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学习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2 15:41: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集中学习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集中学习材料

篇1

翻开教材——《比较柔韧性》,这是物质世界材料单元关于研究物质特性中的一课。教材一开始就要求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比较柔韧性,而后的活动中却只要求比较木头、金属和塑料的柔韧性。为什么会舍弃纸呢,这样前后不是出现矛盾了吗?于是我决定找齐上述四种材料试试。但是不管怎样控制变量,弯曲程度许多时候都是纸最大,找来质地最硬朗的卡纸,也不过与塑料相持不下。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铁、木、塑料、纸四种材料比较韧性,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感。

大家都知道,纸是由植物(如木)材料被细碎后重新组合的“合成物”,所以纸和木都属于纤维材料,一个是合成的,一个是自然而成的。塑料为高分子化合物,并不是一种纯物质,它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把纸放入四种材料中进行韧性比较,是不合适的,很难与其它三种材料相提并论。照此说来,布也可以比,那么教材开头的表述明显不科学。于是,我果断划去了教材中的纸字。笔者认为适当地对教材做出如此处理,学生成功几率提高,是只会有利而无害的。

二、概念建立期待严密,实验结果实事求是

何为“柔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柔韧性,即材料承受冲击载荷时迅速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能。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强度与柔韧性总是一对矛盾体:强度上升,柔韧性下降,反之,强度下降,柔韧性上升。所以,我们常说到的强韧性,就是强度和柔韧性的统一。离开强度,单谈柔韧性,任何材料放在一起比,答案只能是“没有答案”。首先,材料柔韧性有多种表征方法,不同方法间并不一定有严格的定量关系;其次,不同材料的柔韧性根本无法比较,因不同应用领域对柔韧性的理解也不同;第三,材料的不同使用场合对柔韧性好坏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此处“最好”,换个地方就可能很差。那么,这样看来,教材似乎是有值得商榷之处。

教材中柔韧性的概念是通过弯曲程度来建立的,其实对于小学生要不要一定给出“柔韧性”这个科学概念,是值得思考的。因为实验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弯曲程度大小,能给孩子们的结论也就是弯曲程度的大小。“弯曲程度=柔韧性”,这不科学吧!笔者在教学时,发现在实验记录单的结论“这说明了什么”一栏中,许多小组都写上了“这说明了塑料弯曲程度最大”。于是,“将错就错”,顺水推舟,就把课题改为了——《比较材料弯曲程度》,因为这是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所能观察到的真实结果,不忍心强制灌入“目前还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三、操作遭遇大概大致,实验器材“老店新开”

篇2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54—02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人们学习方法的高效和高速性。自主学习是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许多高校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获得了很多自主学习教学模型改革方面的宝贵经验。吕良环等研究了外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和自主学习活动的辩证关系[1]。魏琪等研究了认知策略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影响[2]。姚小平等采用实验和调查法研究了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3]。

由以上教学研究可见,自主学习理论研究已是较广泛和深入了,但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操作经验较少。现代科技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速度适应时展,与时俱进,所以在专业方向的学习应该根据专业需要有所侧重,增设一些自主学习专业课可以使拓宽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在就业后的生产实践中快速成为团队中专业方向的领跑者。现在知识更新频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每个人都需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每个人成功必备的素质。因此大学中多增加一些专业方向的自主学习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是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要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必须对自主学习主体—学生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主导因素。本研究以机电专业《工程材料》课程为例,通过问卷和大量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分析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提出了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心理引导和教育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教学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响应学校实施教学改革的政策,2012年第一学期机械10级成为工程材料自主学习的第一批实施对象。《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级类专业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可获得有关金属学、热处理的最基本的理论以及常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正确选定材料和工艺方法的能力。该课程识记知识点较多,从微观结晶理论到宏观热处理现象,涵盖理论知识面较广。但基于能恰当选择工程材料的教学目标,对理论学习要求深度并不高,所以较适用于自主学习。采用自己设计的“工程材料自主学习情况问卷”,针对3个班级1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分别按好中差三个层次上选择若干同学进行座谈。综合分析表明,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应对的学习方式为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

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适应并习惯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已形成了稳固的心理定势—“教师是主导,学生的任务是服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受到了压抑,甚至到了麻木的地步。而现在实施的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的指导中心,学生便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制定自学计划和方案,不知道怎样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境,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更有不低于10%的同学更把自主学习解读为没有了教师管束的绝对自由,根本不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调查结果表明:仅11.1%的学生学习“有计划,严格执行”,10.4%的学生“坚持预习”,20.1%的学生“坚持做笔记”。更多的学生课余投入最多精力的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二)学习动机复杂,学习动力不足

自主学习对象学生因其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思想、兴趣需要有明确差异,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动机复杂。有的学生则是迫于就业压力而学习;有的学生是出于对某专业的兴趣而学习;有的纯粹是为了混张文凭;有的是处于从众心理来读书,而对读书的目的一无所知。

调查结果表明:43.3%的学生反映学习的最大困惑是目标模糊、动力不足。调查中,自我感觉动力重组者仅占34.4%,完全没有动力者占1.9%,62.1%的学生处于“动力缺乏”状态。在学习目标上,17.3%的学生甘居中游,7.9%的学生觉得及格就行,2.1%的学生得过且过。

学习动力不足,在思想上就表现为求知欲不强,缺乏毅力,对知识浅尝辄止。平时心思都花在武侠小说或者电影游戏上,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中能抄则抄。自主学习过程中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集中不了精神,稍遇困难则轻易放弃。

(三)孤独感较强

自主学习是一种分散的个体化行为,是在没有第二者的环境下的学习。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一个没有情感、没有个性的机器或者书本,而与教师和同学是分离的,这种分离虽然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但却减少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经常处于孤独状态,学生遇到问题首先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这种孤独感在家庭压力、学习压力等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焦虑、迷茫、厌倦等负面情绪。

(四)学习焦虑

由于大学生无法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或者没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产生过多的失败感,形成这样一种心理问题——焦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部分学生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定下过高的目标,但是却没有能力去实现,在失败后产生自卑感。或者是过多地和周围同学进行比较,没有认识到人是不同的,对东西的兴趣也是不同的,当然学的好坏也是不一样的,然后他们只看到自己弱于别人的方面,同样会产生失败感和自卑感。在之后的学习就会更容易产生焦虑。

(五)学习疲劳

大学生的学习疲劳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难以深入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造成大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同时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这就可能会造成在疲劳状态下学习,变得效率很低。或者长时间针对一本书,形成神经疲劳,提不起兴趣,同样会造成效率低下这样的不良后果。

二、工程材料课程自主学习实践及经验

针对以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得出自主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快乐,而不是为完成任务的负重感。根据对工程材料自主学习情况分析来看,同学们所呈现出来的自主学习心理呈现较复杂,负面心理占比重较大。心理是同学们内在的本质的主导因素,要想提高自主学习效果,需要合理的心理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建立对此课程的兴趣,并逐渐强化目标实现的愉悦感。针对以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析,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一)编制详细的自主学习指南

针对学生不善于规划和被动的心理,编制了自主课程学习指南。自主学习指南包括时间安排、课程内容安排和水平测试等主要内容。包含章节的具体学习时间安排和辅导及章节测试的具体时间安排。课程内容包括每章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水平自测、及学习方法指导等。水平测试包括自测时间、每一章考试时间和期中期末的考试时间等。它更像一本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对照指南,只需接步就班完成每一步小任务,总体目标就基本达成。

(二)巧妙设计各种作业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地设计,突出趣味性、多样性和自主性,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

1、网站建设。网站建设是学校规定的重要任务之一。网站最大的特点即成就感快且强。教师专门开辟了学海泛舟栏目,让大家收集及整理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属名上传且计入考核分数。把自己的劳动发表是很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这得到了全部同学的积极参与,有的同学上传的资料甚至达几十篇。此实践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寻和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找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会获得的乐趣。

2、参与制造生动的教学动画和视频。针对课程知识枯燥造成的学习疲劳和焦虑,网站上共享了经典的生产实例和很多有趣的教学动画的视频。并鼓励学生用flash等编辑工具做出自己的动画上传。并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实验拍摄、进行编辑和上传,让学生体会了一把电视制作过程,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

(三)注重自主学习的过程测试

测试的目的不在于成绩的好坏,而是对自己这段时间的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测,如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内容还没掌握?自学内容的是否完全正确?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可以分阶段地对自己自主学习的知识查漏补缺。

(四)合理的考核方法

自主学习和传统教授课程不同,自主学习更应注重过程的考核,且过程评分的透明和公正直接影响大家的体验感觉。而且分数相关也是最初引导同学们入门的动力。所以设定了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分值,总分按各项的加权累加。编制了考核具体实施办法,在广泛征求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实施。

三、总结及展望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开源,拥有了它就打开了面向成功的门。如何使学生从被动的应试型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的重点。高等教育学科众多,专业课各有其特点,以后应更深入得进行高等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更广泛开展专业课的自主学习实践,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指导自主学习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专家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系统,这种系统的原理是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领域问题,这种系统特别善于处理非线性关系,由于这种系统模拟专家的方法,因此专家系统特别善于处理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解决的专业问题。专家系统包括五个部分,包括接口、知识库、推理机以及数据库等,专家系统的工作方式就是运用系统中存储的知识进行推理,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专业问题。专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材料科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传统依靠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将专家系统应用到材料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较少的实验得出研究结果,节约了大量资源。

一、材料科学中的专家系统发展概述

1.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应用于材料科学的专家系统,随后科学家们相继进行了许多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80年代晚期,我国开始研究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系统,在合金设计和无机材料设计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历史,虽然材料领域的专家系统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许多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系统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专家系统已经应用到了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为材料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2.应用领域

根据材料自身的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将材料分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根据材料的作用分类,可以将材料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近10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系统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中,而且大部分应用于作为结构材料用的金属材料中。这是因为金属材料具有易加工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了应用,这种需求促使应用于金属材料领域中的专家系统的快速发展;其次,由于资金的限制,许多组织在应用新技术时,一般希望通过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多的研究成果,而人类对于金属材料的应用和研究使用时间比较长,对于金属材料的特点积累了许多的理论和经验,因此,在金属材料领域更可能开发出成功的专家系统。

3.应用类型

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专家系统进行分类,根据构建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基于Web的专家系统、基于框架的专家系统等;根据解决的问题,可以将专家系统分为监视、仿真以及诊断等11中。应用于材料领用的专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设计和优选,这是因为材料科学发展的需求。当前研究先进材料不能像过去一样一味地追加在实验上的投入,急需设计制造该材料的制造工艺以及选择制备该材料的设备,通过设备和工艺指导材料的制备,研制出先进的材料;其次,由于在设计和优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因此比较容易开发出设计和优选类的专家系统。

二、材料设计专家系统

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是指应用积累的经验、知识、科学原理以及实验规律进行推理,得出满足要求的制造工艺的计算机程序系统。近年来,材料设计专家系统在合金材料设计、复合材料设计以及成型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材料设计专家系统对材料的制造工艺进行设计,能够让科技人员学习到更多的材料设计的知识,同时还能减少研制、开发消耗的时间和经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材料设计专家系统研究的时间最长,取得的数据最多,是研究的主流,但是材料设计专家系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对材料的工艺、组分以及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明确,缺乏有助于建模的定量规则。

2.材料科学的一大发展方向是开发新材料,但是人们对于新材料不够了解,新材料的信息十分模糊和复杂,使得新材料的开发变得更加艰难。

三、人工神经网络材料专家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不需要任何先验函数的假设,也不需要预先给定公式的形式,直接从已有的实验数据出发,经过有限次迭代计算而得到一个反映实验数据内在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还可利用经过训练的网络模型进行推理预测,特别适合于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在材料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已用于材料选择、成分设计、智能加工与控制、工艺优化、相变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在材料性能、缺陷以及相变点等预测方面,应用更为突出。

四、材料科学中的专家系统发展趋势

目前,专家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已进人稳步上升的阶段。展望未来,材料科学中的专家系统将会朝着实用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功能强大是材料专家系统实用化和商品化的基础。伴随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有效解决知识表示和获取、提高系统推理能力的前提下,集成多智能技术的混合系统,将克服单一技术不足的缺点,成为材料类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材料专家系统实用化和商品化的保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数据库、过程控制、并行计算等技术都会逐渐应用到材料各类专家系统中。

参考文献

[1] 黄国兴,李琳,李冰,陈玲,李坚斌. 人工神经网络在材料制备工业中的应用[J]. 材料导报. 2006(11) .

篇4

材料化学主要介绍金属、陶瓷、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设计及用途,其专业英语与日常英语截然不同[1],句子以长难句为主,这对学生阅读专业文献造成很大困扰。本文举例解析长难句的句型结构,并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知识进行句子翻译技巧的归纳总结,为材料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和学提供帮助。

 

1.翻译技巧

 

为了专业问题表述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材料化学专业英语中的句子多为带有修饰成分的长句,即句中多有定语、状语、补语等从句;再者,为了专业问题表述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句子多用被动语态,又有若干特定句型,这些就导致专业英语句子翻译困难[2-4]。专业英语的翻译要求“信、达、雅”:信—准确,即译文要不偏离、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符合学科的发展规律;达—通顺明白,指句子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雅—专业得体,指译文选词要专业得体,简明优雅。实际翻译科技英语句子时,首先要断句准确,即找到句子的主干(主、谓、宾)和枝叶(定、状、补),再根据句型(如It-that句型、被动句型、省略句型等)和特定词汇,结合上下文和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翻译句子。因此,专业英语的翻译是对语法、特殊句型、特定词汇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2.长难句解析

 

2.1带有特征词汇的句子

 

周丽云[4,5]归纳了表达无机、有机化学经典反应的句子中常带有的一些特征词汇,通过这些词汇可以辨识反应类型并准确翻译句义。表明特定反应类型的词有:decompose或decomposition (分解),disproportionate或disproportionation (歧化),neutralize或neutralization (中和),oxidize或oxidation (氧化),reduce或reduction (还原),ionize或dissociate (电离),hydrolyze或hydrolysis (水解),electrolyze或electrolysis (电解),substitution或substitute或replacement或displacement (取代),addition (加成),elimination (消除),polymerize或polymerization (聚合),catalysis (催化)等反应,未表明反应类型的词有:react (反应),form (形成)。例如:In addition polymerization,the starting material is a monomer in a solution,emulsion,vapor,or even in bulk,and the polymer resulting from the polymerization has the same repeating unit as the starting monomer.[2]画线部分为句子主干,表明该句讲单体和聚合物;in addition polymerization为状语,表明反应类型为加聚;in a solution,emulsion,vapor,or even in bulk也为状语,表明单体反应的场所;resulting from polymerization作为polymer的定语,表明聚合物由聚合得到;the same repeating unit as the starting monomer作为宾语,重点是the same ... as短语的辨识。结合专业知识,该句可译为:在加聚反应中,原料是在溶液、乳液、气相或本体中的单体,而聚合所得聚合物具有与单体组成相同的重复单元。

 

描述材料性能及性能变化的句子一般也带有特征词汇。描述力学性能相关的词汇有:strong (强),weak (弱),stiff (硬),soft (软),brittle (脆),tough (韧),ductile(易延展的)或ductility(延展性),strengthen(强化),fracture(断裂),plastic deformation (塑性形变),elastic deformation (弹性形变),creep (蠕变),failure (失效),recovery (回复),fatigue (疲劳),yield strength(屈服强度)等,描述材料其他性能的特征词汇有:corrosion(腐蚀),degradation(退化),electrical(电的,电学的),thermal(热的,热学的),magnetic(磁性的,磁学的),optical(光学的)等。例如:Polymers are less stiff,less strong and less tough than most metals,so the new component requires careful redesign.[2](与大部分金属相比,高分子的硬度、强度和韧性都要差一些,因此,新的组分需要仔细地再设计。) 又如:This method(Powder metallurgy)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etals having low ductility,since only small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powder particles need occur.[2]画线部分为句子主干,having low ductility为metals的修饰定语,since引导原因状语从句,全句可译为:这种方法(粉末冶金术)特别适合延展性小的金属,因为粉末颗粒只需发生小的塑性变形。又如:Corrosion in simple terms occurs in metals because most metals are not in natural state until they return to the ore form in which we found them.[2]画线部分为主句,句中in simple terms(简单地说)是副词短语,翻译时作为插入语前置,because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整句可译为:简言之,金属腐蚀的发生是因为大部分金属的存在形式都不是天然状态,直到它们发生腐蚀回到它们被发现时的矿石形式。

 

2.2特殊句型

 

(1)It-that句型

 

It-that句型的形式为“It is/was ... that ...”,句子可能为强调句,也可能it为形式主语,that后面的部分为真正的主语。若去掉It is/was...that句子仍然成立,则为强调句;若it为形式主语的句子,则一般真正的主语都很长,将that后面的句子成分提前作为主语可使句子成立。例如:It is not until relatively recent times that scientists cam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materials and their properties.[2]该句型实为it is not until...that句型,主要用于强调时间状语,译为“直到……才……”,全句译为:直到近代,科学家才开始理解材料的结构元素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又如: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could be altered by heat treatments and by the addition of other substances.[2]此句中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该句可译为:人们发现,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热处理和添加其他物质而改变。It is said (reported,learned ...) that ...皆为此结构,常译为“据说(据报道,据悉……)”。

 

(2)被动句

 

由于科技英语中经常需要描述客观事实,在行为或结果的施事者不明确或不能给出时,可用被动句表达,此外,有时为了强调也用被动句。例如:All the elements have been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electron configuration in the periodic table.[2]此句用被动语态是为了强调客观规律性,可译为: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按照电子构型分类。又如:Many an applied scientist or engineer,whether mechanical,civil,chemical,or electrical,will at one time or another be exposed to a design problem involving materials.[2]画线部分为句子主句,whether ... or部分为scientist or engineer的定语,at one time or another为时间状语,involving materials为problem的定语,全句译为:许多应用型科学家或工程师,无论是机械方面的、民用方面的、化学方面的还是电学方面的,他们都曾经面临材料的设计问题。虽然是被动句,但考虑汉语表达通顺的要求,译成汉语并不一定用被动句。

 

(3)省略句

 

篇5

近年来,国内外对包装材料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二恶英、溶剂残留、有害生物、菌落数及装潢设计等的研究上,对于有害元素,特别是关于铅、汞、砷、镉、铬、硒、锑和钡等8种元素的研究。对有毒有害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极谱法、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1]。原子吸收光谱法由其自身具有宽的动态线性范围、低的检出限、高的灵敏度、谱线简单、分析速度快、低检出限、多种元素同时测定、选择性好等优势,是目前公认测定痕量元素与同位素最强有力的分析技术。研究包装材料中的有害元素是当代包装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包装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因此测定其中的有害元素是必要的。本实验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所产瓦楞纸为研究对象,对瓦楞纸中微量元素Pb、Hg、Cd、Cr、Se、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SPSS 18.0统计学分析,为包装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试剂。瓦楞纸(河北张家口)、硝酸、高氯酸、六微量元素标准液、三重蒸馏水等,其余试剂均为国产或进口分析纯。

(2)仪器。日立180-80塞曼偏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pHS-25型酸度计、凯氏烧瓶等。

(3)试验方法。采用日立180-80塞曼偏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Pb、Hg、Cd、Cr、Se、Ba的标准工作曲线。准确量取瓦楞纸2.0ml于250ml凯氏烧瓶中,缓慢加入硝酸15ml、高氯酸3ml,于电炉上600℃加热硝化1h,直至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后冷却,分别移入10ml容量瓶定容,在10ml容量瓶中吸取1ml溶液移到25ml容量瓶定容。其中,Pb、Hg、Cd、Cr用250倍比稀释测定,Se、Ba用10倍比稀释测定[2]。

2 结果与分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对瓦楞纸中微量元素Pb、Hg、Cd、Cr、Se、Ba进行分析,其仪器条件及SPSS 18.0统计学分析测定结果见表1、表2所示。

3 讨论

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表明:瓦楞纸中Pb、Ba、Cd、Se元素含量最高,Hg含量次之,Cr含量最低,这与文献报道的包装材料中微量元素成分基本接近[3]。欧盟在94/62/EC明确规定塑料包装和包装材料中的镉、铬、铅和汞的量不超过100μg/g。欧洲玩具安全EN-71-3标准和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2003规定了可触及玩具材料中铅、汞、砷、镉、铬、硒、锑、钡可溶有害元素的限量。

瓦楞纸作为一种常见包装材料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80%以上的瓦楞纸均可通过回收再生,瓦楞纸可用作食品或者数码产品的包装,相对环保,使用较为广泛。通过本实验研究,为河北省包装工业的发展及瓦楞纸产品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17-02

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新课标不断提倡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积极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一些学习策略,获得自我成就感,并且能及时对自己进行评价和监督。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概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能够在课堂上组织材料实现自学。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材料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要设计出自主学习材料供学生进行学习,而自主材料的设计要从地理教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重点难点地理知识,从宏观到微观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在对自主学习材料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原则,注重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策略以及自主学习材料案例的展开。

1.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原则

1.1以初中地理教材知识为主: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要以地理教学为重点,不能脱离教材。同时还要符合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整合初中地理相关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

1.2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主:既然是自学材料,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尽可能的接受自主学习材料,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开始和过渡,在具体材料设计方面不要太过于苛刻,针对比较难的地理知识,应该让教师进行引导学习。

2.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形式

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秉承给学生提高全面知识框架和理论指导为主要目的,开展自主学习材料设计。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应用,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自主探究,自我总结,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针对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说明。

2.1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在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一味的灌输会让学生觉得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并且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进行自主学习材料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提问。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理章节的重点所在,教师要从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为主,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完以后进行思考和回答。提问形式的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主要针对那些概念性比较强的章节内容,能够通过提问让学生尽快的锁定该章节的重点。

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该部分内容的重点主要是,"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其次教师就可以通过填空和简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

填空式:问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

问题2: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主要有,欧洲的西部、()、()、南美洲东部。

问题3: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区主要有,()、()、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

简答式: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该节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来完成以上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该节内容的核心所在。

2.2通过归纳和总结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上,归纳和总结不仅能够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目了然,同时也是自主学习材料设计的关键。因为学生自学往往把握不住学习内容的重点,有时候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自学,往往偏离了主题和重点。所以教师应该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通过表格和网络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

例如在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中国地形》的时候,可以通过表格式和网络式的设计进行对比学习,同时可以把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能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看到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通过表格式和网络式,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地图帮助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将地图进行图文转换,让学生根据地图去学习理论知识,或者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地图中,充分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资源。

表格式: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

热带气热带雨林高温多雨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候类型热带沙漠高温少雨撒哈拉沙漠

温带气温带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南部

候类型温带海洋温和湿润大陆西岸

3.结束语

通过自主学习材料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形式和知识结构框架进行地理的学习,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气氛。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和多角度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努力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让新课程改革在地理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篇7

总局局长在这次改革之初就提出了“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四合”要求,这是确保改革稳定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这“四合”,突出政治领先、党建引航、思想引领,促进全系统思想大聚合、人心大融合、力量大联合,为机构改革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人合,不能简单地理解把人合到一起就是人合了,“四合”是紧密相连、互为融通、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只有各项政策、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了,思想多元的问题、体制机制碰撞的问题等等都解决了才能真正实现“四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四合”还有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

我们前阶段的改革任务完成的较为顺利,后续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人员岗位的调整、机构职能的优化、部门职责的拓展等等,这些工作时间之紧、难度之大、要求之严、标准之高前所未有。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完成任务。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我们要学懂弄通改革的精髓要义,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时限,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党建和文化建设和绩效管理等工作载体,切实做到思想、政治、情感的认同,坚定信念把握方向,真正实现人合。只有实现了人合,才能真正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推进改革。

篇8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18-02

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又称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指从机体自身外周血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在经过体外激活和扩张后回输患者体内,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起到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治肿瘤转移复发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运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采集时常会遇上一些报警故障。为探讨各常见报警发生的原因,寻求其预防、处理的方法,本文对我院自2009年至今进行的2103例肿瘤生物治疗患者外周血采集进行研究。现将在采集过程中常见的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103例肿瘤生物治疗患者中:肺癌491例,肝癌432例,乳腺癌228例,黑色素瘤437例,肠道恶性肿瘤313例,其他恶性肿瘤202例。处理血量(1600~2500)ml;采集时间(50~90)min;每例采集次数1次。

1.2 外周血采集方法 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选择程序8-干细胞采集程序进行采集。穿刺两条血管(一般为两条普通大静脉)作血管通路;血流量30ml/分~50 ml/分,总共处理3个~5个循环血量(成人一般为1600ml~25 00ml)。全程采用ACD-A抗凝剂抗凝,全血与抗凝剂的比例为8∶1~10∶1。采集过程常规口服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3支~5支预防低钙血症,采集全程心电监护。

1.3 研究方法 观察每次血细胞采集出现的报警,并对其发生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作出预防、处理的方法。

2 结果

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肿瘤生物治疗患者外周血中经常会出现报警,但绝大多数可由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自行排除,不影响采集的效果。

3 讨论

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中常见的报警有:进血管路压力太低、回输管路压力过高、抗凝剂太低、无置换液、空气探测器报警、离心机内渗液、溶血等,其中前5类报警最常见,与文献报道的相似[1]。各常见的报警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简述如下。

3.1 进血管路压力过低(Alarm Inlet Pressure too low)

3.1.1 可能原因 患者本身的血管细小,尤其是长期化疗、血管破坏严重者;穿刺针刺破血管,引起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患者情绪紧张、寒冷、疼痛的刺激或枸橼酸盐中毒引起血管痉挛;分离管道扭曲、折叠;静脉插管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堵塞,或静脉插管位置改变致出血孔紧贴血管壁;盐水管路连接错误或夹子处关闭状态。

3.1.2 预防及处理 检查并去除原因。选择粗大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采集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注意保暖,盖好被子,寒冷季节可开放暖气等措施预防血管痉挛;采集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管道有无扭曲、折叠等;采集前及采集过程定期予口服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可预防及纠正枸橼酸盐中毒[2];让患者反复握紧松开压力球,并在上臂绑上弹力带。必要时可将出入路进行交换。

3.2 回输管路压力过高 (Alarm Reture Pressure too high)

3.2.1 可能原因 返血管路折叠、扭曲;返血管路侧穿刺针头堵塞;返血管路侧静脉渗漏引起局部血肿;回路阀关闭;管道安装不正确。

3.2.2 预防及处理 检查并去除原因。调整穿刺针位置或重新穿刺;检查管路和回路阀的位置,及时发现和纠正回血线路管道扭曲和回路阀关闭等原因造成的回血压力高报警。

3.3 抗凝剂太低(Alarm ACD too low)

3.3.1 可能原因 抗凝剂袋已空、抗凝泵管线从泵中脱出或未将滴壶放入滴数感应器中、抗凝泵管线在抗凝剂泵之前发生漏液、抗凝剂管路上的夹子关闭、抗凝剂液面过高、滴数感应器被遮住或太脏。

3.3.2 预防及处理 更换抗凝剂、检查抗凝剂针接头、装好滴壶、打开抗凝剂管路夹子及降低抗凝剂液面(1cm以下)。

3.4 无置换液(Alarm No-replacement-fluid)

3.4.1 可能原因 置换液探测器中是空管;探测器中有气泡或泡沫阻断信号。

3.4.2 预防及处理 更换置换液,先将管路从探测器中取出,按开始(START)键,待该管路重新充满后再放回探测器中;排除气泡,再将置换液管路重新装入到探测器中。

3.5 空气探测器报警(Alarm Air Detector)

3.5.1 可能原因 回流滴量腔中的液面水平下降过多,滴量腔管壁上有气泡或滴量腔与感应器的接触不良;空气探测仪功能不良。

3.5.2 预防及处理 检查并去除原因。按下排气键(Deaerate)将滴量腔彻底充满;敲打滴量腔除掉气泡;清洁感应器。重新安装进口空气探测室,确认它与传感器接触良好。

3.6 离心机内渗漏(Alarm Leakage in Centrifuge)

3.6.1 可能原因 离心机离心腔内的耗材发生泄漏;外面的液体流进离心室。

3.6.2 预防及处理 必须更换新的耗材,并将离心腔和分离盘充分擦干;确保没有液体从外面流进离心室中。

3.7 溶血(Alarm Hemolysis)

3.7.1 可能原因 血浆相对透明,不过其颜色已经变成橙色或红色(可能发生溶血);血浆管路中有较多的红细胞、气泡、泡沫。

3.7.2 预防及处理 再不能除外溶血的情况下应停止分离,更换耗材;将血浆管路从溶血监测器上移开,重新开始分离,待血浆中无气泡或清亮后立即重新安装血浆管路。

参考文献:

[1] 李爱萍;赵晓芳;白洁 血细胞分离机在机采血小板采集中常见报警故障[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11期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45-02

一、引言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是材料、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使学生具备应用无机材料表征技术的基本能力,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无机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的课程。因此,本课程作为材料、化学等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已在理工科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无机材料形貌、结构、物相和微区成分分析的理论基础,是融合了化学、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的多学科知识,原理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且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分析表征方法的原理又各不相同,知识点散,不易抓住重点。而教材内容的安排大多偏重于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具体应用实例所占的篇幅较少,这不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困难,感性认识也相对匮乏,所以学生普遍感觉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解掌握困难,是材料、化学类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涉及的仪器设备属于大型精密仪器,不仅价格昂贵,平时维护费用也较高。同时需要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才能使用,且承担大量的科研测试任务。这些因素决定了这门课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只能以演示为主,而这只能让学生对测试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不能达到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往往会出现学生不仅对如何正确选用各种分析方法感到困惑,也很难正确地分析测试数据,这不仅延缓了毕业设计的进度,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实际上,不管是考虑到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还是他们今后的工作需求,只要掌握如何利用分析测试设备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服务即可,也就是说这些设备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不是他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的内容侧重点应该由对大型仪器的参观改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为合理,而选择合适的案例则变得尤为关键。结合我校专业和学科特点及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系统化”。

二、“实例系统化”的应用

(一)应用模式

所谓“实例系统化”,就是我们在讲解某一方法时,以当前研究最热门的先进无机材料为实例,而我们在讲解后续的各种方法时,也以相同的材料为实例。比如,无机材料TiO2、石墨烯等在当前热门的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锂电池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我们在讲解各种分析方法时,都以TiO2、石墨烯等的表征数据为实例进行介绍。特别是对含有相同元素的某类材料的表征数据可以进行对比讲解(如C元素在石墨烯与C3N4中XPS数据的对比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测试方法原理的理解。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或者绝大部分的教材中,案例分析一般都不会选用同一种物质。我们采用“实例系统化”这样一种模式,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出发点就是让学生通过用同一种物质将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联系起来。这样做,首先会使学生在接触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为他们在前面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这种物质的某种表征数据比较熟悉了,再接触一种全新的方法不会很抵触。而且,很多分析测试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在讲解锐钛矿TiO2的XRD数据时,会指出各个衍射峰所对应的晶面间距,而我们在讲解锐钛矿TiO2的高分辨透射数据或者对其衍射花样进行标定时,也会涉及晶面间距,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同一种物质将这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所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及时温习已学知识的习惯,避免“学后面忘前面”的情况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分析表征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建立表征数据库

要做到“实例系统化”,首先需要对先进无机材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纵观无机材料当前研究热点,结合我校教师的研究背景,初步确定出几大热门研究方向,如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燃料电池、锂电池、量子点LED等。进而归纳整理出研究热门的无机材料,如TiO2、石墨烯、CdSe、Fe2O3、ZnO、C3N4等。然后就这些材料的表征数据按照表征技术(XRD、SEM、TEM、XPS等)进行分类总结,建立无机材料实例表征数据库。这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也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和从事材料研究、生产等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导致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的革新也是日新月异,这意味着实例表征数据库需要及时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各大仪器厂家新仪器、新技术的推陈出新都能在网上及时获知,各大高校也都有TOP期刊的电子资源,这给我们及时更新数据库提供了便利条件。

应用这样的实例不仅可以将研究前沿与表征技术紧密结合,突显前沿性和实用性,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无机材料当前的研究动态有全面的了解。经过调研,我校教师在这几个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将专业教师的研究内容纳入实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任务,还能激发他们踊跃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实例系统化”后,最直接的感受是学生做毕业论文上手很快,对很多数据信手拈来,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而且对数据的分析、实验条件的优化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引入专题讨论课

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大量的案例是不现实的,而先进无机材料的种类又丰富多样。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引入了专题讨论课。讨论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有成功案例。通过探索,我们总结出一种在《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专题讨论课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拟定5~6个先进无机材料专题,该材料是教师在以往授课中未涉及到的。然后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或教师指定,就某一材料专题形成兴趣小组。学生需要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如《先进材料》、《美国化学会志》及《材料化学》上就所选“材料”查阅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并精选出能够体现该“材料”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及涵盖讲授过的所有分析测试技术的文献。文献选定后,经过整理、分析和讨论,最终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报告人,就本专题以科研论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课堂汇报,汇报重点为多种测试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汇报课由教师主持,学生代表依次上台,以多媒体为辅助进行汇报陈述。在每一位学生的汇报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

虽然讨论课会占据一部分课时,但是它的课程内容远远比相应课时教师讲授课内容多。而且它的实施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表达能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实例表征数据库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文献精读,培养了科研思维,即如何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研究的结论,而小组讨论的方式还能有助于学生之间沟通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为在讨论课上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比如学生不愿意发言,情绪失控以及专题的讨论要点与教师之前的设想大相径庭等,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要想上好讨论课,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准备,做好应对各种突况的备用方案。

三、结束语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系统化”,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及研究所均有材料类众多专业期刊的电子资源,如此丰富的参考资料不仅能够让老师及学生及时了解无机材料前沿方向研究动态,也能提供翔实系统的表征数据。“实例系统化”不仅可以在《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中加以应用,而且在凡是涉及到材料表征技术的相关课程中都可以实施,所以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张霞,徐欣欣.无机材料结构表征技术课程的开设[J].大学化学,2011,(26):26-28.

[2]宋浩杰.“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化工,2014,(31):62-64.

[3]李军,王慧萍,刘延辉,何亮,李忠文.提升“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05-108.

[4]王平,王斌,罗玉梅.“材料分析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35-136.

篇10

课题资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资料,是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一个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更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占有量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全面地搜集、整理和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于2014年5月成功申报了自治州级课题《绿色的化石》,历经一年的研究,现已进入结题阶段,现将在课题研究中如何搜集、整理材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指导教师对程序性材料的搜集整理

程序性材料也就是计划性材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的收集整理。

我们在课题《绿色的化石》准备阶段时,通过实地勘察,要求课题负责人制定出翔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计划、课题申报表,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以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形式保存。因为在以往的材料收集中,课题组教师往往将材料上报过之后就随处堆放,没有保存的意识,在课题结题时,出现材料缺失,到处找材料的现象。因此,本人在课题立项时,就要求课题组教师,将所有的计划性材料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保存,以便于后期修改、补充、完善,保证课题资料的完整性。

二、指导教师对专题性材料的搜集整理

专题性资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运作的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

1.在我们学校课题实施时,我们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进行了课题专题性研究,根据四个季节特点,材料分别命名为“春之华”“夏之茵”“秋之韵”“冬之恋”专题材料集,要求课题组教师对四个阶段学生的原始作好收集、积累、整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批改后将学生作品进行打印,和学生原始作品一起收集、归档。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作品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学生作品资料的完整性。

2.指导教师对课题的所有图片资料按照课题的四个阶段进行分类、归档、编辑。因为,在四个专题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活动图片比较多,如果不进行分类、编辑,混合起来使用非常麻烦,且如果以后再想使用,无疑于是在大海捞针。所以,将图片资料分类、归档、编辑,做好电子存档,既是对课题研究活动的佐证,也是课题研究活动的一项重要表现形式。同时,要求课题组负责人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洗印出来,合理进行使用。

3.对学生在课题活动中创作的各类手抄报、美术作品等,要求课题组负责教师及时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做好电子存档后,再在展板上展出,保证了资料使用的延续性。

4.对于一些实物性的材料,如彩绘的石头、雕刻的树根等一些难以保存的资料,这些实物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创作的过程,能够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如果不能够把它们归类到课题材料中,难免有缺失和遗憾。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地分类,用相机拍照,以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样就很好地将实物性的材料转化为文字图片等材料,便于课题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

三、指导教师对成果性材料的搜集整理

成果性资料是指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课题研究结束时,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这些总结对课题终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将这些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上升为经验性的可供同行借鉴的材料,最为典型的就是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