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2: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32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Work Management System
HONG Juncan
Abstract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practice it is to develop a high level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talent the important part. Outstanding stud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ction left the Art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demonstration teaching is focused on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teaching, is the main form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To do good works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election to rema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Art Institute.
Key words students' work; Preservation and use; management system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
(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
(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
(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
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
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
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
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 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
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4.2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
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
(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 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11-1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人与自然建立联系沟通桥梁的设计师,也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一员。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他们的专业素养、文化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理论培养体系、实践培养体系、毕业设计体系等。本文从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思考。
一、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伴随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地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义和专业范畴的认识模糊不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城市规划、园林景区设计、小区与建筑企业和设计院,具有以上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并具备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城市园林设计、管理、经营、销售及生产等工作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于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和土建类、园林类专业为依托特色的院校。
(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过分强调技能训练。片面强调技能的重要性,缺少艺术审美、创造性教育、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
(三)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结构认知不明确,使得环境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够,专业能力不完善等。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理论培养体系、实践培养体系、毕业设计体系等。
二、文化修养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性
(一)文化修养的内涵
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
(二)文化修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环境艺术来源于生活
环境艺术就是将艺术的形式和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环境因素,在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当中,使之达到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统一。
2、文化修养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其设计过程和结果都必须受市场需求、大众审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要求与约束,因此设计必须遵循社会经济生活的规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也必须掌握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此外,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历史、文化等不可量化因素的影响,而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所以,一件设计作品是否具有恒久的生命力,根本上取决于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除了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外,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会有取之不尽的设计思源和设计灵感。
3、文化修养是环境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所谓人性,是指其思想、感觉、情趣、智力、个性的综合体。当这个综合体的感受与人自身深层次的情感、思想、文化表达方式休戚相关时,就形成了环境艺术的直觉和想象,即设计者的设计灵感。一种设计如果仅仅是单一的符号或标识,仅满足经济和实用方面的要求,而不涉及诸如思想、情感、文化等,也就远离了人性,远离了生命之水,这种设计注定缺少活力,成为无本之源。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之典范,其所以能凭借其辉煌的成就在世界造园史上别具特色,影响深远,是因为园林本身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极具东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小桥流水,画廊回转,诗情画意,情境悠远。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依托,创作出来的设计作品才会更生动、更深刻、更有内涵,才可能“未成曲调先有情”,才能使作品实现美学意义上的升华。
三、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文化修养的对策
(一)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经典文化著作。阅读相关的文学、算学、哲学、历史等经典作品,涉猎国学中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
(二)引导和鼓励学生考察经典的建筑、园林景点,感受前人的智慧。中国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前人遗留下大量的经典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积累前人的经验,为自己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专业竞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四、结语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他们的文化内涵关系到他们的作品,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因此,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文化修养迫在眉睫,需要相关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9.
[2]李川.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
[3]张春秘.文化素养对艺术设计和教学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杨鹏.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建筑、园林、人体工程学、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要求专业理论广,专业技能多样,“创造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设计目标指向“为人民服务”,这些方面也是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针对这些特征在教学中要强调传统教学与社会性实践的并重,强调其专业实用性和社会服务性相结合,这就要求与时俱进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保驾护航,它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2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设计师”,是各高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师的最根本品质是要富有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的来源常常是艺术与设计实践,实验室在高校教育中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阵地,它不仅将学与用相贯通,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环境艺术课程学习各个相关专业的交接与融合搭建一个互通的平台,根据对国内外多所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考察,实验室已经不再是教学的选择性条件,而是必需项,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1.3产、学、研共同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基地,也是教师的科研基地,在这个基地上实现了教师将课程理论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的传授过程,指导学生在实验室通过相关的过程将学习理论成品化,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与亲身实践接收知识体系并形成为相应作品;教师在进行教研和科研工作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实验室的完善配套;党的十关于教育问题着意提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将教学与生产结合起来,实验室就是校园生产的初期平台,就目前来看各个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实验室建设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齐头并进的客观需要。
2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相结合
2.1转变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时代性、新颖性、预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更新,相应的实验室基础性设施、设备、和实验手段都需要随着教学知识的变迁而更新,在有些院校许多实验室在建成以后就定了型,数十年如一日,严重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与时俱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相关实验室人员应当转变观念,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并引起重视,使实验室的建设如同计算机的程序更新一样形成一种自觉机制,强而有力的新型实验室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比如学生在图形实验室,可以熟练掌握CAD,3D,SKETCHUP,PHOTO等多种计算机图形处理手段,在模型实验室除了能够掌握模型制作的技术技法、机器设备的使用等还能够将自己的设计成品化等等,只有先进的实验室才能打造学生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在实习、择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并且通过相应的实验教学,也使得学生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不仅能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师,还可能成为模型设计制作师,专业的制图师等。
2.2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现代大学的心脏”,从整个高校教育来看,无论国内国外强调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共同的目标,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果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条件,而一流的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室作为支撑,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质,更是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环境艺术设计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设计师,就不能称之为设计师,只是单纯的制图员。因为学生的每一次设计都是一个全新的创作和创造过程,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依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法以外,在实验室的实践分析过程是其重要的创新来源,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因素来考虑,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中来,引导学生主动改造实验室设备和开发实验项目,结合学习活动积极提出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3加强管理
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学生是否能够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关键,也是学生大学阶段专业总结性设计的全面体现,但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毕业设计过程中实验室不允许使用等,针对这些问题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首先根据实验室现存承担能力来为学生进行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选取,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实验室的人员配备和制度管理,让学生实现设计与实验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团结协作,大胆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完善的有效途径。
2.4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
要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支人员结构相对稳定,业务熟练且有责任心的管理队伍,才能使教学得以保障:①重视人才吸纳,强调按需到岗,实验室的相关人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得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验课程中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②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交流活动,向先进院校学习,注重实验室队伍掌握技术手段的时效性,了解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向和趋势等,提高实验室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实验课程知识、技术、设备的常新性;③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激励机制,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安全制度是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重鼓励实验室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发表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教学、科研论文,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和管理水平,对设备进行合理化改进,为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5以点带面,开展实验室建设与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课程看作是一个面,那么不同的实验课程就是其中若干个教学点,这些点散布在整个本科阶段这个面中的各个部分,而多个实验课程就形成了许多条线,这些线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网络存在于整个教学面中,并与其他课程形成无法分割的关系,如果我们针对教学中的某一实验课程点发生了改变,那么整个课程网络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我们要重视实验课程这一“点”的作用,加强实验室相关建设,让这个点做的更加完美,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面。
2.6引入“CDIO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CDIO”是现代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十分符合我们国家的这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要求,它指的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层次,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恰恰非常需要这种模式的引入,建立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将学生的构思切实引入到设计实践中来,以实验室为枢纽将所需课程有机整合,达到国家提出的“优化知识结构”,“学会动手动脑”的目标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同学们之间的有机协作,增强团队精神。
3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办学实践
3.1多个实验室的联袂打造共享体系
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设有模型、建筑物理、摄影、构造、计算机图形和美术实验室,形成了涵盖教学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实验室体系,学校和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室发展,每年均有专项拨款用于实验室建设,并由专业实验队伍进行管理。依托这些实验教师可以进行科研研究,获得科研成果,促进了实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实现了一条龙式的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在美术实验室进行思路的开拓与构思,然后进入图形实验室完成相应的计算机绘制,并在绘制过程中与模型实验室的模型制作相结合共同完成设计理念的实现,之后进入建筑物理实验室和结构实验室来测定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最后对于定型的完整设计进入摄影实验室对建筑模型,构思设定草图等进行专业性的拍照,之后再回到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对所有成果进行系统的整合、排版、艺术加工,最终生成一系列成品图纸。
3.2打破院系分隔,协作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一些课程是跨越了院系的学科界限的,如材料学,工程力学,测量学,环境工程学等均是由土木学院、工程力学系、水利与环境学院等兄弟院系来开设,其相应的实验课程也分别在这些院系的相关实验室中进行,实现了互通有无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解构,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做一体化系统,极大地有利于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3实验室与企业的强强联手
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与郑州大学综合设计院、河南省徐辉建筑事务所、绿地置业等多个设计单位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与人才输送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实验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在校合作项目的技术问题都在实验室中得到解决,这些单位也为实验室的建设积极提出建议,捐赠与项目相关的设备等,实现了实验室与企业的联合建设。
3.4依托科技创意产业园区
2012年学校开始将科技创业园计划纳入学校发展蓝图,从2014开始全面建设,根据学校精神,各院系将各自学院的专业发展与相应实验室纳入科技创业园区的开发进程,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将依托学校科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在教学、科研和人才输出中发挥更大作用。
工业文明使得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但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的满足生态文明的需求,并且通过艺术作品,宣传生态文明。人类已经由工业文明跨入了生态文明,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大的环境背景,做好相关设计工作。
1 生态文明简介
人类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之后,逐步进入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有着广阔的含义,首先生态文明的基础是对自然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严格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建议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人们主动地去遵守和维护自然规律,和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生态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工业文明存在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 生态文明和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艺术种类。作为艺术的一种,环境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综合性。其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以外的所有艺术设计,包括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等。
环境艺术设计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能使环境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是将“情”与“景”进行有效的结合,其中“景”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广泛的包括人文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美术为基础的,并且在建筑上得到了展现。然而,不论在何种建筑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宗旨就是在设计建筑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一种稳定的和谐状态,使自然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美,这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审美需求。所以,在这种本质上来讲,生态文明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3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要想做好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和正确有效的方法作为指导,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些原则。
3.1 以自然为根基,努力做到回归自然
工业文明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但是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使得人们的精神文明发面极度匮乏,更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对物质的盲目追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危机。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人们越来越想回归到自然之中,在这种生态环境观念极强的背景下,需要我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更多地使用自然化的发法,努力做到回归自然,当人们看到设计品后,会立刻融入自然中去。例如,北欧的一些设计流派,它们在设计的过程广泛的应用天然材料和自然中存在的色彩,在设计住宅时,多采用一些欧洲田园风格,为人们创造一种回到自然的感觉。在设计的艺术上,十分注重整体的一致性,还适当地添加某种功能,来增强设计的自然性。整体的设计以环保为主,更多地使用一些环保材料,将各种自然圆形进行搭配结合,从整体上创造一种自然的感觉。
3.2 人文气息在生态化环境艺术中的融入
强调文化精神的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最能唤起人们共识的就是作品本身中蕴含的人文气息,作品同时也是设计师情感的流露。一个优秀的作品,能够充分的反映出设计师对人文环境的重视。可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不是很注重对设计师人文情感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肤浅的形式模仿,缺乏艺术的创新,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枯燥单调,很难充分发挥环境艺术作品应有的作用,此外,很多作品都是为了满足商业的要求,其出发点是经济效益而不是人文效益,致使一些艺术性较低的作品通过商业宣传而被人们认为是真正的艺术,这扭曲了人们的审美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努力做到文化精神的生态化,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努力吸收各种思想,在广阔的中华文化中,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种文化气息,在设计作品中得到完美展现,努力完善自身的审美观,吸收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强化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和人文气息。通过作品向人们传递正能量,改变人们的低级审美趣味,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美学享受。
4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坚持“和谐”的发展道路。努力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只有达到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才能是我们的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人类才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和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将二者进行结合,并找到二者共同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引导人们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学会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所在生存环境的要求,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生态文明的强调等,都体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有利于帮助环境艺术设计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为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挑战:要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满足生态文明的需要,同时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
5 总结
以上就是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要点的简单分析,要努力做到会对自然,同时做到文化精神的生态化。并且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帮助相关的设计师,做好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设计工作。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梅红.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112-114.
[2] 庞永红,屈健.当代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文艺研究,2011(2):62-6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26-02
1 引言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运用模块化理论将整个模型逐级模块化、深化、细化,重视整体环境观的教育,树立整体的建筑观、景观设计观和室内设计观,运用生态审美意识去培养“开拓型、会通型、应用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人才是适合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实行分段式教学机制具有科学依据: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接轨学院、资源共享实现共同教育;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技能,有助于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控制能力;强调跨学科、多技能的素质教育,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让学生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活跃的思维、开阔的学术视野,从而培养处具有较高艺术修养、较强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 现代信息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摸块化教学模型结构
本科教学对教学模型的探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根据自己多年环境艺术专业的求学经验、设计实践经验、工程实践经验、在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经验,以及从科研项目开题以来对国内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多年的采访和收集资料过程中获取的资料、直接和间接经验,试图以系统工程学、模块化理论、整体论、还原论为方法论和信息技术化手段一一建立一个现代信息环境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新模型。作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基本思路是:先将整个教学系统按照模块化理论分离出7个大模块,再按照这7个大模块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来设计更多的相关子模块来构成整个教学的信息系统,这些子模块可根据当前信息时代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增加或减少、更新内容、升级换代。再按照子模块中更小的模块的逻辑性归纳成新的层次,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每学年的课程表。
关于教学模块的分离、更新、增加、减少、归纳以及为模块创造一个“外壳”:为了便于宏观上的教学管理,把整个教学系统分离成几个大的教学模块,即教学模块的分离,例如,本文将整个教学系统分为“室内、建筑、景观、规划、史论、设计基础、实习”7个大模块,通过将模块不断地分离、更新、增加、减少、归纳,以及为模块创造一个“外壳”,使模块本身的内涵以及模块内部子模块之间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教学模型不断发生变化。同时,教学控制体系内容也要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调整做出相应调整。所以我们说,伴随着教学模块的分离、更新、增加、减少、归纳,以及为模块创造一个新的“外壳”,专业教学模型呈现为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型体系。专业教学模型与教学控制体系都是动态的、开放的模型和控制体系。稳定是暂时的、相对的,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新模型的四个核心内容
3.1 五年制教学模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五年制的教学模型为宜。环境设计专业范围较广,实践性强,涉及学科门类较多,运用到的信息和科技技术也相对多,如:设计基础、建筑基础、建筑设计、专业基础、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设计历史及理论、电脑软件学习及使用、毕业设计及论文等。尤其是专业实践一项耗费时间较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现在几乎所有学校的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都不够、以至于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连接不上。
3.2 四段式教学模型
设置四段式教学模型,是参考了国内外的专业教学模型以及目前国内的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3.2.1 有针对性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教学模块(1学年)
现在许多学校的设计基础部教学,是将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放在一起学,不分专业,强调共性,忽略个性,但是在有些院校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部的教学,在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后,逐渐变成了现在的状态。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持共性并展开个性教学,强调设计基础教学的专业适应性、方向性,并非每个专业的基础教学都一样,而是有相同部分有不同部分,而不同部分的课程及内容正是针对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而设。
3.2.2 网络资源拓展条件下的建筑设计课程模块(2学年,含建筑设计实践)
建筑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据本人访谈专业人士统计的结果发现,无论是装饰设计公司的业务领导还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在谈到建筑和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关系时,无不强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建筑知识方面的匮乏导致在工作中的被动。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环艺系开设的工科内容和开在建筑系的工科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在这里的内容重点更多的是强调该科内容和室内设计的关系,这是一个室内设计师所必备的知识技能,这一课程模块的教学设计需要借助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
3.2.3 计算机设计软件使用下的模糊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块(1学年,含工程实践)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设计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理论锻炼设计思维能力,通过专业造型基础、设计原理与方法、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工作室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的历史及现状,了解专业最新成就的发展趋势。
3.2.4 信息技术下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教学模块,并以所选方向作为毕业设计(1学年,含实习)
最后一年的分专业教学,是让学生在前面一年设计基础、两年建筑设计基础和一年“景观、室内模糊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爱,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同时也在毕业之际做出一个有深度的设计项目。环境艺术设计只能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开出两个专业方向,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而建筑设计由专门的建筑系来完成正规的专业教学。无论是美院建筑系还是工科建筑系,一般还要5年,环艺系在有限的时间里既不要去重复别人的路子,更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任务。
四段式5年制教学模式,一年级培养学生从“自然人”到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二三年级开始打好专业基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从四年级到五年级,则重点培养学生从专业人到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设计者,以开拓型、会通型、应用型的创新人才为育人建设重点;从五年级到毕业则选择一门作为突破,再提高,并对本科阶段的学习作一总结。
3.3 增加有关工学课程
这一块内容具体落实在四段式教学的第二段里面,“两年制的建筑设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课程,增加有关工学课程的出发点是基于工程设计及施工实践的需要。工学课程的缺失是目前国内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软肋。基于文科类艺术院校的学生的理工基础,可以将有关工学课程的内容在难度上区别于工科类建筑学院,但是一定要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专业,这在业内和实践中已成共识,在这里所说的技术,除了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还有就是相关的工学内容。
3.4 文理兼收模式
文理科兼收的优势就在于使该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在该专业的高端和中段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保持优势。现在的专业设置状态是:几乎所有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均为文科类生源;国内的一些工学院及林学院的一些相关专业是理工科生源。这样的状态使学生在个人优势上不断扩展,但是在专业“短板”方面却没有得到长足的长进和补充。文理兼收的模式不仅可以使文、工科学生在专业技能、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甚至在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态度等诸方面都有互补优势。
4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块化模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一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和教学中,教学设计应该从信息技术这一个辅助手段多加考虑。希望我的探索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帮助,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272100)
参考文献:
[1]徐晓星.高职院校教师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1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26-2
0 引言
当下设计行业大部分区域机应用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完成以往很难实现的效果,以至于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减少了手绘课程的课时量,或者干脆去除了手绘课程,只教授应用软件的课程。笔者将从各方面来分析及阐述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
1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1.1 专业名称及内容
从2016年9月开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改了,究其原因是以往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名称与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名称冲突,为了有效地区别以免混淆,相关部门对各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名称进行的统一的名称改革,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类专业。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农林牧学为主的园艺类的,旨在培养从事园艺生产,园艺产品营销,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艺植物培育养护,花艺设计加工,盆景制作养护,草坪建植养护等工作人才;②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绿地养护管理、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花艺设计与经营管理、园林景观要素材料的应用与营销、室内外软环境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等工作人才;③以往室内装饰专业整合而成的,旨在培养面向家装设计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展览展示设计公司、家居配饰设计公司的设计人才。本文的环境艺术专业主要是指后两种类型。
1.2 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也一般定位是国内外设计公司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担任着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工程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等岗位的工作。
2 简述一般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成长阶段及具备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设计行业岗位从传统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成细分为设计团队、工程建设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几个部分。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如若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设计团队,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是室内空间设计师,起初并不一定能够接触核心设计内容,主要是从事设计师助理、制图员、绘图员相关工作,帮助设计师完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制作等工作,此时毕业生应熟练地具备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而随着设计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大型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把最终效果图都转发给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制作,既节省了项目制作的时间,又节省了前期设计费用。当毕业生进入公司或企业一段时间,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都有所了解,在能够完成设计师助理、制图员或绘图员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慢慢接触基础设计师工作的内容,主要完成项目设计概念的具化与细化工作,此时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在与上下级设计人员的方案沟通中完成及时有效的交流。最终,若毕业生自身具备较好的设计创造能力就可以担任主力设计师甚至设计总监的工作,此阶段设计任务主要是设计概念的创想和实践工作,毕业生也基本摆脱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主要以各种沟通方式为主协调上下级设计人员的工作,这其中手绘能力尤为重要。
另一个方面,有一部分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效果图也主要以手绘效果图表现为主,这是因为当下一位熟练的效果图后期制作人员的市场薪资较高,而专业的效果图单位收费也不低,在前期投标没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方案投标书全部由本公司设计人员完成,加之时间的限制,多以手绘表现为主。
3 手绘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已经证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人类直立行走以后,双手解放出来了,通过劳动而与外界产生了十分频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而神经、大脑通过双手与外界的反应关系的建立与频度,使得双手的活动越来越多,由此而刺激了大脑物质的迅速增加,使得人类大脑的容量与反应速度都飞速增长。这说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采用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医学界也认为,人类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灵活。手指功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这便是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与强化,延缓或阻止大脑衰老之理。甚至有专家直言:由于大脑和手的关系密切,中年以后,如能经常做手指运动,有助于大脑血流通畅,这样既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手部的血液回圈丰富且微循环密集,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经末梢数量高达50000,为大脑提供了极多的资讯,从而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手的活动刺激大脑的发育,让人更加聪明,对于设计师来说,手绘活动可以使设计者脑部活动频繁,让他们更有灵感,可以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高职院校与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设计构思与创想,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照物完成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效果图制作,从而可以胜任如效果图制作员似的工作,但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这类毕业生就很难办法完成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来完成具象的效果图制作,还要有丰富想象力来创造全新的设计。
手绘对于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在跟客户前期沟通时,运用手绘表现完成设计草图可以更具象的与客户在设计概念与细节方面达成双方的共识。假想一下,设计师通过操作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件与客户沟通,利用起码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与修改设计者的初步设想,而这期间客户无所事事,此时会发生设计师与客户无法有效及时沟通的不良后果,从而对设计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更甚者,客户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设计师沟通,所以运用手绘来完成与客户的方案沟通是非常适合的方式。根据前文可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中后期上升阶段,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上文提到的与客户的沟通,还有利于设计团队内部完成上下级设计人员有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如若毕业生不能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势必对今后的工作和职业晋升有所影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就业为主,不似本科相似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所以从就业方面来分析,手绘能力的具被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应用软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成倍时间的才能结束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方向,我们并不否认许多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传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时,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此方面的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删减手绘课程,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晋升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给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建立在环境科学和设计艺术之上的新兴学科,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多个层面,在崇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最终塑造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技艺型人才。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早期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近年来,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生态环境设计等分支,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环境为主体,围绕建筑内外空间展开的规划将景园和家居都纳入到了环境艺术的设计范围。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美术设计理论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以建筑、园林、计算机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为了让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各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还要从生态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技术上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育模式
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门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的创造美感的行为。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是需要灵感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又是理性的技术活动,设计者的技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的发展让环境艺术设计的二向性特征从物质层面发展到了更深入的境界。比如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通过先进的图形处理软件,模拟光影、色彩和结构等设计要素,使得传统的渲染更加高效。杂乱的图纸被数字化的资料代替,技术和艺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扩大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范围。又比如新材料的发现,使得非传统的变形和异化能够应用在结构设计中,这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方式,让人感叹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巨大魅力。针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艺术教育同技术教育并行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只有掌握了前沿科技手段、富有艺术想象力的技艺型人才,才能从设计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满足我国对于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巨大需求。
三、关于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技术型课程的质量
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环,图形软件操作、材料分析等技术能力是技艺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随着新科技、新结构和新工艺的普及,迫切需要院校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技术性课程的质量。首先,各高校要明确教学目的,打消学生的疑惑,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学习的自。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环境艺术概论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的方向、内容以及同就业有关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技术性课程的类别和数量应当得到拓展。室内施工图制作、景观设计表达等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强调这些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之后,学校应组织考核,从不同侧重点出发,检测教学效果,避免出现全而不精的情况,全方位提高技术型课程的质量。
(二)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
艺术思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源泉,只有掌握了多种多样的思维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提高自身的悟性,总结出更多的设计思路。当前,市场要求设计师能够在艺术的基本规律之上创造出独具特色、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可见,在技艺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围绕创造性思维进行开发和引导非常重要。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于多训练,这是因为人的脑力可以通过大量的思考而变得敏捷而开阔,从而产生更多奇特的构思和方案。另一方面,在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在设计中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达到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同时带领学生赏析名家的作品,扩大他们的视野。并根据学习的反馈情况来判断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实行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环节。对此,学校可以引入不同层次的工程项目,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施工、管理等课程,学生有必要在实地进行学习,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要得到业主的肯定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通过此类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前沿信息。在查找资料和沟通联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益,还避免了纸上谈兵,将技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到了实处。
(四)“岗、课、证、赛”四融通
以“技艺”融合为切入点,参照岗位职业能力,依据职业成长规律,教师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同时,应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构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证、赛”四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设计重构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
结语
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各高校有必要引入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调技术同艺术的融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只有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技术性课程的开展,将基本的艺术规律应用到教学和研究中,才能探索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
参考资料:
二、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
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改革、创新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的关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实际课题设计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产生了“概念设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概念设计主要围绕设计逻辑以及设计创意展开,特别强调设计方法和思维以及概念的创新。这种学习方法以及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具有较强的专题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社会发展需求日益多样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从宏观层面分析,应该以培养多样化设计人才、跨学科融合为基本原则;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应该结合学校当前实际资源以及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总的来说,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可以适当删减一些纯技巧性的课程,可以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社会时展实际,提出一些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如“关于地域文化空间的关注”“跨界设计”“从生活的体验到设计”等,通过这些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
2.针对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环境艺术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专业教育程度、情商、智商、生活环境以及美学基础等各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尤其应重视学生在情感表达,对设计内容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很多教师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在“快题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合方案设计、设计色彩、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等诸多方面,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而且学生也会应用自己学习的手绘表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
3.实现跨学科合作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建立开放型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释放并且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跨专业或者跨学科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诸多环节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系统化、多角度的实践训练平台和机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工作室可以开展主题讲授、设计研究、公开讨论、展示成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处于平等交流的状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判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强调系统性和整合性
以理论认知为基础、以设计实践为途径,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贯通和融合,来达到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有效达到实践性教学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且需要各个学科交叉和综合来进行学习的学科。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很强,一门课程往往是另一门课程的先导,另一门课程也往往是另一门课程的深化。许多课程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依托和因果关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把握好这种关系。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这四年当中树立完整的专业理念,而这种理念形成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课内外结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从而形成逻辑严谨、结构合理的系统化、完整性的教学体系。
2.保证实践的连贯性
实训需要有足够的课时来展开和深入,从而保证实训时段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而使得实践性教学可以持续的展开。首先就要在课时量上有所加强。技能训练的课时应该不低于60--70课时,专业课方面的课时应该适当的减少;其次,公共课程的较少,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同时经过学习,学生又具备的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专业的训练和作品设计
实施序列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艺术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特点,也是衡量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所以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艺术设计作品的水平,而艺术修养决定了艺术设计作品的水平的高低。
1.注重对学生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
绘画本身是一门兼具技术性和学生性的学科。手绘是目前以及以后艺术作品展现其艺术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色彩写生、建筑速写等实践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对建筑物的理解能力,这要比单纯的讲解和教师的课堂传授要深刻的多。
2.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或者带领学生到能够反映我国环境艺术特色的地区去学习、考察和研究。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才能够融会贯通,才能够形成符合中国人民欣赏习惯的艺术设计理念,并成为日后艺术设计创新的源泉。其次要鼓励学生到当代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地区进行教学实践。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的一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学生们通过观察、学习实践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受到先锋作品的启发,更好的进行艺术设计。
3.多渠道开拓视野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3DMAX课程教学,主要重点是传授室内空间设计表现方面,而对于公共空间类型方面比较少接触。教师可以视课堂进展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想象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作品,也可以尽量多的创造一些公共场景让学生课下练习,帮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软件综合运用能力,多渠道的引导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思路.
实现由课堂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1.进行模拟练习
这项教学内容,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来 了解市场的走向,并对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例如,对装饰材料、人才市场、建筑材料、家具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运行的特点、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所搜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2.进行实习
因为刚入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缺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没有实践能力,高校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后敢于走出去,鼓励学生可以寻找机会与一些企业合作,进行艺术设计;增强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在毕业之后,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和实现观念的转变。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就是实践性和艺术性,这是当下高校专业教学体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技术、技能实践出发来探讨构建以实践和艺术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从具体的专项实践中来挖掘教学体系建设的方式;第三部分主要从行业实践的中获得教学体系研究的方向。通过这三个部分构建了一个“技能--艺术修养---行业”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国外各种思想进入中国,同时也对我们传统的思想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国外许多先进的理论和艺术设计的理念不断冲击着国内传统的理论基础,让国内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改变以往单纯借鉴和堆砌理论的做法[1]。完成了初期在环境艺术设计道路上的探索之后,相关教育人士研究出了一条把多门学科如哲学、艺术、生物、物理、心理等融合在一起的设计理论。在这一新理论的指导下,国内的设计风格逐渐多样化,环境设计功能得到开发和创新,并将个人的情怀和情趣通过环境艺术的设计体现出来。当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时,人们不断提升在艺术上的审美要求,这便直接造成了建筑行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原有的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虽然我国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晚、水平低,但是发展的速度并不慢,尤其是近年房地产等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技艺设计的发展如火如荼。
三、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
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借鉴和参考了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等,经过多年在中国的补充、运用和发展,培养出的专业设计人才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做了美丽的改变,而且高校教师们经过学习和吸收这些理论后,明确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即培养出具备将我国的民族个性、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体现在建筑物上的能力的新一代专业设计人士,并且能够及时顺应时展,不断与时俱进革新设计形式的人才,提高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在,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创立了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尤其是一些综合院校和一些理工类、建筑类、艺术类院校。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升温,许多高职院校以及成人教育等也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2]。由于教育精力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大量本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全部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所以不管是教育者还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向来以理论为主,在对理论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重视程度不高。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既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阻挡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系统。
由于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教育理念并未发展成熟,所以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高校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这些年来很多高校持续扩大招生,盲目增加招生数量,却没有考虑到如何保证人才质量,以及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投入的资源。这样一方面违背了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初衷,另一方面阻碍了该行业未来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总的来说就是艺术设计,在设计和创新思想以及实际操作的技术上要求都不低,可以说是一个双标准的专业,并且有一定的难度系数。但是,在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并没有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该行业杰出的专业人才也很少进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经验作为支撑,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五、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方法
要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首先要正确看待社会发展的趋势,清楚社会发展的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对教学的内容和理念进行补充和发展,使之完善。这就要求高校及时调整好师资队伍的结构,将师资能力高效地运用在适当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其今后的实践打下基础,把师生两方面的工作做好,将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化。
(一)认清时代背景,改革教学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21世纪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信息发展和交流的高速性,要求教育者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都是为了能够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计划以及清楚认识到现在时展的背景,保持与国际顶端的设计教育进行切磋交流,互相学习,深入学习现代化的新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有效地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因素融合在一起,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保持自身传统元素和精髓的同时充满时尚感和现代气息[3]。比如在对设计人员进行培养的时候,督促他们时刻关注国际设计的走向,同时还要关注并参加各种相关建筑设计的比赛,以比赛来锻炼自己,检测自身的水平并提高设计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想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就必须革新教学的内容和理念,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走向。从他人设计的杰出作品中不断总结经验,去掉不好的部分并吸收精华的部分,来辅助设计教育工作的展开,将与设计相关的所有教学活动融入到课程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并完善教育的管理力度和制度。只有真正把教育工作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加快实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速度,最终用科学的方法革新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经验交流会中去学习他人的经验,作为自己能力提升的基础或者辅助手段。教师要经常性地给学生创造实地考察的机会,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实战经验,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4]。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引导学生关注外界设计的发展和变换,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和设计视觉。尤其是现代各种电视节目的发展也将环境设计作为节目的内容,吸引优秀的设计人才参与其中的同时,为观众普及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参赛者能够在激烈紧张的比赛氛围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应急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完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因此师资结构的完善和健全能够极大地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目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不断健全现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系统和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创造经验交流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相互交流等等,来获取更多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信息,以更好地培养出更多与时俱进的杰出人才[5]。除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校还可以邀请业内具备丰富经验的从业者来与教师们进行实际操作经验和知识的探讨,或者邀请著名的专家教授等以讲座的形式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讲授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