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3: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总结

篇1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

篇2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一定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专业概况,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模式就是参观施工现场,这样并不能全面的发挥认识实习课程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特点,做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模式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地参观

1.校内参观。校内参观的目的是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带领学生熟悉房屋构造和装修做法,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利用身边已有建筑物,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指导老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2.校外参观。校外参观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习,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这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现场工程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收集1-2项著名建筑物资料

1.世界名筑的资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去关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现代建筑,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并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著名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2.中国鲁班奖项目的资料收集。这个环节除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是了解中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关注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材料、工艺等,进行国内外的对比,提高学习积极性,争做国家栋梁人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鲁班奖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三、课堂汇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是面向施工生产一线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并结合现阶段学生活泼、爱表现的特点,设计了这个环节。

学生依次上讲台,用PPT汇报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筑和中国鲁班奖项目,汇报完成后,负责答疑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最积极地,为了尽善尽美,他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培养了对专业的兴趣,而且专注力也得到了锻炼,所以效果非常好。

四、撰写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反映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认识实习报告需要涵盖认识实习的所有环节,心得体会、收获总结以及参观时老师提出的思考题的解答。

五、答辩

认识实习按一门独立课程考核记分,认识实习成绩按出勤、汇报情况、实习报告以及答辩四项严格考核。考核成绩分配图见图1所示。

图1 考核成绩分配图

答辩环节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认识实习这门课程,根据学生自己撰写的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闭卷解答,这是专门增加的一门考核手段。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六、结束语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实践参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感性认识。本文在原有实践参观的的基础上,增加了收集著名建筑物资料、汇报、撰写实习报告和答辩等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了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收集资料、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篇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确保高职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施工工种操作》等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如何根据当前建筑市场的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将成为建筑类高职亟待解决的课题。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其最后落脚点就是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则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进取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强,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管理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又属于高等教育序列,它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又同属职业教育的范畴,同时,它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施,在从职业角度为学生奠定坚实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直面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着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建筑市场的岗位需要,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合理,专业基础不够宽

认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工民建中专升格而成或是本科压缩而成的看法是不对的,工民建中专的定位是施工生产一线的岗位群,本科的定位是建筑和结构设计的岗位群。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定位应本着“知识够用为度,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使之具有较宽的专业面,以适应工程施工、管理、造价、设计、咨询、监理、服务等建筑岗位的需要。

2.2 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环节脱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高职高专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集中安排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开学之初,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本课程,对施工技术的认识较肤浅。而生产实习虽然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但衔接不太紧密,课程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有脱节现象。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3.1 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住宅室内设计》实训教学为例。《住宅室内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的构思、设计、表达、实现的整个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设计项目各环节知识。

3.2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4.5+1.5” 的学时分配方案,即前4.5个学期完成所有理论课的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学习规定的部分实践,同时学生须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的时间到指定工地或实训场所跟随指定教师(一般为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从事规定的劳动和实习;后1.5个学期安排学生全身心、全日制在施工一线从事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设计课题必须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研究,编制可使用的技术或管理文件。这样,三年学制中的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5∶1,保证技能训练的时间和效果。

3.3 整合课程,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

“4.5+1.5”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要通过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改革等手段,逐步减少课内总学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

3.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认识实习采用校内外集中实习的方式,通过加强出勤考核和交实习报告的方式,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口试进行管理,保证达到实习效果。

测量实习采用校内分组且每组安排一个指导教师的实习方式,由指导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学生每个人要交实结。每组交内外业资料和图形,且对每名学生进行经纬仪和水准仪观测的考核方式,经纬仪和水准仪的考核,必须操作正确,闭合差符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定为不及格。因为是每个人单独进行操作考核,学生的实习非常认真,测量水平非常过硬,受到施工和就业单位的好评。

建筑材料综合实验实训采用校内实验室分组,且每个实验都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和若干个实验教师进行指导的实习方式,由实验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每人交试验报告和试验总结,还对每名学生进行口试,通过抽题签的方式来进行实训口试考核,以督促每个同学认真实习,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施工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分散学生到校外各施工现场,现场指定技术人员随时进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工地走访和电话网络联系的实训管理方式,随时掌握着学生的实习情况,保证施工过程的真实;学生实训结束后,每人要交实习报告、每周周记和实习单位鉴定,还有口试抽查,以保证施工实训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分散实训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非常认真努力,不但真正掌握了施工技术,而且也同时让实习单位了解了自己,80~90%的单位都愿意接收专业实习的学生就业,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岗位实训是学生毕业前针对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岗位实际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及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各岗位有较详细的了解,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胜任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的胜任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因为有18周的施工实习垫底,绝大多数同学此时都能够承担建筑工程企业的某个技术岗位,为零距离就业打下

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4、结语

改革课程教学的评价观念,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建立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付诸实施,必将大大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7-19.

篇5

最新建筑工程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一1、地基基础

2、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有砖混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异型柱,框架与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跨度比较大,适用于公共建筑,在财富名门花园主要是用于商场,酒店等。框架——异型柱主要用于住宅,异形柱与墙体相同的厚度,在保证了承重与抗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间利用率,因此,在高层住宅中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框架结构的好,因此对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筑下面几层是商场上面几层是住宅,如果住宅层数不高,就可采用框架与砖混的复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层数多,则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3、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具体是A、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B、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C、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 ,根据抗震规范 ,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 ,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1)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

(3)记录参观施工情况、

最新建筑工程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二本次出来实习时间已到,大学生活已完毕,实习也有8个月了。出来才知道工作的辛酸苦辣。现将我的实习阶段的工作做个总结。

我一起换了2个实习单位,2011年11月-2012年2月29日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里面施工中央大道湖心岛景观工程和科技楼前广场。2011年3月10日-2011年6月20日在柳州振兴园林绿化公司实习。

我觉得我们出来工作:

首先要有自己的目标,我一出来就立下了自的目标,我现在正在以自己的目标在努力奋斗着。一个成功的人总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工作是以自己的目标为导航,坚定自己的理想,相信“滴水石穿,铁杵磨成针”工作是要全力已付,让自己动起来,感觉全身有无比的充至力。

我们都要学会做人,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会做人工作起来也会比较轻松点,我现在正在学习怎样处理好领导,同事间的关系。我会服从领导的安排,如果我觉得有什么好的提议,我会在背后提出,不会当面指出。别人都教会我不要跟领导之间闹矛盾,如果关系处理不好,你就永远出在基层,领导者是不会因为你有才就提拔你的,如果跟他闹僵,他就不会给升级的机会,他会把机会让给那些诚实肯干,踏实的人。不要与同事之间矛盾化,相信团结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集体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我会一切工作的目的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在集体工作中更能发挥出自己的强处,取每个人的强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向他人学习,才更有利于完成工作。刚到工地我就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在实习当中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

我养成了良好的心态,自信。这个非常重要的。在工作中我不会抱有不平衡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刚刚出来实习阶段,我们都在学习着,所以我们累点勤快点没有什么事,人在人生中不可能时时得意,人生也有失意的时候,像李白当时没有人重用他的时候,而发出的感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应该相信,不管做什么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要以真诚的心,积极的态度,勤奋的精神,运用自己灵活的大脑,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我会有满足感。自己才刚出来工作。钱虽然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凡事三思而后行,考虑任何问题,我都会慢慢琢磨到它的正面和反面,谨记片面化和情绪化,我不会想要一夜之间就暴福,更不会存在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从基层做起才是真的,要有满足感,不要总是想着别人的成功,别人是经过努力得来的成果。

在这八个月当中,我感觉我经历了许多,也改变了很多,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从学校出来,没有那么羞涩拘谨,感觉自己在一天天的长大,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七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我会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相信总会有属于我的一片蓝天。

最新建筑工程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三这一个星期里,我们接触了有关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识: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7、了解水泥、砖、砂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8、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9、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和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10、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还有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篇6

建筑施工技术是中职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以及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中职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目标是为建筑需求岗位培养大批实际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其专业主干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承载着专业的持续发展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久以来,传统中职教材的教学多是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学科模式体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与中职校的培养方向有一定的差距。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长期陷入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接受知识困难、掌握知识少,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差,老师上课困难的困境。

(二)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采取黑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这种方法无疑是可行的,但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致,导致课堂出现气氛沉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直接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理论与实践脱节

建筑施工课程的现场实习,一直以来都是课程安排中的难点。目前,中职学校中采取的较为普遍的方法是该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其间安排一两次外出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这种实践方式使得学生只能看到施工中的某一过程,而对施工的全程缺乏认知;更严重的是由于近年来中职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即使是这一两次的参观实习,老师也不能顾及全部学生,很多学生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很难学到知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3.考核内容及形式单一

闭卷的书面考试是该课程最主要的形式,有时甚至是唯一对学生考核的形式。传统的题型如简答题等主观性试题及计算题在该课程的考试中是基本的类型,包括大量的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由于多为叙述内容,加上对于简答题的片面认识,使得学生在考试之后迅速忘记,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更不能体现该课程的学科特点,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一)改革思路

该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中职学生的专业化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与实践作用,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块奠基石。面对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要对症下药,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行改革。改变课堂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运用资源,克服学生实习这一难关,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摆脱“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一学习困境;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更贴近实际。

(二)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采用启发式教学,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教学方法中的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能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把教材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案作合理调整,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获得知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该课程中的许多施工原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都是在一线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仅仅通过课堂讲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学生常常感到难以完全理解,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就十分必要。

在课程教学期间,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传统的实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去工地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但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并要求在实地学习周后上交观察日志,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思考总结中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课余,特别是寒暑假的时间,亲自走到工地上,参与简单的建筑施工,并进行经验交流与总结,进而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3.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篇7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下载,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篇8

一、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就业压力增加。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与本科生同台竞争,压力很大。因此,高职教育逐渐认识到要面向市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普通高校差异化培养学生。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注重理论基础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更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否则高职学生怎么和本科学生竞争?基于此,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成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多方参与及多种资源要素整合。参与方包括学校、企业、政府、学生,资源要素包括资金、师资、技术、实训基地、企业合作机会、政府扶持资源等。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学校处于弱势一方,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导致实践教育短板明显。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筛选辨析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形成培养关键路径及质量控制体系,是高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与现状

1.培养特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工种实习、测量实习、建筑识图与构造专题实训、建筑结构专题实训、建筑工程预算专题实训、建筑施工组织专题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作。企业希望学生能简单培训、快速上手工作,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愈发重要。这要求学生不但应掌握建筑力学、工程材料、施工等专业理论,还应具备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资料管理等技术知识,掌握资料查询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即具有工程设计、组织、管理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培养现状(1)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据调查,我国用人制度愈加严格规范,除博士引进外,其他基本需要考试。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部分教师一出校门即上讲台,多数教师理论较强,但实践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等相对较弱。在兼职教师聘任上,学校缺乏规范程序,兼职教师队伍龙蛇混杂,一些低水平人员也可以成为“特聘”兼职教师,而高水平人员因工作繁忙又可能顾不上兼职职务。(2)课程设置。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很大程度上还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浓缩版,课程结构依旧是学科理论为中心,未能体现实践培养特色。专业教材从理论到理论,缺少实际结合,学生只在考试前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3)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生源素质差,学生无心学习,教师教学方法死板。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扩大,但生源质量却迅速下降。高职院校各专业录取线较低,部分进入高职的学生无心学习,甚至部分家长是因为不放心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而让孩子到学校,通过学校看管。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根本不了解本专业及未来发展道路,无心学习,导致教师无心教课,实践教育走过场。(4)实践培训体系构建①目标导向问题。目前,各学校均以培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目标。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没有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导向引导。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基础差,不愿学,没有动力;教师不愿教,没激情,教学方法为满堂灌,实践课程课时数少,导致目标跟实际教学不匹配,没有纠偏措施。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制约各方的行为及促进互动。②实践教学方式问题。实践教学目前多强调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但是内容脱离实际。例如,课程设计,学生多,项目少,相关案例不是来自实际项目,需要教师自己编制或修改,学生做起来没真实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顶岗实习中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建设问题。企业追求利润,因此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考虑自身的生产计划。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主要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安排,不太理会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由于实习岗位和地点的分散,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化考核难于实施,取而代之以结果考核,即实习完成后检查实习日记等。这样的考核只是为“证明”学生是否进行了顶岗实习,而失去了考核评价的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筛选

1.调研情况介绍。为有效筛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笔者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分别进行问卷调研,其中向校友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访谈企业8家。

2.毕业学生情况反馈。约83%的调研学生进入施工企业,其他学生进入监理企业,个别学生进入工程咨询企业。笔者汇总学生反馈情况,主要关注点为以下内容。(1)在校期间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对工作有较大帮助。建筑工程行业需持证上岗,初始岗位为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等,持有相关证书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受企业欢迎,没有证书的学生工作过程中还是要考,无形增加了时间成本。(2)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希望增加真实性。学生普遍反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案例设计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同时过于简单,与实际工作有较大差距。同时,课程理论需要再简单一些,最好能增加专业实习和企业实践过程环节及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对照训练,这样学生在工作后能快速上手。(3)实习实践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督。学生反映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由于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加上相关环节有时候只是要求实习日记,导致学生松懈,没有认真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相关经验缺乏,起步就落后于有经验的同学。

3.企业关注点(1)实际动手能力要强,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快速上岗。一些私企尤为关注这方面。现在各企业竞争压力大,尤其私营企业,更注重成本效率,因此期特别希望其员工能招之际用,不愿培养。(2)实际项目中,由于挂靠造成人证分离现象,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希望招聘的学生既有证件,又能实际工作。这对企业来说能降低成本。证书不是目的,企业更关心学生具备实践工作能力。(3)拥有相关实践工作经验,能快速学习。企业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企业需要调配。所以,对新进员工,企业希望其能对整个行业的流程和岗位有一定的经验,员工能快速学习以适应企业不同岗位需要。

4.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根据对问卷的分析整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双证书学生的培养;二是以目标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激励作用,改善真实性不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顶岗实习等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重新制定过程考核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

四、TQC和ISO9000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在工业生产过程环节中使用,强调各所在环节的质量,通常不考虑整体目标质量。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顾客的要求,从源头制定质量标准并在过程中加以实施。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实践教学与教育质量全过程控制的要点。即以目标为导向,集中资源控制关键节点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产品质量。

2.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大厦是建立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管理(节点控制)和系统管理,经过持续改进和优化,同时充分考虑供求双方的互利关系建立起来的,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目标指导下实施。

3.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根据TQC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方法,笔者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控制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目标控制体系(包含课程内容、训练计划、组织形式、考核大纲等)的制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控制(关键路径及辅助路径)、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包括实践能力考核)、实践教学效果反馈与质量控制过程的改进(包括反馈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控制主要是要求学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节点的管控上来,包括双证书培养、技能竞赛机制的人才培养以及顶岗实习的关键路径培养。双证书制解决学生就业的基本入门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技能竞赛机制下的人才培养立足于解决实践培养过程的真实性问题,从学校层面对学生参加国家、省(自治区)、市的技能竞赛制度化保障,扩大参与面,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包括学校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加强过程管控,保障学生进行过程轮岗,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随着关键路径的质量控制,学校逐步拓展辅助路径,如从双证书的强制要求到学生自主要求考取其他证书,从强制学生参与竞赛到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培养拔尖学生,从单纯顶岗实习到学校可以利于学生进行一些三产的对外服务。

五、结论与展望

论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实践能力培养过程涉及学校、学生、企业、政府等多方,学校在资源控制上不占优势。因此,笔者建议在全面质量控制(TQC)和ISO9000相结合的情境下,学校以目标控制为导向,集中资源进行关键节点控制,进而形成包含目标控制体系的制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控制、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反馈与质量控制过程的改进这四个主要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督促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使其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自我可持续发展。它能强化学校管理,集中学校资源,更新学校的办学理念,为进一步深化培养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篇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掀起了网络学习热潮。为我们一线的管理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搭建了网络学习的平台。网络教育是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入学以来,我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网络教育学习中,我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根据复习提纲认真温习功课,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一年多来,我每门功课的考试都能顺利通过,亲身感受到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带给我的知识和信心。

二、学习收获

我相信,山没有人高,路没有脚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也是我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的最大体会。按照学校要求,我在学习和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学习和掌握建筑施工与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学习中坚坚持把管理学原理和建筑工程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建筑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自己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一是提高了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在质量、工期、投资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建筑工程项目为对象,以最优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为目的,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本人负责建筑工程等相关工作,通过学习建筑的常识有助于日常工作开展,加深了对建设项目的理解,使自己知道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一个建设项目所起的作用之重要。二是弄清了成本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关系。成本预测为成本管理确立了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并且,成本管理不单纯指一个方面,它涉及到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各方面的管理。所以,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管理最终都会和成本管理密切相关,抓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是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最好促进。三是通过学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与管理标准等使我知道,我们认识事物,不但要看事物的表面,还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认识建筑工程的各部位作用,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便于做成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的目的。

三、实践活动

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目的就是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多多请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争取参与并了解工程开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参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施工实习日记,做好实习收尾工作。

为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针对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操作的师傅细心的告诉我,这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自落式搅拌机,主要按重力机理进行搅拌作业。我观察到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搅拌。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长告诉我正确的放料顺序为:石子,水,砂。因为放料顺序不对会造成浪费。

我在现场看到李师傅在砌筑空心砖,据他介绍空心砖具有良好绝热性能,主要用于非承重墙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部位,比如阳台后砌墙。使用砌筑砂浆,孔对孔(空心砖)1/2处,孔向下(将少数分布筋埋入)交错搭接。若空心砖旁要开门窗洞,应将3块实心砖填入其中再施工。

我又询问了为了节约用水,可不可以使用生活用的污水来拌和混凝土。师傅笑了笑说,混凝土用水也需要干净的水,因为污水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不单是水,对砂、石的细度模数也有要求;对水泥标号也有要求。

在这实习中我有不少的收获。首先,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其次,本次实习,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同监理工程师一起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懂得了在工作中要讲求实际效率,与别人要协调配合的工作态度,使自己真正参与其中,发展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和交际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努力方向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如何准确定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与其他类型的人才比较,应用型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实践加以设计的,强调对基础的、成熟的和适用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2)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培养,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

(3)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的核心目标正是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不做过高要求。

2、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高校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我国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服务于一线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突出及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备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现如今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个性化培养,高校应本着夯实基础、拓宽专业、提高素质的方针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侧重点,改变高校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的现状。

(2)教学方法不先进

专业教材内容滞后严重制约了高校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连续多年使用相同的教材、案例、数据明显是不合理的,此外现行的课堂总体上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对发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重视不够,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授,使用投影、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但教学效果尚不理想,有待加强。从课程结构上来看,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其实践性强,但学生明显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这与培养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

(3)实习内容不系统

在目前的组织形式下,实习一般是学校、教师或学生个人负责联系,企业常常认为实习会带来管理和生产上的不便,很少主动安排学生实习,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不易保持。愿意接受实习的施工企业越来越少,联系实习单位日益困难。由于以上诸多问题,限制了实习的空间和选择范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1、明确目标定位、制定培养方案

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应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校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高校的研究性人才培养,也不同于高职院校的技术型培养,它介于两者之间。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又具备相应的基本理论、方法。应用型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同时,高校在发展的同时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还要培养学生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及时纠正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重要的,它关系到人才目标的具体实现。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突破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从市场调研出发,注重实地考察。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应紧紧依靠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的基本内容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并将一些内容基本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尽量不重复学生的教学计划。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加强实践教学的强度,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生产一线技能的目的。

2、改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

(1)启发式的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的先导是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当前高校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最突出、最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采用更适合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

(2)实验教学环节的完善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对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开设一系列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时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室的建设是实验开设的前提条件,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言,实验室建设必须要为实践教学服务,同时实验室要成为科研的重要基地。

此外,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通,对于知识的渗透与融合,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无论是高校或是职业性技术学校,传统教育模式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或是重实践、轻理论的弊端,而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出我国当前所需要的高素质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运用以理论认识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互动教学过程将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教学体系,并将创新、创业融入其中。其关键就是要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实践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就必须要求任课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应注重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建筑工程各类项目,同时可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对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提供指导。

3、完善实习方案

结合高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特点,建立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中建立生产试验、实训基地,将会使学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平台。而这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组织部分优秀学生会承担企业工作量,高校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车间、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服务做保障。企业充分利用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设置、科研项目建立校企技术后盾,为企业的生产服务做保障,高校与企业相用有限资源,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