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2: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三物理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抓住高考和平时考试的区别,把握复习目标
(1)知识要求上的区别。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知识的准确掌握,是培养能力的前提。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是一系列的符号系统(概念)和符号关系系统(规律)。要让学生对新的概念、定义、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本身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对于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最好在了解了基本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不看书本演算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对它们成立的条件、关键的步骤、推演的技巧等有深刻的理解。
(2)能力要求上的区别。物理学科的高考内容与其他学科一样,包括知识、能力、考试策略以及考生的心理素质。高考必须把能力要求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查知识点的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将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化为一个一个操作技能。可不可以这样说,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情景下的迁移本领的大小就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高考说明上提出物理高考要考查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五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形象的手段作为思考问题的平台,也就是说:推理、分析等数学能力的展现离不开形象化的思维过程。
(3)策略要求上的区别。主要是指考生在考场上的考试策略。考试比什么?比谁错得少。因为通俗一点讲,当你进考场之前,你会做的题目数几乎已经定下来了。考试时把会做得题目做对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事。
(4)心理素质上的区别。与平时的考试相比较,高考没有补救的机会,所谓“一锤子买卖”,家庭、社会舆论压力也比较大,许多考生是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做好最坏结果的准备,然后去争取最好的成绩。
2.重视备考策略,掌握复习规律
一方面我们仍采用常见的复习策略:讲、练、考、评、改,突出的是面向知识本身去向大量的习题去要分数。这种方法的策略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另外我们也尝试新的复习策略:跳出知识的局限,站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的高度,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的知识。反常规学习原则,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80%原则。
3.疏理复习内容,主次心中有数
知识结构化,内容具体化,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将知识结构成网,将所学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在框架结构的各个节点上掌握基本方法、技能。方法有:隔离法作受力分析、状态分析法、图示法、列表法、图像法、等效法等。
4.采用科学复习方法,避免无效劳动,整体把握,及时反馈,迅速纠正
(1)改“牵着手”为“放开手”,
只有自己学才可能学得会。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亦即,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取得知识,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不需要老师,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结构先行,多重结构框架的立体交叉,形成知识结构和课堂组织结构。课上按照力、热、电、光、原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纵向复习;
改一人组织为共同参与,尤其是要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骨干学生需要培养,不但教会知识,还要教他们会学,会教,使学生明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在提高自己。
(3)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反馈是调控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从别人的看法中去反思自己知识的缺陷,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4)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题不在多真懂才行”。
(5)改以讲为主为讲练结合,改错跟上。随着老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课就越拉越长。譬如说,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我们学生几乎每人都建立错题档案,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分类收集在一个本子里,平时经常翻翻,纠正错误。
5.要进行答题规范训练
(1)独立审题,独立地弄清物理情境、独立地提取信息,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解题能力,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所看重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出现“信息给题”、“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和科技的题目”,意图之一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审题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进行求解。为何这类题得分率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在分析例题或者讲评试题的时候,教师要把审题的机会还给学生,从读题开始,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例题、习题,养成对具体物理过程作具体分析的好习惯,学会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
(2)规范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09-02
一、“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动力。引入新课时,我改变了平铺直叙的用实验演示、讲解奥斯特实验导入新课方法,转化成魔术引入,先用纸覆盖通电导线,将其隐藏起来,用实物投影将小磁针投影在大屏幕上,在闭合电键的同时说“转”,小磁针随着口令就转起来。这种引入方式与传统的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流的磁场”引入有很大的区别,情境的创设能够隐藏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时感到轻松愉悦,学习效果自然就好。魔术情境的创设形式新颖,能够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进入角色的时间。再如:由直线电流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时,我播放了一段码头巨型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录像,画面上成吨的钢铁被电磁铁吸起来了,力大无比的起重机吊重物的画面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震撼。在这种巨大的视觉冲击作用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速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课堂“三五三”学研式教学。“三五三”学研式教学方案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的途径。物理学作为研究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工具,它和生活中很多现象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很多同学对其产生兴趣的原因。把物理回归于生活,让物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物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可以促进物理教学有条理地进行。
二、强化交流和合作,搭建开放的学生学习平台
1.“三五三”学研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常规空间模式。教师讲课过程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创造师生交流的机会。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在组内选一人为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分工,组长轮流担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三五三”学研式教学开展小组合作的任务形学习形式。在上课时,我倡导学生发言时说:“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而不说“我的意见是……”,以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不但要组织好小组间的讨论交流,还要组织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三、“三五三”学研式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开放的物理实验、习题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陈旧,一般只是对定理的一种验证,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课后习题也是以计算为主,很多的题就是开门见山地给出几个数字要求学生计算,物理题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实施物理开放式实验与习题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三五三”学研式教学让我们开放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学可开放实验方法,开放实验原理,开放实验器材,开放实验结论等;可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如测物质的密度不局限于课本的量筒和天平,应指导学生利用浮力、压强等知识来探求密度测量的问题。再如研究“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特点时,学生的实验结论就是开放的,答案不唯一,教师可收集不同同学的结论,进行对比归纳。
2.“三五三”学研式教学让我们开放习题教学。物理习题可开放可以将一些常规题改成开放型,可将题的条件、结论发散,以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三五三”学研式教学优点多多,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学研式教学的意义
学研式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更不能只是在公开课上作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要教师自觉地将学生的主动发展摆在第一位,要将学研式教学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研式教学的实践,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也更加平等、融洽。
物理在于悟理,历年来高中物理的比较难学似乎已下定论。但实际上:物理试卷中,不管是平时考试、模拟考试还是高考,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其内容仍然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判断和应用为主,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平时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很大的差异,主要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非智力因素中一个很大的影响方面是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厌学心理。导致学生不认真听讲、不落实上课内容。
我教的许多学生的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显然,就基础分而言,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得分空间,即使是所谓的难题,综合性问题,由于分步给分的评卷特点,处理得好的话,也不是一分拿不到的。而得分的多少,就要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了。
通过这七八年来的物理教学和观察,特别是接手高三教学这几年以来,我对物理教学有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我发现物理学习动机是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体现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无动机的物理学习往往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心不在焉,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质量很差等。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有积极性的心理状态,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悟透其中的道理。
第二、要建立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教学资源库。高中阶段的学习,适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三物理教师实际上必须有高中全阶段学生使用练习题情况的全局掌握,这样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才会有的放矢。眼下的事实是:习题集、模拟题等满天飞,但很少有难度、深度上适合我们学生学习和复习资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会选题,要会编题,不管是哪的题,不管是什么题,只要适合我们的学生就是好题。
第三、改变教学理念低起点开展教学。我们教的学生由于班型不同,所以各班学生质量也不尽相同,但可能我们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沿用一样的教育学生的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教学起点过高。选题关“下手过重”,那么学生的每道题出错率一不小心就会高达60%以上。到那时,学生的信心,教师的信心,改错的工作量、复习进度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学理念,低起点开展教学。
21世纪的物理教学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社会这本“大教材”,更应该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学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其实是分行广泛的,不仅是对一切物理现象的阐释,也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十分深远的影。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环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已经显现出弊端,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享受主动权,让教师变成课堂的“旁观者”才是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其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唯有抛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高中的物理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只会阻碍学生成才的道路。
二、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许多教师在常年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但这种教学理念多数陈旧,并不适用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在新形势下,教师也应该抛开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在短短的几时分钟的课堂上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输入给学生,长此以往的教学下,只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学科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也就背离了最初教学的目的。所以,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动学习者才是最适合于当前的物理课堂,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现象,品味物理的乐趣,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2.学生学习效率低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习能力里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就成为了物理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但是,受到高考的影响,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将考试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课堂本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首先,教学方式重形式轻内容。很多教师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全新的轻松式课堂,常常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全新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却不能使学生在黄金的课堂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要点,这种只注重形式的课堂非但没有实用性,还会严重阻碍教学的进度;其次,高中物理课堂盛行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普遍存在于高二下半学期和高三整学期的物理课堂中,由于高考的临近,教师常常以做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考试的重点,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于是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始终都有题海战术的存在,学生长时间在这种超负荷的状态下学习,只会导致学习的效率越来越低,即使偶遇成绩上升,记忆也并不牢固。
三、高中物理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1.注重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课前反思主要是指备课,课堂要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认真准备一堂丰富的物理课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收获颇丰。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展开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本身。课堂中,学生作为主体,不仅仅需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状态以及学习的情况,如果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产生异议或者接受情况不理想,教师应该及时作出调整。课后反思是指教师针对整体的课堂情况作出反馈,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2.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意识对行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想要搞好物理教学工作,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始终强调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重要。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大胆的防守,勇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发表观点,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旁观者,而变身为真正的参与者。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不再简单易懂,很多知识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很多学生面对如此情景便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造成学习情趣下降等问题。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或是以自己的风格营造一种轻松诙谐的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在课堂中适当的引入一些教学工具,抽象难懂的知识,仅凭教师的单纯说教,学生是很难理解所学习的内容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换为图形或者其他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而且形象地理解。这样学生也解决了空间想象的烦恼,也激发了自身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通过多媒体来打破课本内容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眼界,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如此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新课标教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如课本里的科学漫步,探究性实验等)充实了物理教材,加强了物理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天体运动的嫦娥奔月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校的安排,三年来我负责刚毕业的高三(2)班,高三(10)班、高三(1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高三(2)班是实验班,大多数基础比较好,但仍然有少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高三(10)班和高三(14)班是常规重点班,而高三(14)班上物理课的积极性比高三(10)班要好一点,其中高三(10)班的女生也比较多而物理基础比较差,所以这三个班算得上是三个不同阶段的班级。教学任务也比较重。
三、教学情况分析
1.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效益。在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会通过多媒体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各科学家的贡献及各物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一章时,我会做课件使难懂的知识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会用多媒体展现各个科学家的探究真理的过程,这样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物理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注重能力的培养。培养解题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会在讲完每一章节的内容后用一道或多道典型的例题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在学完力的平衡时,我会给学生慢慢讲解整体法和隔离体法的使用方法,动态分析时的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和三角函数法。直线运动中的各种图像法等。在课后练习和作业中,我会严格要求学生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习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也会自己编一些变形题让学生在课外讨论,在下一节课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下解题方法,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高一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小制作小组,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家学习。我把三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习的总组成员。我和三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月考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行编号,更有利于学习的共同进步。在每一次大考后都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1引言
教学设计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类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进行教学评价等,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设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就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2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自然学科,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学科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律。根据多来的探索研究,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实验为优先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实验优先的思想。只要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最好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当中,切忌用计算机模拟或者计算机仿真来替代。“对实验的兴趣是人的天性。”教师应尽最大的能力保持学生实验的浓厚兴趣。高中物理实验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在实验方案选择、设计、过程展示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
2.2整体规划物理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成,各种物理能力层次有相对应的内容体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整体规划教学目标,提出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 如高一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重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推测答案、实施实验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而高三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反思能力和构建完整物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2.3推行教学主体活动化
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模式”)。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尽可能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功能。“双主模式”在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4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
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论性很强,技术要求比较高,教学设计方案不宜太细太全,否则反而不易操作。其次因为高中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应该太过繁杂。
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指教学方案的设计,还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课堂反馈过程以及课后总结修改等环节。
3.1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之前,应先系统钻研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按照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类型的授课模式。如教师可以把高中物理分类成概念课、现象课、实验课和规律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还应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物理知识存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在这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具体教学目标。
3.2教案设计过程
教案设计应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在三个方面加强注意:一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整体把握物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用系统的眼光看待知识点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备课,将大部分力气花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备课之上。三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探究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足学习研究,只需要粗略地准备一个框架性教案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即可。
3.3课堂反馈过程
教师根据具体物理知识内容设计教案和实施课堂教学时,最好能够借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向学生展现物理分析过程,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等。在课堂教学讲解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并在这基础上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4课后总结修改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师课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教案,通过重新整合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等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的要求。
4结语
学校教育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本文虽然是依据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展开,但这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中物理课堂低效性的原因
在互联网+时代下,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开辟创新是一个挑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打破沉闷,适应时展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反思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低有几个原因。
1.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观念陈旧
高中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传统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授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课堂枯燥,气氛沉闷而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2时间分配不合理,重难点不突出
由于高中物理课堂上知识容量大,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时间分配把握上不合理,导致重、难点只是蜻蜓点水或过于冗长啰嗦而影响教学效率。
1.3课堂教学资源无法循环利用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利用,但是多数教师不善于运用,当堂课的教学资源在课后无法实现循环利用。教学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限于课堂上,学生借助合理的资源,课前有针对性的提前预习和课后对学习内容的消化与反思也非常关键。
2微课在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微课是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主线,时间短,针对性强,教学重点突出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整合“碎片化”内容的数字资源。克服传统复杂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环节,教师运用类型多样的微课,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改进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设计课前预习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课前预习环节必不可少,有效合理地安排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吸收新知识。而在传统的课前预习模式下,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把握不到位,对概念模糊,对物理规律不理解,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前预习的微课中,设计合理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科学思维习惯。针对课前预习内容制作的微课,引导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快速高效地握重、难点知识。利用微课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提前预习,带着思考的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答疑解惑,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在教授司南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三章“液体”时,本章节包括“液体的表面张力”“毛细现象”和“液晶”三节内容,概念性强,多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迷你小实验、信息窗等模块,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容量大,学生一时无法消化,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示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观察生活现象与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相关内容。如讲授浸润与不浸润知识点时,教师提前设计简短的微课,可以是视频:你知道为什么鸭子落水后上岸可以将身上水抖落,而鸡落水后会全身湿透呢?也可以是小实验:将几片洁净的玻璃放入水中后取出,玻璃表面会有水附着在上面,将同样的玻璃放入水银液体后取出,玻璃上面去没有附着水银,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些课前准备的微课,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带着课前预习的问题进入课堂,了解有关毛细现象、表面张力与浸润、不浸润等知识,有助于在课堂上更快速的吸收,提高课堂的效率。
2.2微课教学个性化,突出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15-002
中国台湾地区从1994年开始的教育改革及近年来开始实行“普及12年国教”取得了一定的教改成果,台湾高中物理教育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台湾地区高中物理的教育特色,对我们内地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
一、台湾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呈现
台湾高中物理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起点,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效率、“做中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具备自主行动、沟通互动、过程参入的核心素养。
1.台湾高中物理教材的编排特点
台湾高中物理教科书实行“一纲多本”,三年物理课程安排由生活实际到理论推导、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由浅入深、一脉相承。高一物理课程的目标是奠定对物理的基本感知能力,多着重在定性讨论,强调解释物理现象的成因,而较少数学计算。高二高三物理课程的目标则是能用严谨的数学来阐述物理,多着重在定量讨论,强调理论的推导及其应用。
2.台湾高中物理课程的呈现方式
台湾高中物理课程呈现特点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验,总是用简易的实验来验证物理现象。例如呈现伯努利原理时,用吹风机吹乒乓球,乒乓球会飘浮在空中不坠落;将乒乓球放置在漏斗中,用力吹气却无法使乒乓球飘浮起来。
二、台湾高中物理教与学的特色
台湾的高中物理教学非常重视科普化、信息化、实用性和均衡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和研究创新。
1.台湾高中物理教学的模式特色
1.1科普化特色。台湾倡导人人玩科学。一方面台湾建造了多所内容丰富,条件现代化,适合青少年活动的科学馆,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多元、自由的学习机会。科普化让学生不仅观察到奇妙的宏观和微观世界,更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许多中学的物理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定期都要研究出结合本学科具有独创性的1到2个小魔术,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设计出奇妙有趣的实验,来体现深奥抽象的科学原理,并编印成校本教材,这样学生从玩中思考、领悟所学道理。
1.2信息化特色。台湾教育信息化水平很高,各班级除了具有常规的公用电子设备之外,每个学生都带手机或平板电脑到班级,在高中物理部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享信息、下载资料,及时联网解决问题,老师也可以网上布置、批改作业,高度信息化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而有效。
1.3实用性特色。台湾物理教学的实用性很强,能够利用身边的器材、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在台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级中学听了一节高二物理课:重现比萨――自由落体实验,该课堂教师首先让学生用手机在学校网站下载软件,学会利用俯角和仰角测距和测高;然后学生分组测量三层楼的高度;最后让学生从三楼释放小球,利用手机秒表测量落体时间,代入自由落体公式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虽然本方法相比打点计时器方法及闪光照片方法误差较大,但是该方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用性强。
2.台湾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模式特色
2.1自主性特色。台湾教育十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架构,学生既要做“蚂蚁――自主探究、寻找知识”,又要做“蜘蛛――建构知识网络”,更要做“蜜蜂――对知识拓展、创新”。台湾版物理教材对于习题的设置可谓是匠心独运,在每一章节末尾都安排了一些自我挑战题,兼具灵活性和探索性,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才能够完成。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是物理思维和方法。
2.2合作性特色。台湾高中的物理学习强调合作性学习。例如我在国立高雄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听了一节《斜抛运动》的课,老师提出问题:猎手瞄准树上苹果的同时,苹果自由落体,讨论能否击中苹果?由于学生准备充分,小组交流发言踊跃,七嘴八舌给出了斜抛运动分解的方法、以苹果或以子弹为参考系的方法,合作学习使学生较快掌握了知识和方法,然后老师再拓展进行课堂巩固训练,布置学生整理、总结和反思。
2.3研究性特色。台湾教育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倡导课题研究。学校学生自主组建了一些社团重点研究生活中的物理,开展课题研究及基于物理实验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科技制作。我在台湾国立高雄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图书馆和校史室参观,发现学校物理科技竞赛的成果多、层次高;学生进行的物理课题研究论文水平很高,尤其是论文中实验的数据测量和统计既真实可靠、又具有专业水准。台湾的学生既是物理学习者,更是物理研究者。
三、台湾高中物理教育的启示
台湾高中的物理教育对我们内地的高中物理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我们要重点变革三个方面:改进物理教材、改变教学模式、变革学习方式。
1.高中物理教材的改进
内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改进可从如下两点进行:(1)教材应该加入更多的教学方法的内容,在习题的设置上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及创造性的培养;(2)进一步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融合,注重介绍物理知识在高新技术中和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改变
内地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变:(1)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情景,唤醒学生热爱科学的生命课堂情感;(2)发挥物理实验的特长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立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4)坚持总结、反思、多元评价,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1.入门阶段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一方面无法适应高中的生活,又由于初中知识较简单,高中较难、梯度较大,学生会
感到学习很困难,无从下手。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和简
单应用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有助于高一学生及早地适应高中
学习生活。教师要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
一定的阅读教材的时间,并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采用启发、演示、提问等多种方法,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
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里特别需要强调启发和演示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
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形象直观地演示给学生,在启发中举
一反三。在教学中,让学生记录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这样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
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课后,也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稳定阶段
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都已经转变过来了,达到稳定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
重点应放在按高考要求和会考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教师应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
实,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通过第二学期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会考
的能力和水平,并顺利通过会考,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3.提高阶段
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已达到会考的能力水平,但这并不够。特别是进人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
参加高考,因而,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以达到高考的能力水平。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
点和难点,所以,在高三物理教学中,除了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外,还要着重开发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高考的能力目标。
4.完善阶段
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命题新颖、题型多样、智能性强等特点,在高三物理
复习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复习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
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重心,将知识以此为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系统地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
的形式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习题结构梯
度化——基、中、难题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知识点,促使学生加深
理解,并学会应用。
二、培养能力的措施
良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的,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从教材
出发,科学地确定培养能力的措施。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提问、讲解、演示、讨
论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
现象,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模型的建立、某一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进行知识应用的探讨,
培荞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能力培养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
题的解答,都关系到能力培养的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
要根据教材内容及课标要求,明确每一节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备学生
、备课标,确定最佳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检验能力培养的效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呢?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检验本阶段能力培养的效
果。教师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命好考题,尽可能包含各个知识点的能力要求,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
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
学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根据抽查或考查结果,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对未达标的个别学生,教师应耐心细
1.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15年4月教育部组织的相关课题“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研究成果[1]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总框架包括三个领域、十项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1.2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2015年4月教育部课题“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中还提出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共四个维度: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如图2所示)。[2]
其中的“科学思维”主要指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思维方法,包括建模的思想、理想化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推理论证等思维与方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既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又要挖掘学生潜力,从而培养物理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
2 高三物理教与学的困惑与解决
2.1 高三学生学习的现状
高三学生的物理学习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学习没有内驱力。学生对高三所复习的物理知识、公式、实验和规律等内容,大多是似曾相识或似是而非,但他们却自以为自己真正弄懂了,从而导致学生对高三物理的复习失去新鲜感。(2)课堂上似懂非懂。高三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精神状态不佳,不积极发言,同学间不积极探讨,当然更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课堂效率不高。(3)反复讲和讲反复。高三学生在课堂上的普遍现象是边做作业边听课,课堂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导致高三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较低,从而自然出现了老师反复讲和讲反复而学生仍然掌握不了的现象。(4)重难题而忽基础。高三学生误认为高三复习就是一味做题,特别是对所谓的有技巧性的好题,对重点题和难题更感兴趣,而恰好忽略了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基础不扎实,基本能力不够。
2.2 高三物理教师的困惑
学生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而实践中却经常出错。这就让老师感到困惑:物理课标、物理教材、高考考题三者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内在关联,物理知识与学生所做过的试题怎样才能有机融合并形成能力。具体表述如下:(1)复习课应该如何推陈出新。高三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基本概念、公式及实验、规律和习题的关系,才能让高三复习真正做到既推陈出新地复习了旧知识,又夯实了学生的基础。(2)如何有效提升?W生的能力。教师如何创新习题课的教法和学法,才能经过教师示范和引导与学生的纠错和升华将规范书写、解题技巧和方法、计算能力等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3)经典题的改编或原创。教师如何深入仔细研究课本、考试说明和考纲,特别是它们的一些细微变化,精选、改编甚至原创出一些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当然也不会超纲的经典试题。(4)好题如何讲透和学好。教师怎样才能通过对这些典型试题的有效教学和分层教学以及深入探究,并带着问题让学生真正回归课本、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他们探究和创新问题的能力。
2.3 满足学生需求是激活高三物理课堂的关键
要想激活课堂让课堂高效,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者型教师教学工作的时间分配大致为――备课:上课:改作业 = 3:1:1,[3]教师备课着重从“备课标和考纲”“备教材和作业”“备学生和教师”“备教法和学法”“备课前、课堂和课后”五个维度,有顺序、分层次进行展开,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1)高三课堂中老师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状态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精神投入、动手、动脑,需要教师重点思考“是否真正有效地帮助了学生” 这一问题。
(2)高三物理教学的三个基点
以人文关怀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有效组织课堂,以有效提问和问题创新为线索贯穿课堂,以问题解决和思维碰撞及满足学生需求为标志激活课堂。
(3)学生需求是高三物理课堂教学的灵魂
经过课前的充分备课和课中教法与学法的合理运用,教师才能真正知道、解决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从问题到问题的需求――刺激;解决问题的过程性需求――愉悦;问题解决好了后的结果性需求――成功。换句话说在高三教学中,教师处理好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阶梯式需求(见图3),我们的物理课堂才算得上是高效课堂。
3 高三物理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确定、解决与创新策略
高三物理教学要求老师要紧密结合课本和课标、考纲和考题,设计出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问题与试题,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1 课堂核心问题的内涵
课堂核心问题是串联教学内容主线和老师教法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起着统领课堂教学的关键作用。一节高效课堂必须有核心问题的有效支撑,才能既夯实了物理基础,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重点和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2 经过教师课前的深入研究和信息反馈确定课堂的核心问题
教师课前的深入研究包括:考纲研究、考题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和生成研究,结合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暴露的问题和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准确确定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以“圆周运动”为例,高考考纲的要求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Ⅱ级要求。考纲要求的变化是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力加速度由原来的Ⅱ级要求降为了Ⅰ级要求,这种变化突出了向心力的核心地位。教师根据考纲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设计本节课上课之前学生需要完成的自主学习单,再通过对学生完成后的自主学习单的分析,得出新课讲授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3 课堂核心问题的冲突性设计能使问题有效解决
教师要认真体会教材知识的逻辑顺序,设计出一条问题主线,使知识以问题为载体而呈现。设计的问题同时要与学生的潜意识认知相碰撞,才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冲击与震撼,学生不得不深入思考其中的差异和产生的原因,从而顺利解决了问题。
比如,讲解“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概念时设计的问题有:
问题1: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就是物体的向心力吗?
提出这个问题时,很多高三同学都直接回答“是”,这是学生认知中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在解决圆周运动实例时,很多时候都是用F=F列方程,所以同学们觉得合外力就是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
问题2:请对教材中涉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指出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引导同学们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实例进行受力分析时,同学们会发现物体在做竖直方向圆周运动时,并不是在每个位置的合力都提供向心力,这就与同学们的原有认知产生了冲突,在解决问题冲突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新的认知:在解决变速圆周运动问题时,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某些特殊的点,比如最高点和最低点。
问题3:在解决圆周运动的具体问题时,怎样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和列出正确的方程。
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第3个问题的提出既升华了前面的问题,又创设了新的问题冲突,让学生对自己原有认知中的错误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例】 对“圆周运动”的合外力与向心力关系的建议如下:
(1)【产生问题冲突】
关于向心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向心力不改变做圆周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是不变的
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等于向心力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是所受的合外力充当向心力
(2)【新的问题冲突】
如图4所示,小物块从半球形碗边的a点下滑到b点,碗内壁粗糙。物块下滑过程中速率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合力为零
B.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合力越来越大
C.物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D.物块下滑过程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冲突的解决】
笔者的教学建议如图5所示。
4 问题的创新性设计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已经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对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老师的点拨及师生的互动,实现问题的解决与反思、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习惯的养成,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