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施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电施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水电施工论文

篇1

水闸施工前期准备是确保水闸施工顺利的关键。前期准备包括材料准备、设备准备、质量检查、方案审核等等。结合水闸施工实际,水闸施工前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前期对各道施工工序作严格审查,确保各道工序的可行性。审查时要对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考查,包括核对施工措施、管理制度等等,务必要做好一切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水闸施工的安全高效。其次,要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加强,要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确保人才的优良,以便能圆满完成水闸施工。在施工设计图纸方面,要掌握好施工技术要点,并制定一套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为后期水闸施工的顺利奠定基础。

1.2施工中的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将水闸施工划分为若干个小项目进行具体施工,在施工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的保证水闸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具体的施工中包含着多种施工内容,如土石土方开挖工作、混凝土施工工作以及金属结构件的施工工程等等。做为水闸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要对该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施工操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在完成开挖工作后,还要派专人将开挖工作成果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确保开挖工作质量达标。在混凝土的施工中,要想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复验,保证施工用原材料达标,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配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在试验室配比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换逄后,再确定具体的混凝土混合成本比例,此外,在混凝土的浇筑中,要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振捣不良而产生的混凝土浇筑气孔,避免麻面、孔洞、裂纹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为水闸施工提供坚实的结构基础。最后,要严格控制施工中的金属结构质量,要参照行业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进行具体的施工作业。由于金属结构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艺施工技术,因此要从材料、工艺及安装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1.3施工后期管理

施工后期管理主要是保养和质量检查,重点包括水闸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检查需由专业的质量监督部门执行,对工程质量给予审查和评定。实际操作时为了进一步确保单元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可构建由业主、施工方、建立方三方质量监查体系,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作仔细检查。对于那些已然完成后期审查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审查工作不能就此停止下去,必须贯穿水闸施工管理和水闸使用全过程,及时汇总相关资料,保证工作无遗漏。

篇2

1.2施工原料成本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位置通常较为偏远,交通运输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会造成建筑原材料及施工设备进出困难,原料运输所需成本过高,并存在较大的价格浮动,通常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1.3工程技术方面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程项目量很大,并且施工强度较高,通常只有反复的对施工方案进行比较、论证与选择,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

1.4施工安全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隧洞开挖、水上作业、水下作业等危险的项目,因此施工时必须要注意安全,这就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对项目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组建技术与管理能力过硬的团队,并做到对方案的优化,这样才能保障施工项目有效完成。

2现代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层次分析

2.1技术管理层次水利水电工程因为工程规模庞大,因此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并对施工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施工时,经常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特别需要注重对技术层面的管理。施工时,技术管理需要将工程的全部技术工作转化为科学管理的方式,从而能够实现对成本的节约与控制。

2.2考核管理层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具有的复杂性,因此目前在经济考核上还没有合理及明确的标准。而对于发电厂生产目标来说,最基本的因素是做到正常生产与发电,并能够在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上有效反映出来,最终能够在发电厂生产与经济运行水平做到统一展现。2.3安全管理层次只要是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都必须要将安全层面放在首要位置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实施项目也一样。安全规章制度所起的作用是对员工进行约束与规范,并可以采用一些事故宣传与教育的方式,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员工来说,若是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就会很难提升自身的水平,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施工时,需要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职工的技术水准,做好安全实施工作。

篇3

在筑坝技术中,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其蓬勃发展的时间也不过20a左右,然而却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多。碾压混凝土技术使用方法就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振动碾压机械、大型运输,采用大体积,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而且,碾压混凝土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速度快,投资省的特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这项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工程节约开支,缩短工期,以达到大大提高效益的效果。

GPS定位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在水利水电施工主要用途在于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实践证明,在几十km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AtuoCAD辅助设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Design简写CAD)是一门新兴技术型应用软件。对AtuoCAD的认识,相信大家都已经相当熟悉,这项技术也成为大学中大部分工科学生必修科目之一。这项技术,如今已经被熟练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使用,促进了工程技术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AutoCAD的特性提供了测量内业资料计算的另外一种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种工程纵断面图、横断面的绘制,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图纸的绘制,从而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水利水电施工中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的应用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开发,使得水利水电施工更加高效。以信息的可视化、数字化和直观化为出发点,直观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运行和生产考核制度,才可以避免由于工程建筑自身的复杂生产过程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能反映各项设备管理维护工作成效的生产运行指标,来维护水利水电工程正常建设的生产秩序。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从制度层面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运行和安全生产。

篇4

缆索吊装,它具有较多的组成部分,如吊装系统、扣索系统及稳定系统等,各系统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其中吊装系统又包含有许多组成部分,如索塔、吊锚等,在系统起着拉吊主索的功能。扣索系统的主要构件为扣塔、钢绞线等;稳定系统具有平衡索及抗风索等组成部分。以下就这几个系统进行详细介绍。首先,吊装系统。整体布设:整体布设时,需要对缆吊详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用合适的设备。一般情况下,整个吊装系统总重量为65t,包含有2个吊具,6根钢丝绳。其中每个吊具承载重量为25t,两个加在一起为50t,钢丝绳规格为62。在拱肋吊装时,需要用钢丝绳将两个吊具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同步运作,同时也可以确保两台牵引机同时运行。两个吊具连接在一起之后,需要保持好距离,才能保证牵引机的吊拉效果。在吊具吊拉时,需要两台牵引机同时运行,并采用规格为28的钢丝绳,才能有效配合分布在两岸的卷扬机运行。吊塔:吊塔是吊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贝雷钢片组装而成,根据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进口岸吊塔和出口岸吊塔。前者高度为27m,在进口岸后方39m位置,后者高度为15m,在出口岸后方27m处,二者高度相差12m。扣塔:扣塔由许多钢管焊接而成,共有6根主管,横截面类型为1.5m×3.0m,相互呈现对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外,主管规格为325×10mm,辅助管规格为168×6mm。承载主索:承载主索的塔架主体部分跨度为283m,后端跨径为40m,设置一套吊装系统,内部共有许多钢丝绳,规格均为662mm,每根长度为500m,抗拉强度为1870Mpa。牵引装置:共配备有1两个跑车,每个跑车采用钢丝绳牵引,用卷扬机提供动力。起重钢丝绳规格为28,卷扬机紫中为15t。起重设备:配备有一条主索,上面安装有2各吊点,每个吊点上面设置有钢丝绳,规格为21.5。当肋节起吊时,两个吊点同时运作,并利用卷扬机提供动力,以完成吊拉工作。其次,稳定系统。吊装索塔:这种稳定系统采用缆风索来实现稳定性。缆风索又分为两种,分别为前风缆和后风缆。前者采用4根钢丝绳,规格为28mm,后者也采用4根钢丝绳,规格和前者相同。二者分别安装在吊塔的左右两侧。扣塔:扣塔在运行时,承受较大的荷载,通常出现不平衡情况。这时需要调节锚索的水平张力,才能保证塔顶受力平衡。塔顶承受的竖向压力,可以通过经纬仪器测定,如果发生微小变动,便会由该仪器调整,恢复到正常位置。此外,由于扣塔高度较低,在横向具有较好的刚度,所以,不用设置缆风。拱箱横向稳定系统:在拱肋节段吊装时,需要借助于抗风索,才能保证吊装稳定。一般在拱箱斜下侧设置各设置1根钢丝绳,规格为21.5。

1.2缆索起重机试吊环节

首先,现场平面布置。现场平面布置包含许多部分,如主塔、地锚及风缆索等。其次,其中设备安装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塔体安装。塔体主要组成部分为贝雷片,所以,在安装时,需要要将它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并保证稳定性。

(2)扣塔安装环节。组成扣塔的主要构件为钢管焊架,在安装时,需要采用吊机,将焊架吊过顶就部位。

(3)缆索安装环节。组成缆索的缆绳,分为两种,分别为粗绳和细绳。前者规格为12,后者规格为28。钢丝绳安装时,通常采用细钢丝绳和粗钢丝绳协同作业的方式。先将细钢丝绳在两岸同时放到谷底,由人工将两端连接在一起,之后,利用提前安置在进口岸和出口岸的卷扬机和牵引机,将细钢丝绳拉紧,在拉紧过程中,牵引机由于受到拉力而运行,从而完成了缆索安装环节。缆索安装好之后,利用换轮机将绳索进一步拉紧,并固定在主索上。

(4)试吊环节。在缆索试吊时,可以注意以下原则。试吊重量不能一次性完成,应采用逐级加重的方式,才能保证加重效果,如可以先加重50%,之后70%、100%,最后为120%。在按照这种方式加重时,需要来回牵引一次。此外,在重量加载时,需要注意塔架的稳定性、位移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除之后,方能继续加载。另外,在试吊过程中,需要做好重量加载记录,以便于在出现异常情况之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安全加载的效果。

1.3导流流量设计环节

流量设计之前,需要全面调查工程施工方案,才能做出准确的导流流量。一般情况下,将流量确定为242m3/s,该数值是通过水库水位和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的,当流量确定为242m3/s时,根据已有的线性公式,可以计算出水库水位为91.07m。该数值是理论数据,在具体施工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其适当调整,才能满足施工需要。当导流流量确定之后,根据施工目的,工程施工方案要求,同时结合其它技术标准,确定导流方案。一般情况下,导流方案分为两个部分,前期主要工作为溢流和非溢流区段设置,并完成基坑开挖工作。后期主要实施二期基坑开挖作业。

篇5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所需要的资金量也是极大的。因此,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前期工作经费的工作,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资金的到位。水利水电工程不到位的现象尤其在财政比较困难的城市或乡镇地区存在。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单位在前期工作中,要积极的向上级单位进行申请,并且通过银行借贷等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1.2建设单位应全过程介入设计工作

在我国许多水利水电建设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建设单位不全程投入设计过程的现象。在实际的水利水电设计中,建设单位一般会将项目设计交给方后,就不予管理。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质量。同时,建设单位不全程投入,还会使得所设计出来的设计方案不符合建设单位建设的思想,所以,无论是重新设计,还是继续使用改变了设计思路的方案,都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1.3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方法外,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举措,并且这一举措要在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设计时,就应该进行。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项目设计的速度。总之,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是建设单位做好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保护环境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中,由于施工的方法和手段,在施工的过程中总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就要严格的对这一点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并且要经过严格的监督,从而使得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篇6

1.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承包企业应该结合工程特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危险源识别与防护等方面,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采取动态监督,严格执行和监督检查各项安全管理条例和措施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建设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2.1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工程技术复杂,通常位于较为偏僻的山区,加上受到工程区地质环境、流域水文气象、工程移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会对工程施工用电安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在施工过程中,风吹、日晒、沙尘、洪水、人为破坏等,均可能引起施工用电系统或电气设备发生失灵、大面积停电、漏电、短路等事故,造成严重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事故发生。

2.2施工电气安全管理不完善因素由于受“重施工、轻管理”,“重质量进度、轻安全成本”等固有施工管理意识的影响,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企业项目负责人通常对于施工质量和进度较重视,忽略施工安全用电管理,相应存在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设立专门用电安全管理岗位、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人员素质水平偏低等问题,相应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水平偏低。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落实,执行力和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电气施工中存在较多的技术和管理隐患。不重视安全用电的检测和检修维护记录,加上项目部安全用电管理经费的不到位,是的一些分项分部工程的临时用电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不到位,给工程电气施工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2.3临时用电系统不规范因素在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由专门的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临时用电系统设计过程中,没有按照TN-S系统要求,设置独立的保护零线;没有做到“三级配电、三级保护”;没有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防护体系;三级配电箱间的漏电保护额定电流不匹配,存在“误动、拒动、越级跳闸”等问题;供电线路敷设不规范,埋深或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线路保护过于简单,无法保障施工工地现场的安全用电。用电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责任感不强、综合操控技能水平偏低等人为因素,也大大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水平。

3、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安全防护水平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意识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水平,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各种安全防护制度、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并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制度措施按照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和落实度。要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2-92)等国家或企业规范要求,认真编制施工临时用电设计方案,确保施工临时用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要组织相应安全操控技能培训和用电事故分析,加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使其充分了解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掌握安全用电操控技巧,减少或杜绝人为误操作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发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用电安全。

3.2加强施工电气机具安全的动态检测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和施工全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安装使用要求,对电气施工中的电气机具的电气性能进行综合检测(包括:耐压能力检测、漏电检测、绝缘性能检测等),只有电气、机械性能均满足工程施工需求时,方能进入施工现场。另外,还需要在施工全过程中,定期对施工机具设备的电气、机械性能进行综合检测。对于检测资料,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类管理,避免电气设备和机具存在“带病”作业问题,提高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3.3加强施工全过程电气安全管理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电气安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特性合理辨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危险源,并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体系。要保障施工电气机具相应指标在人体安全耐受范围(人体耐受电压为36V,漏电电流为36mA)。对于超出人体安全的机具设备,应采取穿戴绝缘衣物、增加绝缘隔离层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优选满足施工实际需求和工程特性的成套供配电设备,以适应各种用电环节需求,便于维护管理。要动态检测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等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性能,确保出现用电故障后,保护设备能准确动作切除故障。要叮嘱和监督操控人员安全要求进行安全操作,避免安全用电事故发生。

篇7

2如何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

针对上面分析,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1)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范施工过程。各个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学习《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正确评价自己的施工能力,承担自己业务范围之内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标之后,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管理与规划,做好工程各方面的安排,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人员的分配等。总之,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

(2)加强管理,落实领导责任制度。要想做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首先,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自己的责任心,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并把所有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其次,施工企业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具体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充分做好本职工作。除此之外,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必须按照水利工程实施的具体要求,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指出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3)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企业必须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质量规范,规范内容必须全面,涉及到质量责任、考核办法等,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同时,各个施工企业必须把工程质量加到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中去,充分考察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并以此评价各个单项工程负责人的工作好坏程度,并将此与各个负责人的工资、绩效全面联系起来,激发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责任感。

篇8

水利水电地基工程的施工非常发杂,所以,进行实际施工之前,首先应进行地基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设计人员的意图,加强与设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分析设计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修正。其次,还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看设计的地基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最后,组织人员对地基施工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类型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并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技术人员对整个地基施工过程都十分熟悉,从而使地基工程按地基施工设计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使地基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1.2切实做好地基施工的组织设计工作

对于地基工程来说,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地基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基施工安全、有效、有序地进行。地基施工的组织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案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第二,合理的制定进度控制目标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进度控制手段;第三,制定组织人员、设备及材料的使用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第四,建立并完善工程质量保障机制。

1.3切实做好施工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水利水电单位应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员工树立安全和质量意识,并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员工上岗前应采用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应实行持证上岗。只有提高整体员工的素质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2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如何加强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有了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施工技术,并在地基施工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土壤加固技术也是新型技术之一,这种土壤加固技术主要采用的化学加固方法。碱液加固与硅化加固加固等新型技术,主要是采用化学溶液灌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中,使用化学溶液产生的化学反应以达到地基加固的作用。在具体的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土壤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土方开挖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土方开挖是整个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基础性环节。因而在开挖过程中,应始终结合确定的开挖方案进行开挖,并紧密结合地形地质勘查资料,切实做好地面排水系统的建设,及时处理好开挖的土壤,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机械开挖为主和人工开挖为辅的方式进行,但必须确保地基土结构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尽可能地降低地下水水位,这就是设置集水坑,将开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但必须确保集水坑的开挖应在地面500厘米以下进行,最大化的确保地基工程的开挖质量。

2.2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地基开挖之后,就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以下为常见的几种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1)换填与强夯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要保证较强的承载性能,应在较薄的淤泥层被挖出之后,使用换填的方法,这样不但能使软质地基重新组合构造,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透水性.这种换填方法主要是指在排除泥潭与淤泥等软土之中,使用灰土、粗砂、砂土、水泥等材料进行换填以达到加固地基的作用。换填之后的地基与换填之前相比承载性能更好,但为了进一步加固地基,保证地基质量安全,还可采用强夯技术,使用强夯锤对其进行击打,使地基在强夯力的作用下使地基更加牢固。

(2)加筋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加筋技术也是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在利用加筋技术时,重要是在地基表面平铺交友较高强硬度和土工合成材料,从而达到平摊荷载和减少破坏力和增加地基的荷载承载性能的目的。有时还可以将具有较强抗拉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埋设到地基的内部,使其与土层颗粒摩擦后二者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进整个地基稳定性的的提升。

(3)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对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等各种化学浆以及粘土水泥浆、粘土浆、水泥砂浆、水泥浆进行液化,之后为加固淤泥的软土地基在软土介质中高压注入液体。打孔埋管灌浆以及无损贴嘴灌浆为高压喷射灌浆法较为常见的方法,而就两者相比来看,无损贴嘴的灌浆法更具有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篇9

模板能够很好保证混凝土的上升运动,是整个施工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碾压坝施工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模板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和使用模板。碾压坝施工工艺中使用的双向调节模板相比较传统的全悬臂钢模板以及上升式模板更加方便,这种模板能够解决堤坝形状复杂和坡度较大的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这种模板能够很大程度提高上施工的速度,给堤坝后期的建设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模板之后,需要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模板的规格和大小都要符合设计的要求,正式开始模板安装工作之前要检查模板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模板的拆卸也是施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拆卸的过程中要减少对模板和堤坝的损害,现场的施工人员要观察混凝土结构的位移情况。

1.2灌浆施工

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工艺中要进行多次灌浆,碾压过程中需要对堤坝结构灌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混凝土结构在凝固阶段会因为外力的影响出现裂缝,堤坝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针对出现裂缝的结构需要再次灌浆,待堤坝结构稳定之后可以结束灌浆工作。

1.3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材料是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之前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原材料。由于水利水电堤坝结构本身的特殊性,水泥与石灰的比例要符合设计的标准,材料之间的配置出现偏差,会降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配置好材料之后需要通过捣鼓作用来提高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密实性。混凝土材料在碾压坝施工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在堤坝表面以及岩面的垫层都需要用到混凝土,因此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都要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要求。

1.4创新成缝施工方法

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中一般会采用预埋分缝板、切成缝以及诱导成缝法,这些处理方法能够很好达到施工效果,但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更加地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将诱导成缝法与混凝土预设结合在一起,这种施工方式相比较之前的几种方式更加方便,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施工时间。

1.5上升碾压施工与分摊碾压施工

上升碾压施工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上升运动来提高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以此来提高堤坝的坚硬程度,但是采用这种碾压方式时需要注意上升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及模板的移动等问题,要保证碾压坝施工工业的顺利实施。分摊碾压施工会利用推土机完成碾压工作,一般会采用串联和叠加的方式来实现分摊,对堤坝进行均匀地碾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混凝土骨料分离的情况,在碾压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骨料分离的情况,施工人员要及时补充。

2碾压坝施工工艺的发展方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工艺有利很大的进步,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施工中的天气变化,地质环境以及技术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碾压的质量,因此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处理。(1)裂缝混凝土结构会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裂缝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分析温度变化、风速以及空气湿度等因素,针对裂缝的实际情况找出成因,分析研究裂缝变化的规律,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更严重的质量问题。(2)施工问题的防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会决定碾压坝施工工艺的使用,如何减少自然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混凝土施工对于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过低或者过高的温度都很可能产生裂缝,空气湿度较小以及独特的地质环境的条件下,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混合比例以及性能,为施工工艺的实施奠定基础。冬季环境不太适合混凝土工程的实施,但是为了实现碾压坝施工工艺的更好发展,在未来需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施工技术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来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出不同的施工场地,添加不同的外力因素,检验施工技术的实际功效。仿真技术能够预测出施工期间可以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实验中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作用。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加强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水利水电碾压坝施工工艺必然的发展趋势。

篇10

2、混凝土建基面或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建基面或施工缝按设计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建基面或施工缝应呈毛面,无松动岩块、无积渣、杂物、集水等,建基面超、欠挖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标准。

3、模板架立

采用钢组合模板结合木模的方式,大坝大面积浇筑采用钢组合模板,在溢流面及局部异形部位混凝土浇筑采用木模。在进行大坝先浇筑上升块体模板安装时,在横缝模板上安装键槽模板和固定止浆片,止浆片距上下游坝面为30cm。当模板加固后在横缝模板上固定3×3的小角钢,A角钢位置按设计进行布置,需埋设冷却水管,预留冷却水管进出口孔。溢流面混凝土施工采用木模,挑流鼻坎或板梁混凝土模板采用钢组合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距溢流面底板1~2m时需设置埋件,便于溢流面混凝土模板架立加固。

4、混凝土浇筑

4.1混凝土浇筑强度白水泉水电站大坝混凝土计划浇筑时间为2004年4月—2006年5月,历时较长,其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同时存在汛期、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由于浇筑仓面大,垂直运输距离较大,月施工强度为6000~8000m3。

4.2混凝土仓面分块说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浇筑的分块高度为2m,分块长度为15~17m。

4.3大坝施工渡汛为保证汛期能顺利施工,尽量减少洪水对施工的干扰,在大坝378m高程设置1个4.5m×4.5m的导流底孔,并在大坝上升时保持2个坝块上升始终滞后其它坝块4~6m,汛期施工时若出现洪水翻坝,留此缺口行洪。

4.4混凝土拌和拌和站配置1台1.5m3强制式拌和机,生产率达90m3/h;配料采用自动称量、给料系统,集中在中控室进行控制。拌和用水采用生活区水池供给,通过水秤称量进入拌和机,水泥采用螺旋输送机给料,骨料采用皮带运输机进料,外加剂经称量用固定容器干掺,运输皮带设遮阳淋雨棚。

4.5混凝土运输入仓拌和站距大坝约为400m,这样混凝土运输存在水平运输和垂直提升入仓。采用自卸运输车将混凝土从拌和站运至坝脚,在坝脚下游侧拱冠梁处设两套混凝土集料吊罐两个,自卸车将混凝土经梭槽卸入混凝土吊罐内。塔机采用两台升塔式起重机垂直运输混凝土入仓。为提高塔机利用率,混凝土吊罐每次装2m3混凝土,在塔机30m范围内的仓面采用直接入仓方式,30m范围以外的仓面,在坝上用自卸汽车水平运输入仓,为了避免汽车行驶对坝体混凝土产生的扰动,在混凝土表面铺12mm厚的铁板,用作汽车行驶。对于重力墩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混凝土泵直接入仓。

4.6混凝土平仓振捣采用人工平仓,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浇筑强度先在基础面铺一层高标号水泥砂浆厚度为2~3mm,铺砂浆时应将冷却水管盖住,避免混凝土卸料时,骨料冲坏或使冷却水管变形,影响冷却效果。由于是采用塔机吊混凝土入仓,所以可根据浇筑面分布情况均匀卸料,以减少平仓工作量,在浇筑横缝部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接缝灌浆预埋设施,在上游止水片和下游止浆片以外,主要采用人工平仓,卸料斗不能距离太近,以免对其产生破坏和变形。

4.7混凝土养护每一仓混凝土开始浇筑即进行冷却水管通水养护,连续通水时间为15d,每1天进出水换流向通水1次;混凝土浇筑完毕12~18h,即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在遇炎热干燥气候提前进行洒水养护并覆盖麻袋、麻毡,养护期间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保持湿润,接近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d。

5、混凝土温控措施

按设计要求坝体每2m设一层冷却水管,管径为25mm,坝体内冷却水管间距为2m,顺河床方向布置,上下游为U型连接,冷却管距仓面周边为1m。冷却水管流量为0.34L/s,流速为0.7m。采取分横缝的施工方式,横缝间距取15~17m;分层厚取2m。采取大粒径骨料,改善骨料级配;采用低流态混凝土;降低水泥用量;掺用外加剂,减少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在骨料堆放场设遮阳棚,并将骨料尽可能高堆放(高度超过6m),使下部骨料温度接近月平均气温,取下层料骨料拌和混凝土。浇筑施工设置尽量减少运输距离,避免多次倒运;各施工环节要配套,控制混凝土浇筑覆盖时间在2.5h以内。采用薄层浇筑天然散热和冷却水管冷却的方法控制混凝土浇筑块的最高温度以满足基础温差,内外温差和上、下层温差要求。

6、接缝止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