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过去时练习题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2 19:11: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一般过去时练习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

篇1

解,并学会了运用,因此,我让学生自己做这样的动作:首先,让一名学生把教室的门打开,再让一名学生把教室的窗户打开,然后再关上,接着问学生,这两名学生刚才做什么了,结果是否一样,然后我根据学生所做的动作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两个句子:

1. He has opened the door.

2. She opened the window.

解释这两个句子,前一句:他打开了门。虽然门是刚才打开的,但是现在还开着。而后一句:他开过窗子。虽然窗子也是刚才打开的,但现在已经关上了,看不出刚才打开的痕迹了,这只能说明动作发生在过去,而现在完成时则不同,它是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引出现在完成时概念。现在完成时是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对现在所造成的影响或结果。通过学生自己做的动作来看结果,并和一般过去时相比,学生就易于接受,不难理解了,也容易和一般过去时区别开来。

接着可以让学生练习几个句子加以巩固:

I have seen the film. 我看过这部电影。(表示我了解它的内容。)

I saw the film. 我看了这部电影。(不管是否记得它的内容。)

We have cleaned the floor. 我们扫地了。(地现在很干净。)

We cleaned the floor yesterday. 我们昨天扫的地。(地我们扫了,不管现在地是否干净。)

归纳现在完成时构成:“助动词have/has+过去分词”并说明现在完成时通常不能和表示过去的时间副词(如:yesterday, last year等)连用。

二、图示法。用图示法讲述现在完成时have gone 与have been 的用法与区别,这样很直观,易于学生掌握。

Have gone 表示到某地去了,have been 表示到过某地,用图示为:

例如:Li Ping has gone to Shanghai . 李平去上海了。(不在所在地。)

Wei Hua has been to Shanghai.魏华去过上海。(已经回到所在地。)

可让学生再练习几个句子:

1. 我母亲去北京了。My mother has gone to Beijing.(现在还没回来。)

2.我曾经去过北京两次。I have ever been to Beijing twice.

通过图示讲解和练习,学生对此掌握得比较好,做此类练习题时也就会运用了。

三、比较法。现在完成时常和since或for连用,单是这两个词怎样用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1.We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three years.我们学英语3年了。

2.We have studied English since three years ago. 我们从3年前开始学习英语。

这两句的意思相同,但表达方式却不同,主要是for 和since 的用法不同。for 后面接的是时间段,即是一段时间;since后面接的是时间点,即从那个时间点起一直到现在。再如:

She has lived here for fifteen years. 她住在这儿15年了。(从开始住到现在是15年,是一段时间。)

She has lived here since she moved here fifteen years ago. 她自从15年前搬到这儿就住在这里。(从她搬来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也是15年,单从搬到那时起算,是时间点。)

再练习几个句子加以巩固:

篇2

1. 引导词 that只起连接作用,在从句中不作句子成分,在口语中或非正式文体中常省略。

例如:He knew (that) he should work hard.

2. 引导词 if/ whether,意为“是否”在口语中常用if,连词if/ whether不能省略。

例如:Tom didn’t know if/ whether his grandpa liked the present.

3. 由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疑问代词有:what,who,whom,whose,which等,在宾语从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表语等。疑问副词有:when, where, why, how, 在宾语从句中充当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状语。

例如:1) We don’t know who will win the match. (who作从句的主语)

2) The teacher asked the new student which class he was in? (which作从句的定语)

【例1】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Go along this street until you see some buildings with golden roofs.

A. how I can go to Tianning Temple

B. how often you go to Tianning Temple

C. how soon you will go to Tianning Temple

D. how many times you have been to Tianning Temple

【例2】

―Excuse me, do you know ________?

―About five minutes’ walk.

A. where the hospital is

B. how far the hospital is

C. how I can get to the hospital

【解析】

1) 第一题根据答语“沿着这条街走直到你看见带有金色屋顶的楼房”可以判断前”一句是在询问“怎样到达天宁寺”,而“how often”意为“多久一次”,“how soon”意为“多久以后”,“how many”意为“多少”,故该题最佳答案为答案为A。

2) 第二题根据答语“大约五分钟的步行”可知是在询问“距离”,而“where”询问地点,“how”询问方式,只有“how far”用于询问距离,故该题最佳答案为答案为B。

宾语从句的语序必须是陈述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包括助动词、系动词和情态动词)在后。

例如:

(×) Can you tell me who(m) do we have to see?

(√) Can you tell me who(m) we have to see?

宾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常常受主句谓语时态的制约,这种现象称为“时态的呼应”。注意:

1. 若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从句的时态不限,可根据句意使用所需的任何时态。

例如:I hear that you are going to Shanghai tomorrow.

2. 若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必须是过去的某一种时态。

例如:She asked me if I was reading a book this time yesterday.

3. 若从句叙述的是客观真理、自然现象或规律时,从句不受主句时态的限制,仍用一般现在时。

例如:The teacher told us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

在考题中,一般是把宾语从句的时态和语序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例3】

―Do you know ________ the Capital Museum?

―Next Friday.

A. when will they visit

B. when they will visit

C. when did they visit

D. when they visited

【例4】

I didn’t know ________.

A. when would the train arrive

B. where could I get the book

C. what has been done

D. who left the message

【例5】

Her mother didn’t tell her ________ then.

A. where is the MH370 flight B. where the MH370 flight is

C. where was the MH370 flight D. where the MH370 flight was

【例6】

―I don’t understand ________.

―I’m sorry. But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 why you didn’t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B. why didn’t you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C. why you don’t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D. why don’t you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解析】

1) 第三题根据答语得知是将来的时间,因此需用一般将来时,所以排除掉C和D,又由于宾语从句用陈述语序,故该题最佳答案为B。

2) 第四题也是考查时态和语序,主句为一般过去时,得知从句应该用过去时,加之用陈述语序,故该题最佳答案为D。

3) 第五题的主句为一般过去时,那么由此可判定从句也应用过去的某种时态,所以先排除A、B,根据从句用陈述语序,故该题最佳答案为D。

4) 第六题考查疑问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用陈述语序,根据答语得知时态为一般过去时,故该题最佳答案为A。

( )1. ―Do you know ________ the meeting?

―Tomorrow morning.

A. when they had

B. when they are going to have

C. when did they have

D. when are they going to have

( )2.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At 9:20 tomorrow morning.

A. what time you arrived

B. who you are coming with

C. when will you be here

D. what time you are arriving

( )3. ―So, can you tell me ________ here today?

―Well, I was walking down Centre Street when a UFO landed.

A. what did you see

B. what you saw

C. when did you see it

D. when you saw

( )4. ―Do you know ________?

―8,844.43 meters. It’s a popular place with mountain climbers.

A. how high is Qonolangma

B. how long is Qonolangma

C. how high Qomolangma is

D. how long Qonolangma is

( )5.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__?

―Sure. It’s about ten minutes’ walk.

A. how long it takes to go to the zoo

B. how far it is from here to the zoo

C.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 zoo

D. how long it is to go to the zoo

【解析】

1. 该题考查宾语从句的时态和语序,由于答语是“明天上午”,加之要用陈述语序,故该题最佳答案为B。

2. 该题由答语得知要用“what time”提问具体时间,“明天上午9点20分”,故该题最佳答案为D。

3. 该题由回答可以得知是在“做某事”,所以先排除掉A和B,因为宾语从句用陈述语序,故该题最佳答案为B。

篇3

当一个动作正在进行时,另一个动作也正在进行,那么我们用while连接这两个正在进行的持续性动作,意为“正当……的时候”。如:While Mum was washing the dishes,Dad was mopping the floor.正当妈妈在洗碗时,爸爸在拖地。

当一个短动作发生时,另一个短动作同时发生或紧接着发生了,那么我们用as连接这两个动作,意为“一边……的时候一边……”或者“当……时”。如:The girls danced as they sang.女孩们载歌载舞(一边跳舞一边唱歌)。The girl sat down on the sofa as she came into the room.当女孩进房间来时就在沙发上坐下了。

二、一长一短when接短

当一个短动作发生时,一个长动作早就开始并且正在持续进行,那么我们就用when连接这个短动作,意为“当(突然)……时”。如:I was sleep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当地震(突然)发生时,我正在睡觉。

三、接长三者都可用

当一个长动作正在持续进行时,一个短动作突然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用when/while/as其中任何一个来连接这个长动作,意为“正当……时”。如:When/While/As I was sleeping, the earthquake started.正当我在睡觉时,地震发生了。

篇4

【案例描述】

课堂伊始,呈现今天的教学内容。( Today we are going to have fun learning Grammar, the past perfect tense and also we’ll have fun listening to some stories.)

张老师昨晚的时间去哪儿了?

我呈现了我班张老师的一张照片作为导入。学生低声议论着照片并迫不及待地等着下文。我问:Where did Mr. Zhang’s time go last night?Do you want to know?全班学生大声齐答:Yes. 我连续呈现张老师的家庭生活照并配时间安排表,生动展现了张老师“昨晚”的生活,学生兴奋了。这时,呈现目标语法便是水到渠成。(Mrs.Zhang had got supper ready when Mr. Zhang arrived home last night. He had finished supper by the time he went Power Walking...)我把已呈现的例句放入时间轴,学生对这一时态结构和概念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

的时间去哪儿了?

区分一般过去时态与过去完成时态的异同是难点。我呈现了2014访欧日志的照片。(Where did President Xi’s time go from March 22 to April 1?) 问题刚出,就有学生分别用中英文回答了。我重复答案并呈现所出访的欧洲四国的精美图片,继续话题。( President Xi went to attend an important meeting and then visited the four countries in Europe. )借助图片,导入例句:President Xi visited Netherlands on March 22.He had finished visiting Netherlands before he went to visit France on March 26. He went to visit Germany on March 28. He had finished visiting Germany by the time he went to Belgium. 因为有真实的情境,学生便不难理解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的用法区别了。

马航去哪儿了?

为加强学生对过去完成时典型句型的理解与记忆,我创设了第三个情境。(Where has the MH370 gone?Malaysia’s prime minister announced that maybe the flight had crashed into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 Hardly had Chinese heard the bad news when they felt pain. If the passengers had known the flight was not safe , they wouldn’t have taken this flight.)MH370失联的事故让世人为之惋惜,相信这些例句也会被学生牢记在心。

贝蒂的奖杯去哪儿了?

沉重的故事之后,我设计了轻松的游戏:A famous singer, Betty, won an award. No sooner had she received the trophy then she held a party to celebrate. After dinner she found that the trophy had gone...Chris said his Dalmatian(斑点狗)had given birth to three babies. He went home and saw three puppies with lovely dots(圆点). Now can you help Detective Lu find the thief?学生积极讨论找答案,但仍一脸的茫然。这时我给出一张斑点狗妈妈和狗宝宝的图片。学生此时恍然大悟:原来斑点狗出生时是没有斑点的。答案已不言而喻了,这时学生已非常开心了。

我的奖品会去哪儿呢?

反馈练习环节,我准备了四组不同题型的练习题供学生抢答并为获胜者颁发小奖品。练习的正确率出乎意料的高。一堂有效的语法课结束了。

【案例反思】

一、更新语法教学策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篇5

科学反馈控制论的创始人威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可见一个知识或技能的获得,总是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所提高,也需要经过不断反复的过程,而个过程就是练习。

新课改以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各种级别的英语赛课、研讨中,探讨的都是新授课、复习课的教学,唯独不见练习课,它如同一个不受宠的孩子藏在新课改的角落,缺少关注。因此,英语练习课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与随意,为了练习而练习,有的甚至变成了作业课。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现象: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的情况;缺少教学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对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练习层次不清,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差异;练习形式单一呆板,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这样的练习课效率自然不高,甚至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后进学生来说,枯燥的训练会进一步打压他们的学习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迫切需要改进我们的练习课,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态。如何让英语练习课散发出新课改的气息,让其更具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十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也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尝试,以下就是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 了解学情,合理制订目标

在教学新知前,教师通常都会分析学情,并以此来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在练习课前,我们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如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上,因此教学目标实际上不能与实际情况相适应,致使练习失去应有的针对性。那么,在练习课前我们需要分析哪些基本学情呢?笔者认为以下信息是必需的: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已经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哪些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又是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可以通过生生交流自主解决?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引导?

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练习前的基本学情,才能科学地制定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译林版《英语》六上The king’s new clothes的练习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一般过去时”理解掌握的情况。如果学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甚至不能正确地判断这一相对抽象的意义,那么练习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通过“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对比,让学生巩固“一般过去时”的概念;通过练习、总结,让学生初步掌握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律;通过练习,让学生使用动词过去式作简单应答。

如果学生对“一般过去时”理解比较深刻,而且还会灵活运用动词过去式,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通过练习,让学生自主归纳规则动词过去式的规律,并完成拓展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动词在三种不同时态里的正确用法。

由此可见,在制订教学目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练习环节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 优化设计,提升练习效率

教学设计是提高练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面向全体,重视练习的基础性。新课标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明确了英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未来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未来学习发展的基础技能。因此我们在选择练习时一定要把握基础,使之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语思维的巩固。

2. 循序渐进,凸显练习的层次性。练习的选择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基础到提高的教学规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刻苦学习之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使今后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译林《英语》五下Asking the way的练习课,应该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选词填空、首字母填空、看图填空三种不同层次的问路、指路的巩固题型。

篇6

2 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Period 2(听说课)本单元围绕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而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铺垫课,即现在完成时的引入,以曾经去过什么地方为话题学习Have you ever been to…·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在回答时运用Me too 和Me Neither。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等的基础上在本单元学习现在完成时,他们对以前所学各种时态基本上了解其结构、意义、每种时态的陈述句 否定句及一般疑问句结构。因此学习本节课Have you ever been to…·有了一定量的句子结构知识储备。另外对本节课对话要求替换的地点名词如:park, zoo,aquarium 等在以前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对各国的城市与名胜具有好奇心理。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

(2)掌握句子:Have you ever been to …·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Me too.(Me Neither.)

情感与评价:

情感:①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如何去谈论过去的经历,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②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

4 教学难点

Me,too./Me neither.的准确运用。

5 教学过程

Step1复习和导入:(5分钟)播放迪斯尼音乐Let''s play.用已学过的句型进行口语热身练习。创设英语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Step 2新句型呈现(5分钟):用旧词汇图片

用同样的句型替换词汇zoo, 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加强对该对话的认识。

Teacher: Have you ever been to Sydney·

Students:No. What about you·

Teacher:Me neither..

Step3句型练习:(15分钟)学生看图片分小组练习对话,然后再按洋葱圈方法练习(五分钟)。练习完之后学生分组及按洋葱圈顺序展示对话。(5分钟)

然后学生一起听听力材料并作相关练习题。(5分钟)

Step4任务应用:(8分钟):让学生接受当记者采访他人的任务,利用所学句型对话访谈。

StudentA:Have you ever been to…·

StudentB:Yes,I have.(No,I haven''t.)What about you·

StudentA:Me ,too.(Me neither.)

Step5小结:(1分钟)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句型与新词。并以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小结内容。

Step6书写练习(5分钟):让每位同学写出一段对话,完成语言输出书写的任务。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在教师走动给学生提供指导并给予评价。

Step7作业布置(1分钟)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为了和下一节迪斯尼乐园的简介一文衔接,给学生布置两个作业:1.Describe a place where you have been.

篇7

第一、预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课堂顺利进行,所以预习指导一定要加强针对性,凸显其导向性,应抓住课堂目标,明确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提供向导。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书面预习练习,难易程度应当适合所教学生并保证具有启发性,或者口头布置切实可行并便于反馈检查的预习方案,切忌空泛要求,流于形式。

第二、不同的课型需要有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预习。每个课时都有不同,不同教发也有差异。比如课文整体教学和分段教学就有不同的预习要求,预防内容与阅读内容的预习方法也截然不同。教师只有在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预习作为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三、加强预习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注重过程。我们一直在强调“重过程,轻结果”,预习更是如此。预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了解、探索新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要尽量让学生注重过程的实践,而不是简单地去“找答案”。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具体不同的课型设计预习呢?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16-001

我国学生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在英语学习中经常说许多“中式英语”,在交际对话中出现大量语法错误。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营造语言氛围,使学生接触正确的英语,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将语法教学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语法学习全面理解和掌握英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将语法融入情景,促进学生加强练习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与结构,应以教材设计为依据,创设有关的情景与语境,使语法呈现出来,使抽象的语法更加形象和直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具,结合教材中的听力、图片与词语搭配等练习题,将语法结构与运用语境展现给学生。例如在“I’m watching TV”一单元中,现在进行时是需要讲解的语法内容,主要是“be+动词现在分词”的结构,为了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可选择有关的动态图片,用大屏幕播放,并在图中配上相应文字“I am eating breakfast.”“My mother is washing clothes.”“He is singing a song.”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了解语法。

二、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探索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相似的文字信息与图片进行观察,发现之间的区别与练习。比如在“How was your weekend?”一单元中,一般过去时是需要讲解的语法内容,由于学生与该时态是第一次接触,开始很难摆脱母语,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与现在进行时等学过的知识相结合。展示图片时首先显示“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vacations?”“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等一般现在时的句子,接着显示“What did you do last vacation?”“I played basketball last vacation.”等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使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可知两种时态具有不同的实义动词、助动词和时间状语,从而总结出该时态的特征。

新课标中提倡的理念就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针对语法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步骤,向学生展示素材中的重要信息。当学生积累了足够语法知识后,通过体验就会自然而然的掌握正确的语法使用规则与结构特点。当讲解完两个或者几个时态的表达方式后,学生虽然可以了解其用法与结构,但是互相比较时却会产生很多疑惑,很可能混淆这些时态,不知道它们是否可以互相取代或表达同一含义。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供学生讨论,有相同意见的学生结组后与其他组进行辩论,如果最终学生仍没有得到统一意见,教师则要告知学生正确答案,并及时解答其疑问,使学生真正了解每个时态的特点,掌握各自的运用方法。这样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能够促进其探索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掌握知识的内涵,并了解其外延,有助于开展高效的语法教学。

三、通过交流、对话开展语法教学

教师仅依靠语法知识训练通常难以使学生掌握语法,还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并在其中融入语法。这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真正的传授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具体、可行的任务,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做任务,包括询问、解释、交涉、沟通、表达等,从而熟练运用语法。比如在讲解“How was your weekend?”时,教师可布置采访任务,学生必须通过采访的方式了解其他学生是怎样度过周末的,依次记录下来,并说出自己认为谁度过了最有趣的周末,在班级讨论时报告给其他同学。这样学生在对话中一定会用到“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amily.”“I played the basketball with my brother.”等句子。另外在最后的报告中也需要反复运用一般过去时向学生陈述自己的采访结果,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当完成有关语法内容或单元的授课后,教师需要总结、梳理知识,串联零散的语法,将完整的概念与整体的线索提供给学生。比如现代进行时的用法有两种,分别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与正在发生的动作,教师可提炼并对比这两种语法,并探索延伸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后者,还要对前者有一定的了解,并区别于will所表示的将要进行的事。教师以各种语法特点为依据,通过类比法、表格法、演绎法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的课程目标已经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而改变,为了与之相适应,语法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语法教学的过程应当是立体的,具有多个层面和角度,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训练其技能外,还需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融入创新元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一、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人曾针对pep六年级下册话题“holidays”上了一堂复习三个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复习课。

这个想法不是我原创,是在别人的文章中看到的,就设计了一节由“holidays”为主题的语法复习课。先从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at…? 开始谈论,自然引入与holiday有关的词汇及其语音复习,和一般现在时的语法复习。再由 My favorite holiday is summer holiday. Last summer holiday, I went to Qindao. …自然引入一般过去时的语法复习。最后由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holiday? 引出一般将来时的语法复习。 最后配合一些相关练习题加以巩固。

一堂课下来,三种时态通过课件的鲜明对比,学生的话语能力有较大提高。配合相应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三种时态的理解也有较大提升。

课件在这堂课上作用较大,因为引入了我去年暑假去大连的大量照片,加上是对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迎来的没有作业的暑假的谈论,所以学生的交谈欲望比较强烈。这就应了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的主张: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他提出,学生要有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真实的问题。这个即将来临的“暑假”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情景。

这堂复习课是主要达到“温故而知新”中的“新”的第一点“从不全面到全面,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单个的语言点的理解到多个语言点融会贯通”。

二、充分利用素材,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2012《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第三单元中我将Part A和Part B整合起来,复习了Unit2-4三个单元的主题――Seasons, Pen friend和plans。我用Pen friend Club作为大背景,引出三个笔友的介绍,并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会运用信息表来对个人信息进行短文阐述――①Ann用短文完成信息表②Liu Yun据信息表补全短文,并对短文进行结构解析③Tom用信息表小组合作简述短文。然后猜测谁是老师的pen friend引出联系方式的复习,老师采用的是写信的特殊方式引入一封信。这部分是对pen friend主题的复习。在信的内容中我复习了season话题,有第五单元New York的四季的交谈复习,因为我选择的笔友是Alice,而这个女孩来自纽约。也有本地的四季复习,这时我用了写一写的方式进行复习。在最后是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笔友,以信的格式谈谈自己的六・一计划。这是对Plan的话题复习。

我在这堂课中用了比较多的“任务学习”。一堂复习单元的课,我所花的精力比一堂新授单元的课的精力还要多,但我觉得值得。学生在这些“任务”中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并使用英语,这样的过程训练比学会几个语言知识点要重要得多。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毕业班的学生,到了复习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小学毕业考试。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后,我们做老师的要利用好这个目标,采用多种方式明确各种学习策略。

①制定复习计划。我在复习时经常让学生谈论昨天复习了什么,今天我们可以复习什么,明天我们准备复习什么,让学生参与制定复习计划。我的愿望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今后做一个有计划,有准备的人。

②不断反思错误、钻研。对于学生常错的题目,我要求学生辨明原因,分析自己的错误,加强正面知识的运用。对于学生在练习中是猜测对答案的,我要求学生要跟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可就此沾沾自喜。为了清楚了解学生的错误动向,我对于学生的练习题坚持自己全面批改。

③加强学生学习的正迁移能力。我始终觉得英语和数学的学习是相通的,数学有很多的公式,英语的语言也有很多公式,只要有一句话,我们就可以推出这一类的话语都是这样说的。句子的结构就是如此。我尝试在课堂上介绍简单句式并让学生归类:

1、主语+谓语 例:I am swimming.

2、主语+谓语+宾语 例:S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3、主语+谓语+表语 例:It looks beautiful.

4、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例:Mr. Black gives Amy some

books.

5、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例:She teaches us English.

这些就是句子的“公式”。这些句式我并没有在复习课以前出示过,而是特意到毕业班复习课时才出示,原因是要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后再给出规律性的东西,加深他们对句子的理解,促进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正迁移能力。

篇10

第一步,考生可以将单项选择题进行单独的分类整理。所谓的分类整理是将各个考点的试题单独抽选出来。整理的标准是:先从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开始整理。假设冠词考点,你逢做必错,或者逢做都必须猜测,那么就可以首先对其进行整理。

第二步,认真研究自己整理的高考真题。各地的高考真题的大集合基本上囊括了一个考点的各种考查方式,通过全面研究,考生可以统筹并掌握各种考查方式,如果在考试中遇见该考点,相信考生丢分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不过,这一个步骤要求考生如同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一样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第三步的工作。

第三步,经过第二步的认真学习之后,考生可以开始进行专项训练了。练习题怎么来呢?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考生一般都会做专题练习。这些练习题都是老师从历年高考题或者其他优秀模拟题中精选出来的,考生一定不能随便做做了事。

下面以冠词考点和动词时态考点为例。

在整理试题的时候,并非要将所有考卷中的试题都整理出来,只要将同一个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整理全面即可。

1.简单的泛指与特指

例1. (山东卷)Take your time―it’ s just________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________restaurant.

A.不填;the B. a;the C. the;a D. 不填;a

【解析】distance 是可数名词,意为“距离”,其前有形容词修饰时,用不定冠词a修饰,表示“一段……的距离”;后面的餐馆是双方都知道的,用the表示特指。本句的意思是:不用着急――从这里去餐馆只有一小段距离。选B。

例2. (全国卷Ⅰ)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________

boy must learn to stand up and fight like________man.

A. a;a B. a;the C. the;the D. a;不填

【解析】两个空都表示泛指,表示“一个男孩”(并不特指我们都知道的人)、“一个男人”(并不特指我们都知道的人),故用不定代词。选A。

例3. (全国卷Ⅱ)As he reached________front door, Jack saw________strange sight.

A.the;不填 B. a;the C. 不填;a D. the;a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当杰克到达前门时,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第一空用the表示方位,特指前门(大家都知道的);第二空表示“一个”,为泛指。故选D。

2.迷惑型考查方式

例4. (重庆卷)In communication,a smile is us- ually________strong sign of a friendly and________open attitude.

A. the;不填 B. a;an C. a;不填 D. the;an

【解析】第一空a strong sign of意为“一个……的标志”,a 表示泛指;friendly 和 open 共同修饰attitude,故open前不再需要冠词。故选C。

3.强记型考查方式

例5. (四川卷)Dr. Peter Spence,________ headmaster of the school, told us, “________fifth of pupils here go on to study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A. 不填 ;A B.不填;The C. the;The D. a;A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彼德•斯宾塞博士――这所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们,“这里五分之一的学生会到牛津和剑桥继续深造。”头衔、职位之前通常不用冠词,因此第一空不用冠词;a fifth 表示“五分之一”。故答案为A。

【考点规律提升】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卷中,就有上述几种冠词考点的考查方式。考生从中可以发现的考点规律有:①最简单的考查方式是考查泛指与特指(例1和例2、例3),很多考生经常难以辨别哪些是特指,哪些是泛指。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特指,指示不是很明确的,则为泛指。比如例1中,一小段距离,只能是一个泛指的距离。②稍微复杂一点的考查方式则是在泛指与特指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迷惑性元素。比如例4,用了连词and将两个词连接以来,同时又将open与冠词a分隔开来,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只要遇到and, or 等连接词,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③强记型考查方式。头衔、职位之前通常不用冠词。如headmaster,president,student(是as student,不是as a student),director,minister等。

动词时态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几乎每个省(区、市)的高考都会考查动词时态考点,并且力度较大,一般有2~4题。动词时态总计有16种,高考考查的时态大多如下:

1.一般现在时

例6. (全国卷)Planning so far ahead________no sense ―so many things will have changed by next year.

A. made B. is making C. makes D. has made

【解析】这里表示“提前这么早计划毫无意义――到明年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makes sense 表示“有道理,有意义”,原句是动名词做主语,强调客观事实(提前那么早计划毫无意义),故用一般现在时。答案选C。

2.一般过去时

例7. (山东卷)When I got on the bus, I________I had left my wallet at home.

A. was realizing B. realized

C. have realized D. would realize

【解析】句意:当我上了公车时,我发现我把钱包落在家里了。realize 这个动作是与got on the bus同时发生的,因此需要用一般过去时。答案选B。

3.一般将来时

例8. (安徽卷)―What do you think of store shopping in the future?

―Personally, I think it will exist along with home shopping but________ .

A. will never replace

B. would never replace

C. will never be replaced

D. would never be replaced

【解析】根据语境I think it will exist along with home shopping判断后面应该用一般将来时,同时it(store shopping)与replace之间为被动关系,因此答案选择C项。

4.现在进行时

例9. (重庆卷)That piece of music sounds quite familiar. Who________the piano upstairs?

A. has played B. played

C. plays D. is playing

【解析】句意:这首音乐听起来很熟悉。谁在楼上弹钢琴呢?“弹”的动作正在发生,故用现在进行时。答案选D。

5.过去进行时

例10. (全国卷)I wasn’ t sure if he was really interested or if he________ polite.

A. was just being B. will just be

C. had just been D. would just be

【解析】句意:我不确定他是真的感兴趣还是出于礼貌。or连接并列句,因此前后时态应该一致。这里主要描述当时的情况,故用过去进行时。答案选A。

6.过去完成时

例11. (四川卷)―What a mistake!

―Yes. I________his doing it another way,but without success.

A. was suggesting B. will suggest

C. would suggest D. had suggested

【解析】下句的意思:是的。我建议他采用另一种方法去做,但是他不听。语境中隐含了“过去的过去”的意味――失误已经造成,而在失误之前我给他提过建议,因此用过去完成时,故答案选D。

7.将来完成时

例12. (江苏卷)―Tommy is planning to buy a car.

―I know . By next month , he________enough for a used one.

A. saves B .saved C.will save D. will have save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By next month。“by+将来时间”句子用将来完成时。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到下个月,他就攒够买一辆二手车的钱了。”故选D。

8.现在完成进行时

例13. (北京卷)Tom in the library every night over the last three months.

A. works B. worked

C. has been working D. had been working

【解析】根据时间状语over the last three months可知,句子应该用现在完成进行时。句意为:在过去三个月中,汤姆每个夜晚都在图书馆中工作。答案选C。

9.过去完成进行时

例14. (全国卷)When Alice came to,she did not know how long she________ there.

A. had been lying B. has been lying

C. was lying D. has lain

【解析】句意:爱丽丝苏醒过来时,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那里躺了多久了这里强调一个“过去的过去”的动作,并且爱丽丝醒过来时还是躺着的,故用过去完成进行时。答案选A。

10.时态和语态

同时考查时态和语态,是时态题的最高境界,也是考生的失分点。

例15. (四川卷)All visitors to this village________________

with kindness.

A. treat B. are treated

C. are treating D. had been treated

【解析】句意:所有到这个村庄来的游客都得到了友好的接待。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主语All visitors和treat之间是被动关系,应用被动语态,排除A和C。句子中没有“过去的过去”的意思,故排除D。句子强调的是一种事实(所有到这个村庄来的人都得到了友好的对待,并没有说明是过去还是现在)。答案选B。

11.主谓一致与时态

例16. (江苏卷)The fact that so many people still smoke in public place________ that we may need nantionwide campaign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risks of smoking.

A. suggest B. suggests

C. suggested D. suggesting

【解析】句子的主语是The fact,后面是一个同位语从句――这么多人仍然在公共场合吸烟,由此可知,应该用一般现在时,因为主语是单数,所以谓语动词加s。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