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4: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产品质量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我们如期地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到了乳山市关于建立农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管理机制从筹建、运营到现今发展的完整的电子版和纸质文献资料(包括行政文件,新闻资料以及第三方论文),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覆盖范围、政策支持以及群众的关注度、遇到过或正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13年5月份,我们根据事先制定调查方案,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即对农产品检验检测局以及各流动站、农副产品种植户、各类农副产品企业公司、经营管理部门、批发市场、超市、消费者农副产品供应相关者进行实地调查,进行拍摄记录,整理了文字与影像资料。同时对各大关键数据进行论证分析,请教我学校农学院老师,对比找出乳山市检验检测局提供给我们的数据的可靠程度以及检测设备的检测精确度。
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在山东省乳山市的乡镇居民和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发放问卷500份,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乡镇居民对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和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实施意愿两大部分,旨在从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通过调查分析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实际思路与行为,来剖析目前我国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所存在的漏洞,并寻求构建规范化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有效途径。发放的问卷收上450份左右,将有效问卷进行整理,提炼出问题二十余项,暴露了检验检测系统的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1、信息披露不及时,2、检测体系没有全面覆盖,对市场中的个体种植户没有进行有效管理,3、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明朗,4、全面多项的检测链没有在实际运用中让群众真正的使用,真正的放心。
此外,我们到农产品质量检测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田间地头,向工作人咨询问疑,体验其“从农田到餐桌,从餐桌到农田”全程双向监控质量追溯体系,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了解其运作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一些问题,如:1、监测系统如何覆盖,群众若提出检测需求时上报流程是什么,检测时间如何控制;2、对于问题产品的处理方案是什么,是否与有关部们相结合,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进行查处;3、年度抽检频率是什么,样本主要来自哪里?对市场中的个体种植户的食品安全如何监督?4、对于不合格产品是否制定“黑名单”制度,进行公示,介由媒体包括什么?5、设备维护,数据更新的依据来自哪里,执行标准是什么;6、基层检测站的工作人员录用标准是什么,是否有专业性要求等问题。并将工作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施力度进行实际调研,发现问题,找出漏洞,提出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的运营方向以做参考,并整理成册。
现阶段,我们对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式获取的资料,将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统计,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获取有效调查数据,并利用SPSS软件验证和解读数据的真实情况与相关程度。与此同时,对调查中获取的影音与文字资料进行分类。
项目实施特色及创新点:
(一)特点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仅有利于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生产经营主体,而且能起到推广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生产模式的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近几年国家和人民颇为关注的事宜,而在现行的政策环境下,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监管机制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成为目前我国急于解决的问题。所以,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选择本项目的创之处在于:
1.本项目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研究核心,从乡镇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和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实施意愿入手,对监管体系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
2.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回归模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宏观监管行为进行微观量化,从本质上剖析目前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障碍。
3.在调查地点的选择上,本项目以富有代表性且具备典型农业生产特征的乳山市为例,从而保证了数据信息和研究生成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4.本项目综合运用调研方法,并使用了大量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保证了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5.本项目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具体构建和完善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下阶段工作计划:待数据被系统分析且相应调查资料整理完毕后,本团队展开第二轮分工查阅文献资料,先顶多论文大纲和开题报告,目的在于理清逻辑思路,然后便按照正规论文的格式撰写论文。其间,本团队会按时递交中期检查报告,向指导老师和主管机构如实汇报和总结项目的开展情况,并随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最终将在多次修改之后定稿。
预期成果包括
(一)形成标准且规范的学术论文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乳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相结合,针对乳山市体现的矛盾的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小地方实施有利的优势,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将其呈现。
(二)构建合理化质量安全监管模型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14-01
在当前动物产品的产量得到大幅度增加同时,我国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瘦肉精以及三鹿奶粉等等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的事故也时常发生,这也就使得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了热点问题,这也就从本质上使得公众对于我国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一种信任的危机感,对于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全面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已经成为了急需落实的任务,并且成为了近些年来动物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畜牧业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中,笔者就对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进行思考。
一、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明确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也不断得到了增加,从本质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的肉、蛋、奶人均的消费量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已经成为了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员,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要合理使用动物产品药物以及动物产品饲料的添加剂,严格按照停药期规划进行执行,防止对于动物产品造成任何污染。要求禁止生产经营人员在生产动物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任何添加剂以及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的任何物质。吉林省动物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的经济组织必须要建立健全动物产品的生产记录,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记载投入品的使用以及动物疫病发生、防治的情况,动物产品的生产记录必须要保存在两年以上。在发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时候,要求相关单位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吉林省动物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动物产品生产的企业、动物产品的批发市场等等都必须要自行监测或者委托给监测机构来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况来实施监测。那些经过监测不符合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切忌投入市场。吉林省动物产品的生产人员还要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体制,健全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的体系,强化对动物产品生产人员自律和管理。
二、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完善监督执法体系
保证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加快推进吉林省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本质上切实强化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检验检测队伍以及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对吉林省现有的动物检疫监督执法机构、动物产品饲料监察机构、动物产品兽药监察机构、动物产品检疫机构以及动物防疫等等机构以及吉林省其他行政执法职能进行强化和管理,组织吉林省动物卫生的监督机构,对其实施归口管理,并且依法执行监管的职能。将吉林省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做为吉林省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和组成部分,加强动物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执法力量,完善质量监管部门执法条件和执法装备,从实际情况出发履行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以及行政许可等等执法的职权,不断提升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执法的水平,加强吉林省自身监督执法体系的建设,从本质上提升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执法的能力。
三、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健全监管体系
加强动物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工作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建立和健全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体制,这些对于加强吉林省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已经关系到了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且关系到了人民群众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以及稳定,为了深入落实国家以及省、市的要求来实施动物检疫监督执法的工作,要求吉林省要根据工作要求将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作为保障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促进吉林省畜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想要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求吉林省必须要健全监管体系,要求吉林省各级畜牧兽医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科学、实际地进行内设机构进行设置,要合理对人员进行调配,强化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的职能。吉林省畜牧兽医、质量技术、卫生、工商以及商务等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职责,所有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语
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规范是一种规范性、规章、法规以及法律的文件,对于我国动物检疫人员实施的监督活动以及检疫活动进行了严格约束,成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群众自身身体健康以及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明确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完善监督执法体系以及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健全监管体系这三个方面对提升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质量措施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1] 毕晖;崔玉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对猪弓形体病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吉林畜牧兽医 2008(03).
[2] 卓坤水强化全程监控综合措施有效减少猪舍内臭气产生[期刊论文]-养猪 2006(06).
[3] 万遂如当前我国猪传染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2005(03)。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大多来自于食品供应链的前端--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环节(钟真,孔祥智,2012)。由于农产品安全生产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钱原铬,赵春江,2011),没有供应链前端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无从谈起。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生产者源头进行控制,一旦生产环节出现了农药残留超标等安全问题,就会一直延续到餐桌,进而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周峰,徐翔,2007)。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000-2013年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试图从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农业企业)角度,归纳和梳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生因素,以期探寻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文献搜集结果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笔者以相似概念“食品安全”替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搜索(钱永忠,王芳进,2005),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入口,检索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发现以“食品安全”为“主题”,从1915年到2013年间的文献共有84580篇。根据这几个数据库的“主题”搜索结果,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CNKI数据库中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文献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可以看到,在2007年之后文献数量有一个较大幅的增长,数据上从2000年到2007年平均6262篇上涨到2008年的12417篇,这也与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有关。2008年之后则较为平稳的增长,数量上并没有大幅度的波动。
由于本文旨在探讨供应链生产者(农户、农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其责任,在文献检索上以“2012-2013南大核心期刊目录”(经济学和管理学类)为参考标准,同时以“农户”、“农业企业”分别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多来自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管理世界等国内核心期刊。
检索后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农户以及农业企业生产的研究数量比较多,如图1.2所示:以“主题”为“农户”的搜索为例,可以发现关于该类问题的文献呈现出连年递增的情况。2008年为2063篇,2009年为2257篇,2010年为2367篇,2011年为2063篇,2012年为2936篇,2013年为2865篇,但是2000年到2007年8年间平均文献数量也仅仅为585篇,也可以看出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在这个阶段仍然没有引起普遍的聚焦;同样,关注农业企业的研究,文献数量从2008年到2012年呈现连年上涨的趋势。与之相比,关键词检索的数量少于主题的检索,但是在基数上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纵观当前国内对于农产品生产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农户与农业企业上,本文也从这两者出发,探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于农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农户自身的缺陷,包括粗放型生产,规模不经济,以及缺乏统一有效管理等(尚超,201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农户数量过多导致难以控制、质量标准体系存在缺陷有关,但是农户的质量安全认知程度低、技术文化水平不高则往往是导致质量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具体而言专业化生产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规模以及缺乏补贴和培训是导致农户安全行为得不到保证的原因。
(一)农业专业化生产
我国当前的农户生产主要集中于粗放型生产(谭天明,2011),规模不经济,生产行为较为落后。因此,有必要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创新,来提高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罗元青,王家能,2008)。由于传统农村集体组织在动员、形成专业化生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高春凤,朱启臻,2007),但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传统集体组织很难适应市场要求,这是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农民比非专业化条件下农民合作意愿强烈的原因所在。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的专业生产能力,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政府应该探索,创新多种组织形式,如合作经济(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主导性产业带动型等(罗元青,王家能,2008)。由于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只注意了分工和专业化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作用,但是却忽略了专业化生产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增强而带来的交易费用的增加(罗必良,刘成香,2008)。因此,进行农业专业化生产也应该选择纵向一体化的经营形式以减少专业化生产要求的高资产专用性带来的交易费用,允许和鼓励农户建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分散农户更能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节约信息费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二)农业生产规模
不同种植规模农户是否存在效率差异,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生产规模的差异所造成的效率的差别也会对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以小农生产为基础的小规模农业经济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对立的非效率经济。一种有影响的观点从强调农民收益和发展现代农业角度,主张应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实行农地规模经营(任荣华,2007)。但是这种单纯扩大规模的做法并不实际,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农户是否存在规模经济问题,没有关注农户经营是否存在适度规模问题(刘凤芹,2003)。对于适度规模的控制也不仅仅是缩减农户的生产规模,陈洁和苏永玲(2008)通过对“禁牧”这一缩减农业生产规模的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农户的总收入经历了由降到升的过程,而且禁牧舍饲对农户种植、养殖产生了影响;同时,项目区内农户的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纯收入有所下降(李新,2006)。成本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农户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使用不合格的原料进行农产品的初生产,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不利。
(三)其他因素
农业补贴会对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产生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改革农业补贴方式,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粮食直接补贴的同时,在粮食主产省区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良种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政府农业补贴效率(王秀东,王永春,2007),对农户的安全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道德风险也会对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影响,有机食品生产农户道德风险发生的比例高达9.03%(张利国,2008),有必要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生产的模式,如农户与企业的合同也会作用于农户的生产行为。公司也可以通过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利用合作社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约束,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订单的履行(郭红东,蒋文华,2007)。
关于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除了农户之外,生产环节中另一个重要的利益主体是农业企业。虽然当前国内农户粗放型生产以及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指导直接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谭天明,2011),但是在“公司+农户”链条中,农业企业充当的角色也不容忽视。以广东省为例,2011年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2403家,带动农户达403万户,实现农业总产值1640.4亿元,占全省实现农业总产值2042.2亿元的80.3%。农业企业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对农户起到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没能履行好带动农户的责任以及执行自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此基础上,农业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社会责任也导致了自身以及连接农户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业企业的特殊之处在于生产的农产品直接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姜海洋,2011),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汪凤桂,欧晓明,2013),但是众多农业企业的表现确差强人意。具体来说,生产商没有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受到自身和外部的约束:
(一)自身因素
农业企业没有履行好自身社会责任应该归咎于自身的运营模式,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责任意识薄弱、信息披露不足。首先,有学者认为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与生产商自身营销渠道模式相关(王晓凤,张文胜,2012)。以乳制品为例,我国乳制品销售渠道分为完全纵向一体化模式和契约一体化模式。由于乳品的两种营销模式都难以真正掌握和覆盖广大农村地区,这使得小企业和小生产作坊占据着农村市场。相对大型企业拥有较完善的监测系统,小生产作坊和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其次,对农业企业而言,维持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兼具长期的有利性和短期的不利性。长期来看,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有助于建立消费者信任,而且通过加大对原材料的控制和质量控制技术的投入对提高企业收益有显著影响(郭宇,庞文添等,2013)。而短期来看,这种责任往往会与企业的盈利发生直接冲突。出于利益最大化,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不用履行自身提供质量安全产品的责任(赵翠萍,2012)。这也是导致农业企业可能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自身因素。
最后,农业企业对于信息披露的不足也是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这里的信息包括了产品安全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古川和安玉发(2012)认为农产品生产商要获得消费者信任并实现与低质量生产商完全分离,必须披露更多的质量安全信息,同时高质量生产商披露信息对其更加有利。而在社会责任信息方面,由于人们在选择产品时需要了解农业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而农业企业自身很少或者没有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朱晋伟,李冰欣,2012),这也造成了消费者误买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外部因素
除了农业企业自身存在的因素使其没有履行好社会责任之外,外界也难以提供有效的监督和管制。具体体现在社会评判机制、市场引导机制、政府干预机制和公众治理机制的不得当(贺立龙,朱方明,2012)。这也关乎生产要素或权利的归属界定不清,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生产要素或权利得不到最优化的动态调整,以及激励与惩戒失衡。
是否应该建立积极干预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机构规制,长期以来,对这一议题都存在着争论。虽然传统规制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立法以及行政控制,较好地解决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市场失灵问题,但是外部监督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行之有效的。
目前,学术界研究外部因素对于企业监督的主要关注点是外部监督机构与企业市场行为方面,诸如妨碍市场效率的垄断、合谋、信息壁垒等行为的规制,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规制并没有太多的研究(李志强,郑琴琴,2012)。但是,有少数学者认为外部监督并不能使得企业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孙习明等(2012)在基于“中国到澳大利亚”供应链的研究上,发现国家的管制能够比厂商自身提供更大的约束作用,但是从近几年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上看,国家的管制却不尽人意。从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看,更需要充分考虑组织和群体所在的外界环境,特别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交易网络以及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董进才,黄玮,2012)。周英豪(2009)认为我国对农产品,诸如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侧重于生产后的控制,很少注意到生产中预防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畜产品标准体系方面就是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的标准很多,而关于加工技术规程、卫生规范以及生产中认证的标准很不够。外部约束的不足同时体现在惩戒、打击力度不够严上。陶菁和顾庆良(2009)提出企业作为自利的经济人,其社会责任的形成并不是自发生成的。不能指望自发演进过程提供解决社会群体面临的所有协调以及冲突问题的方案,实际上它也没有提供什么方案。要确保企业社会责任演化的内在规则得到遵守,就需要外在的强制制度予以激发,政府作为供给外在制度的组织,具有其先天的优势。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加大监管、增强外部约束,完善监测标准也是激励生产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文晓巍,刘妙玲,2012)。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文献研究为我们更加系统的理解如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存在的原因,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多数学者认为,农户没有履行自身责任体现在为了追求利益而没有注重原材料的质量,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这与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低,规模不大,监管不足等原因有关;
2.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减少成本而生产质量不达标产品,最终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不合格农产品充斥市场的情况出现,给消费者带来危害。这存在着自身与外部原因:自身原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责任意识薄弱、信息披露不足;外部因素主要是监管不力等问题。
(二)未来展望
尽管学术界已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后来研究人员的关注和思考:
1.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过多地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政府监管上,对消费者的安全认知,购买意愿和行为因素等研究较少,深度不足。而且对于消费者认知的研究多集中在超市,代表性有限。因此,未来的研究也应该多涉及代表性更大的农贸市场等。
论文摘要:利用质量成本理论及其分析核算方法,对恩鸿化工有限公司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核算,确定最佳质量成本,做出最佳质量成本决策,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使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实现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二者之间取得最佳效果的目标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经山规模效益型经济}句质量效益型经济转变。在市场竞争日益复杂的情况,企业要立于市场,就必须两手抓一手抓顾客,提高客户满意度,培养忠诚的顾客群一手抓产品,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木,使企业产品的价格在竞争中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利润。这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
质量成木是经营成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而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最佳质量成木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对质量成木进行统计、核算、分析和控制,小仅可以找到控制和降低成木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异质量管理活动,从质量成木角度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有利于促使企业领异重视产品质量,拓宽成木管理方法,推行质量管理工作。因此,质量成木的研究是把企业产品质量与成木有机结合起来,使技术与经济融为一体,是加强质量管理的基木工具。
关于质量成木分析方法,国内外有许多侧卜究成果,如朱兰博士在1951年首次提出了最适合质量的论点1956年费根堡姆提出PAF方法L;J即把质量成木分为预防成木、鉴定成木和损失成木;1974年DanielLundran将质量成木[(}线分为改善区、无差异区和完美区二大部分;Ross在1977年提出过程成木方法,于1989年山Marsch在质量成木测量中开始使用`}’S’;Cooper}IIKaplan在1988年提出作业成木法(Activity-BasedCosting)"’6’。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顾客需求的日趋多样化,侧l一究全而质量管}}.(TQM)h的质量成木控制成为了新时期企业而临的挑战。
我国在1978年引进全而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引进了质量成木的概念,1984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了质量经济分析侧卜究会,开始侧卜究有计划推行质量成木工作,自那时来,质量成木得到了各有关部和各类企业的重视,有些企业已把质量成木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木文根据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的发展趋势,运用质量成木分析、优化与控制方法,进行全而质量管理(TQM)h企业质量成木控制的实证研究。
1质量成本及其构成质量成木的涵义
从广义上讲,质量成木即是一种成木,又是货币化的质量。笔者认为,质量成木是企业开展全而质量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成木概念,它是与产品质量管理活动有关的劳动耗费,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目的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
1.2质量成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质量成木一般山预防成木、鉴定成木、损失成木(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等构成。质量成木的项目之阳J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相互关系,
1.3质量成木与生产成木的联系与区别
从成木会计的角度来讲,质量成木实际上是企业生产成木的有机组成部分。质量成木管理是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它是从客观上进行成木分析,提出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促进质量改进活动。生产成木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劳务)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成木和生产成木是密小可分的。质量成木和生产成木的数据来源相同,都是依靠原始凭证和凭证汇总表。它们的职能目标相同,都是从小同的角度反映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为企业有关方而提供参谋咨询服务。同时,质量成木最终要结转到生产成木中,变成生产成木的一部分。皿然在生产成木最低点上的产量小一定是质量成木最优。但最优质量成木一定在生产成木最低点附近摆动,有时还能够影响生产成木的走势。
它们之间也有区别。首先,报表的用途小一致。其次,报表的内容小一样,山于用途小同,决定了报表格式和内容小一致。一方而,质量成木的核算偏重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可控制成木,特别是降低预防和检验费用,而生产成木则要求全而真实地反映生产全过程的耗费和变动。另一方而,质量成木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尚无统一定式。在会计业务处理上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于较新的业务领域,而生产成木的核算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规范。
2质量成本分析与优化的实证研究
恩鸿公司始建于2001年,经过7年滚动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集科侧卜、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精细化工企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300万,占地而积130亩,主要产品为联苯一氯节、联苯一氯节酉旨化物等有机物中间体,以及亚磷酸等副产品。2006年产值800万,销售收入750万,利习150万。
2.1恩鸿公司的质量成木分析
通过分析,公司在质量成木方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公司的预防成木和内部损失成木相对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司总质量成木。
(2)公司两个生产车间生产能力彼此之间衔接小够,配合小到位。
(3)质量成木核算方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司没有明确规定质量成木的开支范围;公司部分费用界限划分小清楚;企业管理者对待质量成木核算的态度以及内部损失成木的核算等方而。
2.2公司质量成木的优化措施
(1)加强公司质量成木分析
根据企业自身销售水平及性质,结合公司在2006年度发生的质量成木,分别计算预防成木率、鉴定成木率、内部损失成木率、外部损失成木率,如表1所示,l{将计算结果与制造性企业一般水平相比较。
与制造性企业一般水平相比,该公司的鉴定成木相对而言较低,山于预防成木与鉴定成木成非线性的反比关系,企业的预防成木显然较高,所以企业在预防成木方而要查找原因l{加以分析,以加强预防成木的控制。企业内部质量成木损失率为26.73%,高于20%,而外部质量成木损失率为12.67%,处于很合理的范围内,如果在外部损失成木较稳定的情况卜,能进一步降低内部质量损失成木,比如将返工、停工费用以及产品降级成木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则公司的总质量成木会大大降低。
2006年公司总质量成木比20O5年降低了6.1万元,见表2,主要是山于预防成木比上年降低了7.8万元,所以一般而言,企业在鉴定成木较平稳的情况卜,加强预防成木的控制,有利于公司小良品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内部损失成木,这有利于总质量成木的降低。该公司质量成木还小在计划的满意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在预防成木方而没有做到较好的分析与核算,没有得到全方而的控制,预防成木还较高,甚至没有达到计划值。但这小是说预防成木越低越好,因为这样相反地会异致鉴定成木的上升。预防成木卜降2.12%,会异致鉴定成木上升0.63%,质量损失成木也上升1.51%,最终总质量成木卜降3.03%,山此可以看出,质量成木四大项目成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某单一成木的升降小会直接异致总质量成木的升降。对于2006年,公司就可以依据前年与去年的比较分析结果制定出合理的、预期可能达成目标的计划质量成木。
(2)改进生产工艺,确定最合适质量成木
生产的初品需甲苯或甲醇做溶剂提纯,使用小同数量的溶剂与初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有关,通过小同配比寻找最佳的溶剂使用比率,找到最合适的质量成木点。结果测算,生产工艺改进前后质量成木可降低24%,从而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开展全而质量成木管理
全而质量成木管理要求企业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卜全而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一种有效工作体系,其操作步骤可以用以h六点来表述(DAPCDI):定义(Define)、分析(Analyze)、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改进(Inprove)
此外,公司积极开展}p9000认证,有效、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质量成木。一方而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进行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而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可以使顾客确信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长期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4)积极采取精益成木管理
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木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木管理理念—精益成木管理。它以客户价值增值为JI句,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木,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木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利用精益思想来进行质量成木的控制与管理,小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日常运营成木,更有助于加强公司每位成员的节约意识,树立企业内部的节约文化,消除低效率行为,减少小必要的浪费,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获得最大的回报,消除质量风险成木、减低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即细节决定成木。
(5)借鉴6Q管理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6Q质量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质量问题,在经营的全过程追求“无缺陷勺贡量,以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领域的成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公司开展6a管理时,可以组建一个核心团队,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nprove),控制,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木、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体地可以按如卜六个过程进行①选择质量成木存在问题的变量(列出问题);②对问题进行分析(收集数据、做分析ICI、分析数据、分析成因);③提出影响问题的因素(灵敏度分析、比率分析);④对影响因素进行跟踪(小良品生产工序、质量成木核算方法);⑤验{进行改善;⑥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侧卜究、控制计划)。
3结束语
质量成木是企业总成木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总成木水平。
第一、企业应正确运用质量成木这一工具,有效地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寿命周期成木。
【 abstract 】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strengthen to advanc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dustrial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realizes the breakthrough, perfect for industrial management, through many years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lready gradually by farming industriali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ina's industrial automation level get promoted continuously, in many industrial fields automation have reached the pinnacle of achievement, but and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compared to our country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or whether the progr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re are a large gap, therefore, from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enhances our country industrial automation level, our countr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is in China's industrial automation present situation, find out 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of China's industrial automa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ur country and 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 key words 】 industry, autom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炼油、化工,冶金、电力、生物、制药等行业的投资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呈现多层次化,复合化,施工难度更加复杂化,随着对新设备的引进和新的操控技术的掌握,各种可以一部分代替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有力的保证了施工标准的执行,规范了操作程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风险,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生产管理的成本,为整个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自动化综合运用控制理论、电子装备、仪器仪表、计算机和相关工艺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省能耗、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确保安全等目的的一种综合惟技术,使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并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生产过程的办法,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
二. 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工业化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工业中的自动化程度也日益加深。但是从我国的整体工业化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传统产业存在着技术装备陈旧落后,能源消耗率高,资源浪费多,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对工业化自动化的管理水平较低,这些方面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我国自改革开放来,虽然加大了对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引进和研发,但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艰难,设备技术自动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面对着激烈的世界竞争,我国必须将现代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的传统工业技术的实施上来,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这是提高企业素质,提高整体效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 我国工业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1. 工业企业整体规模相对小,资金积累不够,难以留住高端的优秀管人才,企业的积累缺乏,是工业化,自动化缺乏动力。
2. 企业工业化水平提高,但缺乏钻研突破的研究技术精神,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研究,自动化设备多采用进口和引进,难以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专利,难以保持自动化的核心竞争力。
3.自动化市场尚不完善,不够健全,恶性竞争,市场规范不严格,且产品品牌单调,品牌知名度不高,难以和国际知名自动化品牌竞争。
四. 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 自动化将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工业智能化。从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看,智能化是其核心部分,所谓智能化表现在其具有多种新功能。在工业控制方面,有关的现场仪表在一起,在现场实现自主调节,从而实现控制的彻底分散使调节要加及时,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 自动化的操控更为精确,更加精工。
工业生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先进技术的采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实施,自动化水平不断升高,使得施工标准更为严格,产品的精度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因此,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会有着更严密精确的要求。
3. 工业无线技术是自动化操作更简便准确。
该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传输,特别适用于恶劣环境或振动、高速旋转对象的监控,而且降低了安装成本、持续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同时更换方便,便于升级。还能够减少接插件故障,移动自由且不受限制,工业无线技术是工厂测控模式的变革,传统认为成本过高,无法大规模部署传感器进行监测的应用,但这次变革将会有力的推进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
五. 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建议
1.政府加强对自动化实施的引导和扶持
工业自动化企业关系到民用甚至军工行业的制造水平,政府要加大对工业自动化企业的引导和扶持。政府部门要引导自动化企业转变观念、稳定心态,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引导优秀的国产品牌进入重要领域,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2.企业加大对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大投入力度。
对以生产产品为主或者专门进行系统开发的企业特长推出主打产品能,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务必要在应用上展现自己的专业化,在系统平台方面则可以考虑开放化和标准化。未来的技术开发靠某个企业单打独斗可能性较低,企业应考虑资产重组或者进行联合开发,企业只有拿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整合资源,才能不断增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要树立品牌意识,要增强本企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自动化工业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相对弱势,很多企业品牌设计理念不鲜明,产品质量难以提升,对产品的市场把握不够敏感,难以组合的营销自己的产品,宣扬自己的产品品牌。因此,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核心品牌的竞争力。
六. 结束语
我国要真正实现工业化实现自动化,就必须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对我国的传统工业控制进行系统升级,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设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自动化水平,在国家重视和企业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努力提高我国自动化水平,改善经济效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勃浅谈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1年8期
[2] 侯志敏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浅谈 [期刊论文] 《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12年2期
[3] 侯传安 我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发展出路探析 [期刊论文] 《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11年12期
一、多管齐下引导行业产品结构向
机电一体化方向快速调整
1. 通过编制《行业“十二五”科技开发指南》,明确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列为“十二五”关键领域,将高效电脑平缝机、电子花样机等设备列为优先研发项目,引导企业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倾斜。
2. 通过协会主办的国际展会鼓励企业展示机电一体化新品。协会将2011、2013CISMA展会主题分别定为“质量、效益、绿色”和“品质、效率、智能”,通过举行优秀新产品评选,以新产品获奖等级来适当减免企业参展摊位费用的举措进行资金奖励,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和展示高效、环保的缝制设备。如,在CISMA2013优秀新产品评选中,获奖的52个产品100%为机电一体化新产品。据协会对参力CISMA2013的40家骨干整机企业展示的产品进行初步统计显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展示比重已经由2011年的60%快速提升至 2013年的90%。
3. 定期举办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交流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创新优秀论文》征文与评选表彰活动。自2011起,协会依托电子电控专业委员会工作,每年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交流,组织行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交流;连续举办了两届机电论文征文与评选表彰活动,征集论文上百篇,其中40余篇优秀论文被推荐至各类核心及国家学术期刊上发表。较好的发挥了促进电控技术研究和交流提升的目的。
4. 在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层面,积极将“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缝制机械”列为优先和鼓励发展目录,发挥了重要的产业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
通过以上工作引导和推动,行业近年来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机电一体化产品占比大幅提升。据协会2013年最新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缝制机械总产量占工业缝制机械总量的比例已由2009年的10%提升到目前的49%;平、包、绷等大宗主导产品中机电一体化产品占比由2009年的15%提升到目前的55%。其中,电脑平缝机2013年总产量高达270万台,同比猛增80%,首次超过机械型普通平缝机产量。
二、以实施行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着力点
推动产品技术升级
为促进行业产品技术升级,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发展水平,在中轻联的组织领导下,协会2008年联合骨干企业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正式批准立项实施。三年来,参与典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课题研究的主要企业均已完成了各自负责的高性能电脑平缝机、电子花样机和电控上袖机的整机产品试制、定型及示范生产线的建设。参与伺服控制系统课题研究的主要企业均已各自建成具备标准软硬件接口及灵活定制功能的多轴缝制设备电控系统开发平台,完成了典型产品的测试、定型、优化,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万台以上高性能多轴缝制机械伺服控制系统生产示范线。
经攻关成果联合测试,高效电脑平缝机可实现5000针/分钟,电子花样机可实现2800针/分钟、电子上袖机可实现3500针/分钟的最高缝纫速度,产品平均节电30%,效率提升20%以上,机器噪音、振动等各项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完全达到了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同时,该课题还累计14篇,申请专利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项,开发完成面向电子套接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1套,缝制机械参数化设计软件1套,完成制定行业标准8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
通过组织实施行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参与企业累计配套投入科研资金近1200万元,购置了一批先进高精密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培养了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在提升各企业自身科研技术实力的同时,也通过新产品的市场配套和示范推广,有力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如,北京大豪公司在课题研发过程推出的HSC高压闭环系统、绵阳58所的HDSC全伺服系统、鲍麦克斯公司的MT系列多轴伺服系统、中捷股份公司WR系列系统在国内外市场上配套电子套结机、花样机、曲折缝、锁眼机、自动缝制单元等机器累计逾4万多台,创造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有效填补了行业中高端缝制设备电控系统领域的空白。
目前该课题已经结题并进入全面验收环节,协会下步重点组织做好科研成果的行业示范和推广,加快行业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的全面升级和更新换代。
一、加大普法力度,确保有效执法:
3月15日,结合3.15活动,配合宣传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参加由福建经济频道组织的在建阳进行的3.15活动建阳分会场的活动,现场发放省总队印刷的2007年宣传挂历和识假辩假和科学使用农资知识材料,并当场受理农户投诉1起。结合春耕备耕情况,我局组织农业执法、法规、种子、农技、植保、土肥、经作、兽医等单位及农资经营企业,从2007年3月15日至2007年3月22日,在我市8个乡镇21个行政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了如何购买“放心农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控禽流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方面宣传资料,向来访群众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推介优良水稻品种、优质农药等“放心农资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在宣传周期间,共发放宣传材料14000多份,内容有省总队印制的宣传年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农药识假辨假、兽药知识简介、种子栽培技术、肥料使用注意事项、公布举报电话8259179及969155农业农业热线咨询电话。悬挂宣传横幅40条,下乡进村农资展示销售种子560公斤;现场接受举报投诉1起,接受咨询近165人次。并在建阳电视台新闻节目、南平电视台新闻节目及南平电视台今晚9点半栏目宣传建阳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工作并曝光典型案件、假冒产品。这次宣传活动虽然时间短,但取得了极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农业执法的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农业执法氛围。随着这几年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首先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肯定,现场的农民通过执法队员不厌其烦的讲解如何识别伪劣农资,群众满意率达100%。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解决了农民的急需,又帮了政府的忙,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形象和农业执法能力。
2、宣传了生产企业的品牌,提高了优秀企业的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参加这次宣传活动的企业来说,收益匪浅,既给他们搭了一个桥,让他们的产品直接面对农民,又借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农民心中树立了企业品牌的效应,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3、解决了农民朋友的需求,加大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参加这次宣传活动的农业技术专家有农业局的,还有南平市农科所和企业聘请的,专业涵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渴求,解决了许多困扰他们而未能解决的农业技术问题。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今年农资市场打假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围绕“两个提高”,即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两个减少”,即减少农民群众因农资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因农资质量出现的上访案件;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狠抓“五个结合”,即集中整顿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源头治理与市场巡查相结合,市场准入与跟踪管理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强保优相结合,加大打击处理与引导企业诚信自律相结合;突出“四重一大”,即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大案要案;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带动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根据农业生产和农资使用的特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开展5次兽药及生物制剂大检查、2次种子大检查,5次农药检查,2次肥料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27人次,出动车辆103次,查处市场97个次,查处单位431家次。查获无标识的水稻种子212斤,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96斤,查获无证经营生物制品案件一起,案值2525元,过期兽药30斤。立案11起,罚没款6.5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38万元。
三、坚持打防结合、转变工作方法:
1、全面巡查、重点监控:主要针对一些大的有农资经营点的村,进行重点巡查,严厉查处和收缴5种高剧毒农药(如建瓯丰农农资有限公司建阳黄坑门市部经营50%甲胺磷的案件就是重点巡查时查到的)。
2、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在春耕生产期间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和电视走字公布举报电话8259179及959155农业热线咨询电话,欢迎社会各界人士举报、提供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如建阳麻沙植物医院界首门市部经营的“花优63”杂交水稻种子不符合“种子法”的规定的案件就是群众举报查处的)。
3、构建信息平台、增加资源利用:通过福建农业信息网、福建农资经管网构建的信息平台,增强各县(市)、区大队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打出非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行为(如建阳晓富种子公司经营未经审定的大豆种子案就是三明三元区执法大队转来的信息,才得以查处其违法行为)。
4、培养线人、重点突破:通过线人调查、了解暗中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对一些不易查处的案件进行重点突破(如建阳市阿炳兽药店非法经营生物制剂的案件,就是通过线人踩点并购买,执法大队人员在其仓库蹲守后端掉的窝点)。
四、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攻坚战
根据整治方案要求进行重点整治、保障安全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治氛围
建阳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车、标语、现场咨询、969155等传媒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在城区主要干道及重点整治乡镇悬挂宣传条幅11条,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标语上墙2条,张帖标语130张,利用建阳图文电视频道播放农业部就农资问题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材料近一个月,在建阳电视新闻频道和南平电视台今晚9.30栏目各播发新闻一条,通过建阳农业信息网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各类信息,利用建阳农业刊登一期专项整治情况,出动宣传车21次,咨询630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种高剧毒农药明示图、《农业部就农资问题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致全市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致全市水产养殖企业、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致全市食用菌种植户、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8000张,并公布了举报电话0599-8259179。在全市营造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
2、开展技术培训、科技进村入户
利用电视开设农业讲座、农业局周未讲座、进乡入村培训等形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共培训69期,2000多人次。培训的内容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资维权、无公害锥栗生产技术、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食用菌专项培训、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如何应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的技术。并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锥栗栽培技术》、《无公害柑橘栽培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方法》、《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葡萄无公害栽培管理》、《蔬菜无公害栽培管理》、《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等手册及教材2000余册。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户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认识,从源头上杜绝了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剧毒农药,为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3、开展全面检查、进行重点整治
根据布署,2007年9月6日开始建阳市农产品专项整治组对全市13个乡镇及城区进行拉网式检查,至目前止共出动人员266人,其中执法人员78人,车辆70辆次,检查了13个乡镇的蔬菜、水果场、茶叶生产场,农药标签抽查90个,农药质量抽检样品10个,农药经营网点73家,检查兽药生产企业1家,兽药标签抽查30个,22家畜禽养殖场(户),对生猪“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添加剂样品检测151份未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的药物残留,合格率为100%。兽药质量抽查2批次并查处销毁过期兽药20盒,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头;检查兽药经营网点(含渔药)57家,检查饲料生产企业4家、经营网点27家,发出整改通知书4份,生猪养殖场9家,查获违法农资100公斤,责任人3人。水产品养殖场22家,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60个,其中蔬菜农药残留检测54个,不合格产品2个,合格率96.3%,比去年的合格率96%提高了0.3个百分点。水果农药残留检测6个,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1、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够,法律宣传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的活动,让广大的农户也能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言
设计学领域对产品的研究集中在用户和市场,经济学领域对产品的研究集中在市场和成本,生态学领域对产品的研究集中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学对产品的研究集中在制造。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全面、不科学、不统一,所以有必要建立科学的产品质量模型以帮助人们全面理解和把握产品质量。
设计学、心理学和质量管理领域的专家通过对成功产品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产品质量模型,其中狩野纪昭(Kano Noritaki)的产品质量模型、唐纳德?诺曼(Donald A. Norman)的产品质量模型和Jonathan Cagan & Craig M. Vogel的产品质量模型影响较大。
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在《魅力质量与应达质量》一文中根据用户感受把产品质量分成三种:必要质量、期望质量和魅力质量[1]。必要质量是指产品的基本特征。期望质量是指用户期望的产品特征。魅力质量是指令用户意想不到的产品特征。狩野纪昭认为成功的产品必须具有必要质量和期望质量,魅力质量永远都是吸引用户的亮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魅力质量会向期望质量和必要质量转变。唐纳德?诺曼教授在《Emotional Design》根据人的生理本能和文化基因,指出人类对产品的反应有三个维度:本能感知(visceral level)、行为过程(behavior level)和反思[2](refective level)。产品应当在本能感知方面表现出美观与和谐,在行为过程方面表现出易懂与好用,在反思水平方面表现出象征意义。只有“美观、和谐、易懂、好用而又具有某种隐喻意义”的产品才能给用户留下美好的体验和印象。Jonathan Cagan & Craig M. Vogel在《Creating Breakthrough Product》一书中指出要创造突破性产品就必须要识别出产品机遇缺口,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并把它们转化成产品属性。产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好造型、高技术、高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得到用户认可[3]。好造型使人愉悦,高技术使人信赖,高价值使人爱慕。狩野纪昭、唐纳德?诺曼和Jonathan Cagan & Craig M. Vogel的产品质量模型只强调产品对用户的价值,简化了产品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这三个产品质量模型对产品质量的概括不全面、不科学。
经济学领域的专家认为成功的产品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填补市场空白、市场规模大、成本低、利润高。
生态学领域的专家认为成功的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包括制造、流通、使用和报废回收)要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模型”的本义是用来铸造器物的模子,是器物的反形,在现代汉语中指用来理解和把握复杂对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产品的质量模型就是指用于理解和把握产品质量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建立“模型”是研究复杂对象的手段和前提,所建立的“模型”要真实完整和简明实用[4]。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对外部环境的价值。为产品质量建立模型的过程:首先理清与产品相关的外部环境;接着挖掘产品对外部环境的价值;最后提出评价和设定产品质量的方法。
1 与产品相关的外部环境
任何一件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都经历了制造(制品)、流通(商品)、使用(用品)和报废(废品)四个阶段,制品和商品是生产和经营对象,要为企业和商家带来利润,用品要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劳动需求和精神需求,废品要减轻对环境的伤害[5]。纵观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发现与产品相关的外部环境分别是经济活动、用户和自然环境。
2 产品对外部环境的价值
与产品相关的外部环境分别是经济活动、用户和自然环境,产品对经济活动的价值是产品的经济质量,产品对用户的价值是产品的人文质量,产品对自然环境的价值是产品的生态质量[6]。产品的人文质量是产品诞生的根本因素,产品的生态质量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产品的经济质量是企业和商家赢得市场并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产品的人文质量主要体现在有用、好用和有吸引力,产品的生态质量主要体现在节料、节能、耐用和易回收,产品的经济质量主要体现在成本低、价格合理和利润高。产品质量是人文、生态和经济三者的结合,是三重质量。产品的三重质量模型是指把握产品人文、生态和经济三重质量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产品的人文、生态和经济质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复杂,视具体产品而定,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过程中不但要兼顾而且要平衡三重质量[7]。
从研发与设计新产品的整个过程看,评价、设定、设计和实现产品三重质量是相连续的四个阶段。下文将重点探讨评价和设定产品三重质量的方法。
3 评价和设定产品三重质量的方法
本节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如何评价现有产品在人文、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表现?如何设定新产品在人文、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表现?
在构建产品三重质量展开表(如表1)的过程中,由用户、技术人员、市场人员、财务人员、环保人员、设计师和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协作完成评价和设定产品三重质量的任务。构建产品三重质量展开表的过程如下:
(1)用户评价及其期望
以表1中产品的三重质量为主题,采用访谈法、焦点小组法、观察法和收集产品售后服务信息的方法,系统收集用户和技术人员针对具体质量项目的评价和期望。
访谈法法是指通过与调查对象的当面交流获得用户需求信息的一种方法。焦点小组法是指通过指导客户群体(8~12人)讨论获得用户需求信息的方法。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在现场对调查对象的情况直接进行观察和体验,获取所需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收集产品售后服务信息是指收集和整理用户(用户、经销商、公司员工、导购)的投诉、抱怨等各种反馈信息。
通过调查从顾客那里获取的原始数据是顾客的原声,具有意见、投诉、评价、希望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每次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翻译、变换、整理,最后用书面形式表达用户评价和用户期望[8]。
(2)竞争性评估
竞争性评估数据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研究和技术研究得到的。用户和技术人员针对具体质量项目对本公司产品和竞争者产品实施竞争性评估,竞争性评估反映了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优势和弱点以及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竞争性评估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对本公司产品评价,即用户和技术人员对本公司当前产品的满意程度;对竞争对手产品评价,即用户和技术人员对竞争对手产品的满意程度。
一般用数字1~5来表示客户对产品具体质量项目的满意程度,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4表示满意,3表示基本满意,2表示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如表1所示,通过竞争性评估可知本产品和竞争对手在人文、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表现:
本产品在人文方面的总分=分数1+分数2+分数3;
本产品在生态方面的总分=分数4+分数5+分数6+分数7。
本产品在经济方面的总分=分数8+分数9+分数10。
竞争对手A和B在人文、环境与经济方面的表现可以依照此法进行评判和计算。
(3)目标质量
目标质量是指围绕三重质量为新产品设定的目标,是使本公司产品改进后欲达到的顾客满意程度。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市场竞争性评估结果设定目标质量。目标质量设定时的注意事项如下:对于本公司现状水平比他公司低的质量项目,至少设定成与他公司同等水平;对于本公司现状水平比他公司高的质量项目,维持现状并作为营销重点;对于技术系统难度大,本公司达成水平低而他公司达成水平也低的质量项目,将目标质量设定为比他公司高,使该项目成为营销重点。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必把所有项目都瞄准高水平,而应统筹考虑,突出重点。
至此,就可以方便的评估出一个已有产品在人文、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表现,为新产品设定出具有竞争优势的目标质量,进而确定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方向。
4 新型TCL开关的设计
本产品是TCL开关(图1),假定竞争对手A是西门子开关(图2),竞争对手B是松下开关(图3)。TCL的用户、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市场人员、环保人员和财务人员协作构建TCL开关三重质量展开表(如表2),完成评价老开关三重质量和设定新开关三重质量的任务。鉴于论文篇幅有限,对构建TCL开关三重质量展开表的过程不作详细阐述,着重讨论TCL开关三重质量展开表对研发与设计新型TCL开关的指导意义。
从TCL开关三重质量展开表(如表2)可知TCL开关的人文质量(12分)低于西门子开关(13分)和松下开关(14分),生态和经济质量优于西门子开关和松下开关。新的TCL开关要保持其在生态和经济质量方面的优势,克服其在人文质量方面的不足。在好用性方面,TCL、西门子和松下开关都无法指明通断电状态,表现较差,新TCL开关要能够指明通断电状态,并使新TCL开关的这一特点成为营销重点。
新TCL开关(图4、图5)把荧光条和按钮板作为表意符号,在荧光条和按钮板的双重指示下使开关明确表达了通电和断电的状态,该设计方案没有增加制造成本,减少了用户烦恼,节省了大量电能。因为生态和经济质量依赖于人文质量,并且复杂,也受作者的知识结构和论文篇幅限制,所以在设计新TCL开关方案时没有详细考虑生态和经济质量。
5 小结
产品三重质量模型全面定义了产品质量,指明了产品的进化方向。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产品三重质量模型指出产品质量包含人文、生态和经济三个方面,人文质量主要体现在有用、好用和有吸引力,生态质量主要体现在节料、节能、耐用和易回收,经济质量主要体现在成本低、价格合理和利润高,它全面定义了产品质量,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把握产品质量;
(2)产品三重质量模型提供了评价和设定产品三重质量的方法,在构建产品三重质量展开表的过程中,评价出已有产品在人文、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表现,同时为新产品设定出具有竞争优势的目标质量,进而确定新产品的设计方向。
后续研究内容建议:
(1)建立并完善评估本公司产品和竞争者产品各个质量项目达成水平的方法。
(2)研究产品三重质量模型与QFD(质量机能展开)相结合的方法,在定位阶段利用产品三重质量模型确定设计方向,在展开阶段利用QFD转换产品的人文、生态和经济质量为技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TB472;F273.2;N94
项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管理科学与软科学计划(MTKJ-2010-394)
参考文献
[1] 熊伟. 质量机能展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32-33.
[2] Donald A. Norman. Emotional design[M]. Beijing:Basic Books Incorporation, 2005:72-123.
[3] Jonathan Cagan,Craig M. Vogel. Creating breakthrough products [M]. FT Press, 2002:41-80.
[4] 姜启源. 数学模型[M].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5-36.
生产许可证制度是根据国务院440号令。2005年9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精神要求,总结了20多年来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成功经验,借签了国外生产许可管理的有效做法,突出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协调的立法宗旨。体现了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地工作原则。《条例》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工作机构职责,细化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突出强调化了获证后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
核查人员指具备一定资质,从事审查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保证产品质量必备生产条件的人员。山东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及山东省质量认证中心采取了科学客观的层层选拔筛选的模式。经过严格的资格初选、培训、考试、注册、面试、入职专业培训、实习、评价等环节,优胜劣汰选拔造就了一批素质高,品质好,专业能力强,吃苦耐劳的生产许可证审查(专家)队伍。大大地降低了现场专业审核风险。审查员的作用是以客观公正的对生产许可证申请企业现场采集信息,并做出评价。
现场核查:核查人员是对申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现场以客观公正抽样的方法获取客观证据。是生产许可证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审查组依照核查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运用抽样的方法寻找客观证据,对申请企业的基本条件进行核查并做出评价的一系列具体活动。(1)首次会议结束后审查人员由企业负责人带领,按照申请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对企业的主要生产场地,设施的做一次比较完整的观察,通过现场观察,审查组对企业概况,场地设施和现场管理,生产过程,工艺水平等比较全面的基本了解,有利于审查组对核查的重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评价,做出客观的结论。重点查看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申请单元。设备名称精度,检测仪器,原(辅)材料,是否与申请书记载一致。(二)审查组与企业和实地核查组织单位的沟通(三)核查的企业生产线应该是企业正在生产运行的生产线。(四)审查员在对生产现场进行核查时,应有企业陪同人员在场,有利于核查出不合格问题时,便于企业确认。(五)在对企业的生产现场以及管理文件,技术文件,标准,工艺文件等进行核查时,如发现不合格,应做准确的记录,以保持记录可追溯性(六)审查员在分工范围内发现的情况或问题涉及其他审查员分工范围的,应及时与相关审查员沟通予以核实。(七)审查员应指导和督促企业填好产品型号规格确认表仪器设备确认表。(八)对不合格项及轻微不合格的确定,应反复核实并与组长沟通。以保证其客观性和准确性。2.审查组内部会(一)审查组要召开内部会对各自介绍负责的核查情况,主要是存在问题(二)填写核查记录(三)互相讨论,确定企业现场核查中的不合格项,有争议的问题取的一致意见。并与审查组长沟通,做出决定。(四)企业存在问题不构成不合格项的对企业提出整改要求,提出整改意见(五)对不合格项形成书面材料的整改要求。(3)《工业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办法》将核查项目分为七部分(一)质量管理职责企业应有负责质量的领导并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及机构,管理职责应规定有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在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中应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并严格实施。(二)生产资源提供1.企业必须具备满足生产和检验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和设备,必须具备实施细则5.2中规定的必备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其性能和精度应满足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2.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设备应维护保养完好。3.企业必须具备具有实施细则5.2中规定的检验,试验和计量仪器,性能和精度满足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并在检测合格有效期内使用(三)人力资源要求1.企业领导应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2.企业技术人员应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及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3.检验人员应熟悉产品检验规定,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知识及检验技能。4.工人应能看懂相关文件。(图纸。配方和工艺文件),并能熟练地操作设备。5.企业应对与质量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四)技术文件管理企业应具备和贯彻实施细则5.1中规定的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如有需要。1.<企业制定的标准应不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当地标准化部门备案。技术文件应具有正确性,且签署。更改手续。技术文件应具有完整性,文件必须齐全完备配套。技术文件应和实际生产相一致,各车间。部门使用的文件完全一致。2.企业应制定技术文件管理制定,文件的应经过正式批准,使用部门可随时获得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的修改应符合规定要求。3.企业应有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技术文件管理。4.企业的技术文件包括〈1〉标准文件〈2〉设计文件〈3〉〈工艺文件〈4〉检验文件〈5〉包装。存储,运输等文件。〈6〉其他文件。采购过程一般包括〈1〉采购文件控制〈2〉对供方的评价控制〈3〉采购合同的控制〈4〉采购产品的验证控制。(五)工艺管理1.企业应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并严格进行管理和考核。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工装器具等应按规定放置,并应防止出现损伤或变质。2.企业职工应严格执行工艺管理制度,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3.企业应明确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对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或产品关键特性进行质量控制。4.企业应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并依据程序实施质量控制。名词解释:(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特性可区分的特征)(特征产品、过程或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对产品质量不易或不能经济的进行验证的特殊过程应进行设备认可工艺参数验证和人员鉴定,并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和实施过程参数监控。5.企业应规定产品标识方法并进行标识。6.企业应制定不合格品德控制程序,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六)产品质量检验1.企业应有独立行使权利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人员,并制定质量检验管理制定及检验和计量管理制定。2.企业有完整、准确、真实的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根据质量特性,取得科学的数据,出具科学可靠检验报告。3.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按规定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并对产品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4.企业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试验,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并按规定进行包装和标识。如产品标准要求型式试验或定期检验而需要进行委托时,应委托有合法地位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七)安全防护及行业特殊要求1.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安全生产制定并实施。2.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的危险部位应有防护装置,车间、库房等地应配备消防器材,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进行隔离。3.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防护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4、企业应在建厂初期或申请生产许可证前,进行环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