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2: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研究生预备党员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作理念:支持院校工作,服务广大同学。
工作思路:以政治思想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培养为支撑,以同学全面发展为工作重心与最终目标。
二、思想政治工作
本支部将积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并结合社会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学术专长,积极组织党员和非党员同学开展学习讨论和学术科研活动,使本专业全体研究生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同行,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牢固掌握科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发展工作
严格按照学院党总支的要求,努力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支部内的培养教育工作。由于所有积极分子要接受党支部为期一年的考察,所以在第一学期没有发展党员的计划;11月,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初级党校网上培训,并组织好学员参加网上结业测试;12月党支部将召开转正大会。
四、组织建设工作
1、建立健全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本支部每月将以党小组(党小组以专业为单位成立,设组长一名)为单位,组织党员召开一次生活会,并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计划12月召开全支部党员参加的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2、加强对党员的考察和考核;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的党员出勤考核制度:如有事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须经支委会批准后方生效;无故缺席组织生活的党员,将记录在案,并及时给予提醒。
3、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制度;
4、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积极了解和听取非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党员的自律意识,不断完善党支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内容;
5、做好本支部党员的党费收缴工作,按时收缴党费。
6、进一步建立完善《经济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经济学院研究生入党材料写作规范》;
7、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认真审查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考察他们在一年预备期内的各种表现,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他们的转正事宜。
首先在迎新初期,订做了本科和研究生学生会服装及挂盘、胸牌做到了服装整齐统一同时在迎新当天,做好了各部门的后勤保障工作,如购买水、材料袋、领取饭卡以及摄像设备支架等内务问题得到完善在军训期间,做好了新生们的小助手为他们购买了暖水壶让他们在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进一步地使大一新生加快融入学校这个全新的大家庭。
正式开学后,部门围绕新生资格审查对各个班级新生进行了逐一排查,确定了每一位新生的入学凭证接着围绕学院工程起航活动制作了支票、胸牌等一系列物品做好了内务问题使活动更加出彩同时院学生会及其下属的十个部门进行了本年度的招新工作。我院学生会综合事务部,各项招新工作也有条不紊地一一展开,并顺利进行和完成。随后,由校学生会统一领导指挥对大一新生进行了为期三次的青马工程培训,使新生充分认识到了如何做一名接班人。而后,在接下来的各个活动如:院学生会新生座谈会、才艺大赛等活动中,后勤工作得到了保障。
一、构建研究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基本内涵的思考
根据以往文献资料,在对研究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把握上,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重在凸显“长期”,即借助“制度”来实现教育过程、内容和载体的“长期”性,偏重时间和制度的长期性,对“效果”重视不够。二是重在凸显“效果”,围绕长效机制的客体和主体,借助“组织监督和考核”导向,实现教育主体的“先进”性,但对“过程”重视不够。三是重在理解“长效”和“机制”的内涵,认为长效”主要指党性教育正常运行且发挥功效的制度措施的长期性和实效性上,“机制”主要指党性教育以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效的配套制度、组织、队伍和平台,体现出系统性和针对性。由此得出,研究生党性教育最根本的要落脚在教育 “先进性”的目标上,并把这个目标作为长效机制制定的全部依据。所以,应当从研究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分析其参加党性教育实践的结果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求,以党性教育“先进性”满足社会认同和自身需求的程度为目的,使判定的视角多维和立体,实现研究生党性教育实践有效满足研究生成才需要的目的。
二、构建研究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判定准则的思考
研究生党性教育的整体性包括教育规划的系统性、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教育过程的连续性。研究生党性教育针对性,是指针对政治信仰尚未成熟的研究生,做出整体规划,明确阶段目标,设置教育内容,搭建教育平台。由于研究生的党性教育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往往需要在特定的背景下,而要实现研究生党性教育“先进性”就必须在特定背景下符合研究生的成长需求。因此,随着背景的变化和研究生的成长,同样的党性教育能否发挥同样的效果就成为评价能否构建长效机制的准则。
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和研究生个体条件,党性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就研究生党性教育的本身,其“先进性”的实现需要遵循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包括教育者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目标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方法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情境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平台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变化规律是构建研究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关键。因此,构建研究生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不在于教育形式,而在于对教育内部各要素变化规律的把握。
三、构建研究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制度模式的思考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现有的研究生发展党员制度、预备党员转正制度、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考核监督制度都是通过制度的形式实现“先进性”目标的教育固化,并在实践中不断重复。这种固化的工作制度模式并未结合研究生思想和学习科研状态的变化规律,一些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性内容并没有很好的构筑其“长效机制”。
基于此,需要符合受众特点,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研究生阶段性需求为转移,开辟融专业学术和就业教育、支部建在课题组、设立“党性教育基金”等新思路,科学疏理研究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制度模式。在党性教育实践中,内容是教育实践基础,目标是教育实践深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得出,构建研究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应当遵循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应当重在教育实践的不断反馈。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本次活动中,我院各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学生党员以党的*精神、中央指定的两本教材和学工部印发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为重点学习内容,认真研读,切实提高思想意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方面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身客观情况、社会热点问题等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1.研究生三个支部更加注重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参加相关专题辅导讲座,开展小组学习讨论,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统一了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将科学发展观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升了我们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2.07级本科两个支部、08级续本支部则更注重社会热点、自身成才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方面的讨论,以08级续本支部为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当今发展不均衡、失业率增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地位、作用入手,强调了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进而明确了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所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校在课程设置、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从身边小事谈科学发展。
3.05级、06级本科支部和07级续本支部在11月7日进行了共青团模拟活动展示,这是《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院学生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为期两周的活动准备中,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相连,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青年特色和时代使命、共青团活动鲜明特点等元素融合在策划及表现形式中,既具有一定的观赏娱乐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使得广大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了解改革、团建的知识,收获颇丰。
4.08级本科生中尚没有正式党员,08级本科学生党支部为联合支部,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该支部除组织预备党员参加必要的专题讲座、集中学习讨论外,更加注重以实践的方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组织支部成员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清别墅、军事博物馆的抗震救灾展览,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使大一学生从感性认识更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弥补了理论方面的不足。
总之,我院各支部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成长成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能够与个人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结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目标,积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力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实现自我科学发展。
三、形式多样,内容鲜活。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不再拘泥于以前简单的学习模式和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采取参观、讨论、模拟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有些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一起进行了学习讨论,扩大了学习的主体,把入党积极分子也纳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进而增强了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度,也提升了党后备力量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识。
在近一个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各学生支部能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切实把学习落实到实处,致力于真正弄懂几个问题,踏实做好几项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广大学生党员能够根据客观实际发现我们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在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要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切实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和学校发展问题,看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深入探究问题的症结、探索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缺陷。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42-02
目前国内中医药院校大部分实行院系合一,即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至大三由基础学院进行管理,大四、大五两年进入临床学院,由临床学院进行教学及学生工作管理。
1 目前在后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如下
①在基础医学院学习了3年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进入临床学院,临床学院的老师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让已适应原有管理理念、并有一定的思维定势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临床系部及辅导员的管理,这是一个工作难点,也是一个工作上的突破点,此阶段工作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后期工作能否成功[1]。
②学生在临床学院学习了一个学期后,立即进入临床实习,目前因实习生的实习地点比较分散,给交流和管理上的带来不便,由于一个城市有限的教学医院数量,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医学生通常被分配到省内多个城市乃至邻省的城市。为学生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导致实习生之间的交流通道受阻[2]。
③医学生就业形势较前几年较好,因此,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出现了盲目签约又盲目毁约的现象,这对辅导员及系部都是一个新问题,辅导员如何在就业中指导学生,教会学生有一定的就业技巧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这也是亟待突破的难点之一[3]。
2 该院学生后期管理的三级模式
结合该院实际工作,积极对中医药院校后期临床实习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后期管理的三级模式,在管理中,采取多层次的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辅导、贫困生教育等;开拓多渠道教育方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创建班级QQ群、到实习基地走访等形式开展工作。
2.1 第一级管理模式
(在校期间管理),结合学生刚进入二院学习,为使学生能较快适应二院的管理模式,抓好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的建设,辅导员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最直接者,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建设是学生思政工作的主体,因此系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①短时间融入学生队伍,摸清学生思想动态;②工作方式多样化,创新管理理念;③搭建团队建设平台,增强学生凝聚力。
2.2 第二级管理模式
(实习期间管理),因实习一年,时间长,地点分散,学生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加强是关键。以建立网络平台、巡回检查制、离校优秀学生演讲、职业规划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为主即实习期间管理,医学临床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使过去实习环境、实习制度以及实习方法遭受重大冲击,为使临床实习的有效性及和有序性得到提高,临床实习生的管理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1)加强学生管理,强化辅导员管理意识,积极做好与校级学生管理部门及各实习基地在学生管理上的有效沟通;施实习生循环检查制度。
(2)针对实习基地较为分散的情况,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
①将思政工作阵地建到实习点。学生分散实习后,各实习点地组长每15 d要向辅导员老师汇报工作。同时,各班辅导员需利用网络如班级QQ群等形式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积极进行交流与沟通,要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学生情况思想动态。同时在巡回检查中开展预备党员转正、发展对象谈话等党团工作,如此多形式地开展工作,因时因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政工作阵地的驻扎提供可靠的保障[4]。
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延伸到各实习基地 在中期巡回检查中,开展以下工作:①邀请往届已考取研究生的学长给各实习点的学生做激励讲座,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鼓舞了实习学生们的士气。②开展有关如何处理好实习与考研、实习与就业的关系等方面的讲座。③进行就业宣传工作:通过解读国家就业政策、鼓励同学们多条腿走路,重点介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给学生说明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5]。
2.3 第三级管理模式:毕业期间管理
本阶段的研究思路是:如何调整并稳定学生的心态,正确地看待就业问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党团活动:“就业,你准备好了吗?”、“西部志愿者宣传动员大会”,“树当代大学生党员形象活动”及配合学生处开展的一系列就业招聘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学生了就业积极性,保持班级的团结与稳定,为学生安全文明离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鉴于目前各医学院校对医学类专业高年级思政教育研究较少,交流不多,不利于高年级学生思政教育,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极大的挑战。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时期临床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模式对学生思政教育和辅导员管理非常必要。该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三级管理模式为载体”,总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案。这对我院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及辅导员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模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彭玉.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后期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21(22):156.
[2] 蔡天燕,梅 波,腾小娇,等. 医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6):599.
[3] 毛启刚,李智仁.试论临床医学实习生管理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704.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时期里,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多重角色定位:政治教员、人生导师、知心朋友。但由于日常需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以及管理的学生人数较多,很多辅导员尤其是新生辅导员不能及时掌握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高校采取的主要辅助措施有配备班主任、班导师、辅导员助理等。笔者工作在学生管理系统一线,实践表明在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助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作用更加明显,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设立辅导员助理岗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辅导员助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让辅导员助理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等方面,也便于学生理解辅导员工作的内涵,拉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建立较好的沟通平台。
设置辅导员助理岗位在辅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是给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和展示能力的舞台,辅导员助理一般由优秀学生党员、高年级学生干部或研究生来担任,他们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较高的能力来帮助新生更快地了解大学、适应大学,同时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来引导新生,避免走弯路。由于年龄相仿,语言情感相通,思想道德相容,辅导员助理与新生之间更易沟通,更易引起共鸣,他们生活在一起,能及时了解新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向辅导员反馈新生信息,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二、坚持选拔原则是开展好学生工作的重要基础
设立辅导员助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就要求辅导员助理要有肩负起学生教育、管理、引导、服务重任的责任意识,在选拔时要综合其个人素质、道德品质、学习效果、表达能力、组织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确保其在学生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辅导员助理可以采取公开招聘、个人自荐与辅导员推荐相结合等方式,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优秀学干中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选拔,选拔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政治素质高,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最好是党员或预备党员,以更好地配合、协调党团组织工作;群众基础好,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信和影响力;学习成绩优秀,能正确处理自身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起到对新生良好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纪律意识强,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控能力;能力水平高,善于组织、协调各项工作,有一定管理经验,责任心强,乐于为师生服务。
三、完善培养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辅导员助理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参与学生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同时还有自身的学业,这就需要他们在工作中协调好其担任的工作和自身学习的关系,既要做好助理工作,也要在自己班级中有所作为,在学生工作部门及辅导员的教育培养下,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实现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助理培养机制,深化岗前培训,在辅导员助理中推行“全员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理念,让辅导员助理树立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思路,明确自己的定位,培养全局观念和思想高度;做好岗中培训,对辅导员助理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在日常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定期交流工作思路和经验,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辅导员要定期对助理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定期交流工作思路和方法,在要求他们完善自身的同时,加强配合、协调,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助理要协助辅导员向学生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做好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要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专业思想等方面的指导,生活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让新生迅速了解并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坚持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成为辅导员的有效抓手,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
四、制定表彰考评体系是稳定学生工作的保证
辅导员助理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有效补充,他们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原则,在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辅导员助理不同于普通学生干部,他们付出的努力更多,担负的工作更重,投入的时间更长,取得的效果更好。因此,对于辅导员助理应该给予单独的考核表彰。可以通过开展年终或学期述职考核的方式,建立监督奖励机制,对辅导员助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要及时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对于表现突出,工作业绩出色的辅导员助理可以给予推荐工作等更大的表彰。
总之,辅导员助理机制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特色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助理队伍是弥补我国高校现今教师辅导员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的一项有益措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建立、完善、深化学生辅导员助理选拔与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存宏.浅论辅导员助理工作的理念.科教文汇,2010(7).
[2]施孔芳.高校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探讨.现代经济,2008(8).
[3]夏利波.高职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初探.企业技术开发,2009(5).
[4]赵姝.高校辅导员助理岗位发展的现状及意义.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5]陈颂坚.论析新时期高校选拔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的现实意义[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22 -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正式群体或组织中辅助老师担任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学生。主要包括班级班委、校院两级的学生会干部、团组织干部以及各类学生社团负责人等。学生干部作为老师的助手,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比普通同学有着更多的锻炼机会,综合能力较强。因此,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毕业生就业时有一定优势:实践能力强,工作适应较快;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担任学生干部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一、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5届学生干部就业的基本情况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260人,在全校各级学生组织中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有356 人,学生干部比例达到28.25%。针对目前毕业生数量大、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为促进就业,对于2015届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中就注重加强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特别在就业时的引领作用。从大三学年开始,就反复强调学生干部要在就业过程中起带头作用,对于不升学的学生,要求合理定位、积极就业、诚信就业,要求毕业之前要签好就业协议,并与学生党支部工作相结合,对于在毕业实习结束后仍未签就业协议的学生干部预备党员,可以推迟转正,对学生干部正式党员如果没有签订就业协议,在支部大会上进行通报批评。经统计,到2015年6月学生毕业离校时,学生协议就业率达到70.85%,其中学生干部协议就业率达到90.08%,极少部分尚未签约的也基本是确定意向未办手续的;2015届毕业生107人考取研究生,其中学生干部53人,占49.53%。学生干部的协议就业率比学院平均水平高出近两成。
二、学生干部在就业工作方面的优势及不足
(一)学生干部就业优势分析
1.兴趣广泛,综合素质高
学生干部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各类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都有一项或多项特长爱好,即使没有特长的也都是比较勤奋,刻苦耐劳的,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有绘画、体育、文艺特长,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他们做事上手较快、头脑灵活,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开展工作。目前,企业招聘时非常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干部的自我展示能力较强,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能力,都确保了他们在面试中的优势。因此,在就业面试提问时,回答面试官提问时常常驾轻就熟。
2.独立自信,团队意识强
学生干部,各方面锻炼较多,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和一般同学相比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得更加自信沉着;学生干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他们通过组织策划班级活动、学校大型活动、参与各类竞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对场面的把控能力较强,通过独立完成活动中的各项事务,心里抗压能力也比普通同学强得多。学生干部团队意识较强,善于协同工作。通过种种锻炼,学生干部具备了较强的动手动脑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培养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具有顾全大局的意识,面对困境,能迎难而上,这些品质都是企业领导者所欣赏和喜欢的。这样的人具有大局意识,能够处理好与同事关系,,具有很大的培养、发展空间。
(二)学生干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部分学生干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
虽然外面平时要求学生干部首先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但有少部分学生干部往往把工作放在首位,他们错误地认为工作的锻炼价值更大,对文化学习有所忽视,更有甚者,为了工作而逃课,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2015届毕业的学生干部中约有35%的人未拿过学习奖学金,男生获得学习奖学金的就更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干部不仅在同学中缺乏较高的威信,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层次,很难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2.学生干部的素质和招聘单位的需求有偏差
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素质主要关注如下: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健全的人格品行、扎实的专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相对来讲,学生干部虽然比普通同学基本素质高一些,但参差不齐,学生干部个体和整体都未完全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究其原因不是所有学生干部都是为了锻炼自己服务同学,而有少部分同学则认为学生干部是一条可以争取许多“名利”的捷径,如:评奖评优、入党、优先推荐就业等等。
3.学生干部在就业工作方面的带动作用还不够
学生干部从个体角度出发,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处理好自己的就业相关事务,但对同学的带动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他们在就业方面能成为同学的楷模,起到示范作用,或者能帮助更多的同学实现就业。极个别学生干部对自己定位不准,挑三拣四,就业协议违约等情况,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反而给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甚至在同学中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加强学生干部在就业过程中引领性的建议
(一)端正心态,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学生干部选拔之初就让其对即将从事的学生干部工作及自身所竞聘的岗位要有全面的了解。要让他们明白学生干部工作存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评奖、评优、入党等 “名利”,而在于其能为他们带来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为将来就业竞争储备能量。在校大学生还必须以学习为主,而学生干部更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认真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也不会因专业素质不高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能力,加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生干部在确保完成学业的基础之上,再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学生干部把平时所做的社团工作就当就业实习看待,通过平时的各类工作经历,积累工作经验,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学生干部在任职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各类竞赛较多,其组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看问题的眼界等都与普通同学不一样,在就业竞争中自然有优势。但我们的学生干部学院珍惜每一次的实践机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就业竞争力,才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一名学生干部应有的素质。
(三)准确定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定位合理,目标明确”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求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不是怎样找工作,而是我需要和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学生干部通过锻炼积累了一定的就业优势,但要合理定位,避免好高骛远,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才能避免违约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就业方面成为同学的楷模。学生干部在完成好自己的就业工作后,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在同学中的影响,在就业方面做好传帮带,发挥学生干部在就业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曲玉柱.浅论学生党员在促就业创业中的引领作用[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10).
[2]江志斌.高校学生干部群体行为特征分析及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1).
[3]文书锋,唐颖.学生干部毕业选择的优势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05).
[4]翁菁.浅谈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就业优势的途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5]杨成才,鲁满新,刘彬.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J].科技信息,2007,(29).
[6]邱杰.大学生党员就业竞争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传承,2010,(0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学校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高等教育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多校区的情况给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时期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广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等,也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给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方式、工作效果等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迫使高校认真研究校园网络的现状,深入研讨网络的教育管理功能,并就高校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做出新思考。
一、学生事务管理概述
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事务的管理,包括有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档案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生违纪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学生评奖评优等诸多方面。由于管理的内容多种多样,从学生活动形式上可简单归纳为学生思想品德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以及学生评价等等。
2007年起,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逐步推进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E-CLASS)。“易班”作为网上班级的信息交互平台,是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途径。“易班”集教育功能、社会商业社区功能于一身,它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等教育与管理对现有困境的主动回应。如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和改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发展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摆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研究探讨“易班”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易班”上的特点
1.发挥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辅导员与学生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获得的有效信息已经非常有限。而许多高校还尚未给学生创建任何形式的思想交流和表达意见的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各类资助活动反馈的把握较为困难。而在“易班”上,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二级群组,建立帮困资助平台、阳光慈善服务队、师生互动平台、家校交流平台等特色网络平台。学校或学院一级的平台是学生获取重要信息,是进行思想交流的新空间;帮困资助平台,为贫困生排忧解难开辟新途径;阳光慈善服务队让学生自我管理和感恩回报社会有了新的阵地;师生平台为老师和学生近距离交流沟通架起了新的桥梁。每位学生都能在“易班”平台上找到自己相对应的组织,辅导员或是学生干部也是管理员,师生均可在“话题”板块中各类通知(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的申报,贫困生的认定等)、征求意见、寻求帮助、进行投票评选班委或各类评优、师生线上交流等。“易班”更注重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性,老师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流露、思想表达和诉求表示等,从而开展相应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符合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规律。首先,这种平等性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师的说教和命令的形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其次,互动式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最后,公开性的交流能够提高群体参与性,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它更强调教育对象的参与,更注重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2.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帮困助学工作具有人多面广,资助形式多样,资金涉及量大等特点,过去用人工管理,不仅工作量大,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操作,监督困难。当前,可在“易班”上开辟“贫困生信息管理”平台,使全校贫困生无论何时何地均可通过“易班”网上注册、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把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生活费用支出、申请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学金、特困生临时困难补助、社会资助情况、个人在校表现、院系审核意见通过“易班”汇聚在一起,并公布于众,接受同学监督。这样,在“易班”上的“E—群体”开展学生事务工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只要上“易班”平台,就能随时随地找到组织、接受教育和开展工作。比如,辅导员利用“易班”平台与国外的交换生、毕业生保持联系,适时关注他们在海外的学习生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在国外学习的学生预备党员,可以通过“易班”平台上“党建之家”,及时向组织汇报思想状况,开展网上党员视频转正会议,利用“易班”网络平台进行党员自主学习,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网上学习形式灵活新颖,学习内容丰富对上党课的同学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增强了学习效果。在“易班”平台上建设校友会,可以聚拢毕业生,使之成为学校帮困资助的重要社会资源等。
3.分享功能强大
“易班”中相册和网盘都是无限量的,每位成员加入相应的组织后,都可以在相册和网盘中分享自己的资料,并且不受容量的限制,符合现代互联网“云”的特征,这无疑是“易班”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优势,在这里,老师和学生可以分享各类资助的颁奖大会,学生回报社会的公益慈善活动剪辑,历届校友立志成材的事迹、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纪实、各类奖助学金的申报表等。分享教育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个理念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老师,而真正的老师成为指导者或引路人,“易班”通过提供分享空间,鼓励分享教育,也将成为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平台。
三、以“易班”为载体,发挥网络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易班”网络平台的开发,符合高校及师生实际需求,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利用“易班”网络平台,实现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事务工作的信息化,高效服务学生需求;以“易班”为纽带,拓展了学生教育的新阵地;提高了学校及班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水平;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主题意识,锤炼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实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事务工作的信息化
“易班”平台使学生事务管理的形式开放化和多样化。“易班”是典型的交互性网站,仅定位于大学生用户,工作的针对性强。当学生事务工作加载在“易班”平台后,学生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易班”平台服务;学生事务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易班”平台来服务于学生;老师、学生在校内外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检索信息,开展各项学生事务管理活动。学生事务的信息化也能极大程度的加快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的进程。
“易班”平台使学生事务管理的规范程度显著提高,使学生事务管理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取决于信息的质量。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显著增加,信息数据日益庞大,靠原有的手工系统已无法满足学生事务管理的需要。在“易班”平台上实行学生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准确、最快捷的数据信息,让学生事务信息管理高效化。
2.拓展了学生教育的新阵地
“易班”平台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学生间的交流。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易班”平台的存在,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低年级的学生在“易班”平台上直接向辅导员或学长询问一些学校和专业的问题,增强了对学校和所学专业的了解,同时也可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特别是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同学之间也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如选课、二专、实习、就业等在“易班”网络上进行讨论,增进班级同学间团结和合作,形成资源共享。
在“易班”上,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以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为单位的管理新模式,拓展了学生教育的新阵地。通过开展各类线上活动,进行示范和牵引,展现校园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一位学生在座谈会发言:“学习交流平台不是一个短暂的线上活动,而是我们在易班上建立的长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你可以随时提问,很快就会有热心的同学或者老师来答复你”。
3.提高了学校及班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水平
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应把信息公开作为一个基础。通过“易班”平台,公开信息,让学生了解、学习到了学校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则可能的后果,达到民主化管理的目的。将涉及学生的事务在“易班”平台公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网上学生座谈会,多多听取学生意见,增加学生事务的透明度,这也是实施监督的有效方式。比如推荐免试研究生、评奖评优、学生资助、勤工助学招聘信息等等。这样,既有来自于学校的监督,也有来自于学生的监督。提高了学校学生管理的透明度,既有利于服务对象,也是对工作的一种约束。
4.锤炼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当今的大学生有热情、有梦想、勇于创新,又敢于面对失败,而“易班”的出现,正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同时培养了学生能力,发挥学生潜力。教育的管理方式从先前的直接管理过渡到导向管理,变学校管理为以学生自主管理。在“易班”上,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以“学院为指导、辅导员为调节、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达到了学生自治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易班”平台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积极作用的具体措施
1.建立高效率的“易班”网络管理队伍,勇担“易班”信息海关
“易班”网络技术人员负责校园网网站和网页的建设、维护、更新、过滤和监管。将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信息全面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必须行使好网络信息“守门员”的职责。
学生工作者根据“易班”网络环境,制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实施计划,以及定时向学生提供在线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易班”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一些专题报告或讲座,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
“易班”网络管理人员可以由老师或部分优秀学生担任,他们负责了解、监督学生的日常网上行为,并及时有效地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
2.在合力育人上要整合资源、发动更多人来建设“易班”
发挥三合力,即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发挥专业教师的榜样作用、发挥学生网络红人的群聚效应,将身边的学生都凝聚到“易班”上来。如利用“校园名人效应”迅速吸引师生参与;评选“易班形象大使”等起到树立典型模范带头功效。
丰富“易班”上校园资源,如建立精彩视频,将历年学生军训风采、毕业生典礼、各类奖学金颁奖大会、主题教育活动网上展播给广大师生;建立或链接应急知识培训、安全防火等健康模块,同时增设疑问解答,积极为广大同学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逐步让学生每天登陆“易班”成为一种习惯。
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发展规律,也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全面奔小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加快改革助推经济飞跃已成举国共识。今天,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钟声已经敲响,我怀着激动和期盼的心情走上这竞岗的讲台。我想:今天的竞岗,成固可喜,败亦坦然,我都会积极地面对今后的工作,面对自己的人生。
我竞聘的劳动保障所工作岗位,是一个社会服务性很强的职能部门,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所不仅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使他们“老有所养”;而且对弱势群体也给予了充分的帮助和引导,使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稳定他们的生活。因此,劳动保障所的工作既是政府社会化职能的体现,又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是一分替别人分忧解难、做“好事”的工作。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拥有正直和善良,我愿望干好这份工作。
我1982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其间先后在河舒区、锦屏区、周口镇的水管站和相如办的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担任过会计、出纳,同时,协助做好了农村工作。这长时间、多岗位的工作历练,赋予了我坚韧的品性和善于与各类人接触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特别是南充的会计培训和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果竞聘成功,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学习各种有关劳动保障的大致方针、法律法规。二是积极熟悉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方案,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要准确领会意图,并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工作,安排和应变措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四是努力掌握计算操作技能。五是适度进行了身体锻炼,保持充沛的工作精力。
“心若在,梦就在”,面对新的起跑线,我将用自己的向往和期盼,去诠释自己的进取和奋争。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俗话说得好:“响鼓不需重锤,快马不用加鞭”,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今天我站在了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激-情与梦想同在的舞台,接受大家的挑眩我的发言主题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参与竞聘的是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一职。竞聘这一职务,我认为自己除了具备一名公务员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积极拼搏的进取精神。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的性格成分中就有着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个性。一是困难面前有“韧劲”。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韧劲去正确对待。因为我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希望永远和困难同在。二是压力面前有“钻劲”。“感到有困难,就是方法不对;感到有压力,就是能力不足。”在无处不在的压力面前,在无时不有的难题面前,我总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向行家学,向同志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正是这种业务上的“钻劲”,使我每踏上一个新的工作领域,都能很快进入角色,理清思路,胜任工作。
二、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体制深刻转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这样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对我们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从1999年8月份毕业到现在,我参加工作已达九年,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也将近五年之久。九年来,我曾先后在县广电局和乡镇的多个岗位工作过,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可以说既熟悉县直职能部门的“条条”工作,又熟悉乡镇的“块块”工作;既有机关工作经历,又有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担任副乡长、副主任多年的副职领导干部工作经历,使我对如何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当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参谋和助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二是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2003年县委组织的公选考试,使我完成了从一名事业单位的技术员到行政机关的副科级公务员的角色转变;2007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使我在工作多年之后,又有幸成为了一名学生。回想起参加工作的九年间,我无论是在县广电局从事有线电视收费、维修、安装、调试等专业技术性工作,还是在乡镇先后分管农业、林业、招商引资和财政税收等行政事务性工作,我都能较快地找准位置,完成角色转变,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在乡镇工作期间,我所联系的村,所分管的线年年被县委组织部考核评定为一类,我本人也年年被评为一类干部。
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年来,我始终秉持以“实”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始终把“办实事,务实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点多面广,十分繁杂。在乡镇工作的四年间,我基本上没有休过星期六和星期天,特别是农业税取消之前,一年365天有300天左右是在村里帮助开展税费上缴,农田水利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同时还要参加乡镇的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等中心工作,一年到头很少能有休息时间。
当然,在总结自我优势的同时,我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一是没有从事过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对新岗位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年纪相对较轻。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能把这种不足转化为优势。“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更多、更美丽的图画”,正因为没有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经历,思想上也就少了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更具有可塑性,更利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正因为年轻,让我更有精力努力工作,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有可能改革创新,开创出工作中的新局面。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关国计民生,是社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竞职成功,将着眼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摆正位置,当好参谋。作为一名副局长,我认为首先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局长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面对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我将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从全局着眼,从具体工作入手,坚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主谋,服从不盲从,团结不巴结。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和主动性,多向书本学,提高理论水平,多向领导学,提升领导力,多向同事学,丰富工作经验;一定要尽快地熟悉工作流程,把握工作规律和特点,增强对所分管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对全局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引言:
在高校的发展中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优化学校管理,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信息以及各项数据的日渐复杂化,管理层中各项结构和程序复杂,坚持传统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增加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负荷,还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阻碍教学工作的进展,使学校的发展处于落后的状态。近年来信息化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被普遍运用于各行各业,并且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实质性的作用,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更新和改进。在高校中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不仅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对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1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网格化管理是信息化时展的产物,其主要依托相关的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将管理的辖区分为各个单元网格,对单元网格内的信息内容进行巡查,起到监督的作用,以此建立监督和处置相互独立的模式。网格化管理的概念,是在2015年三中全会中提出,是国家管理模式进步的体现,采用网格化管理,通过其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以及三维地图显示方面等先进的技术,促进管理工作更加的敏捷、高效并且准确,使管理的模式环环相扣,促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形成,为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便益。
2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在高效的管理中采取网格化管理,具有必要的意义。首先根据学生在学校的现状出发,国家重视教学事业的发展,所以不断扩大招生模式,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将会面临人员流动大,并且数据信息多的现象,在学校中容易出现管理的问题,导致学校的结构紊乱,工作难以得到进展。其次,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校的各项工作是紧密联系的,而管理恰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管理工作的范围广泛并且任务重大,不仅需要对学生的信息加以控制,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教职工的工作等加以管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第三,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先进化,可以有效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加准确全面并且敏捷的应用到管理的工作中,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将网格化管理应用到高校的管理中,加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实践,促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和提升对学校具有理论和实践两重意义[1]。
3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界定
在高校应用网格化管理,需要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网格化,将网格化管理应用于学生的日常工作中,加强网格化管理的落实与实践。网格化管理由于其自身层次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所以在管理的工作中,管理者对其也有不同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对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界定。首先,部分工作者将其界定为,网格化管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编码,并且借助相应的互联网平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联动管理,并且便捷共享。其次也有些观点认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将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并且通过信息化技术在高效的工作中进行管理,以此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更加优质和完善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此外,第三种观点认为,网格化管理,借助单元网格这一管理模式,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管理中,优化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工作可以全方位的覆盖,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以此保证学校事务的高效开展。
4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是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高校中,应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并且有效的对信息进行获取以及处理。但是网格化管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应用网格化管理需要辩证思维,既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又要积极迎接发展中所产生的挑战。在高校的管理中,遇到学生紧急性的事件和数据改变时,需要相应的负责人员采取及时的措施向班主任或相关领导进行汇报,以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网格化管理具有层次性,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采取不同的管理工作。网格化管理的本质是,双向科学的循环机制。主要的工作机制是,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和解决问题。采取规范性统一的流程,进行学生信息以及相关工作的管理。网格化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党建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在高校的党建学习中,利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创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并且可以使得党建工作的信息内容,大范围的宣传,对学生加以引导,借此发挥出党建的实际作用,提高学生的认字和党建的意识。其次是在团建工作中的应用,创设高校团委,为网络中心将团支部或者宿舍团支部等,进行联系,作为统一的整体,使团建的管理活动直接落实到个人推动管理工作的进展,并且减少管理工作的环节,增加管理的效益。此外,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前、及时的发现消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紧急问题,对突发的事件可以有效的预防,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对情况作出反应,解决问题,保障学生的安全。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和损害,创设更加文明有序安全的高校校园[2]。
5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5.1基层管理措施
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具体是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对于学校的基层管理,发展全覆盖,能衔接的管理机制,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实现有效的管理。基层管理工作的落实,主要是以领导作为首要,将基层的教职工,学生干部以及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成员进行网格化管理。根据不同的类型将管理工作进行划分,设立网格单位,对相应的学生数据和信息采集,并且及时发现,在单位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及时汇报并且解决问题。进行管理工作的环环相扣,协调指导相应的管理工作,保证高效网格化管理顺利进行。
5.2学生网格化自我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
在学校网格化自我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主要分为三点,是依照相对学生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隐患进行分级,根据轻重程度,将其划分。首先是轻度较为普通的隐患矛盾,需要区域内的负责人进行工作的开展和处理,实现内部的解决,在事件解决之后,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备案。其次,是针对具有一定解决难度的问题,应该先采取内部解决的措施,尽量化解矛盾,在无法当场化解矛盾时,需要向上级汇报,进行后续的处置,并且在得到信息时尽量反馈及时进行回馈,处理相应的问题。此外,是突发性事件需要网格负责人员及时向班主任以及领导进行汇报,以保证及时解决相关的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对后期进行追踪反馈,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3]。
6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作用
6.1促进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网格化管理具有无缝隙、精细化的特点,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这一模式,将其运用于学生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和活动的各项领域中,实现单元内学生工作的全覆盖的管理。在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下,将会对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实现有效的解决,促进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帮助。
6.2为学生的相关事务提供安全性的保障
在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用的机制和原理中,能够对突发事件、不稳定因素进行防控、预防,能够实时的反馈出管理工作的动态以及问题发展的趋势。对管理工作的进展具有推动的作用。其次对学生相关事务的安全性保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紧急事务处理上,通过信息数据的采集等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并且通过网格化体系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反馈,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功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保障,使学生的问题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可以推动各项工作的进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保障,使之更具有可靠性和可用性[4]。
6.3加快学校管理工作的步伐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也是高校的管理水平与思想性的表现,在高效管理总结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行全方位,以及清晰化的管理,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步伐,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在高校大范围内实现网格化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管理模式,将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5]。在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中,还要加快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发展,促进网格化管理模式,更好的应用于管理模式,以高效的发展和进步带动网格化模式的应用。网格化模式的推进,会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形成高效管理工作的良好循环[6]。
结语: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必要的,对于高校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作用,纵观全文,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比,探讨当前学校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借助网格化管理模式中无缝隙、精细化的优势,应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解决高校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并且促进学生相关事务的解决,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完成,为学生的管理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并且加快高校管理发展的步伐,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和先进化。
参考文献
[1]杨凯丽.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2):148-150.
[2]洪雷,张佩.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96-101.
[3]傅江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47-48+54.
[4]李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究[J].实事求是,2019(01):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