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23: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运用图表直观展示知识框架
图表有直观展示的特点,教师将知识点放入图表之中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图表后,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图表归纳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繁多的知识点。知识点繁多是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它涉及的层面非常多,比如动物、植物、人类这三部分是初中生物课本的主要内容,涉及这三部分的知识点繁多,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一个一个记住是非常不科学的,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一块一块地去记忆,则会变得简单可行。比如,在教授关于“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就可用图表法给学生展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及DNA四者的联系。首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这些圆逐步内切。然后,从外到内依次写上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学生从这四个内切的圆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所属关系,他们发现DNA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DNA就不会有染色体、细胞核及细胞的概念,所以学生非常注重DNA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在课堂上就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结合自己刚才课上学习的知识来完善这个图表,在每个圆旁边都标注上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运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
生物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物就是生活知识的部分缩影。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转化为口诀,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这些规律,比如关于气候、庄稼的口诀等。生物是生活知识的缩影,所以也可以运用口诀来进行总结,将生物知识转化为简短顺口的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物知识。除此之外,顺口的口诀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利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诀窍,这28个字很好地总结了显微镜使用的要点。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总结非常容易理解,学生背熟之后就能根据口诀内容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节省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总结
多媒体设备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课堂小结手段。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用黑板给学生上课,黑板的面积有限,教师需要擦掉一部分内容再给学生讲解新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免去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之前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让教师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简短复习,给学生进行分段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生物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或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设置情景――导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直观教学手段和提供学生最前沿的生物学发展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内容简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把平时不容易说明白的知识说清楚。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情况,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述,由于此图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学生很感兴趣,用带着欣赏的角度去识别鲜花的内外部结构及花粉受精路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特别强,对这个知识点学得主动,印象深刻。
二、精心设问――导思
新教材中能设计成探究情境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应着力去挖掘这些素材,其教学策略应以努力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如学习激素调节这一节内容,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探究活动,生长激素发现每一步的设想、推断,验证推断是否正确的实验设计都由学生来思考、回答。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节内容,学生就能积极思考,思维活跃,感受到探索发现并取得成功的乐趣,效果显著。
三、拓宽思路――导议
老师在课堂上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就会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者的比较,光是在理论上罗列几点二者的差别,学生往往难以深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巧设陷井,挑起矛盾,然后澄清是非,总结出正确的识别技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牢固掌握知识。
四、保证时间――导问
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所提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基础的同学提问相应难度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得,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例如:七下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在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会从高密度的地方向低密度的地方扩散这一知识点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放学的时候乘公交车,车头很挤,但是车尾很松,你会往哪里走?由此想到气体的扩散呢?这样学生一下就理解了这一知识点,也避免讲得过深。这种及时的、环环紧扣的提问,可产生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运用――导练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以及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选择、填空、识图、判断、简答)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
一、关于能力
能力是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在完成某种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既包括知识、技能、方法等显性能力,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能力;既包括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也包括日后拓展并在未来可能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
二、关于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进行学习、研究的重要手段。相比单纯的理论学习,实验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行为教育,重视学生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理念高度吻合。学生在参与与科学研究活动高度仿真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懂得生物学习不仅仅是实验观察和操作,而且能提出疑问、验证推理、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塑造善于质疑、勤于实践、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积极心态和行为习惯。
三、能力本位下生物实验教学实践
不论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还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均认为教学是在一定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教与学对象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与学生的主体参与及师生的交互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教学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和提升学生的积极度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生物实验课以实验室为主要教学场所,以实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操作,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其教学特点有别于其他课型。接下来就以笔者所执教的《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谈谈本人对能力本位下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一节生物实验课,由此步入生物学微观世界。针对初一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兴趣的身心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节课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纪律,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显微镜的原理并不是教学重点,而应让学生通过多轮、多样的自主实践和反馈,达到熟练、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教学目的,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情感体验
展示若干教师课前精心搜集的“针孔里的骆驼队”、“眼睫毛上的跳水”、“大头钉上的棋盘”等微雕图片,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若干生物照片与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图片的对比,引入本课主题:探究生物学微观世界的工具——显微镜。
(2)任务引领,探究体验
任务一: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哪些结构与放大观察倍数有关?” 、“哪些结构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 、“哪些结构可以调节观察焦距?” 、“反光镜两面一样吗?”、“怎样才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五个问题,自主观察教材样图中显微镜的各个组成部件,并借助显微镜实物,采取抢答的方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微观世界的欲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升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则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的情况及问题反馈的情况,对于显微镜的重要结构和关键知识点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强调。
任务二:尝试使用显微镜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按照书上的规范操作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自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合作实践,明确其原因,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操作,养成规范操作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一段显微镜操作视频(含有若干典型性错误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纠错,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个操作步骤中的注意点再次强调,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3)拓展探究、延伸体验
针对教师提出的“不透明的材料能否观察到物像?”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科学推测,再利用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分析帮助解决,教师补充并加以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再次练习使用显微镜,借助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反馈掌握显微镜的成像规律,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对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培养细心观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总结领会、升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81-02[作者简介]贾正华(1979―),男,江苏吴江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教师。
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辅导学生观察、总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初中生物教学应有意识地渗透科学、实效的学习策略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思考。迈克卡等人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本文结合初中生认知的规律和生物学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学科学习策略的形成、发展和趋势,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学习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科学的记忆策略指导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而创造不过是应用记忆。”科学的记忆策略是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基础。
1.任务策略。初中学生学习动力以表层学习动机为主,以考试、学科兴趣为导向。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阶段性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将表层动机转化为深层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有利于增强输入大脑的信息强度,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还要动口读一读,动手记一记、画一画,鼓励在书上多做标记,使各种感官得到充分运用。
2.复述策略。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知识的遗忘从学习之后就开始,且进度并不是均匀的,是先快后慢。及时复述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可见知识当堂巩固的重要性,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要点,要求学生一定要当天巩固,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复述的遍数是能识记的为佳,即通过12遍可以记住的知识,复述6遍效果最好。同时提倡在睡前和清晨两个所受影响因素最小的时间段里回顾和复述已学的知识内容。
3.精加工策略。苏科版教材要求初一学生就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实验,显微镜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仪器,学生以前接触甚少,开始掌握并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尤为重要,没有光学物理知识的学生是很难根据原理来理解和记忆实验操作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实验步骤进行加工,可以编制一些顺口溜来辅助学生学习,如显微镜的操作流程:一取二放三升筒,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九退归位十入箱。食物的消化过程: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胰肠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氨基酸;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肠液,变成甘油脂肪酸。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编制,并将好的顺口溜在班级中推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科学的归纳策略指导
将零碎的生物知识整理归纳,得出一般的规律是学好生物的可取方法之一。使零碎的生物知识条理化、结构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把已学知识纳入到大脑已形成的知识结构中去,在使用时以便更准确、快速地检索和提取。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整理、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1.概念图策略。2012年新编苏版教材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每章的基础知识巩固中增加了概念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的方式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21世纪教育新模式的信息技术和脑科学,为概念图的正确性和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后,可指导学生画概念图,以实现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整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2.变量控制策略。大多数生物现象和过程是受多变量影响的,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它是初中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之一,更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思维方式、解题技巧,在教学中要渗透变量控制策略的指导。从普里斯特利实验学生接触控制变量策略,到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中体验,控制变量策略贯穿整个初中生物学习。例如,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甲状腺素对蝌蚪生长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等,都需要学生用到控制变量策略。在研究多种遗传性状和遗传病中,抛开其他遗传病,集中研究一种遗传病,也是一种控制变量策略的应用。
3.等效替代策略。《生物的命名和分类》这一课的课后练习第5题,要求学生判断图解中的生物亲缘关系远近、生物共性多少,这对于刚学习生物分类等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等效替代策略,用家族谱替代,如猫与虎相当于亲兄弟,而与豹就是堂兄弟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与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虎,最远的是犬。生物遗传学中,在染色体棒上的相对位置做颜色标记来表示一对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基因;用A表显性基因、a表隐性基因;XA表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Xa表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分别表患病和正常男性,分别表患病和正常女性,这样学生在画制基因图解和研究遗传图谱时就直观和方便很多。
三、科学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学生的主动自我监控策略,比如教别人、实践、讨论等主动学习的学习成效达90%、75%、50%;而演示、视听、阅读等学生被动学习,成效仅达30%、20%、10%。可见,学生的自我监控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1.资源运用策略。对学生而言生物学资源可能就局限于教材、练习册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比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让学生收集自己和父母的合照,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注意到自己和父母的异同,为课堂小组讨论教学做好铺垫。制作生物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完成细胞结构、小肠结构、眼球结构、关节等模型制作,在选材、交流、改进等制作中加深生物学结构理解。制作DNA结构模型,拓展学生生物学视角;制作动植物小简报,图文并茂,张扬学生个性,在美化班级文化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2.自我努力策略。学习信心会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心理强化可以发展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调节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自我努力策略和自我肯定。在教学中要肯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比如生物适应环境中,有学生利用成语策略:保护色(视而不见)、警戒色(望而生畏)、拟态(以假乱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又很好地解释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这种做法是低效率学习的症结所在。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问,如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我不看书能回忆吗?我今天有什么理解不清楚的问题吗?我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吗?等等。
3.寻求帮助策略。寻求教师帮助、同学帮助,共同学习、争取个别指导等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最佳。然而越是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越是很少寻求他人帮助,为此,凡是主动到教师这里问问题、寻求帮助的学生,根据帮助的学习成效,会得到一个特制的章印,每月根据印的数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加平时分、给予物质奖励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并内化学习策略,并从生物学科衍生到其他学科,从特定学科学习策略衍生到通用学科学习策略。
四、小结
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教材、学情,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教法和学法缺少研究,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研究更少。一些开展学习策略指导的学校,在研究与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的教与学也将产生巨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