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艺流程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艺流程设计论文

篇1

2 “工艺流程选择及论证”由组长组织进行,首先要广泛查阅情报资料(包括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上市公司说明书,各生物技术论坛,企业黄页,上国外相关技术网站等),然后提出几种可选方案,最后小组讨论通过工艺流程的选择;注意网上搜索、出版物和文献等要尽量采用近几年的资料,最好能采用5%左右的英文文献;

3 “给出工段的设备选型和计算”由各小组成员分别完成,某些衡算可能需要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计算数据;设备选型多采用成熟的技术,同时也要体现一些新的技术和工艺;应尽可能通过图书馆的期刊杂志,以及上网落实各设备的具体型号、工艺参数及厂家等;

4 遇到问题应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实在不行再问老师,各小组长要对本小组任务工艺流程选择的正确性负责。(学院办公室501)

5 说明书的格式和图纸要求见教务处网页“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管理规定”和“广东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并参考教材。 6 各小组长的说明书和图纸由指导教师检查;各组同学的说明书和图纸经小组长检查同意后,打印装订后交组长,并由组长召集组织课程设计总结会,对本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进行总结并有总结记录。

7 各小组设计总结会之后,由组长在9月12日(星期一)上午将如下资料交到501办公室:

(1)装订好的设计说明书与图纸;(2)小组讨论记录与总结记录;(3)各小组设计资料的电子版。

8 (1)设计组织:组织好本小组成员的设计讨论与分工合作;(2)数据核实:注意核对工艺流程的可靠性与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检查设计说明书与图纸是否规范;(3)给分与签名:上交本小组成员装订后的设计说明书时,请组长在课程设计封面背面黑色签字笔“评分依据”左边一列的“组织纪律”、“收集资料”、“计算准确”、“协作精神”4项的“得分”一栏打分与“设计小组负责人签名:”。

9严禁抄袭。

评分标准:(100%)

1 纪律;(10%)

2 收集资料的质量和数量;(10%)

3 物料衡算的准确性;(20%)

4 协作精神。(5%)

5 工艺流程的正确性和先进性;(20%)

6 设计说明书的格式;(15%)

7 图纸质量;(15%)

8 小结。(5%)

其中前4项由设计小组长给出参考分数,后4项由指导教师给分,最后汇总成绩并给出等级。

时间进度(共15天):

第一阶段(2天):收集资料,复习“生物工厂设计”相关内容;重点是工艺流程的选择及论证、物料衡算与设备选型,图纸绘制等相关内容。(带着问题去学习)

第二阶段(3天):由各小组长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分别收集情报资料(包括图书馆,中国

期刊网,市公司说明书,各生物技术论坛,企业黄页,上国外相关技术网站等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可选方案,集体讨论并通过拟采取的工艺流程;

第三阶段(2天):小组成员分别完成相关工段的物料衡算,发现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工段之间的衔接问题,小组集中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为下一步设备选型和分别画图纸作准备);

第四阶段(3天):分头进行设备选型并作出规定图纸一张或两张,完善设计说明书(15-20页)。

格式与装订要求

1 封面、任务书、设计总说明、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按模板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有关项目:“题目名称”为“本小组题目——副题”(注:小组题目加上自己所在的副题(封面题目同));“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同上填写“本小组题目——副题”即可;“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填写“基本数据”的内容;“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基本包括“工艺设计:”与“绘图内容:”两部分,由学生自己根据设计任务进行填写。具体可见文件“课程设计任务书样本”,并请注意字体大小与行距设置。

2 目录:按三级目录编制,注意左右边缘对齐工整; 1.5倍行距;

3 页码:封面、说明书、设计总说明、目录不编页码;正文开始才编页码(注意要设置页码以免左边的页码被装订后看不见:“插入”-“页码”-“对齐方式”-“外侧”);

4 正文:每一章另起一页;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 厘米,页眉页脚各1.5厘米 。 5 1)三级目录要正确表示;

(2)图表等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

(3)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编号,在正文对应位置以上标标注,具体格式按毕业论文要求,并注意至少要有2篇外文参考文献;

(4)图纸明细栏格式:按教材图纸格式,其中“(单位名称)”统一为“广东工业大学”;“工程名称”填写设计题目的正标题;“设计项目”填写副标题(即本人设计工段名称);“设计”和“制图”填写设计者姓名,“校核”填小组长姓名,“审核”填指导教师姓名,并填写各项的“日期”一栏。“(图号)”应按照全厂总工艺流程图分配的车间或工段序号来编码;“第张”“共 张”按本工段的图纸张数来确定;并请注意文字大小应适中。

篇2

中图分类号:TD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41-01

1 项目背景

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也是煤炭深加工(焦化、汽化、液化和制作水煤浆)和洁净、高效利用的前提。自2012年初以来,煤炭行情持续走低,各精煤用户对于煤炭质量尤其是洗精煤产品水分过高的问题日趋重视。由于禹州地区原煤存在粒度细,煤泥含量大,优质煤主要存在于-0.5 mm的特性,导致选煤公司洗精煤水分长期偏高,稳定在21%左右,远超出客户水分要求,加之煤炭形势下滑,选煤公司精煤销售工作十分困难,因此如何减低精煤水分,满足客户要求,成为选煤公司迫在眉睫的问题。为降低精煤水分,我单位河南永锦选煤有限公司对浮选系统脱水工艺进行了改造,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工艺,改造前后效果对比明显,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

2 项目的提出

选煤公司原设计脱水工艺流程采用的是:主洗精煤采用立式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主要处理+0.5 mm精煤产品,水分根据入洗原煤不同,稳定在5%-9%,设备脱水效果良好;-0.5 mm浮选精煤产品脱水采用二段脱水工艺,即浮选精煤先经过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脱水,脱水后的产物作为粗精煤产品,产品水分在20%-22%,其离心液和滤液(0.045 mm颗粒含量达到40%以上)进入快开式压滤机进行脱水,滤饼水分在26%-27%左右,工艺流程图详见图1,两种脱水设备脱水效果不佳,产品水分均偏高,因此如何优化选煤公司脱水工艺,提高设备脱水效果成为降低选煤公司洗精煤水分的关键。

图1 改造前二段脱水环节工艺流程图

项目改造内容一:优化脱水系统工艺流程

根据实地了解其他选煤厂脱水工艺流程及脱水设备的应用情况,结合2013年4月份选煤公司工业化试验,最终我们提出了将原设计的浮选精煤二段脱水工艺改为一段脱水,即浮选精煤不通过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而直接进入快开式压滤机进行脱水。通过优化脱水改善快开式压滤机脱水工况及入料特性,提高压滤机处理能力,能够很好的解决选煤公司精煤水分过高的问题,改造后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 改造后一段脱水环节工艺流程图

3 改造前后洗精煤综合水分效果评价

改造前后,根据各精煤组成部分比例计算,理论分析洗精煤综合水分变化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根据改造后压滤机水分降至21.5%进行理论计算,洗精煤综合水分达到16.8%。但由于近期所入洗的二矿、一矿原煤煤质粒度组成较之前发生较大差异,以二矿为例,二矿原煤大筛分实验数据显示-0.5 mm含量达到了45%,较之前提高12%,一矿原煤-0.5 mm含量也较之前提高7%。而这种粒度变细的变化导致浮选精煤量较之前提高8%左右。我们通过测量计算得出,目前主洗精煤量占总精煤含量的22%,浮选精煤占到了78%,这样洗精煤理论综合水分为18.1%与选煤公司目前调试结果18.3%仅相差0.2%,同时我们统计了12月3号-12号商品销售精煤(均为当日生产落地精煤)综合水分为17.9%,与理论水分也相差0.2%。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0-03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相对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独具的培养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巩固和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相对集中地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亦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工程图纸和设计答辩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相应的具体明确的培养目的和作用,归纳起来有:(1)培养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品质,以及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获取、探索和开发新知识的能力。(3)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实验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订,数据测定、整理和处理方法,调试和使用新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计算和图表绘制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4)查阅、选取和使用技术参考文献资料和工程技术手册的能力。(5)编辑设计文件、写作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1)确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2)拟定和下达教师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前发给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开题报告(是否进行根据题目而定)。(4)学生赴生产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5)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绘制工程图纸)。(6)组织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教研室或院系负责)。(7)评审设计说明书(有指导老师和专聘的评阅人进行)。(8)评定设计成绩。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选题是否恰当是能否保证设计质量和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关键。选题的重要作用是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能促使学生消化和扩展专业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至确定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方向,成为日后专业深造的导航标

2.选题的原则。选题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2)具有应用价值。(3)具有可行性。(4)具有创造性。(5)具有科学性。

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选题的途径包括:从生产实践中、科研项目中、市场需求中或实验教学中选题,从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选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题。(2)选题方法有多钟:如教师提供、学生自选、师生商定。如承担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课题或其中部分研究(设计)模块,原则上学生每人一题,多名学生合作的题目,须明确各人的主攻或侧重点。

四、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1.设计说明书内容结构。设计书是毕业设计主要的书面文件,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和对题目及其背景知识掌握的深广度。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设计计算书,除了有关的计算内容外,还包括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依据和方案论述;除了符合工程实践要求外,还要满足教学上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一份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通常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其他部分所组成。(1)前置部分:封面;题名页(扉页);序言(绪论,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目录。(2)正文部分:引言;正文;结论。(3)其他部分:参考文献;谢辞;附录(必要时)。

2.正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主要内容。正文包括的主要内容一般有:①概述。②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③工艺流程设计。④工艺计算。⑤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⑥车间设备布置设计。⑦管道布置设计。⑧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⑨技术经济分析。(2)写作要求。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毕业设计,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设计对象、内容和方法各有差异,但具有下列共同要求:①在设计内容上,资料翔实可靠,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构明确;实验数据真实可靠,重复性好,实验结果能从一定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新意。②在表达形式上,立题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体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③在治学态度上,实事求是,不夸大渲染,不因“为我所用”而主观臆断,任意取舍,更不能抄袭编造。

3.概述。概述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用途、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性能(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测定、鉴别)方法、处方和辅料介绍等。(2)产品在国民经济和民生中的作用和市场需求。(3)产品在国内外的生产、开发概况和发展远景。(4)生产方法简述。(5)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水、电、气等地区性供应条件。

4.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根据查阅和在实际生产中收集到的生产资料和工艺技术参数,对该产品当前在国内外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选定最佳生产方法,作为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

5.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方法确定后,即可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益据此确定车间设备布置。(1)工艺流程设计主要任务和成果。主要任务:①确定工艺流程的组成,即确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排出物等的来去走向和顺序以及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各单元操作的组合方式、顺序及相互间的连接,以达到据此流程可由原料变成产品的目的。②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载能介质为水、水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等)。③绘制工艺流程图,即以图解形式表示出从原料到成品的流程中物流和能量发生的变化和走向以及生产中采用的设备;生产中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及其检测控制点。④编写工艺操作方法(设计说明书),包括原辅料和中间体的名称、规格、用量,工艺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时间等),控制方法和设备名称等。成果: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是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操作方法说明。(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①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②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③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④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原来利用率,降低原辅料消耗和生产成本。⑤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⑥尽量减少三废排出量,实施三废综合利用、处理和回收。⑦考虑现代过程装置的趋向(大型、高效、节能、自动化、机械化、微机化)和精细产品的趋向(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3)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和处理。②绘制工艺流程框草图。③绘制物料流程图。④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⑤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6.工艺计算。工艺计算注意包括物料平衡计算(简称物料衡算)和热(能)量平衡计算(简称热量衡算)。

7.设备的选型和工艺计算。制药工艺所用设备分为定型设备和非定型设备两类。定型设备是厂家已标准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可按工艺要求,在有关产品说明书中选用。非定型设备是满足制药工艺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须按工艺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制造。对毕业设计而言,从教学要求考虑,根据专业特点,一般只须对1~2个主要设备(以非定型设备为主,也可选定型设备)进行工艺性计算,对辅助设备直接进行选型即可。选型方法在相关教科书、手册中均有详细描述,可以查阅。

8.车间布置设计。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设计选型等工作完成以后,就可着手进行初步的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项目的总投资、设备的安装、检修、操作环境的安全方便和经济指标的完成等问题,因此必须统筹考虑。

制药工业包括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品的生产。原料药属精细化学品,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化工车间有共同的特点。但制药产品(原料与制剂)是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特殊产品,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原料药生产的精制、烘干、包装工序和制剂生产的灌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其车间的新建、改造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9.管道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内容就是管道布置图的内容。管道布置设计主要包括管道设计计算和管道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10.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在制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可能会有毒害物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因此毕业设计中必须具体体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保意识,把三废防治和环保措施列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利用原材料,变废为宝和减少三废排放量的有力措施。

(1)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种类复杂,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分成四类,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见下表,可根据废水的特点加以选用。

(2)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分除尘法和气体净化法两类。

(3)废渣处理方法。制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废渣,包括工业原料渣、反应物渣和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渣等。废渣往往是可以利用、转化为其他材料的有用资源。因此,废渣处理首先应研究其资源化的途径,变废为宝,然后才考虑填埋处理(见下表)。

11.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是指技术方面的经济指标问题。正确可靠的药物生产工艺设计体现为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此进行评价,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概算。在毕业设计中,技术经济分析部分一般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劳动人员的编制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概算。

(1)劳动人员的编制。劳动定员数是工厂投产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和正常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劳动定员数和计划产量(或产值、利润)相比较可以算出劳动生产率。①编制全厂人员的依据:a.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b.劳动定额、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c.工作制度(连续或间歇生产、每日班次数等)。d.出勤率(全年扣除法定节假日、病、事假等因数的有效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数)。②劳动定员的类别和组成。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人工实行岗位制。劳动人员确定后,列出车间(或工段)定员表和全厂定员表。

(2)产品生产成本概算。生产成本是反映工厂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品车成本的组成如下:

①原材料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原材料费=消耗定额×该种材料价格

式中:材料价格系指材料的入库价格

入库价格=采购价格+运费+途耗+库耗

式中:途耗指原材料采购后运进仓库前运输途中的损耗

库耗指原材料入库至出库间的损耗。

②燃料费(煤、重油等),计算方法与原材料费相同。

③动力消耗(水、电、风等)。

动力消耗费=消耗定额×动力单价

④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

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某产品生产工人平均工资+附加费/某产品年产量)×某产品生产工人人数

⑤车间经费。

车间经费(项目建设前期估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费

⑥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车间成本×企业管理费百分率

式中:车间成本=原材料费+燃料费+动力消耗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经费

⑦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产品销售额(或工厂成本)×销售费百分率 其中:工厂成本=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

以上①~⑦项费用相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又称销售成本)。

⑧产品出厂价格。

产品出厂价格=生产成本+税金+利润

参考文献:

[1]周永强,胡玉杰,武卫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罗小蓉老师强调将教师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陈卉2016年提出“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蔚提出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角度出发,将“微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教材等将课堂、实验、实习3种不同教学形式作为一个课程模块穿插讲授,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促进,编写教材,进行初步实施及评价,获得学生和微电子课程群其他课程主讲教师的肯定,评教结果为“A+”。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廖荣提出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加快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高校必须为民族微电子产业做出贡献,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双极型和MOS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了解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体实施方案

1.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实施标准建设。根据“微电子工艺学”知识点较多且抽象、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将讲解为主体改变为讲解——学习双主体。方法如下:首先,精简讲授时间,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给出课堂讨论结果的评价标准。对于“微电子工艺学”难度较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学生独立思考尤其重要。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最好方法,但会减少理论课的时间,需要建立以下实施方案:①每堂课都要仔细设计该课主题,明确重难点,精简讲授时间;②合理设计和安排思考题和讨论题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③合理设计和安排讨论效果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增加教学专题的seminar,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基本理论,同时能结合应用,学会基本、常用的微电子器件工艺制造方法。2.习题试题库建设及理论考核标准。课堂练习题和思考题题库建设。根据该门课的特点,合理设计和安排本课主题下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调动学生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目前,我校没有完善的“微电子工艺学”考试试题库。本项目拟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教学大纲编写试题库,使具有不同题型、不重复题目的试卷达10套以上。具体理论考核标准:测试项目一:课堂表现考核、考核内容、课堂表现情况;考核形式:以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的条件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为基础进行,主要内容为课堂回答问题、专题讨论、口试等。考核时期:课程结束为周期。测试项目二:作业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和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两部分;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测试项目三:课堂卷面考核内容:课程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考核形式:抽取题库中的试题进行卷面考试;考核时期:课程教学的最后两节课。3.实践教学实施标准与实验教学改革。本项目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制定实施和测试标准。进一步调整实验课程方案,安排一次对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调查研究和一周的器件工艺流程仿真的课程设计。根据实验课程设置目标,编制“微电子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拟设置的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利用器件仿真软件Medici和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新结构的器件和工艺仿真设计,以汇报、答辩且最终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模拟工具观察新结构的基本特性;通过实验设计掌握器件的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体会设计器件结构的各个参数的折中关系和流程的烦琐性,初步建立工艺设计的思维。实践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根据学生情况增减内容和调整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测试标准:测试项目一: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考核内容:对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的调研。考核形式:按时提交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2周内完成。测试项目二:工艺仿真设计和小论文撰写考核内容:结合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系列新结构的设计论文。考核形式:以报告形式答辩,最终提交LDMOS和IGBT新结构的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1周内完成。4.专业见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学院筹建中的实验平成工艺相关实验,如微电子工艺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器件特性参数的测试分析方法、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内容涵盖CMOS工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LTCC材料制备和封装工艺、多芯片组件技术,MEMS传感技术及微系统构建工艺等,如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室。该实验平台功能用于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可用于微系统封装的基板材料及其封装技术研究,系统级封装三维复杂结构的电磁场、热场分析建模、电特性、热特性快速仿真、复杂混合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热效应问题的认识和优化处理,封装工艺、可靠性与测试技术研究。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通过一系列特定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用以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该实验室平台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设计。5.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课程创建和内容填充、作业功能、互动功能、阅读资源等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参加讨论与交流、提交与查阅作业,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等。本文结合微电子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题库建设、实验环境建设、见习实习和网络平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具体来说:①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实施方法,制定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标准,给出如增加课堂讨论、专题seminar、学生项目PPT展示的环节的具体实施建议,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②期末考核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编写一套能极大指导学生学习的试题库和习题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③根据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和我校实际,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微电子工艺学的核心技术和方法;④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工艺流程,完成CMOS以及BCD工艺设计;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解决难题,实现师生互动,让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这门重要专业课学习,在掌握微电子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具备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勇于创新的能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当代微电人。

作者:吴丽娟 宋月 张银艳 雷冰 唐俊龙 谢海情 刘斯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罗小蓉,张波,李肇基.《微电子工艺》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5

[2]陈卉,文毅,张华斌,胡云峰.“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学刊,2016.01

[3]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4]廖荣,刘玉荣.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

篇5

 

PTA(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纤维和PET树脂产品的基本原料。PTA装置排出的废水有连续和间断两种,pH呈酸性,主要含甲酸、对甲基苯甲酸、苯甲酸、醋酸等污染物。废水预处理去除水中部分TA残渣,初步调整pH值后送入污水处理装置。

PTA废水的COD浓度较高、水量大、温度高、具有腐蚀性,在水量、COD、pH值和固体含量等方面有较大的波动性,PTA废水的处理难度较大[1]。为了提高现有PTA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保障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某石化新建了厌氧生物滤池预处理PTA废水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以保障二级生化装置出水达标排放。

1 工艺流程

图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Fig.1Flow char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来自上游生产装置的PTA废水经配水、均质后进入厌氧生物滤池,出水经过吹脱后与低浓度水混合进入纯氧曝气装置,出水部分达标外排,部分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厌氧生物滤池为升流式,设计进水量250m3/h,进水COD为5500mg/L,出水COD为2200mg/L,COD去除率60-70% ,负荷4-5kgCOD/(m3d),有效容积8250m3。厌氧生物滤池内装填有梅花形填料供微生物附着,以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增加有机物的去除总量。在滤池内,沿着反应器的高度,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另一部分难降解的有机物被分解为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作为后续二级生化处理的营养源。

2 运行

2.1 厌氧生物滤池的启动

2.1.1 启动初始阶段

2009年5月厌氧生物滤池建设完成,进入启动开车阶段论文怎么写论文格式。由于没有厌氧泥种,采用好氧污泥驯化厌氧污泥。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加满纯氧曝气池的剩余污泥,MLSS约为13g/L。陈化五个月后加入少量的原水,并采用闭式循环的方式运行。当反应器内的厌氧污泥达到一定的活性和有一定量的沼气产生时,才能混合原水进入启动阶段。

2010年1月厌氧生物滤池正式进水,首先间歇进水,初始量为50m3/d,每周增加50m3的进水量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直到每天进水量为250m3后开始连续进水。连续进水初始量为10m3/h,一周后出水COD无明显增加,进入负荷提升阶段。

2.1.2 负荷提升阶段

为保证厌氧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生长处于最佳条件,避免厌氧微生物受到冲击,制定了负荷提升计划,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厌氧生物滤池提负荷进度表

Tab.1 The schedule of the Anaerobic Filter loadraising

 

日期

水量

进水回流比

负荷

负荷变化

m3/h

kgCOD/(m3d)

3月11日

10

1:48

0.12

3月18日

15

1.5:48

0.17

50%

3月25日

20

2:48

0.23

33%

4月1日

25

2.5:48

0.29

25%

4月8日

30

3:48

0.35

20%

4月15日

40

4:48

0.47

33%

4月22日

50

5:48

0.58

25%

4月29日

60

6:48

0.70

20%

5月6日

70

7:48

0.81

17%

5月13日

80

8:48

0.93

14%

5月20日

100

10:48

1.16

25%

5月27日

120

12:48

1.40

20%

6月3日

140

篇6

高通量反应堆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试验堆,具有较高的中子通量水平,堆内通常有多个不同的辐照空间和特殊辐照设施,可以用于进行动力堆的研究,或用于材料、化学、同位素、医学等领域的辐照研究工作。鉴于高通量堆的重要特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虽然种类和堆型有所差异,但都具有高中子通量和较大辐照空间的特点。

作为重要的工具堆,高通量堆通常造价较高,其运行和维护费用也比较昂贵,除了常规运行时的燃料消耗以外,其反应堆内部设备的装拆、检修、维护等活动也是影响其性能以及运行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反应堆设计和建造初期,就应对堆内设备的装卸、转运、贮存工艺进行综合考虑,开展试验和研究,规划专用设备工具并进行研制。

1 堆内设备装卸总体方案

高通量堆为水池型反应堆,反应堆压力容器整体置于堆厅水池内,运行期间反应堆水池内一直保有一定的充水量。研究堆的反应堆结构比较特别,为了便于开展各项试验,堆内设置了许多用于试验的专用装置,堆内结构的设计也更趋向于试验操作的便利性,因此增设了不少的辅助机构,这样就提高了堆内设备装卸的复杂性。

高通量反应堆的堆内设备由三个主要的功能部件构成,分别为上部堆内构件、下部支承组件以及堆内测量组件。其中,上部堆内构件包括燃料装卸辅助转换架、吊篮组件、控制棒导管及支架等结构;下部支承组件上安装有测量装置固定板,组件的每一个控制棒孔道内安装有缓冲装置,用于实现控制棒落棒时的水力缓冲;堆内测量组件包括了堆内、堆外中子测量装置、堆芯温度测量装置,所有的测量装置都有相应的支承结构,保证其在反应堆的正确位置就位。

堆内构件装卸的难度在于内部操作空间狭小,而各部件均有不小的重量和一定的复杂程度[1]。所有的堆内设备都必须合理规划其初次安装定位、检修维护时的拆除、转运、暂存,以及检修完成后的复装,保证所有的设备都能得到有效的维护,确保反应堆的运行安全。堆内设备的装卸总体方案包括拆卸工艺和安装工艺方案,初次安装定位与复装流程相同,但复装时还需要考虑放射性防护问题,因此方案相对更为复杂。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按照反应堆从外到内的顺序,根据堆内设备之间的相互装载关系进行拆卸和复装。拆卸过程中,首先拆卸的是控制棒组件以及驱动机构、控制棒导管等,之后拆卸堆内和堆外测量组件,以及与之相应的支承结构,最后拆卸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支承组件。复装是拆卸的逆过程,但由于复装精度要求较高,因此使用了许多专用辅助装置来保证在强辐照场下完成对中及安装就位的操作,同时,堆内构件的装拆工具必须满足特殊的设计要素如水下远距离操作,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防止人员辐射等[2]。

2 装卸工艺系统设计

2.1 主要工艺流程

作为燃料装卸贮存系统的相关设备,堆内构件的装卸应严格遵守燃料装卸及贮存系统设计准则的相关原则,将人员辐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应保证设备安全、有效的监测并控制堆内设备的装卸精度。

在确定了装卸总体方案后,根据总体框架逐步细化形成详细的工艺流程;将工艺流程进行步骤分解后针对每一步操作规划专用装卸工具设备,为整个工艺过程配备完善的设备系统,确定每一项设备的功能及满足的技术指标等;最后开展工艺系统设备的详细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环境特点及要求、运输、现场使用及存放方案等,最终完成设备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形成完整的堆内设备装卸工艺系统。

根据总体装卸方案,堆内设备拆卸采取由外围至核心的拆卸方法,从驱动机构和控制棒组件开始拆卸,直至内部的堆内组件,逐步将堆内设备全部拆卸出堆。装卸工艺流程见图2所示。

2.1.1 驱动机构拆卸工艺流程

除了压力容器顶盖以外,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结构是反应堆的另一个重要的压力边界。高通量试验堆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反应堆底部的堆下小室内。驱动机构共分为两层,依据其布置特点,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拆卸。拆卸驱动机构前,首先将控制棒组件取出。控制棒组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互相连接后再与丝杠连接,驱动机构通过控制丝杠的升降带动控制棒对堆芯的反应性进行控制。基于此种连接方式,同时为避免拆卸时放射性冷却剂漏入堆下小室,驱动机构采取上下两端分别拆卸的方式,即打开压力容器顶盖,从上部吊取控制棒组件,依次取出丝杠与控制棒连接杆并吊离堆芯进行暂存和检修维护,带强放射性的控制棒组件则直接从水下转运至贮存设施内。完成上端的拆卸后,关闭压力容器底封头管座上的隔离阀,使用专用设备按照由外至内的顺序对驱动机构进行拆除。拆除完毕的驱动机构必须考虑运输问题,由于堆下小室内空间和运输通道狭窄,必须采用专用的运输设备将驱动机构零部件转运至检修层进行维护。从装卸环境空间来看,驱动机构装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堆下小室空间小且放射性强,故提出了提高装卸操作效率的基本需求。

篇7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加强对选矿工艺流程的设计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对选矿工艺流程设计的效果研究,其对于选矿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塔东铁矿进行分析。

二.矿石性质

塔东铁矿矿体赋存于志留系红光组中部岩性段中,属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矿床,磁性铁矿石。含矿岩性为磷灰石角闪岩,磷灰石磁铁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以前二者为主。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含钒磁铁矿、含氟磷灰石、含钴黄铁矿等。次生矿物为假象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矿石构造主要以条带状、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主要有用矿物磁铁矿、黄铁矿及磷灰石的嵌布特征与共生关系如下。

(1)磁铁矿。是该矿床主要金属矿物,以两种状态赋存在矿石中。一种为他形粒状或集合体与黄铁矿、黄铜矿呈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以及块状产出。磁铁矿单晶粒级多在0.04-0.08mm。集合体粒级多在0.2-0.5mm。磁铁矿晶体主要和黄铁矿接触连生,少数和黄铜矿、磁黄铁矿接触连生,部分磁铁矿晶体溶蚀交代黄铁矿晶体,少量磁铁矿晶体呈细小粒状、不规则细小脉状分布在黄铁矿晶体中,粒级小于0.01mm。另一种为以细小脉状分布在岩石裂隙中,脉宽小于0.01mm。磁铁矿中普遍含有钒,含量在0.43-0.48%,含量较稳定,磁铁矿占铁总量的68%。

(2)黄铁矿。分布于含矿层位及铁矿层中,其围岩中含量较少。黄铁矿和磁铁矿密切伴生,在黄铁矿晶体中包裹有细粒状磁铁矿晶体,主要呈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似条带状、细脉浸染状、致密块状产出。粒度变化较大,单晶粒度多在0.05mm左右,集合体粒级一般在0.1-0.3mm。

(3)磷灰石。呈他形或椭圆的半自形颗粒。粒度在0.5-1.0mm,星散分布在磁铁矿条带之中。

三.矿物研究

1.矿物组成

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黄铁矿、假像赤铁矿,还有少量的褐铁矿、碳酸铁和硅酸铁。矿石中的非金属矿物以石榴子石为主,另外还有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透辉石、钠长石等。原矿物相分析和多元素化学分析见表1、2。

表1原矿物相分析结果(%)

表2 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

2.矿物的结构构造及嵌布粒度特性

矿石中磁铁矿多呈他形或半自形细粒集合体,其颗粒大小一般为0.015-0.03 mm。黄铁矿多为他形晶,呈脉状、条带状分布于矿石中,或呈不规则的颗粒充填于磁铁矿网状裂隙及颗粒之间,并熔融、交化磁铁矿,分布不均匀。通过试验得知,当磨矿粒度达到-74μm占79%时,可获得品位66%以上的铁精矿和42%以上的硫精矿。

3.矿石的物理性质

矿石的平均莫氏硬度6.2,密度4.08 t/m3,矿石相对可磨度与鞍山大孤山矿石比较,相对可磨性系数1.42,矿石中的废石混入率按10%设计,原矿中含水、泥较少。

四.设计流程特点及作用

1.设计流程

根据选矿工艺指标及技术经济比较最终推荐浮硫-磁选-浮磷流程作为硫、磷、铁分离设计流程,并据此补做了相关试验,设计原则流程图见图1。设计破碎流程采用三段一闭路流程,中碎产品进行一次干选抛尾,以恢复地质品位,细碎后产品进行一次湿式粗粒磁选,进一步提高入磨料全铁品位,减少入磨量。硫、磷、铁分离流程采用先浮硫,再磁选,磁尾浮磷;浮硫采用一粗一精二扫选流程,磁选采用一粗一精流程,浮磷采用一粗二扫三精流程。

图1 设计原则流程图

2.设计流程特点

(1)设计流程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塔东铁矿以生产铁精矿为主,综合回收硫精矿、磷精矿。设计流程充分体现了铁精矿生产的中心地位:①流程在入磨前进行了二次预选,入磨料全铁品位从22.72%提高到30.96%,抛除废石36%,尽管在第二次湿式抛尾后,硫损失回收率20.21%,磷损失回收率40.18%,但是磁性铁回收率高达97.76%;②流程采用先浮硫后磁选流程,充分保证铁精矿的产品质量。

(2)流程经济合理,选别顺序先后有据

塔东铁矿产品方案中铁精矿产率22.72%,硫精矿产率5.90%,磷精矿产率2.30%,在保证铁精矿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磁选显然能大大减少后续作业的处理量,从而减少设备、厂房等建设投资,与此同时,处理量的减少,也将大量缩减药剂、能耗等生产经营费用。选择先磁选后浮磷方案能节约成本。

(3)工序设置灵活,适应性强

①塔东铁矿可综合回收的磷元素,在原矿中含量较低,仅为0.834% (P2O5含量),矿石中P2O5含量的波动对选磷作业的效益影响较大,如果实际生产时采出矿石中磷品位进一步贫化,磷元素将不再具有综合回收的价值;②浮磷作业会受到矿浆温度的影响,塔东铁矿地处东北,冬季气温严寒,可能会对其作业的效果有所影响;③市场行情的波动对磷回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磷精矿价格较低时,会造成企业的亏损。

基于以上因素,综合考虑流程将浮磷作业布置在选矿作业的最后,以便灵活操作,通过对厂房的优化布置,当磷品位降低或者市场恶化,磷不具有综合回收价值时,磁选尾矿可不经过浮磷作业,直接进入尾矿浓缩池,大大增强了流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五.工艺流程的设计

1.破碎工艺

该矿石废石混入率较高,约占10%。为了提高入磨品位、降低生产成本,筛分前增设干式磁选甩出废石。破碎系统增设干式磁选后,能增加废石产率、降低废石品位、减少系统循环负荷、提高入磨品位。所以,在工艺设计中考虑两段干选抛废,解决产率和品位之间的问题。

2.磨选工艺

根据选矿流程试验,当磨矿粒度-74μm达到79%时,就可得到66.24%的精矿品位;而达到93%时提高幅度不大,仅为66.72%。所以工艺中采用两段磨矿就能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A、B流程相比,阶段磨矿一次磁选甩出产率为30.85%的合格尾矿, -74μm含量占65.45%;而连续磨矿流程的尾矿, -74μm含量占81.96%。因此,采用阶段磨矿减少二次磨矿的负荷及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是经济合理的。同时提前抛废,有利于提高二次磨矿效率。

在粗磨情况下, -74μm达到65%,硫精品位为43.01%,所以工艺中先浮后磁是可行的。综上所述,设计工艺采用B流程,见图2。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选矿工艺流程设计的研究,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选矿工艺流程设计的效果评价。只有如此,方可加强我国矿产资源的选矿工作。同时,在市场繁荣时,尤其要注意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合理制定,不但要做到在高价位时充分回收资源,而且要做到低价位时对生产的灵活调整,使企业始终在较合理的状态下运行。

篇8

Abstract: mold process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industry, mould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utomobile product quality. Mold quality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quality of the parts, but also in the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quality, at present, processing industry mold car also has this kind of quality problems, mainly is the mold of overload failure, wear failure and fatigue failure, the paper mainly analysis of cold stamping die processing problems and measures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cold stamping mould processing; problem;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G3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销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汽车生产中,很多零部件需要历来模具的加工,模具加工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模具的加工和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成品的质量。模具的质量不仅表现在零件的制造质量上,也表现在后期的安装及调试质量中。因此,在模具加工中,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制造质量和安装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汽车的整体质量。目前,在我国模具的加工工还存在各种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1、冷冲压模具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冷冲压模具的安装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将模具安装到模架上,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将安装好的整套模具放入冲床内。

对于模具在模架中的安装,在安装之前要将模架的毛刺清理干净,在装配前检查所有的螺钉是否固定,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对于带有导向装置的模架,在将其装进模具时一般不需要调整模板的位置,但是在装配的过程中,要对模板进行检查,看其中是否有脏物,如果有赃物要及时的清洁,防止造成不对中情况的产生。对于各个模板的组装,均要设置好定位销,保证安装的位置,在安装时要控制好定位销的深入,保证安装的有效性,如果发现销有磨损的情况,要及时更换。

在装配模具的过程中,要将装配好的模板与定位销对准,用工具进行敲打使两者可以平坦的结合在一起,在将紧固螺钉先用人工旋入,再利用扳手将其紧固,在拧螺钉要注意不能一步到位,要使用逐步到位的方式,保持安装的均衡性。在冲床的死点位置进行安装时,不能露出钢珠保持架的导套。在模具组装完成装入冲床时,根据实际的定位情况安装固定螺钉及定位销。在这两个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操作的失误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以下问题的产生:

1.1 过载失效

过载失效即材料的承载力难以抵抗工程过程中的的荷载引起的失效,这种失效包括韧度不足和强度不足。由于材料韧度发生的过载失效危害较大,这种失效常常是突发性的,容易导致人身事故的发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在这宗失效情况下模具很容易出现开裂、冲头断裂甚至爆裂的情况,难以修复。由于强度不足带来的失效在新模具中较为承建,这种失效与工作和在和模具的硬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冷挤冲头的硬度小于62HRC、黑色金属的冷镦冲头强度小于56HRC时容易出现强度过载失效,这说明材料的强度不足。一般解决这种失效的方法是变形失效增加硬度、脆断失效降低硬度。

1.2 磨损失效

磨损失效即模具被加工材料与工作部位之间产生的摩擦损耗,导致模具工作的刃口和冲头形状以及尺寸发生变化的失效情况,具体包括正常磨损和非正常磨损两种;正常磨损即模具的被加工材料与工作部位在工作时发生的正常损耗,飞正常损耗即在局部高压力作用下被加工材料与工作部位的咬合,从而导致被加工产品表面出现磨损、划痕等情况,一般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弯曲、拉伸的模具以及冷挤压模具中。

1.3 疲劳失效

由于冷冲压模具都是以一定的能量和速度作用周期施工,这与疲劳试验有着一些相似性,模具的断裂寿命也大多集中在1000到5000次,在长期的运行工作中,容易出现裂纹,一般模具的裂纹大多出现在材料的表面部位,如应力集中部位、晶界、碳化物部位,一旦裂纹产生,那么模具就是快速的产生失稳扩展,疲劳失效是模具加工中最为常见的问题。

2、冷冲压模具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控制以上问题的产生,可以采取改进现阶段的加工流程,按照以下两种工艺流程来进行:

2.1 工艺流程一

工艺流程是按照轧材毛坯下料(铸造连轧毛坯)、加热、锻造、进冷床水雾(进冷床水雾)、淬火冷却的流程进行,在淬火冷却的过程中,要将冷却的速度控制在20到45℃/min,将下贝氏体等温度控制在25min左右,空冷的温度为220到280℃,再进行地炕保温和回火,在回火操作中,要控制好回火的时间和温度,回火完成之后,再进行埋沙保温冷却。在整个工艺流程完成之后,对模具样品进行抽样检查,看样品的合格率,如果合格率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则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2.1 工艺流程二

另外一个工艺流程是按照金属模加压铸造、进冷床水雾(进冷床水雾)、淬火冷却的工艺进行,在淬火冷却的过程中,同样将温度保持在20到45℃/min,将下贝氏体等温度控制在25min左右,空冷的温度为220到280℃,在进行地坑保温和回火,回火的过程中也要控制要时间,最后进行埋沙保温冷却和抽样检查。

参考文献:

【1】于维民.冷冲压模具加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质量控制[期刊论文],应用能源技术,2009,07(25)

篇9

论文摘要: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程设计处理水童为30m3/d,设计水力负荷为0.08m3/(m2·d)。该工程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85.5%和96.5%。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管理简单,兼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滇池,使得滇池中的氮磷污染物不断富集累积,造成了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直接威胁到昆明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滇池流域中50%以上的氮、磷来自农村面源,因此面源污染控制是全面实现滇池水质目标的关键川。

滇池流域有农业人口70余万,分散在全流域的大小村落,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无下水道系统,使污染的发生非常分散。村镇生活污水是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经济有效的工艺对村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管理水平低的现状,本课题选择具有基建和运行费用节省,管理简单,氮磷去除效果好等特点的地下渗滤系统对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1地下渗滤系统设计

1.1设计基础资料与依据

由于国内缺乏对村镇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资料,设计前进行了为期2年的场地信息调查及现场工艺试验研究,获得了主要的设计资料,确定了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1)确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及水质。在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区的4个行政村,采用普查和典型户跟踪调查两种方式对村镇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进行了深入调查。普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内容包括家庭人口、取水方式、日用水量、洗衣方式、洗澡方式、家庭厕所等。共调查农户530户,占4个村总户数的27%。选择16户作为典型户,连续3天跟踪调查排放污水的水量及水质。

(2)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研究工’一3]。通过地下渗滤小试和中试系统的研究,对不同填充介质及不同运行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特性和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地下系统的工艺参数。

(3)获取示范区的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区近3年里气温、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位及滇池水位变化等资料。

(4)地形勘测。为村内生活污水的沟渠收集系统设计和污水处理的场地选择提供依据。

1.2水质水量

(1)设计水量。有效服务年限按20年考虑,人口年增长率按当地农村地区的9隔考虑,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按35L/(人·d)计算,生活污水收集率取90%。计算得到示范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服务人口为957人,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30m3/d。

(2)设计进水水质。COD250mg/L,55120mg/L,磷smg/L,总氮15m酬L。

(3)设计出水水质。基于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确定地下渗滤系统的设计总氮去除率大于85%,设计总磷去除率大于80%,设计COD去除率大于80%。

1.3工艺流程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流程见图1。经示范村内污水沟渠收集系统汇集的生活污水依靠重力流入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村里的生活污水多数为明渠收集,容易混人垃圾,因此在进水渠中设置格栅拦截水中的大块物体。然后,污水进入预沉池,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以防止后续地下渗滤系统中土壤孔隙的堵塞。在昆明地区的6-9月份降雨量很大,因此在预沉池的进水口一侧设置暴雨溢流口。

预沉池处理出水进入调节池,然后通过水泵将污水提升至地下渗滤系统,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综合净化作用实现对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处理出水经集水管收集后排入农田排灌水沟渠,用于周围农田的浇灌。

1.4主要处理单元设计

1.4.1格栅

采用不锈钢制人工细格栅,置于进水渠道上,格栅宽0.6m,长lm,栅条间隙10mm。格栅倾角采用45。由于污水处理系统规模比较小,因此采用人工的方式清除格栅拦截的悬浮物。

1.4.2预沉池

预沉池可以有效沉淀污水中粒径较小的无机和有机颗粒,减小后续地下渗滤系统的负荷,防止土壤孔隙的堵塞。预沉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取3h,预沉池长2.5m,宽1.5m,深1.6m。池体采用砖混结构,内壁贴防渗膜。

1.4.3调节池

通过调节池调节进水的水质和水量。在池中安装潜污泵,将污水提升至地下渗滤系统的布水沟。调节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6h,调节池长2.5m,宽2.5m,深1.8m。池体采用砖混结构,内壁贴防渗膜。

1.4.4地下渗滤系统

根据实验室小试系统和滇池流域现场中试系统的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强化脱氮效果和防止土壤堵塞问题,确定示范村地下渗滤示范工程采用以当地红壤土为填充介质的浅层强化布水系统,水力负荷取0.08m3/(m2·d)[1],故所需要的土地面积为A=30/0.08=375(m2)。

地下渗滤系统的剖面见图2。示范村的土壤为粘性红壤土,通气和透水性差,肥力较低,需要进行适当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过水能力和肥力。本工程在地下渗滤系统的底层填充土壤(厚40cm)中掺加20%的昆明陶砂以增加土壤的过水能力,在表层填充土壤(厚30cm)中掺加25%的炉渣(炉渣过1cm筛子)以增加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为了提高土壤的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为土壤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渗滤沟内的土壤中掺加一定的草炭,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5%左右。为有效防止土壤孔隙的堵塞和提高氮的去除效果,地下渗滤系统采用干湿投配操作模式。干湿比为1,即污水投配1d,落干1d。共建造两块地下渗滤系统,每块长度为20 m,宽度为10 m。由于示范村地下水埋深较浅(

2工程运行情况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地下渗滤示范工程自2002年12月建成,调试1个月以后正常运行。对示范工程的处理效果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5.5%,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6.5%,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6.7%,达到设计要求。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考虑了景观和生态效果,在地表种植草坪,并建设了花坛,使污水处理系统成为一个优美的景观生态系统(见图3),给当地居民营造了一种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系统地表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可以定期收割用来喂养牲畜,亦可以供给堆肥厂用来生产绿色复合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经济分析

地下渗滤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比较简单,仅需要对沟渠和格栅内的垃圾进行定期清理。整个工程的建设费用(沟渠收集系统除外)为4万元。处理设施的运行仅需要少量的人工管理费用和污水提升电费,其运行成本为0.15元/m3。

4结论

(1)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 85.5%和96 .5%。

(2)地下渗滤系统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管理简单,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亦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非常适合于在滇池流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0

前 言:本论文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5万吨液态奶,设计严格按照《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2010)[1]进行设计,可生产250ml利乐枕包装、250-500ml康美包装、250ml百利包装、170ml 塑料杯包装的无菌奶、保鲜奶和酸奶。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酸牛乳》(GB2746-1999)[2]、《巴氏灭菌乳》(GB 19645-2010)[3]、《灭菌乳》(GB5408.2-1999)[4]。

一、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图

2.工艺要点[5]

(1)前处理:原乳送到工厂时经过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检验合格的原乳经秤量、过滤、净乳、冷却到5℃时,送入贮乳槽。

(2)原料乳的标准化。首先必须使标准化乳中的脂肪与非脂固体之比等于产品中脂肪与非脂固体之比;再根据原料乳中非脂乳固体的含量及产品中脂肪及非脂固体两者的比值,确定标准化乳应有的脂肪含量。

(3)均质。将牛奶预热到60℃后,于150-200kgf/cm2压力下均质。

(4)超高温瞬间杀菌。采用120~150℃、1~2秒钟的超高温瞬间杀菌,不仅细菌几乎完全杀死,而且牛乳蛋白质可以达到软凝块化。

(5)酸奶生产工艺。将杀菌后的混合料冷却到42-47℃后,添加3%的生产发酵剂。接种后搅拌5分钟使发酵剂均匀分布于奶中,即可开始灌装。灌装时间必须有严格要求,即从接种开始到罐装完毕送入发酵室的时间不超过1.5小时。灌装,封盖后迅速放入发酵室中,于43℃温度下发酵2.5-4小时至达到凝固状态即可终止发酵。达到发酵终点时应立即将酸奶放入2-6℃冷库中以迅速抑制酸奶菌的生长,降低酶的活性,防止酸度过大。

二、设备选型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为满足生产需要,应配备下述主要设备。

(1)收奶预处理工段。包括设备有:收奶泵、管道过滤器、脱气器、流量计、缓冲罐、板式冷却器、生奶仓、离心奶泵、标准化设备、稀奶油板式杀菌器、稀奶油储灌、容积泵、脱脂奶储罐、熟奶仓。

(2)配料工段。包括设备有:配料罐、离心奶泵、高速混料机、胶体磨、板式换热器组、管式过滤器。

(3)杀菌工段。包括设备有:板式高温灭菌机、闪蒸脱气机、均质机、待装罐。

(4)酸奶工段。包括设备有:板式杀菌机、脱气机、均质机、盘管式保温、生产发酵剂罐、容积泵、发酵罐、板式冷却器、暂存罐、果料罐。

(5)灌装包装工段。包括设备有:康美无菌灌装机、利乐枕灌装机、百利包灌装机、屋顶型灌装机、酸奶灌装机。

三、车间布置

按《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2010)中规定实施,依生产工艺流程顺序,遵循流程图,液态奶生产车间布置如下:

(1)车间的南面布置生产人员更衣区、CIP系统、维修及工具间、空调机房、水处理间。

(2)车间中部从西至东分布前处理间、杀菌间、灌装间、外包间、成品库。

(3)车间北部分布收奶间、配料间、内包材间、外包材间、酸奶冷库、消毒奶冷库、成品暂存库。液体奶车间在收奶间设置一鲜奶化验间,主要是对鲜奶及辅料进行检验。

生产人员需经净化后进入各生产工段,预处理区为准清洁区、包装区和灌装区为清洁区,辅助生产区为普通区。生产区门厅旁是车间生产人员的人净区,人员经换鞋、一次更衣、淋浴等程序后进入车间前处理区,进入灌装间人员需经二次更衣、换鞋、洗手后方可进入。收奶间、成品库、内包材间等运输量大,接近运输主干道,方便原、辅料、成品等的运输。车间出入口设防火风幕,车间有纱门,纱窗,顶角,墙角及地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窗台做坡形,生产车间地面为细石砼内掺耐磨金钢砂面层,仓库地面为水磨石面层,办公地面采用防滑地砖。

参考文献:

[1]《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酸牛乳》(GB2746-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