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观课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3: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生物观课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生物观课报告

篇1

一、床位规模

内一科起源于大内科,是医院发展最早的科室,由于专业的细分化,于2010年正式分科为内一科,以心血管疾病为主攻方向,科室自成立以来,床位数57张,有单独的护理单元,有独立的专科门诊诊室,由副主任医生坐诊,2018年全年门诊二次8881人,2019年全年门诊人次9036人。

二、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特长充分发挥。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为本科学术带头人,为湖南省基层名老中医。科主任向芳,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为学术继承人,已经完成名老中医继承人学习,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出师证。为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本科室医师10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2名。护士共17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10人,护士6人。

科室护士先后送至人民医院心内科进修半年,医院进修3月,今年安排副主任医院进修1年心脏介入,并拟定再送一名医生,两名护士至上级医院进修介入。并安排医师参加省、市多种学术活动。全科业务水平有了一定提升。

三、特色优势

严格执行诊疗规划,优势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自开展以来,实施临床路径率达95%以上。加大力度提高中医中药服务能力。科室开展了多项中医特色项目,如耳针、穴位贴敷、中药定向透药治疗、穴位注射等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西医医生加强中医培训,使辨证论治优良率达92%以上。目前科室门诊中药汤剂参与率35%,住院病人中药汤剂参与率达85%。中药特色使用使用率80%。 有专科院内制剂冠心通络片。

四、服务能力

我院为二甲医院,临床医疗水平、床位规模与同级医院水平相当。建设周期内,根据科室发展引进电复律、心包穿刺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置管术、临时起搏器植入术、食道调搏术、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等新项目,在科室开展或拟于开展。

五、课题与论文

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中教育中推行改革创新工作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生物是一门对实验比较依赖的学科,良好的实验效果对于学生牢固掌握生物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积极开展创新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实验的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创新设计进行分析,希望为高中生物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提供帮助。

一、高中生物课实验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课实验主要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实验,对基础实验的扎实掌握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为了保证生物课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具体包括实验设计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观察技能训练以及报告技能训练[1]。通过良好的训练,为今后的实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对实验机能掌握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模拟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二、创新实验设计分析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帮助。具体来说,高中生物实验创新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创新,实验条件创新以及实验方法创新三方面内容。

1.实验材料创新分析。生物实验材料对于生物实验的最终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在选择生物材料时,教师要强调选择材料的原则,具体包括稳定性,易操作性,来源简单容易获取,生长周期较短等[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依照生物材料的特点对生物材料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进行色素提取实验中,根据课本安排,选择菠菜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际实验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代替,例如韭菜叶。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最后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并进行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翻阅,发现在韭菜叶中有较多的叶绿素b和叶绿素a,然后在实验中通过验证证实了结果的准确性。在该实验中,学生不仅达到了课本规定的实验目的,同时了解了课本外的生物知识,另外加深了对于创新方法的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条件创新分析。实验条件通常对于实验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可以改变实验效果和实验效率。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创新可以提高实验效果,同时也是高中生物实验创新的重要内容。比如,在进行“酶的专一性”实验时,传统的实验要求是对学生唾液中的酶进行测试,这不仅会让学生觉得不雅观,同时也会造成不卫生情况。教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淀粉酶来作为唾液的替代材料进行实验。淀粉酶可以和水混合,制成溶液进行实验,通过这种实验条件的改变将实验转变成定量研究,从而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在本试验中,要求实验的温度为5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温度发生改变会发生什么情况,温度改变多少酶的活性才会发生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论证。由于该实验的过程有些繁琐,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对特定的温度区段进行实验,从而在提高实验效率的情况下达到实验目的。最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这一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成就感,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3]。

3.实验方法创新分析。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有的实验设计比较繁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精力分散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比如,在进行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时,在实验中涉及到了研磨步骤。如果按照实验规定,学生自己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较长,同时在研磨过程中可能出现挥发现象,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此时,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在实验室中装备打浆机,通过机器方式进行研磨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独立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报告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后做后啊实验记录。根据统计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意外情况的发生机率较高,各种意外因素可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教师此时要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关注,引导学生独立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一方面确保实验结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在实验后要监督学生做好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对实验体会进行重点描述,通过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失败原因分析时,常常可以获得对知识新的领悟,由于实验失败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学生间通过适当的交流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生物学习兴趣,从而使得生物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创新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实验教学上,由于实验本身的包容性和可改变性较大,因此可以积极尝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从而确保生物实验质量。教师要突破书本的限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进行考虑,进行探究方式教学试验,有效创新实验机制,从而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梅.高中生物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91.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对策

创新是一种动力,它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民族积极进步的动力,一个能在世界上立足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充满创新激情的民族。创新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深入推进学生生物素质的提升,笔者在本文中就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培养方法展开讨论。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奇妙的世界、千奇百态的生物学现象,充满着足够的好奇。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把学生的好奇,进一步转换成学好生物的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树叶照片”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把照相用的底片,放在植物的叶子上,让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几天后,摘掉叶子,拿掉底片;将酒精隔水煮沸,然后把叶子放入其中,叶子会溶解出色素,溶解完以后,把褪色的叶子拿出来,取培养皿,将叶子放入其中,滴加碘液,叶子上呈现出照片,“树叶照片”制作成功。其次,教师指引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底片的黑白浓度不同,能够接受的光线也不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就存在一定差别,如此,碘染色的效果自然不同,这是“树叶照片”的生成原理。通过实物实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本身不只是理论知识的记忆,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使用

(一)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师生互动,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和学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优势,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互补。因而,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听听他们关于学习理论知识的切实感受,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不断更新教学结构、提升自身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归纳总结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特征的相关问题:向日葵为何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某一些毛毛虫的身上,为何会有毒性很大的毒毛?紫薇为何又叫痒痒树?通过提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思考,更好地学好生物的理论知识。

(二)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学生先理解后巩固,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组织知识点,让他们意识到组织知识点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记忆理论知识。知识的记忆方式,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教师要把常用的、高效的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记忆特征,使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巩固好。

(三)理论知识的使用

在一段时间的生物理论知识学习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时,完成对知识的运用,也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然而,习题做完后,多数学生,会特别在乎是否符合标准答案,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考试,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根本目的,才会让学生更放松,更好地学好生物。

三、重视实验教学

从本质上讲,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实验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实验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合理构建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生物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日常的生物实验课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指引他们如何尝试,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试验。例如,在进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时,使用洋葱做实验对象,学生可以使用洋葱片,也可以用洋葱的芽尖,教师应先观察一下学生在载物台上都看到了什么并且及时肯定他们的观点,然后,再指引学生怎样正确的切片、制片,从而顺利高效地完成这次实验。

(二)重视设计性的实验

高中生物的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以期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生物设计性实验首先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实验能力,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时,教师要事先鼓励学生加强课程预习,然后在实验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沟通后再进行实验课,让学生用实验结果去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样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层记忆。同时,学生在操作实验时,很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教师要鼓励他们,勇于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更改实验的变换条件,重新设计实验。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机理”时,学生先是及时了解了这种酶的性质,然后部分学生提出了“高温水浴”“把淀粉换成蛋清液”等创新想法,此时,笔者及时肯定了这些想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通过多次对比试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深度,强化了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指导学生准确地撰写实验报告

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准确地撰写实验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实验使用的理论知识,搞清楚假设、常量、变量、对比组、参照物等概念,然后再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最后,用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将整个实验使用的理论知识、实验具体的操作过程、得出的不同实验结果描述清楚。如此,学生就能在每次实验中知晓实验的本质,而不是只是强调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通过对实验报告的准确撰写,有助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成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因而,可以通过挖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使用,重视实验课的关键作用等措施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

作者:张增峰 岳丽霞 单位: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玲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策[J].好家长,2014,(51).

[2]卢启艳.浅析如何完善高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3]李之群,何志武.归纳思维与创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65-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的一门课程,本门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开展的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与科技、社会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走进社会,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能力的含义

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来看,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实践是一个哲学的定义范畴。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人们的一切客观性的、感性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领域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包含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实践能力就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吸收、整合和利用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性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社会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

二、实践能力的类型

实践相对于意识或思想来说,是人类的一种感性认识的物质性活动。生物科学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调查等,相应的实践能力的类型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调查能力以及动作技能。

1.观察能力。①含义。观察能力是指能快速、准确地捕捉对象和现象的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观察能力是个体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慢慢地积累所形成的,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首要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是人们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人们的智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人们的观察能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中强调“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案例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使学生更能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人们认识生命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定量观察的能力,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体积大小的不同以及结构的不同,来区别二者之间的相异与相同之处。案例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案例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培养学生动态观察的能力。通过设置一定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一定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是分散分布的,特别是在必修1中分布较多。这样的分布考虑到了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又处于长知识和身体的阶段,他们渴望获得生活知识,并且他们动手能力较强。通过这些特点的分析,高中生物必修1分布较多的观察实验是合理的和科学的。

2.实验能力。①含义。实验能力包括理论思维、科学观察和操作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由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即为实验能力。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的认识过程、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因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和绘图等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能力是对学生一种更高能力的一种要求,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验型和探究型的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做好了铺垫。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实验型和探究型的实验课一共为21个实验,其中必修1中,安排了7次实验型的实验课,4次探究型的实验;必修2中,安排了3次实验型的实验课,2次探究型的实验;必修3中,安排了1次实验型的实验课,4次探究型的实验课。这些实验课程主要从实验能力的理论思维、科学观察和操作方面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但有些实验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就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因素;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侧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素。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选择以及实验变量的控制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科学调查能力。①含义。科学调查能力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或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能力。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科学调查能力的培养。科学调查的形式主要有文献调查、自然状况调查和社会调查三种类型,针对高中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能力等有限,所以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没有安排文献调查的类型;社会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综合多种能力及其他人员的协助才能完成,所以在高中阶段也没有安排社会调查的形式。自然状况的调查是根据自然状况的条件来调查,所以这种形式的调查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安排调查内容,这种调查形式也很容易进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例如:案例“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通过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明确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能量流动情况,通过本次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以及建议或意见。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公精神,能达到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4.动作技能。①含义。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熟练的、自动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仪器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目标分为模仿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2个等级。模仿水平是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的操作的能力水平;而独立操作水平是学习者自己在原有知识或方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操作的一种能力水平。模仿水平的目标动词有尝试、模仿;独立操作水平的目标动词有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动作技能的培养。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型实验或探究型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有侧重培养学生的模仿水平目标的实验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该实验中要求学生“尝试应用酶的化学本质的知识,解释本小组的结论”,其中“尝试”是属于模仿水平的动作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模仿别人已有的知识或结论,解释酶的本质和实验结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水平的目标的实验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本实验目的要求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本实验要求学生“使用”和“运用”的目标动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结语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程,这说明了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些实验课程的设置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或步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创造了条件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维利,杨民.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J].教育研究,2000,(9):31-36.

[3]吴志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研究[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28.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22-02

时代的发展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基础教学的任务不断进行调整,素质教育继续全面推行,而学生在高中学习生物的基础薄弱,学习考试的压力巨大,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对生物学科重视程度低。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学习目的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取得高分、考取名校,而高中生物考试的分值相较语数外等“主课”而言比重不高,直接导致了生物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潜意识中处于一个次要地位,重视程度低。

2.教师知识更新较慢。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受到观念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量大的情况下,应该将传授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教学的拓展和实验,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3.实验教学条件有限。高中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巩固理论,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匮乏会直接导致生物教学的困难,如有的学校实验设备陈旧,有的学校长期在黑板上画实验,甚至有的学校完全不配备实验器材,这都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改革模式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在条件,刨除照本宣科的固定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鼓励其寻找答案,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出来了,自然就会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课堂教学时要允许学生在有疑问和不同见解的时候随时打断,更要在能控制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上课时的拘谨,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变成牧羊式的教学模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去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深记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亦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疑问来进行思考,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

2.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也不甚良好,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理论、练习、思考、实验和活动相结合构成一套新颖而富有成效的体系。高中生物的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构成了学生的思维体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感性材料入手,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的内在规律,再通过实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思维跨越。

3.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阔学生视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为主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正在加速进入课堂,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课堂上,通过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图形、图像和声音,让不会说话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毫无疑问,动态化、形象化的知识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开发能力提供了更易辨识和记忆的符号,学生也能理解得更加彻底,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此外,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也能将课外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将一些生物学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起主导作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汲取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可以建立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如制作生物标本,制作挂图,观察动植物习性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生物竞赛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扩展知识面,也培养了较强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5.加强实验操作和教学。目前我国学校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相对薄弱,无法向学生开设实验课,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是很严重的打击。通过实验教学,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知识,同时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让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到生物学的乐趣和奥妙。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进行精心的指导,多方位告知学生生物实验中的内在联系,并对学生填写的生物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点评,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实验意识,即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总结

综上,高中生物教学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既稳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注重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到教学改革的探索之中,总结经验,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6

根据实验的主要方法,可将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实验划分为7种类型:观察类、检测类、探究类、模拟类、调查类、设计类和搜集类[5].其中,观察、检测和模拟类实验比较常见;设计类实验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调查类实验主要是针对已经存在的事实或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对客观事实和现象之间的了解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的能力;而搜集类实验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拟出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案,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整理,并以各种形式(如黑板报、论文、报告及辩论赛等)展示.在选修模块实验中,选修1的实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全部为实验操作,不同实验内容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有的侧重基本概念或原理,有的侧重实际应用,还有的侧重科学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验类型大多数为引导式探究.在引导式探究活动中,学习资料中提出的实验结构或程序,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参与探究过程有所体验和发现,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6].根据选修2的实验中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进行调查、讨论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得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能帮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修3的实验中,除了技术要求较高的“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外,其它实验都不在实验室进行,而多为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由于本模块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领域研究进展迅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并组织开展这些活动[7].

1.2高中生物实验的特点

1.2.1实验数量多,类型多样化且综合性强仅《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列举的实验活动建议就有68条,当然这些实验并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大多数是最基础的,学生掌握这些后,还要了解教材以外的实验,如试卷和课外书上出现的,要对大纲要求的实验有所扩展和延伸,才能够学以致用.实验数量多则相应地要求实验课时也多,据统计,实验课时甚至占到生物课总教学时间的40%[8].高中生物实验类型多.各种类型实验的方法不同,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鉴定、模型制作、多媒体技术模拟、户外调查及课外收集信息等;实验形式也不同,包括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完成及独立完成等.高中生物实验综合性强.往往一个生物实验中融合了多种实验类型特点.如“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单一变量并进行定量分析;又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的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完成,而且也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的过程充满探究的要素,此外,实验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生态小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这无疑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1.2.2科学探究受到重视,实验内容贴近生活且技术比较先进课程标准的4个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能力目标别提出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并详细列举了11条与探究紧密相关的能力,这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和重视科学探究还具体表现在新课程实验的结构和内容上,必修的3个模块中,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几乎占到全部实验的三分之一,而选修部分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13条活动建议中几乎均包含探究性的内容,另外2个模块的活动建议也多为可以进行资料收集探究的活动或调查[9]10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以不同层次和形式融合到实验教学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如调查类和搜集类的实验都要求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和搜集信息,并对这些调查和搜集来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等.如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中有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对设施农业的参观和对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实验活动贴近生活,实验材料也来源于生活.实验技术比较先进.特别是选修部分的实验,大都与生命科学新技术、新应用紧密联系.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及干细胞研究等.此外,还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等.

2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实验内容及存在的不足

2.1实验内容

在高师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中,生物类专业必修课比重大,几乎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及人体生理解剖学等实验,每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数均在8~12个.

2.2存在的不足

2.2.1课程内容强调专业性,缺少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联系受传统高师生物课程观的影响,实验课内容倾向于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突出学科专业性,而师范性不明显,验证性实验占据主导,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欠缺,缺少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有机联系的问题尤其突出.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物新课程很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10],但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往往多年不变,不能反映生命科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学生科学素质、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符.2.2.2实验教学内容缺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就是要改变轻视学生生活的现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和体验知识.从课程标准建议了大量的调查类和搜集类的实验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实验更加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知识.但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内容大多是对理论的验证,更强调实验的学术性,相对而言忽视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自然、社会的联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让师范生深切地体会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工作的教学质量.2.2.3实验教学缺乏体系建构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自然科学,应有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实验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实验教学缺乏这种体系的建构[11]75.每一门课程仅从单一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和完备性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与本专业其它课程联系不紧密,对课程内容整合较少,因而造成一些实验内容重复,如微生物学中的“霉菌观察”与植物学中的“菌类植物”实验内容基本一致.2.2.4实验教学模式化高师生物学实验教材编制模式化,实验设计程式化,即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内容与材料等仪器与设备等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报告[11]76.实验过程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履行三步曲,即按实验指导的要求或教师总结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12].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药品配制等实验的准备过程和实验方法步骤的设计参与度低,对实验方法步骤缺乏必要的思考理解和创新,师范生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2.2.5研究性实验内容缺乏目前,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实验内容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但仍属于间接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培养师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利.

3有效衔接高中与大学的生物学实验教学

3.1加强高中相关实验内容的渗透,增加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内容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教师要致力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了解其基本内容和方法手段.在保证实验课内容达到本科水平的前提下,选择与高中生物教学联系密切并能充分发挥现有实验条件的实验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力争使中学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部分、经典部分成为高师生物学实验的研究主题之一,使得高师生物实验内容与手段上形成和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包涵关系.

3.2改进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手段,使实验内容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实验内容上,应该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岗位的要求,组织各教研室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剔除内容陈旧、技术落后的实验,增加反映现代定量分析、探究性、设计性和综合应用的新实验技术内容,跟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在实验课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最新研究进展,在课堂讲解或是实验过程中穿插介绍,补充同一个实验的不同技术与方法.有些新技术、新方法,即使因为条件所限不能亲手做,但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如光合强度的测定既有传统的改良半叶法、氧电极法及红外线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法,也有较为先进的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法.

3.3整合实验内容

在制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时,要统筹规划、互通有无、科学整合以及合理安排实验内容,避免学科间实验的简单重复,以增加实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中,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实验内容与方法,这也契合高中生物实验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实际上,高中生物涉及的68个实验,均可按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分门别类,分别归入或融入到具体的相关课程实验中去,使学生在大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基本能接触到所有的中学生物实验内容.

3.4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将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为实验内容要求由低到高的生物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实验、研究设计实验3个不同层次的新体系[9]101.生物基础实验主要完成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及实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综合训练实验则由学生实验小组(6~8人)自己设计方案、准备药品仪器及独立撰写实验论文,完成大纲规定的提高性内容或感兴趣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设计实验为教师根据本地生物资源或结合本地生产实际而开设的科学研究性实验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科研意识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所应具备的科学态度.

3.5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准备实验也是一名生物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之一.高师院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如动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培养、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微生物菌种制作及消毒灭菌等,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实验从始至终的全过程,这将提高师范生准备和组织生物实验的能力.

3.6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文字驾驭能力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对实验内容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科学、准确、生动及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能够用生物专业语言表达、组织及研究实验,还应认真对待学生的实验报告,对表达不准确和书写不规范等情况及时纠正.

篇7

一、引言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最大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先被告之结论,再由教师手把手教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成了完成实验的机器,完全没有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变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积极主动学习,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本文浅谈了高中生物探究性试验教学,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概述

1.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高中生物开设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包括:(1)自主性。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就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解释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潜能,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要求。(2)探究性。探究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这使得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只能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正因为其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养成求异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效的。(3)灵活性。探究性实验对于所探究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可以有不同的探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材料用具;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对于一些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来说,他们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和现成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实验,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取消或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2.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由于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同时受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学生难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完成难。由于以往认识的偏差和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3)实验分析难。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探索和思维获取结论。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实验中某些条件的忽视或控制不好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难以得出合理的解释。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

1.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课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预期结果;(5)观察和记录;(6)实验分析;(7)得出结论;(8)修改实验方案;(9)重复实验。以上各环节不一定每个实验都需要。

3.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骨干,把他们分散开并与其他同学合理搭配分组,以点带面,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4.及时督促、检查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与观察,认真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不但要记载符合预期的现象,还要记载与预期相矛盾的现象,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如实的分析。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交流;教给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事实进行科学的推理,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6.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对学生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7.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四、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等不同形式。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验进行探究,并将其内容要求尽可能多地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去。以探究为本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是有区别的,也与科学家从事的科学探究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是基于中学生物学实验前提下的,由教师给予学生指导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上,实验的结果、结论或许早就有了,但为什么还要组织学生去探究呢?因为要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表现,思维表现,学习能力表现等。探究性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开展,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索,小组交流,重在发展”,它要求学生既要对所研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又要对实验过程开展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

(1)背景下提出问题(2)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实验A、B、C)(4)实施实验(包括实验A、B、C)(5)结论(6)表达交流。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篇8

调查中发现,少数学校拥有生物园地;过半高中有生物学实验室,但却普遍存在实验仪器、实验试剂缺乏的问题;少数学校配备专职实验员。相对而言,普通高中比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问题更为严重,乡镇高中及部分民办高中明显弱于市区及公办高中。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

2.1 目前高中生物课的安排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容乐观。

有83%的学校没有统一安排生物实验课,只是作为生物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的附带部分,随堂进行,时间上没有保障。按照学生特长来分组进行实验教学的学校不到10%。此外,绝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教”实验、“教”教材的层次之上,要么只是进行演示实验,要么只是让学生读背实验,少有进行分组实验的情况,更谈不上探究性实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2.2 不同内容的实验,其开设情况不同

根据调查,实验总体完成率较低。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等实验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均显示出较高的开出率。而“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分布”、“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模拟研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以及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一中的大部分实验开出率均显示出较低的倾向,甚至于不少实验,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开出率几乎为零。

3、教师和领导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态度和认识

有很多高中生物学教师对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和目标没有很好的理解并积极贯彻执行。调查中,有89%以上的教师认为新课标对实验课教学的加强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只有46%的生物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新理念的尝试和探索,只有27%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新理念的渗透,还有近半的生物学教师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内涵,教学观念没有更新。72%的学校领导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课改前的水平。超过2/3的生物学教师认为新课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太多,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超过113的生物学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困难,近半数的教师认为在当前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备战高考意义不大。

许多实验中,教师只要求学生按实验报告上内容与步骤重复“放映”一遍,要求学生实验过程形式化,实验结果唯一化。这种僵化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受到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

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完整演示一遍就行,而不利用质疑、提问的形式加强实验的探究。对于学生实验,只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报告上的步骤会动手做就行,而没有让学生把实验内容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做到一个仪器多种用途,多种设计思路等。针对当今的教师的教学观念,笔者调查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情况(禹州市一、二、三高中生物教师48人)。表1是针对教师所做的一个小调查统计表。

从表1可知,升学的压力和利用考试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是影响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观念及自身素质也是影响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4、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笔者对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禹州市一、二、三3所高中一年级42个班共3468人)(表2)。

从表2中分析其原因: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及思想认识不够,对实验不感兴趣是造成实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教师“传授式”教学的影响,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由于实验仪器的不足,造成实验中7、8人一组,只有少数人能动手,其他的学生只能看实验的现象,使一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普遍感兴趣,喜欢做实验。虽然学生对实验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他们的实验技能却普遍较差。许多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掌握的实验技能,学生未能较好掌握,如低倍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这使得高中生物教师不得不给学生补充讲解初中的内容,进行实验必须从最基本的操作要求开始,大大牵制了高中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从教师的访谈可知,高中阶段实验开设率低与学生实验技能普遍较差,开展学生实验花费时间比较长,组织管理比较困难有关。

篇9

高中生物实施探究性实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生物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新课改的条件下,高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

要想开展探究性实验,必须让学生明确探究性实验活动流程,以及实验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明确实验流程

简单来说实验过程包括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实验结果四部组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并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随后逐步建立起学生探究式的思想。

(二)明确实验观察对象

教师要让学生熟悉探究式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实验对象和实验步骤,能够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一些特殊现象,并设想现象出现的原因,然后提出方案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实验,以使们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制定出一个圆满的学习方案。

(三)注重试验后的反思

在每一试验过后,要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为什么不能采取其他方式呢?是否可以有其它更好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式?”

二、确立明确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探究性实验活动要有一个实验目的,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则不能称之为一节成功的探究性实验课。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目的的重要导向作用,根据课程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探究性学习目标,对实验方案的量化考核。同时,在明确探究实验目标的前提下,要鼓励创新试验活动和思维模式。例如在对绿叶中的叶绿素进行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同学生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果,他们这种创新的探究式实验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不过前提是学生要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三、规范实验过程,重视实验结果

(一)严格操作步骤,精心组织流程

生物探究性实验,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如果对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特性等了解不够清楚的话,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实验之前,要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器材的使用掌握能力,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为学生开展探究性试验打下扎实基础,否则将极大影响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例如,在对实验过程进行观测时,很多学生不清楚该如何选用物镜和目镜,如何调节显微镜,因此,看清实验过程并得出准确实验结论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严格实验的操作步骤,使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每一个实验步骤。另外,学生要对试验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先做哪一步,后作哪一步,并知道其中的原因。

(二)正确掌握观察方法,科学对待实验偏差

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摆脱过去一些做法,不能只重视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对成功试验结构的肯定上,而应更加重视对不成功实验结果的反思上,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要学生对实验条件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所以学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实验流程,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另外,要对实验结果中的不同实验结果的细微差别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清楚不同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提出实验方案并作出验证,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验结果与设想结果不一致的,一定本着科学严肃的态度,深入分析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然后再设计出相应的方案进行验证。

四、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实验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探究性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发挥学生的实验学习的主题作用,尽量让实验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要提高实验活动的探索性,教师要精心制定实验目标,明确探究方案,对其进行认真规划,学生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交流,并通过自身努力,来破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生物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师生的密切配合,来完成最终的实验教学任务。

总结:本文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师开展此类实验有所帮助,进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1.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充分认识到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高中生物课堂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因为填鸭式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要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比重,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要倡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通过利用生物教材中的知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注意举一反三的原则,从生物课本出发,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生物知识的科学拓展,充分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

2.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一是利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实验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生物是研究生命规律和生命迹象的学科,具有实验性,因此高中生物课堂上,生物实验必不可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亲自做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以及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放映生物实验视频影像等方法,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力.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环境破坏的实例,启发学生关注各种环境问题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危机,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倡导学生们要担负起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多多参加环保活动,对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给于坚决的制止和打击,这样不仅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是在课堂上利用启发式语言,生动形象地把相对深奥的生物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使学生知道生物知识并不艰深晦涩,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部分学生对生物课没有兴趣,不愿意去主动学习,没有学习的热情,这些学生认为生物很难学,因此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浪费了自身学习的潜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动手,重新点燃学生的热情.比如学习细胞结构时,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将细胞比作工厂,各种细胞器比作及机器、车间,细胞核比作指挥、控制中心,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构建细胞结构模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又让学生加深理解了陌生知识.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疑精神

1.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在科学前进的道路上,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得,学生如果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那就证明他经过了深度学习对知识有了非常深入的掌握和了解,这样他才能提出新的见解,如果一个学生从来不提问题,那么只能说明他的深度学习做的不够.由于长期的历史传统,我国的高中教学往往以教师的单纯讲授为主,学生只要认真听就可以了,所以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质疑精神的泯灭和思维能力的丧失.然而质疑的精神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让他们根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去怀疑一切,然后教师再和他们一起对所有的质疑进行科学的实验和严谨的求证.

沉闷的生物课堂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思考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在提问时,要善于把生物课本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血糖调节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当代年轻人比较关注的肥胖的现象来提问,用开放式提问引入课堂,提问人为什么会发胖?人怎么减肥最好?这种问题一是结合了当代年轻人关心的问题,二是没有脱离课本,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课相关的生活现象,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思考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情况下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本质的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生物知识终生不忘.比如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取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然后针对此实验提出种种问题,比如洋葱的根尖的培养为什么要在温暖的环境里进行?为什么要漂洗后才能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能否看到动态的分裂过程?教师可以不公布答案,而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这个实验,然后请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带领学生对各种想法进行科学的实验和严谨的求证,然后将学生引入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学习中,长此以往能真正帮助高中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切实做到对生物知识的深度学习.

三、 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中的生物教学模式应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高中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新的教育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既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为了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