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钢铁工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钢铁工业论文

篇1

2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通过分析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规律和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我么可以看出,未来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短缺对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不利。从环境方面来,当今国内的自然环境受到多年粗放型钢铁工业的冲击,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必将对钢铁业提出越来越高的标准,以保护人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从自然资源方面看,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地球的铁矿石不断地减少。我国优质铁矿石存储量比较小,资源紧缺的现实对矿石、焦炭等钢铁业主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钢铁发展道路。技术的创新显然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方法,它是能同时加快钢铁工业发展,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根本方法,它应渗透于钢铁工业的各个环节。

2.1钢铁工业技术的创新

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工业过程中的原料消耗和损失,减弱对设备的自身的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各生产中原料、零部件和耐火材料、铁水、烧结矿等的消耗;提高能源系统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焦炭、电力、蒸汽、氧气、鼓风等二次能源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耗损或放散;减少生产中燃料、电、氧气、水等能源消耗;制定合理的方式回收生产过程中散失的各种余热、余能和废弃物等[3]。

2.2钢铁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指未转化为废料的物料通过综合利用而被消除。废料的综合利用不但可增加产量,同时减少原料费用,降低工业污染及其处置费用,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钢铁工业资源消耗量大、种类多,实现废料的综合利用,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确保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性。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怎样处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难题。钢铁工业也不断的研究新的粉尘和废料回收技术,尽量减少钢铁生产中的废物排放,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通过提高废料的回收和处理技术,不但可以减少排放物而且可以节约排放物的倾卸堆放成本。近些年,钢铁行业开发了很多钢厂废料回收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应用于生产中,使钢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被回收或直接作为原料返回到钢铁生产流程中再次使用。对于钢厂废料中的细滤粉尘或污泥,为了方便回收,大多先进行无尘化处理,使废料从便于清理和转移,例如:压块工艺;造块工艺;造球工艺。生产中具体使用什么技术主要取决于将钢厂废料回收用于生产流程的工艺。

2.3钢铁工业废气的综合利用

钢铁工业的废气处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钢铁废气一般具有一定的毒性,为降低钢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钢铁企业必须尽量减少废气的排放并对废气进行净化。废气的净化技术是当代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两种技术:静电过滤的干法净化法和湿法洗涤的湿法净化法。两种方法都具有一次废气搜集装置和水冷烟道,后者通常装备有可调式套筒以利用抑制燃烧进行的气体回收,以及移动式烟罩以便在砌炉时提供通往转炉炉壳的通道。

2.4电炉炼钢对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随着铁矿石资源的短缺,电炉炼钢以日益被钢铁行业所重视。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高炉与转炉结合冶炼技术,二是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冶炼技术。使用电炉炼钢有以下优点:1)电炉炼钢主要以废钢为原料,可以大量减少铁矿石以及焦炭的消耗;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电炉炼钢的能量消耗水平较转炉炼钢要低;3)从环境排放的角度来看,电炉炼钢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也较少。从2006年的数据可以看,世界转炉炼钢产量为8.14亿吨,占世界总钢产量的32%。中国的电炉钢比例为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钢铁行业要持续发展,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傅杰认为,以我国年产钢5亿吨计算,若电炉钢比例从10%提高到25%(2020年目标值),则每年可节约铁矿石0.975亿吨,降低能耗0.2625亿吨标煤,减少CO2排放1.192亿吨[4]。

篇2

1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000m3以上。

3.2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将IS01400l认证环境评价、年度环境报告纳入钢铁企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5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l徐先养.走向未来之路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篇3

1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000m3以上。

3.2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将IS01400l认证环境评价、年度环境报告纳入钢铁企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5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l徐先养.走向未来之路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篇4

二、恶劣的运输环境与低下的运输效用

工业运输的概念异同于一般交通运输,在考量其线路延伸和运输方式的同时,还应关注运输的实际效用。在1935年参谋团入川以来,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已有所好转,线路延伸较为广泛,辐射区域不断拓展。但从工业运输的角度加以考量,在战争的语境下,运输状况很难对重庆范围内的钢铁企业构成有效支持,从当时钢铁行业所主要凭靠的水陆联运、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三种方式来看,周转线路过长,运力欠缺和路况恶劣的情况均普遍存在。从水陆联运线来看,重庆为川湘、川陕线水陆联运之节点,其中川湘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构造地带,整条线路被分为数段,“川湘线全程一千六百公里,其中衡阳至常德三百公里及涪陵至重庆一百五十公里可以利用轮船,龙潭至龚滩一百二十五公里,为人力挑运,其余均可采用木船运输。”瑏瑩其中伕运部分尤为艰难,且运量有限,“伕运部分现有伕役数千人,每日运量不过数百吨,所以有时不能不利用一部分汽车运输(自龙潭经行黔江至彭水)后再利用乌江水运,约三百零五公里,此路陡坡急灣(弯),不易通行板车,唯有充分装置木炭汽车,以补伕运之不足。”瑐瑠而木船不仅运量不敷,且航运条件恶劣,“一为各江水位气候变化不测,为航行安全,必须随时等候适当水位,然后顺槽放水过滩堤,较不致有虞。

一为纤伕之缺,因川湘原属古道,自长江开放后,即废弃不用已数十年于兹,以致各江纤道已多毁败,必不熟练纤夫,积有多年经验者,方能胜任。”瑐瑡就运量而言,“彭水至涪陵,现以纤夫七千名即每月可维持数百吨运量”瑐瑢,如此辗转且艰难的运输线路,所能转运的货物数量十分有限。从陆路运输线路来看,公路运输在重庆钢铁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战前修通的川黔线“自成都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璧山,至重庆渡河,再经綦江,而达贵州之松坎,全线共长六百四十余公里。”瑐瑣就运输效率来考量,该线路“以价值而论,表面似甚经济,然考其实质路面多系土泥,桥梁涵洞多不完备,一经雨则满道泥泞,陷车滑车,累见不鲜。”瑐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锋席卷缅越,中国的有效外援几乎断绝,公路运输所需的汽油越发金贵。“战时车辆减少,军运较忙,故需时较长。”瑐瑥资源委员会所属电化炼铁厂配有卡车48辆,而在车运方面“因滇缅路封锁,器材进口不多,加之油料困难,故行车较少。”瑐瑦位于江北石门坎一带的资和钢冶炼公司,资源委员会加入投资后,改为公私合营的资和钢铁冶炼公司。该厂使用涪陵赤铁矿与贵州锰矿为原料炼成含锰80%以上的锰铁,当时锰矿的运输主要需依靠公路,就运输的实际效费分析,在资和公司《开采贵州遵义锰矿计划》的文件中称“运输路线由硐上至团溪20公里,用人力挑运,每担约20元。惟因人力稀少,大量运输甚是困难,团溪至遵义45公里,虽已通公路,但因货物较少,觅车不易,现有牛车可雇,每担40元—50元,每吨合800元—1000元,但速率甚低。”瑐瑧当时资和厂的锰铁年产量在7360吨左右,以1943年市价判断锰铁每吨售价为12000元左右,锰矿运费所占成本接近50%,效费比之低,成本之高昂,不言自明。

瑐瑨在抗战时期,工业基础设施滞后的条件下,钢铁工厂多需仰仗水运。从工厂的分布来看,沿河设厂的钢铁企业占到近90%,结合原料产地的分布特征,各厂对嘉陵江航道渝碚段、綦江航道和长江航道渝涪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就航道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航条件不容乐观。嘉陵江航道中由重庆北上至广元一线,“全程七百四十公里,……,全线滩险林立,约二百数十处。”瑐瑩特别是入秋之后,“嘉陵江水位低落,运输不便。”瑑瑠綦江航道的使用效率直接关乎綦江铁矿和南桐煤矿能否被重庆周边工厂有效利用,然而当时“铁矿及一部分用煤之运输须凭借綦江河及支流殊多困难,现维由导淮委员会计划,改良航道,但船只多而载量小,水运问题仍不得谓之根本解决。”瑑瑡资源委员会所建重庆炼铜厂,建址于重庆化龙桥,所需物资大部由该厂木船“分驶三溪蒲河线,三溪赶水线,白石塘赶水线及三溪重庆线装运本厂所需要一切原材。”瑑瑢而当时“白石塘至赶水一段水浅滩多,普通船只不能行驶,只可用软板船,枯水时期仅载数百公斤,赶水以下水流较深,然滩礁极多,其间虽建有闸坝2座,但仍有著名之险滩数处,船夫均视为畏途,船只载量亦只有2—5吨。枯水则运量甚微,洪水则汹涌,甚至闸坝满溢,船只完全停航,此该线运输之特殊困难也。蒲河至三溪,水程较近,其间建有闸坝3座,水流较为平稳然亦有险滩一处,若旬日不雨,则船只停航,交通梗阻,船只载量5—15吨。重庆至三溪涌逆流而上,路途较远,航行期约15日,顺流只五日可达,船只载5—15吨。源(沅)陵至三溪,该线物料经常由源(沅)陵船运重庆转运三溪需时3月有余。里程既长时间亦久,经过崇山峻岭荒僻之区,无论船运背运,均感困难。”瑑瑣从工业运输的效率来看,耗时较长的水运本以运量见长,而在恶劣的航运条件下,非但耗时愈长且运量亦为一大瓶颈,非但不为在渝工厂的区位优势,反为其硬伤。

三、高昂的开采成本与粗放的矿料应用

重庆周边丰富的矿藏一直被认为是抗战时期该地发展钢铁工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矿藏的分布仅代表其具有开发潜力,实际开发则要从工业发展的经济角度加以再考量,矿料的开采与矿藏品质是其间较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开采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在钢铁工业链条的循环过程中能否起到促进作用。就矿料的开采来看,重庆周边的方山丘陵地貌对于开矿并不理想,以重庆周边规模最大的綦江铁矿开发为例,当时綦江矿厂主要有土台、麻柳滩、大罗坝、白石塘、苏家井五处,其中土台矿区产矿额占綦江产铁45%。但就开采条件而言,该区不甚理想,在开采地域内的老君阁、石岗坝一带,“俟坑深路远,水大难泄,不易开采”,瑑瑤西南各洞“坑远水大,开办困难”。瑑瑥整个矿区受到地势限制,给生产带来颇多不便,童书德在《綦江铁矿事业概况》中称“惟土台位在高山,限于天然障碍,运输工作极感困难。由田坝至小鱼沱,共有坡道五处,各置绞车1座,敷设双轨。安置钢丝绳,重车下行将空车带上。惟12华里之坡道,连接三层,凡2000米,至为险峻。每坡设开车工人1人、会车工人3至4人不等。

兹为大量超运起见,则非将各种设备改善不为功,最近已在计划中。至白石潭运输,以山路崎岖,人工背运,运量颇少,另辟新道,亦在考虑。”瑑瑦刘刚在《建设大渡口钢铁厂》的回忆录中也指出,綦江铁矿开采困难,多为鸡窝形矿,矿区多山,成品运出多有不便。瑑瑧开采难度直接影响到各矿的产出,提升了矿山成本,使其开采和运转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大打折扣。就矿料的品质考量,重庆周边各地所贮矿产成分各异,部分矿藏合金比例存在先天缺陷,而“重庆之炼钢厂数家,其设备大致相同,出品因亦类似”瑑瑨,难于适应多元化的矿料运用,而无区别的利用又导致了额外的硬件消耗和动力损失。就煤矿而言,在渝钢铁企业普遍使用的南桐煤含硫较高,且多为有机硫,难以迭洗,瑑瑩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氧化硫对锅炉低温受热面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并且加速锅炉结渣过程,导致不必要的原料浪费。当时电化冶炼厂所用之煤矿采购自“蒲河及南川一带”,在使用的过程中“惟该区产煤含硫均嫌过高,不适冶炼应用。”瑒瑠从铁矿来看,品质各有异同“直接影响铁中隣质之多寡,间接影响炼钢之方法。川中各地生铁,除綦江所产大部为高磷铁外,其余各地生铁,大部含磷在0.2%至0.3,含锰则多在1%以上,因为菱铁矿中含锰当较多。”瑒瑡遍查当时钢铁厂所装备的炼铁设备,炼铁炉多为10至15吨的小型炼炉,若遇含磷、铝等成分较高的铁矿砂,炉渣沉淀比率增高,不仅难以有效提取有效成分,且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燃料损耗。当时“陵江、人和、蜀江之菱铁矿含氧化铝甚高,致炉渣含后者之成分,通常在18%以上,使炉渣流动性减低。……,资和、兴业所用之涪陵赤铁矿,含氧化铝亦极高,故炉渣普通之氧化铝量,均在22%以上,使炉渣粘着性极强,消耗额外量之焦炭。”瑒瑢故而重庆周边的矿质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矿料应用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影响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篇5

 

一.加强钢铁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对企业所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钢铁企业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期。其中钢铁企业作为我国钢铁市场的重要主体,只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姿态去迎接和应对新形势下市场要求,才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新一轮竞争发展中占据更为有利和主动的位置。另一方面,从当前钢铁企业具体运作中不难看出,仍存在着许多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影响着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其中的关键都离不开企业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作为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性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显。如何管理企业的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问题。绩效考核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手段,在评价激励员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1]。钢铁企业通过绩效考核环节工作的改善与提高,实现对员工绩效的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查与评价,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中,真正地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贡献,从而培育和强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作为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我国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在具体的开展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将当前世界管理领域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进行引进、吸收、借鉴与创新,提高钢铁企业绩效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钢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钢铁行业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我国钢铁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重视并进行改进与完善。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转型时期,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绩效考核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许多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在实行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战略性地位尚未得到真正的明确,绩效考核工作落实便有了一定的难度,直接表现为员工与管理人员的低参与度,甚至也较多地存在着对于绩效考核工作不配合、影响绩效工作开展的例子,影响绩效考核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欠缺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绩效考核作为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不论是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方法的选择还是最后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都对考核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真正具备相应专业化知识和水平的人员并不多,从而导致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

三是,对于绩效考核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从本质上来讲,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重要环节之一,其进行考核的最终目标都在于通过绩效的改进与提高提升企业绩效,促进企业的进一步长远发展。而在具体实践不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对于绩效考核在理解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如简单地将绩效考核等同于对个人绩效奖优罚劣的层面上,单纯地把“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加上绩效考核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尤其是考核过程缺乏透明性及公开性,使得被考核人员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对考核工作应付了事;也存在着部分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只是走走过场,无太大的实际作用,难以从思想上重视绩效考核,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2]。

四是,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具体量化、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指标,“德、能、勤、绩”四个指标仍是考核的关键,主观性强,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尤其是主管人员个人的好恶及领导风格,难以真实反映出员工的绩效水平;同时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也存在着不科学的问题,直接表现为考核指标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严谨、考核标准一致化、脱离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不同岗位关键绩效指标不突出等;或者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加上考核方式手段过于单一化甚至方式滞后,缺乏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考核方法没有统一的尺度,达不到考核的预期目的,影响考核激励作用的发挥。

五是,对于绩效考核缺乏明确定位,考核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放置一边,未能真正地起到约束激励的作用,更谈不上对于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并督促其进行改进,既造成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导致钢铁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形同虚设,影响绩效考核真正作用的发挥,更使得对绩效管理形成认识上的误区[3]。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等也是影响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站。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新形势下,钢铁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的白热化,每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首先,要树立人才竞争意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度重视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放到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位置,真正地提升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钢铁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化管理。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作用,包括绩效管理。

二是,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着重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绩效考核环节,提高绩效管理水平,通过对员工的正确客观评价实现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绩效从而改善企业绩效。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认识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要切实提高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对于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绩效观,强化绩效意识和效益观念,重视考核工作在改进员工绩效、激励员工中的积极作用,摒弃走走过场的考核形式,积极推动企业绩效考核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企业领导与管理者在给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大支持的前提下,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为员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导员工行为;要积极推动以绩效为导向的钢铁企业文化的建设,为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大力支持[4]。另外,绩效考核从本质上来讲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要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大对于绩效考核制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认同度和支持度,为绩效考核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员支持。

2.明确企业绩效考核目的,杜绝“为了考核而考核”,把绩效考核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有机联系和结合,实现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钢铁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即“员工个人绩效提升与激励”和“组织绩效提升”的紧密结合。具体来讲,绩效考核的目标在于使员工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改善,把正确的事做得更好,真正地提高工作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如员工培训、薪酬管理、职位调整等提供更为公正、透明、客观的依据。只有准确定位,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目标所在,明白绩效考核所针对的内容和所要问题,才能保障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

3.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岗位分析评价”为基础,根据专业化分工及岗位差别化的原则,全面综合地考虑各个岗位的工作摘要考核内容的指标体系,使绩效考核工作能真正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鼓励员工积极地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真正地体现出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也有利于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认同度,有利于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

4.提高绩效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保障考核过程公开化及透明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准确性及客观性,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科学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BSC等,保障绩效考核结果。合理设置绩效考核周期,实现考核周期系统化,将平常考核、月度考核与年度总考评进行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重视民主测评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5.重视绩效沟通,改进过往绩效考核单方向运作的缺陷,将绩效考核的重点与被考核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与反馈,将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解与交流,使员工有机会澄清误解、消除误解,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通过绩效沟通,帮助员工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员工进行绩效的改进计划的确立,明确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5]。同时对正确的行为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进行正强化,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和自我成长的需要。另外,通过绩效沟通,使员工有机会能够进行自我表达,畅所欲言,有利于民主宽松的企业氛围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消极抵触情绪,

6.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深度和广度。为将绩效考核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恰当地运用考核的结果是关键。要发挥绩效考核结果的多元化作用,不仅仅是员工薪酬福利水平制定与调整的依据,也是企业员工晋升、培训与开发的依据,将绩效考核结果真正地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1.

2.董秀娟,宋亚静.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研[J].生产力研究,2009,22

3.范秀仁.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结合策略[J].企业经济,2009,12.

4.董秀娟.国有钢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J].价值工程,2010,31.

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转贴于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篇7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康成明看见周围的大人们有时摆弄相机,就一定要凑上前,“我当时特别好奇,小小盒子里怎么就能照出人像来呢?”从此,他对光影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之前有一些绘画美术的基础,所以在色彩、构图和布局方面,为他在摄影领域施展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我就想,如果有部相机,一定要好好拍拍鞍钢、拍鞍山、拍千山、拍摄祖国多姿多彩的山川河流和周围人的喜怒哀乐……”

“我与鞍钢有着不解之缘,我是在鞍山新华楼生活长大的。这是个号称鞍钢工人村的鞍钢职工家属大杂院,我居住的这片住宅群是原鞍钢烧结总厂职工家属住宅区。我的父母都是鞍钢职工,那时我们小孩子经常跟着大人到厂内喝盐汽水,有时还用瓶子装好拿回家慢慢地喝。有时候跟着大人后面钻进热气腾腾的澡堂子洗个痛快的热水澡,也有时候缠着父母去工厂乙炔瓶旁收集废渣上交学校……”提起小时候的经历,康成明如数家珍般。

“我们这些生活在职工家属区的孩子们对钢铁并不陌生,那时很多事情都搞不懂,都很好奇。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75年海城大地震,家里的房子不敢住了,我们都挤到厂区里住了小半年,所以 对厂区内冒着滚滚浓烟高大烟囱、厂房内轰鸣不息的轧机声、炼铁炉前铁水奔流景象记忆深刻,对炼钢炉前工人们奋勇挥锹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康成明对鞍钢的挚爱之情溢于言表。

1982年,康成明考上鞍山钢铁学校的机械设备专业,毕业前在原鞍钢第二初轧厂、原鞍钢第三炼钢厂实习。他说:“那时从初级专业的角度重新认识钢铁、重新认识那时的鞍钢工业印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鞍钢设备处从事鞍钢设备供应管理工作,重点进行鞍钢设备改造设备供应现场催货任务,经常到现场跟踪设备备件到货情况,也因此对鞍钢生产工艺及装备有了专业上的深层次的理解。

1997年,康成明应聘到原鞍钢设备部备件管理处任副处长,开始了从事鞍钢全公司的设备备件管理工作。而这个时期,正经历了鞍钢设备改造的一个阶段,他参与了鞍钢平改转、二炼钢小连铸等改造工程,对鞍钢设备整体升级有了更直接地认识。

“那段时间虽参与设备改造,但还没有记录历史的想法,只是喜欢摄影,以拍摄风光和人物为主,随机性较多,拍出的片子也缺少内涵和灵魂。” 康成明回忆说。

老高炉改造成就工业摄影梦想

2004年,鞍钢开始老高炉改造,康成明那时主持新钢铁公司设备部综合处工作,其业务分工正好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那阶段他带领同事经常到现场去查看设备报废,研究利库工作。“老1号高炉改造时,我们只录像没照相,所以现在觉得非常遗憾。到了2006年初,我从鞍钢设备部(股份公司)调到鞍钢资产经营中心后正赶上老2排高炉改造。于是,每天中午,我顾不上去食堂吃午饭,带上面包、小咸菜,兜里揣上两瓶水就拿着小卡片机到现场去拍照。”经历了鞍钢改造过程后的康成明,对钢铁工业印象从初始的好奇逐渐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这种文化理念已深深地根植头脑之中,他意识到这是自己拍摄工业题材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个时期,我已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去为拍摄而拍摄,而是通过纪实的手法用照片记录鞍钢旧貌变新颜的发展过程,通过照片展现工业摄影与风光片的异同,展现中国工业摄影强烈的主旋律和历史时代印记,展现中国工业摄影的文化内涵。”

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康成明终于完成了“鞍钢老高炉群改造”纪实图片拍摄任务。“尽管图片真实地记录了鞍钢改造老高炉,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这段时期所取得的成效,但是由于拍摄图片采用的是佳能G6小数码相机,像素只有720万,而且完全是利用午休时间拍摄的,所以拍摄的光影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康成明这般谦虚,可是当一幅幅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炉皮已锈迹斑斑,炉管道、炉衬已黑白相间却依然挺拔耸立的高炉群跃然眼前的时候,当一幅幅施工者冒严寒、战酷暑、顶风冒雪建设高炉的真实场景尽收眼底的时候,无人不为这组承载着时代的钢铁追忆、承载着鞍钢工人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精神的美好瞬间、承载着鞍钢人心灵震颤的永久定格的厚重而珍贵的写实工业遗产而慨叹! 《鞍钢老高炉群改造纪实》组照获得“2011我的城市我的家”全国摄影大赛珍藏奖的殊荣就是对康成明这份辛苦付出的最好回馈。

康成明觉得,传统工业影像中丰富多彩的元素是炉火与铁水奔腾涌出的那种壮观、钢水冶炼表现出的那种激情,而现代化的连铸机已将这昔日熟悉的场景演变成悄无声息的红中透黄的钢水驯服野马般沿着结晶器慢慢流淌、慢慢结晶成不同规格尺寸的钢坯的大工业现代化生产流程的场景,更能彰显出大工业的独特魅力;采用油画浓郁色调及版画的质朴效果能使奔涌的炉火给人以钢铁般的印记,但他觉得此时如采用黑白影调,更能凸显钢铁工业逝去的记忆,更能透过原汁原味的视觉语言,彰显出深沉厚重的钢铁文化氛围中孕育着的丝丝温情,从而达到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由于在号称在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宪法诞生地、钢铁摇篮的大工业企业生活与工作,大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着他,在企业基层单位经历了共青团、专业技术、组织人事、设备管理等多岗位交流,再到鞍钢大机关管理部门工作,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社会阅历,特别是多年来负责具体推进鞍钢TPM管理工作,对大钢铁、大工业的文化理念逐步升华,为今后的工业摄影拍摄蓄藏了坚实的文化底蕴。

2007年,康成明在新浪网开通了博客。这些年来,他利用中午休息、节假日时间,以一名鞍钢普通员工的视觉,抓拍了一些反映鞍钢改革、改造发展变化的纪实照片,在新摄影网站北京站陆续整理并发表主题为《鞍钢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管窥》系列纪实故事图文帖子刊载在博客里,以此诠释“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这些帖子相继被国内许多大型网站转载。目前此帖子已发了980多张照片,这是鞍钢改造的一个缩影,囊括了鞍钢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技术改造、厂区绿化以及鞍钢宪法、鞍钢文化理念的转化等内容。

用康成明的话讲,在当今的工业题材摄影方面,他只是个草根,但他的工业摄影不同于社会摄影家拍摄的工业摄影,因为他置身于钢铁行业其中,对钢铁理解有别于他们,凭着对钢铁的特殊情感,方寸图片中皆浓缩着他对钢铁的感悟与共鸣。他已经把自己的身心和灵魂都深深地融入到企业当中。更有与众不同的是,“我与纯粹拍工业摄影的人的想法不一样,我感觉目前中国工业题材摄影有误区,现实的中国工业摄影过多的单纯追求光影的艺术效果,而淡化了中国钢铁的主旋律,过多的反映一线工人满脸油污满身灰尘的艰苦状态,其实现实中的大工业场景已将原来轰轰烈烈生产过程像战场一样烟熏火燎的场景演变成悄无声息,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流水线场面。现实中的中国工业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论是钢铁、机械加工、高铁、航天等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反映这些主旋律的钢铁题材不论数量、质量都不尽人意。应该多拍些反映讴歌中国工业在节能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方面图片,摄影人要与中国钢铁工业时展共鸣,拍工业摄影要表现中国工业方向的发展趋势,不要一味的过多反映炉前工人的脏累苦险场面,那只是记录或表现中国钢铁发展史中落后的记忆,不是中国钢铁工业真实的现状,需要弘扬不怕脏累苦险精神,但这不是主旋律。主旋律就应该是真实表现现代化节能环保高效低碳标志的大工业发展的现实版场景。诸如代表中国钢铁工业低碳节能环保型钢铁工厂――鞍钢集团鞍钢股份公司鲅鱼圈钢铁厂,这样的主题摄影”。 为此,康成明在新浪开通了#中国工业摄影#及#工业摄影# 、#中国梦-工业情-劳动美#等话题栏目,这些栏目每个都超过50余万次浏览量,既宣传了主弦律,树立好形象,传播正能量。又引导人们认识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拍摄道路上的酸甜苦辣

康成明在鞍钢工作整整30年了,其实摄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的主业是从事鞍钢设备管理、TPM管理、资产管理及经营。他曾发表过多篇鞍钢管理学术论文并获奖,与同事合作编辑出版的《TPM管理与实践》,曾发放到鞍钢基层每个班组一本,是我国第一部企业人员自己撰写的TPM管理方面的书稿,当时他与写作团队成员走遍了鞍钢所有生产线,这也为他日后拍工业题材摄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把低碳鞍钢、美丽鞍钢展示给大家,康成明的拍摄道路上充满了酸甜苦辣。多年来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摄影创作上,“搞摄影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不能看别人拍什么,就盲从跟着拍,我倒觉得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我虽没有在专业摄影圈里待过,但根据十几年来切身经历,我觉得拍工业题材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工业、熟悉工业、对其有独到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化成脑海影像形成记忆,然后再动手去拍摄。要努力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使拍出的工业摄影作品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史诗和历史的缩影,这样的摄影作品才有生命力。”鞍钢几位文化大家,也是康成明摄影道路上的挚友,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的话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拍摄有感染力的作品首先是拍摄的对象先感动你自己,用心灵去拍摄。拍摄的瓶颈能否突破,最终是看你的文化底蕴深不深、厚不厚。你生活工作在鞍钢,鞍钢的文化是你创作的源泉,只要你把鞍钢读懂了,坚定不移的拍鞍钢,你就可以成为工业摄影的大家。

康成明时刻关注着鞍钢的变化,对钢铁工业、钢铁工人、“时代印记”这些主题把握准确,真切地表达了对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过去的辉煌、改革的阵痛、重新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

去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康成明以草根社会投稿人身份投稿,结果比截稿期晚半个月,大赛主委又重审并将他的作品《今日鞍钢》组照入选参展,为此,他十分感动。“我就是想通过这个窗口,把鞍钢的变化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把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展示给大家。”

篇8

一、传统钢铁工业面临挑战,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 

中国现已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与消费的国家。钢铁工业也是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第一场世界贸易大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钢铁企业信息化国际研讨会上概括了钢铁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实质所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环境。加入wto之后,我国钢铁企业正直接地、全面地面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竞争。这种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与之相对应的现代管理方式来改造产业面貌和提升产业水平,推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信息化是个大战略。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是钢铁行业自身提高竞争力、适应新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钢铁企业适应国际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正在给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刻变革。 

二、销售管理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企业中,销售是整个企业运作的龙头。销售产品的多少、销售服务质量的好坏、销售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通过对销售工作的科学管理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利用,可以一方面帮助企业确定生产的规模与排产计划、降低库存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发展方向、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指导新产品的开发等。因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销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整个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就对钢铁行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模式下,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对生产部门的情况非常了解,掌握生产线的实时数据,避免签订不合理合同,避免出现合同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交货期根本无法保证等问题;生产调度人员要能够及时掌握生产的历史情况和现时数据,方便根据实际产能进行小订单合并,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调度计划,对生产部门进行科学的指挥与协调;而生产部门也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各项订单情况、生产计划指令,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销售合同和调度计划安排班组生产。 

三、利用erp技术增加企业规模,提高销售能力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意思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属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范畴。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即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其功能模块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ⅱ的模块,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他类型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销售、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对应的接口,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因此,通过erp系统,对产、供、销的全过程及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协调对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管理的能力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erp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它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种经过了整合的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了客户信息部分、销售业务流程部分、决策支持部分以及一般信息交流部分的完全整合,从而方便了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高效管理,赢得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erp销售管理模块是销售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模块,用于帮助制定价格表,对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且帮助销售部门掌握订单的回款情况。销售管理模块从功能上可进一步划分为新订单、当前库存查询、客户资金往来、销售订单管理、退换货、报价管理6个子模块。erp销售管理信息化能够对水泥企业现有业务进行全面、准确、详尽地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系统、直观的销售分析结果,评价企业实际销售效果;以系统化管理思想整合内部资源,对产销运输进行计划,达到最优及最佳资源组合;抓住市场机遇,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销售管理信息化更快、更完善发展。 

平台工具的使用,打破了以往物采公司(采购)、配进中心(库存)、销售,财务中心独立而导致的信息孤岛、信息壁垒和信息割据,有效解决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实现了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销售、采购、项目管理和财务系统的集成,强化了企业资金管理;财务与制造的集成使实时成本核算成为可能,强化了财务的事中监控作用。 

四、结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把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来抓,作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来抓。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也是企业壮大自身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化在钢铁企业在销售方面的应用,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篇9

一、传统钢铁工业面临挑战,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

中国现已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与消费的国家。钢铁工业也是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第一场世界贸易大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钢铁企业信息化国际研讨会上概括了钢铁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实质所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环境。加入WTO之后,我国钢铁企业正直接地、全面地面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竞争。这种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与之相对应的现代管理方式来改造产业面貌和提升产业水平,推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信息化是个大战略。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是钢铁行业自身提高竞争力、适应新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钢铁企业适应国际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正在给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刻变革。

二、销售管理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企业中,销售是整个企业运作的龙头。销售产品的多少、销售服务质量的好坏、销售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通过对销售工作的科学管理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利用,可以一方面帮助企业确定生产的规模与排产计划、降低库存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发展方向、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指导新产品的开发等。因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销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整个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就对钢铁行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模式下,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对生产部门的情况非常了解,掌握生产线的实时数据,避免签订不合理合同,避免出现合同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交货期根本无法保证等问题;生产调度人员要能够及时掌握生产的历史情况和现时数据,方便根据实际产能进行小订单合并,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调度计划,对生产部门进行科学的指挥与协调;而生产部门也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各项订单情况、生产计划指令,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销售合同和调度计划安排班组生产。

三、利用ERP技术增加企业规模,提高销售能力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意思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属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范畴。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即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其功能模块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Ⅱ的模块,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他类型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销售、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对应的接口,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因此,通过ERP系统,对产、供、销的全过程及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协调对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管理的能力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ERP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它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种经过了整合的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了客户信息部分、销售业务流程部分、决策支持部分以及一般信息交流部分的完全整合,从而方便了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高效管理,赢得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ERP销售管理模块是销售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模块,用于帮助制定价格表,对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且帮助销售部门掌握订单的回款情况。销售管理模块从功能上可进一步划分为新订单、当前库存查询、客户资金往来、销售订单管理、退换货、报价管理6个子模块。ERP销售管理信息化能够对水泥企业现有业务进行全面、准确、详尽地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系统、直观的销售分析结果,评价企业实际销售效果;以系统化管理思想整合内部资源,对产销运输进行计划,达到最优及最佳资源组合;抓住市场机遇,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销售管理信息化更快、更完善发展。

平台工具的使用,打破了以往物采公司(采购)、配进中心(库存)、销售,财务中心独立而导致的信息孤岛、信息壁垒和信息割据,有效解决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实现了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销售、采购、项目管理和财务系统的集成,强化了企业资金管理;财务与制造的集成使实时成本核算成为可能,强化了财务的事中监控作用。

四、结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把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来抓,作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来抓。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也是企业壮大自身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化在钢铁企业在销售方面的应用,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篇10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使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钢铁行业中逐渐拥有了话语权。但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迅速衰退,各国的钢铁需求量迅速萎缩。与此同时,为控制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的安定,我国政府大力加强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控制。这样就导致了我国钢铁工业出口大幅度下降,对内需求日益降低的不利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加强市场研究的力度,构建适合市场发展特征的营销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钢铁销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确定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目标

构建全新的钢材销售中的营销体系,首先必须在认真分析市场特征的条件下合理确定构建的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钢材市场已经发展为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真正拥有话语权的是买方,买方对于整个市场的走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钢材销售营销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围绕买方做文章,以钢材销售企业和买方互利共赢为目的,以创新发展为基础,构建为买方服务的营销平台。

二、明确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前提

为实现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构建的目标,钢材销售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影响钢材销售的因素,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适合钢材销售企业销售业务发展的营销体系。

通常情况下,构建钢材销售中的营销体系,钢材销售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是不是具有应对钢材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是不是具有开创全新钢材市场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对既有营销渠道进行挖掘,是不是具有针对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是不是具有绝对竞争能力的钢材品牌,是不是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等内容。

三、正确分析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的重要职能

研究发现,钢材销售中营销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职能:1、钢材市场销售管理职能。通过营销体系,可以收集分析并处理市场信息,制定销售计划,研究目标市场,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合理制定钢材产品价格,回收贷款,创建或者维护钢材销售渠道等。2、钢材售后服务管理职能。建立维护管理售后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客户的投诉,及时收集钢材以及服务信息并及时反馈到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客户档案、培训客户等。3、钢材销售合同及订单管理职能。认真分析客户的信用,接受客户询价,完成合同的签订,合理处理订单,完成合同订单归档。4、创建与维护钢材品牌职能。制定钢材品牌发展战略,制定钢材品牌延伸策略,有效管理钢材品牌资产。5、财务管理职能。进行日常销售结算,和银行间的业务结算,处理各种票据业务,加强成本控制等。6、存储与物流职能。恰当安排钢材存储,合理调度配送钢材产品。7、管理国内外办事处职能。对国内外办事处进行管理,协调销售任务,完成销售目标。

四、合理构建钢材销售营销体系

(一)建立健全钢材营销服务管理

在钢材销售体系建设过程中,钢材销售公司要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钢材营销服务管理的需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的,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钢材营销服务管理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钢材销售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钢材销售服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制定销售服务管理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销售营销管理细则,使营销服务管理有章可依,从而不断提升服务工作质量,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二)合理制定钢材营销政策

在钢材营销过程中,国家政策的变化对于钢材销售企业的营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钢材销售企业要针对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市场变化特点,合理制定钢材营销政策,改变钢材销售模式,促进钢材销售,完成销售目标,实现企业销售利润的最大化。例如,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首钢集团针对天津市场及时展开调研并调整营销政策,提出了以62B线材为主要销售目标的对标销售模式,出色地完成了钢材销售任务,确保了首钢钢材销售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首钢集团还在掌握客户生产以及资金状况的基础上,将现货市场作为钢材销售的运作平台,强化了首钢集团在天津钢材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三)创新钢材营销策略

合理构建钢材销售营销体系,还要不断创新钢材营销策略,通过多种营销策略不断提高钢材营销水平。例如钢材营销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钢材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创知识营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营销管理,多方面获取市场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施营销整合;创新营销理念,创新文化营销;创新强强联手营销,通过和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推广高端产品,促进钢材销量的不断上升。

总之,在当今经济形势下,钢材企业只有努力创建钢材营销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钢材销售企业的销售水平,不断提高钢材销售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钢材销售企业不断获取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