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2 11:46: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

篇1

一、教育歧视的概念

1、教育歧视的概念

教育歧视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后天努力无关的个人特征的评价。根据这个定义,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看他后天的努力程度,而不是他的天赋,家庭出身,民族,性别,身体上的先天特征,国籍或所在地区等因素。如果这些与后天努力无关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了正的或负的价值,就可以说发生了教育歧视。

2、教育歧视的表现形式

(1)学校歧视

从小学开始,便按成绩的好坏,被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而“优等生”则理所当然地加入少先队,当学生干部,“差生”则几乎与这些“荣誉”无缘。到了中学,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学生按考试成绩分成快班和慢班,考试分数高地学生进入快班,考试分数低的学生进入慢班。学校对快慢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侧重点不同,对快班是抓学习成绩,培养优等生;对慢班是抓纪律保证学生在校不出事,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学校安排任课老师优先考虑的是快班,快班的任课老师往往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慢班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2)教师歧视

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有失公平,对“差生”有歧视现象。一是座位安排上的歧视。有些教师不是根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依据学生的考试名次。第一名首先挑选座位,第二名次之,依次下去直至最后一名。二是课堂提问上歧视,由于“差生”往往对老师的课堂提问不能较好地回答,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差生”是浪费时间,索性就不提问或少提问“差生”。三是在作业批改上地歧视,有些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业时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就不批改。四是教师在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上的歧视,老师对“优等生”往往“手下留情”,而对“差生”却严格“依法办事”,甚至“从重处理”

(3)同学歧视

由于“优等生”倍受老师青睐,常常受到表扬,有很强的优越感,觉得比别人高出一等;“差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感到抬不起头。目前大中小学教育仍是竞争式和淘汰式的,所以“优等生”往往很不情愿将知识讲给别人,不愿和“差生”做朋友,怕耽误时间。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

二、教育歧视产生的原因

造成歧视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办法简单是造成歧视的主要原因。一所学校的办学成绩好坏,只看学校的学生升学率。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工作研究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前农村教师待遇低下,工作量大,以及下岗的压力,使教师缺乏忠于职守的动力,少数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减少。

1、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

在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下,有的学校实行快慢班制度,大多是无奈的选择;在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下,因为老师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才出现对“差生”的种种歧视;也正是学校,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成绩就是一切”,因此才会出现“优等生”瞧不起“差生”的现象。

2、经济地位差异以及城乡文化差异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一个人的经济实力,成为其能力的标志,也一定程度的影响着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因为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城乡孩子在生活习惯,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上都会存在极大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低收入的家庭,他们在贫困中挣扎,这些家庭的孩子因生活贫困,自尊心常常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伤害。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会受到城市同学的排斥和老师,学校的不公正的待遇。

3、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职业压力更大,这就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不久前,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的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问题。过大的压力和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很容易使教师的言行过激,做出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理智的行为。

三、防治教育歧视的措施

1、完善教育制度,实现教学民主

(1)树立正确的教育民主思想:

现阶段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德,对人才层次德要求也是多层次的。这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教育来适应。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的教育目的观应抓住时代需要和可能去培养多层次的,适应力强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些思想将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教育,认识学生,做好教学中的针对性。

教学民主思想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地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要以乐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更要把学生当成发展的主体来对待。在教学中坚持发展性,启发性原则,采用诱导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要相信个体的可发展性。

(2)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是规范,这是法治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教育法,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实质上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是师生关系就能改变这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是平等,自由地参与,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高地效率。主要体现在教学互动上,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要求师生围绕教学内容、方法的互动,另外教师的引发诱导行为,然后由学生反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应予以评价。互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发展。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追求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更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身的人格丰满。政府,社会和学校也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长教师知识和提高教师能力的力度,为教师职业素质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

今天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实际上也是学习的时代,任何一个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开放的时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途径,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已有的书本知识上,但在其他领域,教师的优势则不是很突出,在某些方面,学生可能具有超越教师的优势。学生向教师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应提倡教师向学生学习。

另外,素质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育教学方法,都应该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激励和自主为动力,以培养不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歧视性教育的发生。

3、采用法律手段

篇2

一、教育理论与方法体系都是以生活教育为基础的

以生活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价值观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如果想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法和系统进行辅助。他所认为的生活教育,就是在教育中不断地融入生活,达到教育和实践相统一的目的。传统的教育往往都是为了升学,它没有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脱离了生活和社会的需要,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没有体现,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成为只会念死书的机器。心灵无法得到释放,不利于个体在未来社会健康地生存,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生活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活教育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个体和生活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教学规律,实践要和教育内容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有效运用教育内容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抛弃应试教育带给个体存在的危害。首先,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教育都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社会现存的弊端。如果在现行的教育中没有将改造社会这种精神有效地融合进去,那么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局限了自身在社会的发展。用传统教育去谈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受教育期间他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都没有得到体现,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其次,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如果学校在实现素质教育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消除掉以往那种对社会有芥蒂的心理,如果教育不懂得社会的需求那就是无效的教育。为社会真正的服务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唯一目标。第三,传统的教育总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书中的内容,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法。素质教育所传授给学生的教育方法是具有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教与学,学与做像一个完整的系统缺一不可,三者也是统一的关系。生活中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让学生能独立面对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是唯一检验素质教育成功的标准,不能只靠一纸文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教育既注意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同时也十分注重全民性、终身性。

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标准以及以生活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良苦用心。我从事小学教育多年,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学生正处在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其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对孩子过度溺爱,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对其今后融入社会、改造社会均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陶行知先生提到,成功的素质教育需具备艺术的兴趣,要懂得学会爱,爱身边的人,爱社会,才能让整个社会充满真善美。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陶行知提出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是我十分欣赏的。身为教育一线的我们,应该大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关心学生,在细节中去关心学生的成长,这是奉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因此,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素质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建立发自内心的爱,因为只有从内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在被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学会与人分享,并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我践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我总是鼓励学生回家后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递递拖鞋、洗洗脚、刷刷碗等。尽管这些都是小事情,但是我认为,教育就是这样,生活中每个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学生素质提升的基石。爱别人,才懂得被爱的幸福。只有真正体会到别人的爱,才能释放出更多的爱。课间,我喜欢与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并要求学生轮流做母鸡,同时,鼓励做母鸡的学生尽量减少小鸡的伤亡。“母鸡”需要学会爱。生活中,爱和被爱不可能一直固定不变。因此,轮流做母鸡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会爱别人。随着我对陶行知“爱满天下”等教育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将“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引入我的音乐课堂。每次上课时,都会帮助学生做一个简短的发声练习,打开口腔,帮助学生更好地唱歌。素质教育不仅是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更需要学生去爱整个社会,接纳社会,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发声练习时,我要求学生面带微笑,学生们称这个为爱的发声练习。学生的歌声就像大片绿油油的草原,而他们的微笑就恰似隐藏在草间的小红花,既让人新奇,也更让人在心底深处平添了许多暖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一直激励着我们。献身于教育的教师们,肩上责任很重,我们不敢消极怠工,也不能忘乎所以,可以做的只能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多,教会学生更多,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素质。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当代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基础。他提出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标准以及以生活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体系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左佳妮

篇3

一、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元理论含义

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元教育理论”(Meta-theory of education)一词正式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初。“元教育理论”、“元教育学”、“元教理学(Meta-educoeogy)”概念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家尔夫冈布雷津卡(W. Brezinka)在其论著《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元教育理论导论》(1971年)中提出。元(Meta),意即“位于……之后”、“超越”,它与某一学科的名称相连所构成的名词,意味着更好记的逻辑形式。这种新的更高一级的逻辑形式,讲义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视原来学科的性质、结构及其他种种表现。也就是说,元研究就是对原有学科所作的逻辑——语言层面的分析,它不宜对原有学科现象领域即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对原有学科的陈述体系进行形式分析,对某类研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元问题)进行的研究。

2.教育学元理论(元教育学)

教育学元研究的结果是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系统化的教育学元理论就形成了元教育学,她是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科,是以教育学及其研究状态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的元理论。它从逻辑和方法论的角度审视教育学理论,对概念和范畴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力求取得一定的表述,为教育学的反思提供了理性的武器,为检验与整合教育知识提供了标准、规范与规则,促使教育学的完善。而且,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元教育学有助于为其提供一种元教育观,即给研究者提供一个适合的视界,进而调整安久的方向与思路,提高研究的质量。

3.大学教学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往往由于自控力较差而学业成绩下滑;课程设置缺乏自由度,条条框框较多,很难形成以求知与满足兴趣为先导的学习风气;大学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考试作弊,作业下载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易形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大学里师生关系淡漠,高校教师责任心普遍较差,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肩负一定量的科研任务,缺少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与精力等。

二、教育元理论三元素在教育实践中的处方性研究

教育元理论是:“相对于教育理论并不是更高一级的知识形式,它本身只是参照而不是判定某一理论存在合理性与有效性的‘元’知识。”因此,本人依据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解之上,给出了以下三个参照物,并将其作为教育元理论中的三个基本元素:

1.教育之爱

从古至今的大教育家们的传世箴言中都闪耀着教育之爱的光芒,如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诺尔指出,“教育的基础是成熟之人与成长中之人之间的情感型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为了儿童的自身的目的,即走向他的生活和形式。”对于诺尔来说,这种以爱、信任和尊重为特征的教育关系,是教育工作的自身基础,因为不是所教,而是这种关系本身才是教育最为深沉的内容和最终的条件。他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秘密就是正确的教育关系,就是把教育者和儿童联系起来的创造性地关系。”而来自经验教育学的代表布雷钦卡的批判指出,“教育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关系。”职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不只属于同一生活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于一种契约关系:教育(特别是教学)是为了获得工资。而在批判教育学者看来,精神科学教育学过于重视教育者的意向,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意向,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关系。所以莫伦豪尔指出,教育科学的认识兴趣是对解放的兴趣,也就是“主体从限制其理性以及与理性相关的社会行动的条件中解放出来”。在高等教育中,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关系的过度职业化导致了一种建立在对象化基础上的认识论的过度膨胀,导致了教育过多的技术倾向和因果倾向,把对待人的“我——你”关系转变为对待物的“我——它”关系。在高等教育神圣的知识殿堂内,教师要“捧”的是理解的心灵,为此做出任何高度的评价都不为过。在“我——你”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实现最优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纠正过多的技术倾向,打破建立在对象化基础上的认识论的因果模式,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要积极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欣赏学生个性中的亮点。

2.教育之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之一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中体现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教书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所进行的双向互动,其根本矛盾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应然目的与实然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把一个实然的人按一个应然目的来改变,改变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在改变过程中进行着知识传递和价值引导。所谓“价值引导”,即指教育是投射、蕴涵着教育者主观意志与价值观念的引导活动。教师作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者,具有暂时的文化优势,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引导学生进行价值上的选择。在价值引导过程中,因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工具理性,价值引导必然体现阶级的意志、教育的性质和教育者的人生追求。而在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然目的应遵从实然的人的真实需求和水平来设定,而脱离了真实的教育,应然目的指向的教育活动必定是受到批判且失败的。人文主义心理学是对人性、对心理学及对教育的一些观念、态度和主张。在教育上人文主义者,不主张客观地判定教师应教授学生什么知识,而是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求着眼,帮助学生学习他喜欢而且认为有意义的知识。其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且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他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提到:“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者才会产生学习;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知识外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所以,尊重客观事实,崇尚科学真理是教育之真的核心价值所在。

3.教育之美

教育之美其本质即揭示了教育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度与和谐”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中所追寻的一种境界,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们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创造出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凝结着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引起主体愉悦感的感性形式。“度与和谐”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是客体的某些方面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使主体感受到满足与愉悦。因而,人们总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追求和创造美的境界,即运用内在的尺度,改造客体,使之达到和谐之美的过程。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教育者的主动精神作用教育对象的协调控制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和谐,体现教育活动的美的价值,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首先,师生之间应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的内在美表现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外在表现是言语行为之美。教师的人格是高品位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满足学生的由单纯的认知需求上升为情感需求。只有具备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实施爱的教育,“爱中有严,严中有度”构建互相尊重信任、互相合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探究和谐美好的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艺术化的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融入了施教者的人生历练、情感创造,是机械技巧的超越和升华。高等教学活动作为青年人生活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必然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和谐的美,融入和谐的美的意念。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受教育者自主创新学习,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总之,在教学活动中,由和谐效应带来愉悦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世界中的发现者、创造者,使学习过程转化为一种丰富的精神享受,达到真正的和谐之美。

再次,创造和谐优美的活动环境。要按和谐的规律来建立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优美的活动环境会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激发出创造的热情,提高活动的效率,环境美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适合于社会活动的需要。教育活动中应坚持“环境育人”原则。学校力求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优美的校园风景,布局合理的校园设施,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能使校园融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于一身,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小 结

人们是根据需要来选择区别、联系还是区别加联系的,包括二元、三元、多元,都是根据需要去选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具体任务或技术方面的训练,而是唤醒对人类生活的可能前景的认识,引发或者培养青年人的人性意识。有的人生来就具有这种意识,他们的潜力就自然得到发挥。但是大多数人需要唤醒他们这种意识。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冲突,需要包容和不冲突或减少冲突时,我们选择爱、真和美,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出发,结合人的感性和理性,选择和谐和统一的方法加以解决。因此,大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对教育寄予中心地位的重视,而且也在总体上打下全面教育的基础,目的是全面发展个性和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学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同史(第十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 彭正梅.重回教育之爱: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视野中教育关系论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5)

4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篇4

地点:迈阿密,福罗里达州,美国

福罗里达州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天堂圣地,也是迪士尼乐园的老家,并拥有美国大陆首屈一指的豪华养老社区,成为最适合一家人居住的美国阳光之州。

对于聪明的投资人来讲,这间位于迈阿密中心地带的七卧室地产绝对是理想的选择,距离机场和闹市区都很近,方便各个方面的联络与沟通。Toni和Techrin两人加在一起,在南福罗里达地产界从业经验时间已经超过25年,对发展中的地产市场颇具自己独到的见解。Toni和Techrin拥有美国地产界最好的销售团队,他们推荐了一处极适宜家庭生活的产品——21大溪地海岸岛。此处的电路系统全部是自动集成的,包含照明,加热和安全防卫系统,极好保护了家人与孩子,让他们可以轻松享受恬静生活。一个有保护装置的码头和120尺私人滨海水域,让一家人可以随时体验垂钓及游艇的休闲时光。经典的地中海及福罗里达州风情和奢侈的空间让整个物业都沉浸在休闲,开放和温馨的气氛中。

关于世界级的学校,福罗里达州最好的私立及公立学院都在附近,可以不必让孩子离家太远。格里夫学院,Ramsom Everglades,和Pinecrest小学等名牌学校可以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人生起点,也就是赢在起跑线上。Palmetto高中更可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增砖添瓦,所有的教育资源全部可以轻松地在大溪地海岛区域内驾车到达。

老式奢华学校

地点:蒙彼利埃大厅,武士桥,英国伦敦

伦敦的私立学校和科研机构,已经领先世界数个世纪,选择对的学校在这里非常容易实现。可以预见,您位于伦敦中心的家周围被高等学院环绕,不管经济衰退或其他问题,都不影响其欧洲最值得荣耀的地产地位。

伦敦的设计奇才巧妙将以前的武士桥的护士之家改造成为抢眼的豪华公寓,装潢则由伦敦的老牌设计师打造。以前的宿舍,锅炉房和洗衣间全部台弃或是焕然一新,成为层次感极强的复式结构。三层平层公寓加上四、五层的复式官邸面积达到4680平方英尺,售价为1900万英镑。经纪公司的Philip Woolf每天忙于应付来自美国,德国和俄罗斯热情高涨的众多买家。除了大放异彩的设计,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教育地产极适合家庭投资及居住。

不但与欧洲最好的餐饮,百货和休闲街区近在咫尺,选择在武士桥居住的父母们还可以有众多的选择,将他们的小孩打扮得出众而得体。当地的Hill House学校是查尔斯王子就读的英国顶级私人名校的预科学校。学生大多升入伊顿,哈罗,威斯敏斯特和查特豪斯等高等名校深造。对于那些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当地就近入学的父母,武士桥学校也可以提供全天的从幼儿园至13岁儿童的全方位教育服务。

恰到好处的教育

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所综合实力上乘的学校。我们选出了几个全球通行的教育关键词加以探讨,来审视一下当今的教育。

公立学校

作为曾在1868年的国会议案中被指定的公立学校,Eton学院相比其他学校无疑有着更高的知名度,这里被誉为英国首相的摇篮,明年即将上任的David Cameron已经是Eton学院培育出的第16位首相了。温彻斯特大学则以它多样性的学科而闻名,吸引了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

现代新贵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立贵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牛津郡的Radley学院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之一。还有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曾就读过的Fettes中学,也是口碑上佳的私立学校。

女子学校

篇5

曾经的光环在人们的唏嘘声里销声匿迹。但,且慢下定论。

多年以后,一家广告公司风生水起,它的创办人正是这位女孩。从冲破压力到抱定决心,从自修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到小试牛刀的广告语设计……尽管它的到来迟缓又艰辛。

记忆深处的女孩始终架着高度眼镜,微微驼背,疲倦的模样着实叫人心疼。她其实钟爱绘画,是父母的拳拳期望与现实交错重叠,左右了理想的初衷;她本该灵动活泼,是匆匆忙忙的“教育”,让她错过了年少的鸟声虫鸣,错过了青春的心花暗生……

也许,错过真的不是过错;但是错过以后,如何挥散心底丝丝淡淡的惆怅?别急,慢慢找,慢慢来,因为教育,不正是慢慢的艺术?

慢如琴曲

虎妈狼爸都爱自家娃,不容置疑,“爱”固然存在,只是一不留神,这爱的方式跑过了调子。

老话说得好,“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孩子的身心发展总有一个过程。比如思维,通常首先凭借形象思维主导,继而依靠抽象思维定位;比如记忆,一般开始赖于机械识记,然后逐渐关乎意义记忆……至于绘画,有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绘画的最好年龄应该是2-3岁。可惜那时的邻家女孩,偏偏被摁进“神童梦”里日夜兼程,绷紧了弦横冲直撞,哪得空闲去考虑自己真正的喜好。未来不能预订,但如果连眼前的兴趣都辨识不清,倒真是一件可怕的事儿。

德国福禄培尔的教育观点告诉我们,儿童是一根葡萄藤,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的不是园丁,而是葡萄本身。孩子的成长好比植物的孕育,落地生根,青翠成畦,坝里行间充盈着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汇与习惯的生成。

教育的规律就在这里。

慢如清盏

分析邻家女孩的成长经历,父母无非想把女儿培养成有气质、有文化、有内涵的“乖乖女”,所以安排她弹古筝,念唐诗,考高分,奔着这个目标学这练那,至于孩子自己真实的想法,恐怕根本无人问津。

考考考,师长的法宝;分分分,孩子的命根。如今的边边框框,惹得父辈人恨不得悬梁刺股,招数用尽。其实,孩子在4-5岁时就有了相对独立的主张,并逐步丰富着好胜、竞争、创造等主人翁的品质,“我要奋斗,因为生活需要我”,你希望孩子对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应该时刻匹配什么样的教育,这才是与时俱进。根据孩子的个体思维展开富有情趣和角度的个性教育,将能力、方法、情感等智慧的表达,芬芳的引领,你就成了“教育人”。

扯一朵夏日的云,沏一杯意念的茶,浇一帘精神的花。清盏里绿茶翻涌,飘起来暗香,沉淀下滋味,有魅力的教育,越品越浓。

慢如溪涧

想想看,邻家女孩的身份多么特殊!小小年纪的她不仅是父母、老师的“手心宝”,还是同龄人的“指航灯”。而没有方向,没有阅历,没有经验的她,稚嫩的肩膀岂能扛起如此分量?

教育从来不囿在当下。一件久远的事情,应该还原出朴朴素素、干干净净的面貌,譬如“面子”“颜如玉”“黄金屋”“光宗耀祖”之类的功利性目的都来个靠边儿站。咱们的教育可是个美人坯子,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界定准确的人文标准,不施脂粉,足以秀外慧中。

“人家考上了大学,明年看你怎样”“你是全家的希望,祖国的小白杨”……不要随便拿自家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你喋喋不休,“晴转多云”;孩子可能忧心忡忡,“多云见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于遗传、环境、自身认知能力等种种的不均衡,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天赋”固然可喜,“大器晚成”亦能架起彩虹。另外,“小天才”极易飘飘然,“伤仲永”的悲剧便是教训;“小爱迪生”其实渴盼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任尔东西南北,等待葱葱郁郁。一场秋雨背后,溪涧探着山路唱歌,转弯,打趣,终能汇成汩汩的泉流。

慢如暖阳

偶尔一次考试失利给邻家女孩带来穷追猛打式的魔鬼训练,潜意识里“笨孩子”的定义如影随形,怀疑、自卑、不知所措……久而久之,这孩子看自己都会换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篇6

中国有句古话,强扭的瓜不甜。教育又何尝不是呢?

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带着满腔热忱,踌躇满志,准备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正是这样一种急功近利思想,让我的教育方式也带着些许“斯巴达式教育”的残酷。我眼里只有两类学生:成绩好的和成绩坏的。我有一张特殊的花名册,那上是每个班10多个所谓的成绩坏的学生。这10多个中,又有一两个在名字前被我打上了五角星。不言而喻,这一两个就是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困难户”。强强就是其中之一。

我常常把强强叫到办公室,先是当着其他任课老师的面数落一通他的不是――回家作业不做,上课画画讲话等等。甚至还拿他的名字说笑:我看你就别叫“强强”了,还是叫“弱弱”比较好。当强强垂下头,不吭一声时,我便觉得这孩子已经服我了。此时再让他读书背书,抄写默写,补习。当孩子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满怀信心,心想:期末考试他肯定不会差!期末考试说到就到,拿到试卷,我迫不及待地翻出强强的试卷。“及格”二字印入眼帘,我的心也一下子凉了。再看看花名册上其他几个孩子的成绩,大多是良好。为什么,难道真是我没这能力教育好孩子?这问题整整困扰了我一个寒假。寒假里,我开始寻找“教育之道”。我决心新学期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新的开始,是“心”的开始。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育的真谛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在拉・封丹的寓言作品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风要和南风比试谁更有力量。有人穿着大衣走过,北风便施展威力,使劲地吹,结果那人的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累了,停止了。南风微微吹起,带来阵阵暖意,那人敞开了胸怀,不一会,出汗了,他便脱去了大衣。这故事只告诉我一个道理:温暖和友善会比暴力和冷酷更有征服力。因为暴力和冷酷只会使人对你敬而远之;而温暖和友善却能让人卸去心灵的盔甲,让你的力量直抵对方的内心。

新学期我卸下严厉的外衣,拉起强强的手,和他漫步在操场上。阳光洒在绿油油的足球场上,我看着强强有些怯懦的眼神,蹲下身来,问到:你喜欢归老师吗?他久久没有回答,最后用微弱的声音答道:喜欢。其实我知道,这答案真假有几分。我又问道: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小眼睛看着地上,似乎就快要流泪了。这一刹那,我带着些许愧疚,半年的教育,我给了这孩子什么?是畏惧吧。我摸摸他的头,把他搂在怀里,柔声说到:你喜欢温柔的老师吗?他点点头。你喜欢归老师这样对你吗?他点点头,用似乎闪着光的眼神看着我。我伸出小拇指和他拉钩:以后归老师就这样对你。“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第一次,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笑容。下午的课,他听得特别认真,还有几次想举手不敢举。我抓住一次机会,让他回答,还当场表扬了他。第二次,我从他脸上看到了笑容。在这节课后的光荣榜环节,我告诉同学们:这节课,归老师要特别表扬一个人,他就是强强,一整节课他都没开小差,还积极举手,这是很大的进步,归老师最欣赏有进步的孩子。第三次,他笑了。我从不知道,一个孩子的笑能这样触动我的心。

新的开始,是“欣”的开始。

这个欣是“欢欣”的欣,也是“欣赏”的欣。新学期,我在办公桌前贴了“快乐教育”四字。所以在英语课上,我抛弃严肃的外表,带着孩子们唱英语歌,做英语游戏,课上孩子们的笑声多了,课后读英语的声音多了,找我说说趣事的孩子也多了。他们告诉我,谁谁谁可是钢琴高手,谁谁谁写的字最好看了,谁谁谁最会唱什么歌了。我突然发现:那些在我花名册上的孩子有好多我不知道的优点。强强就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画画也特别好。有一次碰上美术课学生在教室外排队,我随口对强强说了一句:听说你画的画不错,老师相信你可以成为一个画家。几天后,语文老师告诉我:强强的日记里写道:我喜欢画画,虽然我成绩不好,但归老师说她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画家。所以我希望长大后成为一个画家。我从不知道随口说的一句话可以让孩子放飞一颗梦想的种子。我突然发现:带着欣赏的目光看孩子,每个孩子都闪着光哩。

新的开始,是“信”的开始。

强强的笑容渐渐多了,也越来越愿意和我说话了。有一次,他甚至拉着我的衣角,要给我看他画的画:那是一个扎着马尾穿着裙子的女孩在浇灌一棵小树。他说:老师,这幅画我想送给你。我轻声问道:那你能告诉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吗?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又把目光移到了画上,慢悠悠地说道:妈妈说,老师是园丁,我们是小树苗。我心里一暖,他画的这个女孩也许是我吧?我再问道:那这个女孩是谁呀?他指着画里的女孩,说道:是归老师,归老师喜欢扎辫子,穿裙子。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第一次,我感到教育的力量不仅仅是给孩子,更是给我自己力量。我不仅仅是那个教育者,也是那个被教育者。信任孩子吧,他们会给你无限的可能。之后,我又让强强专门负责帮我在黑板上记回家作业。一天天的,他记的速度越来越快,写的字也越来越好,他偷偷地告诉我,为了写得又快又好,他一直在家练习呢。

一学期下来,我和强强保持着朋友般的交流。我没有再把他叫到办公室去过,没有再严厉地批评过,没有再给他补习过英语,没有再叫过他“弱弱”,也没有期待过他的考试成绩。一年期末又来临了,诧异的是,这次强强竟然拿了优秀,只错了3道题。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大概就是强扭的瓜不甜,强给的教育不结果吧。

篇7

众所周知,通识教育是近十多年来国内外高等教育针对许多高校教育长期存在的过细的学科分类、过窄的专业设置、学生知识面窄、文化素养不高以及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而进行的教育改革。虽然,这种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几十年来,在各大高校都在强调将人才培养理念从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方向转型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凸现出来,那就是课程多而杂,让学生身心疲惫的同时不但没有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还扼杀了学生自由发展的天性,封闭了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不忘过去自由教育的精神实质,毕竟它倡导的是个人身心的自由发展和最纯、最善良品质的养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铸就。

一、通识教育的实质

何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美国的一教授在19世纪首先提出来的。起初,它曾被译成“通才教育”或“普通教育”。最初的通识教育诞生于美国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领域,其主要其目的是培养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学子,在培养他们具有较扎实且全面的专业基础上,努力将他们培养成在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各个高等学府的学者和精英都将通识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反复探究并且已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在大学阶段,我们必须坚持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职业性和专业性教育之外,通识教育提供了一种人人都应该接受的另外一部分有必要接受的教育。因为该教育的理念和通识教育实践是非常统一的,其特色是,通识教育强调文化的广度、知识的深度、人格的独立,而其课程规划以共同必修课程达到文化广度目标。简单说来,通识教育是培养知识广博、高素质、人格追求完满并且全面发展的通才。通识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将原本过度专业化和非常狭窄的教育进行合理有效的拓宽,使得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可以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使学生掌握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所需的特殊本领。

二、自由教育的现实意义

篇8

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曾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一、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等政府公共政策偏差,加剧了现实中的教育不公。”教育券制度的实质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学生及家长提供自由选择教育资源的权利凭证。

二、我国的“教育券”政策

1.我国“教育券”政策的设计理念凸显公平

长兴县的教育券制度是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设计改革的重大创新,改变了过去由政府拨款给公立学校,由公立学校办教育的模式。分析其起源、动力、运作机制以及理念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券制度设计中主要考虑两大基本理念:

一是教育公平。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公平;另一方面,是学校之间的公平。

二是教育选择。教育券制度加强了学生选择学校的权利。不同学校之间的办学目标差异,使学生有权利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校就读成为可能。这种学校教学质量的改善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是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的外在表现。

2.我国“教育券”政策制定的原则强调公平

“教育券”政策的制定既要依靠市场机制激活教育,强化竞争,提高效率,又要注意体现教育的价值,保证教育质量。事实上,政策是竞争环境中的理性选择。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彼此存在利害关系时,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孤立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教育券”政策需要综合处理市场、教育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制定它的基础。

3.我国“教育券”政策的施行现状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券实践中,浙江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不但是因为最早开展“教育券”实验的长兴县就在浙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浙江省是目前唯一一个在全省推广“教育券”的省份,同时也是“教育券”实验时间最长、类型最丰富、制度最规范、受惠学生最多的省份。浙江省实施的“教育券”按设立动机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救助型教育券”,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时的经济压力;第二种是“诱导型教育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入读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扶持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三种是“效率型教育券”,如杭州市上城区用于社区终身教育的“教育券”和衢州用于农民工培训的“教育券”等,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上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券”政策设计的出发点表面上看起来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征都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短期政策目标,这说明在我们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更多地是把“教育券”作为一种实用的政策工具,对于“教育券”制度所依据的价值基础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2003年到2004年的两年间,湖北省监利县、山东省临淄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等地区也先后推行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的设计和实验。但是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实施下去。

三、扫清“教育券”制度难点推进教育公平

1.我国“教育券”政策推行受阻原因分析

首先,政府尚未完全转化教育投资角色。长期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经费都是由政府直接拨给学校,政府在教育经费运作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掌握着教育经费的分配权。政府是否愿意让出这个权力,是否愿意接受监督,能否与时俱进,调整心态,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做改革的促进派是关键所在。”试想,如果政府不能尽快转变角色,对教育券制度阴奉阳违,那么,在我国大规模实施教育券制度,必然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其次,经费无法到位制约着教育券的推广。要实行教育券制度,政府必须拥有足够的经费,才能为教育券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教育券制度的操作与实施尚存许多不明之处。目前,在我国推行实施教育券制度,尚有许多疑惑之处。如教育券到底该发放多大面值,既没有权威的机构认证,也没有科学的测定方法;教育券以何种方式发放,是全同统一还是地区统一,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怎样在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如何才能引导学校良性竞争已兼顾效率和公平等,尚未得到科学地解决,所有的这一切,已成为在我国推行教育制度不可回避的前沿问题。

2.扫清障碍实现公平

教育券制度的实质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学生及家长提供自由选择教育资源的权利凭证。笔者不才,只是希望作为推进教育公平方式之一的教育券制度能够更好地推行。因为有选择才有竞争,薄弱学校才有机会发展起来,也才能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基本公平。

我国的“教育券”探索已经历经了六年的风风雨雨,前期的兴奋、期待和理想主义色彩已经让位于冷静的、现实主义利益权衡和稳妥的政策设计。学校只有在产权明晰、有利可盈的情况下,才能去融资、去吸引投资、吸纳基金,才可以自由发展。只有成熟的市场竞争,才可以使教育事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券”政策的普遍推行需要建立在学生权力平等的观念基础上,它的实施也需要政府的职能转变。然而,这样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

可喜的是,“教育券”政策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不可以逾越的障碍,随着社会、经济和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我们相信,这项体现公平的政策终将成为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严强,王强.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斌,王春福等.政策科学研究:政策科学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余丽生等.教育券:一个教育财政的新思路[J].财经论丛,2005,06.

篇9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沟通语言,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将情感教育策略引入英语教育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英语的记忆能力以及英语语境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基本内心变化,并随之带来相应的外部表现。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沟通与引导,有助于对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学习能力的影响

情感对于人类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那些处于活泼互换环境内的学生,更加乐于交流与分享,因此语言学习能力也就越强;相反,若是学生的情感是消极被动的,则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能力的发挥。若是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中,而不愿意与老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机会,则会使其语言表述能力受到影响。

(二)思维能力的影响

情绪的好坏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情绪较为积极和活跃的时候往往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而当情绪低落时,往往思维能力较弱,且学习的持续性也较短,导致在进行学习时无法充分发挥思维的活跃性,而降低学习效果。

二、在英语教育中引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教育能够通过情感的带动,引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爱,并有助于他们对于英语的理解和各类知识点的学习。将情感教育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对于知识学习的接收程度。从而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学习的心境,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代替传统的机械化、填鸭式的教学,从而能够带动学生更加愿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

(二)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仅仅采用单一的课本传授,听说读写等机械化的方式,学生学习起来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英语环境中,也并非发自内心的喜欢英语,从而导致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将情感教育引入英语教学中,能够使老师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对于英语的接收程度,采用多媒体和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的喜好以及对教学环境的融入,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学能够帮助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感受以及兴趣所在,通过合理的沟通与交流,从情感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加强英语的学习。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融洽。在英语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帮助的状态,通过情感的交流与融合,打破以往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与学生多加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并对兴趣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将情感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环境中,必须注重对于情感交流的重视,同时通过采用相关的多媒体等技术收单,更好地营造出一种欢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从情感上更好地接受所学的英语知识点。具体而言,将情感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情景与人物情感

要想充分将情感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教材中所设定的各类场景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人物应有的情感特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景设置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描述的情景中。在教学的情境中,通过对情景人物心理的描述,以及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

(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了将情感教育更好地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以及友谊关系,这样在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学生才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设定的情感教育场景,加强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容易产生抗拒和逆反的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发掘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因材施教,对于比较腼腆的学生,应该多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在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为他们创造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对于较为活泼的学生,在独立性的问题上,可以对他们多加引导,从而在课堂上兼顾到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与特点。

(三)通过语言和表情来传递教材中的内容

通过语言和表情,能够更好地带动起学生的情感,融入教学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老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首先需要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同时能够清晰而形象地表达出教学中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语言表达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这样也能够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更容易将英语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面部表情上,老师应该保持微笑,从而给学生一种更加亲和的印象,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必要时也可根据教学的需求变化表情,将学生带入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感受人物人生的酸、甜、苦、辣,通过相互情感的交流,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用目光表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目光表示鼓励,使他们有被重视、被期待的感觉。

(四)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创造情景带入情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等图像、音频等技术引入到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活跃性,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这些技术的采用,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出书本学习中的一系列场景,从而更加有针对性,有情感带入性的进行学习。如通过图像、音乐的演绎,让学生更加明确人物的内心情感,或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利用教学道具等,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并获得声情并茂的知识,从而能够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将情感教育方法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之后,并不是就此结束了。而是需要进一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接收程度。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定期进行,通过老师对于学生情感的定性评价,以及考试的成绩定量评价两者结合,来分析情感教育学方法的作用效果。同时分析学生对于情感教学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于英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情感教学方式。通过鼓励和互动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的鞭策和教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

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对于情感教育方式的使用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简单的情感变化将会对课堂教学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带来影响。当教师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教学时,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而如果教师的情感状态处理不得当,一些负面和消极的情绪将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与理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于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断总结情感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一方面加强情感教育的熟练程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情感素质管理,积极通过积极的情绪来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四、结语

将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入到英语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情景与人物情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语言和表情来传递教材中的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创造情景带入情感,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从而更好地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日常的应用于锻炼。

参考文献:

[1]王友红.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6).

[2]周红菊.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篇10

重智育,轻德育。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其实绝大多数家长都知道“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明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但是他们在实际中并没有真得这样做,而是陷入了“重智育,轻德育”的泥潭不可自拔。为了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开发子女的智力水平,他们不惜成本地为子女报各类特长班与辅导班。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家庭的子女习惯于以个人为中心,喜欢乱发脾气。而家长却往往纵容这些不良品行。在他们眼里,孩子学习好是最重要的,放松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最终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重言传,轻身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愿望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做支撑,这种美好的愿望就很难实现。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些家长喜欢训斥孩子,也有些家长喜欢拿别的孩子进行攀比,还有些家长喜欢放任自流的方式。这些教育方法不仅收不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孩子的孤僻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大部分家长习惯用言传的方式教育子女。而与身教方式相比,言传方式不容易被子女接受或信服。而且,有些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比价差,很难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总之,在“重言传、轻身教”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很难有所成效。

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健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而且指心理上的健康。然而,许多家长对此缺乏正确认识,产生了“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错误倾向。受此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怕累着孩子而不让他们参加正常的劳动,在吃穿上更是各尽所能,孩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买什么。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养成了“钱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而且,这种培养方式下出现了许多“小胖子”,身体健康很难保证。与此相反,大部分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正常沟通与交流,没有密切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使的许多心理问题积少成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而这也家庭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公民教育路径

重视品德教育,实现德才兼备。培养德才兼备的子女,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在实现这项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子女学会做人,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具体而言,除了提供基本的生活帮助以外,家长要善于与子女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关心子女的思想与品德状况,并引导子女追求上进,教会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与生存本领。当子女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引导他们用道德与法律的准绳来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样,通过长期的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子女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