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3: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太阳能发电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61-02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则成为新能源的首选之一。曾经在全球光伏产业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产品已占据国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但却一直面临市场在外的困局。光伏产业经过数年爆发式增长,最终多个环节产能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随着欧美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双反”实施,近几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寒冬”。光伏企业要应对“寒冬”,一是上游制造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二是下游应用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系统集成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依据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战略部署,结合上海电力学院的专业特色,我校相关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力图培养出合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光伏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的光伏材料及光伏系统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有关专业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基础物理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同时结合电力教学的优势,将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电力分析基础、逆变器原理等作为专业必修课,培养太阳能发电技术行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这样,学生在掌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专门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科技创新的潜力。其中《太阳能发电技术》包含了太阳辐射、光伏系统设计原理、部件选型、系统安装维护等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同学们能掌握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最早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高等院校,由于该课程属于新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材、实验设备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很理想。本文就近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强课堂实验教学
《太阳能发电技术》作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讲述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系统设计、配件选型及系统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这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课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难对光伏系统有深入的理解。总结教学过程发现,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相关的实验、实践教学,则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就凸显了课程教学中实验环节的重要性。由于《太阳能发电技术》属于新课程,受到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和人员的限制,短时间内开展丰富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使用计算机软件仿真虚拟实验和设计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因此,着手开发该课程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动员学生与老师一起自行设计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设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实际训练,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料。另外,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还与控制类、综合设计类的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较快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白连平等[1]针对该课程就设计了一些可行性实验,如光伏阵列设计实验、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设计等。
二、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由于工科课程的实践特性,除了课堂的理论与实验之外,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则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制胜法宝[2]。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实践教学曾经带学生到相关的光伏企业见习,在企业参观实习的结束之后,有些学生反映“公司实习4天比在学校2年学的东西都多”,这句话也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陷入沉思。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更喜欢看到实际的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例如课堂上讲过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而很多学生到了现场仍然分不清楚是什么类型的太阳电池组件;课堂上学习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参观的时候学生还是提出为什么这些电池都是蓝色的,不能做成其他颜色呢?虽然这些基础的知识都已经在课堂上讲授过了,明显部分学生不知道或者不懂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而在参观过程中他们都想到了这些问题,通过参观学习对这些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充分说明了仅有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因此,除了辅助的课堂实验教学或者视频演示之外,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这就要求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实验教学还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合作教育方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三、将科研与新技术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已经是高等院校的重中之重,学校有很多项目都涉及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我们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潜力。而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工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困扰着不少教师。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大多也同时肩负着科研工作,怎么样将自己的科研工作融入日常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在国际上屡见不鲜,比如在超导领域,MgB2合金超导体以及NaCoO.H2O超导体都是由日本的本科生首先发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开设,为科研融入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太阳电池材料的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的一大热门研究领域,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材料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科研对实际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电池制造、组件制造、系统原理、系统设计、部件选型以及控制器逆变器原理等技术。它包含了多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多,为大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太阳能电池及发电技术的研究,查阅资料、进行光伏发电方案的设计,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电学、材料学、物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四、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基于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和教学目的,可以在传统卷面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比如系统设计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对采取不同方式、对各个不同方面进行考核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最终成绩。
五、小项目形式完成课程设计
在网络化的今天,课程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论文在网络上复制粘贴完成。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太阳能发电方向的毕业生,我们是否可以改变思路,课程设计不再局限于理论推导而转向实践性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地理情况和电网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条件用于学生自主设计光伏发电站,包括太阳能电站地点选择、可行性分析、电站规模及组成、蓄电池容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及经济效益、光伏电站整体布局(组件串并连设计、汇流箱排布、电缆连接、线管地槽整体排布、电缆规格及用量计算、线管规格及用量计算、配电房及看守房布置、支架定点图等)、系统防雷及监测、电网安全性等部分内容[4]。相信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市场调研能力,对其今后独立从事光伏产业内业务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的课程设计比普通的论文撰写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能力达到甚至超越该学科的培养目标。
本文根据《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探讨了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需要进行的一些改进。作为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立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模式则很难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光伏工程结合起来,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光伏发电系统。本文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将大学生创新融入教学以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其实质都是为了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实验、实践教学等过去不被重视的教学方式引入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现代企业、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达到开设该专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白连平,张巧杰.光伏发电实验设计探讨[C].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602-605,2008-04,中国陕西西安.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方式规模化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在新千年开始之际,热门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全球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加,需要提供更多的食物、住房和原料,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过去20年中,全世界能源消耗量增加了40%,其中85%以上使用的是矿物燃料。这些矿物燃料燃烧时要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全球单是CO2排放量每年就超过500亿吨,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形成的酸雨造成土壤退化,危害动植物。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是有限的,按目前探明的储藏与开发速度的比例计算,地球上可再开采的能源,石油为40年,天然气约为60年,煤炭为200年。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纪中叶,人类必将面临矿物燃料枯竭的严重局面。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保护人类生态环境、保证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这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在新能源中,公认技术含量最高、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太阳能发电。下面就这两大类太阳能发电方式逐一介绍。
1.太阳能发电的类型及其优点
太阳能发电可分为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光发电两大类。
1.1太阳能热发电
聚光式系统的集热部分由聚光器、跟踪定位器、吸收器构成,不同的技术常在此部分有所区别;传输部分由管道和介质构成,介质常是空气或水;储热部分用来保证发电的连续性,介质多为熔盐。聚光式系统可分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以及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1.1.1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也称为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它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聚焦在中心吸热塔的吸热器上,在那里将聚焦的辐射能转变成热能,然后将热能传递给热力循环的工质,再驱动热机做功发电。
1.1.2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利用槽式抛物面反射镜聚光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简称。该聚光镜面从几何上看是将抛物线平移而形成的槽式抛物面,它将太阳光聚在一条线上,在这条焦线上安装有管状集热器,以吸收聚焦后的太阳辐射能,并常常将众多的槽式抛物面串并联成聚光集热器阵列。该系统中机热油回路和动力蒸汽回路分离开来,经过一系列换热器来交换热量。当太阳能供应不足时,利用一个辅助加热器将油回路中的导热油加热,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连续运行。
1.1.3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借助双轴跟踪,利用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将入射的太阳辐射进行点聚集,聚光点的温度一般为500—1000℃,吸热器洗手这部分辐射能并将其转换成热能,加热工质以驱动热机(如燃气轮机、斯特林发动机或其他类型透平等),从而将热能转换成电能。该方式的优点是:转化效率最高;可模块化;可以混合发电。
除了上述几种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方式以外,太阳池发电、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等新领域的研究也有进展。
1.2太阳能光发电
太阳能光发电是指无需通过热过程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级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是的那股劲太阳光发电的主流。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太阳电池是单晶体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1.2.1单晶硅电池
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它的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3%,而规模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效率为15%。硅电池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表面钝化技术的提高。此外,倒金字塔技术、双层减反射膜技术以及陷光理论的完善也是高晶硅电池发展的主要原因。
1.2.2多晶硅电池
多晶硅电池与单晶硅比较,由于所使用的硅远比单晶硅少,其成本远低于单晶硅电池,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它存在着晶粒界面和晶格错位的明显缺陷,造成多晶硅电池光电转换率一直无法突破20%的关口,低于单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是另一种光伏发电方式。由于受到原材料、加工工艺和制造过程的制约,若要再大幅度地降低单晶硅太阳电池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作为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电池。目前薄膜电池主要有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燃料敏化TiO2太阳电池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有效利用建筑物屋顶和幕墙,无需占用土地资源;可原地发电,原地使用,减少电力输送的线路损耗;各种彩色光伏组件可取代和节约外饰材料(如玻璃幕墙等)在白天用电高峰期供电,从而舒缓高峰电力需求;配备蓄电池后,还能满足安全用电设施的不断电要求;太阳能发电板阵列直接吸收太阳能,降低墙面及屋顶的温升,减轻建筑空调负荷。
2.太阳能发电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前面介绍了几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除碟式发电系统外,都属于大规模发电系统,只有做成几十到几百兆瓦级的发电站,成本才可能降下来。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和太阳池发电占地面积大,利用效率不高,仅仅在1%左右。因此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应放在土地广阔、人口稀少的沙漠地区使用;而太阳池发电应适合放在日照条件好、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使用。总体来看,槽式发电系统技术上最为成熟,且其跟踪机构比较简单易于实现,总体成本最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要实现的是低成本的投资和技术上的高可靠性运行。这要求未来在技术上要进行新型集热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快速提高跟踪机构的技术并降低其实现成本。同时发电产业要努力实现规模化,建立大规模的并网系统,既节约成本,又保证系统平稳安全运行。
对于光伏发电来说,总体来看,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由于太阳能发电初期投资大,控制成本高,而太阳能转化效率比较低,且容易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根据目前光伏发电发展状况和其技术难点,未来的光伏发电研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太阳能原材料晶体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新型替代材料的开发,降低材料成本并提高其转化效率;二是提高系统控制技术,如达到光伏电池阵列的最优化排列组合、实现太阳光最大功率跟踪等;三是研究光伏发电的并网技术,减少光伏电能对电网的冲击;四是研究光伏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结合应用,保证供电持续性。
3.我国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和难点
发展太阳能发电的需求主要来自满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生产与生活用电和21世纪中持续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两个方面。在太阳能发电上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我国总面积2/3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000MJ/m2以上,要优于欧洲和日本,与美国相近。如此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节省太阳能电池的用量,有利于太阳能发电在较低成本下加以推广。
(2)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超过日本、美国和欧洲,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1180兆瓦。2007年在全球太阳能生产企业16强中,我国占据了6席。(3)逆变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在大功率开关器件开发和逆变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我国已取得长足进步,生产出适用于光伏并网、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污染、低成本的逆变器成为可能。
但为了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而绝大多数太阳能电池和切片用于出口,这种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加工业局面必须尽快扭转。
(2)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在每千瓦小时3元以上,远远高于目前居民电网用店家的每千瓦小时0.5元。这也是发展太阳能发电的不利一面。
(3)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较低,比如小尺寸(1cm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9.8%,而大尺寸(1000cm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2%,为了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必须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4)我国的太阳能发电产业起步于独立型太阳能发电设备(10kW以下),主要用于解决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又无电的边远地区的居民用电。而更大容量(MW级)的并网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投产是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许多国家都想利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且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快,并网控制技术不断提高,使得光伏发电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
光伏能量转换装置是太阳能电池,也称为光伏电池。光伏发电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当太阳(或其他光源)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电池就会吸收光能,从而形成光电子一空穴对。由于内置电池的电场效应,光生电子和空穴将会分离,这样就会在电池两端积累异号电荷,即产生“光生电压”,也就是所谓的“光生伏打效应”。如果从两侧的内置电场引出电极并连接上负载时,负载就会出现“光生电流”,从而导致功率输出。利用这种方式,就能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可以使用的电能了。光伏发电系统就是利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矩阵,并存储在电池系统或直接用于负载可再生能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白天,光伏组件接收太阳光,输出功率,一部分供给直流或交流电源;另一部分通过反向二极管给充电电池组充电的,夜间或阴雨天,光伏电池组不工作,蓄电池组就给直流或交流负载工作供电。
影响光伏发电的主要因素: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太阳高度经常用太阳光线和地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就越高,太阳光的辐射也就越强;反之,太阳高度角小,太阳低,辐射弱。
不同的时间段太阳高度也是不同的,比如早晨时太阳高度最低,中午时最高,下午又逐渐降低,到傍晚日落时最低。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所以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也发生着变化,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并不垂直,始终保持着固定的角度。前半年,太阳逐渐从低纬度升高到高纬度,到夏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反之,冬至太阳高度角最小。对于具体的一个面来说,如果太阳高度低的话,光线穿过大气的路程就比较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又因为光线以较小的角度投影到该平面上,所以到达地面的能量也较小。
2.大气透明度
在垂直于光线边界的平面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基本上是恒定的;但在地球的表面上,太阳辐射强度是不断变化的,主要是因为大气不同程度的透明度造成的。大气透明度是衡量大气对于太阳光线透过程度的一个参数,万里无云的天气,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能量就多,云雾或灰尘很多时,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的能量就很少一部分能到达地面。可见,大气透明度和天空云量和灰尘的含量是有很大关系的。
3.地理纬度
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地区逐渐减弱。由于不同纬度的太阳光达到达地面的路程是不同的。较低的纬度,太阳光到地面的路径短,所以,到达地面的辐射量就大;相反,纬度越高,太阳光到地面的路径长,辐射的量就小。
二、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研究问题
1.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外部环境和内部设备会严重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它的输出曲线一般是非线函数。在稳定的外部环境下,光伏系统具有独特的最大输出功率点。要想获得系统的最大功率,必须安装最大功率点跟踪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固定电压法,扰动观察法,电导增加的方法。此外,一些研究人员将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述方法有其明显的优缺点。那么,如何使系统稳定地停留在最大功率点处,依然是目前光伏系统的一个热门话题。
2.逆变及并网控制问题
随着广泛使用太阳能发电,并网光伏发电已成为主要的形式;成功实现并网光伏发电技术,逆变是最重要的环节,在 IEEE 的标准中对逆变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为了不污染交流电网的同时提高当前电网的质量并网控制策略问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3.孤岛效应问题
孤岛效应是存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一个问题。所谓孤岛效应就是当由于电气故障,操作失误或其他自然要素等原因中断供电时,单个客户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未能检测到停电状态将自己从市电电网中脱离,太阳能发电系统和负载形成超越公共电网系统无法控制的自给供电孤岛。这种自给孤岛现象对电气设备维修人员甚至电网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系统必须能够及时检测到电网系统停止运行。
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原理
为了使太阳能电池能充分地吸收太阳能,在不同日照强度、温度条件下的总输出功率最大,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我们可以对太阳能电池实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允许其在最大功率点工作,使用增量电导的控制方法,利用比较太阳能电池阵列的瞬时导抗和导抗变化量,以及按照结果进行相应的调制来完成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随这外部工作环境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必须要利用测量到的实时电信号(如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电压等),识别并跟踪最大功率点的位置,以确保光伏电池始终在最大功率点工作。
一般情况下为了使负载得到的功率最大,只需让负载电阻和供电系统的内阻相等即可,然而由于太阳能电池的内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日照强度、环境温度及负载,因而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不可能用上面的方法获得最大输出功率。因此经常在太阳能电池和负载之间加一个DC/DC变换器,通过改变DC/DC变换器中功率开关管的占空比,就可以使得太阳能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四、光伏发电的优势与不足
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没有机械转动部件同时也不消耗燃料,并且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在内的物质,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太阳能资源打破了地域限制,分布较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相比于其它的新型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等),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最丰富的资源和最洁净的发电过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它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要比人类消耗的能量多6000倍。而且太阳能的分布相当广泛,可以这么说只要有光照的地方人么们就能够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它完全不受地域、海拔等因素的限制。
2.太阳能资源方便,可就近供电。无需长距离输送,减少了因为长距离输电线路所造成的电能损失,并且降低了输电成本。这为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输电相对不方便的西部大规模使用提供了便捷条件。
3.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身不使用燃料,不排放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在内的任何物质,对空气五污染,没有噪声,不会因为能源危机或燃料市场不稳定而造成一定的影响,是真正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4.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不需要冷却水,可以随意设置在没有水的荒漠戈壁上。光伏发电还可以与建筑物很方便地结合起来,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无需单独占地,这样就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强度和韧性不够。因为建筑物作为遮档物,经常会被日晒雨淋,光伏材料是建筑材料的一部分,所以也应满足一定强度的要求。还有,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般要求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如今的光伏材料最长寿命约20多年,故如何将光伏建筑材料的使用时限提高也是一个难题。二是外观问题。当太阳电池作为幕墙或者天窗时,由于电池板的反光会造成光污染,所以必须考虑太阳电池的颜色和反光性。另外,当太阳电池作为天窗或者窗户时,会档住一部分阳光从而影响室内的亮度,因此对太阳电池材料的透光性也有一定的要求。三是建后维护问题。由于光伏材料位于建筑物的外表面,经常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了必会堆积灰尘,阻档阳光的照射,从而降低光电转换的效率。故应隔一段时间对光伏建筑材料进行建后维护。
结语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资源,在如今,能源危机日趋严峻,光伏发电已经备受关注,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国内外都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近几年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控制理论的相结合,给光伏发电技术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现在还不太成熟,在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征.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天津大学,2008.
[2] 熊远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浙
一些新能源技术(如生物质能、地热能和常规水电)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和常规电力技术一样容易,除了一次能源的形式不同,转换成电能环节基本相同,都采用同步发电机进行发电,对电网的安全和稳定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这部分新能源知识重点讲解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的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及在利用过程中对改善环境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新的能源观念和意识。同时结合电网发展的最近进展,这些发电技术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如何规划电网,接入电网对电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讲解,加强与电力系统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受到季节、气象和地域等条件的影响,另一些新能源技术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需要克服更多的挑战,其电力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显著影响。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与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涉及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相关的知识点。在间歇性能源并网过程中,电力储能技术可以补偿负荷波动,解决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式新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调节电能质量,使大规模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能够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随着可再生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储能技术也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储能技术也是该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本文提出的课程知识体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教材,为此,笔者较为系统地构建并编写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讲义,使之更符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从两学期的试用情况来看,学生认同感增强,明确该课程是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选修课,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模式改革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内容的不同,授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进,为此笔者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使之与课程知识体系相适应。
1.采用学术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知识体系要求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每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各自成章,自成系统,各部分内容均有很多前沿的技术,仅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科技的进步。因此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与课程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以具体的行业问题为背景,采取启发式的讲解方式,层层剖析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发电原理、利用方式、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及动向。如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都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在讲座过程中,增加学生提问环节,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了强化实践,在每一个专题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布置与该专题相关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让学生设计太阳能热电站,利用波浪能发电原理设计相应的波浪能电站,设计新农村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方案,设计垃圾发电站工艺流程等,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结合不同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对该地区新能源开发和电网结构做出合理规划,并给出理由。通过这些综合性设计作业,可以增强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方式,可以系统地讲解,课堂容量大。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涉及知识点多,知识点零散,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讲多练。但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笔者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问题的讨论题目;并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题,并分小组进行研讨,研讨后,该小组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讨论中,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交流发言,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做简要汇报。学生互相提问展开讨论,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肯定了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和纠正。为了达到分组讨论学习预期效果,要求每个小组在上交的文献报告中,明确每个学生所做的工作和参加小组讨论的发言内容,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改进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于该课程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有些原理较为抽象。如风机的偏航过程、变桨过程、风机的失速原理、斯特林发动机的发电过程等都比较抽象,在没有实物演示的前提下,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因此在讲这些课程内容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更快更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三、考试方法的改革
虽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不少学生选课和学习动机不端正。他们不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是为了凑满学分,对选修课缺乏足够的重视。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撰写课程论文,成绩只与论文写得好不好有关,有的同学东拼西凑,也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这些方式都难以督促学生平常的学习,因此仍需完善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特点,笔者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做了合理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成绩。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考查增加课堂随机考查的次数。通过提问、课堂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防止学生上课“开小差”。回答问题和课堂测验计入平时成绩。
2.增加撰写文献报告和大作业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撰写文献报告和小组讨论环节能够有效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能够较为科学评价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因此,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在该环节中的贡献不同给学生不同成绩,这样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作业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平时所学的知识,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增加大作业和撰写文献报告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也是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的有效手段。
3.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考核成绩权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50%,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时突击学习也能取得不错成绩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经调查表明多数学生都认可这种成绩考核方法较合理、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受到了多数学生的欢迎。
中图分类号:TU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4-0000-01
Power Electronics and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Yang Li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new forms of energy generation and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system transformation,control,intelligence management and safety issues,and hop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power,we can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 electronic power of new development.
Keywords:Power electronic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Power quality control
我们已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能源的耗竭,原本丰富的能源如今已变得匮乏,并危及到人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与此同时,毫无顾忌的能源利用还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从而又引发能源危及,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直接危及到人类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繁衍。因此,开拓新能源,减少能量源浪费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新能源的发电方式
(一)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电池研制成功,如今,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其技术也在日益成熟。目前,占主流的太阳电池仍然是硅太阳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和非晶硅太阳电池。典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太阳电池阵列进行光电转换,把太阳能变为电能,再由功率变换器将太阳电池输入到直流电中,最后转换成用户所要使用的电源模式。根据用户的需求,功率变换器可以选择直流斩波器进行DC/DC变换,或采用逆变器进行DC/AC变换。而功率变换装置还应包括蓄电池系统,主要是为了平衡电流。如果太阳光充足,可以利用太阳能,并利用蓄电池充电;如果在夜晚或者阳光不充足时,就可以使用蓄电池供电。
(二)风力发电
如今,风力的主要运用方式就是风力发电,它的发展速度最快,也最受全世界关注。风力发电主要有3种运转方式:
1.独立运行方式,利用一台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向需要的用户提供电能,它还可以通过蓄电池充电,预防无风时影响发电效果;
2.风力发电与其他发电方式相结合的联合供电方式,主要向交通不便或偏远山区供电,以及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提供电力;
3.并网型风力发电运行方式,将风力发电网安装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常常是一处风场安装几十台甚至几百台风力发电机,这也是风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风力发电机组在不同风速的条件下运行,其发电机输出的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是变化的,所以,通常要配置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通过这种装置控制电流,保证输出的电压是平衡稳定的。
(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燃料电池(Fuel Cell)是将反应物如氢气等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它通过燃料(通常是氢气)和氧气结合所发生的光电反应来发电。燃料电池发展了这么久,根据电介质的不同,主要分为5种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 Fuel Cell,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Membrane Fuel Cell,PEMFC);磷酸燃料电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熔盐燃料电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实际上,燃料电池也有其优点,例如:发电效率高:发热少;噪音低,污染小;功率密度高。目前,燃料电池发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燃料电池特性研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结构和高效功率变换的研究;能量管理技术;孤岛检测和保护技术,并网电流控制;并网运行与独立运行之间的无缝切换控制技术。
燃料电池所输出的电压会随着电压的变化,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化。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在负载发生突变时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停止反应,对于质子交换模燃料电池响应延迟达2秒。因此,燃料电池一般与负荷动态的具体要求无法很好的匹配。
二、电力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电能主要还存在无法预测的周期性变化,例如风能、光伏发电等,如果将其电能直接输入普通电网,将会对电流带来不良影响,而电力储备装置就可以平衡能源发电输入与电网之间的矛盾。电力储能技术有蓄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池储能等它们都各具特点,各有优势,但它们的正常运行主要是依靠电子电力技术。
蓄水储能与压缩空气储能主要是对电力高峰期进行调节,但是对地理条件的要求较高。电池储能的精密性高,需要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理论上可以用于电力调峰,单电池使用寿命有效,这成为蓄电技术的难点。飞轮储能的储能量有限,运行复杂,一般用于电能质量调节。
三、电能质量控制
(一)电源谐波检测和分析技术
谐波的测量和分析都是以思想谐波治理为前提条件的,精准的谐波测量和分析可以为谐波的治理提供准确的依据。自提出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FFT)以来,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谐波测量得到了普遍应用。然而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谐波测量要求整周期同步采样,不然就会严重影响其效果。因此,怎样减少因同步偏差而引起的测量误差成为电子电力技术人员迫切要解决的难题。
(二)电能质量控制和管理
首先,电能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主要包含功率因数校正和滤波器设计,由于传统的无源滤波器体积和重点都很大,还需要对不同的频率进行设计,而功率因数较技术正是提高功率因数和降低谐波污染的重要途径。如今,电能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研究重点在与PFC控制技术上,比如:单开关、多开关以及软开关三相PFC电路的研制,软开关技术与PFC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的PFC产品受到功率的限制,但应用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却是重要机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的开拓和使用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要真正做好新能源发电技术,还需要从解决先存的各种问题,因此,电子电力技术人员应在在电气、电子、控制和信息等工程技术领域加强合作研究,通过系统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各种技术的突破,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克服各种困难,迎来新能源造福人类的灿烂明天。
参考文献:
[1]Rechten H.可再生能源技术[A].中美清洁能源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1
[2]汤天浩.新能源与变换:系统集成、技术融合及应用展望[J].电源技术学报,2004,2,1
[3]李俊峰,高虎,王仲颖.中国风电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一、当地政府对太阳能政策的奖励措施
目前,吉林省《吉林省关于加快光伏产品应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128号)》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量,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补贴标准在国家规定的补贴基础上,吉林省再补贴0.15元/千瓦时。目前国家对吉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新补贴政策为:太阳能发电项目享有国家补贴0.14元/千瓦时和省级补贴0.15元/千瓦时,共计0.29元/千瓦时。
二、使用者的效益评估
试点工程屋顶安装共计总装机容量为15KW,根据主要分为三种形状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为规格为2380mm*990mm*40mm的方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规格为斜边3366mm*直角边2320mm*直角边2380mm*厚度40mm的直角三角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和规格为1770mm*3345mm*40mm的平行四边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他们最关心的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实际发电量,按照笔者调研数据计算,调研项目中的屋顶每块规格为1640mm*990mm*40mm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日平均发电量为1千瓦时,每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250W,那么总装机容量为15KW的发电量为60千瓦时,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共计0.29元/千瓦时计算,平均每天可以获得17.4元补助,每年可以获得6351元补助,如果余电上网卖掉,价格为0.88元/千瓦时,根据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价格按功率(W)计算单价的标准,市场价格4元/瓦,屋面15KW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共计为6万元,每年发电量共计21900千瓦时,按长春民用建筑电费0.56元/千瓦时计算,每年节省1.2264万元,加上国家和吉林省补助的费用,每年共计节省1.8615万元,预计不到4年就能收回屋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其后22年寿命内预计可以获得利益40.953万元。如今,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提高了晶硅电池的品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晶硅电池的成本,投资回收预期较为理想,国家与吉林省扶持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好消息频出,新能源与建筑大户的结合前景广阔。
三、环保效益评估
对于居住建筑而言,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发展和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适配的方法是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资源,对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同时减少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益明显。太阳能是取之不竭的能源,每天在地球上的照射量相当于全世界所需能源的三千多倍,然而无法再生,用完就没有的化石燃料,却是我们主要的能量来源,而且,因为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中的酸雨、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这些都是确定的事实,不过,这些问题似乎都还不算严重,所以,世界每年的化石燃料使用量仍然不断上升,再过不久,这些化石燃料的蕴藏即将殆尽,世界各国的能源战争,也早已上演。因此,促进使用和研发太阳能的政策,不仅是着眼于环境保护,更是一种促进世界和平的贡献。环保效益主要对环境的优化有利,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真正的零排放和零污染,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从能够改变局部生态的角度分析,吉林省总体干旱少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后,对减少水分蒸发起积极作用,对民生有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亦有利。据相关数据总结,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地节约了0.36千克的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02 )、0.03千克二氧化硫(S02 )、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1]综上所述,试点工程25年总发电量为547500千瓦时,全部为自发自用,该发电量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25年共计可以节约标准煤197.12吨,同时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545.84吨、氮氧化物8.2吨、二氧化硫16.4吨、粉尘0.52吨、碳粉尘148.92吨。综上所述,该试点工程的实施成功的为吉林长春的节能减排做了贡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试点工程预期成果
试点工程的预期成果为在保证屋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结合最美观,最经济的情况下,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最恰当的规格与屋面进行适配性有机结合,抗长春当地风压、雪压,保证一年四季正常运营,同时保证了屋面自身的保温、防水功能,保证了整个小区的美观,试点工程预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能耗回收期为3年,3年可以保证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成本的收回,剩下的22年能继续创造余下的经济价值,在发电的同时,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五、结论
根据屋面与异形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结合总装机容量15KW,屋面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总价共计6万元的现状,以及试点工程选用的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结合国家与吉林省对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新的按照电量的补贴政策和相关环保效益评估数据,总结出使用者在投资屋顶太阳能发电后3年后开始能耗回收,多晶硅光伏电池板的寿命为25年,22年的可回收年寿命内预计可以获得经济利益40.953万元, 25年总发电量为547500千瓦时,该发电量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25年共计可以节约标准煤197.12吨,同时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545.84吨、氮氧化物8.2吨、二氧化硫16.4吨、粉尘0.52吨、碳粉尘148.92吨。综上所述,该试点工程的实施成功的为吉林长春的节能减排做了贡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重点针对试点工程长春与海外创业园住宅屋顶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光电利用形式,从住宅建筑构造的角度出发,解决了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住宅屋面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适配性问题,综合长春严寒C区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和太阳能资源,综合住宅的建筑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方式和空间环境,综合住宅外观、住宅功能、周边环境、电网条件和系统综合运行方式,综合建筑设计,光伏电池组件安装位置与方式、组建选择和安装规模等研究设计出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住宅屋面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屋面、檐口适配性的设计节点详图,以及适配的各个构件规格,屋面工程做法。尽管太阳能光伏的应用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仍然偏高,但随着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普及,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光伏转换率将有所提高,相关配套设施成本的降低,[2]太阳能储能技术的进步,社会用电需要的增加,特别是绿色、生态的无污染的太阳能的观念的深入人心,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结构必将会逐步改变全世界人们的用能结构。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每年大量的新建建筑量大而面积广的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只有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结合才能使太阳能光伏发电真正的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六、前景展望
8分钟又20秒,光子从太阳表面到达我们的星球。在这段超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的旅程之后,我们的皮肤以每平方厘米10兆个光子的密度,接收太阳的热能。太阳能不仅无所不在,也是我们所在世界最初和最后的能源。太阳能经济体系不仅建立在太阳能使用的技术上,同时也为房地产与建筑世界开创了新的商机。本论文仅仅只对海外学人创业园住宅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在屋面适配的节点详图进行了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实际的问题要结合国家政策综合进一步研究,展望未来,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将会成为光伏建筑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当下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期,每年的总建设面积高达20亿m2,而且此阶段预计还要继续持续30年以上,换句话说,未来我国30年的总建筑量将超过历史的总的既有建筑数量,这些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将会决定未来我国能耗水平和CO2气体的排放量。城乡建设领域是建筑的主要领域,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因此,要把握住这种“空前绝后”的建设机遇,大力提寒地区太阳能与建筑的适配性,开发节能建筑的市场潜力。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吉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们等需要站在能源战略的高度,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太阳能光伏产业与建筑结合的积极意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还有利于电源结构的优化,全省光伏发电在二次能源中还处于空白阶段,如果能够做到太阳能光伏与建筑大量地结合,并网发电,与在二次能源中占18.8%的风力发电互补,做到“风光互补”,还能进一步促进全省二次能源的优化。解放民众思想,提高对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普遍认识,这不但对调整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业结构有益,对整个吉林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有益,而且还对改善环境,对低碳经济,对加速实现节能减排等政策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意义深远。光伏发电是比较有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自身很难起到主导作用,但与能源大户结合起来,能造福子孙后代,缓解能源压力,前景意义深远。最后,希望本论文对严寒地区别墅住宅屋面与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适配性的相关研究与设计详图能够提高大家对光伏建筑设计的关注度,激发多面性的思考,提供一些思路,达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效果。
作者:赵晖 郭格静 谢伟双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一)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它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持久性、充足性、免维护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能、风能、潮汐能可用的总量都太小,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核聚变能虽然产生的能量巨大,但有不可控性及安全问题。地热能从理论上看也具有潜力,但是存在技术和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太阳能是人类所知,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的,清洁安全的,能够解决人类未来所需的唯一能源选择。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太阳能发电是一种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兴方式。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
(二)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所需要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从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在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发挥作用。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它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
(三)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的金字塔分布,随着产业链的增加市场容量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硅料特别是高纯度的硅料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利润最高,因此处在上游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明显的高于下游企业。我国光伏产业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今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我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2010年5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此联盟以规范发展、推动应用、引导行业联合创新为核心,研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其中主要包括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始终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行业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内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论文格式根据Solarbuzz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全球光伏系统装置新增容量为2826MW,同比增长62%.光伏产业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在进行政策支持,通过产业自身不断技术创新,企业不断规模化而迅速发展。但是全球光伏发电的补贴却处在下降阶段,这就驱使光伏产业不断寻找科技创新、降低成本的途径。到2012年时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光伏产业的发展。[论/文/网 LunWenData/Com]
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资源的大量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日益减少,同时环境受到破坏,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因此各国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其中发达国家因其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而起步较早,日本、欧美等国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相比较高,因此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20世纪90年代末,“阳光计划”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内开始实行,政府在许多方面采取政策支持,例如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国家税收、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同时,欧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政府的资助下也加大了对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研究。
(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迅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在能源构成中,煤占有着主导的地位,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从环境和能源双重考虑,政府正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年平均日照超过2000小时,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开发潜能。
中国光伏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起初用于空间,70年代后光伏应用扩大到地面,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运而生,每年以400%的速度快速发展,短短5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中国光伏产业取得的进步世界瞩目。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预计2030年之前,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中国光伏产业一方面拥有相对的电池技术、半自动化的设备和人力的最佳生产模式和成本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还不健全,关键技术上有所欠缺,与国外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却相对缓慢。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和业界人士一直共同努力改善“原料、市场、技术和设备”四个都在外的情况,但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到2010年9月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利率已超过20%.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广东省服装贸易的进出口量。据统计,人民币升值1%,服装行业的出口产品的营业利润将下降10.3%,人民币升值到5%到10%的这个阶段,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到10%到60%.人民币的升值还将影响到外资对广东省服装行业的投资积极性。
2.周边地区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运转,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服装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以自创品牌、推行特许加盟等模式来占领市场。加上中西部地区开始重视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建设,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逐步优化,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地区的服装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对广东的服装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国际服装贸易保护主义下导致的贸易壁垒。
自从2005年服装配额取消以来,我国对欧美地区的服装出口大幅度增长,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美国、欧盟启动了“特保”条款,对多种服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
三、广东省服装出口的发展战略措施
(一)提高品牌意识。
高产出、低附加值已经不适合广东服装发展的道路,广东省只有转变服装出口的模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广东省服装企业应逐步认识到其经营规模和竞争力已亟待改善。自己的企业要尽快变革,形成品牌效应,抓住时机融入世界经济舞台。
(二)组建大型服装集团。
采取强强联合、工贸联合、内外贸联合、跨地区联合组建大型服装出口集团,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政策,加大国家资本退出的速度,以此强化企业的市场化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率先允许服装业内外贸的合并,允许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退出,原有的外贸专营权同步转移。
(三)优化产品结构。
建立有效的营销激励机制集中现有优良资产、优势资本和优良技术装备,开发市场适销的特色化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毛利率。对于积压产品、亏损严重的产品要坚决停产,将产品产销率提高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加强营销管理,要把“质量、效率、低耗、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全员的市场意识,增强营销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四)加强地区交流。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引言
作为能源战略调整、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主流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太阳能光热发电是通过光学聚焦原理,将太阳光通过抛物形镜面聚集起来产生高温,加热传热介质,最后通过工作介质驱动热动力装置并带动同步发电机发电。相对于光伏发电,光热发电能实现电网大容量供电,是太阳能大规模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投资成本过高是限制光热电站发展的主要障碍。风能利用的主流形式是采用风力发电机组(如双馈风机、直驱永磁风机等)将风能转换为50Hz的工频交流电,并接入电网。与常规能源电站相比,风功率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均较差,其大量接入会显著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运行。将光伏、光热与风能联合构成发电系统,可显著改善总体的有功输出特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依托风光热储智能互补综合示范项目工程,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和风能发电三种型式联合发电的电气二次部分功能、电气二次设计的方案。
一、项目总体介绍
深圳中科蓝天包头达茂旗600MW风光热储智能互补综合示范项目立足于新能源,借助达茂旗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与风能资源,通过风光热储智能互补,实现负荷平稳输出。项目总规模600MW,建设发电形式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和风能发电三种,其中光热工程采用塔式集热方式。
二、项目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部分
1.逆变器选型
光伏并网逆变器按容量大小划分主要有20kW、28kW、40kW、100kW、250kW、500kW、750kW、1000kW等几种容量等级,一般大容量逆变器效率要高于小容量逆变器。但逆变器容量过大,一旦故障,电量损失较大。综合以上两因素,本项目采用单台容量为500kW的逆变器。目前国内500kW逆变器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到光伏发电系统中,性价比高,用户反映良好。
逆变器按结构分为有隔离变和无隔离变两种。从造价考虑无隔离变逆变器要优于有隔离变逆变器,且能减少每个逆变器室占地面积。因此,本项目选用无隔离变逆变器。
2.汇流箱接线方式及逆变器单元接线方案
本项目206MWp的光伏阵列可分为206个1MWp的光伏方阵,组成206个1MWp并网发电单元,每1MWp的并网发电单元的光伏组件都通过直流汇流装置分别接至2台500kW的逆变器。每个1MW光伏发电单元共安装4032件260Wp光伏组件,每21件光伏组件串联为一个支路,共192个支路,各支路平均分配接入14个PVC-16直流汇流箱,1至7号PVC-16直流汇线箱接入1面直流防雷配电柜,8至14号直流汇线箱接入1面直流防雷配电柜,共2面直流柜;每面直流防雷配电柜出线接入1面500kW逆变器柜,共2面逆变器柜。
3.光伏、风能发电部分升压站UPS电源及直流电源
光伏、风能发电部分升压站设置2套交流不停电电源(UPS),容量为10kVA。
升压站采用控制负荷与动力负荷混合供电的220V直流电源系统,共装设两组220V阀控铅酸蓄电池组,设置两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选用高频开关型。每组蓄电池容量为400Ah。
4.光伏、风能发电部分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1)升压站部分
光伏、风能发电部分升压站电气设备监控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设置网络监控系统,通过远动工作站与中调、地调进行信息传送和远程监控。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主变压器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非电量保护单套配置,保护装置采用微机型、35kV配电装置配置微机型综合保护测控装置。35kV线路及220kV线路侧设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为防止升压站电气设备误操作,设置一套微机五防闭锁系统。本升压站配置GPS/北斗星时间同步系统各1套,为保护和自动装置提供时间同步信号。
(2)光伏区部分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监控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升压站监控系统共用上位机,由升压站监控上位机统一进行管理。光伏监控系统通过光纤环网将光伏通信设备与升压站监控系统站控层通信设备互联。每个逆变器房设2台直流配电柜测控单元用来采集每路直流回路的电流、直流母线电压及直流空开的跳闸信号以及烟雾报警信号,并将其上传给光伏发电计算机监控系统。箱式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信号由就地设置的箱变智能测控单元采集,通过光纤网络上传给升压站光伏监控系统。
汇流箱里的每组电池串配熔断器作为整个电池串的保护,出线设直流空气开关用来保护汇流箱至直流配电柜之间的电缆。逆变器设过流、单相接地、过载、过压、欠压、孤岛保护、电网异常等保护。箱式变压器高压侧设熔断器作为变压器内部的短路保护;低压侧设空气开关,带智能脱扣器,作为箱式变压器至逆变器之间电缆的保护,同时兼做逆变器的后备保护。
(3)风电场部分
风电机组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微机监控系统分就地监控系统、远程中央监控系统、远程监测系统三部分。箱式变压器的低压侧开关采用就地和远方控制方式。
风力发电机设有过载、堵转、短路、缺相、三相不平衡、过压、失压、温度过高、振动超时、过速、电缆缠绕等保护。风电机组需监测电网的电压、频率,发电机的电流、功率、转速、功率因数和风速,风向,叶轮转速,液压系统状况,偏航系统状况,系统状况、齿轮箱状况、软启动状况,风力发电机组关键设备的温度及户外温度等。
箱式变压器的非电量信号及高压熔断器、刀闸、低压开关的状态、箱变内火灾报警等信号由箱变智能监控单元采集,箱变智能监控单元通过光纤环网与变电站内监控系统的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箱式变压器的控制及信号监视由升压站监控系统来完成。
三、项目太阳能光热发电部分
1.发电机及励磁系统
光热发电部分发电机采用交流励磁机带旋转整流器的无刷励磁系统,或机端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自动电压调节装置(AVR)采用微机型,且为双通道冗余配置,随发电机成套供货。
2.光热发电机组UPS及直流系统
光热发电部分每台机组设置一套静态型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UPS),UPS容量为60kVA。UPS系统包括主机柜(静态转换开关、整流器、逆变器、输入/输出隔离变压器、手动旁路开关)、旁路柜、馈线柜等。
本光热发电机组采用控制负荷与动力负荷混合供电的220V直流电源系统,两台机组共装设两组220V阀控铅酸蓄电池组,设置两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选用高频开关型。UPS屏及直流屏布置在主厂房UPS及直流屏室内。
3.光热发电机组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光热发电机组及厂用电源系统采用DCS集中控制方式,仅在LCD操作台上留有发电机断路器、灭磁开关的紧急跳闸按钮。发变组及厂用电源操作员站布置在主厂房集控室内。
光热工程220kV升压站设备采用微机监控方式,设置网络监控系统,通过远动工作站与中调、地调进行信息传送和远程监控。网络监控系统操作员站布置在主厂房集控室内。
光热工程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电源、启动/备用变压器保护装置采用微机型,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非电量保护单套配置,保护屏布置在主厂房电子设备间内。6kV厂用设备保护采用综合测控保护装置,380V厂用电动机保护采用智能马达控制器。
每台光热发电机组设置1套自动准同期装置和1面发变组故障录波装置柜。6kV工作段每段装设1套微机型快速切换装置。机组测量及自动装置柜布置在主厂房电子设备间。为防止升压站电气设备误操作,设置一套微机五防闭锁系统。光热机组配置GPS/北斗星时间同步系统各1套,为保护和自动装置提供时间同步信号。
四、总结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是风光热储电厂项目的电气二次设计特点及方案。本设计首先对项目概况及规模进行总体分析,其次是介绍该项目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部分的主要设计方案,下一步就是介绍该项目太阳能光热发电部分的主要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对相关图纸(主接线图、保护配置、监控系统、自动装置) 进行选择和绘制,希望本论文能够使我们对风光热储电厂项目结构和设计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梅生伟,王莹莹,刘峰.风-光-储混合电力系统的博弈论规划模型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0):13-19.
[2]王宇.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5-7.
[3]朱芳,王培红.风能与太阳能光伏互补发电应用及其优化[J].上海电力,2009(1):23-26.
1、研究意义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经历了跨跃式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世界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长,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储藏量和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1990年到2010年,全世界的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3%左右。据统计,在过去的这30多年里,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量每年平均增长1.8%左右。按照现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速度,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在百年左右将会枯竭。按国内专家计算,中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约15年,天然气约40年,煤炭约80年。按照现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速度,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在百年左右将会枯竭。
伴随着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的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火电,造成了严重的粉尘污染,大型火电厂排放的燃煤污染物可以污染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在北京、上海出现的沙尘暴中都含有大量的煤炭污染物;另外火电的耗水量接近我国工业耗水量的一半,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硫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石油、天然气等其他一次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造成全球的温室效应。但是由于电力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我国的火力发电量还在逐年提高。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持续、清洁环保的能源,然而目前主要使用的化石能源的储藏量并不能支撑人类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对,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该成为未来支撑人类社会和全球发展的主要能源。我国的能源目前80%依靠煤炭,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不到30%。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地下的煤矿被过度的开采,地下和地表的水资源遭到污染和破坏,尤其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和空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目前权威数据显示,每天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约为2.5亿桶石油,而且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能源,基本上不会造成任何环境问题。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都将开发利用太阳能视为一个重大电力项目,作为本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当前,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光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太阳能动力利用等,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被看作是最具潜力的一种。进入21世纪,光伏发电发展迅猛,尤其是近几年,由于光伏技术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及配套组件年增长率达到惊人的33%。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了一个发展期,为了激励光伏发电市场,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措施;其中在众多国家中德国提出的“上网电价政策”及“10万屋顶计划”,在太阳能利用率和装机容量方面多处于领先地位,为世界各国多方位的发展光伏发电系统提供了样例,大大的促进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2、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光伏发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随着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已成为现在世界电力工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的10年里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表1展示了近10年的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增长趋势。并且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将继续保持下去。欧洲光伏发电产业协会(EPIA)日前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10.2万MW,比上一年增加44%。在截至2012年底的全球累积装机容量中,欧洲占7成,德国(31%)和意大利(16%)加在一起占全球的接近一半,其次是中国(8%)、美国(7%)和日本(7%)。
截止 2012 年底,全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已达到大约30GW,其中之前占据全球六成光伏市场的德意两国在今年增长缓慢,只占据了40%左右,其中德国占26%,意大利占10%;中国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国,占据16%;美国排在第三位,占据13%,但是美国的实际装机容量低于预期,日本占据全球市场的7%;东欧和印度市场增长较快,高于预期。
目前,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层面还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因为我国的太阳能发电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我国与光伏产业水平先进的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等)之间光伏项目合作的深入和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补贴制度,有力的刺激了我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兆瓦级别光伏并网发电电厂的成功试点给国内大容量光伏并网电厂的研究和建设开辟了道路。除了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国家出台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通知,如《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都为我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光伏发电的电价将会进一步降低。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量的成规模的光伏发电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2012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在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服务效率、免收相关费用等方面做出15条承诺,各级电网企业认真履行各项承诺,确保并网服务工作实施有序、服务畅通[10]。这为小型光伏电站的并网敞开了大门。在2012年全国的并网太阳能装机容量为3.28GW,同比增长47.8%,发电量3500GW时,比上年增长4.1倍,在过去的2013年里也建成了大约3GW的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基本实现了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GW的目标。根据我国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光伏发电简况》(以下简称《简况》)。《简况》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30GW,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0%。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2.30GW,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1GW。
3、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
要实现并网,不仅要使逆变器侧的输出电流在频率和相位上与电网电压保持同步,并能够很好地跟踪电网电压参数变化,且电流总畸变率 THD 要很小,这样可将对电网谐波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还要使逆变器侧输出有功功率达到最大值,即功率因数接近 1。因此,控制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的关键所在,选用何种逆变器控制策略也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不具有同步发电机那样的外特性曲线,为了使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设定要求的电压、频率、相位的电能,需要对光伏并网逆变系统进行相关的控制,一般是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进行控制。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控制方法其实就是从采用来的电网电压中分析有无变化和何种变化,然后输出反映了该变化的指令信号,使得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实现对电网电压的跟踪。逆变器依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逆变器分为电流源型与电压源型两类。直接电流控制与间接电流控制是两种常用的逆变器控制策略。间接电流控制无需电流反馈,控制算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间接电流控制对系统参数敏感,电流动态响应慢。而直接电流控制需要电流反馈,且电流的响应速度快,输出电流的质量较好,适合进行精密控制。本文中对常用的瞬时值滞环比较控制、定时比较控制、三角波比较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无差拍控制等是较常用的电流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重点分析PI控制和重复控制,PI控制的参数较少,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稳态误差,PI控制的抗干扰能力也较差。重复控制则可以实现对参考信号进行无差跟踪,实时控制效果较差。
近年来,随着数字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渐渐取代了模拟控制技术。数字化 PWM 控制算法因其算法简单、控制效果好、硬件调试电路比较简单,这样使得硬件成本下降不少,因而得到了不断发展,应用前景广阔。为了使并网逆变器侧输出单位功率因数且无谐波的正弦电流,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验,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数字控制方案。针对并网电流控制,仅仅采用常见的控制策略有重复控制、滞环控制、无差拍控制、PI 控制等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运行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控制目标,来采取多种控制策略的转换来实现。
为了改善逆变器输出波形,针对以上的一系列并网控制策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些改进。文献(1)提到,将扰动观测器加入无差拍控制中去,通过观测器发出扰动可以实时观测负载电流,增强了负载适应性。滑膜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鲁棒性较强,因为具有固有的开关特性非常适合应用到逆变器的控制中去。文献(2)利用重复控制技术对逆变器输出波形进行谐波抑制。重复控制技术的特点是输出特性相对稳定,谐波含量较少,系统稳定性强,但是对误差的跟踪性能较差,会延迟一定时间。文献(3)等人在控制系统中加入PID控制方法,可以对开关周期进行追踪通过较为精密的参数设置可以是系统获得良好的性能,弥补波形输出质量不高这一缺点。彭传彪等人提出滞环电流控制是一种优越的非线性控制,控制简单,易于实现,但是因为环宽的局限性导致开关频率不稳定,谐波种类较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滞环电流控制策略,采用基于滞环电流控制的的复合控制策略,通过改变环宽来实现开关频率的固定,减少输出波形的畸变率,抑制谐波。文献(4)引入频率反馈环节,考虑开关频率的周期性变化,通过PI控制器调整滞环控制器的环宽值,使用模糊推理在线整定比例参数,提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文献(5)通过对比传统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反相载波交点式采样法,该方法的调制效果接近自然采样法而优于不对称规则采样法,因此利用该调制方法产生的SPWM波更接近正弦波,控制点时刻的计算只需求解简单的直线交点方程,控制算法简单,节省了微处理器的储存空间,易于在DSP系统中实现。
针对光伏系统直流注入的研究,文献(6)提出采用半桥拓扑逆变器的方法来抑制直流分量流入电网。文献(7)提出一种基于直流分量检测及校正方法,采用高精度检测电路和检测元件来实现较为理想的直流抑制效果,但是,这样成本较高。文献(8)同时提出在逆变器输出侧串联隔直流电容器的方法,为了避免基波的压降过大,要采用较大的电容,但在实际应用中理想电容并不存在,并且电容元件对电路的影响很大,一旦损毁,就会引发断路,会导致过电压的现象。文献(9)将虚拟电容的思想引入直流抑制中,通过改变控制方法来代替隔直电容,使并网逆变器的输出中不含直流分量,但是光伏并网系统的LCL滤波电路工作时,采用电容隔直的方法可能失效。文献(10)提出了一种基于PR与PI联合控制的直流抑制技术,利用PR控制器的无静差跟踪交流参考量、PI控制的无静差跟踪直流参考量的特性,这种方法无需增加硬件电路,且只占用很少的控制芯片资源。
4、总结
全球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生活水平的节节攀升,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但是传统的化石能源总会枯竭,世界各国在能源上的争夺愈发激烈,加上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破坏又大大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世界各国都将目光转向了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就是众多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中一种,日益成为各国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研究热点。而光伏并网发电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必由之路,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对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MATTAVELLI P. An improved deadbeat control for UPS using disturbance observe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2005,52(1):206-210.
[2] CHEN Sufen , LAI Y M, TAN Siewchong,et al. Optimal design of repetitive controller for harmonic elimination in PWM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C] ∥Telecommunications Energy Conference, 29thInternational. Rome, Italy:[s.n.],2007:236-241.
[3] 高军,黎辉,杨旭,等.基于 PID 控制和重复控制的正弦波逆变电源研究[J].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2,21(1):1-4.
[4] 彭传彪,王少坤,王晓锋,侯振义. 自适应滞环电流控制逆变器复合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1(7):42-47.
[5] 曾江,刘艳,叶小军,余涛. 有源滤波器的低损耗滞环电流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2,34(1):73-78.
[6]彭振江. 基于DSP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优化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2013.
[7] 刘鸿鹏, 王卫, 吴辉.光伏逆变器的调制方式分析与直流分量抑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9):27-32.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120-03
我国电力发展迅速,在电力“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我国要不断推进电网智能化,因地制宜地发展分布式发电,积极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而微电网在智能电网中有很大的作用,使得电网更加智能化,并且微电网在某些场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也具有一定的抗灾能力,比如在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地震中运用微电网就可以减少一定的电力灾害影响,微电网很好地解决了许多电力问题。而微电网并网是微电网运行的核心,对微电网的并网进行研究有利于微电网快速稳定的发展。微电网并网的技术问题曾一度被视为微电网并网的重要瓶颈,所以研究微电网并网有着重要意义。
1 微电网并网研究现状
现今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保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呼吁越来越高,微电网发电和传统的电网结合起来能够达到更高的可靠性;而且有效利用了可再生能源,更加环保,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随着新材料和新型的发电技术的发展,微电网在技术上得到了支持。而且我国在不断推进智能电网,微电网具有的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灵活的运行方式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成分。微电网技术能够解决传统分布式发电分散接入、单独并网所带来的整体不受控的问题;当发生电网扰动时,其可有效解决单个分布式电源上关键负荷面临的电能质量问题,同时有利于提升电网可控性,而且未来的电网系统是一个公用大电网系统为主、本地微电网系统为辅的综合型电网系统。若微电网能够在孤岛运行与并网运行之间进行平滑切换,其作用更大。
我国对微电网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综合各研究定义大致是将分散的小型发电设备通过公共连接点(PCC)联结成网就地供电并能与大型电网联网运行的电网。其中微电源发电包括燃气轮机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对于并网方面,我国对同步发电机与大电网并网(即传统并网方式)研究较为成熟,且如今的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而对于微电网的并网研究也是处于起步阶段。它们之间的并网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微电网的电源有同步发电机,也有异步发电机,如风力发电。其原理与同步电机、大电网并网有所不同。
微电网系统的并网实现主要是由并网逆变器完成,并网时对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并且结合正序电压提取、锁相环和低通滤波等环节对微电网的运行进行监控取得数据进行并网。并网逆变器主要是完成微电网与公用大电网之间的连接和功能交换。三相全桥式逆变器在微电网并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逆变器作为微源与微电网的主要接口扮演着能量转化和扰动缓冲的重要角色。并网时,它能从PCC处获取主网电压的频率及幅值参考信号以和主网同步运行,三相全桥式逆变器在微电网并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逆变器进行并网,极好地减小了电流冲击。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目标是控制逆变电路输出的交流电流为稳定的高质量的正弦波,且与公共电网同压、同频、同相位。我国的并网逆变器原材料80%来自国外,而90%逆变器卖出国外且面对了一年多的欧美“双反”夹击,发展不太景气,且起步较晚,但近来我国的政策不断激活我国市场需要,促进了并网逆变器的发展研究。
根据现今的研究表明,分布式电源并网,随着数量的增多实现平衡并不容易,而具有储能设备的微电网有利于微电网的并网,且有利于电网稳定性,它能提高微电网电能质量、增加系统稳定系、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效益,承担着电力调峰的功能。特别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而储能设备很好地解决了不稳定的问题。但储能设备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发展,于是存储设备也需要同步发展提高,以更有助于稳定电网。
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微电网并网的控制方法。总结起来都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监测大电网与微电网的电压相角和幅值的变化判断微电网运行状况进而自动转换运行方式的方法。其中控制方法有下垂控制、v/f控制、PV控制、采用VSC结构并网、采用潮流控制器(UPFC)并网,通过动态调节逆变器实现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各参量相等。现今国际上和国内也有了很多示范工程建立起来,为微电网并网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 微电网并网标准
在国际上,IEEE制定了《IEEE1547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系列标准》,其中IEEE1547.4《分布式孤岛电力系统的设计、操作和集成指南草案》是专门针对微电
网的。
在部分国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英国目前主要有《BSEN50438:2007微型发电设备接入低压配电网技术要求和嵌入式发电厂接入公共配电网标准》。德国先后于2008年1月和2011年8月了发电厂接入中压电网并网指南和发电系统接入低压配电网并网指,还了DINEN50438-2008与公共低压配电网并联运行的微型发电机的连接要求系统接入低压配电网并网指南。加拿大目前有2个主要的并网标准,有C22.2NO.257基于逆变器的微电源配电网互联标准C22.3NO.9分布式电力供应系统互联标准。还有一些是针对指定微电源并网的并网标准。
我国微电网发电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但我国各方面标准缺乏统一高质量的标准,仍需要不断的优化。我国于2013年2月28日正式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继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后,国家将支持范围扩大至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此服务意见合理确定分布式电源界定标准。意见明确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发电项目。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一系列标准和细则的制订,优化了并网流程,简化了并网手续,提升了服务效率,切实提高并网服务水平。在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先后编制了16项企业标准、8项行业标准、8项国家标准。在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电网成功建设了国家级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具备了风电和光伏发电全系列并网检测能力。但这些标准还不够细化,需要不断地发展调整。政策标准支持主要在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但对于其他微电源并未出台详细统一的政策标准。
总体而言国际上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要比我国的微电网并网标准先进,但仍然缺乏统一的具有很好约束力的标准,而且还有些标准比较滞后。
3 微电网并网条件及现象
微电网的并网要做的是微电网和大电网联结运行并向外送电。微电网主要运行作用是就地供电,但在大电网高峰期和缺电时,微电网如果能够向大电网提供电能便能够缓解大电网的高峰期压力,有助于大电网的稳定运行,但是当微电网并网时如果条件不符合标准会影响大电网和微电网双方的稳定,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微电网与大电网并网运行,无论是运用传统并网方式还是用并网逆变器进行并网,其核心都是要使微电网与大电网在一定条件下稳定并网运行。微电网要与大电网相并网条件有:二者频率相等、相序相同、电压幅值相等和相角相等。当然这些都是理想条件,也不要求完全相等,在相应的允许范围内就可以。根据我国的一些具体并网具体标准:为保证并网安全,需要满足并网前电压差值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相角差不应超过10°,频率差值不应超过额定频率的0.5%,即不能超过0.25Hz。这里经过仿真比较,选择相角超前微电网2°,幅值低于微电网0.05p.u.,频率高于微电网0.2Hz。
通过部分文献了解到并网相角差易导致微电网中的发电设备损坏,压差、频差和角差对切换造成影响的大小不同,得出相角差在并网切换时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电压差和频率差对其造成的影响。频率差其次,电压差对并网造成的影响最小。还有针对并网时的谐波问题提出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对高频脉冲宽度调制(PWM)波进行缓冲,抑制高频谐波注入电网的并网谐波解决方案。
4 仿真验证
图1 微电网并网简化结构
图2 没有相角差的并网情况
图3 相角差为5°时的并网电流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微电网并网时影响最大的是相角差。本文就其相角差并网造成的电流震荡进行研究。并网时是通过10kVPCC母线将微电网与大电网相并网。大电网是50Hz,相间电压110kV,微电网为50Hz,相间电压11kV,微电网由两组微电源构成,一组风力发电机组,一组太阳能发电机组。用不同的相角差将微电网与大电网进行并网,微电网的相角滞后于大电网5°,比较其电流变化。在1s钟的时候进行并网。
通过仿真比较可以看出发电机并网时在没有相角差的时候会有微小的震荡,并网电流增大。但在有5°相角差的时候,并网震荡加大且震荡时间加长,大概要1s左右恢复稳定。并且通过仿真验证相角差越大,震荡电流越大,回复时间越长,造成的影响较大。
5 结语
通过微电网的并网研究现状和并网标准的总结体现了现今微电网的并网发展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通过有相角差的并网进行仿真,得出相角差造成的电网电流震荡波形。对于微电网的并网与仿真目前处于研究探讨阶段,还缺少成熟的经验,还需要不断实践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时珊珊,鲁宗相,周双喜,等.中国微电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J].中国电力,2009,42(7).
[2] 钟诚.微电网中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3] 杨志淳,乐健,刘开培,等.微电网并网标准研究
[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2).
[4] BiYing Ren,XiangQian Tong,Sha Tian,Xiang Dong Sun.Research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inverters in the micro-grid[R].APPEE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