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3: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东西。”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做优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在学习、摸索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课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比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堂课的效果好不好教师具备能力是必须的,要处理好以下几点。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适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在课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1、查阅资料。现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绝大多是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们编写的,这些现成的教学经验,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更合适的教材教法。另外,我们的听课记录、自己上课的课对我们备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它们,就可以避免走弯路后反思,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我们坚持多查阅资料,多听课学习,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广采博纳,取其精华,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2、精心备课。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的表现形式是教案。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并合理地分配课堂的时间。备课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些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时刻激发和唤起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化学学习中来。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上课环节
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可通过活动探究,哪些知识要通过教师教授,我们化学教师一定把握好分寸,在有效的时间内要采取有效的行动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这些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层层开发学生思维,而且一连串问题串联起课题的中心内容,这就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效“实验”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
(4)有效练习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他对学生消化、掌握当堂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巩固练习题时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题量,二是题型,三是深广度,四是是否体现本节课的精髓。一般来说,题量不能多,2到3题即可;题型多以选择、填空为主,少用综合性强的大题、计算题;难度不能过大,不要在新课时就按中考的难度来,最好要适当;题目的选取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重点内容,绝不能为了练习而随意选题。只有选出了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好题目,学生才能真正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5)放手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角色转变。
高效课堂是自主的、有情感的、师生相长的、有成功体验的。因此教师必须放手课堂,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要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让他们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带着疑问去学,带着兴趣去学,为追求成功体验去学。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把握好学生。
三、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课后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总之,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它能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作用,只有巧妙设计,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学习了一堂课,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巩固呢?从作业反馈中,能很好是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能很好地看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效果很好。后来,我就经常这样做,通过精心设计,学生也能很好地巩固课堂上的内容,反馈的信息也比课后的练习来得全面。在这里,我就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会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第一,我设计习题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记忆性的内容,主要的课本上的一些概念;二是概念的应用,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二,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在设计习题时,尽量以我们身边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三,在设计练习时,老师自己要多研究,习题不能有较大的漏洞,最好是平时资料上常见到的,再自己作一些修改。
总之,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能更好地减轻学生过分的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收获。并且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三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下面我通过乙醇教学设计来分析教师是如何做到“读懂教材”,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再实验探究,讨论总结。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乙醇。
二、教材分析
1、乙醇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取醇类中的典型代表有机物——乙醇,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烃的基础知识,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降低难度。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学生以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学生可来应用这一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羟基的结构。2、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能力与方法:本节课突出表现了用途由性质决定,性质又是由结构决定的,所以要从乙醇分子的结构入手,分析其性质。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实验中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乙醇的性质及其键的断裂方式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贴近生活为手段,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帮着发现隐藏的问题,具体分析,达到一种和学生共同学习的那种气氛。采用边讲边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本节为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课,而有机物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结构教学能使学生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性质规律。因此,结构教学在整个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的一般原则,按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主要运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学习和形容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七、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故事引入,采用设疑、材料分析、启发、诱导、学生实验和视频演示实验等方式学习乙醇的重要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
八、教学程序设计
1、导课
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故事和诗篇都证明了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那么,酒这怎么来的呢?由舜命令杜康造一种饮料,引出酒的由来,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酒制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讲述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有关酒精的一些性质及用途。使同学们要把握一条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用途和存在。
2、由简单习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结构
3、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闻乙醇以及将其涂在手上的一系列活动后,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演示动态的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乙醇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分析乙醇的断键方式。
4、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
(1)提出问题
乙醇可看成是水中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而水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乙醇是否也可以呢?
(2)实验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3)演示课件:乙醇与钠的反应的历程。
(4)知识迁移:写出乙醇与镁的反应方程式
(5)联系实际:交警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
5、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氧化反应
(1)提出问题:乙醇可否被氧气氧化呢?
(2)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3)演示课件:乙醇催化氧化历程。
6、乙醇的用途:让学生根据乙醇的性质及生活经验再次说出用途。
7、本课小结
8、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
1.乙醇的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与Na反应
(2)氧化反应
②催化氧化
③直接氧化
4.乙醇的重要用途
总之,,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正。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化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得变,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与时俱进,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
2.准确把握内容深广度,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控制好这个“度”的问题。在必修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大纲要求只是掌握金属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然而不少教师在这处内容处理上采取“挖洞”式教学,一一罗列,如讲到钠时,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几乎把所有有关钠及钠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一一进行讲解,导致课时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校只好增加课时,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退一步讲,高一化学后进生主要为学业水平测试而战,没有必要挖这么深;进一步讲,就是为了高考而在化学必修课程中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以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和提供相关材料,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悟形成知识结论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过程分析,即教学过程不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情况,而是更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与理解。虽然一些后进生不仅学习化学比较困难,而且动手能力和课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对实验还是很感兴趣的。如在基于前面已学过金属钠与水反应并做过这个实验的背景知识下,我提出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再给出设计装置的要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这也正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后进生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我就让学优生带动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直到由他们独立完成。他们通过锻炼,一次一次得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感受到“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道理。
4.对高一化学后进生纯理论知识的教学
虽然探究式课堂教学有众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教材的内容、课堂的容量、教学任务等客观因素决定能否采取这种方法。常规的新概念、新知识教学是要去情景化的,比如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大量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等等。读者去看一看必修模块的内容就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在“物质的量”这一节之前,编者先编排了一节学生熟悉的实验——粗盐的提纯,即使初中没学好化学的学生看到这个实验也会觉得很亲切,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并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要想后进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教师需要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入课题。如我们买一打手套,大家都知道一打为十二副,那么这一定数量的集合体即为物质的量,它的单位是摩尔,然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物质的量与米、厘米等学生所共知的单位作类比,“用米、厘米等计量长度的单位;用克、千克计量质量的单位。同样,人们用摩尔计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使学生知道“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并且指出“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总之,在讲解这部分纯理论知识时,引入与讲解要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容易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善待后进生,尽量地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灵里映出美丽的图像。“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羸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同时,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做示范,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上课,用他们喜欢的语言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使得后进生也能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王磊,胡久华.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1).
二、素质教学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情境创设教学法,是指教师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学生心境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得到共鸣,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情感感染下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更是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生命化”,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对知识情景的感悟,对化学学科产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学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蛋白质”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早餐进行回忆,回忆自己早餐当中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性,对食物进行解读:牛奶和鸡蛋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而面包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通过学生对生活食物的疑惑,引入课堂学习内容———蛋白质。就这样,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学习蛋白质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蛋白质世界的奥秘。
(二)营造气氛,培养情感
高中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重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爱化学学科的情感。因此,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建立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平台。第二,营造友爱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教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带来希望,成为他们爱上化学学科,学习化学的催化剂,进而萌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针对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久了,但是高中教育的现实问题依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困难.从以前的升学率、升学比,到现在的重点大学升学率、升学比,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好坏的关键.中国式教育一直阻碍着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依然是高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高中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偏重点学科,其受重视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化学实验、化学研究、化学实践等创新性化学教学方式更是难以实施.
2.高中师生现状问题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迫式教育,缺乏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是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在师生交流上,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很多学生畏惧教师,不愿意向教师请教.由于化学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的特点,教师往往更加偏向于逻辑思维能力更加优异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普遍成长.在新课程理念普遍推广的背景下,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
1.情境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化学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电化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情境式导入策略.课堂伊始,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电池是谁发明的吗?又是怎样发明的呢?我想,做过预习功课的学生就会知道是伏特发明了电池.最开始,他从青蛙的肌肉中发现能量的存在,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发现是电流在其中起作用.为了研究电流的形成,他也是尝遍了“百草”.他将不同金属片构成的回流放在舌尖上,体验电流的味道.在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发明了原电池,将电池的工作原理公布于世.于是,化学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化学电池教学.相信学生在如此趣味性故事的诱导下,化学学习的兴趣必然可以得到激发,高效的课堂导入环节也得以实现.
2.凝练化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笔者注重自身语言的凝练性,编撰了很多方便记忆的顺口溜,赢得学生的好评.有时学生只要能够记住口诀,加上一定的理解,原本复杂难懂的化学概念就变得简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利用凝练化的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3.合作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式教学越发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凸显.尤其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该实验所需的天平、石棉网、镁条、烧杯、铁架台等实验仪器,要求学生自主连接仪器.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展示给学生:研究镁条燃烧的现象以及燃烧过程的质量变化等.实验开始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目的一步步地实施,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实验完成后,学生讨论总结出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热量,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有白色粉末产生.对于燃烧产物的质量,不同小组之间的结果存在差异,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产物质量减少,因为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产物质量不变,因为损耗的氧化镁与增加的氧元素质量相同.如此一来,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4.反思式教学,及时纠正弊端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材在变,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在变.对此,教师有必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对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日常训练等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就是最好的检验,学生的作业情况能够有效说明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于化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为学生精选作业内容,更需要不断思考: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是什么,日常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可以采用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评价等措施,对自己的备课、授课、习题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点评.将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坚持将化学学科的有效教学落实到实处.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与时俱进,将最新鲜、第一手的化学快讯带给学生.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二、利用案例引导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典型而恰当的例子以起到较好的启发作用,容易取得“反三”的效果。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即把教学中的内容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是学生感知到的东西,也是他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所以引入案例对于落实化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帮助。据此,化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化学与自然现象和生活具有广泛联系的优势,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去观察、操作,通过生动形象,具体多样的实验现象,强化他们的感知,激发他们探求其中“奥秘”。还要由近及远地联系学生已有一定感性知识的问题,唤起他们的直观联想,引导他们去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启发学生
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全方位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教学,这其中对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现代信息技术进入高中课堂了,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动画演示、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所学,这样就能打破很多抽象知识在呈现过程中的局限性,多种途径和角度向学生呈现所学知识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难度,同时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展现新时期化学课堂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结构化学时,像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学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缺乏想象力,很难理解,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软件Flash软件制作成球棍模型空间旋转,立体直观。学习有机物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二维平面结构转变为三维立体结构,将有机物的结构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枯燥的分子变得活灵活现,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如在课前讲授内容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与所学相关的影像资料,调节学生学习的压力,也能够丰富学生们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再接触学习内容时兴趣会更浓,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我们就很容易落实课堂教学任务了。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最后要对这些实验现象做一个比较、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观的实验现象成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成为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
2.高中学生化学教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1)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些教具和模型,组织化学方面的讲座,进行化学课的试验,组织化学知识的比赛,和化学相关的晚会,制作化学板报,或者化学博览会,还可以去化学相关的工农业企业去参观,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作相关调查。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打开学生的视野,并且让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学习化学。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的情景更加多元化,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这样不仅使课堂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更加地喜欢化学课,教师的教学也不再生硬,学生们也更加喜欢这门课,只有兴趣来了,学生们才知道怎么去学,并且学好这门课。
(2)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互换
将教师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作为辅助,去欣赏且关注所有学生,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多了解学生想要的,使学生贴近生活,因为化学是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既弥补了课堂上的死板教学,还丰富了课外活动。教师还要倾注更多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化学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对他们更加地关心,帮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进步。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来教、学生来学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们不仅会对化学产生兴趣,也会对教师产生浓厚的感情。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的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如下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情境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境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创造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通过分析《化学》可以发现,教材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依次为经验情景、实验情景、事实情景、问题情景或综合性情景)。这些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产仁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例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一节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时,课本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接着通过“科学探究”的三个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开展后续探究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新知。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己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安全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三、信息提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一些化学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判断,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加工,提取有效信息。从收集文献资料到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构建论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研究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信息提炼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四、创新反思,及时总结和升华知识。
1.1实验设备不足
教学实验设备是影响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存在实验设备不足的情况。针对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在整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重复应用实验设备,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掌握实验设计形式,存在操作失误的情况,甚至造成器材浪费的情况。实验设备不足导致相关实验形式无法落实到实处,进而对化学实验的开展造成影响。
1.2缺乏必要的引导
基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则直接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在实践教学中,由于高中化学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并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适当的引导性教学,导致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不健全,忽视了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乐观,实验教学体系不完整。
1.3学生参与性低
化学实验教学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学习,学生本身参与性比较低,甚至存在学习效果差的情况。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导致在实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验习惯不良、操作不规范以及忽视安全等问题。
2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形式分析
基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干预,建立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以下将对对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形式进行分析。
2.1更新教学模式
原有的灌输式教学体系和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图片、文字及视频结合起来,通过演示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中学到《离子反应》,在实验探究环节,可以采用多媒体设计的形式,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问题:导入酸、碱、盐在水溶液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那么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仍然存在吗?向盛有5ml1mo1/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1mo1/l的Na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视频进行操作。视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2.2让学生参与实验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明确实验设计类型,提前对化学案例进行分析。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学到《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为了让学生探究化学设计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方式为: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回忆化学反应中哪些是化学反应,哪些是放热反应,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2.3强化实验探究和生活联系
很多化学知识和生活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积极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学到《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案例,并逐渐将学生引导情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一同进行探究性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