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

篇1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篇2

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一、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二、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我们这里有著名的驼峰航线,让学生参观驼峰航线的纪念碑,再让他们查阅资料,这时他们脑海中一定会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里的军营生活是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了解烈士事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三、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家乡的幸福,长在山乡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四、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果园、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农家乐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

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五、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六、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七、尝试后的体会

篇3

二、实验指导儿童化

一是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正确看待“异想天开”。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突发奇想,那是值得高兴的现象,教师应该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有些幼稚的幻想或想法不要轻率地视之为“胡思乱想”,更不能嘲笑指责,而要保护他们的幻想,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向往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想象的现实性,去完成幻想向现实的转化。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小助手。让小助手去帮助学习较弱的学生,同龄人之间往往更好沟通,这就是“儿童化”的一个有效措施。让小助手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并且一起归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都非常清楚,材料员的角色可以基本固定,不轻易轮换,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式探究化

小学科学课通常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等环节。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数是探究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去说、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验探索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引导学生朝向发现问题的方向发展,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再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有不断探究事实的精神,教师采取的实验方式要有足够的探究性。实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化,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方式。为了更好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实验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并明确实验探究目的、探究任务。组织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篇4

一、师生全面互动运用各种资源

(1)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和主要内容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好玩但难学,不容易把握学科,因为语言文字难于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好生帮差生来解决。小学信息技术课开设,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生机与活力。一节课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场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要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教师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感彩很浓厚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思想感情。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3)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语句意思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学生们的预习作用

(1)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追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目。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基础;用教育学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无效劳动。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倾向。教师针对学生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2)教师如果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机会,作为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会。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学生根本当有动脑。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可能解决了,有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

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篇5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切实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的培训,尽快摆脱传统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大力推行新课改,培训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要真杀实砍,真正使教师更新认识。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进取;要造就人才,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才。对全体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教育,让教师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而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无奈的一种谋生方式,采取新的激励政策,让真干活的人能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力提高一些有特长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因为这些人在素质教育中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懂得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升学率,而是促进升学率的提高。

2、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再教育,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向家长宣传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家长进行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的心态影响学生。教育家长应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要知道家长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了,家长平时应多学习多读书、看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3、学生教育方面,多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诸如习惯教育、道德教育、自信心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礼仪与基本国学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等等,使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提高。现在人们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过去要高了很多,就现在初中教材内容而言,如果学生潜心自学定会无师自通的,何况还有老师的指点,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潜心”,这应成为当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4、生态文明村建设不应只作表面文章,要加强内部文化设施建设,并且让教育部门参与进来,让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动手动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现代文明思想,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主动摒弃一些不文明思想和作法。多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大舞台当中去锻炼成长。比如,举办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农家孩子进城,感受城市生活节奏,零距离接触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以增长他们的见识。

篇6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光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由于没有机会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的锻炼,教学教研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想如果能够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城市英语名师、优秀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即使上也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很难有大的提高。2014年春天,我参加了即墨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与城市教师的差别。所以我希望能与城市的优秀教师多交流,城市的优秀教师能多搞一些送教下乡,或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零距离接触城市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要想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想方设法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使很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往城里调,而甘于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起来,要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此外,要想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一定要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觉得在农村教学有发展,这样才会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安心教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篇7

2开展教研,以活动促发展

教师的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有过强的学科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学术根底要深厚,学术视野要广阔,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教育发展动态,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形成教育技巧、教学智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然而,现在大多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学和提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仅满足于按部就班进行课本教学。学校缺少教学活动,缺少教研氛围,教师缺乏业务进修的自觉性。因此,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素质,不仅仅要加大培训力度,还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其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反思、提升。促使教师在发展方向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如,开展教研会议、说课交流、年组教研、评课、汇报课、新秀课等,通过教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责任感、上进心,在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活动中提升教学水平。另外,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与城市学校联谊,让校际之间、教师之间进行强弱结对互补,通过传、帮、带、研等形式共同提高。

篇8

选取本市农村9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研究。调查对象为学校在职教师,实际发放调查问卷214份,收回214份,有效问卷21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7.1%。(二)调查工具和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本市农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在发放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座谈、个别访谈和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问卷包含9个问题,主要涉及师资基本情况、教师参加培训效果评价和教师需求愿望三方面内容。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所学校中随机抽取3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培训参与度

调查显示,农村中职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培训的人数占52.9%,而城市学校这一比例是90.2%。可以看出,农村中职学校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机构的培训人数不多,原因主要是学校经费紧张,没有能力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市级培训。

(二)培训评价

1.对培训组织形式的评价

从教师参与培训的组织形式看,19.4%的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15.2%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60.9%的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和教研活动,参加过校级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教师占总数的57.7%。在“以往培训活动效果评价”调查中,81.4%的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不错”,4.8%的教师认为“效果不大”,主要集中在“6~15年教龄”和“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可见,教师对以往“培训和教研活动”持有肯定态度,认为对个体专业化发展帮助很大,但仍有部分教师不满意以往的“培训和教研活动”,特别是“6~15年教龄”和“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反映出现今组织的“培训和教研活动”没有根据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培训目标和任务,不能满足教师宽泛的培训需求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分别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探索期(第10年左右)、成熟期(第15年左右)、专家期(第20年左右),教师在每个阶段遇到的困难不同,有不同的特点和需要,发展的关键素质不同。

2.对培训内容的评价

教师参加培训的满意度是考察培训价值与作用的主要途径。“十二五”教师培训的重点是“双师”教师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用“双能(即兼有教师与技师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说来界定“双师”的内涵,因此采用“双证”说(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来界定。为了使“双师”教师的素质更接近“双能”要求,因此,在“十二五”市级教师培训中重点加强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育能力培训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增加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力度,增添了“企业观摩或顶岗技能培训”。在对这种研训内容的评价“收获很多”“有点收获”“收获不大”三个选项中,66.9%的教师认为“收获很多”,21.1%的教师认为“有点收获”,12%的教师认为“收获不大”。认为“收获不大”的教师主要集中在“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座谈中了解到,这一教龄段的教师希望得到职教教育新理念方面的培训,而过去没有列入此培训内容。另外,希望得到计算机多媒体与专业结合运用的培训,而过去多关注计算机专业教师高层次的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普遍性要求。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对“双证”培训内容和“企业观摩或顶岗技能培训”收获多,满意度高,评价位次在前。特别对“二产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三产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达到百分百的满意。但对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如“计算机类培训”“说课课例研训”和“授课课例研训”满意度位次靠后。由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特点、经验、理论功底、所遇到的困惑问题、要达成的目标和有待发展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存在差异,对培训内容的个人感悟和体会也有所不同,如对于“企业观摩或顶岗技能培训”,有的教师认为收获很大,在满意度排位上排在第2位,而有的教师则将其排在第9位。

3.“双证”教师分布

从调查样本中,有“双证”的教师占总样本的39.5%,其中专业技能课教师占64.1%,公共基础课教师占35.9%;专业技能课教师有双证的,占农村专业技能课教师的68.9%。可见“十二五”以来,政府部门和研训部门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双证”教师的培训力度有所增加。但与城市中职“双证”教师55%的比例相比,还需提高。

(三)培训需求

1.教师的参训愿望

在对教师参训愿望的调研中,教师对“双证培训”内容中除对“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培训”愿望靠前外,其他愿望排位在后。通过调研了解到教师对“计算机类培训”、“说课课例研训”、“授课课例研训”此类培训内容设计满意,但对培训形式不满意,培训中没有解决教师关切的问题。

2.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预期

了解教师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预期,有利于改革培训内容和方法,更大限度地发挥培训功能。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希望参加“授课课例研训”、“本市骨干教师主讲教学经验分享”、“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教学设计研训”、“说课课例研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训”、“企业观摩或顶岗技能培训”,对待培训具有明显的教学实用性倾向。从教龄段看,1~5年教龄教师和6~15年教龄教师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培训感兴趣,16年以上教龄教师对参加“职教课改理念研训”需求强烈。

3.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教师希望“与本职有关的专业人员”、“自己同行或一线有经验教师”担任研训教师,可以看出教师希望得到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策略,希望得到对教育教学问题即时、实效的解决办法。4.教师的求助对象教师遇到教学问题时,求助对象常常是单位一线教师或单位主管教学工作领导。从教龄段看,16年以上教龄教师,求助对象依次是单位一线教师、网络、企业(行业)专家。中职学校教师对待培训具有明显的教学实用性倾向。

三、建议

(一)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出台政策,在提升农村教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是农村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种种问题,如优秀教师流失、农业专业教师转行、教师职业倦怠等,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规格,影响了全域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建议:一是要由政府牵头协调管理,出台激励措施,以全域城市化建设为核心,合理设置专业,合理建立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整体水平;二是要建立教师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增强教师的培训内驱力,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意识;三是营造浓郁的培训和终身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四是国家和政府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保障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使农村中职教育事业得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农村中职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一,构建农村中职教师在职培训体系,明确各培训机构的职责范围,做好校本培训、县级培训、市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等不同层级之间的沟通和衔接。第二,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规划,针对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需求,设计不同培训内容,切实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第三,加强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中职教师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培训需求,对已有培训层次做出相应的规划,在课程设置上充分满足全域城市化的政治、社会、经济等要求,研究设计符合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探索富有特色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内容、途径、手段与策略;第四,开展校本培训,从教师、学校和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第五,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开展网络培训,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强培训教师的参与度。

(三)完善“送教下乡”制度并常态化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培训工作要面向所有教师,给予所有教师都能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但由于农村中职学校经费紧张,教师不能完全得到市级以上培训机会,因此,要选拔城市优秀教师,挖掘优秀课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将其常态化。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授课课例研训及一线骨干教师经验与农村中职教师分享,介绍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摩教学展示会、观看评析名师课堂等方式,提高农村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03-01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当前,在农村小学当中,大多的语文教师认为其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认字、背诗等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其教学观念较为滞后所致。小学语文的教授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认字,而且还包括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情感态度的表达等多方面的引导,只有将课本内的内容与课本外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

2、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小学语文的教材,虽然使用全国统编的人教版的教材,但是仍旧脱离农村实际,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学设施陈旧、单一、落后,并且多数学校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多媒体和相应的参考书籍,教室里仍然使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以至于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缓。

1、教学观念逐步更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思想教育工作的持续进行,当前,农村小学当中的部分语文教师已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不仅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任务除教授学生听说读写以外,还包括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而且还对这些内容有所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有些教师已能够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灵活运用。此外,部分学校将办学目标在广大教师范围内进行积极的宣传,让教师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去进行实际的教学工作,这不仅让教师在实际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发展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各个地方应该深入调查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们都学有所用,能够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辅导的教学,已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包括语文在内的各个学科中。这样能够使语文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中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变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农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农村小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被动灌输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太单一,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该记住什么,什么该会写,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实作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多重学习,比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属于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说到课堂,美国语文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人性化,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三、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并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进一步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10-01

一、课堂教学的主导人物一定是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难以实现。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要保证学生学好语文,评价必须把“教师主导”作为重要内容。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看如下三个方面。

1.评价教师对教材驾驭能力。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编写目的和编写体系,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每篇课文)是否有透彻的理解,所设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学中,要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环节、结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2.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涉及到电教手段、教具、学具的利用是否合理、科学,教师创设的情景是否有吸引力等。二看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看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一、农村小学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1.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怎样知道学生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重要的是表达。

2.注重教学三维目标的评价。按新课改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

3.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文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

4.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学习方法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要在课堂上对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提问,由学生阅读、研究和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学要逐渐过渡到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阶段。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标志。

四、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