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2: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篇1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6)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应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4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篇2

二、原因剖析

在祖先留给我们丰厚遗产的同时,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仍走了一些弯路,面临种种困境和困惑,追根溯源、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解释。

(一)消化传统过多

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

比如皇家园林,它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权力财富的炫耀与象征,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与现时期所倡导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方针相悖的。一些私家园林体现的深刻内涵、脱俗境界,须仔细琢磨才能悟出来。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的是直观、疏朗、明快的大色块、大效果。因此,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懂得先进行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吸收外来欠妥

受欧洲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园林设计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像法国的凡尔赛花园,围绕中轴线的对称式布置,形成宏大气势,不失为精妙绝伦之作,透出西方人注重遵循游戏法则的文化背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精心构思,巧妙借喻,小中见大,给人久久回味。今天我们流行的却是人家过时的,像如今到处拔地而起的欧式建筑。

当然,西方的园林也包含了个人的喜好和猎奇的心理。限于地理环境不同,缺乏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那种只能意会的脱俗境界。在局部处理时,我们可吸收对称式布置的美妙之处,学习他们独具匠心的带有高超技艺含量的创新作品。

三、可行依据

尽管目前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在基层县(市)水平一直上不去,但也应可喜地看到,在新世纪里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园林绿化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令人欣慰的前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让绿色艺术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

(一)有着良好的绿化意识氛围

渴求清新空气,把绿色带回家,已深入到每个老百姓的心中。家庭生活中鲜花的时尚,社会租摆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见缝插绿,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如上海,放弃地产开发带来的丰厚利润,在繁华地段舍得开辟绿地。最近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京都议定书》摆到桌面上,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

另外,看看建国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以苏联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理论为指导;80年代,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90年代后,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说明理论上已走向成熟、理智、科学。因此,浓烈的意识氛围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

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逐步解译,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转基因手段诱发突变形成植物嵌合体,或者直接嫁接,一种植物能开多种花;根据基因遗传特性,引种、选育、驯化出许多优良品种;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挽救濒临灭绝物种;电脑自动化控制温室为人们创造出四季色彩纷呈的鲜花艺术景观;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将绿色艺术带入每一个角落成为可能。

据报道,2001年5月13日,浙江省甬台高速公路三门段岭口互通区,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花费三百万元,将一千年古樟挪了窝,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所以有着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生物多样性的建设理论就有了实践的可能。四、解决措施

在深刻剖析原因之后,从园林绿化发展的喜人形势中找到了解决依据,接下来思考的就是在创作中如何既要体现艺术,给人享受,又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好环境,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拿准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把握住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规划设计中要以中央作出的关于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这就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性、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从比较差异中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

中国的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与现代城市园林相比其产生的背景、形成的条件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没有受到污染,社会文化背景有差异,思想相对保守、封闭,服务对象只是少数人,实施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建设的目的、出发点只是为展示奢侈和供享乐之用,并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需要。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不同,有所为,有所不为。

篇3

1.1站在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

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是坚持“高起点”理论,站在起点较高的位置进行来整体布局,将发展宜居城市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放置在全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让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空间能够更为广阔、更具思想、更有韵味。

1.2品味极高的编制与规划

除了上述理论之外,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品味,在高品味、高水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城市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建议,如果有更好的条件,相关的设计决策机构还可以向国家园林设计院或者是一些极富经验的设计专家请教,提高设计水平,更新设计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为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方案。

1.3高标准、严要求的园林规划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坚持“树木为主、花草为辅、自然融合、美中取胜”的原则,将“绿色”与“美丽”贯穿到园林设计当中。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保证整体的规划具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在层次规划上,应当保证错落有致,提倡敞开化、景观化、艺术化的园林设计理念。如果是选择树种,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速生树种配合长寿树种、常绿树种配合落叶树种等方式,要坚持本地树种为主,外来引进的树种为辅,进行树木种植。在布局与搭配方面,必须要保证乔、灌、花、草之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突出自然景色,彰显出宜居城市中的独特韵味与特殊风格。

1.4复合型规划,坚持宏微观结合

宜居城市在建设中的重点应当是为普通居民提供生活、休息、工作的优质空间,这就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与设计。宏观的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出区域演变的真实规律,以及人类、城市、园林本身、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方式,宏观的设计应是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整体认知;中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的应该是依照系统逐渐演变,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布局的特殊的规划方式,中观设计应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所在;微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来的是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式,微观设计就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所在。

2在宜居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具体方法

2.1依靠城市自身的条件,架构绿色体系

建设宜居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式,充分地依靠城市本身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规划,架构绿地的实际分布。主要的自然要素应该是河流、湖泊、丘陵等,这些都要同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连,如公园、林荫道等,从而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且层次分明的绿色框架。例如:早期的巴黎城市,以罗马古道穿过塞纳河的位置最为中心,以罗马古道、塞纳河作为两条主线,逐渐发展,形成巴黎城的主要框架。

2.2加强城郊建设,提高城市内部绿地规划水平

宜居城市的建设不能够仅仅围绕某一单一领域,要依靠城市所有的绿地,无论是市内还是郊区,都要容纳进来。在城市内部的绿地应当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决不能单独进行设计,而割裂了整体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整合相应的管理职能,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管理体制,让城郊建设以市内建设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保证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下完成。

2.3保证区域联系,建设绿色系统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面积会不断增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都要依赖与城市周围的大面积自然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扩张已经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一定会给宜居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城郊区域的自然景观,尽可能的保证景观的原始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城郊景观同城市内部景观相融合相连接。同时,城郊区域被誉为是城市周边的原始型绿色空间,将其当作是城市绿地发展的延伸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其引入到城市内部,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绿地与城市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

篇4

城市自然环境保包括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2方面。在建设城市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园林的营建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协调,实现园林环境的舒适宜人。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系统包含有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效益,同时还能够对城市的面貌进行塑造。

1.2园林对宜居城市文化的作用

城市文化中包括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在园林进行营建的过程中,要在园林结构中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与历史文脉特征,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文脉。此外,园林还能够实现对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其能够在城市文化精神中进行延续。

1.3园林对宜居城市安全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进行营建的过程中园林能够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一方面城市中的绿地能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在出现紧急情况之后为市民的居住、医疗、生活、防疫、传播等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园林能够实现居民建筑及街道、广场等环境安全性的提高。

1.4园林对宜居城市生活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在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物质支持,充分发挥自身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精神支持。

1.5园林对宜居城市经济的作用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绿化的水平,园林作品质量的提高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城市园林同样具有经济效益,能够多方位地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协助:首先,园林能够改善城市景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园林能够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后,绿化植被带动了园艺产业的发展。

2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2.1在城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绿地的架构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在城市绿地分布的架构过程中,要将城市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据,实现绿地分布规划与架构的合理性。城市的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依据这些城市中已有的自然环境实现对城市中公园、道路、广场等绿色空间的设置,实现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郊区自然环境实现连通与融合,从而形成城市绿地的层次分明与合理布局。

2.2对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总体规划

在营建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城市范围之内的绿地,还需要对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充分利用。园林营建的过程中要将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从整体上进行整体规划,从整体上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充分发挥园林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3实现区域绿地系统框架之间的相互联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过多依赖城市周边的自然区域,通过这些区域来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已经对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而对郊区环境过多的依赖则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一,要对城市郊区的自然景观进行设法保护,使其能够维持其原有的景观结构,真正实现城市内部景观与郊区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连接。第二,城市周边的绿地空间被视为是城市绿地的延伸,要实现周边绿地空间最大限度的引入到城市中,实现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高度统一。

2.4实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系统化

在城市空间中包含多种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同时还要考虑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过程中,要在城市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进行引导与限制;要将城市自然特征保护与恢复作为宜居城市营建的出发点,实现各个要素的相互融合。

篇5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城市环境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需求很大,使得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景观环境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风景园林的设计类型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自然环境本身的特点,对整个园林进行原始意义上的构造建设,从而使人为点缀的具有现代风格的东西能够和原本存在的东西进行巧妙的搭配,构成别具一格的现代风景园林,二是利用现代的建筑学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的造景,使之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例如风景园林中经常使用破旧的石子来对弯曲的小路进行点缀,从而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这是一种原本存在的东西,和自然相得益彰,虽是人为造景,却显示不出一点的人工雕刻的痕迹,这是一种感受,更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们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一种超自然的追求,力求以园林所处的整个大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整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进行整体的布局和建筑构想,这是优秀设计师们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设计要点和要求。

二、我国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问题在园林界已经基本达到统一认识,因为它是最终评价园林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理论上说,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植物最容易被忽视。到今天方案一提出都说以植物造景为主,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态性、可持续利用等。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现如今盛行模仿和抄袭他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社会各方面相对较薄弱,个人作品容易被模仿、抄袭。虽然我国已制定的知识产权法比较完善,但从实际操作过程看,对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因此,“似曾相识”成为我国从南到北的园林规划设计的一大特点。

3、结构模式单一,设计思维比较定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各种不同风格的的园林设计都有所了解,但是却无法判断哪些是好的设计作品,哪些是垃圾作品。所以人们往往没有筛选的全盘接受,从而限制了人们设计思维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时极易形成思维上的定势,设计出来的作品结构比较单一,甚至有模式化的倾向,缺乏创新性。

4、科技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影响

规划设计者面对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所给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有了更多不同的选择,如以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对在实现程度、实施速度等很多地方产生广泛影响;以GIS为代表的应用开发,可以帮助规划设计者们选择更合理的决策。现代生活方式的满足对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高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大多数规划设计者为了凸显其水平的高档而应用科学技术进行虚拟假设,实质上并没有把分析的成果落实到设计的实践当中去,不仅做了无用功而且使得前后联系全无,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1、适地适树,突出植物造景

我国园林品种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原产中国的乔灌木多达8000种,但园林景观设计时依然提倡选择本土植物丰富园林景观,引进未经驯化的新品种,不仅植物存活率低,浪费资金,而且易破坏现有生态平衡,对既有的生物群落存有不可预知的隐患。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原则适地适树,即保持生物多样性,又体现地方特色,还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乡土植物具有资源丰富、品种经济、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等优势,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突出地方特色和保持长期的生态稳定,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植物种植设计中,利用地形起伏变化,乔灌木配置高低错落,花卉宿根地被植物点缀其中,尽量利用色叶、观花和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点面线有机结合,鲜明立面构图,突出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以小区居民为第一考虑因素,移步异景,放松心情、减轻疲劳、陶冶情操。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知识产权保护既包括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所有参与者与受益者都应树立保护意识,还涉及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的保护,如图、模型、文字等作品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有效地防止经济利益的外泄;唯有充分认识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侵权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只有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才能维护作者利益、鼓励创作积极性、推动创新。

3、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4、追求创新,打造生态园林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涉及生态、建筑、植物、历史、地理、居民素质层次等多方面,人们对园林的追求趋向于情感和文化品位的生态化人居环境,设计时既不能是单纯的追求景色的美感,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文化、历史、民情、风俗、园林设施材质、后期养护等要素,事无巨细,兼备实用性,在景观表达效果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才能满足才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园林景观是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该要尽可能的符合城市环保的要求,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我国疆土辽阔,城市分布良莠不齐,并且在数量大小上都存在着不同。对于一些发达城市来说,市政建设早已实施多年,为现在打造良好的城市面貌和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些以前发展较落后的城市来说,省政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有的甚至还没有一个雏形。在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管理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1.2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

舒适的自然环境可以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活动场所,使人们都能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工作与生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内在创造力。

2我国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这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关注,从原来的以城市建筑设施为重点转向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园林设计中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主要运用绿色植物和人工制造景观来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样的建设效果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管理者对园林设计认识不足,使市政园林设计偏离轨道。施工者不具备专业素质,使一些优秀的园林设计意图、不能够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展现出来。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整个园林设计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

3城市规划中根据市政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根据城市环境来进行详细分类

对城市环境进行详细分类主要是对该城市环境进行准确考量,由于城市布局复杂,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该城市的综合环境进行考察,尽可能做到对该城市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一般来说,我们在对城市布局进行划分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一定规模建立不同的“群”,比如工矿群、企事业单位群、居民区、各类校园以及公园、广场等,根据不同的群,园林设计也是不同的。

3.2根据不同的“群”进行量体裁衣

3.2.1工矿区。

矿区是一个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区,虽然矿区一般都位于城市外环,但是其自然环境同样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在矿区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绿地防尘污染要求,设计也要大刀阔斧,从整体上和矿区环境背景相配合,要特别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我们还要对矿区缺失的自然环境进行补充和弥补。另外,设计理念还要从愉悦身心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种植一些应季的花草,利用其颜色对比来使人们的感官造成进行性的愉悦体验。

3.2.2企事业单位群。

企事业单位一般都位于一个城市的核心位置,人流量比较复杂,建筑物的风格也以现代化风格为主,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比较优越,其建筑群周围会有一些规模不等的小广场和小池塘等。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遵循科学的规划理念来进行合理布局,此外,还要注重一些风水因素和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布局中,企业文化和风水这2大因素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在进行改造的时候,要保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些点缀和修补,不违背原有的风格和设计思路,使原有设施焕发新颜。

3.2.3居民区。

居民区是城市人口的聚居地,这个区域内的园林设计也是最具有普遍性,这个区域的设计宗旨也会根据为居民建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来进行。所以,这个区域的设计要采用一些具有装饰性的花草和植物,草地建设也是一个关键。在居民区内铺设草地不仅可以降低污染,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悠闲的场所。在靠近街道的居民区还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隔音树木,保证居民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作息起居。

篇7

2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习性适应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有着不同的设计特点,选择适地性植物做主干景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设计风格。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考虑植物在生长方面的需要,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现在的城市由于工业化的大举扩张,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高楼群集下的园林景观要作特殊考虑,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有充分地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塑造景观的功能和效果。在种植设计过程中,即要避免单一化和“西化”,也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不宜在大广场中只种植草皮,应适当搭配种植苗木,因此,在设计初始就应该因地制宜。

2.2观赏和功能兼顾的原则

在了解植物本身的自然习性后,对植物在形态、颜色、香味、花期等方面都应有所考虑,最终要使植物景观在功能和视觉上和谐。例如,植物的形态和原生长的地形要契合,山顶上的植物生长趋势大都笔直向上,比较细小呈现宝塔形。在丘陵的树木多是树冠面积较大,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在植物设计时要在视觉上做好点、线、面三者协调一致,构建完美的图画。另外,在植物的枝、叶、花、果上也要做文章,例如,树干的粗糙程度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效果,树冠的冠幅大小直接影响到1楼居民的采光效果。植物是否是单生、花的颜色和香味、果的形状都会给观赏效果带来影响。最后,还要注重不同植物群落的季相性变化,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绿量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是给予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功能环境。空间内主要的景观是绿色植物,植物的绿量一定要满足改善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环境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植物,它们可以为城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释放出氧气,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给人以好的心情。绿色植物的绿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在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种植耐污染适应性强的植物,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类型要大力推广,如夹竹桃、复羽叶栾树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和降低噪音。乔木和灌木也是增加绿量比较适应的植物类型,在后期护理时候尽量地向地面和构筑物开拓,营造乔、灌、草复合立体化景观效果。最终形成上、中、下相适应的绿量植物层次。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对植物多样性给予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形成多品种组合,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创造生态群落稳定的宜居环境。

2.4规划和搭配相适宜的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观赏空间来源于不同植物的搭配,如果在设计中不注重规划设计,就会造成景观结构比较杂乱。首先,通过不同植物的空间搭配,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强调节奏变化。让人们在观赏时的视觉可以舒缓转移。其次,增加园林的趣味性,要在布局上有着疏密之分、高低之分和大小之分。再次,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性较强、时效性较长的植物类型。一个适宜的园林植物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唤起人的情感,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8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城市人们的生存条件,为此,要运用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布局,使园林在生态上合理,构图上符合要求。中国的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园林景观设计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要求园林设计师不断提高水平,对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反复推敲,创造出温馨的环境。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林规划设计应主题明确

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论文大全。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如某一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一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题办法和手段,找到一条综合性的创作路径。

园林规划设计应主题明确,要做到:第一,要有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和适度的文化品位,利用独特的创新视角和与时俱进的新思维,体现出人文关怀。方案确定之后,要透过细部进行传达,要经得住推敲。第二,要善待、慎待园林建筑。由于建筑构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公园绿地的要素,这些建筑在公园绿地中有时处于主景、点景和主题地位,因此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要十分重视园林建筑构筑物的形象、体量和尺度,以及由此传达的思想文化,利用有深度、有品位、独特的形象来加强文化与生活的积累与沟通。第三,要重视原有绿地的减法设计,突出园林中的大树景观,尤其是对植物和过繁建筑物的删减,保证植被景观和植株的形态美、个体美,在提高绿地艺术质量的同时做到植物群落科学合理。

二、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人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三、园林规划设计应注重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论文大全。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论文大全。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竞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四、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生态性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具体地来说,园林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的指导下,注意选择色彩、形态、风韵、季相变化等方而有特色的树种进行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于一体,或以园林景观反映生态主题,使城市园林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表现出城市园林的景观作用。

五、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经济性

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汲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求和愿望,适应人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势,创造出具有时代印痕的建筑艺术。在景观材料的选用上盲目跟风,包括大树、热带景观树种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有许多中看不中用,或根本不能“入乡随俗”的舶来品,导致保养负担过重。

独特的中国园林是把中国的文学、哲学、艺术和建筑融汇成一体。中国传统园林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把山水、树木花卉、建筑,揉合在一起,并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为蓝本,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中国式写意山水园林。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园林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园林的发展,也正在进行着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这既需要秉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

参考文献

[1]任梦非.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J].园林,2000(1):14.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风景园林网,2009, 9(16)

篇9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适应性研究不断涌现,风景园林领域也不例外。

在理念认识层面,最早有美国麦克哈格1992年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详细的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并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1] 近几年,有张卓予(2009)[2]、包满珠(2009)[3]、赵彩君(2009)[4]、胡承江(2011)[5]、杨锐(2011)[6]等讨论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强调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

在设计方法研究层面,有冯潇(2009)的博士论文《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研究》总结了风景园林中引入与引导自然过程的原则与方法。 [7]赵彩君(2010)在其博士论文《城市风景园林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中通过对理论的总结,以及技术手段、设计手法的阐述,将科研成果、设计实践和应对策略相结合。[8](美)奇普·沙利文(2005)的《庭园与气候》按照传统上用以解释现实世界本质的四元素“土”、“火”、“空气”、“水”划分为四个部分,展示了过去伟大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是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来创造微气候的。[9]柏春(2009)在《城市气候设计 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实现的途径》书中提出“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概念,并从这一概念出发,建立一个关于城市气候学与城市设计学交叉研究的体系、框架以及实现途径。[10]冷红(2009)在《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一书中提出寒地城市环境宜居性建设的科学理念和设计方法。[11]荆其敏、张丽安(2012)《设计顺从自然》本书主要介绍了设计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提出设计顺从自然、设计顺从气候、设计顺从地形地貌、设计从土从石、设计从风从声。[12]

在应用理论研究层面,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型来看,有谭刚毅(2003)[13]、赵彩君(2011)[14]、王建华(2008)[15]等对传统园林气候适应性及各气候应变措施进行了研究; 何海霞(2008)[16]、郭虓(2012)[17]等对民居院落气候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中,有张亭(2005)[18]、郑洁(2005)[19]、朱俊华(2011)[20]、刘姝宇(2010)[21]等总结了居住外环境气候设计的方法及策略;在校园规划设计的研究中,有冒亚龙(2010)[22]、李帅(2010)[23]、宣怡(2012)[24]等探究适宜地域气候的生态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校园规划布局结合地方气候等规划与设计策略;对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有冷红(2011)[25]、阎晶(2010)[26]等探讨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的策略与具体方法;谭晓红(2004)[27]、肖锐(2012)[28]、梅洪元、代阳(2012)[29]等从气候角度出发对街道的绿色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广场规划设计的研究有毕晓莉(2011)[30]、刘伟毅(2006)[31]等提出了广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周瑞祖1996)[32]、程静静(2010)[33]、陈玉玲(2010)[34]、唐芳、张秋钤(2011)[35]等对于风景区进行了气候资源评价的研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发现,近年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界深刻地认识到了气候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对于不同类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中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应用理论都有所研究,但是针对气候适应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对欠缺。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哈格(Mcharg,Ian L.)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张卓予.微气候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9,v.35(32):15-16.

[3]包满珠.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园林建设[J].建设科技,2009,No.156(19):30-33.

[4]赵彩君,傅凡.气候变化——当代风景园林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机遇[J].中国园林,2009,v.25;No.158(2):1-3.

[5]胡承江,李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发展[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杨锐.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园林,2011,v.27;No.185(5):18-19.

[7]冯潇.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8]赵彩君.城市风景园林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9](美)奇普·沙利文(Chip Sullivan)著;沈浮,王志姗译.庭园与气候[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柏春著.城市气候设计 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实现的途径[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1]冷红著.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2]荆其敏,张丽安著.设计顺从自然[M].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13]谭刚毅,陆琦.广东传统住宅庭园的气候适应性与实用性[J].中国园林,2003(4):23-26+83.

[14]赵彩君.与气候为友—中国传统园林适应气候的特色研究[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5]王建华.基于气候条件的江南传统民居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6]何海霞,张三明. 中国传统民居院落与气候浅析[J]. 华中建

筑,2008,v.26;No.13912:210-214.

[17]郭虓.气候对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12.

[18]张亭.京津石地区居住外环境气候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

[19]郑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户外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0]朱俊华.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

上邨规划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2011:8.

[21]刘姝宇,徐雷. 德国居住区规划针对城市气候问题的应对策略[J].建筑学报,2010,No.50408:20-23.

[22]冒亚龙,何镜堂.映射气候的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10,v.17;No.10304:39-47.

[23]李帅,敬鑫,于海漪.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微气候测试与分析[J].华中建筑,2010,v.28;No.16312:58-63.

[24]宣怡.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5]冷红,甄玮.基于微气候优化的寒地城市小型公园绿地规划研究——以哈尔滨太平公园为例[A].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6.

[26]阎晶.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7]谭晓红. 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

[28]肖锐.不同气候地区街道布局研究[J]. 中华建设,2012,No.8405:84-85.

[29]梅洪元,代阳.回应气候的寒地城市街道绿色设计[J].建筑学报,2012,No.53212:104-107.

[30]毕晓莉,刘起.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西北地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以白银金鱼公园全民健身广场设计为例[J]. 华中建筑,2011,v.29;No.17310:47-49.

[31]刘伟毅.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2]周瑞祖,周永忠.五洩风景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浙江气象科技,1996,01:3-8.

篇10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园林学亦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与艺术,它致力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风景园林学融生物科学、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于一体,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园林规划设计含义: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1.园林绿地规划从宏观上讲,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这种规划是由各级园林行政部门指定的。通过规划虽然在时空关系上对园林绿地建设进行了安排,但是这种安排还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园林环境。所以园林绿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和用途,在规划的原则下,围绕园林地形,利用植物、山水、建 筑等园林要素创造出具有独立风格,有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或者说设计就是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环境。

2. 园林绿地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小品等方面的设计。另付:“规”者,规划、规矩之意;“划”者,计划、策划之意;“设”者,陈设、设置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园林绿地建设之前的筹划谋略,是实现园林美好理想的创作过程,它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艺术法则的指导。

二.风景园林的景观系统的类型:

景观系统大致上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

(1)自然景观:自然,《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天然,而非人为。自然景观,顾名思义,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未经过人为加工而处于自然状态的景观形式。陈六汀教授在他的《景观艺术设计》一书中这样归纳:自然景观“由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构成的,其构成要素包括地貌、生物植被、水以及气候等,在形式上则表现为高山、平原、谷地、丘陵、江海、湖泊等。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不同地理类型的自然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地理特点,也体现出不同的审美特点,如雄伟、奇巧、秀丽、优雅、辽阔等。”自然景观尽管是处于未经人工,但对于欣赏的对象——人来说,一样会给人们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客观感受。

(2)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的。它从广义上说,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切艺术文化成果,它集中体现了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技术成就及艺术文化成果;而从狭义方面来讲,是通过将自然景观进行归纳概括,并用一定的形式、规则、色彩进行整合而成的景观形式语言,其带有明显的人工色彩。城市绿地景观主要指散落在城市各地,如供休闲娱乐用的绿地、观赏用的绿地、路边的绿化隔离带、河堤的绿化带、立交桥之间形成的绿化带等等,它不但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有调节区域小气候、净化空气、

隔音隔热的功能。

三. 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

(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

(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

(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

(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

(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

(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四.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

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4)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五.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

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

总结: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

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不仅是在电脑前画好图,是要创新设计理念,遵守设计规范,遵循设计程序,深入勘察现状,深入沟通,深入施工配合,才能最终实现建造节约型、生态型、精品园林绿化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