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二维码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维码技术论文

篇1

1.1用户表,主要存储提交订单的用户或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

1.2订单表,主要存储订单相关信息,管理员根据此订单生成相应运单。

1.3运单表,存储生成的运单相关信息,根据物品交运情况,改变运单的状态。

1.4货物信息表,存储交运物品的信息。

2二维码的生成和解析

2.1服务器端二维码的生成

二维码生成在服务器上实现,当管理员点击生成运单的时候,根据运单信息生成二维码。信息数据包括:订单号、订单人、货物名称、下单时间、收单人、收单人地址,还包括生成时的运单号,运送人等。二维码在生成的时候会先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并根据其大小来安排每行的小方格的个数。然后通过特有的QR编码方式将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安排好黑色、白色小白块的位置。在它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都会有一个固定定位区域,其他位置为数据区。

2.2Android端二维码的解析

移动终端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客户程序的使用涉及到用户和派送员等多个角色。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二维码查询运单情况,界面如图4所示,再选择拍照或从相册提取照片,如选择拍照,则进入照相及获取解析二维码过程。二维码的解析涉及到图像图形识别分析技术,笔者使用了二维码开发者提供的开源代码库来进行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在扫描的时候程序会用摄像头首先寻找固定的定位区域,判断出哪里是二维码区域并取出数据区域,再利用其编码原理进行解码,首先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再转换为所需要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

篇2

中图分类号:TN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04-01

1.引言

1.1 二维码技术简介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常见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维码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

1.2 xml技术简介

Xml是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是一种目前已被公认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文档。

1.3 项目背景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OA网和工作网,OA网用于办公公文流程流转,工作网用于处理实际工作事项,根据保密要求,两网之间实现物理隔绝。但是两网间有不少数据是需要从OA网传到工作网的,长久以来都是利用人工录入的方法,讲OA网中的信息录入到工作网上,不仅效率低,而且由于是人工录入,还容易出现出错的现象。

1.4 论文架构简介

论文的后续部分组织如下:第2节第一部分给出需要用到的数据的xml格式定义,第二部分给出xml文档的,第三部分则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第3节第一部分对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第二部分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第三部分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第四部分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第4节对本了相关总结。

2. 应用系统的概要分析

2.1 xml格式的定义

Xml文档要被支持认读到数据库中,首先就要定义一种数据交换标准,这就好像是一种“暗语”。例如,我们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放在xml文档中,它在xml文档中就需要按照我们既定的标准,这就是xml格式的定义,包括xml文档中的元素、节点、属性等。只有经过了定义,并按照这种定义,两网之间的数据才符合规范地传输。

2.2 数据组合的定义

两网之间由于没有物理相连,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进行xml文档的生成和传输,传输还是要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所以xml文档的生成应该是在工作网接收到来自OA网的数据,并解析之后才生成xml文档,而这些接收的数据,就是二维码。OA网应该有一个数据提取和整合的功能,将我们需要的数据提取出来,并按照一种约定的格式进行组合。例如,我们可以规定“@@”为开始符,规定“@#”为结束符,“//”为数据分隔符。这样,所有在“@@”和“@#”之间的字符串就是我们的数据,再以“//”将数据字段从字符串中提取出来就得到我们的数据了。

2.3 应用环境的搭建

所需设备包括:OA网PC机一台;工作网PC机一台;二维码扫描枪一个;

其中二维码扫描枪通过usb线连接到工作网PC机,扫描枪口对准OA网PC机的二维码出图区,用于接收OA网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并将数据通过usb传输到工作网PC机的程序焦点。

3. 应用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由于该系统只是在一个OA网做数据提取,数据组合,二维码编码,在工作网做二维码解码,xml生成,数据导入工作,所以其流程是很显然的,基本上是基于应用,所以我们也无需对软件作分层。

3.1 数据提取和组合

我们可以通过程序的接口或者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访问提取,并且按照既定的数据组合定义进行数据组合,得到字符串。

3.2 AES加密

由于不少二维码编码库文件都对于全角字符的认读存在遗漏,所以我们在此利用AES加密对提取组合的数据字符串进行加密,得到全英文组合的字符串,这样可以解决部分不再编码库中的数据的编码,并同时提高的数据的安全性,这一功能可在将来扩展到其他网络中去。

3.3 数据分段编码

为了避免字符串长度过大,生成的二维码图片信息量过大超越扫描枪的认读范围,我们有必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段编码。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因信息量过大而无法认读的问题。

数据分段编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分段的数据隶属于哪个原数据,在分段后排在第几段,工作网接收程序在接收到所有原数据的数据后才进行整合、解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编码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要利用编码库提供的借口就可以实现编码了。

3.4 分段数据的接收

分段数据编码后,在OA端显示器显示出来,扫描枪扫描后将分段信息传到接收程序的接收焦点,接收程序将数据缓存起来,在该组信息所有数据都扫描接收之后,将缓存的分段信息按编好的序号重新整合,并通过AES解密,还原出原来的数据组合。

3.5 组合数据的还原和xml生成

在得到还原之后的组合数据后,我们要讲数据提取出来,这个我们根据之前的数据组合定义split逆向得到。在得到这些数据后,根据xml格式定义,利用开发工具引用xml,生成满足我们需要的xml文档即可。

3.6 xml文档的导入

Xml文档的数据导入,这是最后一步工作,可以在xml文档生成的同时由程序自动导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利用其它导入工具手工导入。只要我们生成的xml文档满足我们之前定义的xml规范就可以了。

4.结论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利用二维码技术和xml技术实现了物理隔绝的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幅度地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1 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1.1 二维码技术研究情况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二维码技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应用已很广泛,涉及到电子商务、电子名片、信息识别、电子票务、娱乐应用等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国对二维条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正式应用始于2006年9月,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二维码业务,其主要用于手机上网,销售对象是广告商、SP服务商等企业客户,业务范围相对狭窄。近年来,随着国内网络建设的完善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二维码应用呈现出井喷的状态。

1.2 国内企业二维码技术应用情况

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同年年底,微信引入了二维码身份识别这一新功能,通过扫描对方的二维码信息,可快速添加好友,免除了以往查找好友时,需要输入昵称或账号等步骤,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2013年,淘宝公司推出了支付宝钱包,同年年底,推出条码支付,用户可选择采用一维码或者二维码支付,后续版本中,支付宝钱包中修订为同时显示一维码与二维码。目前,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9亿,日常移动支付日交易笔数超过4500万笔,2014年12月12日,支付宝钱包推出针对线下扫描支付的大规模5折推广活动,受到优惠活动的刺激和新鲜支付方式的吸引,各大超市、便利店在活动当天天迎来了大量支付宝钱包用户,二维码的使用者也由“80后”、“90后”扩展到了“50后”和“60”后,二维码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

1.3 国内高校图书馆二维码技术应用情况

据统计,截止2014年1月全国115所211高校中有77所使用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推广活动中,推广比例占到了67%。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书目检索系统、移动图书馆、微博、微信四个方面,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在书目信息中加入了二维码,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用手机扫描页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将所检索到的书刊的出版及馆藏等信息存储到随身携带的手机中。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门户网中放置了包含了其图书馆标识的二维码,用户只要通过手机、ipad等设备扫描即可直接登录北京大学移动图书馆,进行信息查找、获取、浏览等相应操作。兰州大学图书馆推出了“兰州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并提供二维码供读者扫描,关注后可以使用“馆藏续借”、“馆藏查询”、“座位预约”、“杂志精选”、“新书推荐”、“资讯速递”等功能。南京大学图书馆在其门户网站的左侧提供了4个二维码,分别对应“南京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CASHL文献传递服务”以及“移动图书馆”,扫描后即可进入相应系统,同时读者可通过关闭按钮选择是否在首页上显示二维码。另外也有部分高校通过二维码推广主页、馆内动态等信息。由此可见,二维码技术已经被图书馆界所接受,并涉及到了图书馆内多方面的业务。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服务群体主要为本校师生,年龄集中在20岁至30岁,知识文化层次较高,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与认可度高,图书馆可以针对其特点在结合传统图书馆推广范式的基础上进行新方式的推广应用,以更好的贴切目标群体的应用需求,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据新华网报道,截止2014年12月,国内智能机普及率突破七成,奠定了图书馆利用二维码技术开展推广活动的硬件基础,同时网络资费也逐年下调,2006年10M流量需10元,2014年,10元可获取100M流量包,已达到大众日常生活可承受的范围。在此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利用新生的二维码技术进行移动图书馆推广宣传活动。

目前移动图书馆建设思想已经被大部分高校接受,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截止2013年5月,全国34所“985”院校中有30所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占总数的88.24%;33家省级图书馆(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图书馆)有20所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占总数的60.6%。移动图书馆通过智能设备为读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但是对于移动图书馆的推广各高校方式并不一致。笔者通过网络调查了部分高校的移动图书馆推广情况,有些高校在图书馆门户上给出了移动图书馆二维码供读者登陆,有些高校则是在图书馆新闻动态中做了通告,还有部分高校在本校论坛、微博中做了相应通知。移动图书馆作为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延升拓展,功能上除了可以实现图书续借、图书预约、馆藏查询、借阅查询等基本模块的处理,还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资料查找,论文浏览,电子书,电子刊的浏览,撰写论文,参考咨询等扩展模块的处理,基于此,移动图书馆应该成为图书馆服务推广的重中之重。受硬件限制,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应用时存在符号字母输入繁琐的现象,二维码的出现恰好改进了这一点,移动设备只需要扫描特定的二维码就可以访问制作者指定的互联网地址,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图书馆需要做的是将二维码推送至读者,并引导读者进行扫描。笔者认为利用二维码图书馆可以在线上线下同时推广宣传移动图书馆服务。

2 线上推广移动图书馆二维码

2.1 利用门户网站推广

可以在校园门户网站首页与图书馆门户网站首页等师生访问较大的网站首页直接挂载二维码供读者扫描登陆,图书馆读者数量众多,个人耐性不一,这种方式比较直接,免去读者需要去查找翻看图书馆新闻,登陆论坛,访问微博等才能找到移动图书馆入口的弊端,只要打开门户首页即可登陆。

2.2 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社交平台

微博,微信服务是近年出现的依托网络社交关系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新媒体平台,微博侧重于简短文字信息与图片分享,通过帐号关注,信息推送等机制能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微信服务侧重于实时性,互动性,通过朋友圈分享,微信平台推送等方式传播信息。一条微博或者微信信息经过转发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千余人浏览,信息传播速度远高于传统媒体渠道。图书馆可将移动图书馆对应的二维码发送至校内宣传部门,院系,学工系统,学生社团等部门的微博,微信,通过关注,转发,朋友圈共享等方式将移动图书馆二维码推送至广大读者,实现移动图书馆快速登录。

3 线下推广移动图书馆二维码

3.1 被动式固定区域推广

二维码的组织特性赋予了其良好的附着性,二维码可以印制在各类材料表面,如横幅、塑料甚至于陶瓷。2013年十一期间,沈阳市区一栋建筑楼体上,高挂一幅巨型二维码,扫描之后,进入一本手机杂志,仅十一长假期间就有近万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利用较低的推广成本下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

图书馆可以将移动图书馆二维码制作成个性化标志物,大幅海报,易拉宝,横幅等实体摆放于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入口,图书馆各楼层,教学楼入口等位置,利用个性化于互动性吸引有兴趣的读者在经过时使用手机扫描并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

篇4

中图分类号: P44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二维码的存在,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由一个二维码矩阵图形和一个二维码号,以及下方的说明文字组成,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将手机需要访问、使用的信息通过编码到二维码中,利用目前智能手机的众多功能(如摄像头)识读,这就是手机二维码。而手机二维码可以实现对众多载体实现编码,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关键字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快速便捷地浏览网页、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而省去了在手机上通过各式浏览器输入URL(网址)的繁琐过程,实现一键上网。同时,还可以方便地用手机识别和存储各类信息、自动输入保存信息,获取公共服务(如新闻、视频、生活服务等),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随着4G无线网络的到来,二维码可以为网络浏览、下载、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提供方便的链接,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变得更迅捷、灵活、高效。

物联网在移动式系统中的应用

1、有利于构造创新、开放的信息资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诞生及应用,物物相联的密度更紧凑,同时还具有更加开放和创新的特征。可以依托物联网强大的物质和信息资源优势来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资源共享模式。在该模式中,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联网资源,并在发掘物联网信息的同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在商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某产品进行研发时,可以及时有效收集该产品的信息变更,及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为商家的利益提供相对稳定的保幛,也能让商家去发掘一些潜在的利益。

2、物联网与二维码技术应用的区域

目前二维码一般存在于可印刷的平面媒体上或具可显示图像的物理终端上。目前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对二维码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比如在物流、交通、旅游等一些流通性的行业上,目前消费是一项人们日常必不可少,涉及的物体非常广泛,因此,能够在各个消费领域中将二维码技术融入其中,将给人们的日常消费带来便利,同时更能驱动各项消费。

3、4G网络对物联网的影响

移动用户最大的特点就是位置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物体的位置随意移动,读取及传送的速度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问题,而随着目前4G网络的到来,相比于原有的2G/3G网络,速度已经有了质的改变,直接从原来的3G速度提升了10~20倍不止。4G时代,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物联网技术广泛使用下的今天,4G网络对其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控制等技术,将实现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物联网的未来应用发展趋势。

物联网与二维码技术在移动式系统中应用发展的思考

1、如何解决两者互联互通

物联网虽然被提出已经好几年了,但其技术还不算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要对旧式的使用方式完全颠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二维码技术也是近几年被火热相传的一门新兴技术,要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在移动式系统中的应用,需要非常多的技术与设备更新转换,还要考虑这其中所需要花费的成本问题。

2、如何管理及信息安全的保护

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需要通过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进行部署,在感知层中,节点的类型多种多样,很多安装部署都在没有监控的环境中。黑客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这些设备,因此,在物联网世界中,想要保护数据不被不法份子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破坏,需要在众多层面上采取措施,而身份识别则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手段。可以通过密码验证、指纹、脸部扫描等方面进行较为安全的几层防护,随着4G手机网络的推广,所带来的隐患也随之而来,如何确保在移动网络中嵌入物联网与二维码安全技术,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解决了这一重大难题,其它的只是就是应用研究的工作了。

结束语

本论文主要研究物联网及二维网技术在移动式系统(如手机、平板电脑)中的应用,期望通过这两个较新技术能够将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数据的读取与识别,不仅能够做到快捷高效、准确无误,还能节省大量的物理设备去存储海量的数据。手机二维码的发展,关键点已经不在于技术上如何实现,而在于各技术方共同合力,抓住物联网、电子商务、4G 这几个大领域的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出新的业务模式,共同构建多方合作共赢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崔鼎.物联网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下的应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07

篇5

目前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基础应用、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等三个主要方向,如图1所示。1.1BIM基础应用方向。BIM基础应用多数是基于BIM软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是目前毕业设计的主流课题方向。如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碰撞监测、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造价分析和三维动画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对象以房屋建筑为主,目前已拓展至桥梁、隧道、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BIM应用软件方面,建模软件以Revit最为常用,碰撞检查和动画模拟多数采用Revisworks软件,工程算量和造价分析则常采用广联达和鲁班等国内软件。总体来看,该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为主,课题的完成情况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以多高层房屋为对象的“建模+动画+算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已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钢木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研究内容也延伸至进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同时,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实际工程,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已成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1.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普及,其应用和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辅助设计施工向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BIM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BIM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BIM与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BIM与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BIM与三维激光扫描、BIM与结构健康监测等前沿技术融合方向。以BIM与RFID技术融合为例,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大批量地进行构件验收、安装时,主要通过人工方式填写报告、录入数据,信息延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常常无法判断构件的真实状况,很容易发生错误,导致各类问题频发。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监控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和运维状态,并以无线网络即时传递信息到BIM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构件的实时追踪,解决信息错误和丢失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类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有时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方式,由企业导师制定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1.3BIM软件研发方向。BI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集成、交互与共享,模型是载体,软件是工具。在BIM软件平台研发方面,国内外各大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了各类适用于建筑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商业BIM软件。如,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Navisworks、Civil3D等BIM软件;美国Bentley公司推出的ABD(AECOsimBuildingDesigner)软件;此外还有Tekla公司开发的专用于钢结构设计的Xsteel软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国内也有广联达、鲁班、PKPM、3D3S等公司开发的相关BIM软件。虽然商用BIM软件已较为成熟,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企业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定制研发。相比于BIM应用方向,软件研发类课题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有前期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软件编程有兴趣。此外,也有部分研发类课题不需要编写代码,只需要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界面等,具体编程工作由他人或企业来完成。

2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案例

2.1BIM基础应用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超高层建筑模架装备模块化仿真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为案例。该论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块项目1号办公楼为实际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系统组成和工艺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对超高层结构核心筒使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现场安装、标准层施工、桁架层施工和墙体收分层施工等技术;(2)分析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初步确定模架标准构件库,根据模架装备标准构件创建Revit参数化族库,对标准构件和非标准构件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虚拟预拼装;(3)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对钢平台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毕业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方案,借助BIM软件建立了模架标准模块构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块的组合与拼装,实现了模架装备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对钢平台安装、标准层施工、收分层施工等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该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对模架装备的模块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2.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毕业设计案例。目前,BIM与GIS、VR、RFID、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融合交叉应用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例,该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坐标、反射率、颜色等信息,基于这些大量、密集的点信息可快速复建出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颈瓶。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为案例,该论文针对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时面临的竣工图纸无迹可寻、空间几何信息难以采集、建筑物细部特征难以捕捉、测量所需时间及金钱成本过高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上海某演艺场所进行扫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配准,再采用ICP算法进行平滑操作,最后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见图3所示。该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设计与研究工作中。2.3BIM软件研发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研发”为案例,该论文从研究国内外钢结构BIM建造管理平台入手,分析了构件信息追踪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语言初步实现了构件追踪和进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构件追踪界面见图4所示,软件对每一根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支持单独或批量下载功能。二维码存储构件的编号、安装位置、尺寸、长度和质量等基础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构件的报验和质量检验等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功能,可追踪构件的生产、制作、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信息,实现对构件加工和安装中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构件安装进度信息的实时掌控,而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构件的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装进度管理中,为这些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层则实现了加工制作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加工制作的调整又决定了现场施工情况。此外,通过二维码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地发现现场质量问题,解决现场管理人员携带图纸及查询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软件的开发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传和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很难由一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由指导教师团队完成,本论文主要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效果建议

3.1增加前沿课题数量。目前,BIM方向的毕业设计仍然以“建模+动画+算量”的软件应用型课题为主导,虽然该类课题的实用性强,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难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学生,该类课题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BIM软件使用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增加BIM与物联网、大数据、VR、AR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现有的主流BIM平台均被国外垄断,亟须发现和培养一批专注于软件研发的学科交叉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研发类课题,锻炼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3.2加强校企合作。BIM技术无论是软件使用、平台研发,还是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类大型企业均配备了BIM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BIM应用、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而在国内高校中专职从事BIM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非常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BIM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BIM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6]。针对于此,同济大学与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已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与BIM技术有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于企业,部分毕业设计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3重构现有课程体系。近十年来,虽然BIM技术和软件已有长足的进步,正向设计已开始应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毕业设计中也最为常见,即学生根据二维CAD图纸创建其建筑、结构及机电等三维BIM模型。从已有的毕业设计效果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特别是机电图纸的识图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来提高识图能力;二是学生的BIM软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时间被用于软件学习中,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单独设置BIM课程,或者虽然单独设置但将其作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考虑到BIM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笔者建议将BIM技术的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如:将BIM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特别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一项必修内容。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BIM技术已被广泛视为改造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战略手段,正在导致建筑业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从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来看,BIM技术相关课题已成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三大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基础应用、前沿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以同济大学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毕业设计案例,最后提出了增加前沿课题数量、加强校企合作、重构现有课程体系等用于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建议,可以为BIM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东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43):51-52.

[2]许娟,鲁子良,侯超平,等.基于BIM平台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教学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86:42-43.

[3]白泉,边晶梅,于贺.土木工程专业BIM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5):90-93.

[4]王婉,李怀健,刘匀.BIM技术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1-166.

篇6

2内文版面自我宣传设计的原则及要素

内文版面自我宣传设计的原则如下。1)一目了然,容易获取。页眉在版心外,比较醒目,还不影响论文部分,并且设计得好还能使版面美观[7]。因此,对期刊自我宣传信息多采用页眉设计:有的放在版心上边的天头位置,如《编辑学报》;有的放在版心下边的地脚位置,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有的竖排在版心左右的切口处,如《编辑学刊》;放在订口位置的较为少见。考虑读者需求首要是论文信息,其次才是备其查找使用的期刊信息,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期刊自我宣传信息宜放在版心下边的地脚位置。2)与论文信息简单易分,不相混淆。期刊自我宣传信息和作为论文主要信息的正文部分的字号和字体要有所区别。页眉用字的字号必须小于论文正文字号,字体可酌选。为了与论文信息更易区分,其间多用页眉线隔开。3)择录要点,信息简洁。单篇文章的PDF文档需要补充展示、宣传的期刊信息很多,但版面空间毕竟有限;因此,要根据读者需要和期刊宣传意图选择精要信息设计,如刊名,年、卷、期,页码,栏目名称,体现刊物定位、办刊宗旨和方针的宣传语等,展现期刊的“精髓”信息。此外,可利用现代技术,制作、刊载能包括较多信息的二维码[8],可链接期刊网址、博客、微博等,给读者提供找寻期刊更多信息的路径。4)版面整体美观、明朗、和谐。期刊自我宣传信息的设计还要体现美化版面、调节视角、平衡感官的功能,既引导、方便读者阅读,又要努力营造愉快、轻松的阅读氛围。成熟的计算机排版设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调用点、线、块、框、字体、符号、图片,以及利用黑白灰或多色系、冷暖调等装饰功能给版面设计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不能过度使用而喧宾夺主,使版面混乱,影响读者阅读论文。内文版面自我宣传设计的要素如下。1)必需要素。对于文章编排,GB/T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规定:“正文部分应根据需要在页眉或其他适当位置标志便于迅速识别的下列项目:a)刊名(外文并列刊名可缩写);b)出版年、卷号、期号;c)第一著者或全部著者和文章题名。”[9]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肩负弘扬、传播科学技术的神圣使命,要带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在期刊内文版面设计中放置这些必需要素,既是对期刊的自我宣传,又是为读者和检索机构提供方便,更有益于我国期刊出版与国际接轨[10]。2)必要要素。国家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但读者深入认识、了解刊物,作者撰写论文引用、投稿和期刊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办刊形势而进行自我宣传、营销需要一些很有必要的期刊信息要素,如期刊网址,投稿在线平台网址或投稿信箱,体现刊物定位、办刊宗旨和方针的宣传语,代表期刊学术质量的主要荣誉,被检索收录情况,中、英文引文格式,期刊博客、微博、论坛网址等。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科技期刊的生态环境,期刊根据自身情况在版面编排上加上部分必要要素,使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多样化、大众化,使界面更人性化、更友好,能明显增强期刊的传播效能,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篇7

二、自助回单打印银行等凭证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一)金融银行凭证防伪安全研究目的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是一款由浙江建林电子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面向各金融机构的自助式打印服务产品。浙江建林电子电气有限公司拥有该系统多项专利成果。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突破传统回单业务处理方式,将被动的单据索取转变成主动的自助式服务,有效提高了回单业务的处理效率,并减少了柜面回单业务的处理压力。该系统采用一次成像打印技术,将单据信息、防伪二维条码与印鉴加密信息整合为整体打印任务,无需外接设备即可完成印鉴加盖工序,所打印印鉴中隐藏有相应的防伪信息,可有效防止印鉴被复印仿制。

(二)防伪自助回单打印系统设备研究内容和结果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与业务处理软件构成。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硬件设备主要由:机柜,计算机,激光彩色或黑白打印机,读卡器,二维码读取器以及金属键盘。该系统机柜内配备计算机并设有与计算机连接的读卡器、金属键盘、打印机。计算机网卡与银行内部网络连接。其中,计算机设备用于加载自助回单打印系统软件,并处理各外接设备输入输出数据;打印机设备用于打印输出相应单据;读卡器设备用于读取客户相关磁卡中的数据信息并传递给计算机内的自助回单打印系统软件;二维码读取设备用于识别打印在单据上的二位条码信息;所配备的金属键盘用于用户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互。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业务处理软件模块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数据加密模块,数据打印模块,数据更新模块与硬件监控模块。其中,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账户相关信息与单据相关信息的传输;数据存储模块主要负责存储相应的单据数据;数据查询模块负责查询过滤指定单据数据;数据加密模块负责压缩加密防伪信息;硬件监控模块负责实时检测打印机当前的运行状态。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主要采用C/S模式进行软件架构,该系统与柜台业务处理终端同属于银行前置终端,由前置服务器负责管理。前置服务器则通过中间件与后台业务数据连接,完成业务数据交换。利用套接字技术完成远程服务器连接访问并负责完成客户端各项回单业务处理需求。

三、创新点与创新重点要求

建林自助回单打印系统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三项:

1、单据防伪打印:通过采用双重光学防伪手段对单据进行加密,隐藏验证码信息,防止单据被复印仿制。

2、前台电子表单技术:电子表单用于账单格式设计及数据转换,动态调整相应表单信息。

3、硬件实时监控技术:实时监控该系统关键设备-打印机的工作状态,并向计算机反馈监控信息,将打印机相关的错误信息显示到计算机屏幕上。

4、二维码物理隔离信息交互式外部入录。

篇8

根据对教育行业需求的理解,笔者将数字教育平台设计成数字校园、题库系统、在线课堂、资源下载、考试服务、在线答疑、教育资讯、个人中心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为学校、教师、学生甚至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资源。

1.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强调合作、分享以及传承的精神,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环境。这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提供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数字校园自主选择多种媒体相组合的学习资源,并能够创新地运用和创造自己需要的资源。数字校园是对现实校园的一种抽象化处理,实现了校园和班级组织关系搭建,云图书馆的建设,以及教师、学生、家长三者的互动教学。

2.题库系统

题库是教育平台的一个重要内容资源库。在系统题库的基础上,可以开展针对学校的B2B业务。学校内部可以利用平台题库进行智能组卷,以对学生或特定班级学生进行测评,并可以由智能题库系统得出测评分析结果。题库系统的功能可以设计为自定义目录、试题录入、试题批量导入、试题编辑、试卷构造和字典维护等功能。

3.在线课堂

在线课堂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与教育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一种利用网络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实时传送视频、声音、图像等的通信工具。进行课堂交流的用户可通过系统发表文字、语音会话,同时观察对方视频图像,并能将PPT、Word等文档显示在白板上,模拟真实的课堂环境。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较,在线课堂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自由性。

4.资源下载

针对接受教育的目标用户不同,系统需能够提供高中、初中、小学等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下载。教学资源的种类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包括课件、视频、教案、试卷、论文等资源。教育平台内的会员可以上传以上各种资源,并制定价格,以供其他会员付费浏览或者下载。

5.考试服务

在线考试是指通过操作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测评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形式。教育平台的考试服务可以分为高考志愿填报分析、中考应试、高考应试、同步测试等,其中同步测试分为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在线同步测试。

6.在线答疑

在线答疑模块,是为了提高网站用户活跃度而设置的。平台会员可以针对学习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线提出疑问,并可设置给予问题解答者的奖励(网站积分或者虚拟货币等),其他会员可以针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然后由提问者选出最佳解答方案,此时问题奖励将归集到所采纳的解答者。

7.教育资讯

为了丰富平台的内容资源,平台可以提供教育类的各种最新资讯。资讯可按照类别进行汇集,包括教育要闻、家庭教育、家长课堂、升学备考等专题。每个专题下又可继续进行更细粒度的划分,例如升学备考可分为小升初备考、中高考备考等子栏目。

8.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是用户可在此平台上执行各种操作的统一汇总,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平台提供不同的个人中心模板用户。通过个人中心,用户可以看到与自己相关的讯息。

事实上,很多传统的教育类出版社也都或早或迟、或深或浅地涉足了数字教育平台的建设。目前,数字教育的赢利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绝大多数出版社从提出建设到平台建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收入微乎其微。对此,出版者们也深感困扰。

如何摆脱数字教育平台目前的困境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摆脱数字教育平台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或许能够缓解目前出版人的犹豫、观望的焦灼心情。

1.抢占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增强品牌的吸引力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移动客户端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新鲜多样的信息充斥在消费者面前,分散着他们的注意力,快餐式的浏览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不难看出,在如今广泛的媒体碎片化时代,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产品,要想让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内心,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网络时代新技术下的数字出版产物同样面临着品牌吸引力的问题。在学生的时间被分割成碎片时,出版社的数字教育平台的品牌应该以何种方式吸引学生,并且做到持续地吸引呢?目前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谁能够更多地抢占学生的时间,谁就更能赢得学生的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吸引学生,更多地抢占他们的碎片化时间呢?笔者认为,出版者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1)生动化形象,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

目前已有不少有实力的出版社和技术公司建设了数字教育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出版者就需要考虑自己的产品该以何种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众多的信息中第一时间就看到你、关注你。一套好的平台名称、一句打动学生内心的口号、一则吸引眼球的广告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得到他们的关注。

(2)互动式体验,增加学生了解品牌的时间。

上面提到出版社要做到吸引学生眼球,得到他们关注,这是打动学生关键的一步,但也仅仅是第一步。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再花时间深入了解品牌,是出版社要做的第二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如今,任何产品的营销,都必须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注重与消费者互动。作为数字产品的教育平台也一样,应加强与学生互动,以新颖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其中,以便有效增加学生了解品牌的时间,这样就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好感度。比如增加二维码、品牌App等,通过这些形式增加学生的停留时间,让他们更充分了解品牌。

2.有针对性地组建电子教辅,以B2B的模式推送给学校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每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不一样。出版社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需求,利用题库系统,有针对性地为它们组建个性化的、贴合它们需求的优质电子教辅,再以B2B的模式推送给学校,让学校一看就知道是自己最需要的教辅。

3.用二维码构建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随着4G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二维码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大量应用于商业领域,但其在出版领域,尤其在教育图书出版领域,应用还没有得到普及。绝大多数传统教育类出版社边按老套路出版传统的纸质教材教辅,边或多或少地尝试着开发数字出版产品,既将未来寄望于数字出版,又几乎没有改变传统出版的赢利模式,陷入了“明知数字出版是未来发展方向,却不知道路该如何走”的尴尬境地。但是,从纸质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毕竟是需要过程的,甚至也许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二维码,应该可以是这个过程中的桥梁。就教育类出版产品来说,二维码的使用可以使传统的纸质教材或教辅的内容得到延伸,可以满足读者对视频、音频、导读等深度阅读的需求。可以说,二维码在目前及未来会成为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出版技术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它既能够使传统图书搭上数字出版的高速列车,又能够使出版社借传统图书来推销自己的数字出版产品乃至整个平台。对于传统的教育类出版社来说,就具体的用二维码构建的数字出版模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方案。

(1)把传统教材、教辅图书当作数字出版产品的销售载体。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育类出版社有一大优势,就是纸质教材、教辅图书的发行量很大。基于这一点,出版社完全可以在图书封面、封底或者内文上印数字出版产品的二维码,实现数字出版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二维码容易制作,持久耐用,尺寸不受印刷像素的影响,从制作到印刷,整个过程几乎都可以是免费的。这种方式,等于是免费为数字出版产品开了一家又一家的书店,何乐而不为呢?

(2)通过二维码,把微课程当作传统教辅图书的增值服务。

从2012年开始,微课程就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所以在种类繁多的教辅类数字出版产品中,这里只选择通过介绍微课程的应用,就教育类出版社何以通过二维码将微课程作为传统教辅图书的增值服务,从而实现赢利,来简短地说两点看法。其一,对于传统的教育类出版社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等于是多做了一套讲解类的电子图书,而且这套书的推广几乎不需要另做投入,只需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便可送达到学生的手中。其二,微课程可以使用免费和收费两种模式。免费模式下,纸质图书的销售可以大大得到促进;收费模式下,数字出版产品可以实现销售,从而达到赢利的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出版社都能把自己的产品更多地销售出去。

篇9

二十世纪末以来,现代科技就已经开始逐渐融入并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化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无法逆转的趋势。随着移动客户端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令人吃惊。人们在知识的获取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的转变也有了更高的挑战[1]。

图书管理系统[2]在软件开发和使用上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国外图书馆管理系统[3]的发展总趋势是向开放式发展,但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仍然处于一个各自独立的状态,并没有一个居中的媒介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近年,国内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在这其间也并没有运用任何中间载体对二者架起联系。

最近,一个名为“扫一扫”的功能逐渐风靡,这一功能可以与数字对象识别符[4](包括二维码、条形码等)结合起来,使用摄像头对数字对象识别符进行扫描,就可以在手机或其他移动客户端上出现多种信息,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欢迎。如果能够利用数字对象识别符来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处理,建立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联系,相信能够让图书馆的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本文便是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二位一体的系统,旨在通过数字对象识别符号搭建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连接的桥梁,以期改善图书馆纸质资源庞杂、使用不便利,而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电子资源使用率又较低的现状。与此同时,面向高校学生,本文还介绍了一个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课程的电子资源库,力求方便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希望改善现在高校学习中电子资源不够完善,不够系统,寻找资源麻烦的状况。

2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配置优化

2.1资源优化配置

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试验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首先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项目的整体走向及是否具有研究价值。(2)完成前期准备后进行技术调研,选择项目技术路线。(3)然后进行资料收集,资源库的建立,以及网站设计工作(4)建立网站,并且试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用户的反馈信息收集工作并对于项目成果进行评估。(5)通过试运行结果分析项目的发展意义及推广价值。

2.2前期调研分析

2.2.1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针对纸质及电子资源的现状制作相关调查问卷,将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最终得到结论: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在学校的时间越长,他的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会增长的越来越快,而增长率与其使用方便度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使用方便度正是指图书馆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匹配程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此项目深入进行下去。

接下来,基于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对以下三个措施,入馆培训(P1)专人咨询(P2)二维码技术(P3),在经费,人力,资源,复杂度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使用层次分析法[5]作了分析,以此来确定二维码技术可能对于图书馆建设带来的影响。

分析结果如下:

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合理利用资源所考虑的三种方案相对优先排序为:P3优于P1,P1优于P2,P1,P2,P3的资源分配比例为:34.45%,20.63%,44.92%。即在只考虑上述三种措施的情况下,图书馆资源在三种措施投入方面的最佳比例。可以看出二维码技术相较于入馆培训及专人咨询上分别有着30.39%及117.91%的优势,因此利用二维码技术来进行研究是具有可预期的效果与益处的。

2.2.2 图书整理分类及二维码制作

将书籍分为专业类、科学科普类、小说类、课外读物类、杂志和期刊。并根据不同书籍类型不同的特点提供不同的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如视频、音频等。

选择了东南大学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中的部分计算机类期刊,使用堆叠式二维码。二维码中所包括的信息有:主编、定价、国内邮发代号、国外发行代号、电话、投稿邮箱、出版日期、期号、刊号等重要信息。同时,针对于各院系专业整理了其参考教材,辅导资料,往年真题的电子资源以及相关信息,并且借助于二维码来将资源分享给高校学生。在图书馆相关纸质书籍的背后,也附上了实体二维码,以达到连接纸质书籍以及相关电子资源的目的。[6-7]

2.3 项目分析及搭建

2.3.1 基于用户调研的需求分析报告

根据前期的用户调研,设定了以下一些网站的功能模块。

论坛、学习资源模块及其用户上传制度。在书籍详情下设置讨论区,对书籍进行评论,实现读者的阅读经验分享和知识互动。将课堂课件、相关课程论文等学习资料整合成一个独立的模块,通过用户上传机制来丰富的资源内容,且设置相应的审核机制来严格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在增加图书资源丰富性的同时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智能搜索与智能推荐。设置多种搜索方式,设置在不同的查询条件下搜索及不同程度的搜索来缩小查询范围及其快速定位搜索目标,大大提高了查询的效率和速度。充分应用大数据等计算机领域相关技术,获取用户的阅读偏好,在网页的智能推介栏中呈现相应的书籍推介。

建立反馈机制并提供App接口。提供App接口实现更多扩展功能,如支持懒人听书App的接入,实现多种途径多样化的书籍阅读方式,达到文字、声音、移动资源相结合的书籍视听效果。并在网站上设置了反馈栏,用户可以随时给留言进行反馈和评论。

2.3.2 网站技术及架构

(1)网站的技术框架:从构件化与集成化的角度出发,采用 J2EE 四层架构的技术方案、构件化的开发模式,应用功能的实现在支撑构件的基础上完成。通过 J2EE 标准体系将所有的 App 构件在 JVM 上,实现和OS的无关性,保证系统的跨平台、扩展性和安全性。采用oracle数据库,建立后台技术框架Spring-MVC,Spring,Mybatis。同时在图书馆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将网站数据库与学校学生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相连接。

2.3.3网站设计

(1)数据访问层类图设计;

(2)类图的详细设计:LoginDao及BookDao接口设计;

(3)网站的用户界面设计:结合网站的定位人群与主题,将网站定位为简约大气的风格,色调以清新且给人予舒适安静感觉的暖色调为基调。采用了bootstrap、css、Html、JavaScript等相关的技术实现。

3网站实现及运行

3.1网站试运行测评

本网站现阶段面向人群主要是东南大学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因此网站初步完成时将具有以下功能:

(1)登陆界面以及身份识别系统:由于网站资源版权属于东南大学,且目前所做工作主要是针对东南大学学生。因此使用东南大学的一卡通账号来登陆网站,确保现阶段的使用人群只有东南大学师生。

(2)网站主体设置:包括连接的图书馆书籍电子资源库,构建的院系专业以及公共课各类课程的电子资源库。以及用户交互以及上传系统。

设置上传积分系统以及奖赏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的资源共享与互动中来,使得的网站可以早日成为东南大学学习资源共享交流的广泛普及的平台。

在东南大学进行了试运行后针对于网站在东大试运行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制作调查问卷调查用户体验并分析整理。根据后期测试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撰写了用户体验反馈文档。这次的测试用户参与人数为492个,主要来源为东南大学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将用户登录网站、搜索书籍、分类查找、阅览书籍等一个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体验分为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浏览体验与信任体验。

报告显示,目前搭建的网站不仅可以较好地满足东南大学师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很好的避免了目前图书馆资源庞杂而利用率低下的弊端,用户体验十分良好。

3.2试运行结果分析

通过对用户报告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Open Your World网站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努力提升用户的舒适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且界面操作简单,各方面的设计简约。同时设计了用户反馈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对网站进行改进,形成了以实现用户需求为目标驱动,后台更新维护为实现方式,用户反馈系统为连接纽带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更好的面向全校师生提供贴实的服务。

目前,网站的建设初具雏形,内容尚需填充,风格也需要逐渐完善丰满,但是这些不足都会随着后续工作的持续开展,逐渐由一体化服务模式指导解决,确保网站有着充分的发展潜力。

4项目展望及意义

篇10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85-2

The Innovative Service of Library under the New Media

Lv Honggua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ve changed. As the gathering place of information knowledge, the service mode of library will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library should make innovative service strategy fro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 establishing a diversified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librarians and users, establishing shared virtual learning space, popularizing mobile phone two-dimensional code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new media;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大卫・克罗图和威廉・霍伊尼指出“媒体无处不在,它对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影响”[1]。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通过媒体的传播方式。图书馆是知识的聚集场所,是社会的一个组织单元,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势必也随着媒体媒介的发展而变化着。新媒体时代新兴媒体与社会已经出现新的融合,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各种社会组织关系的变化首先成为学者的研究对象,比如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媒体技术学、情报学、心理学等,探索新媒体视角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很有必要。

1 新媒体

1.1 新媒体的概念

传统的旧媒体是指报刊、电视、广播,是典型的信息传播媒介,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者,其所的信息内容,受众只能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指资讯与传播技术,帕克是最早使用该词的传播学家,也是最早发表新媒体研究论文的研究者。通俗的说法是指以电脑、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具有互动性和多媒体功能的资讯与传播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给出的概念是: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进行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媒体形态。当然新媒体还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发展,以后可能还会出现更新的媒体,进入新媒体时代[2]。

1.2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w的“新”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新”,一个是“不断更新”。今天的新媒体是对已有媒体的补充,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交互性,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评论或通过媒体与他人进行交流;二是综合性,新媒体将影像、文字、声音、动画等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结合成多种表现形式;三是开放性,任何人都可参与并通过多种渠道(比如电脑、智能手机)向公众发表自己的思考、意见;四是个性化,受开放性影响使得网上有数以万计的模板可供使用,信息内容的传播形式不再一成不变;五是流动性,传统媒体是空间永恒,时间是流动的,而以新媒体为特征的网络社会带来了流动的空间和时间的永恒,比如电视节目,新媒体使得能够随时观看过去时间的任何视频或通过网络超越现时节目。

2 新媒体与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的收集存储地,在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机遇。比如杭州图书馆因路人随手拍,允许拾荒者进入,馆长颇具人情味回复被“围观”,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人气和地位,被誉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图书馆利用新媒体网络和手机的传播与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知识信息服务也已经成为当下用户对图书馆的迫切需求。图书馆服务也需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转变服务模式,构建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网络,将图书馆服务通过多种网络(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卫星电视、有线电视、IPTV)到多种用户终端上(包括PC、机顶盒、智能手机、上网本、移动互联网设备),保证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获得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服务开始进入全新媒体服务时代[3]。许多图书馆都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如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上海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清华大学的移动图书馆系统等。新媒体的环境下,各级各类图书馆在服务方面虽有创新,但还有待完善,创新服务不仅仅要借助于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更应该根据办馆特色,推进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

3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策略

3.1 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

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每个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为节约资源,可以通过图书馆联盟的文献传递或馆际互借来实现,这样既能使图书馆资源建设经费使用最大化,又加强联盟内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所以图书馆联盟建设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文本、视频、影像资料都可快速便捷地得到。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使得图书馆联盟更加有效,对于统筹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3.2 建立多元化文献传播平台

文献信息的传播平台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时代通过报纸、期刊或者张贴公告来信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的发展深深改变和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包括网上图书查询、预约、读者通过E-mail、论坛、文献传递等实现参考咨询;即时性、个性化、微内容成为图书馆的主流,各图书馆都在加重电子资源的建设,图书馆抓住新媒体机遇,快速地走进平民,使越来越多的人来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应该设置专人负责微博、微信平台,利用网络和手机媒介推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加快“三网合一”和“三屏合一”的知识服务模式,产生新的媒体资源,实现跨网络、跨终端、跨媒体的无缝服务。

3.3 强化馆员和用户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都离不开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是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图书馆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建设需要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有步骤分批次地开展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应用培训、科技培训、语言培训和服务培训。此外,图书馆还要加强对用户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专题培训、数据库讲座、新服务推介等方式,让用户提高信息素质,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针对当今新媒体环境中资源推荐方式的改变或者资源需求的改变,图书馆要积极应对,引导读者,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3.4 建立虚拟共享学习空间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学习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网络学习社区的范围可以大到国际性的网络学习社区,其成员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小到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习小组。其规模也因参与者的人数多少可大可小,少t几个人,多则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建立无数个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可以无限释放自己,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知识,供用户学习享用。

3.5 普及手机二维码

目前二维码的市场逐渐成熟。国内采用的二维码标准有QR码、DM码、紫光码、龙贝码、GM―U码等。二维码信息量大、编码范围广、可保密防伪、具有纠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将某本书刊或者电子资源的信息编制到二维码中,通过图书馆提供的免费WIFI服务,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快速上网,实现手机阅读等功能。手机二维码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图书馆已经广泛应用,我国在2006年推出二维码业务,目前与图书馆的结合也日益成熟,借助于新媒体的环境,将二维码应用于图书馆,可以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