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2: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文言文教学论文

篇1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变了。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会探究,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吗?

教师讲得少了,自己的负担减轻了,上课也轻松了。

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上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太少了,这节课的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下,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思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教学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调、沉闷、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做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平方差公式”这节内容时,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笔者就问学生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笔者接着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

学生顿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也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是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四分之一,课程标准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文这一关。我本人的具体做法是:

1.多朗读文言文语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这时,你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就像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样。同时,对于自己真正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记笔记,反复记,达到熟练,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因课时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差,学生对课文朗读得很不够,对课文太陌生,即使老师讲解得再详细、再全面,因学生不会的知识太多,也会记不全,记不牢,课文背诵更是因为理解障碍而难上加难,或死记硬背,或勉强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就差。

2.多整理、多积累文言词语

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活,现代人多比较陌生,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给学生整理古今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和用法较多的文言词语是必要的。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

3.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做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06-01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记载着我们祖先在思想、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高度成就。今天,我们要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就需要了解先我们的过去,继承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中吸收其民主性、科学性的精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为了完成这个教学任务,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一部分同志把重心放在了课文的精讲深析上,不管是讲读课文还是课内外自读课文,大到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篇章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小到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词类活用等等,不厌其烦地讲,生怕哪一点讲不到、讲不深、讲不透。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同志精神可贵,但方法不妥,是本末倒置了。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事实也证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生,测试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

一是学生学习是被动的。上课时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激发不了学习兴趣。时间长了,还会滋生懒惰情绪,有依赖,反正老师要讲的,自己是否主动学习都无关紧要。这样就使学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要是学生克服惰性,跳出怪圈,比较困难。

二是即使学生态度端正,学习认真,也会对教学内容分不清层次,抓不住重点,只能学到一些死知识,不能形成能力,因此遇到一些生疏的文章就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2 让学生主动地积累知识,然后再着重能力培养

2.1做好十三个方面的知识积累

(1)异读词的积累;

(2)通假字的积累;

(3)常见古今同形异义字的积累;

(4)常见实词义项的积累;

(5)常见虚词用法积累;

(6)常见文言文固定结构及其意义用法的积累;

(7)常见句式的积累: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疑问句;④省略句;⑤倒装句:A.主宾倒装 B.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 D.定语后置;

(8)常见文言文修辞格的积累;

(9)作家作品积累;

(10)文体知识积累;

(11)名言警句积累;

(12)古代浅显常识的积累:①称谓②历法③官职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礼仪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⑨文史典籍⑩目录辞书⑾作品名称⑿刑法⒀度、量、衡;

(13)一定数量诗、词、文的积累。

上述十三个方面均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疑释和工具书自行归纳,如有错误或不足,教师再指正、补充。教师还应系统的印发相关内容以充实学生记忆的宝库,并且这知识的宝库应该一学生入学时就建立。

2.2注重五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1)古今比较法。运用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精准地获得知识,更好地把握阅读内容。教学过程中,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对古今异义词进行比较,多音多义词比较,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比较。

(2)纲举目张法。凡是教材关键处,学生困惑处,就要言不烦,讲深讲透,使学生每课至少有一得,不留困惑。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3)新旧结合法。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总是极易忘记,因此,讲课时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和唤醒旧知识旧技能,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条理性,系统性建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有实效,越学越丰富,越学越深刻,越学越感,越学越有成就感。

(4)语境推断法。语境可以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或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如,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根据语境推断,前一句中言解释为叙述,后一句中言解释为记载。

(5)规律总结法。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文言文词语与句式的用法也是有规率可以遵循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归纳知识,使之具体化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宾语前置句当中有一小类是用之或是来提前宾语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归纳出来。

2.3引导学生归纳写作特点以指导鉴赏和写作

在十三个方面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要求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自学文章内容。重难点以题的形式提出,由学生讨论解决。分歧较大、难度很大的,再由老师点拨,引出答案。

篇4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我们的角色难道只能是编剧、导演、正确的化身、英明的先知?……课堂不应仅仅是留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第三,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应着重思考什么?以前我的答案总是:把自己知道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教给学生。其实我们应该逆向思考一下,怎样以最小的知识代价,引起学生最多的思考?

第四,什么是学生的创新?什么是教师的创新?鉴于上述认识,下面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1.注重数学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好奇中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数学素材中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讲解“象棋发明者让印度国王往棋盘上放麦粒”的故事来引起学生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兴趣;使用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与珠峰试比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星期天以后的第22000天是星期几?”也能引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兴趣;通过讲解中国电脑体育彩票获奖面的大小激起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等等。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进而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发现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究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例1,关于诱导公式(二)的教学设计

(1)用三角函数定义求sin240°、sin60°(教师强调在同一坐标系中求,为证明作铺垫)。

(2)由学生谈感想并进行猜想。大部分学生得出两种想法:sin240°=-sin60°、sin(180°+α)=-sinα(α为锐角)。有学生进一步猜想sin(180°+α)=-sinα(α∈R)。

(3)引导学生验证。对学生的猜想和证明肯定后,要他们看教材,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获得对发现与创新的体验。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则不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向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例2,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设计。

考虑到几何法作函数图象的局限性和描点分析函数性质作图应用的广泛性,因而微调教材内容(几何法改为描点法)作出教学设计,并由学生独立探索。有的同学作出错误的图象;有的同学作图正确但对单调性的判断仅凭直觉;有不少同学推理有据,作图正确,颇有见地。在研究过程中,函数性质不教自明。

4.讲究解题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在解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①一题多解

在解题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跟教师一致,而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cotα=m(m≠0)求cosα。”学生先后找出四种思路,他们思维活跃,一题多解,竞相发言,课堂迭起。

②常规问题新解

突破常规、另辟蹊径,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解答一些基本问题、常规问题时,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新解,进行速解。学生的思路有时是出人意料的。

例3,{an为等比数列,a8=8,a10=16,求a20。

当大多数学生还在求a1时,一个学生就举手了。其解答过程是:由a8=a1q7=8,a10=a1q9=16,得q2=2。a20=a1q9q10=16(q2)5=512。这种速算很有新意。

③开放性生问题

例4,在ABC中,∠ACB=90°,CDAB,由上述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

此题求解的范围、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教师诱导学生从边、角、相似及三角函数关系等方面归纳出至少15种结论。

5.利用学生提出的疑惑和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解疑中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我常常在几种正确的解法中夹着一种错误的解法,然后让学生来比较、评价哪一种解法更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给他们展现创新能力的机会。

6.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做到:①使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篇5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应该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数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如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其重要标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特别是字母代替的数既是确定的,又是任意的,这种两重性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表现为一次飞跃;从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则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以计算为主到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论证、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以函数概念的引入为标志,宣布了数学问题的研究由处理相对稳定的数学问题进入处理运动、变化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问题的领域,标志着抽象层次的又一次大的迈进;而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是以极限概念的引入为标志的,其推理方式由对有限问题的处理进入对无限问题的处理,抽象程度又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此可见,抽象层次的提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2)研究对象的转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给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的本质作出了很科学的概括。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方面讨论而展开的。而在教材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平面几何入门的一大难关。由数到形,又到数形结合,研究量与量之间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关系,则又是一类研究对象,这就是函数概念的引进--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就出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过渡的这一难关。而其它几大难关也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研究对象的改变。由此可知,数学内容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一次“难关”的出现,都相应地出现思维方式上大的转变,都是对前面习惯思维的扬弃。当教学思维从特殊转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时,就是相应的第一大难关的来临,此时可以说思维进入归纳思维的范围;而当平面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又导致了第二大难关的产生,而对辩证思维要求的提高,是导致后两大难关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要经受由相对稳定--运动变化--无限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数学中的静与动、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在运动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在思想方向上使中学生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洗礼。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难关”的重要成因。

二、对策

(1)广泛联系、挖掘量变因素

前面已经指出,“难关”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质变过程,它需要量变的积累,如果量变有了充分准备,质变就显得自然,“难关”也就容易克服。因此,就需要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在代数关系的研究中,积极注意挖掘与几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广泛联系,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重点深入,合理设置问题

篇6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英语则是进行国际交往的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小,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与许多周边国家的国际贸易交往越来越广泛。对于即将在中国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来讲,培养大批的,有娴熟的外语语言能力,有高超的外交水平的优秀人才是势在必行的。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能力、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英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中学英语教育的重点。

一、听、说结合,提高语言能力

学习语言总是音感先行的,以听、说入手是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上我用英语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津津乐道。在听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我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复述课文,值日生报告,背诵小诗文,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等方面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有效训练,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我就反复播放课文,让学生反复听,直到听懂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为止,或用问答方式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复述全文,直到不加提示,学生也能独立复述的程度。我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选择各种各样的英语听力材料进行练习,也可以将好的材料与同学们分享。互相帮助,一同提高。这样长期地坚持听、说训练,学生会说得越来越流畅,读得越来越准确,语言能力也提高了。

二、语言习得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习得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学习英语指的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及应用英语是无益的。不但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给学生造成学习英语有负担。习得是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习得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掌握语言的同时,语言能力已有所提高。我在课堂上用英语教学的同时,通过大量使用手势或动作及实物展示,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英语句子、对话、课文,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渐掌握语言,从而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加入了一个对“杨利伟”——这一学生崇拜的中国英雄的采访练习,一下子让学生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与“英雄”交流,当他们用并不熟练的英语进行采访或是向英雄表达敬仰之情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群热情、自信的孩子。小小的一次练习使学生们消除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并能主动、大胆的发言,使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学生主动接触英语,从而达到语言习得。当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熟练地用英语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能力也在无意识中提高。

三、创设语言情境,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实践机会的多少,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又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和课后为学生创造的语言情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设置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入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中,在演示过程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值日生报告、讲英文小故事、对话表演及课文中的片段表演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胆量。随着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越来越熟练,请每一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在树立了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同时,通过相互的交流,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大大提高语言的熟练程度。

2.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在教室里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运用。然而如何将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变幻成各种各样的场所,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一节关于Shopping的课中,我就将教室里的讲桌假设为柜台,学生们的文具为商品,由学生来做售货员和顾客,来操练CanIhelpyou?Whanwhuldyoulike?Howmuchisit?Isthatall?等购物用语,不仅让学生过了表演瘾,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也让英语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经常用教室里的桌椅、黑板及准备的小道具来设计看病、借东西、问路等情境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趣味性强,难度低,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3.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使创设情境更真实化。我用Powerpoint设计的动物园,栩栩如生的动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断飞入的句子,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提示,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多媒体技术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了学习效果。

4.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听说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多媒体能促进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学生对感知对象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看录像、听录音进行对话问答,通过听觉、视觉直接接受所学内容,进入英语的思维过程,加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大课堂容量和练习密度,达到最佳效果。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新目标)第七单元Howmucharethesepants?教学时,我利用幻灯片把服装、鞋帽、水果等一些商品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直接地看到这些东西,并利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句型进行购物对话,轮换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如:

A: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B:Yes,please,Iwantasweater/skirt/……

A:Whatcolordoyouwant?

B:Blue/Black/White/……

A:Hereyouare.

B:Howmuchisit?

A:Tendollars.

B:I''''lltakeit.Thankyou.

A:You''''rewelcome.

直观教学,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外语的教学效果。

篇7

现代学术界把人文精神定义为依靠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批判及超越精神。和对人生的的意义与价值的批判和思考。它是以对人生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它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通过授予受教育者的历史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历史熏陶的与涵化,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

二、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历史乃人文之本,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从人的角度重塑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是对人类既往生活的记载、认识,历史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例如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我们提倡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为祖国勤奋学习的目的。[

2、通过悠久的文化遗产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千百年来,这些丰富的遗产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奋勇前进,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如中国古代的瓷器,通过对瓷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精美的瓷器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能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进程,反映每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启发、诱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审美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如:唐代妇女多彩多变的服饰,处处显示出靓丽、浓艳的色彩,各种造型都很丰满,雍容之中显示着富庶,这些,无一不说明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安康。唐代的服饰所呈现出的包容、开放、大气、进取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培养人文素养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之美,文化之美,使学生从内心确立其对真、善、美价值的追求,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的民族,在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历史上通过改革创新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这些改革为国家政治上的清明、经济上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结束语: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创新连绵不断。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科技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灿烂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培育了中华民族丰厚的人文精神,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这种丰厚的人文精神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们今后应该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升华教材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凤飞论历史教育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6.2.

[2]陈长华历史教育应弘扬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9.

[3]楼宇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夏毅辉试论孔子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2

[5]袁英慧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科教文汇2008.7

篇8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或称饥饿)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的1至6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土地》、《荷花淀》、《故乡的榕树》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项脊轩志》、《祭妹文》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如《与妻书》、《荷花淀》、《孔雀东南飞》等。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感化学生。讲《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明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时,阐明国家和小家的关系,从作者令人动容的娓娓叙述中表现出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热浓情。这样,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当然也不回避早恋成功的实例,但一定要强调它们的比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两次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篇9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诵读法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

逐渐被语文教育者更多关注运用的传统教学法。让学生感知课文、熟读、记诵,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在记诵中感知文章美感,记诵时也不会忽略文中重点字、词、句子。教师具体可用议、读、赏、评等方法。如《口技》这篇文章完全可采用“议、读、赏、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文字,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议论;然后议论小组推选出小组代表,由小组代表阐述小组审美体验结果,由其他同学评述小组代表阐述的小组审美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评讲,它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起着重要作用。让课堂在教师引领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

(二)讲析法讲析法同样是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分析讲述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理解的教学方法。分析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围绕课文的字、词、句子来讲析。可以抓住课文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讲析,可从人物、情节、结构、语言、逻辑、表现手法等方面中选取讲析重点,不可泛泛而谈。例如表现手法的讲析,要视体裁选择讲析重点。议论文关键在篇章结构和论点论据;人物传记应围绕选材、剪裁和人物描写进行讲授;写景抒情的散文,重点在于景物描写和意境。同一体裁的课文,讲授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同是游记体裁的《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写的是人所经历的事和人物的活动;《小石潭记》写的是景,因此这两篇文章应采用不同侧重点进行讲授。

(三)评点法评点法所评点的内容是文言文的词句用法、文章结构以及内涵美感等方面

评,主要是简明扼要的评析文言文的内容和写法,重在文章结构;点,主要是点出文章的精妙与疑难之处,重在字词句子。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依”,“穷”二字要点,整首诗宏大开阔,激越昂扬的格调要评,通过评点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全诗意境。运用好评点法会引领学生既掌握文言的字词句也领会文章思想结构的精要。

篇10

学生为了使自己在讲台上讲好,必然会积极思考,翻阅资料,请教老师。由往日的“老师教我学”的状态进入到主动钻研一首诗词的境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知识逐渐渗入的过程。其获得的知识量远远超过单听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这样写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查阅资料,学生透过诗的字面,可以发现:诗人从“朱雀桥”想到“乌衣巷”,从“野草花”想到“残照的夕阳”,在这种景物的烘托下,作者把笔触转到上空正就巢的飞燕,由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联想到王谢权门昔日的辉煌,唤起读者的想象。在指导学生背讲时,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深入观察生活进而联想的方法。

第三,课前五分钟演讲名诗名词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古典文化,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深刻的,要真正弄懂古诗词的含义,决不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上,而要挖掘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内涵。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病梅馆记》这篇文章的注释中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就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而要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挖掘出“万马齐喑”的比喻义。在探究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第四,通过课前五分钟赏析古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大凡作家、诗人在青年时代都背诵了大量的古典诗词,所以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出口成章。像台湾作家琼瑶,她的作品尽管有人视为“穷极无聊”,“爱情模式”,但她的古典文化功底不容忽视。她作品下的主人公,现代的多能赋词作曲,信手拈来;古代的多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口成章,下笔成诗。她赋予她故事中的人物一种超乎常人的语言能力:《一帘幽梦》中的紫菱会写“一帘幽梦”,费云帆便能把它谱成歌曲;《彩霞满天》里的殷采芹更是从小就会歌唱“彩霞满天”。她的语言让人细细品味起来,总有齿颊留芳的感觉,这种运用诗词营造美轮美奂意境的功夫,怕是每位读者都会大加赞赏的。

由此可见,要求学生在紧张的高中阶段,每节课前有5分钟咀嚼玩味古诗词的时间,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咏”是很有道理的。

值得欣慰的是,在有意识地引导之下,我竟发现不少同学在周记、作文里谈到、用到往日讲过的诗词。这一点很能说明学生在写作时已经有了一种意识:想用恰当的诗词名句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第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准备课前五分钟古诗词演讲,还可陶冶学生情操。

古代优秀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精华。研读古典文化中的精品,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学习杜甫的《望岳》,可以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学习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学清照的《夏日绝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可以让我们体会作者在当时那个时代有才干却不能施展抱负的惨况,进而珍惜现在的生活,争取早日拥有一技之长。

最后,对于课前五分钟演讲过的古诗词,教师还可要求背诵其中的二到三首。

只要合理安排,一周背二到三首完全可以做到。毕竟,背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而记住的知识又会为日后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这么做,实际上也是对课前五分钟绝好的善后措施。它可以巩固对诗词句的理解认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记忆力必会提高。“脑子越用越活”讲得就是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