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2: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桥梁施工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自1928年法国学者弗莱西奈(R.E.Dill)研究成功后,1945年开始大量推广,是土建工程的一种高新结构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大量使用,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些已建成的各类大型桥梁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成为现代桥梁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然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复杂,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操作能力要求极高,对施工质量要求严格,但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质量不容乐观,许多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如预应力筋工作不足,管道灌浆不饱满等等,而其中许多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为了提高桥梁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桥梁建设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应南京市交通质量监督站的委托,组建预应力实训室,对桥梁预应力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本文从实训室建设、教学方法、教师培养和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讲述预应力实践教学。
1.预应力教学
预应力混凝土原理是:预先在结构上施加一压应力,其大小和分布能将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抵消(或部份抵消),从而减少混凝土受拉。预应力混凝土原理看似简单,但设计与施工却十分复杂,导致学习时“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做就错”,因此,预应力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要。
1.1培训教材
目前国内对预应力技术的参考书是施工手册、规范和一些技术方面的专著,基本上是从技术人员的角度进行编制的,预应力施工操作方面尚无相关书籍,因此预应力实训还应编制与技术工人相对应的培训教材和实训指导书。我院从培训工人的角度出发,编制了预应力混凝土工培训教材,主要内容有预应力材料、锚固体系的类型和相关参数,设备的操作方法,常用施工方法、常见质量事故及处理方法、安全管理等;根据实训目标编制了预应力混凝土实训指导书,明确每个项目实训的目标、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技术要求,计算表格等。
1.2预应力实训教学
预应力教学方法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先采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的形式介绍预应力的原理、材料、锚固体系、设备、施工方法、相关施工计算,然后进行实践操作。
实训教学采用小班教学的方法,每个小班分为3个小组,每组6―8人,
实训项目为后张有粘结施工,将其分解为4个操作项目。
(1)波纹管安装
实训室中有预应力空心板梁钢筋骨架2只,长度从梁头开始8米,其余部份省略。学员可分为4组,要求学员正确地按图纸线形要求安装波纹管、螺旋筋、锚垫板、锚具夹具等,并相互检查对方的安装的质量。
(2)油泵操作和P锚制作
由于油泵操作对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因此单独列为1个项目。主要设备有5台油泵,1台P锚挤压器和4台千斤顶模型。学员分为4个小组熟练操作油泵的4个阀门进行进油和回油,千斤顶为透明模型,操作时可看到液压油流动的路线,此时如有操作失误,比如回油到底而忘了关闭阀门导致油压异常升高,液压油将从千斤顶模型的溢流阀中流走,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已能熟练操作油泵的学员,可制作1只挤压锚(P锚),提高对高压油泵的认识。
(3)预应力张拉
张拉是预应力培训操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训室中有3套张拉设备,由3米张拉台座、油泵、千斤顶、锚具夹具、钢铰线组成,可供3个小组进行张拉操作。要求学员能正确掌握钢铰线、锚夹具、限位板、千斤顶的安装方法,能进行张拉力和伸长量的计算,并进行张拉,要求掌握张拉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压浆操作
压浆是后张有粘结施工中最后一个环节,培训方式为示范操作,主要培训学员对压浆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主要的设备有高速搅拌机,压浆机和30m透明压力波纹管组成,由教师进行搅拌水泥浆、压浆操作,讲解关键步骤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3职业技能鉴定
预应力施工技术复杂,其技术要求比同类型的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要高得多,技术鉴定时以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并重的方法进行。理论考试采用案例分析考试,将预应力材料、锚固体系、张拉设备、施工方法、质量安全事故分析、施工计算等相关知识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制作成多媒体,要求学员按要求进行答题;操作考试为后张法张拉,公路工程系制作了2片20m预应力预制箱梁,要求学员计算张拉力和伸长量,然后进行张拉,测量伸长量,最终以评分标准的操作过程和张拉结果(双控、理论伸长量和实测伸长量)进行打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均大于60分者为合格。
2.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培训的对象为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此实训室的建设以实用为目的,应施工现场进行建设,除了练习油泵操作的千斤顶模型外,其它材料、工具、设备均为实物,还制作了大量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的展板。
预应力实训基地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份。室外部份主要有2片预应力箱梁,可作预应力技术工种技能鉴定时的张拉考试;1套透明塑料波纹管装置,可模拟压浆和真空压浆操作。室内部份为1间210m2的实训室,分为陈列区和张拉区。陈列区放置各种预应力材料、锚固体系、板梁钢筋骨架和设备供学生学习;张拉区为预应力张拉台座,供学生张法操作用。
2.1预应力材料
预应力是一种较新的施工技术,材料设备发展很快,实训室中应收集了常用的预应力钢筋、精轧螺纹钢、预应力钢丝、低松驰预应力钢铰线、无粘结钢铰线、环氧树脂钢铰线等7种不同类型的预应力筋,并用标签注明其类型。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预应力筋的名称,并掌握常用的预应力筋力学性能、直径和面积等参数。收集各种预应力成孔材料,要求学生能识别金属波纹管和塑料波纹管的类型和作用。
2.2预应力锚固体系
根据预应力施工的习惯,将预应力锚固体系分为钢筋锚固体系、预应力钢丝锚固体系和钢铰线锚固体系三大类,将最常用锚固体系,如精轧螺纹钢锚固体系、镦头锚钢丝锚固体系、夹片锚(Q锚)中的圆锚和扁锚锚固体系制作为实物模型和图片。要求学生识别各种锚固体系,掌握夹片锚锚固体系张拉端和固定端的组成,识别夹片、锚具、连接器、锚垫板、螺旋筋、P锚等夹片锚组成部件,掌握其功能作用。
2.3预应力设备
预应力实训室的设备按3组配备,主要的设备见表1
3.指导教师培养
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必须对预应力施工技术很熟悉,掌握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还要有熟练的预应力施工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我院与公路建设相关的校内企业有高速公路检测中心、监理单位、公路施工三家,这三家企业同时是公路系学生和教师的实训基地,有多位教师曾长期在桥梁施工现场从事检测、监理和施工工作,对预应力施工技术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由于预应力张拉、压浆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现场卫生条件较差,一般技术人员对预应力施工操作并不熟悉,因此急需对教师进行操作训练。
在暑假期间,学院派出多位教师前往苏通大桥、宁淮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进行实习,向施工现场的技术员、技术工人学习预应力施工技术,并练习预应力张拉技术,积累施工经验。开始培训时,学院聘请一些桥梁预应力专家和技术工人进行授课,先进行学习,然后逐渐参与教学,最终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达到培训教师的目的。
4 安全管理
预应力施工工艺复杂,设备种类多,用电多,张拉设备液压高达50MPa,张拉力超过100t,而作业时安全防护措施较差,施工过程中钢绞线、夹片飞出伤人,油泵液压油、高压水泥浆喷射伤人,设备操作时冲压伤手指等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和《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180:2005的规定及设备操作等相关规定。因此施工安全极为重要。针对学员施工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实训前应灌输安全知识,实训时应准备有相关的安全设施,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应力桥梁中应用广泛,施工技术十分复杂,我院进行近一年的准备工作,编制了培训教材和实习指导书,筹建了预应力实训室,进行了5期的预应力技术培训,培训了300多名预应力中、高级工,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实现的。课程的目标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整体要求。因此,要认真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来确定课程总体目标及能力、知识、素质等具体目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北地区,服务道路桥梁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道路和中、小型桥梁的施工及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及管理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开展社会调研,了解工作过程
制定课程标准应该开展充分的社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责、职业素质要求和技能素质要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情况,这是制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本专业服务领域为道路、桥梁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试验检测、勘测设计、养护管理及相关领域;主要就业去向是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养护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及管理等单位;主要就业岗位:工程建设施工、试验检测、工程养护施工、工程管理等技术岗位。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公路勘测与设计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控制能力;工程造价文件与标书编制能力;施工资料编制与归档能力;公路病害处治、桥梁维护加固能力等。
3.划分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
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能力观,将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任务(学习情景),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主线,一门课程可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项目,又可将一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典型任务,以项目、典型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中培养能力。
4.描述学习任务,构建教学标准
对每个学习任务,要描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教学环境、过程与方法、师生要求、考察与评价和建议学时,构建教学标准。学习任务的教学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具有适用性和针对性。
5.结合高职特点,建立考核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是对本课程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的质和量的综合标准,是课程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考核标准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习任务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检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运用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及水平,将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桥梁工程》为例建立课程标准
1.开发思路
课程标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按“桥梁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并以典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模拟施工场景,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训实操,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通过以桥梁施工中的桥梁基础施工、下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桥面系与附属工程施工典型的施工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项目设计。在施工中结合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桥梁施工新技术、新规范和验收资料归档要求,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职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
(2)能进行合理选用施工机械、施工设备;
(3)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具有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5)能按照新规范、规程和新标准进行工程验收;
(6)具有收集整理工程资料、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控的能力;
(7)能完成竣工验收检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达到胜任道桥施工员工作要求。
三、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实施还应包括教材选用与编写、教学组织与设计、课程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1.教材选用与编写
课程教材应优先选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工学结合的设计思想,教材应按学习情境进行组织。为提高学习兴趣,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表达精炼、准确。
2.教学组织与设计
教学过程应注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通过创设工作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针对不同工作任务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评价理念。以“知识、能力、过程、结果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评价占50%以上。
(2)评价内容。①掌握基础知识:认识、能进行知识点组建的能力;②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案例分析答辩能力。
(3)评价形式。采用“项目组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答辩”等形式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20%,教师评定6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13-02
【Abstract】The current road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capital investment increased, more and more strict quality control, to be accurate and reliable highway engineering test an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described “road and Bridge Inspe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testing industry needs to adapt to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Highways and bridges Detection Teaching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一、前 言
随着交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公路与桥梁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检测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检测咨询机构的增多,增加了对公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人员的需求。同时,对公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检测技术人员的培养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正面临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作为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以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群为主流的高职教育,在实施《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时,必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科学研究,创造条件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公路与桥梁工程的实践中去,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课程特色,寓教学于产学研合作之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公路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以提高《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这门专业技术课程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课程建设与课程特色
1.课程建设
《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作为道路桥梁技术专业、公路监理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教学标准能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势,保持服务公路交通的特色,适应宽口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融入了全国交通类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密切关注我国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充分考虑人才培养规格和行业需求多样性的要求,以能力为核心,以实用和实效为原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注意体现原创性内容,把握好技术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关系,努力体现教育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课程教学达到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兼备;采用最新的国家和部颁技术规范和标准,融入了现代公路和桥梁建设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等;并不断实施、总结、吸收和改进。
2.课程特色
在《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将“学习情境”即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将“学中做,做中学”从感性模仿能力延伸到创新技能和持续发展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创新教学模式,突出高职特色。开展全面教学改革,科学构建教学内容,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职业能力,实现工学对接。在“教与学”中,突出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及后续拓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依托行业的“教、学、做”一体化合作平台,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广泛开展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同时为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契机。
三、课程教学与团队建设
1.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满足岗位需要为导向,按照综合职业素质要求和技术应用需求,经过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同行、业内和学生等建议的基础上,开发课程教学体系,设计课程目标、标准和内容。做到课程体系突出以能力为核心;课程设置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前沿性(校合作开发与设计);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突破口的全面素质教育,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并能适应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2)课程教学定位。课程教学突出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的课程教学观。
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体现课程以知识为载体,是知识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为学生的发展设定的前进轨道;当前,检测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明显超过科学的成就,而且科学与技术已形成一个双向作用的格局,这种状况推动了课程的调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应现代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产生的现代新型高等教育;作为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应以技术知识为核心。这种以技术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获得为核心构建出来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才是现代技术型的课程观。这种服务于技术开发和职业训练的目的,才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在如何落实则见仁见智;《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在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参与,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本着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这对于高职学生至关重要。
(3)课程教学设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依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道路建筑材料试验室(交通部乙级,广西一级)及校内生产企业“广西正高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交通部乙级检测资质)的实训条件及所承担的各种工程检测项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为支撑,坚持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生产实际的“双结合”,即一方面要求严格按照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培养学生常用的、重点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实施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突出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为了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局限性与学生就业去向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必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为此,我们经常邀请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来校进行技术讲座或直接担任课程教学,或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训练,或利用学生毕业实习时深入企业进一步强化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突出实训能力培养,加强动手能力考核。制定课程教学考核方案。
2.课程教学团队
稳定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课程教学的基本保障。加强校企合作,从产学研合作教育单位聘请专家学者做兼职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产、学、研三方联合授课,有利于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教育,共同探讨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方案,明确校企之间共同培养人才的各自职责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现场试验检测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U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091-01
1 概述
《市政桥梁施工》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一直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根据施工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识读图纸能力不足、工程测量能力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工程试验和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工程技术能力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严重匮乏。
2 原因分析
桥梁结构体系更加复杂多变,学生想象其结构困难。测量、试验课程理论知识部分所占课时多,实际动手操作部分内容少。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落后。教学模式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3 措施方法
1)鼓励学生自己动用各种资源、方法和手段收集工程图纸、工程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培养注意积累学习资料的习惯。经常保持与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共享资源。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供学生练习识读图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桥梁施工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桥梁各部分结构。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教材、文献资料、桥梁施工规范、桥梁设计规范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熟悉桥梁施工技术和桥梁施工工艺。
2)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增设一门《市政工程施工放样》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的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典型的施工放样任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测量放样实际操作机会,重点培养学生对市政工程的测量放样能力。
3)校内实训期间,在桥梁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桥梁工程材料检试验的培训,重点培养学生对桥梁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检验、检测能力;为学生提供钢筋加工的机会,培养学生调直、切断、弯制钢筋、绑扎钢筋骨架以及质量检查等能力。
4)注重收集桥梁工程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适当将教材中一些陈旧的知识内容淘汰,随时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介绍给学生,保证知识的不断更新。
5)注重现场教学,经常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并邀请施工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施工现场的氛围,到施工现场多看多学,将理论和实际更好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6)根据工程实际施工任务,设计若干典型学习任务,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①明挖基坑任务。一地势平坦地区开挖基坑,自然地面挖深2.8 m以内为亚粘土,2.8 m~6.1 m以内为中细砂,地下静止水位在3.5 m~4.2 m之间,对施工有影响。基坑底面尺寸长10 m、宽8 m,挖基深度为5 m,基坑坑壁坡度为1:1.5。要求编制基坑开挖方案并进行基坑测量放样。②钻孔桩任务。某桥采用桩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共10根,其中2桥台处共4根桩,每根桩长17 m,桩径120 cm,3处桥墩位置共6根桩,每根桩长18 m,桩径120 cm,钻孔灌注桩所处地质是圆砾土。
钻孔桩施工方案:
要求学生按照下列内容编制钻孔桩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2)主要施工方法;3)施工进度计划;4)劳动组织;5)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6)安全目标和应急措施;7)环境保护措施。
钻孔桩质量管理要点:
1)基本要求。①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配合比执行情况。②成孔后的清孔,孔的尺寸和沉淀层厚度的测量。③水下混凝土灌注情况。④锚固钢筋嵌入长度要求。⑤无破损检测要求。⑥凿除桩头情况。
2)实测项目。要检查混凝土强度(MPa)、桩位(mm)、孔深(m)、孔径(mm)、钻孔倾斜度(mm)、沉淀厚度(mm)、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等项目,并满足规定值的要求。
3)编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简易手册任务。桥梁施工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现在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重视,为此要求学生编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简易手册。通过此手册的编制,能够提高学生对施工安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施工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制。①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分析。根据对以往桥梁工程施工的分析和总结,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严重性、多发性、复杂性、可变性。②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③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培训制度。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④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在防护上、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的措施。
4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对桥梁基坑开挖方案的编制、桥梁基坑放样、钻孔桩施工方案的编制、钻孔桩质量管理要点以及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俊山,袁忠文,李宝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华章,2010,25.
[2]李仕东.工程测量[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57-02
1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界定
高职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课程改革的方向,高职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1.1职业课程标准
《教育大辞典》中对课程标准作了如下解释:“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它有别于教学大纲,是在一定层面上制订的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然而,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其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创造条件。
因此,高职课程标准必须能反映其服务对象如行业、企业、施工岗位、社会等多方面的要求,是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教育标准的融合。
1.2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我们在制订高职课程标准过程中,适当引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一方面符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将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相结合,实行“双证书”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
1.3职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制定中课程内容的选取依赖于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于职业工作逻辑。因此,课程标准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课程标准的制订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通过学习,学生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也只有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职业岗位的变化,兼顾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内涵,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职业课程标准制定的实施步骤
2.1分析专业目标,明确课程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实现的。课程的目标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整体要求。因此,要认真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来确定课程总体目标及能力、知识、素质等具体目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北地区,服务道路桥梁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道路和中、小型桥梁的施工及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及管理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开展社会调研,了解工作过程
制定课程标准应该开展充分的社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责、职业素质要求和技能素质要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情况,这是制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本专业服务领域为道路、桥梁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试验检测、勘测设计、养护管理及相关领域;主要就业去向是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养护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及管理等单位;主要就业岗位:工程建设施工、试验检测、工程养护施工、工程管理等技术岗位。
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公路勘测与设计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控制能力;工程造价文件与标书编制能力;施工资料编制与归档能力;公路病害处治、桥梁维护加固能力等。
2.3划分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
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能力观,将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任务(学习情景),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主线,一门课程可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项目,又可将一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典型任务,以项目、典型任务为导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中培养能力。
2.4描述学习任务,构建教学标准
对每个学习任务,要描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教学环境、过程与方法、师生要求、考察与评价和建议学时,构建教学标准。学习任务的教学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具有适用性和针对性。
2.5结合高职特点,建立考核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是对本课程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的质和量的综合标准,是课程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考核标准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习任务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检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运用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及水平,将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3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桥梁工程》为例建立课程标准
3.1开发思路
课程标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按“桥梁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并以典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模拟施工场景,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训实操,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3.2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通过以桥梁施工中的桥梁基础施工、下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桥面系与附属工程施工典型的施工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项目设计。
在施工中结合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桥梁施工新技术、新规范和验收资料归档要求,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及管理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
(2)能进行合理选用施工机械、施工设备;
(3)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具有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5)能按照新规范、规程和新标准进行工程验收;
(6)具有收集整理工程资料、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控的能力;
(7)能完成竣工验收检验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达到胜任道桥施工员工作要求。
3.3学习领域
4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实施还应包括教材选用与编写、教学组织与设计、课程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4.1教材选用与编写
课程教材应优先选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工学结合的设计思想,教材应按学习情境进行组织。为提高学习兴趣,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表达精炼、准确。
4.2教学组织与设计
教学过程应注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通过创设工作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针对不同工作任务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4.3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评价理念。以“知识、能力、过程、结果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评价占50%以上。
(2)评价内容。①掌握基础知识:认识、能进行知识点组建的能力;②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案例分析答辩能力。
(3)评价形式。采用“项目组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答辩”等形式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20%,教师评定60%。
4.4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对教学环境,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要求;提供学生可选用的教材、参考资料,包括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手册、工种培训手册和岗位工作手册等,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精品课程网站及网络资源等。
参考文献:
[1]杨立峰,吴延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行动: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制订的研究与实施——以嵌入式应用与开发课程标准为例[J].计算机教育,2008(19):122-126.
[2]徐国庆.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J].职教论坛,2006(9X):1.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仿真教学课件的必要性
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现论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高等院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例如应用PPT制作教学课件;应用Authorware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系统;应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如VB)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系统、考试系统等等。在校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应用以上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肯定,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在《桥梁工程》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不直观、桥梁模型试验成本高等特点,因此我们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制作仿真交互的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来加强《桥梁工程》课程的实操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来体验桥梁结构设计、施工技术,这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和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三维立体图像,学习者成为虚拟场景中的一份子,其与虚拟环境中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同时虚拟现实系统中是集视听触动觉为一体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信息,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进行实时的全方位的学习。例如针对桥梁工程中的桩基施工,通过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的介绍,有针对性的通过3D技术,将针对不同钻具类型——旋转钻、冲击钻、冲抓钻分别介绍施工顺序,通过视听等多面的立体感受,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体会和掌握其施工工艺,记忆深刻,和传统的老师讲授理解要更透彻,接受领悟的要领更多。同时对于土木工程中,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的需求主力,如果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某个土木工程构建,那么学生的被动学习就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桥梁虚拟实验室(Virtuallab)在教育上应用前景广阔。创建桥梁结构虚拟环境的演示体可以摆脱真正实验室所需要的昂贵的设备,教学的效果基本接近真正的实验教学效果。
3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专业中应用的设计思路
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目标之一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强调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虚拟现实技术在桥梁工程教学中,需要以典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确定类型、结构、构造、尺寸及工程施工布置方式等基础资料,收集桥梁的墩台、墩台基础、桥梁承载结构等资料,为软件开发奠定数据基础。其实施过程拟采用的思路及方法如下。
1)调查法:深入工程单位调研,以工程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确定虚拟仿真工程项目和具体内容;调研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了解软件开发平台的种类和功能。
2)功能分析法:根据当前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和需求,进行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和专业教学结合的需求分析,研究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典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确定类型、结构、构造、尺寸及工程施工布置方式等基础资料,为软件开发奠定数据基础;教学模块开发;比选并确定开发软件。
3)经验总结法:本校试点,将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并总结提高,然后向其他学校推广新的教学方法。
4)教学效果评价。按照桥梁工程教学设计内容,实施教学工作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和仿真操作教学效果评价,才能如实的反应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发现教学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实现辩证唯物法的发展规律。教学评价也是学生和教师共享学习成果的一个过程,通过学生接受知识、提出疑问、发现问题以及参与评价等过程中,进行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使知识得到巩固、完善和升华。
4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学生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可以欣赏桥梁艺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使得将传统的、小范围的专业技术教育转化为更现代的、更大范围内的专业教育和针对更多受众的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在桥梁工程教学中应用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从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研究的广度及深度在不断增加,这为桥梁工程教学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2)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应用,在教学及技术方面,都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场景建模过程中要求操作便捷、清晰明了,学科特点突出。
5结论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桥梁工程仿真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专业中应用的以下设计思路。
关键词 :高职;“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教学;双线并行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408);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Y201416);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立项精品课程“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编号:TZYKC201403)
作者简介:韩振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计量与计价;本文其他作者单位均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12-03
“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的课程教学由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路桥工程现场计量与计价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中,打破传统教学学科型的教学内容设置,引入项目化教学法,并考虑在实践中设置课上课下双线并行案例项目,在课程授课单元设计运用课上项目(A线),课下项目(B线)进行相同数量的项目任务设计,进行就业岗位典型任务的实施过程划分,每一个项目都是9个步骤的重复,但重复的仅是步骤,而不是内容。从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设计行为的主体,教师以不同于以往的角色出现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操作,教学的目标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零距离对接。[1]
一、适宜的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围绕学生就业需要的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及有关定额,对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公路工程量清单)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和结算,具备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能力目标
1.能通过识读路桥工程图纸等工程资料,准确列出计量和计价的对象(项目名称),并能检查缺项与错项。
2.能依据工程图纸、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规则及相关文件资料,正确地计算与统计工程量。
3.能依据工程预算的编制步骤、相关施工组织与规范、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规则及相关文件资料,准确应用市场询价途径,正确合理地确定材料运距及人、料、机单价。
4.能应用造价软件正确编制工程量清单并撰写相应的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
5.能按照合同管理及工程量清单等资料要求,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和竣工结算。
(二)知识目标
1.掌握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相关知识。
2.熟悉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规范。
3.掌握工程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步骤。
4.能够结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及有关定额,对具体的公路和桥梁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具有严格遵守规范标准的意识。
3.具备求实、诚信的工作态度。
4.培养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便于实施的教学设计
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按照路桥工程预算书编制的基本顺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实践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施工图预算”真实工程项目,按照初次就业造价员、提升岗位造价工程师的典型工作要求,设置了教学内容两大模块(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如表1所示。
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课上课下学习实训两条主线,课上以教师讲解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1标施工图预算项目(A线)为例,设置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完成训练任务,培养专业基础能力;课下以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2标施工图预算项目为例,设置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课堂同步实训项目,由学生分组配合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对于工作成果进行点评,通过课下训练项目(B线)巩固拓展;两条主线双线并行同时推进,训练目标逐次递进,逐级提升,使学生能力不断巩固提高。[2]到课程后期,在学生适应教学模式并熟悉课程内容后,以金湖县荷花荡景区旅游公路工程3标施工图预算项目作为综合实训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过程的理念,以过程为实施任务环节的核心,制定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最终考核模式[3],如表2所示。
三、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次课设计
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次课的设计尤其重要,其主要任务是开门见山,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第一次课上,引导学生的学习任务依次为:通过价格组成案例及2014年就业实习岗位需求招聘案例进行课程引入;课程简介(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获取预算项目背景与工作任务信息;回顾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讲授、学生获取项目分解知识;师生共同查看任务单,分析获取课上项目(A线)工作任务;项目组组员分工识读路桥工程施工图纸(主要由课前完成);组长整理分解项目内容;项目组确定成员展示项目汇报成果,师生互动点评;教师完成对本任务的总结、归纳;教师给出各项目学习成果评价与指导;课下项目(B线)任务布置与下个任务预习。
(二)辅助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4]“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工作任务选取实际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根据路桥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程序,在授课时结合案例教学,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实用性和适用性,从而使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模拟教学法。教学中应结合施工现场视频和丰富的专业网站资源,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工地现场的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和常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确定施工组织与工程量。
3.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新知识和动手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从教师演示完成课上项目到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课下项目,再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综合实训项目,旨在推动双线并行,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宜采用简单的“告知”形式,而应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达到“认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12):102-107.
[2]孟霞.“双线并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263.
0.引言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道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交通土建行业施工生产一线,从事道路、桥梁等工程施工生产领域中的关键岗位(公路工程八种主要关键岗位:施工员、技术员、测量员、质检员、内业员、材料员、试验员、计划员)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专科学习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1.第三学期工程教育改革
道桥专业取消暑假,实行三学期制,一、二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第三学期以实践教学为主。因为公路工程建设具有无重复一次性的特点,使得道桥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生产性实训无法走进课堂,我们紧紧依托第三学期,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第三学期作为道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确保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在专业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我们从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入手,系统分析了公路工程一线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总结归纳出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根据不同知识、能力的权重,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道桥专业学生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制(识)图能力、测量放样能力、施工技术和常用工程软件的应用。道桥专业围绕四种核心能力,同时兼顾公路工程施工领域八种关键岗位的能力需要构建专业课课程体系。
通过第三学期的校企合作,达到如下效果首先,企业直接参与工程教育[1]。学校邀请企业中的知名工程师来承担技术类课程的教学[3],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和方法,而且可以到项目现场实地观摩,10级《公路管理与实务》课程就采取了这种方式,丁振娜老师在现场具有丰富的经验,考取了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她在讲本门课程的时候,把现场的经验传授给了学生,为学生考取二建提供了准备。其次,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在第三学期实习过程中,道桥专业形成了全员顶岗、带薪实习、实践全国、服务地方的特色。通过这种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锻炼了试验员、测量员、材料员、内业员等岗位能力,也得到了一些工资报酬,基本上可以满足半个学期的学费需要。通过三学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程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2]。
2.在课堂教学上,以工程任务和职业能力为载体进行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
员岗位与职业能力、工程任务对应关系:
施工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与协调。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掌握基本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工作流程,具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备多种施工方案优化选择的能力;熟悉具体工程的施工工序,具备施工现场的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具备协调施工各工种协同作业能力。
技术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一般设计。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施工图校核能力;掌握基本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工作流程,具备编写施工技术方案的能力;具备施工前针对不同工种的技术交底能力;掌握具体工程的施工工序,能够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施工质量的能力;在工程师的领导下,参与施工技术创新,熟练运用力学基础知识,具备一般构件的设计能力。
测量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具备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日常维护能力;熟悉公路工程中各种构造物的施工过程,具备施工放样能力;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备利用测量数据控制施工的能力;配合内业人员整理测量资料的能力。
质检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熟练掌握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与国家标准,具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控制能力。
内业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内业资料整理与送检。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熟悉公路工程中各种构造物的施工过程,具备施工过程中各种内业表格的填写能力。
材料员工作任务:工程材料的采购与验收;工程材料的运输与存储。职业能力: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具备工程材料的采购与验收能力;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备有关工程材料的运输和存储知识,保证工程材料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质量。
试验员工作任务:工程材料的试验、化验。职业能力: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试验、化验方法和程序,具备工程材料的试化验操作能力。
计划员工作任务:施工计划的编制;施工过程的进度控制及工程量的核算。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熟悉公路工程各种构造物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具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能力;掌握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具备工程量的核算能力;熟悉公路工程施工生产的过程和特点,能够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变更,具备与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协调和沟通能力。
道桥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任务如下:
(1)道路勘测设计:其任务是通过道路几何参数和道路构成的了解,具备道路工程图的制(识)图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施工测量放样能力,为公路工程的施工服务。
(2)道路工程测量:其任务是在具备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基础上,熟练阅读公路工程施工图,掌握基本的施工程序,具备公路工程施工放样能力和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公路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3)路基路面工程:其任务是掌握路基的结构组成及类型,路面的结构组成及类型,路基路面工程所用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过程和具体的施工技术,完成路基路面的施工任务。
(4)桥梁工程:其任务是掌握桥梁的分类,桥梁的组成和各部分构造特点,桥梁工程图的阅读,桥梁工程中所用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完成桥梁工程的施工任务。
教师在讲述以上课程过程中,根据这些任务进行教学,严格按照上述内容进行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采取项目法(工程任务课程化)、讲授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教学,道桥专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掌握了道桥专业员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间接提高。
3.结语
道桥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不断的总结经验,教学上不断的完善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改革,一批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道桥专业会继续总结和提炼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 课程开发与设计
2.1 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
(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
(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
(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 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
(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
(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
(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
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我国建成的公路隧道有10022处,总里程为805.27万米;沈阳、成都、西安等城市正在建设地铁工程,工程建设规模如此巨大,遇到的岩土及地下工程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各种复杂工程灾害问题的处置,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地下及隧道工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道桥系在道桥(安全)专业中开设了“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之一[1]。
围绕面向公路与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隧道建设第一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高职教育目标,有鉴于此,部分学者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隧道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力图在提高隧道工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这些研究大大促进隧道工程施工教学的改革,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我国对地下及隧道工程人才的迫切需要,道桥(安全)教研室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此来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教学学时偏少,往往难于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课程内容讲透、讲通、讲精,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难度加大,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定岗实训。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播。现有的教学方式,大多采取“板书+多媒体”的形式,再配以必要的图片和说明,通过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实现知识的传播,这就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无法掌握课堂教学的精髓,从而影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1.3 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隧道工程施工实践性、应用性强,很多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只有在现场亲眼所见,才能知其所以然。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由于资金限制或缺少能够实习的场地,学生只能靠课堂上的想象,难以深入理解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3]。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n程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课堂垄断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围绕工作任务,将实践工作过程和职业课堂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发展。
2.1 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情景式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大纲,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过程学习包括完成实训场地的认识学习、典型施工设备认知、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及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维护作业等主要内容。学习情景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章逐节开展教学的生硬程序,从全局把握工作流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上以工作过程为认知核心,按照现场认知、知识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四个过程环节来组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模拟场景和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工作法培养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把握和技能掌握。
2.1.1 现场认知
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的现场认知,就是在认识实习时,参观隧道施工现场,在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带领下,进入隧道施工现场,对隧道的各个施工环节及结构进行讲解,学生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熟悉隧道各部分结构,使学生对隧道结构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为今后学习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知识教学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教学大纲,将隧道工程施工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为入门知识教学模块,主要讲解隧道的尝试、构造、围岩的稳定性、隧道设计及隧道的基本施工方法等内容;通过模块一的学习使学生对隧道施工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模块二为实例实训教学,主要讲解隧道施工监测、开挖与出渣技术、初期支护、注浆加固、防排水、二衬及附属设施等内容,通过实例实训内容巩固知识点、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2.1.3 仿真实训
利用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仿真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地内容,将仿真实训分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施工、施工量测、盾构施工及盖挖逆作法等内容。通过模拟施工现场,将理论教学内容应用到现场实际当中,逐步讲解,加强学生对隧道的结构及每个施工环节的认识,为以后从事隧道工程施工奠定一定的基础[4]。
2.1.4 顶岗实习
学生通过对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这门课程学习,已经对隧道施工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定岗实训去施工单位进行实习,在施工现场,围绕隧道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教学,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直观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为能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多方面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2 根据典型化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隧道施工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隧道工程施工的学习,让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实践中积累工作一线经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掌握隧道施工及维护过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实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技术熟练的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完美转身。
隧道施工基层技术工作岗位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交底、技术检查、技术指导、质量评定、安全检查、工程试验、进度控制、数量核实[5]。
将这些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也就是“岗位上做什么,老师要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到工作岗位上就上手就快,动手能力就强。企业也欢迎,学生也顺利。
3 课程考核
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需以一定方式对每位学生考核。考虑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课程隶属工程科学且极富应用实践性的特点,考核不应简单以期末试卷为单一评判形式。结合实际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考核宜由3部分组成:(1)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15%)。考查学生出勤率、听课表现(提问与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理论考试(占6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通^案例分析考查其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3)实践技能(占25%)。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某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某一工程问题作资料整理、事故分析、解决措施、事故总结等综合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方面的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及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安全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16-21.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