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1: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导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导技术论文

篇1

(一)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状况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保障。在我们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被调查学校的相关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专访,对学校的基本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作了详细了解。总体来看,西部高校的硬件环境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水准,都相继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一定规模的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网络接口已经通到教室、学生宿舍、教师住宅区,很多院系建成了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间等。因此从环境建设来看,民族高校已完全具备了师生应用教育技术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的硬件条件。但从软件来看,我们也了解到各校差异较大,普遍现状就是都没有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有些学校虽然购买了大量成套的教学软件,但应用推广力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还仅仅是有限地使用,而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是自己开发、网上搜索和个人购买。显而易见,教学资源库的缺乏成为民族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瓶颈。(二)教学媒体的应用状况1.师生对媒体作用的认识从调查中教师使用多媒体主要目的是辅助课堂讲解,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持乐观态度。其中42.6%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非常有必要,55.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只有2.1%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在教学效果方面:33.8%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果,23.3%的教师认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7.2%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重点和难点,只有1.2%的教师认为没多大效果。学生对多媒体作用的评价:43.9%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信息量大、节省时间、提高了上课的效率,43.3%的学生认为不太有帮助,8.6%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有1.1%的学生认为起到了反作用。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程评价:34%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时,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减少,24.5%的学生认为使用之后提高了听课的兴趣,21.2%的学生认为对他们没什么影响,还有14%的学生认为使用之后听课的精神状态不好。由此可见,随着硬件环境的建设,教师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乐于接受。但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持非常乐观(98%)的同时却有56%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有75.5%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程持否定态度,甚至有14%的学生认为使用之后听课的精神状态不好。师生之间这种巨大的认识差距说明教师在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师不能盲目乐观。多媒体教室使用投影,需要拉窗帘,光线较暗,多媒体设备散热不良,教室内没有换气设备,空气不流通,使学生感到精神状态不好也是学生对教学评价不好的原因之一。2.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媒体状况在使用媒体类型方面:教师使用最多的还是黑板、粉笔或白板水笔(35.4%),其次是多媒体计算机(27%),传统的的电视录像机、录音机、实物投影等媒体占不到10%的比例。主要原因是传统媒体的许多功能都被多媒体计算机所取代,在多媒体教学中已经几乎没人使用。教师上课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频率是:每次上课都使用的占12.7%,大部分时间使用的占44.7%,偶尔使用的占40.6%,从来不使用的只占2%。超过半数的教师已经开始习惯性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对各种教学媒体利用率分别是:多媒体教室(35.6%)、幻灯投影(31%)、电视录像(11.3%)、录音机(10.2%)、微机机房(8.8%)、校园网(7%),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很少使用或根本没使用过这些多媒体资源。校园网的利用率最低,主要是由于学校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匮乏。3.使用媒体的教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状况哪些课程较多地使用多媒体?调查显示:专业课(25.4%)和计算机课(24.9%)排在首位,其次是外语课(17.3%)、选修课(18.1%)、公共课(13.2%)教师较多地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个别学生也反映出有部分课程从来没有使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体育、美术、蒙、藏等专业。(二)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使用状况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学生自学、讨论的“混合”模式(43%),其次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40%),再次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17%)。这反映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新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深入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教学设计的占60%,偶尔进行教学设计的占37.8%,不进行教学设计的占2.2%。(三)教学资源的获取运用状况在教学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方面:91.7%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只有不到9%的教师不使用。其中一半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网上下载占28.4%,购买的占21.6%。需要说明的是,50%的自制课件中包括对网上下载的或已购买的课件进行修改和再创作。校园网给教师提供的资源中,新闻占48.1%,科研占9%,辅助专业教学占12%,办公管理占21.9%,娱乐占9%。浏览校内新闻成为校园网主要的功能,而科研和专业教学却只占到21%。主要是由于校园网上教学科研资源太少,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供师生利用,侧面反映民族高校的校园网资源建设还有待加强。44%的教师认为校园网信息化资源建设应该以教学资源为主、以管理信息资源为辅,33%的教师认为仅建设教学过程的教学信息资源库,23%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信息建设并重。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从课外资料书籍(21.8%)、课本(22%)、教师讲课的内容(17.8%)、网上搜索(13.4%)、专业网站(7.5%)、学生之间的交流(12.2%)、电子阅览室(1.2%)、与教师交流(4.1%)。除了大量课外阅读之外,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师生的交流过少,学生的情感教育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上网的目的:学生平时上网主动学习的仅占18%,通讯和娱乐的占32%,浏览新闻信息和检索资料的占到50%。(四)师生借助信息化平台交互状况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常用的网络工具分别是:E-mail占28.56%,使用搜索引擎的占28.6%,讲义放在FTP上的占10%,BBS发帖讨论的占4.3%,利用通讯软件的占2.9%,使用博客的占1.4%,都没用过的占24.3%。E-mail和搜索引擎首当其冲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最好工具。而FTP、BBS、博客(Blog)、通讯软件(QQ/MSN)常用的交互工具教师较少使用。都没有使用的24.3%的教师中,中老年教师占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应用网络明显高于他们。在网络通讯和交互方面:E-mail(12.4%)成为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网络方式,其次是BBS发帖讨论(3.1%)、通过FTP传送文件(1.2%)、博客日志讨论(1.2%),81.4%的学生与教师交流都没用过任何一种网络方式,这反映了民族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薄弱。(五)信息化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被调查的教师普遍表现出对学校目前的教学媒体管理不太满意。数据显示:非常满意的占0%、满意的占19.1%、一般的占48.9%、不太满意的占25.5%、非常不满意的占6.4%。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注重教育技术的一次性投入,而忽视后续投入和可持续发展,后期维护不够(17.7%),学校在教育技术上投入少,设施难以满足使用(17.7%);其次是因为学校在教育技术投入上软硬件不协调,配套综合利用率低(12.8%),学校没有对教育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出台激励政策或政策效力不够(12.8%)。另外,学校管理者的效益观不强(9.1%);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低,培训不够(11%),教师不愿主动使用教育技术(7.9%);学术上注重教育技术的宣传效果,而忽视或怀疑其实际效果(4.9%)。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学生对学校信息化环境的评价:认为设施齐全、利用充分的占2%,设备齐全、仅作为观赏用的占13%,投入少、设施难以满足教学使用的占30%,后期维护不够的占20%,软硬件设施不协调、配套综合利用率低的占35%。(六)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状况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情况:参加过培训的占总数的68.1%,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占21.5%,正准备参加培训的占总数的10.4%。按年龄段划分,小于30岁的年轻教师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有较高的热情,30~40岁之间的教师对于教育技术培训热情次之,50岁以上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培训不感兴趣。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的内容中对自己教学较有帮助的是教学软件的使用和课件的开发(45.5%),其次是硬件设备的使用和教学设计(35%),帮助作用一般的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19.5%)。

思考与建议

篇2

作者:胡小英 曹新寨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讲师 西安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先用英语给学生复习了与双语课相关的基础课程(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等)中重要的定理和结论,由于“模拟信号(Analogsignal)”和“数字信号(Digitalsignal)”中的内容为学生所熟悉,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英语读写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的初始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吃力。通过这个初始阶段的教学,学生很快掌握了《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课程中要使用的相关基础课中的名词术语和定理的英文表达法。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的模式,在授课方式上,作者采用了如下三种阶段逐步进行。在起始阶段,应采用英文板书,以汉语为主以英语为辅来进行讲述(以6个学时为宜);汉语讲述侧重于该课程的推理和逻辑关系,而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原理、术语等则用英语讲述(语速较慢)。学生会在耳濡目染中熟悉本门课程基本内容的英文表达习惯。第二阶段采用以英语为主,以汉语为辅的教学方式(以10个学时为宜)。这个阶段汉语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对本门课程的难点进行诠释,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经过前两阶段的学习熏陶之后,基本上掌握了《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双语教学的基本词汇和本门课程基本的专业词汇,第三阶段便尝试着全英文授课,实现双语教学的理想阶段。上述授课方式中三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用英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阅读完后能用英语回答,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采用这种提问作答的方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专业内容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对于课后作业题,作者是以用英文的形式给出,同时要求学生用英文作答。可能一开始学生会感到跟不上教学步伐。但是,随着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增加,则会逐步适应双语教学模式。建议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让学生用心去欣赏和体会教材在论述问题时所使用的优美词语;必要时对其中典型段落的表达方法进行剖析,让学生逐步学会国外的表达方式以准确理解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表达能力。在教学的中后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加快教学速度。根据课程的内容,指定教材中内容由学生尝试着去讲授以提高英文表达能力;或者指定一些英文文献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写读书报告以提高写作能力,训练学生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或者布置一些专题探讨,让学生课后阅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要求他们在讨论课上用英语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逐渐熟悉常用专业技术文献的读写方法,拓展专业知识的视野,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当然,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做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志愿者以熟悉国际会议的组织程序,通过与国际会议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各专家的研究方向,了解与会议相关主题的发展动态,熟悉国际会议文章的一些写作特点,感受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氛围和快乐。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专业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

双语教学中还涉及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原版英文教材的诠释,诠释这一过程涉及两个重要方面,第一,要掌握好原语和译文这两种语言;第二,必须注意文化上的差异和比较。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双语教师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且双语教师之所以不同于翻译机器,在于其能从字面意思之外领悟到编者言语中的用语意义,因此在英语授课中,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力求双语教师做到符合语言社会功能的特征,即准确性、得体性、文化性。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法。对于双语教学的考核方式,作者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实现了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举两得。具体方案如下:期末考试分成笔试(占最终成绩的50%,仅供参考)和口语(占最终成绩的20%,仅供参考)两部分,而且要求笔试的题目及答案必须是英文,而口语部分的考核则由学生自摸选题的方法,然后用英文当场向教师作答;学生的课堂表现诸如出勤情况和积极发言的情况等等,平时的大小作业等都可以纳为考核方法,记录为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仅供参考)。考核内容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要注重英语表达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考评,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显而易见,合理的考核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性能良好的闭环系统。在《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双语教学实践中,以下几个值得探讨与思考。第一,正确引导学生对双语课学习树立正确的态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任课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作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如何巩固和保证双语教学的成果,作者认为,应该对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一个专业的相关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例如,对于光电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模拟电路》《数学电路》和《信号与系统》等基础课都采用双语教学,那么随后的《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的双语教学就会水到渠成。进一步,如果有了前面这些双语教学基础,《光电信号检测》的双语教学就会显得得心应手了,而且还能够巩固前面课程双语教学成果。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文表达能力是一个值得教育者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只有不断地改革探索,才可能获得双语教学的丰收。

篇3

作者:贾晓华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IITE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评价

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分析截止2011年10月,IITE共开展了两个旨在建构中等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指标体系的项目:波罗的海和独联体国家中等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指标项目[2](以下简称“波独指标”)和东南欧国家中等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指标项目[3](以下简称“东南欧指标”)。以下是从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硬件、软件程序和工作人员四个方面对两个指标体系及其具体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一)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波独指标”中的官方相关文件,主要是关于在中等教育阶段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全国性的官方政策文件,包括官方政策、文件和信息技术课程相关信息;“东南欧指标”主要关注现状、实施方式、财政支持、课程、教育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起始年级。相似指标有:一是在中等教育阶段使用信息技术或者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有关全国性官方政策和文件;二是信息或者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三是信息技术作为独立科目;四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不同之处是“东南欧指标”涉及有关信息或者信息技术的国家课程,而“波独指标”涉及的是有关信息或者信息技术的地方课程。(二)硬件硬件包括教育机构中计算机装备情况,其中相似指标有:第一,教育机构中可用的计算机教室,即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的数量与教育机构总数的比值;第二,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的平均生机比,即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的学生数与这些教育机构中计算机总数的比值;第三,连接局域网的教育机构在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中所占的比例,即连接局域网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总数的比值。不同的指标有:“波独指标”涉及:一是教育机构所有计算机中可以与IBM和Apple制式兼容的计算机所占百分比,即教育机构所有计算机中可以与IBM和Apple制式兼容的计算机数与计算机总数的比值;二是装备一个或多个多媒体系统的教育机构在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中所占的百分比,即装备至少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总数的比值;而“东南欧指标”涉及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中计算机新旧情况,即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中的1995年以后出产的计算机数与这些教育机构中计算机总数的比值。(三)软件程序“波独指标”中包括软件程序相关指标,而“东南欧指标”中没有相关的指标。“波独指标”中的软件程序包括操作系统和教育软件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括:第一,计算机教室中安装DOSTM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所占百分比,即计算机教室中安装DOSTM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数与计算机总数的比值;第二,计算机教室中安装WindowsTM或者AppleMacintosh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所占百分比,即计算机教室中安装WindowsTM或者AppleMacintosh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数与计算机总数的比值;第三,计算机教室中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所占百分比,即计算操作机教室中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数与计算机总数的比值。而教育软件程序包括:计算机教室中安装任何与科目(小学,科学科目、人文科目和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软件的计算机所占的比例;教育机构使用的与科目(小学,科学科目、人文科目和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教育软件程序中由本国专家设计的教育软件程序所占的比例;教育机构使用的与科目(小学,科学科目、人文科目和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教育软件程序中由外国专家设计的教育软件程序所占的比例。(四)通信通信主要指互联网接入情况,相似指标有:限制连接互联网(只能使用电子邮件)的教育机构所占百分比,即计算机被限制连接互联网(只能使用电子邮件)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数的比值;拨号连接互联网的教育机构所占百分比,即计算机可以拨号连接互联网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数的比值;专线连接互联网的教育机构所占百分比,即计算机通过专线连接互联网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数的比值;拥有自己网站的教育机构所占百分比,即拥有自己网站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数的比值。不同之处有“波独指标”涉及没有连接互联网的教育机构所占百分比,即计算机没有连接互联网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数的比值;而“东南欧指标”涉及连接局域网的教育机构在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中所占的比例,即连接局域网的教育机构数与拥有计算机教室的教育机构总数的比值。(五)工作人员“波独指标”和“东南欧指标”在工作人员指标方面几乎相同,都包括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小学教师、其他科目教师、信息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掌握情况,主要有:一是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包括参加计算机能力培训的课时数,其中“波独指标”规定的指标是少于50小时、多于50小时而少于100小时、超过100小时三个层次,而“东南欧指标”规定的指标是少于30小时、多于30小时而少于70小时、超过70小时三个层次;二是小学教师、其他科目教师、信息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掌握情况,即分别达到基本计算机技能水平和熟练计算机技能水平的小学教师,其他科目教师、信息教师和教育机构管理人员数分别与小学教师、其他科目教师(除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教师或机构管理人员总数的比值。

启示

IITE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科学、严格的筛选、分类和系统化指标的基础之上的。首先,IITE将已有相关项目中的指标进行分类,主要是将所有的指标系统化并排序,寻找可能存在的空白之处,在此过程中系统化一个最适合该研究项目的指标体系。其次,充分考虑研究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尽早提出解决方案,例如,组织性问题包括法律方面和必要的数据以及统计信息的保存与处理过程;教育性问题包括如何描述和评价现象;信息性问题包括所有信息保持和提供的必要程序。第三,考虑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教育机构的特点,构建适合研究目的和对象的评价体系,例如,因为波黑和独联体地区与东南欧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不同,所以“波独指标”中包含的有关软件程序的指标就没有设计到“东南欧指标”中。开展合作研究,培养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专家团队虽然IITE在国际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评价项目中经验丰富,尤其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其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各国社会政治、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我国在建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体系方面不能照搬他国的经验,而是给我们专家创造参与IITE和其他国际相关机构的研究项目的机会,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专家团队,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开发地方课程,促进信息技术课程跨学科整合IITE认为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既可以理解为开设独立设立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信息检索信息等,也可以把信息技术看做是一种工具,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和其他科目整合,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我国,一般理解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就是应该单独设立,而将信息技术看做一种工具可以给地方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发信息技术地方课程提供新的思路,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目标下,开发地方课程在提高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篇4

1.1客流特征

根调查,年轻人与中年人在地铁乘客中占很大比例。18岁到4岁之间的乘客占到地铁乘客的65%,40岁到65岁的乘客占29%。由于性别、年龄、运动能力的差异,疏散人员对紧急情况有不同的响应时间和疏散速度。

1.2疏散设施

地铁车站主要由平台层、站厅层、走廊连接平台与车站大厅组成。关键疏散设施主要指楼梯、通道、自动扶梯以及可以用于紧急疏散的出口,这些设施的设计如果不合理,将会成为疏散的瓶颈。对轨道交通车站紧急疏散造成影响的关键疏散设施分析如下。

1.2.1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包括通道、楼梯和自动扶梯。在紧急情况下,大量乘客涌入疏散通道,将会造成拥堵和队列。因此通道的处理客流能力将决定地铁车站的疏散能力。疏散通道的宽度和数量必须满足紧急疏散的需求,一方面,疏散通道的疏散能力是由通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如宽度、长度;另一方面,它也受到恐慌程度、平均疏散速度和疏散密度的影响。

1.2.2转门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自动查票十字转门可以提高地铁车站对客流进行处理的能力。然而,由于旋转栅门的数量和宽度的限制,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其通过的客流大大降低,很容易形成队列拥堵。因此旋转门很可能成为疏散瓶颈。

1.2.3出口地铁站的应急疏散能力

由疏散出口的数量和宽度决定。出口指示灯应该明显地设置在地铁的疏散路径上,从而避免疏散时出现人员拥堵状况。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疏散能力还受到疏散设施以及疏散路径的匹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地铁站的应急疏散模型

地铁站的紧急疏散能力被定义为规定时间内疏散瓶颈部分通过的最大客流,下面对疏散通道、楼梯、旋转门、出口三方面进行应急疏散模型讨论。

2.1通道的疏散能力

通道疏散能力的定义是在给定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客流,其受通道的物理特性和紧急情况下客流特征影响。为了简化计算,通道的疏散能力的计算公式中只给出通道的宽度、疏散速度和人流密度。Clp=vk(Blp-blp)(1)公式(1)中,Clp为通道的疏散能力,人/秒;v为紧急情况下行人的疏散速度,m/s;k为紧急情况下通道的行人密度,p/m2;Blp为疏散通道的总宽度,m;blp为疏散通道中墙与障碍物的宽度,m。

2.2旋转门的疏散能力

地铁站厅被转门分为等候区和非等候区两个部分。正常情况下,行人在刷卡之后才能通过转门,但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在没有刷卡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转门的疏散能力计算公式如下。Cts=50%nF(2)公式(2)中,Cts为转门的疏散能力,人/秒;N为旋转门的数量;F-每秒通过旋转门行人的数量,人/秒。根据现有的研究,在正常情况下行人通过转门的比率为0.58人/秒。但在紧急情况下,由于进出不需要刷卡,这一数据为1.38人/秒。

2.3出口的疏散能力地

铁站的出口紧急疏散能力被定义为规定时间内疏散瓶颈部分通过的最大客流,本文根据出口宽度、疏散速度、客流密度来建立出口的疏散模型。Cex=vk(Bex-bex)(3)公式(3)中,Cex为出口的疏散能力,人/秒;v为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速度,m/s;k为紧急情况下出口的客流密度,人/平方米;Bex为出口宽度,m;bex为出口的边界宽度,0.15m。

篇5

该声明达成四个方面共识:一是大家一致认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二是大家旗帜鲜明地确定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机制建设,真正确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四是开展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全国高等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围绕这些共识,从计算思维研究方面积极推动有关计算思维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研究,并逐步波及理工农医学科、工程领域和社会经济等多个研究领域。,2013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齐聚深圳,就进一步推动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研究,并在此会议后发表计算机教学改革宣言。旨在运用计算思维的概念、方法和理念,产生新理论、成果和技术,提升创新型国家经济、科学和文化的等国家软实力。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水平。在重大教育理念转型期,高等学校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二、计算思维对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般认为,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是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及其实践,在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理论、技术方面获得稳定的技术理论、计算思维、操作能力、技术方法、技术评价和技术反思的综合素养,能够解决信息时代各种计算机科学与专业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技术能力和素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的必备素质。

(一)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思维方法随着大数据分析平台、高速移动通讯、普适云计算和全球化物联网等新事物不断涌现,世界许多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以计算思维驱动的计算机技术正在参与和改变当今世界的商业盈利模式、经济增长形态和文化传播方式,在许多领域中人们对于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参与变革诸多事物的重新认知,可谓日新月异的世界、瞠目结舌的结果。庞大的网上购物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传统的商业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与转型。人们开始摒弃了依赖经验和直觉的传统决策习惯,将日益依赖于大数据及其分析而做出的极其缜密的优化方案。汇集庞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正在数字化改造科学界、经济界和各国政府管理、运营和协作。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将无处不在、无事不及和无人不用,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素养成为人们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给他们科学思维方法,掌握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问题的有效武器,并因此而受益终身。一个国家及其国民没经过计算思维的系统培养,将在信息化世界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导致国家处于落后地位、国民个人无竞争力而言。在一定意义上,高等学校计算思维教育已经不仅是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的简单问题,而要上升到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国事。因为信息时代只有善于计算思维的青年才是在未来世界占有优势地位,他们才能胜任国家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充实的知识能力,才能兑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所以,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通识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思维水平和认知高度。生长在21世纪的大学生若不具备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素养,将在数字化环境下失去从业竞争优势。计算机逐步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数字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手段,计算思维必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掌握的基本思维模式。

(二)大学生必须学会计算思维方式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教师使计算思维成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思维能力,成为所有大学生处理许多数字化问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前社会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下,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究竟怎样获得计算思维、学习那些知识和怎么学习这些知识,成为大学生接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与学过程中,大学生最重要是运用计算思维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用计算机教师解决的可行形式,并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机具体技术技巧,这也是大学强化计算思维培养所强调的重点内容。计算思维的科学价值和深刻内涵,正在被当今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进一步发现、验证和确立。大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比起学会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难度要大得很多,相对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而言,显然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和根本,大学生接受计算机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已经不仅是学会应用计算机,而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从事任何专业、任何工作都是终身受有益的。

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造就大学生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扎实知识修养和锐意创新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在必须跟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需要,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创新进取,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我国大学生接受建设思维培养、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重任。但在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大学生如何建立计算思维的习得方式、教师如何构建计算思维教学模式都是没有先例可效仿,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比起技能学习和能力学习,计算思维的教学、能力的获得更需要探索、创新。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学习新知的勇气、自我挑战精神来探索和习得计算思维能力。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对课程的一般认识还基本停留在计算机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的浅显层面。狭义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基本认知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未能深刻反映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性质,不能理解计算思维已经广泛渗透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严酷现实。这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需要抓住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大好机遇,开展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会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未来社会大学生对于计算思维、计算机及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得从理论层面理解计算思维的意义、理念、内涵、功能和表达形式,从系统层面科学规划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从操作层面认识计算思维是多元化思维能力之一,从实践层面获得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创新思考、研究与探索。

三、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纵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能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不能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教学内容陈旧、学时数量太多或教学质量太差,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学学生的基本需要。尤其专业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严重偏离专业应用的实际,导致毕业生虽然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计算机应用工具和方法不熟、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扎实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教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课后学生上机练习,虽然也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在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计算思维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深刻认识计算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尽管大家有目共睹高等学校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及其成果,计算思维培养已经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依旧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性、制度性和技术性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计算思维素质很低,表现为大学生能够很好掌握计算机技术,但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具体问题水平很低,他们不擅长用科学思维而擅长用传统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成果不多,缺乏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以培养计算思维意识、理念和方法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加快大学生的建设思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计算思维意识和计算机应用的素养与水平。

篇6

二、小组拼图法

对于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的工作任务,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研究一项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难易程度根据小组学习基础程度分配,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讨论,每个小组成员掌握了分配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部分专业知识的专家,然后由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成立新的小组,新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新小组任务是掌握工作任务中的所有专业知识,新小组每位成员在原来小组中已经掌握了一项专业知识,是这部分知识的专家,所以新小组每位成员都分别掌握了工作任务中各项知识点,每位成员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小组其他成员,小组成员通过互相教授,咨询讨论,最后所有成员都能掌握各项专业知识。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的工作任务“电路分析方法”教学中,一个典型电路问题可以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等三种分析方法解决,为了掌握这三个分析方法可以将十五位学生分三个小组,每小组五名学生,每个小组负责学习掌握一个电路分析方法,经过学习研究,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了相应的一种电路分析方法,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五个新小组,每个小组三名成员,每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新小组的任务是掌握所有分析方法,新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一种电路分析方法,并负责教会小组其他成员,通过互相教授,研究讨论后每名同学都能掌握三种分析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高。

三、模拟演习法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根据任务计划进行模拟操作,以检验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以便于进行及时修正,如“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组装和调试”任务完成中,学生设计的控制线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控制,检验控制功能后进行修正,验证成功后,再进行实物组装调试,如“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在“套类零件的数控加工”任务完成中,将制定的数控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加工,根据仿真加工情况对工艺和程序进行修正,待仿真加工成功后再进行实际数控加工操作,保证了实际操作的安全和效率。

四、角色扮演法

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可以模拟企业接受订单到完成订单后与客户交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扮演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角色,如其中一个小组扮演客户,另一个小组扮演厂方负责人,针对接受订单或完成订单后怎样跟顾客交流进行计划模拟,扮演接受订单后负责人进行生产计划安排,编程及工艺员安排工艺和编程,车间组长分配工作,工人进行加工等各个角色,各个角色可以进行互换,角色扮演法需要准备很多角色卡片,把各个角色的特点和任务描述出来,学生按角色扮演,不扮演角色的学生拿观察卡,根据观察卡中提的问题进行观察,对扮演角色学生提问题,进而找出不足,完善角色任务。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企业一线工作情况,学生兴趣浓厚,职业技能得到综合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五、工作站学习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特点设置若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安排不同工作任务,各站工作任务之间最好没有关联,学生分小组在各个工作站轮流完成该站的工作任务。每个站有很多具体工作任务,各个小组轮流到各个工作站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完成工作报告,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各组成员通过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弥补漏洞,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工科课程教学比较实用,如“数控加工”课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任务教学中设置工艺分析,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加工,质量检测等工作站,各小组轮流对每个站工作进行学习实践,然后进行集体汇报交流,某小组对某工作站有深入研究,会帮助其他小组解决对该站技术掌握的困难,促进全体学生对整个工作任务的熟练掌握。

篇7

水稻直播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在棠树乡呈迅速扩大趋势。笔者从2004年开始示范和推广,到2006年全乡直播稻面积达450hm2,占水稻面积的20%,平均产量7800kg/hm2,高产田块超过9600kg/hm2。示范证明,一般每公顷省工75个左右、省水20%、节本1200~1600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直播水稻的特点

直播水稻简化了栽培过程,改变了生产栽培方式,因此水稻生长发育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1前期分蘖早而快,有效分蘖节位低

直播稻没有秧田郁蔽和移栽返青过程,分蘖发生节位低而且分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比移栽稻低位分蘖多3个以上,利用这一优势利于争取大穗和足穗。但是,由于分蘖期延长要注意控制过多的无效分蘖。

1.2中期生长时间长,有利于壮秆大穗

直播水稻分蘖生长期拉长,中期生长期增加,为中期调控创造了条件,利于壮秆大穗,但也极易造成稻苗生长旺盛,群体质量恶化,成穗率低。

1.3后期上层根量大,有利于活熟增重

直播水稻没有移栽造成的根伤,各节位所发生的次生根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其单株根量多于移栽水稻,且白根多,根质好,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有利于后期增粒重。但由于种子入土不深,根系分布浅,加上群体较大,稻株基部阳光不足,易产生倒伏。

1.4全生育期缩短

直播水稻没有秧田期和移栽返青过程,大田生长季节增长,比移栽水稻总叶片数少1~2片,全生育期缩短7~10d,但大田生长期增长近20d,要注意安排好茬口。

1.5整田播种要求高

直播水稻田的平整度和肥力水平不如秧田好,单位面积落籽率小,不易匀播,影响全苗的因素多于秧田,一播全苗的要求较高。

1.6前期杂草发生早,群体密度高

直播稻田前期秧苗覆盖度小,对杂草不能形成郁蔽、田间少水等因素给杂草萌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易形成草害。

2直播稻栽培技术

2.1精选良种,适时早播

我地一季稻前茬为绿肥田、冬闲田和部分油—稻二熟茬田,茬口较松,在品种上可选用中晚熟高产抗倒性强的杂交组合,一般选用Ⅱ优明86、Ⅱ优航1号、D优527等组合。适时播种是直播稻全苗、确保高产的关键。我地直播稻前茬为冬闲田和绿肥田的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前茬为油菜田的在5月20日前播种为佳。超级秘书网

2.2精细整田,定量播种

冬闲田可提早翻耕,待老草根腐烂后再进行2次耕耙,绿肥田要二耕一耙,油菜茬口要抢腾茬整田,可采用以旋代耕干整水平,总之要力求整田细平、草净、面糊、下实。为防止畦面积水焖种,四周开好围沟,每隔4~5m开好操作沟,沟宽25cm,围沟要深,操作沟要浅,便于田间管理。适宜的播量和匀播是关键,一般播种12~15kg/hm2为宜。播前晒种选种后,每6kg种子用2mL10%浸种灵对水20kg浸种,催芽至露白后播种。力求带秤下田,分畦定量播种,播后塌谷,待秧苗3~4叶时带泥拔密补稀移栽。

2.3科学肥水管理,确保稳健生长

直播稻施肥规律与移栽稻有很大区别,前期需适当多施肥,中期应适当控制肥,后期需补施肥,即掌握前促、中稳、后补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三叶期施好苗肥,少施分蘖肥,中期视苗情适当施用接力肥,后期施好促花保花肥。基肥施过磷酸钙375~420kg/hm2、尿素135kg/hm2,于播种前1d施下;断奶肥于三叶期施复合肥225kg/hm2;中期攻穗增粒肥,根据叶色,如叶色较淡,在主穗幼穗分化二至三叶期时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各45kg/hm2。

篇8

稻田移栽油菜。在贵州省开展以来,推广面积不大,甚至在气候不好的年份育好苗后无法移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经过多次示范试验,总结出了适宜稻田油菜免耕移栽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可以省工、省时、不受气候变化和墒情的限制,能适时移栽、保水防渍、抗灾性好、方便管理、提高单产等。为此。笔者现将多年来推广杂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栽培管理水平,主要选择甘蓝型新品种最为理想,如黔油10号、黔油11号、黔油14号等品种。

2播种及苗床管理

2.1苗床的选择及播种选择2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较好沙壤土作苗床,播种量7.5kg/hm2,苗床地与移栽本田比为1:5,9月上中旬播种。

2.2苗床的管理播前7d按30000kg/hm2标准施足腐熟有机肥后翻耕,播种时按30g/m2的施肥量将三元复合肥与适量硼肥混合后均匀撒施。碎土整地做到上粗下细、疏松平整后做厢,厢宽1.5m、厢沟0.6m。播种时应分厢定量均匀撤播.播后可用厩肥或细土盖籽,再盖稻草保温。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水分及疏通拥挤苗,1叶1心时间苗及3片真叶时定苗(定苗时应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杂留纯),定苗后用尿素120kg/hm2对水追肥并喷施多效唑促苗矮壮。同时加强苗期蚜虫、菜青虫等的防治,用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5g对水50kg喷雾。移栽前1d用水浇透苗床,防止取苗时伤根。

3大田管理及施肥技术

3.1大田准备水稻“勾头”后立即开沟排水,特别是容易积水的田块,要注意开好田间围沟、腰沟,做到沟沟相通,排除积水,以保移栽大田干爽透气,为油菜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防止油菜移栽因渍水造成僵苗、死苗等现象。

3.2移栽①移栽时间:当苗龄30~40d。幼苗5叶1心时选壮苗移栽。②移栽密度:移栽按12万~13.5万株/hm2的密度进行。③移栽方法:做到移栽不伤叶,少断根、多带土。边起苗边移栽,不栽隔夜苗;采用宽窄行移栽,便于田间通风透光及施肥管理;株行距要均匀,大小苗分级移栽;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用7500kg/hm2清粪水淋施。以促进油菜根、土壤和肥料三者紧密结合及时供给植株养分,促进油菜苗早发根、早活棵。

3.3大田施肥①施肥量:根据多年对杂交油菜示范,施肥量为尿素300~450kg/hm2为宜。②施肥时间及施肥管理:过磷酸钙及氯化钾作底肥,在油菜移栽时一次性混合施用;根据杂交油菜对氮素的需肥规律,将尿素的施用分4个时期施用,其中20%作底肥,30%作苗肥。40%作蕾薹肥,10%作初花肥。苗期施肥结合中耕除草,促进油菜冬前的根系生长和营养体生长,达到“冬壮春发”的高产苗势。1月中旬追施蕾薹肥,并培肥垄根,将油菜根颈和肥料埋入土中,让油菜安全越冬,防止后期植株倒伏,确保高产。初花期,根据田间长势施肥,在花角期可结合喷施速效叶面肥,用0.3%磷酸二氢钾液与硼肥一起喷施。

4病虫害防治

4.1病毒病杂交油菜抗病毒病及菌核病的能力较强,一般不容易感病。若出现该病状,一般自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茎病株率达1%左右时开始用药,随后每隔7~10d用1次,用药1~3次,每次喷药量1050~1800kg/hm2,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4.2霜霉病杂交油菜不易感霜霉病,当苗床湿度大及油菜进入初花期时可能会感染霜霉病。可选用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篇9

1.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这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的开展必须依据公安实践中刑事科学技术员所必须的技能进行,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开展研究,但也不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实验,应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开展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刑事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是任务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互补、协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整合,组织学生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的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随时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微调;在学习价值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无论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学习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可选性,也可使同学能够真正从评价中获得收获。

二、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应该说,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完全固定的,但从一般的教学规律出发,根据刑事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施: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

1.课前设计和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任务,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纪律情况、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地了解。从已经设计好的众多任务中挑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设计、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学生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协助教师分组、协助教师准备教学器材和材料等,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过程。

2.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前,教师要把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讲解实验的内容、原理、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方法,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也可以教师演示后,让个别学生再次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研究欲望。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思路与方法后,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无论是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的同学,还是实验有一定问题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实验的联系,对原理、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受益。

篇10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用培矮64a与9311组配选育而成的中晚籼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的特点。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1001),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晋江市2001年引进该组合,进行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点。2005~2006年在晋江市推广种植2030hm2。

1种植表现

1.1产量2005年在晋江市西滨镇73311部队农副业基地陈成立承包田中示范种植两优培九33.33hm2,平均单产9150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1200kg/hm2,增长15.1%。同年在晋江市陈埭镇中和种植场示范种植26.67hm2,平均单产8700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1400kg/hm2,增长19.01%。2006年在晋江市西滨镇73311部队农副业基地示范种植53.33hm2,平均单产9000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825kg/hm2,增长10%。2006年在晋江市西滨镇东升农场种植40hm2,平均单产8300kg/hm2,比对照特优63增长10.6%。该组合在近2年试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具有超高产潜力。

1.2农艺性状两优培九属中秆型,株高107~112cm,茎秆坚韧,株型紧凑,剑直,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平均穗粒数约160粒,结实率81%~84%,千粒重25~27g。

1.3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糙米率81.6%,精米率75.1%,整精米率56.2%,粒长6.8cm,长宽比2.9,垩白米率50%,垩白度10.8%,透明度2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10.2%。其中有6项符合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符合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米饭适口性好,品质优于汕优63。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该组合在晋江市作晚稻栽培,生育期130~135d。应注意提早播种,宜安排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移栽,且务必要在立秋前插完。采用半旱式育秧,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以120kg/hm2为宜。浸种时要加入强氯精浸种消毒,以防种子带菌。播种时,用复合肥300kg/hm2做秧田基肥。当秧苗1叶1心期时,用15%多效唑200g对水100kg喷施秧苗,培育多蘖壮秧。2叶1心期,施尿素45~60kg/hm2。移栽前4~5d,施尿素75~90kg/hm2作“送嫁肥”,并喷施1次三环唑和锐劲特防治病虫害。秧龄控制在25~30d。

2.2合理密植两优培九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大,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确定合理株行距与基本苗数,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基础。采用宽行窄株,株行距以13cm×30cm为宜。每丛插2株秧苗,插足24万~27万丛/hm2,基本苗105万~120万/hm2。

2.3科学施肥两优培九耐肥抗倒,应保证前期早生快发,后期不缺肥,以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籽粒充实度,提高结实率,不早衰。栽培上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施纯氮195kg/hm2,N、P2O5、K2O用量比为1.0∶0.5∶0.8。基肥施碳酸氢铵225kg/hm2、复合肥(N、P、K比例为1∶1∶1)375kg/hm2。插后5~7d再结合浅水灌溉,追施分蘖肥,施入复合肥225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巧施穗肥,在幼穗分化始期,施尿素30~45kg/hm2、氯化钾75kg/hm2作穗粒肥,促进穗大粒多。在抽穗期,适施尿素45~60kg/h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灌浆结实,保持后期转色,增强光合作用,防止叶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4水分管理采取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促蘖,适时搁田,足水养胎,浅水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的办法。要求在插后25d左右发足茎蘖数。够苗晒田(田间总苗数达到计划最高苗数的80%,即总茎蘖数255万~270万/hm2时),放水晒田,晒至田边见小裂缝,田中脚踩不粘泥,达标后复水。保持有效穗255万~270万/hm2,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保持3cm的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保持湿润,养根保湿壮粒。后期防止断水过早,以免引起早衰而影响灌浆结实。收割前7d断水,完熟率达95%时进行收割。

2.5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做好稻瘟病、百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选用对口农药,适时防治,以确保丰收。

参考文献

[1]叶立海,鲁仕法,白应国.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J].农技服务,2007,24(7):3.

[2]王合勤,陈金节,高胜从.超级杂交稻新两优6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7-4138.

[3]况浩池,曾正明,刘国民.杂交稻新组合K优860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