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2: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体操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教法分析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学生练习法主要包括游戏练习法: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3.教学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合作过程。老师、学生及客观因素都影响教学发展。例如体操专业教师的短缺以及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能力等。学生方面表现为男学生较活跃且易于表达情感,争强好胜、喜欢活动。女孩文静且内心细腻,不易于表达情感,体质普遍较弱。对于比较难的技术学习内容自然会有一个的恐惧感。此外,教学设施是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健康体质的物质保证,深深影响体操教学和创新。学校场地设施的优劣好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在理论课上,讲解学习中学生广播体操的好处,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激发学习欲望
开学后第四周,我在教室里讲述做广播体操可以给身体带来的十大好处:1.可以使大脑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让肌肉得以放松。2.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氧气能充足地供应身体各部分,从而增强各器官的功能。3.可以使身体发热,有利于提高体内的排泄功能,降低疲惫的程度,减少乳酸的积累,使人体精力旺盛。4.可以培养人正确的身体姿势,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形态优美。5.可以有效地消除一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紧张,有利于睡眠。6.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做广播体操可以避免肌肉的拉伤、挫伤。7.工作之余做广播体操,有助于缓解紧张工作出现的暂时性的大脑疲劳。8.坚持下去,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9.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下做操,能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10.在音乐伴奏下做广播体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理论上知道它具有这么多的好处,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协调性、表现力和身体素质,自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后来我又组织学生看了DVD,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了解,有很多学生说这套操动作很漂亮,他们很想学,并通过我的讲解,让他们知道这套操的技术特点、生理特点、技术含义,通过练习和掌握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学生学习认真,完成动作质量高,会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我要求学生把这套操下载到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上,让家长利用晚上或者双休日时间督促孩子在家看视频、做操,考试和比赛前多看、多做几遍,将这种新型的体育教学观渗透到广播操教学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加深他们对这套操的正确动作印象,多做多练,以上的十大好处都会得到,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有了做好这套操的欲望,就为今后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分解教学法
广播体操习惯的教学方法是每节操先要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练习,最后整体练习。其实,任何一套广播体操,都有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跳跃运动等。而且无论怎样的广播体操要想动作到位、整齐划一,我们可以把整套操当作一个整体,然后再整体分解教。例如,手型有:合掌、分掌、拳;手部动作可分为:平举、上举、斜上举、斜下举;脚部动作可分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腿部动作有半蹲、全蹲、弓步等,每个动作分解带学生做几遍。《放飞理想》中第一节伸展运动第一个八拍3~4拍,两臂向内绕环交叉经前至上举,但部分学生经常出现经侧交叉上举或斜前上举的错误动作。第六节腹背运动第一个八拍3~4拍:上体前屈90度,两臂侧举,抬头看前方,部分学生经常出现两臂侧后举像开“飞机”的错误动作等,从而导致动作不协调、不规范、没力度,控制不住动作,这些易犯错误要分解教学,要逐一使每个学生动作到位、定位,并一一检查。因此,当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动作掌握了,到学每节操时,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提示及示范正确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体操教学中要运用趣味语言提示法
趣味语言提示法是用简朴的语言、口令,以提醒、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练习的一种方法。趣味语言是用准确、恰当、简单的语言或口令提示动作姿态、节奏和方向,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更顺利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这时的语言要符合动作的性质和节奏,要随着动作的快慢、节奏的起伏而变化。例如,第一节伸展运动,提示身体姿势时,可用“一、二、三、四,手臂伸直”。第五节体转运动时,动作要求第一个八拍5~6拍:上体右转180度,同时两臂经水平向右摆动至左手胸前平屈,右臂侧举,掌心向上;眼看右手;学生在练习时常常忽略这个细小但影响动作质量的转头动作,这时可用“一、二、三、四,眼随手动”的口令来提醒,第一节伸展运动为八个八拍,刚开始时,学生常做到第四个八拍就停了下来,因为以前的操基本上是四个八拍,这时可喊“五、六重做”。
2、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是国家体操队中的体操运动员共50名,其中包括男运动员32名,女运动员18名,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是20岁,年龄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在16.5岁,运动年限在3-11年之间,平均的运动年限是6.53年。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的方法分为以下两种。(1)问卷调查法,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组织了一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运动员个人的基本情况,在训练中产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运动损伤的部位,受伤原因等等,一共发出50份问卷,问卷全部收回且全部问卷的答案都符合问卷的要求。(2)咨询调查法,主要采取的是访谈形式的调查,通过与运动员本人、队医以及教练员之间的咨询,可以得知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当然通过队医还可以咨询到预防运动损伤产生的措施以及经验。
3、调查结果分析
(1)运动损伤情况的总体分析,在50名运动员中在体操教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100%,也就是说每一名运动员在训练时都发生过运动损伤,其中男运动员32名共发生运动损伤86处,女运动员18名共发生运动损伤45处,很明显男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比女运动员更易发生运动损伤。原因在于男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难度往往高于女运动员且男女运动员的训练项目有所差异。(2)不同种运动项目间运动损伤情况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在体操运动的器械项目中最容易的项目是跳马,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21%,然后依次是单杠19.8%,双杆18.5%,鞍马16.1%,吊环14.3%,自由体操8%。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后可以得出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器械训练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远远高于非器械体操运动训练时发生的运动损伤几率,而且在器械项目中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是跳马其次是单杠,即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是跳跃项目。针对在跳跃项目中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采取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在跳马过程中要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跳马动作训练开始之前,运动员要认真的研究该动作的技巧与动作的特点,并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在训练中要利用好膝关节的力量,即在落地时要充分利用到膝关节的缓存力量以便减少自身落地的力量,从而减少对腿部关节的冲击,在一旁做保护的运动员要集中注意力,紧紧的跟随训练的运动员的动作节奏,要注意避免发生由于向前力量过大而发生的摔倒的情况。在体操运动中针对单双杠的训练时,训练的动作一般都包含转体的动作,而且大多是转肩、砸肩的动作,一旦运动员的肩部力量不足,或是在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就会发生运动损伤,所以运动员在训练这类器械时,首先要训练的是肩部的力量,再有就是在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在一旁做保护的运动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运动员有掉落器械的危险,要第一时间接住器械上的运动员,以防发生运动员的二次损伤。(3)运动损伤发生部位的分析,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按照发生几率排序如下: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挫伤,擦伤,骨伤,肩周伤,腱鞘炎,滑囊炎。可见,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多分布在腕,肩,腰,踝等关节部位。发生上述部位的运动损伤大多是由于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由于练习动作时失误产生的,特别是在器械上失误跌落到地面时会下意识的用手撑地,在强大的冲击力下使的腕部受伤。或是在腾空动作中,因为在腾空前需要通过快速推手以获取最大的加速度,往往这时会因为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协调从而产生韧带的拉伤。在完成动作落地时,腰部和腿部要在瞬间承受住高空下落时产生的运动加速度及运动员自身的体重,所以在落地的一瞬间身体中的关节、韧带和肌肉都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一旦出现差错,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运动损伤。而相对于上述部位的拉伤,擦伤也是在体操教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擦伤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运动员和器械之间产生了不协调的摩擦,从而使运动员受伤。那么要如何避免上述这些部位的运动损伤呢。首先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体操运动是以力量为基础的,如果一个运动员自身的力量不够,那么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是在所难免的,再有就是运动员要掌握技术动作的技巧,不能盲目的练习没有掌握的技术动作,在训练之前要多于教练员沟通,然后仔细琢磨动作的细节,要做到了解动作每一个拆分出来的细节,对动作了如指掌才能避免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还需要运动员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要避免自身的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训练,避免过度训练造成的身体过度疲劳。
运动心态的不足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有些练习者在头晕、发烧、感冒等身体功能不良的时候,不适当训练,否则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另外,训练者刚刚接触新的技术动作,而体操的技术动作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容易精神紧张,产生畏惧心理。由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练习者往往做出一些多余的动作,或者动作做得不完整。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将会影响其动作技术的掌握,而且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1.2运动量的负荷运动训练负荷大。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在锻炼时要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体操训练中,练习者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过度训练,运动负荷超出了其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往往会造成运动损伤。
1.3教学方面的松懈教学松懈、组织方法不当。由于教学松懈、组织方法不当而造成体操运动损伤的情况不多见,但是也存在着这方面的原因和隐患,值得体操教学者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违反教学原则、内容安排不当、运动负荷不合理、管理松散、场地器材布局不妥善等方面。由于体操项目所具有的特殊特点,教学的组织方法不当也会导致练习者运动损伤。
1.4保护者的失策保护者保护不当。保护者的保护在体操练习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练习者刚刚接触动作而不能独立完成的时候,更需要有人在旁边加以适当的保护和帮助。如果保护和帮助不当,很可能造成练习者运动损伤。
2体操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加强运动员的教育教练员要加强练习者的教育,提高练习者的运动素养。体操动作具有危险性、复杂性,时刻都会有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必须让练习者树立正确的训练观念,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在训练的时候,集中精力,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此外,参加训练者要明确体操运动的目的,在思想上重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懂得如何进行预防。
2.2运动员需要的指导教练员要严密的组织,科学的指导。体操练习的主体是体操教练员和体操运动员,是在体操教练员的指导下和训练者的参与下进行的。教练员应该严密的组织教学,对练习者进行科学指导。首先,训练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与练习内容保持密切相关。其次,教练员应该了解练习者的实际情况,并加以指导。最后,严肃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课堂,使练习者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环境下完成动作。
2.3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在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给予心理支持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叫做保护。保护分为他人保护和自我保护。他人保护的方法有接、抱、拦、挡、拨。保护他人的时候,保护者应该了解练习者的基本情况,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站位给练习者适当的保护。每个参加体操运动训练的人也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办法,防止损伤的出现。
2.4运动易损伤部位练习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习惯性易伤部位,如脚背外侧,拇指的根部等,对这样易受伤部位,除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外,还要注意正确使用保护带,如护踝、护指、绷带等。针对性提高易受伤和较薄弱部位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提高其功能是积极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
2.5科学进行训练练习者要该科学训练,防止疲劳状态下大运动量训练。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动作难度必须与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相适应。要遵循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练习动作时,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分解到完整动作。
1.首先抓住教材关键,突出重点、难点。教师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要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动作的关键所在。其次,讲解要精炼。对于技术动作的重点环节部分,力求讲得透彻,讲在点子上,使学生明确技术的关键,务必使其牢固掌握。
2.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讲解准确是指讲解的内容必须正确,具有科学性。用最精炼的语言(术语)、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交代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从而达到讲解、示范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3.讲解形式要多样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讲解。对于比较简单的动作,可用直陈法讲解;对于复习的技术动作应用分段法讲解。可集中讲解、也可分散讲解。讲解时不但要讲解正确的要领,也要讲解易犯的错误动作,同时分析造成错误动作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正确技术的概念。
(二)示范
1.完整示范法。完整示范法多运用于教学的初始和教学的后期。教师在传授体操新动作之前,应给学生以完整的动作示范,或多次观看教学录像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形成完整概念。因此,教师的完整示范必须正确,以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弄清动作方向、路线之后,就应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力求动作工整、准确,方法清晰。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动作定型就很难改变。所以一开始就要严格动作规格,反复强调,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
2.分解示范法。分解示范法主要在新授动作中较难或较复杂的动作时运用,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在教学中,应将完整示范法和分解示范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完整示范法可以是整套、整段或某个动作,而分解示范法可以是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是某一段动作的一部分或一个动作的部分。因此,两者的运用均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
3.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与运用。示范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在体操教学中要注意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与运用。示范面的运用,要以动作的结构及示范部位的不同,以及教学任务、步骤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可灵活地运用正面、背面、侧面和斜面进行示范。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动作的全貌。因此,教师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对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
二、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动作的特点
根据学生生理特点,一个动作技术的形成,一般有三阶段:即初步学习动作阶段;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加强动作熟练程度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教法要求。因此,讲解示范也要根据动作形成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1.初步学习动作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做一些动作都很吃力、紧张而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迅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防止和排除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使学生在重复练习过程中形成动作的一般节奏,粗略地掌握动作。
以甘肃、青海、四川,宁夏、陕西等西部地区12个省196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按分层抽样法抽取研究样本。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关于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2份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以及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与结构效度的专家评价,其总体评价结果均为“合适”,其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r=0.90,其中、发放问卷196份,回收196份,检验剔除26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70份,有效回收率86.73%。
1.2.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3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需要,查阅了有关文献及著作40多篇。
1.2.4访问调查法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访谈的形式直接请教了十多名体操专家及相关学科专家。
2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体操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西部地区从事体操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特长调查与分析
体操运动项目是中小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体操教学内容在初中学校体育中占教学总时数的27.1%~32.9%,在高中约占37.1%~38%。但是在对西部地区从事体育教学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特长的调查表明:体操师资明显缺乏,在读学位期间专修体操课程的体育教师仅占2.35%,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适应中小学校体操教学。
2.2西部地区贯彻体操教学大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在贯彻体操教学大纲总体上是好的,完全实施体操教学大纲占调查学校的71.76%,部分实施占调查人数的24.71%,而基本不实施的占调查学校的3.35%,其中,中学完全实施体操教学大纲的占调查学校的70.18%,部分实施占调查学的28.07%,而基本不实施的只占调查学校1.75%。小学完全实施体操教学大纲占调查学校的75%,部分实施的占调查学校的17.86%,而基本不实施的占调查学校的7.14%。从纵向看本区域内有较大发展,从横向看,仍摆脱不了中学好于小学的模式。如果说,学校体育的教育水平制约着西部地区中小学贯彻体操教学大纲的话,既与实际不符,也不科学,其重要原因是我们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制度上的问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考核、评比及具体运作的措施。简而言之,就是不重视中小学体操教学工作,导致了贯彻体操教学大纲的缺损率。
2.3关于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体操器械设施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体操教学、课外体操活动和课余体操训练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根据2002年下半年,教育部修订后的《中小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的体育器材设施中的必配类中的城镇中小学一类必配体操器械统计调查表明,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器械设施严重缺乏,达标率很低,不能适应中小学体操教学的需要,从整体上来看中学的体操器械达标率要稍好于小学,有设备的学校达标率在0~37.5%,小学在0~34.12%,其中中学体操垫:大,37.5%,小,25.88%,小学:体操垫,大34.12%,小,30.50%,这与中小学校体操教学主要以技巧为主有直接关系,而没有设备的学校器材没有达标的比例最高竞达,中学40.00%,小学62.35%。这样的器械设施是没法适应中小学校体操教学需要的。
2.4体操教学环境布局是否合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体育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边教学。但是,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器材不能对应配套,不利于教学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基本合理的中学占47.37%,小学占50.00%,合理的中学占17.54%,小学占17.86%,不合理的中学占35.09%,小学占32.14%。同时,有些学校的器械设备的安全要求不合要求,如单杠(特别是高单杠下)虽有沙坑,但沙坑面积小,沙质板结,沙坑的边沿是由水泥砌成的高出地面与沙坑的水泥框,这样的沙坑保护作用极差。又由于体操器械的笨重、难以搬用、管理和维修等部分学校器械损坏严重,也为安全教学埋下了隐患,同时,调查也表明伤害事故和缺乏安全感是影响体操教学的直接原因,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学校的重视,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应加强管理。
3影响兰州市中小学校体操教学深入开展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体操教学工作深入开展因素调查中,追求升学率是第一因素,中小学分别占80.71%、92.86%,受影响的第二因体素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中学占调查学校的77.19%,小学占调查学校的82.14%,其次是体育经费与场地、体操器械缺乏,中学占调查学校的71.92%,小学占调查学校的78.57%,其中体操教学师资缺乏,教师缺少提高发展的机会也是影响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分别占调查学的56.14%、49.12%,小学分别占调查学校的60.71%、50.00%,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兰州市中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主要问题,不少学校,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上体育课都没有一块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广大体育教师改革的手足。
4结论
4.1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位置这一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好,致使西部地区中小学的体操教学水平总体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2追求升学率,领导不重视,体操教学场地与器械严重短缺是影响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多媒体录像教学对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2)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学前调查,掌握学生对健美操的了解程度,再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内容.(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专家进行访谈来确定教学内容及考评内容.(4)逻辑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演绎、归纳、类比、推理、图表分析、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5)SPSS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结论.
1.3教学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安徽省某高校12会计专业60名学生(全女生),对照组30人,实验组30人.实验时间和地点.实验前准备时间:2013年3月~2013年5月.实验时间:2013年5月~2013年7月(8周).实验地点:多媒体教室及体育场.实验假设: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术水平.实验步骤: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以熟练掌握录像机的操作,并在正式实验的前两周要完成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大众一级套路动作的前两个组合动作的教学与复习.完成实验前的测试,用以了解学生实验前的技术水平,再施加实验因素.
(1)课堂教学前.
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大众健身操成人一级套路动作的演示视频,并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动作重难点讲解.必要时,对视频进行慢放或重复播放.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课堂教学中.
教师再次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对复杂动作进行分解示范及讲解.学生对动作要领初步了解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让学生对健美操基本动作初步掌握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讨论.在学生统一练习时,教师用摄像机将其练习情况拍摄下来,并对学生进行即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动作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再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针对自身情况调整练习重点.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后学生跟学、分组讨论学习与组织统一练习相结合,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后测.
在实验的最后一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实验后测,获取两组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变化.并发放实验后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健美操认知水平的变化.
(4)实验条件的控制.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健美操教学的课程标准来设计.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工作均由笔者来担任.两组的教学内容、练习形式、教学时数、测试内容、器材的使用上都保持一致.为避免对象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实验效应,采用班间单盲性原则进行教学.③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分别放在实验的前一周和实验的最后一周.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成绩评定由3位专业的健美操教师采用单盲评定的原则进行,并对3位教师的评定结果做非参数检验(检验的原假设为:3位教师对30名学生的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1)3位教师的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3位教师对30名学生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如(α=0.05)表1,P=0.896>0.05,接受假设,即可以认为3位教师对30名学生技术水平的评价无显著性差异,是一致的.(2)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技术水平检验结果.为了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提高实验的效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前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动作的表现力、正确性、连贯性、协调性及节奏感上的配对检验中P值均大于0.05,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前的技术动作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来自同一整体.这也符合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做到了同质比较,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3)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技术水平检验结果.通过8周的实验教学(实验组按教学流程、对照组按常规的教学流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再次进行了技术水平评价.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动作的协调性及节奏感上P<0.05,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动作的表现力、正确性及连贯性上P<0.01,表现出高度的差异显著性.这说明原假设成立.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对提高健美操技术水平优于常规教学法.
2.2分析
(1)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对技能认知影响的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应包含接收、编码、储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以及使用这些过程,并把它们归纳为感觉、记忆、控制和反应等四种系统模式.强调对人的行为和当前主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他所掌握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再根据事物的多种形状将认知对象分别储存在人脑的3个不同位置,最后可以用声、形、义3种不同的途径来检索这一记忆.而多媒体教学正是把声、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加强和加速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加快认知过程的形成.反馈教学法的创立者刘显国先生提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创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在互相合作和融洽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的学习,强调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是集多种教学法的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使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回路,从而达到及时调控教与学,获得最佳教学的效果.录像反馈教学正是通过录像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动作、表情等特点再次对其进行反馈.通过慢放、定格、重复等方式控制录像,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而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即使在镜子面前看到了自己的动作也只是一闪而过,所以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一般只有等教师在纠正问题动作时才能被动地发现.
(2)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与运动技能的形成机制分析.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第二,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第三,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在第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正是运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从而加快正确动作表象的形成.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提高动作的质量,建立动作动力定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录像把学生的动作再现给学生(教师必要时给出相应的提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成形的动力定型,使学生能熟练、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自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次展示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让学生掌握其用力的方法与技巧.
(3)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反复模仿技术,进而掌握技能,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甚至体育项目产生厌恶的心理.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方法领域属于比较前沿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其把形、声、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其大脑储存区产生深刻的动作影像,进行动作表象的形成和动立定型的建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技能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练习时能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总之,多媒体录像教学法既具备了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又结合了反馈教学法的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学、互学、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8周实验准备阶段的学习和8周实验阶段的学习,得出了表3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能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建议
(1)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多媒体反馈法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它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建议各校健美操教师能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建议学校能保证相应的教学环境.
(2)多媒体反馈教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其他专业体育教师能在教学中试行应用.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查阅大量专著、核心期刊等文献。以目前湖北省10所高校的健美操课程开展景况为主要线索,针对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的现状对高校参与健美操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依照研究目的和任务,设计问卷并随机发放问卷。
3.研究结果分析
3.1湖北省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现状分析
3.1.1教学内容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得知,湖北省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技术部分),35%的教师会选择大众等级健美操作为教学内容,30%的教师会选择健美操基本步法作为教学内容,这二者为主要教学内容,少数教师以自编套路、风格类、素质练习为教学内容。这说明教师授课内容难度适中,易于学生掌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访谈法了解到,湖北省高校健美操课总学时为32,而理论课时为4,理论课时偏少,少部分教师会在技术课中附带讲解,有些甚至不开展理论课。
3.2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教学方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学方法上,100%采用的是示范讲解法,70%采用的是完整法与分解法,60%采用的是累进教学法,50%采用了重复、交替练习法,30%采用了口令提示法,其他教学法占10%。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健美操教学采用的最多的方法是示范讲解法,主要还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从而掌握健美操的动作。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样化,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3.2.2教师原始专项和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原始专项来看,原始专项为健美操的占总数的30.1%,体育舞蹈占总数的25.4%,艺术体操占总数的21.8%,体操占总数的13.5%,其他专项占总数的9.2%,由此可见,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中原始专项为健美操的体育教师人数最多,成为湖北省健美操教师队伍的优势。调查得知,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过健美操或正在学习健美操的教师人数居于第二,这有利于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
3.2.3教师年龄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及潜力,他决定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智力和创造力。健美操是以一项具有青春活力的健身运动,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着很严格的界定。分析数据得知,健美操教师年龄集中在31至40岁,比例高达70%,41岁以上的健美操教师只占20%,这说明,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年龄偏中年。
3.2.4健美操课教学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
调查湖北省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考核评价内容可以看出,教师选择考核评价内容并不止一种,采用的相同内容是课堂考勤和平时表现,除这两种外在加上一到两项技术内容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模式科学、全面、合理,不仅仅以学生的技术为单一指标来考核,还注重学生的态度与表现;但在选择技术内容来考核时,对学生自助创编、风格类、身体基本素质要求低,忽视健美操理论考试。
3.3湖北省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现状
在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选择上,健美操专业每年都会成为我们学生选择的亮点。健美操的主要目的就是健身,其动作难度及强度除竞技性质的健美操一般都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层次和职业的人适用,所以健美操是学生在体育专项中的首选,但是在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的现状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3.3.1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维持学生学习现状以及激发激情的内部力量,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原动力。分别从就业、兴趣、让人羡慕、健身等方面经行了调查和分析。学生参加健美操的动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就业。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健美操是因为兴趣爱好,这说明湖北省高校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浓厚,有利于健美操课程的开展。
3.3.2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程的男女生比例
在健美操的教学中,男生、女生在大学体育健美操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形成这样的局面有着多种因素。从学生们的心理上分析,男生认为健美操是女生的专利,尽管也有少数男生选择了健美操,可是更多的人还是会服从大流所向,甚至有害怕别人会取笑自己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上应给男同学讲解健美操对男生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3.3.3学生对健美操教学的满意程度
在调查的197名学生当中,有的认为教师在教学方面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并没有把健身、瘦身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认为健美操场地、设备、设施及健美操教学条件的综合评价不是很满意;有的则认为教师教学方法独特,示范优美,循序渐进,易于掌握,锻炼价值高,对大学体育健美操持满意的态度。
3.4湖北省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条件现状
对湖北省高校教学条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健美操教学环境分为室内室外,场地平整开阔。由于室内场地数量少,且供健美操专项同学使用,大学体育健美操课场地都选择在室外。虽然室外环境能够供大学体育健美操学生学习,但对于健美操而言,场地要求高,最好选择有弹性的场地,例如塑胶场地、木质地板。体育学院配有多媒体教室,但数量有限,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湖北省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大众等级健美操和健美操基本步法作为教学内容分别达到70%和60%,教学内容单一;湖北师范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课总学时为32,而理论课时为4,理论课时偏少,少部分教师会在技术课中附带讲解,有些甚至不开展理论课。
4.1.2湖北省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采用的最多的方法是示范讲解法,百分率到达100%,其次是完整法与分解法占70%,其他教学方法使用少。
4.1.3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中原始专项为健美操的百分率达到40%,排序第一,这是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的优势;虽然有部分教师原始专项不是健美操,但通过继续学习,具备良好的健美操授课能力;且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学习健美操的人数百分率达到31.7%,人数多。
4.1.4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年龄偏中年,31至40岁的教师达到70%;教师健美操教龄在3年以上的占60%,健美操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有利于大学体育健美操的开展。
4.1.5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选择考核评价内容并不止一种,采用的相同内容是课堂考勤和平时表现,除这两种外在加上一到两项技术内容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模式科学、全面、合理;但在选择技术内容来考核时,对学生自助创编、风格类、身体基本素质要求低,忽视健美操理论考试。
4.1.6湖北省高校男女学生在大学体育健美操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男女生比例不均衡,女生占88%,男生占10.5%;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还未普及,健美操教学环境不理想,室外场地不能满足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需要。
4.2建议
4.2.1关于教学内容和课程现状
湖北省高校应丰富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适当增加健美操理论课程。
4.2.2关于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内容、方法
健美操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健美操教师在选择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时,应适当考虑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
4.2.3关于学生男女生比例和满意度
教师在教学上应给男同学讲解健美操对男生锻炼的价值和意义,鼓励更多的男同学选择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可以用海报或展板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努力提升学生的满意度。
二、将健美操教学落实于小学体育教学准备中
健美操是一个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在做健美操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率会明显加快,学生的心肺功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将健美操运用到小学体育的课前准备中,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较大的意义。课前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在三到五分钟之间,做两分钟健美操,就可以达到热身的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对准备活动的形式进行转变,在每次上课之前安排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热身,用韵律操的方式开启一节全新的体育课。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轮流值日,每堂课都有一个人在前面带领大家跳健美操,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主体感。在每一次热身结束之后,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对这位领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他打分。每周或者每个月进行一次大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会选择长跑作为课堂的开始。其实,健美操也可以与长跑运动进行结合,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一些健美操动作,并在长跑之后做这些动作,不但可以进行长跑后的休息和调整,也可以防止因长跑突然停止而造成的身体不适,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长跑就轻松了很多,也可以更加快乐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三、将健美操教学落实于小学体育课外运动中
课外活动是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课外活动中融入健美操,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件新鲜的事。体育教学不要限制在体育课堂时间内,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在小学的活动课以及大课间这样的时间,如果小学生还愿意进行健美操练习或者做一做健美操,那是对体育中健美操教学的一种肯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健美操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结合,让小学生愿意将健美操带出体育课堂,让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创造空间,让小学生成为健美操的创造者。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一段音乐,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去创造。教师引导小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及音乐中的情绪,随意起跳。在这样的课堂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体育课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活动课或者大课间时听到操场上响起的音乐,就会主动起舞,去跳他们自己编制的健美操。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当小学生能够自主去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健美操教学,其教学的意义都能得到很大的发挥,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而一些动作可以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起到感染学生心理状态的作用。教师通过自身的精神状态、行为举止、和蔼表情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快乐的教学环境,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在健美操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通过适合的体态语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影响学生,尤其是教师示范的优美动作,可以带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刺激,也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动力得到有效提高,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饱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深入理解技术动作
健美操是一项肢体运动,所以动作要点、错误分析、重点示范并不能完全依靠语言进行沟通,如果教师没有通过体态语言进行沟通,就无法清晰的表现出动作技术要点,对学生理解健美操知识要点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健美操教学时需要搭配一些适合的体态语言。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点技术动作单独作为一小段教学,通过缓慢或者定格的方式演示动作,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动作,一些无法定格的难点动作,教师也可以通过手势引导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引导了解动作用力方向、运动幅度、速度、高度、长度等技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了解空间与时间上的特点,使学生快速理解技术要点。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体态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健美操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对动作技术也可以更好的掌握。
(三)增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特定场合中通过特定形式表达出自我情感,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尊重、亲近等情绪,不同的情绪会为学生学习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学生感受到热情与关心时,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两者关系更加融洽,带给彼此更加完美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掌握教学时机与调整教学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保证教师传递教学信息更加顺畅,教师将教学信息融入体态语言之中,学生在接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身体等动作给予学生关注。通过体态信息的沟通,学生感受到被教师重视的感觉,使师生交流更加顺畅,而教师在展示健美操动作时,往往会带动学生锻炼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体态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表情语言
表情语言在体态语言中非常重要,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人可以做出25种内容不同的脸部表情。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要就是通过面部表情实现,而且教师的脸部表情是学生最容易发现的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往往能决定教学成果。教师采取表情语言表示生气、高兴、惊喜等信息,在做出表情的过程中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教师表情肯定自我学习效果。
(二)动作语言
1.头部
头部运动可以传递非常直接的体态信息,微笑点头可以对学生传递肯定、赞同、理解,而连续点头可以传递教学节奏,使学生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充满节奏感。2.手势手势是非常重要的健美操体态语言,在练习阶段,单手并掌上举为动作向前;双臂反复交叉代表动作为交叉步,而踏步可以通过
掌心轻按的方式,而掌心上托的动作可以代表跳步联系。通过手势来引导学生学习健美操是非常常见的教学技巧,也是健美操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通过熟练的手势动作,配合良好的语言提示,可以有效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
3.行为
行为语言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沟通的关键。健美操教师可以通过变化站立角度与位置,调整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通过站位关系获得附加影响。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稳的姿态向学生走去,可以向学生传递挺拔姿势的美感,也可以带给学生依赖感,使学生得到强有力的鼓舞。
4.目光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睛来了解其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分析学生目光中带来的信息,使目光与目光交汇,提高师生交流效果。学生全身心投入听讲时,目光是不会脱离教师的,如果教师观察到了学生的目光,应该通过目光或者语言来给予学生鼓励,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对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观察学生目光的集中度,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