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3: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平面公益广告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现实社会比较缺失人文关怀,人们想要在公益广告里面体现互帮互助与团结友爱。其实以上两点人们心里都明白,可即使这样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去做呢。让人们在看到公益广告的瞬间就能从内心开始深刻的反思,这样才起到公益广告的实际意义。同时公益广告应该尽量在黄金时段和少儿频道播放,看到的人越多越能产生实际的社会意义,在儿童频道可以使孩子从小就能接受到公益广告的教育,因为每个人的习惯大部分是从小养成的,在他们小的时候能接受好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现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都有公益广告。于是分析各国的公益广告就出现了‘公共’的意义。有的国家有人口禁止的问题,不过有的国家却有人口减少的问题。所以公共性概念使得各个地方公益广告的功能也五花八门,不尽相同,再者就是所选目的标准也不一样了。但是共同题目上的公益广告也有问题。PhilipKotler在《PrinciplesofMarketing》(1980年)书上介绍过,吸烟对身体不好,在医学上也已经得到了证实,所以戒烟的公益广告是有道理的。可是戒烟以后因为神经紧张而过食多糖等食物使得结果却让自己变胖。吸烟对人的寿命缩短率平均为7年,然而肥胖的缩短率平均却是14年。PhilipKotler在书上警示公益活动目的所带来的危险性。公益广告如果脱离了政治、宗教、商业目的也就不能成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活动。人的生活和价值观等各种因素对公益广告的影响很大,这样的情况下对公益广告研究是很重要的。公益广告的在世界上是很少被研究的,其活动的内容也并不突出。到现实社会公益广告的传媒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其广告所在、产生的价值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
1.2选题的意义
公益广告的历史已经有60多年了,不过人们对其研究甚少。公益广告不是销售活动,对企业而言也不产生直接的厉害关系。平面公益广告设计已不停留在以往标语式的说教以及单一性的表白,而是要把社会问题以一种新奇的、独特的、鲜明的、超出常理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使人们在瞬间被打动。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许多动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动物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动物公益广告相关实例及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对公益广告的设计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通过对动物保护题材体现出公益泡面广告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2.1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公益广告在我国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一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可是,近几年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处于做做停停、时断时续、愿做就做应付差使的状况,除了以能引起全国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一方面,国内公益广告多是由政府指令、媒体制作播发的,正因为如此,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规定。媒体在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发中也不够自觉,表现得随意、分散。有硬性任务时,媒体为完成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一定量的主题公益广告;没有任务时就可发可不发,或是有时段和版面空闲时用来填充。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进行中,企业尚未从再分配体制下完全脱离出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完整的社会身份还未最终形成,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多数企业习惯认为发展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极少涉足公益广告。很多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商业广告的认识,有些企业只有在市场行销受到挫折以后,才会想到用公益广告来装门面。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和将公益广告视为企业的调节品的想法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发展。再者,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广告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意公益广告,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所以,不被重视和缺乏健全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的现状。
2.2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公益广告的形式从世界第二战后开始的。世界第一战的时候英国的招军广告、美国的鼓吹战意的广告也可以说公益广告。但现在公益广告最好从美国战时广告协议(TheWarAdvertisingCouncil,WAC)和战后AC开始。美国AC(当时WAC)的第一广告拍了世界第二战后要聚集国民的力量。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对国家的忠心也很少。世界第二战的时候很多美国人对战争没什么关心了。这样的情况下WAC的广告目的是“战争时最危机的就是无关心还有怠慢”。当时世界第二战是对美国最重要的公共的、社会的课题。公益广告的概念被国家的情况、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受影响。比如,美国的黑人大学联合基金(UnitedNegroCollegeFund),和平军队(PeaceCorps),言论自由(FreePress),消除文盲(LaunbackLiteracyAxtion)等的广告在别的国家不选公益广告,英国的招军、韩国的国家安全保障广告也一样,一个国家内可以成公益广告,但不能确定的说是公益广告。所以我们先要看看公益广告的概念。美国的公益广告‘PublicServiceAdvertising(PSA)’就是公共服务的意思。这里放映了美国社会的志愿主义、自愿主义(Voluntarism)。就说‘公共服务广告’。在日本一开始用‘公共广告’,韩国是‘公益广告’,中国和台湾用‘公益广告’。在中国徐百益在《公共关系与广告》上用过‘社会广告’。日本的话植条则夫在NHK的‘新学文事情(1987.5.27)’‘社会广告’的题目上说过公共广告了。‘公共’的概念在JürgenHabeimas的《公共性的构造转换》上研究‘市民的公共性’作家在序论上写“公共性的类别在传统‘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矿大的范围上研究需要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方式”。日本的长谷川公一1993年说公共性是“一般来说比私面公共的性质和价值的。具体的含义和社会技能对于社会不一样”。公益广告在广义上包括一切道德的广告,但狭义上包括公共问题和公共关注等要推行。还有公益广告是公益广告机关与企业或政府一起解决社会问题得逞公共的利益,用传媒对社会人民诉求的。公益广告的英文叫“Publiccommunicationcampaign”。传媒是给人们认识或影响的媒介。WilianJPaisley(1981)说了reform(改革或改进)是公益广告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公益广告必须要包括大众变化的意旨。国际广告协会(IAA)说“公益广告是广告的一种形态。一般接受大众社会、经济的利益活动或帮助工作的传媒”。
三、‘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类型和特点
保护动物的意义:第一、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第二、可以减少疾病;第三、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人们意识到保护动物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关心和保护动物也成为平面广告的一种宣传方式。这种公益上的宣告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动物和主动解决动物生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1‘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的类型
第一,对于动物皮毛的保护;第二,动物生存环境保护;第三,制止动物屠杀;第四,给动物更多的关照。
3.2‘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的特点
恰当的主题、广泛的工艺性质和教育性质。相比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在创意方面是相对自由的。主要体现在商业广告是限制商品,而公益广告则是各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让创意者能发挥更大的想象力。①广告的内容,简明的分析事件。因为对象是广泛的大众群体,故而使用简单的画面,通俗的语言更容易让人接受。②按照平面广告的特点进行教育引导的作用。将广告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再通过合理利用和发挥获得很高的教育价值。③适当的夸张,鲜活的语言和图解其魅力在于能带给我们新鲜、刺激且深刻的影响。通过欣赏‘保护动物’的平面广告,人们会理解、尊重和保护动物。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达到保护动物的宣传目的。
四、‘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的分析
4.1分析
4.1.1优秀的公益平面广告
当今社会,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物质享受,而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和心理满足。广告设计者把人性化设计融入受众感情的同时还需要多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启迪受众的想象,使平面公益广告更加深入人心。以下列举的几张公益平面广告图片主要是以动物为主题,把专业的设计语言转化为大众容易接受的大众语言——让大家了解动物的珍贵和稀少,并共同去珍惜动物。优秀的公益平面广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色彩很鲜明。对比度很强或者很弱,不强不弱的内容会很糊涂。同样重视形态和空间的对比关系,文字的统一性,色彩的统一性也是很重要的。(2)突出的主题。将内容的侧重等级进行划分,最重要的主体应突出在平面的中心,用各种各样的文字,构成主体的形象。主体的周围需要空白处,比如用较多的文字放在主体形象下面会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3)简洁的设计布局可以让人感受到秩序的、分明的视觉效果。编辑的安排越简洁的话,整体性就会越强,视觉的效果就能更大。(4)指向视觉,使用一部分的元素主动地引导读者的方向,从重要的开始到次重要的,平面上各个构成因素联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信息宣传的作用就会更大。
4.1.2‘保护动物’公益平面广告创意特点
‘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创意有几个特点。下面看‘保护动物’系列的公益广告创意的特点。第一,强调动物的可怜性和人的残忍性。现在很多人喜欢动物,有的人在家里养动物。所以‘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里面也强调动物的可怜性。强调可怜性就相对人的残忍性。那么可怜的动物人就屠杀的。第二,‘保护动物’公益广告一般包括环境系列的公益广告。其实‘保护动物’广告是环保类型公益广告的一种系列。所以一个广告上出现两三个的内容也很好的。
4.2分析结果
好的广告词必须是提炼产品卖点、提出一个问题、给出利益承诺,又或者什么都不说。最最重要的,一个品牌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广告词的魅力。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则经典的公益广告语:
Cancer Cures Smoking.(Cancer Patients Aid Association)
“癌症治愈烟瘾。”2003年坎城平面大奖。用赖致宇的话说,“不需要拍摄,不需要道具,也不需要演员。只是一排英文字,一个简单想法上的小转折。看似安静的一句话,对那些老烟枪们却是重重的一巴掌!”这就是文案的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推荐的经典的公益广告语,更多精彩优质的范文、散文、作文及论文,尽在文章屋,欢迎您查阅欣赏!
[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JBS14422
一、公益广告特点
关于公益广告的概念,虽然目前在学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述方法,但多数都认为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由于其主要是用于表达社会团体或企业的功能和责任,倡导某种观念和社会风尚,没有很强的功利性,因此自其诞生以来,就深受传播者和受众的欢迎和喜爱。相较于商业广告,公益广告这种非商业广告有着很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众广泛、社会效益明显、号召性强几个方面。
1.受众广泛。
公益广告的受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公益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可以直达所有社会公众,其拥有最深厚的受众基础。
2.社会效益明显。
公益广告所传播的信息主要是关注某些社会问题、传达某种社会观念、倡导某种社会风尚、支持某种社会事业、规范某种社会行为,传递某种社会价值观等,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的特点。
3.号召性强。
公益广告所选的题材均来源于受众的生活并与之息息相关,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密切反映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二、福州市公益广告传播效果调查
广告传播效果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广告传播效果是指广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广告带来的销售效果;而广义的广告传播效果则是指广告活动目的的实现程度,是广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变化的总和,包括广告的经济效益、心理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公益广告是属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商业广告,因此本文所指的广告传播效果是指广义上的广告效果,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公益广告产生的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了直观和科学地进行分析,笔者对于福州市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做了一次广告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街头访问、网络调查等方式,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达到100%。
此次调查主要涉及了福州市民对于目前福州市公益广告的关注情况、态度及对其的建议和期许等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所有的受众都表示有留意过公益广告,其中34%的受众表示经常留意公益广告;就传播渠道而言,绝大部分的受众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电视及广播来了解和获悉,并对公益广告持非常欢迎和乐于接受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受众了解公益广告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电视等媒介,通过户外媒介了解的人数仅仅只有17%,但却有35.5%的受众希望通过公共场所的宣传来了解相应的公益广告(表1-1、2)。
此外,受众对于公益广告采用何种形式表现的并不在意,更关心的是其宣传的主题和内容,其中,传统道德、爱国明理、环境保护等主题更受欢迎。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市民对于福州目前的公益广告宣传感到基本满意,达到了82.5%。对于目前福州市公益广告存在的问题,被调查的受众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其中大多数人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创意的不足,其次是商业元素较多的植入影响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表2)。
三、提升福州市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
(一)凸显福州特色,融入福州文化
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福州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同时也诞生了很多富有福州特色的地方文化:如具有福州特色的敬老爱老的节日“拗九节”;福州的著名菜品“佛跳墙”;福州百年老字号小吃“永和鱼丸”、“同利肉燕”;福州当地的地方文化如“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遍布街头巷尾的“福州话”以及丰富的宗教文化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都是福州公益广告创作的不可多得的源泉,既能够反映福州当地的风情风貌,又能够成为福州城市生活的富有特色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话题与时俱进,丰富创作创意
由前文的调查结果得知,受众对于公益广告所宣传的主题和内容的关注度较高,因此,在公益广告的创意过程中,除了吸烟有害健康、节约用水用电、保护动物等传统的主题宣传外,应结合时下所流行和急需的话题予以创作,如共享单车的正确使用、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爱上阅读等。
当下流行的话题,很容易得到受众的关注,同样,将流行的话题用于公益广告主题的创作,很容易增强其对受众的吸引力。加之公益广告所传递出的正能量,对于受众一些不良和不健康的生活或行事习惯的改进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由于新事物的出现而带来的一些思想或习惯方面的问题。
(三)借助大型活动,提升城市形象
随着“一带一路”的国家级战略的实施,福州作为枢纽港口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近两年所承办的大型活动和赛事越来越多,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福州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大型活动和赛事的大量举办,对于提升福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和媒体也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来让受众了解和认识福州这张古老城市的名片。然而,作为公益宣传的有效承载体的公益广告来说,在这一点上,其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时间较短、制作略显粗糙、创意性不够强等问题普遍存在。
以平面类广告为例,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举办期间,笔者在福州街头拍摄的宣传该运动会的户外平面公益广告。
如图1所示,这是在青年运动会举办期间福州街头出现的主要的宣传该会的平面广告形式,主要集中于公交候车亭,虽然有接触的受众面广的优势,但画面过于简单,重复率偏高,很难长时间吸引受众的兴趣。甚至于青运会的吉祥物出现在如此高重复率的平面广告中,很多市民甚至还记不住它的名字。此外,有些户外广告中同时包含着公益元素和商业元素,如下图2,这些商业元素的植入,让很多市民无法分辨究竟哪些是公益广告,从而对公益宣传失去兴趣,使得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由此,在一些重大赛事和活动的宣传方面,政府或举办方应多角度运用公益广告这个宣传工具,例如,可以尝试在活动前期多与地方高校合作,举办征稿比赛,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年轻学子的想象力,增强广告创意;同时,注意剔除公益广告中的商业元素,保留公益广告的纯粹性。
(四)增加互动性的公益性体验活动的举办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则“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感动了很多人,甚至在被成千上万条广告包围过的80后、90后的大脑里,这则公益广告依旧会入选印象最深刻的广告之一。个人认为,这则广告之所以能为大家所牢记并影响广泛,其制作优良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后期的体验式的传播。当时,几乎每个小学生的寒暑假的作业中都有一项回家给父母洗脚的孝敬父母的实践环节,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用自己给父母洗脚的经历来作为自己作文的主题,因此,给妈妈洗脚这则广告留给了那个时期的受众深深的记忆。可见,要想让受众关注和理解公益广告所倡导的观念价值,光靠单纯的广告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在广告宣传的基础上,多举办相关主题和文化的体验式的活动,并且尽可能地让受众参与进来,比如,针对福州小吃文化的宣传,除了单纯的平面广告制作之外,可以以社区的方式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肉燕的相关知识、举办包肉燕的社区比赛活动;针对福州三宝之一的漆器,可以在西湖公园等场所举办一些漆器文化的宣传活动,在博物馆配合一些漆器作品的展览,现场教受众学习一些漆器的制作等等,充分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在体验中感受公益的宣传,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公益广告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55-02
公益广告是一种以传播健康理念为目的的广告。从1986年电视公益广告《节约用水》播出到现在,中国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其中不乏好的公益广告作品,正如央视的“广而告之”已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公益广告品牌。在被各种商业广告充斥的今天,公益广告像一股清新之风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传播的公益信息成为衡量我们道德和行为的标准。
在我国共有六百多个城市。宏观来看,从建国初期30%的城市人口,到今天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了更多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个城市有各自独特的风貌和文化特点,是不同的个体。在“两型”社会建设时期,政府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以致于社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时期公益广告的作用则显得更加突出。在本文中我将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背景下,对于如何设计出有城市特色的公益广告谈谈一己见解。
一、在公益广告选题中体现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灵魂,从城市的建筑到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涵盖在城市的文化中。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深圳被誉为“设计之都”;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文化底蕴,张家界是“以旅游为核心的森林城市,这些都是各个城市的特色。
首先,在公益广告的选题中突出城市文化有利于打造城市品牌。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公益广告水平较之不发达地区高,城市的公益广告投放量比农村多。由此可见,公益广告的水平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制作精良、创意考究的公益广告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选题中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公益广告更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亮点,例如,在长沙市岳麓区某商场外的巨幅电子屏幕上就有体现“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建设特点的广告标语:创建岳麓区“大河西”先导区。从选题上说,很好的体现了城市建设的特色,树立城市形象,使城市外在形象和内涵文化和谐。
其次,在公益广告选题中融入城市的文化有利于增加受众的认同感。公益广告除了传递公益信息还能提升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有很多城市的公益广告因为缺乏自身的城市的特点,和城市居民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导致在受众心中“公益”只是一句口号,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认同,受众和公益广告之间存在沟通的障碍。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的试点城市,在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之相关的公益广告深入人心。
另外,在选题中融入城市特色有利于展现公益广告创意的独特性。好创意是产生一个好广告的至要因素,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的教育力量、公众的宣传形式,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因而它的创意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意来源于生活,创意也需要独特的视角。“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这个大环境下,以城市独特的文化视角创造的公益广告也是独特的。
二、把公益广告融入城市环境
当公益广告以户外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的建筑墙、广告位、大屏幕上的时候,公益广告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已经悄然成为了构成城市公共环境的一个部分。
公益广告的设计和设置的合适与否影响着城市的形象。一方面好的公益广告在设计的视觉表现上要合理运用图形和色彩等视觉元素,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公益广告不但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影响城市的整体风貌,还会对受众心理带来负面的感受,影响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公益广告的在投放设置时也应当考虑其合理性:与城市区域文化的契合,比如,出于对商业区和生活区,老街区和新城区差异性的考虑,在公益广告放置上就不能一概而论;与城市空间结合,户外公益广告要因地制宜,应时应景。巧妙的融入城市环境的公益广告能让受众感受惊喜,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有很大帮助。
符号的存在必定包涵了所指和能指两个层次,也就是符号的内涵和外在形式。笔者在前面提出公益广告要在内容上体现出城市文化,是从符号的所指来阐述公益广告和城市的和谐,在这一段主要从符号的能指说明公益广告和城市环境的关系。
三、“两型社会”时期公益广告应加大表现力度
商业广告的目的是决定购买行为,公益广告的目的是规范道德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时期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但多数时候公众接受到公益信息之后,行动时却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公益广告除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的观念,还可以在传播终端,也就是受众实施行为的瞬间加强表现力度,从而更加有效达到劝阻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第一,从表现形式看,打破城市中公益广告表现形式的“静态”。笔者这里所指的静态是公益广告和受众之间没有形成互动。在现代城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花园、草坪中的写着:“请勿摘花!严禁踩草!”的小木牌;在公车上有着“尊老爱幼”的标语;在公共洗手间里挂着“节约用水”的宣传画,这些简单的文字和图形太生硬,不能和受众进行真正的沟通。沟通是设计的核心,有效的沟通是公益信息传递的重中之重,是公益和受众之间的对话,而在很多时候,这种对话带有强制性,对话的双方没有交流。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不同的层次,在主动或被动接受信息之后,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消化、吸收、记忆,然后才对信息做出反应。由此可见,信息一旦传递不到位,就是无效沟通,公益广告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在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就要让公益广告“动”起来,让受众心动,并付诸行动。城市中的公益广告主要以平面广告的形式通过视觉传播,太过简单、直白的文字和图形难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共鸣,笔者认为,将简单的文字附之图形,用最直观的语言说话;将直白的图形变得生动,用深刻的内涵打动人;将纯粹的视觉变得丰富,用不同的感观来刺激受众,有利于在公益广告和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
第二,从传播途径来看,突破城市中公益广告传播途径的单一。从广告传播过程的要素来看,公益广告的传播涉及广告主、广告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体、广告受众等诸环节,而公益广告主作为广告活动的发起者对整个广告的传播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公益广告主分为政府及媒体自身、公益社会团体、企业这三类,因为身份不同选择的传播途径也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城市作为公益广告的载体,城市中的一砖一瓦都可以成为公益广告的元素和传播的途径,而并非要通过固定的模式来传播。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例,在长沙城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相关宣传“两型社会”建设的公益广告牌和电子屏幕,这是在政府号召下,媒体配合新闻等其他宣传制作的一系列公益广告,这是一种公益信息传播方式;在株洲,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立,租赁站点分布在城区的居民小区、学校、商业区、机关、医院等地,鼓励公众选择自行车而放弃小轿车作为出行工具,可以减少碳排放,相当于建设绿地。政府此举,不仅方便了市民健康出行,也和“两型社会”倡导的环境保护不谋而合,骑着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穿梭的人们把“公益“带到了城市各个角落,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公益广告。因此,公益广告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多样化的,突破传统的局限,让“公益”真正深入人心。
公交车体广告是以汽车车身为载体的广告形式。它作为户外媒体的新型代表,正日益引领着各个城市的广告新趋势,创造着各城市新的一道风景线。其日益增长的效益和影响,使其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0年4月北京街头的公交车体广告为对象,对其广告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以展现目前北京地区车体广告的风貌。
一、 研究资料的获取
2010年4月17-19日,笔者使用数码相机,在北京街头,主要是航天桥、花园桥、外文印刷厂附近公交站点,对经过的车辆进行街拍,共拍摄到39幅公交车体广告。
二、 流动风景线——车体广告内容及文本内容分析
(一) 广告类型
任何形式的广告,从效益上都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商业广告,一类是公益广告。车体广告作为广告形式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笔者街拍的广告中,有37幅属于纯经济效益型的广告,只有2幅“2010年国际长跑节”“少年NBA挑战赛”广告算得上公益类型的广告,公益广告作为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其传达的摘要求,但还不能突破资金和体制方面的限制,真正独立发展,纯社会效益的公益广告还很欠缺。公交车作为流动的媒体内容,受众范围广泛,投放公益广告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如何加大政府出资的公交公益广告投放,也许是大幅提高公交广告的未来前景。
(二) 文本的符号学分析
在符号学研究中,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解释为一种二元关系,即能指和所指。[1]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亦即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根据索绪尔的解释,我们很容易理解符号,公交车体广告作为一种流动的媒介形式,可以说是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能指和所指关系,即流动的符号学,公交车体的每一种能指在流动中也就创造了内蕴更加丰富的所指。这种新的能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文字简洁,运用大画幅的图片,这种能指以流动的形式展现,并且以公交车车体作为载体,形成“视觉经济”的所指,同时也形成人们关注户外流动媒体,达到放松视觉的所指。有了车体广告的公交车,可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公交车,它成了一种“视觉经济”的代表,一种“自我消遣”的代表。
(三) 人物文本分析
笔者街拍到的广告中有18幅涉及选用人物作为广告文本的一部分,通过对出现人物的广告进行了人物年龄层的划分统计,以人物或是人群作为产品广告的,青年人即实际年龄在18-40岁的人占据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七十,青年群体会在广告人物选择中受到如此的偏重,一方面, 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中最具创造力、表现力、最活跃的一部分,选取这样的群体成员做广告的“代言人”,可以增添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广告的商业性意味着广告的背后有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广告公司在广告的前期策划中,必然考虑到受众群体以及广告中人物的选取,不仅会考虑到广告受众与广告中所选取的人物在年龄层上的贴近性,而且会把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充分考虑进来,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在12幅在青年群体这个年龄选取“代言人”的广告中,有5幅是以外国人为“代言人”的,这几乎占据了青年群体这个年龄层广告代言的百分之五十。跨越了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以以极大的宽容度吸纳外国文化的进入,文化的全球化,使各种文化在中国融合,国人也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中西文化鸿沟进一步缩小,外国人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媒介上。另一方面,看惯千人一面的相同面孔内容,使得皮肤黝黑,或是蓝眼睛金头发的西方面孔在车体广告中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成为吸引外国人聚居的地方,车体广告在投放中也需要适当关注这部分群体的需求,这种车体在流动中,展现新北京的国际风貌,异彩纷呈。
(四)、文字文本
车体广告作为流动媒体,穿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不会像读报纸一样仔细阅读广告中的每一串文字,因此,车体广告文本内容应力求言简意赅,以最有表达分量的“字眼”抓住最大数量的受众。车体广告中的文字文本也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1、 中英文对照文本
本研究中,有14幅广告文本内容中英文对照,即在中文文本内容下以小字号或是相同大小字号形成内容的对照,增加了广告文本的信息含量。这种中英文对照形式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扩大广告的受众的覆盖范围,使外国人也可以读得懂中国的广告,将外国人纳入到广告的受众范围之内,提升广告效果。另一方面,中英文文本的对照出现体现了一种国际化的文化内涵,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中国广告中的运用,充分说明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发展现状,同时也以公交车体广告展示出中国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北京为满足这座城市的外国人的身心诉求所做的努力,体现出北京这座城市的兼容、负责的风范。
2、 网址文本
从街拍到的广告统计中,有7幅广告中刊登了企业或是产品的网址作为文字文本的一部分。虽然这个比例在所有广告中仅占到约百分之十八的比例,但是这种在文本中运用网址背后的文化发展情况却值得我们给以更多的关注,正如有的品牌广告会包括企业或产品的厂址或是电话号码一样,产品网址作为文本内容的加入,说明了文化的跨媒体发展趋势,互联网作为当下不可忽视的媒体力量,越来越成为媒体的主力军,它强大的舆论和宣传效果不容小觑。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规范化程度的加强,相信越来越多的车体广告的文字文本将会把网址囊括进来,同时也会促进那些没有自己网站的企业认识到建立企业网站所蕴含的宣传价值和商机……
三、 车体广告形式分析
公交车车体广告作为固定户外媒体的延伸,不仅具有固定户外媒体的一般特性——受众范围广,视觉冲击力大。而且,凭借其流动性大的特点,公交车体广告可以接触更广泛的受众,作为流动的户外媒体,车体广告无论在色彩和布局上也都有其特定的形式。
(一)、新型流动载体户外广告
公交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在车体形状、轮胎、排气管道、车窗等的布局上都与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有着一定的差别,公交车车体广告作为以公交车体为载体的广告,受到公交车体布局的限制,车体广告一般布局在车体的左右两侧和车体的尾部。
单层车和双层车在车体广告布局上也存在差异内容,一般公交车车体呈长方形,单层的公交车以车窗下沿为界限,划分为两个部分,而车体广告主要布局在车窗以下部分的车体外围,车体广告或依照车轮的布局,利用除车轮部分以外的全部车体外围,车体广告整体呈不规则形状,或车体广告呈规则的长方形,利用车体外围部分,居中展示车体广告占整车的一部分;双层的公交车体广告则利用了除车窗以外的全部车体部分(除车头外),车体广告呈不规则形状。
(二) 色彩形式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作为美工技法的一种,在平面广告的创作中更是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公交车车体平面广告作为以公交车为媒介载体的平面广告,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此公交车体广告要想抓住有效的受众,就必须能在流动的瞬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因此在车体广告创作中要特别重视视觉的冲击力,这种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在“色块”的运用和“冷难色调”的选取上。
1、色块的运用
公交车体广告的创作,偏向于以某种主色调为背景色进行,此处,为了方便叙述,笔者将其称为“色块”。在笔者街拍到的39幅车体广告中,对色块的典型运用有35幅之多,占街拍的广告整体比例的89.74%,车体广告作为一种流动性极强的广告户外广告类型,要想提高受众到达率,抓住受众的眼球,就必须符合受众观察移动物体的视觉习惯,色彩的面积分布决定着画面色调的形成和色彩主次关系的调整。成块的色彩刚好符合这种在瞬间“吸引眼球”的需要,能够在流动的瞬间引起受众的有意注意,如果色彩过于繁复、复杂,不但不能引起受众的有意注意,反而会给受众带来视觉疲劳。因此,车体广告设计中,对色块形成整体的把握,并运用到车体广告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2、色调及明暗的运用
色彩本身没有感觉,无法感觉冷暖,只有人的器官感觉才能给人们温暖、凉爽或是寒冷的感觉,这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暖色指黄、黄橙、橙、红橙、红和红紫:冷色指黄绿、绿、蓝绿、蓝、蓝紫。中间色是白和灰。通过对街拍的车体广告中色块的冷暖色调选取进行分析发现,在车体广告中,暖色调的色块相对于其他色调的色块来说,受到更多的重视,占到总数的46.15%,在街拍到的屈臣氏车体广告中,车体整体粉红色,这种暖色调不仅利用整体色块抓住眼球内容,同时带来温馨的感觉,这很容易使人对屈臣氏那种同样如家一般温馨的购物环境产生心理上的同感,从而激发购物的欲望。暖色调诸如红、橙、黄给人火热的感觉,且能给人的感官带来更大的刺激,冷色调诸如蓝、蓝绿,给人清凉的感觉,虽然从笔者的粗略统计中,广告设计中暖色调的运用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广告设计中冷暖色调的选取,也要根据产品的定位适当的选取色调,不能一概而论,诸如饮品的广告,就要适当的选取冷色调,这样可以给人带来清爽的,如果盲目的选取暖色调作为主要色调,反而会适得其反。
四、 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公交车体广告进行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笔者对车体广告这种媒介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公车车体广告作为流动的户外媒体形式,具有覆盖面广、受众量大、冲击力强等优点,不仅充分利用车身资源,且大量运用“色块”,重视暖色调,文本多媒体、中西融合现象明显,同时也存在不足,例如商业广告比重过大,公益广告投放相对不足等。
参考文献:
[1].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译.《文化研究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
[2].王友江著.《平面设计基础》[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首先,提高全民的文明意识。随着中国进入汽车时代,提高全民的文明交通意识、文明礼让意识迫在眉睫。其次,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让全体参与者学习并且掌握交通法律条例、法规和各项交通安全教育知识,逐渐增强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实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目的,自觉地保护好交通正常秩序。第三,增强公民的安全意识。使全体交通参与者尽可能的认识交通安全中违法行为的巨大危害,在出行过程中改变旧的不良的交通习惯,逐渐更新和提升交通安全常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二、舆论关注发挥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
高效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这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正亟需一大批优秀的自动化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进行持续创新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更多的可持续性全球竞争的优势。
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为中国自动化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推动了自动化产业与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中国自动化学会作为这一领域的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从2005年发起,每年度举办一届“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前四届大赛均由ABB(中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至今,四届大赛共收到有效论文1485篇,投稿作者超过3000人,共评出获奖论文140篇,公开出版发行4本论文集,收进高质量优秀论文近300篇。大赛累计超过10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出席,吸引了全国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以及科研院校师生的广泛参与。
本届大赛创新性地引入社会计算理论及相关技术,改变传统的单一线下宣传推广模式,建设智能社会化媒体运营平台,以线上线下互动运营的方式,支撑整个大赛的全流程运营工作。平台将实现对自动化领域行业发展动态、领域专家、作者群体等开源信息实时监控并深度挖掘,最大密度的对大赛进行推广,引起相关领域专家、机构的普遍关注,使之积极地参与到大赛的投稿、评论、民意评选等大赛相关活动上来,引起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促进这个专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大赛真正成为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
按照运营的整体部署,大赛已经完成了前期宣传推广的计划和部署,建设内容包括征文网站、领域作者资料采集系统、领域行业展会采集系统、杂志期刊采集系统、征文舆情监测系统等。参赛作者可以通过访问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站,点击首页左侧导航栏进入本届ABB杯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的宣传门户(省略.cn:8080/abb),了解大赛详情并在线投稿。
目前大赛已经进入后期集中宣传推广的工作阶段,已征集到中、英文论文约300篇,论文主要由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究、工程应用构成。本届大赛投稿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所有符合稿件基本要求的投稿者均可获得大赛纪念奖和论文集一份,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三年展”将在北京举行
本刊讯 2011设计周暨三年展拟于9月26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办。活动由开幕式、北京设计论坛、主题展览、主宾城市、设计之旅、年度设计奖六项主体内容组成。
1.开幕式 开幕式拟于9月26日晚8点在中华世纪坛南广场举办,并将借助数字多媒体设计,展现 “设计北京”的主题。
2.北京设计论坛 北京设计论坛拟于9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办,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主论坛以“设计与城市发展”为主题,是国际设计界首次召开的国际设计周(节)主席论坛。分论坛以“设计与城市生活”为主题。
3.主题展览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拟于9月28日至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主题为“仁:设计的善意”。参展的国际顶级设计师包括扎哈•哈迪德、深泽直人、布鲁莱克兄弟(罗南和尔旺)、菲利普•斯塔克20余位,国际一线设计师超过300位;参展作品1000余件,其中的70%来自国外设计师。
4.主宾城市 主宾城市拟于9月26日至10月3日举办,主题为:伦敦-北京 设计快线。
北京国际设计周计划每年邀请一个国际知名设计城市为该年度的主宾城市,通过设计展览、设计交流、设计赠礼三个核心内容,逐步形成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专题性活动。2011年主宾城市是伦敦市。
5.设计之旅 设计之旅拟于9月25日至10月3日举办,覆盖创意园区、展馆、商场、社区、公园、特色街区、品牌企业院所等90 个区域。其主题为:国庆•北京 看设计。
设计之旅活动形成创意设计旅游线路,引导公众走近设计、了解设计、消费设计,打造“国庆-北京看设计”新的旅游产品。
6.年度设计奖 年度设计奖,是北京设计周推出的具有国际视野、行业高度和社会公信力的常设奖项。颁奖活动与2011设计周暨三年展闭幕式共同举办。
通过“关联法”将不同教学层面进行整合,从而明晰教学理念、统率教学步调、连贯教学行为、争取教学实效。“关联法”思路的分解(1)课程设置关联依据培养方案进行课程的理性设置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保障,我们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从课程设置的各方面来强化设计课程的教学。首先,保证设计类课程从基础到专业的必要课程门数和授课时数。从设计基础到软件课程再到专业设计课程,需要课程在渐进中保持其学科系统的集中度,同时还要保证授课时数,否则一味减少课程量,带来的只是教学的无法正常运行。越过“因人设课”的阶段,进入到“因需设课”、“因课设人”、“因需变课”的阶段。①其次,依照实际情况将课程合理安排至各个年级的各学期。比如《设计基础》课程,为保证基础的扎实度,在修正培养方案时将该课程覆盖大一整个学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设计思维训练;《平面广告设计》和《影视广告》课程则设置在大二下学期,通过各类别的竞赛进行实践教学;《CI设计》课程设置在大三上学期,配合每年的“四川外语学院广告艺术节”在11月举办。最后,适当增加设计艺术类限选或公选课程,如《装饰设计》《会展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服饰美学》《中国民间美术赏析》等。通过一定数量的限选或公选课程的跟进,对设计保有兴趣和参与性的学生就有了继续在专业道路上学习的机会。(2)教学关联①教学理念关联理性把握设计教学在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不能拔高也不能轻视,具体体现如下。一是课程教学理念与专业理念一脉相承,坚持一致的专业培养方向和设计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合度。“设计在广告传播流程的位置决定了广告设计作品不是独立的艺术作品,而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传播的需要。”②因此,要致力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教学融合进整合传播的大框架和体系内。二是将课程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比如在广告类竞赛“时报金犊奖”、“重庆市公益广告大赛”和“四川外语学院广告艺术节”中,我们采用广告提案的方式来比稿或竞标,指导学生采用调研、消费者分析、策略分析、创意和表现提案的整合路径来处理视觉设计的最终表现。②教学模式关联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指引下,所采用的教学实施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程群”三合一的模式。
在教学案例选择和内容组织上注重与广告专业其他课程的联动,使教学既有重点又具包容性。实践教学方面: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布和比例,根据广告学专业和设计类课程特点将重心放在训练学生审美能力与设计思维、提高表现技能的实践教学上。比如《设计基础》课程的“艺术沙龙”和“原点训练”模式,《电脑图文设计》课程的“任务性设计”模式,《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以赛促教”模式,《CI设计》的“个人推广设计”模式等,都收获了很好的成效。再通过各类活动和赛事、项目和业务,将不同课程和教学统合起来。课程群方面:“课程群是由许多基本教学内容相互贯通、可以规划综合并形成有机整体的相关课程组成的。各门具体课程,从内容上看,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的联系,但又自成体系。”④我们将设计类的专业课、限选课、任选课与公选课多线并行,授课教师共担教学和科研课题,教师与业界专家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讲授。同时通过集体讨论、备课、教学实践等资源和信息共享,避免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和行业实践深度不足的问题。③教学考核关联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考核,既要建立在广告学专业体系的大标准之内,又要具有其考核方式的独立性和针对性。我们以“成绩+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考核标准:一方面,实施传统的“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分值比例评判标准;另一方面,加入了“能力测试”的考核形式,以商业竞标、专业比赛或实验项目为题,以行业标准为主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结束后,将学生教学成果和教学过程记录以展览的形式做课程汇报,并通过反馈环节为今后的课程教学作出调整。
工作室制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是为课程教学和实战演练更有机结合,为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和设计从业愿景的学生而设置的。通过从模拟实验到项目实战、从课程教学到专业认知、从理论共享到学术讨论的多向度运行,目的在推行“产、学、研”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术能力+个人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分析和研究能力+商业能力”等综合能力。首先,工作室固定人员的涉及面小,共3组12名学生,整体运行和活动、议题安排皆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作为活动指导和效果评判的角色出现。因为工作室成员皆为有志于设计行业且设计能力较好的学生,因此运行时组织和协调性好,团队和竞争意识强。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设计教学的实施打开了更有利的局面。其次,工作室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每学期末工作室成员会集体审核一次,看是否完成既定的任务,比如一学期之内工作室成员必须有设计获奖(省部级以上)或威客任务中标或论文在正式期刊发表或项目引进(有一定金额规定)或在屡次活动中有突出贡献者,如果审核没通过的同学就视为自动退出工作室。第三,工作室以课程教学和职业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缩短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使教师、学生与业界能有充分的接触,并通过洽谈、竞标等方式来获得项目,予以实施并执行验收。第四,为学生指引了更具体、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教育方法的改革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入手,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记忆性学习变成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⑤培养学生形成完整、完善的设计观念,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项目成本核算、施工管理以及招投标等为主的实践环节。
以期改变设计教学的生存困境,同时在学生的专业与就业、理论与实务、通才与专才间寻求平衡和突破。“艺术设计类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完善有利于复合型、实用型广告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需要。”⑥因此,需要学校与业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从多层面多视角来凸显设计教学的优势,打造具有综合社会适应力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佳
动态图形广告简介
广告,即广而告知之意。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而动态图形广告则是近日兴起的一种新型平面广告。其画面通常由二维或三维的图形组成,点线面穿插丰富,色彩较为鲜艳,丰富。画面随时间帧推移进行快速而富有节奏的转换,达到预期效果。其制作相对快捷,借鉴了现代的极简风格,故其内容简明直接,主题思想明确。它具有极强的平面设计美学,甚至每一帧都可以直接用作独立的平面作品。动态图形广告的应用广泛,从商业广告应用到公共、公益广告,公司LOGO设计到演唱会、动漫应用,可以说是兼容性十分强的一种影像媒介。
动态图形广告特征
动态图形广告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极具变化感,虽然广告整体风格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其元素的出现,相互转化与变换,充满了随机性。但呈现一种有韵律的随机感,这种韵律通常伴随着音乐变化。具体表现在旋律、鼓点、音量大小上。二维物体与三维物体、虚拟与现实物体间的巧妙转换、结合;色彩的运用、光影,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合适而动感的变化。这种变化感和动态感十分适合当今社会,因为这种形式更能让人们注意。优秀鲜明的动态图形广告与各类真人广告相比,有时更吸引观众。
动态图形广告的特征之二是直接、简洁。由于其画面元素多为简单的二维或三维中的几何图形,且色彩鲜艳、明确、不浑浊,伴随着鼓点强烈、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使得影像画面能直抒主题。故即使物体间跳跃感强,整体画面也呈现出非常简洁的感觉。
这两个较鲜明的特征可以说反映了现代人们对于设计美学的新认识。 众所皆知,包豪斯设计反映于人们在这个生活节奏日间加快的社会,更加适应快节奏,简单,明确的设计,故衍生出如此多极简主义的工业设计(餐具,座椅等)、平面设计(字体,海报等)。动态图形广告作为新时代的媒体表现,兼具了此类设计美学的要求,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形势,故脱颖而出。
动态图形广告应用
动态图形广告主要应用于网络广告媒体中,少部分应用于电视广告媒体中。同时也应用在MV,动漫影视与产品,现场表演中。在之后的案例分析中会分别具体分析。
优秀动态图形广告图例分析
所有的优秀动态图形广告有较共同的特性。即使它们风格迥异,但是优点都是相似的。先讲一些共同特征。
特征一,画面点线面安排合理。具有动态特征的点线面(二维或三维)随节奏规律性地移动变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具体见图1-1,1-2,1-3,1-4。
图1-4为点的组合。1-1的背景由偏数码3D效果的面组成,看上去较新颖,且有节奏感。突出了上方的白色小块面。图1-2乃线与面结合穿插。图1-3是一个很好的线变面的表现(点变线,线变面,点变面,千变万化的转化)。
特征二,效果多样。变化多样是动态图形广告的一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验性”的大胆尝试,使得媒体影像十分具创新性,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和艺术家不断地尝试,这种多样性会更符合设计美学范畴。
虽然优秀的动态图形广告效果变化多样,但是大部分还是把变化统一在一种格局中。具体见以下图组2-1,每个图组都是由一个视频截出的,但是风格变化较大,故并成组,便于感受其变化与效果多样。图组1是比较鲜明的“图像元素多样化”代表,但是仔细看,虽然元素丰富,但是它们的色调还是相对统一的。所谓“多样性”也是建立在能制作出相对平衡统一的影像的基础上的。通过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动态图形广告的多样效果大部分是通过改变元素而得的,而色调和基本构成是十分平衡统一的。
特征三,所有元素,不论风格各异、或相似,都是强烈围绕广告影像的主题而出现的。这是十分符合设计美学的。设计的基本准则提到,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故设计影像应具有鲜明的中心主题,让人们轻易理解。例如图组3-1.其一主题是展现房价,故设计师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图形制作,使得画面明了,让人们轻松看懂。
现在根据不同的广告类型,进行比较。
公共艺术广告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 TAKUYA HOSOGANE 公司的 Motion Real 系列。这个系列是一系列公共艺术广告,旨在反映互动,人与社会交流,颇有现代风格。它通过动态图形广告把现实与二维世界结合,产生了十分贴近生活的感觉。且附上电子感风格强烈的音乐,使得整个视频在贴近主题的同时十分超群,有吸引性。
2.商业性广告
商业性广告我们多接触于电视中或网络电视中。我们都能想起在等土豆、优酷等网站的视频时,偶尔跳出的以文字和图画为主的10秒广告。动态图形设计广告在商业性方面的表达与公共艺术广告很相似,只是会侧重商品购买方面的宣传。
3.商业LOGO演示
现如今,许多公司在展示自己商品时,会做一些展示视频。无论是苹果系列产品、汽车产品、家用游戏机系列商品,我们都能看到产品、功能性描述与动态图形的结合。动态图形可以辅助产品销售,让消费者更直接地了解公司、产品指数,加强消费者的购买欲。
4.演唱会动态光效;MV
演唱会的动态图形影像很多,但不应与普通光效相混淆。不过很多演唱会会把动态影像与台上灯光相结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十分值得我们鉴赏与学习。图例为DAFT PUNK乐队的演唱会live,这个乐队的风格是电子乐,其MV中也充满了动态图形媒体。风格前卫,值得借鉴。
5.动漫应用
动漫中插入的动态图形,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半神话大系》。 此动画的片头曲与片尾曲,一些中间插入的小细节,都应用了动态图形,并与其动漫人物形象结合。故有一种超现实和怪诞的感觉,十分符合该动漫的作画风格。此动漫的插入动态图形(片尾)即是由TAKUYA HOSOGANE 公司负责制作的,风格独树一帜。还有《夏日大作战》,《JOJO的奇妙冒险》等影片,或通过3D反映超现实电子世界,或通过二维手绘方式反映丰富色块变化,都能够辅助动漫本身,让观众感受到气氛,这就是动态图形的成功表现例子。
动态图形广告的意义
一件好的广告作品,首先要有绝妙的立意和构想,其次要有实现这个创意的完美制作。无论是静态或动态的广告,都要有新颖的造型、独特的构图、和谐而鲜明的色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25-03
一、引言
自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Z.Harris提出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话语活动的内在规律与认知行为的内在关联(朱永生2003)。以往的话语分析研究主要聚焦话语篇章结构、语法规律、语句之间的关系,忽略了诸如图像、声音、色彩、动画、空间、符号等的表现形式。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传统的话语研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多模态话语研究应用而生。国际语言学界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多模态话语研究热潮,而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由李战子(2003)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引入国内。本文将对国内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多模态话语方面的论文、论著进行梳理,总结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Kress &Van Leeuwen(1996)指出多模态可以定义为参与交际的所有渠道和媒介,除了传统的语言符号,它还包括图像、颜色、音乐、技术等符号系统。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建立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能表达说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人际功能指的是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语篇功能指的是将前两种功能组成语篇的功能。而就多模态话语而言,其他语言符号也具有上述三种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诸如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也是意义的源泉。(胡壮麟2007)
三、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始于2003年李战子首次引入多模态话语理论,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对于教学有重要意义。随后胡壮麟、朱永生、顾曰国、韦琴红等专家对于多模态话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国内兴起了多模态话语研究热潮。
1.调查数据。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知网数据总库”中,以“多模态话语”为主题词,搜索到的这方面的论文共达900篇,既涉及有理论的探索,也有对理论的应用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几年,对多模态研究的论文呈逐渐上升趋势。
2.理论研究。李战子(2003)《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介绍了Kress& Leeuwen所构架的视觉语法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图像分析的社会学框架,提供了一套明确的分析方法,分析由图像中描写的人物、地点和事件之间的句法关系所建立起来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的先河。此后,胡壮麟(2007)认为符号学有广阔的目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至抽象的模型、结构、主体意识都应纳入其研究范围;朱永生(2007)就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张德禄(2009)探讨了多模态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还探讨了各个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对非语言模态的语法结构的建立、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及语法结构是如何实现其功能意义也有了深入的研究;韦琴红(2009)研究了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的区别。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思考,对国内多模态语言的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宏观指导的作用。
3.应用研究。尽管我国引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只有十多年时间,但是研究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价值给予了充分重视。李战子(2012)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的多模态话语研究主要是应用型研究,最为常见的是将“视觉语法”应用于特定语类、语篇的分析,以揭示多模态与片中意义的构建方式。在此领域内,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的实践研究仍占主导地位。数据统计发现,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应用已涉及了图文关系、多媒体语篇、教材、教学及多模态语料库等方面。①二维平面的图文关系多模态研究。由于图像符号和文字符号本身的差异以及相互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差异,图文关系需要将“语类”分析和“图类”分析相互合理的结合,才能得到较客观的描写、分析和评价。图像和文本如何相互结合构造意义一直也是多模态话语研究的重点。赵宝福(2008)用多模态话语理论探讨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老无所依》的电影海报;汪燕华(2010)研究了多模态话语中的图文关系;王改弟、杨立学(2013)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域下,从文化、意义和模态三个层面对英语诗歌进行了分析研究;孙毅(2012)从图像、颜色和版式设计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西安世博会会徽,认为其他各种符号资源与语言一样具有意义构建功能。②多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研究。多媒体语篇对于语言学研究来说是一种新的语篇形式,其文本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图像、文字、视频流、数字音频流等表现方式来接受和传递信息。其分析首先是对多媒体语篇的转录,这种转录的方法与纯粹语音的转录相比,有其特有的方式;其次是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的实际运用与测试;最后,依据多媒体语篇的自身特点,使视频与音频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加深多媒体语篇与整个社会知识的联系,以便提出更广阔的分析思路。胡壮麟、董佳(2007)以23个PPT演示作品为例,开展了与多模态化相结合的计算机介入的语篇分析,认为PPT既是工具,又是语篇,对PPT演示的研究可推动社会符号学的研究;范洪涛(2011)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一则少儿公益广告,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多模态话语进行了研究;冀芳(2013)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分别从文化语境、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对微电影进行了探讨。③多模态教材的研究。多模态教材是指由多种模态共同组成的教材,这些模态主要包括文字、图画、录像、录音、表格等同时或者按照一定顺序关系出现。其中,文字是起主导作用,但不再是一种模态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而是多种模态相互竞争相互配合的局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同时多维度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创造真实而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教材方面,特别是英语教材方面已有如下研究成果。陈瑜敏(2008)主要从语域角度对不同时期多模态教科书语篇展开分析,认为教科书图文关系在不同时期具有明显的差异;张德禄、张德禄、张淑杰(2010)提出了多模态外语教材总的特点和类型,即纸质、电子和演示教材,初步探讨了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编写宏观原则和具体原则。④多模态教学的研究。多模态教学的目的是希望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目标等基本理念为学生选择一种或多种符合学生发展状况教学方法,并将其合理运用在语言环境中。在多模态课堂外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以此来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者体验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进而提高学生输出运用词汇的能力。胡雯(2011)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建芬(2011)研究证实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魏笑梅(2012)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刘娟(2012)对大学英语精读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此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刘秀丽、张德禄(2013)就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积极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运用动机理论、注意层次理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运用适当的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理论模式。⑤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离不开真实的语料库的支持,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展开了对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顾曰国(2007)介绍了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王立非、文艳(2008)介绍了多模态分析软件ELAN及其主要功能;张德禄(2012)对多模态话语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刘芹、潘鸣威(2010),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非言语交际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理工大学生英语口语多模态语料库,认为此类语料库的建立对于理工科英语口语教学、口语教材的编写等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付磊(2010)把多模态理论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评估中,认为开展CAI软件评估工作可促进外语教学多媒体软件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有效提高外语教学。
四、研究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国内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分析可以发现,多模态话语研究在理论探索及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多模态话语研究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探讨和深入研究。
1.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偏少。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目前国内对多模态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或以多模态理论对相关语篇等进行分析,主观性较强,缺乏对多模态语法关系进行科学的调查取证与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2.静态文本研究偏多,动态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多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对静态的二维平面图文关系进行分析,例如影视作品海报、漫画、英语诗歌等,而动态语境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较少,比如,PPT研究、多模态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影视作品研究等。此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3.各种模态之间的关系有待研究。张德禄(2009)认为多模态话语的各个模态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目前,对于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却难以界定,需要有更科学的研究方法来验证。
五、结语
经过国内学者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多模态话语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模态话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研究需要创新,实践研究还需要量化。我们相信,未来多模态话语研究方向越来越广阔,前景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1-10.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82-86.
[3]Kress G R,Van Leeuween T.Reading Image[M]. London: Rouledge,1996:183.
[4]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3):43-50.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01):24-30.
[6]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J].外语教学,2009,(04):54-57.
[7]孙毅.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1):44-47.
[8]张德禄.论多模态话语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12,(01):9-15.
[9]刘娟.大学英语精读之多模态话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84-187.
[10]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02):1-8.
[11]魏笑梅.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学资源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6):20-21.
[12]王立非,文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8,(03):8-12.
[13]赵宝福.多模态话语分析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老无所依》的电影海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5):167.
[14]陈瑜敏,王红阳.多模态语篇图像的概念意义与图文关系――当代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124-129.
[15]汪燕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社会符号学理据[J].外语学刊,2010,06:145-147.
[17]付磊.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CAI软件评价[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37-38.
[16]张德禄,张淑杰.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J].外语界,2010,(05):26-33.
[17]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02):38-43.
[18]王改娣,杨立学.英语诗歌之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02):26-31.
[19]冀芳.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的微电影研究[J].电影文学,2013,(11):34-35.
[20]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03):3-9.
[21]王梦婉.漫画多模态话语的再现功能分析――以一幅《PHD漫画》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28-33.
[22]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3-12.
[23][26]范洪涛.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解析――以一则公益广告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31-33.
[24]胡雯.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