笑。发言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用亲和力的语言给于肯定。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尤其是对农村学生来说。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是肯定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所以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尽量用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来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工作中,我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家长、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我还非常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能够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嘘寒问暖,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我还针对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这一实际情况,经常从自己家里带书借给学生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外知识储备量。
和学生积极交往的一个方面是与生同乐,参加他们的集体活动,比如班会和体育比赛,积极和学生探讨班级建设的方法,。学生很喜欢老师用这种方式与他们交流,认为我们没有大学生的架子。假如说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什么收获的话,除了教学处,就这点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然,就教学活动而言,我的教学能产生多少实际的成果,目前为难断言;但就与学生融合这一点,我想至少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局面,这对于我将来的教学工作,将是一个比较好的因素。三个月的支教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是“支教”,但实际上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却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同时,由于各种原因,通过支教活动也暴露出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加以改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在教育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三个月的实习让我明白了很多对道理,感谢实习给了我如此多的心得。共2页,当前第1页12
这里的一切, 都使我明白了:条件的好坏,关键在于自己怎样看待,拥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在路上,当学生亲切地喊到:”老师好!”,我感到孩子是多么可爱; 当把科学的交给渴望求知的孩子,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未曾学到的东西,而这一切将使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获益非浅。在这里,我们苦过、累过,却依旧笑着;我们迷惘过、徘徊过,可依旧坚持着。支教虽然辛苦,但是锻炼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能力,让我在苦中作乐中提高了身心健康水平。支教不仅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了友谊,支教更使我长大了: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苦中作乐;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收获了教育经验和提高了教书技巧。在实践中,我得到锻炼,也看到了希望,更坚定了我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从支教中也知道自己水平有限,今后必须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为真正做一个出色的人民教师做准备。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三: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又是一路风尘仆仆、又是一夜星光灿烂、又是一味苦乐酸甜、又是一曲人生凯歌,问世间志愿为何物,只叫人百感交集。
后来,我们就开始了这个学期的义教活动,那些学生在课堂上很吵闹,有些学生特别调皮,即使我在后面盯着他,他也视若无睹,完全不怕我。对于这个,我应该检讨,我应该凶一些。但是在班上还有很多好学的孩子,有些同学会主动提出学习哪首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52-02
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确保正确的育人方向,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审视和总结。笔者对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十所新疆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组织座谈、访谈学生200人。在占有大量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对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深入的分析。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运用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竭源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的数量大幅增加:全国已有一级硕士授予权单位 94 个,一级博士授予权单位 2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84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10 个。而目前,新疆高校中只有新疆大学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等院校只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且专业偏少,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在研究成果方面新疆高校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科研方向过于分散,科研成果明显偏少,且质量不高,学科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学效果有待增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更新较慢。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丰富,但在迅速变化的形势面前仍显得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二是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实践教学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虽然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总体而言还相当薄弱。三是教师队伍底蕴欠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加强。但是,目前这支队伍的现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要求仍不相适应。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新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认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以为建个“红色网站”或在网上开辟一个思政栏目,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使得经费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方面难以保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影响力不足。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网站,但点击率普遍不高,学生浏览量较少,普遍存在覆盖面较窄、投入力量有限、交互性不强、与现实结合不够等问题。三是对网络社区中的大学生“隐性”交互平台关注不够。新疆高校许多大学生在百度贴吧、BIAS、新闻组等网络社区中建立了交互平台,经常就社会热点、学校发展、校园现象、成长困惑等展开讨论,但由于缺乏规范和引导,网络上非理性的交互环境会引起民主参与形式的变异,造成群体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同时互联网平台广泛的辐射性进一步促使西化和分化思想蔓延,少数学生在自由网络环境中诱发出的理性缺失、道德失范、人际交往异化等不良想象仍然突出。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45-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其别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正确引导的同时,更能够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价值观取向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加之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理解深度不够,并不会从综合的角度衡量,而多为单方面接受,就会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引导下让自己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却没有将自身融入到群体和社会环境中,导致自身独立于社会之外[1]。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大学校园中蔓延的范围扩大,就会使得这种思想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对更多的大学生起到了错误引导作用,污染了大学的道德环境。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理解道德评判标准,导致道德评判标准落实到行为中更多地强调主观意识,而客观性缺失。大学生群体中这种观念意识的形成,让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而无视集体利益,就会引发校园不正之风。这也是当代的大学生前途迷茫的主要原因。
2.当代大学生过于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多会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却对人们的思想以错误的引导,也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虽然较少接触社会环境,但是,这种社会思想会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逐渐地传播到大学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从功利的角度,以期做事情能够获得最大利益,而对问题的思考缺乏系统性[2]。大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延伸到学习活动中,使大学生更强调学习的实用性,更多地考虑高薪职业,而没有长远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发挥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方针。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文化教育,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对大学生的观念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由于思想上的误导而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悖。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以在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以正确引导。针对价值观已经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生,则可以通过价值观教育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纠正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中国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应用主流价值观以引导,可以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愿意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可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策略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其一,高校文化建设是围绕着教育制度而展开的。将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教育制度层面,包括高校的团委、学生社团组织以及学生管理办公室等等,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力作用。要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还要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高校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情绪。其二,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必要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起来,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地成为高校学风中的重要衡量标准,两者的充分结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种精神并落实到行为中,使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其三,高校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推进高校走上品牌建设的战略发展道路。为了促使高校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就要力求价值观教育多样化展开,且教育内容要丰富,以使核心价值观高校文化充分融合,形成浓重的价值观教育氛围。
2.价值观教育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教育方式。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将是主力,这是富有知识的青年群体,要使他们能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发挥自己的智慧,应用自己的才能,就要针对目前的价值观多元化取向问题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认同教育,结合学生的特点强调价值观不仅具有时代性,还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具有极大的融合度的价值观,只有自身的思想观念符合主流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在价值观教育中,还要强调民族精神,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随着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提升,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以正确认识,使得价值观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3.价值观教育实践环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原则。在价值观教育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采用课堂教育或者宣讲的方式,将相关知识单方面传递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鉴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就要积极地探询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做到教育理论通过实践活动而传递给学生,以制度规范行为,以理论引导思想,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高。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使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以满腔的热情将教育内化为行动,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意识。
4.价值观教育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主渠道充分利用起来。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平台而展开的,这也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要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性,就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价值观教育教育中,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基于此而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性,并自觉地践行,从而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所以,价值观教育中,要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地利用起来,将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为丰富,且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正确引导,有助于大学生客观性地认同道德评价标准并身体力行。
随着高校网络教育的推进,价值观教育中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迎合了大学生现行摄取知识的习惯,而且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主动地与大学生建立沟通,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认可度。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大学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使得价值观取向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途径,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挥时效性,就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以此为主导思想引领大学生走上成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01):30-34.
[2]刘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06):73-75.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YANG Qiu- lian,ZHU Ma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利益诉求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不同群体人才培养的力量根源。大学生是“中国梦”伟大社会理想的推动者和见证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践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而农村籍在校大学生更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籍大学生特定的生活背景、学习经历和心理因素等原因,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认知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到了一些冲击,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有的开始出现迷茫、自卑、不知所措等现象,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自闭等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加强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农村籍大学生有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因素
农村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剖析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掌握农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思维方式独特,生活环境特殊,价值观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特殊性。具体而言,对农村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助推作用的因素总结如下:
首先是农村籍大学生自身对成长成才的渴望。一种价值观如果不能与选择者的利益需求契合,就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农村籍大学生的很多选择,包括对大学的选择,都以促进自身成长为目标。尤其是出身农村的学生,强烈希望能通过大学学到真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所有大学生成才必须的价值导航,与农村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旦农村籍大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对成才的渴望就会成为他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
其次是优质的教育内容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相比城市而言,农村教育相对存在设施落后、教师配置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在学习能力方面,农村籍大学生与处在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城镇学生存在很大差距。但是这些学生受到的思想干扰和价值冲击相比城镇学生而言较小,教师的权威性较高。因而面对大学的综合素质发展导向及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较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高校能在农村籍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把握主动。
最后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和适度的社会实践。农村籍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和他们的独立意识一样强烈,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避免被边缘化,他们会不自觉地认同大家都认可的理念和文化,而这也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对其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因此在选择校园文化建设时,高校既要注意“整体性”和“全面性”,也要注意农村籍大学生的特殊性和重点性。此外,适度的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活化和润色,农村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需要以一定的实践验证为基础。
2.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点
(1)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内容简约,具有高度的宏观指导价值。要利用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村籍大学生如何为人处世,首先要实现价值观内容与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将宏观的指导具体化,突出其针对性和现实感。只有站在他们利益需求的角度去诠释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价值观本身的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不晦涩,处处体现出与他们命运的内在关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农村籍大学生获得生存保障和发展空间的前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是农村籍大学生人身自由和生活尊严的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是农村籍大学生立足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行为规范。
(2)注意体认教育与感悟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感悟教育为主,比较看重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性认知。但农村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突出体认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从行动上认可所学的内容。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他们深入理解和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途径。适度的实践能够帮助农村籍大学生脱离价值观的边缘化倾向,感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精神满足,并同时培养出对不同价值观的甄别和选择能力。
(3)看重隐性教育和显示教育的交互使用。显、隐性教育方式的结合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策略之一。常见的显性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宣传教育:课堂是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魅力、积累教学效果的主战场,强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显性教育成效的保持;宣传教育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和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坚持宣传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推广和普及。另外,针对农村籍大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创新教育方法,拓展课外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嵌入式”的教育模式。
3.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路径
(1)深化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农村籍大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要略高于城镇大学生。教师在对农村籍大学生的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核心价值观正确、深入的理解是相关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的好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进课堂、进头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教学方法。强化对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是开展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先行步骤。高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职前、职后培训中,以其为标准引导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们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在身体力行的示范中激励学生,影响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备开阔的教学视角、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和过硬的理论知识素养,能够兼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权威性与趣味性,保证思想感染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师要深系农村籍大学生的生活教育经历、学习实际和群体特点,由他们关心的话题入手,运用生动的事例和他们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同时,教师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载体,强调常规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互渗,突出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以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利用校内外网络资源。积极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发展。针对农村籍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整个学生群体的融合感。这种归属感来自于学校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尊重与包容,一旦他们对学校产生了依恋与认同,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去对待作为校园主流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本校的特色,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校特色的连接点;将舍风、班风、学风建设落到实处,促进其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要以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活动为校园文化培育的载体。活动是学生增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农村籍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教育、职业技能的结合。
高校应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积极利用校内外网络资源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久度。第一,要充分利用贴吧、论坛、网络课堂等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魅力,提升它在农村籍学生群体中渗透性。第二,要主动运用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观察学生的生活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3)整合育人资源,完善制度保障,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多处于认知能力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青年时期,在这个对信息高度敏感的人生阶段,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同龄人的一次行为示范,甚至他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他们价值观发展的推动力。故面对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村籍大学生,高校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突出教育的全程性,同时加紧完善制度。
(4)构建专职与兼职结合的用人体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当下,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部分院校甚至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化为单纯的理论教育,过度依赖理论课教师,忽视了对其他类型德育工作者的吸纳和培养。同时,受用人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双重制约,高校思政工作效率和队伍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养效果。为保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实成效,高校要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思想作风优良、理论素养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另外,面对农村籍大学生,更应在队伍建设中拓展教育队伍的知识结构,要了解农村籍大学生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以及现今的“三农”现状,更能回答和解决农村籍大学生来到城市后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和难题。这就突出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关键作用。高校需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的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予以组织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要保证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实效果,就必须既要尊重全体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注意农村籍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正视以往教育中的弊端与不足。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制度的保障作用,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和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方法和新型教育模式渗透融合。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45-01
一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极易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其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开展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广泛的社会现实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逐步认同,从而坚定信仰、增强自信、提升自我。
2.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是综合性的,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面对信息高速发展和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社会现状时,理性地解决心存的疑虑和思想的混乱,还可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准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不足,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反馈。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帮助其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
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纳入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学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引入日常教学计划,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在教学时间和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向学生全方位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
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实际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摆正努力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3.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作创新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在平时,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化和专业化,整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开展,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思考研究能力强、业务熟练相结合的专业队伍,从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思路,解决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
三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点
1.紧密结合形势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形势不仅要符合大学生成长的需求,还要把握时展的特征,真正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神圣职责担负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的创新。
2.坚持基本原则
一方面,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切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建议和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活动不断进行规划和改进,确保每一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机会。
3.构建科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和组织体系。一方面,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来帮助大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加强对党的理论思想、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上级机构领导,各级单位负责,具体小组实施,人力物力齐保障的组织体系,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现代社会下大学生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自我教育缺失,理想信念混乱
由于我国中学教育仍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很多学生在中学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一旦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出现一个“理想间歇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致使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混乱,大学生自我教育严重缺失,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思想认识陷入误区,对于一些是非问题辨别不清,理想信念常处于模糊和动摇状态;还有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与具体行动之间相互脱节,即虽然自认为已经确立了人生理想,但又不知道如何行动,空想多,实干少。
(二)早期家庭教育不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出生于1985年以后的,而这个时段正是我国出现外出务工现象的高峰阶段。不少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多不到位,很多大学生从小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而缺乏与父母的沟通,这样导致学生的家庭教育逐渐出现了问题。而且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得到的溺爱较多,受到的挫折较少,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度的心理“缺乳期”,受挫时情绪往往一落千丈。在处理复杂关系与复杂问题时,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很容易陷入迷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心理出现障碍时,也不愿意寻找正确的途径予以解决,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功利意识强烈,道德思想滑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功利意识不断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际关系中缺少真实和坦诚的氛围,浮夸虚假的东西偏多。这些风气不可避免地会对现在的大学生造成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而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而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的养成,抵御错误思想侵略的能力差,分不清美丑善恶,功利意识强烈,诚信意识淡薄。
要改变上述的状况,不是学生单方面靠自身努力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学校靠单纯的教育能改变的,它需要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者共同努力,建立起协作创新、立体教育的模式。
二、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模式的建立
(一)学校要营造立体教育的氛围
学校要支持合作团队的工作,充分利用主导方与合作方的优势资源,使大家对学校的使命、前景和价值观达成共识;建立正式、非正式的开放式沟通渠道,形成互信互惠的氛围。在学校自身建设上,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结合。以科技文化知识教育为主线,着重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创新思维与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组织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以学促教,大学生自我教育上平台
大学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去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学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教育。高校中都会有许多学生组织,而这些学生组织大多都是学生自发的、公益的、没有任何利益获取的服务性组织,大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参与一到两个学生组织,去接受身心方面的锻炼,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更好地与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协调组织能力。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养成教育等系列活动,使大学生自我教育上平台。
(三)把好家庭教育关,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而导致的,诸如学生的逃学、旷课、厌学、心理等问题。家庭教育关系着一个人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因此,家庭教育显得至关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法定监护人,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子女做好榜样。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文明的行为举止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孩子从小就有一颗善良、健康的心。而且,在儿童智力发展初期,父母与子女之间易于沟通,可以有效的进行因材施教,遇物而诲,因此,子女从小的家庭教育要由父母亲自实施而不能假手他人(祖辈)。
(四)扩大教育社会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各事业单位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积极支持高校的育人计划,鼓励社会单位参与大学生的培养工作。社会单位可以在大学生中组织企业文化大赛、办公场景模拟活动、企业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员工职业培训等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职场应变能力。
三、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模式运行三机制
(一)导向机制
是指学校、社会、家庭以“大教育观”、“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观,确定对学生实施立体教育的目标, 并依此制定对学校、社会、家庭现存问题的引导指标, 来调控各方面工作的方向、进程和力度。其中,更新立体教育的观念是改革的关键;以学校为主线, 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校、社会的立体教育的管理工作是重要条件;信息反馈、评估检查、不断创新是“一体化”教育模式形成的重要保证。
(二)激励机制
是指能充分发挥教师、社会教育工作者、家庭和学生的潜能, 调动他们参与和从事教育改革积极性的奖惩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学生,以完成学校、社会、家庭的立体教育内容的质量来确定成绩;对教师每年立体教育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进行考核,并依此作为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教育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专人对社区、单位、家庭实施立体教育的情况进行评比, 以增强社会、家庭对学生的立体式教育重视度。
(三)评价机制
是指大学生、学校、社会、家庭以立体教育的目标为准绳, 共同拟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一体化”立体教育模式的工作, 并注意把评价指标融入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使评价指标成为四者的具体工作要求,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霍利婷,黄河清.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新加坡“教育合作伙伴”概念引介[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6).
[2]朱林.学校、社会、家庭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构建[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
[3]董建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实践与思考[J].科学教育,2007.
[4]贾艳霞,冯文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现状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4-55.
近期,“最美现象”频繁涌现,“最美”成为网络及其它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最美人物以其善良、质朴、仁爱、无私的品质确证了道德主体的真实鲜活的存在,遂成为大众热议、追捧、崇敬和效仿的“英雄”。他们身上闪耀出的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辉,也正契合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众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最美现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是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范例,它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形象性、可学性等鲜明特点,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作为国家未来中流砥柱的青年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群体,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也应成为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使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形成价值共识,完成价值整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顺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我国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动带来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外来文化和网络信息充斥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导致多种价值观并存,在这样开放、个性、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不断淡化、理想信念更加弱化,实用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广泛,出现了价值理论偏重务实、价值取向趋于理性、价值追求突出个体、价值实现围绕自我的现象。金向华和方年根在基于浙江省1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中发现知其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没有表现出高度统一性,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陈娟在对广东高校学生调查后也指出,“总体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主导价值观相一致,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矛盾性和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以正面说教灌输等规训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已大打折扣,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主导的价值观念要被学生接受和认同,势必存在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一般而言,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还是在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的,保守、呆板以及过于理想化的教育模式与现实社会严重脱钩,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现实效能感不断削弱,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学者调查发现甚至有超过45%的学生不欢迎、不接受在高校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他们认为只有合适的教育渠道和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才是核心价值体系被认同的关键。
二、“最美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
“最美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二者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正确把握和系统回答这个问题是科学认识“最美现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前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美现象”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任何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灵魂,在本质上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方向和性质,集中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价值导向、思想基础和道德规范,理应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最美”人物正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指引下,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不断提高,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识别善恶、权衡利弊,正确认识个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抵制各种非的干扰和侵蚀,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检验标准。
2.“最美现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活体现和实践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形态,要实现自身由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变,从而为广大社会成员认知、认同和践行,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或媒介来实现自身的大众化、具体化和生动化。最美人物作为先进分子的代表、时代的先锋和社会的楷模,以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活体现和实践形态。“最美现象”承载和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促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人格化和具象化,成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生动范例和实践形态。最美人物以自身的感人事迹、良好形象和优良品质,生动体现和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括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
3.“最美现象”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有效榜样示范载体
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个体不必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可以在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进行学习。因此,所有的教育中都要注重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的作用。榜样是时代先锋和社会楷模,是一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运用榜样进行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激励作用,生动形象,说服力强,容易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榜样事迹中获得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认同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美人物”是新时期的时代英模,更是引领人心向善的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以他们的“最美”行为,引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取向,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时代英模的榜样示范作用,用形象直观、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最美现象”展示出其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之,让人们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接受和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
总之,最美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二者统一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选择、树立、宣传和推广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最美人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二者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三、利用“最美现象”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能否达成预定的教育目标, 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认可程度。最美人物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形象性、感染性、可亲性、可仿效性,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同构建中的功能缺憾。“最美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内涵的高度统一,又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自觉追求。
1.正确认知:夯实认同基础
认知是认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内涵,则很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认识和外化为积极的行为方式。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制约和意识的偏见,对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在此背景下,利用最美人物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进行价值引导, 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可以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一条有效的认知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认核心价值。“最美现象”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鲜活的缩影,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它凭借自身所具有的优良品质、感人事迹、先进思想对学习者产生影响,激励和引导大学生了解、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经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形式,在对价值观、价值体系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理性认同,从而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较为稳定且正面的印象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于社会的价值原则、价值理想的理论概括,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来传播与普及,让大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使其“知其所以然”,这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榜样示范:促进自主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还取决于教育的方式、载体和话语。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主体性的存在,大学生的主体性容易受到抑制,单一的观念灌输和空洞的道德说教也容易让大学生感到厌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刘良模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话语存在空、大、全的现象,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显性教育较多,而隐性教育较少。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评价、判断、选择都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感彩,具体表现为人们总是根据事物的价值和个人的喜好,接受自我感觉有价值的东西,排斥自我感觉无价值的或有害的东西。榜样具有鲜活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激励大学生不断学习先进,追求真、善、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性、先进性和真理性的认同。利用“最美现象”可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大学生在无人说教的情况下自己主动进入,可以淡化大学生的被教育者的角色意识,有效避免课堂显性教育对大学生造成的逆反和排斥心理,而且教育效果比较持久,对课堂显性教育起到很好的辅助与补充作用。以活生生的事迹和通俗的语言诠释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大家能听懂并有兴趣去接受,比单纯的理论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只能用人来建树”。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孔繁森、张海迪等英雄模范,以高尚的品德和先进事迹鼓舞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人,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引领作用。“最美妈妈”的“惊世一举”、“最美司机”的“完美一刹”、“最美教师”的“惊险一推”,“最美爸爸”的“惊人一跃”等榜样的示范作用也必将对当代大学生起到巨大的精神引领作用。毋庸置疑,尽管没有明确要求大学生必须牢记理论,也没有创设严格的教育情境感悟精神,但是在良知、归属感、舆论和从众机制的作用下,大学生们内心必然产生潜在的动力,积极置身其中并向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看齐,自觉协调、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固化自己的意识与行为。
3.润物无声:情感陶冶中认同
人们认可一种价值体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们自身的情感水平和被触动的程度。如果没有这种情感动力,外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无法进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更不可能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事实上,“一种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不能接受,二是愿不愿意接受。其中,‘能不能’主要受制于主体的认知因素,而‘愿不愿意’则主要受制于主体的情绪因素,也就是主体对价值观内容的情绪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需要。可以说,‘愿不愿意’的问题始终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实现的关键和难点。”“最美现象”既有在“危急、危险、危难”特殊境遇中瞬间迸发的震撼人心、温暖社会的“见义勇为”现象,也有让人感动的“行为平凡而出人意料,动机单纯而德性醇厚”的道德行为。不管是“惊世一举”、“完美一刹”那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和灾难的关键时刻考验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道德智慧和道德勇气,还是在平凡岁月中攻艰克难、默默坚守善良德行的“择善固执”现象中展现出的长期坚守、执着奉献的朴实梦想、坚定信念和坚韧毅力都是真善美的统一,足以感天动地,令广大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甚至给他们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在分享和体验最美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中被感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之,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紧抓“最美现象”这一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其自身榜样示范的最佳优势,确保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宣传者、模范践行者和坚决维护者,始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参考文献:
[1]左晓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认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
[2]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构建与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金向华,方年根.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浙江省1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4]陈昌兴,陈奇娟.从民间“ 最美现象”评价活动的显著成效看核心价值体系工程实施的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3(4)
[5]胡菊华.最美人物与青少年品德教育[D].思想理论教育2012(12)
[6]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7]樊娟.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张未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9]汪荣有.“最美现象”的伦理价值.道德与文明,2013(1)
[10]邹宏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