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4: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交通工程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施工阶段RIM和激光扫描结合应用
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激光扫描方式协同整个轨道交通施工,项目各参与方,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因此,轨道交通施工信息化的新阶段就是实时获取施工信息,并及时反馈至设计、施工、监理等等,提供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交互。三维施工监测的主要研究在建筑施工阶段,我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扫描轨道施工站点,获取施工现场的施工信息,并快速获取施工现场的点云模型,利用自动化生成的激光点云数据和设计阶段信息模型进行对比查看和拟合,并由检测软件自动校核,生成精度误差图谱,由此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误差,减少施工返工,以达到一定的施工监督的作用。
2.1数据深化
在施工阶段,要进行管线安装施工监测,需要对未完善的设计阶段模型进行补充完善和细化,包括管线阀门、机电设备、支吊架、吊顶和孔洞等,需对模型的制作精度进行细致归类,增加轨道站点信息模型数据制作种类,并对每一个图层进行建模。
2.2施工数据采集
在站点主体施工结束,全程跟踪站点的管线施工,在管线施工阶段,设若干激光扫描测站,最大限度扫描已施工部分建筑主体和管线。工程测量由控制网测量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两大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是:控制网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先导,原区域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当满足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时,应予利用。获取管件的激光点云数据,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分别对轨道交通站点施工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架站扫描的数据要求能够准确并完整地获取所有施工的管线。(2)在车站现场布置好三维激光扫描仪,完成车站测站布设、后视点坐标扫描、测站坐标扫描、车站场景粗扫描、场景精扫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车站点云数据和车站影像数据,全站仪获取车站参考点云数据。
2.3点云数据和模型的拟合
根据快速获取的站点的点云数据,直接导入到软件中,进行配准,配准过程中应保证模型不损失精度,得到三维矢量模型,并赋予必要的建筑信息。如图3所示:不同区域按柱体、旋转体等特征划分,然后以不同的CAD特征进行拟合并修剪为最终三维实体模型。每次拟合完成时,将显示被处理的点云的实时偏差分析结果以辅助做出决策,施工数据模型能更精确。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直接导入,直接与设计模型进行精度对比。通过计算出实测值和设计值的标准差,得出实测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判断管线施工工程总体质量。
2.4设计施工协调
将对点云数据和信息模型进行精确匹配和对应,最后计算出点云数据与信息模型的偏差并用色谱图显示,使检测结果可视化。同时可以挑选特征点,列出对比分析报告,包含偏差、公差、偏差半径、参考差等项目。由此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误差,减少施工返工,以达到一定的施工监督的作用。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检测报告判断是否修改设计或重新施工。管线的设计和施工协调过程与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协调过程整体流程基本相同。
2)道路通行条件差,车辆行驶困难,碰撞、挂擦、翻车3种形态事故多。尤其是工程前期的“四通一平”准备阶段,也是车辆进入施工区的高峰期,工地四处开挖,无明确的通行道路与工程工作面之分。道路的形成,靠的是多台车辆不断碾压留下的痕迹;今天的道路,明天就可能是工作面,变成断头路、无头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需要不停地观察、判断道路的走向和方位,犹如大海行舟。事故形态多数为两车碰撞、挂擦或者翻车事故。从2006年受理的133起交通事故中统计,三种形态事故占全年事故的67%。
3)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人为因素造成事故后果严重。来自五湖四海的驾驶员,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也有刚走出驾校校门的新手;有多年安全行车的单位驾驶员标兵,也有经常出事的“马路杀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经济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对他们而言,所谓安全可以讲、可以说,但那是老板的事情,每天能跑多少车,才是他们驾驶员关心的事。2007年度,向家坝施工区曾经连续发生多起利用货车货厢载人,致人重伤的交通事故。事故调查中发现,把货厢载人视为正常行为的驾驶员不在少数,而车主和工程负责人也认为在建设工地此种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足为奇,可见他们安全意识的淡薄。
4)单位重视不够,管理空缺,造成事故处理难度大。安全工作向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工程建设单位却不够重视。究其原因:①车辆多,非本单位的车辆,车主多为个体老板;②交通安全同工程建设安全相比,显得不是很重要,交通安全方面出了问题,由交警部门处理;而工程建设方面出了事,则涉及施工单位的安全考核,将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年终考核甚至要扣发经费;③建设者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将交通安全纳入大安全的管理防范体系,造成交通安全在管理上的缺失。特别是部分车辆因脱保、漏报后造成事故,车主无力赔偿或有意拒赔,而建设单位因管理缺失,又无法追溯到施工单位,受交通事故处理职权的局限性,受害人的损害赔偿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5)安全隐患多,整改周期长,事故频发。工程建设中的交通安全隐患包括:车辆安全隐患、道路安全隐患、管理缺失隐患、环境安全隐患,等等。安全隐患的整改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向家坝的3号路和9号路,在一期开挖时,是工程弃土运输通行的唯一通道;重车装载上行爬坡,空车返回连续下坡,道路全长1.3km,弯道4处,坡度较大,两路北端与五号路相连呈十字交叉至新田湾料场,南端与进厂路相连呈Y形交叉至围堰基坑。该路段在2007年6-7月发生交通事故9起,直接经济损失4万多元。
2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
1)建设单位普遍存在重生产建设,轻视安全工作的思想。作为建设者,完成工程建设量、保证工程进度是第一要务。施工中,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各个部门围绕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和保障。当安全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发生冲突的时候,绝大多数时候是安全管理措施让路,或者管理措施推后,从而忽视安全工作预防的重要性,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2007年初,交警部门对向家坝某施工局的5台“三无”车辆实施暂扣时,当即就引起施工单位的强烈异议以及项目部的说情,其理由就是“影响工程建设”。
2)整改措施无法及时到位。工程建设中,涉及安全隐患的整改本应该由职能部门提出,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但当建设单位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情况下,这项整改的监督可以说无法进行,也不知由谁来监督。
3)管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四处碰壁的情况时有发生,正常的履职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被否决,久而久之,作为安全管理者也就会对一些看似严重的违法行为习以为常了。
4)无完整的事故预防体系。造成交通事故的四大要素是:人、车、路,环境也是交通事故预防的对象,四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自工程开工建设伊始,就需要建立对诸要素的管理制度以及日常防范措施,用长效机制来预防交通事故。
3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1)将建章立制、规范化管理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目标。针对施工区特点,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先后出台了《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路政管理规定》、《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大件运输管理规定》等十多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在指导和规范坝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坝区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夯实事故防范基础。面对施工区车辆类型复杂、车辆安全性能参差不齐的状况,坝区管理部把车辆安全隐患排查作为首要工作,不定期组织车辆临时性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参建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车辆,责成单位停止使用。通过对车辆开展临时检查,进一步掌握了施工区9个单位的51台通勤车的安全状况,为预防客车引发群死群伤的事故打好基础。
3)用上门服务的方式,建立详实可靠的车辆、驾驶员信息台账。参与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多而混杂,单位基本情况依靠上报资料根本无法掌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着“上门服务”的旗号,深入单位驻地,了解由谁负责交通安全工作?单位有多少车辆?以及具体的车型、用途、保险、维修、驾驶员的情况。通过逐一走访建立的车辆、驾驶员信息台账是最详实可靠的,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今后“对症下药”。如果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情况,可将车辆、驾驶员进行网上比对,查违法记录和肇事记录,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项整治打下基础。
4)从整治车辆入手,掌控车辆进出关。大量无牌车辆在工程建设区域行驶,有损工程建设的整体形象,同时在管理上有三项弊病:①车型相似、外观相近,无法准确辨认,管理困难;②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查缉难度大;③车辆来历不明,车辆保险不齐,施工场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黑车”聚集地。因此,减少无牌车辆上路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肇事车辆这个源头。向家坝施工区从2006年底开始进行无牌车辆的整治和规范上牌,制定了《向家坝施工区车辆标志牌管理办法》、《施工区车辆退场申报程序》等制度和规定,将施工区车辆的申请进场、号牌申领、资料审核、车辆检验、保险限额、退场申报等纳入规范管理。通过半年的持续整治,到2007年6月底施工车辆申报标志牌达到280多台,大大地减少了无牌车辆上路行驶,施工区整体形象也大大提升。
5)以教育培训的办法,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易懂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培训,以及用典型案例、宣传挂图、警示光碟开展宣传教育,是提高广大驾驶员遵章、增强安全意识的有效办法,也是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从2007年开始,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坝区管理部、交警部门每年对施工区的所有参建单位驾驶员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除涉及法律法规外,重点是施工区有关交通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每年培训、讲座达到10多场次,受训驾驶员1500人次,培训面达到90%。期间,还定期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播放交通安全警示片,在广大驾驶员中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氛围。
2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4-10]是1号线建设风险管理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苏州轨道建设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研究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共同成立了现场风险管理小组(见图1),绘制了现场风险管理实施技术路线图(见图2),编制了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现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2.1工程建设现场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1)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例会制度.每周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小组通报上周安全状况,违章处罚情况,宣传近期有关安全教育文件,分析本周安全风险形势,点评工程施工中潜在的风险源及防范问题,强调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施工方在周例会中应总结上阶段土建工程进展情况和现场风险控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下阶段工程进度安排的基础上,对相关土建技术风险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2)现场风险告示制度.对于三级及以下风险,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见图3).3)重大风险管理PDCA制度.针对重大风险源(四级及以上),引入PDCA(Plan、Do、Check、Action)管理方法.要求工程设计方、施工方与建设指挥部等单位共同完成潜在的风险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随后,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我方编制专项技术指南.最后由施工方制定相应的风险施工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相关责任人,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要求在工程例会上进行前期部署和后期总结.4)日常巡查与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安全风险管理检查制度,对施工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检查.对现场进行巡查,巡查过程中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拍照留存,并予以上报.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召开安全工作碰头会,交代隐患事实,要求落实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以整改后附照片进行闭环回复.
2.2现场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
1)施工风险管理责任明确.结合工程施工管理与参与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责任如下:①建设单位工程风险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策略.建设单位是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协调与组织主体,负责统领工程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对工程施工各参与单位的风险管理方案实行审查,监督实施施工过程风险监控、安全状态判定和风险事故处理.对重大安全事故,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和政府部门,启动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工程现场抢险.②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重大安全风险源的辨识、确定其安全专项设计.结合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要求进行重大风险的专项设计交底、变更交底等.③施工单位承担工程风险管理实施责任,主要负责施工准备期和施工过程中风险源的补充识别与动态风险评估,编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和具体风险控制措施,执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及风险事务处理等.④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承担合同中约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责任.⑤技术风险课题组,承担工程施工风险察勘责任,主要为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现场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动态察勘,汇报现场风险管理现状,预测下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及发展趋势等.⑥工程风险管理小组由总师室负责组织成立,主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技术风险课题组分派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施工风险管理的组织、督促与协调等责任,同时协助工程风险事故的应急决策与组织.2)风险管理人员权限,包括:①获得现场技术资料.各相关单位应予以提供相应的现场技术资料;②现场巡查.风险管理人员有权进入现场进行巡查,对风险点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巡查,作好记录并向总师室汇报;督促施工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③现场监测数据.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和及时提供给风险管理人员,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准确;④信息上报.现场风险管理人员在每周末、每月末,依据监测数据、工况进度和巡查情况,总结分析和预测所负责范围内的风险源和工点的安全状态变化情况,形成周报和月报,经负责人签字,报送总师室和工程部;⑤周报和月报文件记录;⑥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人员应参加每周的工程例会,将本周风险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进度以及相关风险点,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
2.3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
1)现场查勘及风险补充分析.工作内容包括:①现场查勘.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小组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定时和不定时地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风险查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核查与补充调查: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或是与原勘察报告中有重大不同的环境情况,应上报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联合安排相关单位进行核查及补充调查.工程施工动态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展及相应动态变化进行查勘,从而能够密切关注并跟踪风险点是否有新增、转移或是风险等级变化,为补充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施工对环境影响变化的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跟踪其变化过程及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变化动向.②风险补充分析.通过现场查勘,总结与技术相关的重大风险点的新增情况与变动情况,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补充分析,并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修订表》,报总师室和工程部审核.2)施工过程现场巡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风险管理.通过现场巡查,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情况及风险源现场风险控制的落实情况.同时跟踪风险点,及时掌握风险点的变化情况.3)监测数据分析整理.每日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向风险管理小组提供当日的相关监测数据,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风险管理小组应及时整理当日监测数据,并对数据做有针对性的有效分析,从而确定当日的施工情况是否存在风险,并预估次日的风险情况,如存在重大风险及时呈报总师室和工程部.4)资料分析处理和信息上报.①资料分析处理.将一周内的现场查勘、巡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土建技术方面风险的针对性分析,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的分析,将每周的工程进展情况、风险管理情况汇总、下周风险管理重点以及风险管理情况建议汇总,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将一个月内的4次周报进行分析,必要时补充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②信息上报,包括:周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以一周为周期向各分段管理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月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以一月为周期向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5)风险响应.①预警预报.现场施工应建立一套系统的风险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特别是对于工程重大风险点,应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发展状态,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监控数据分析表》.具体工作包括: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过程中的风险特点,配合确定合理的工程监测方案,根据施工要求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制定风险预警标准;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监测结果和风险事故建立对应关系,以便使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风险事故进行预判;确定基于监测结果的风险评价等级;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的动态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超过警戒值,应及时进行风险报警,采取规避措施,做好风险事故处理准备工作.②风险事故处理.风险事故发生时,风险管理小组现场人员:及时了解事故现状;立即向风险小组负责人上报事故情况;立即向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上报事故情况;事故处理后,风险管理小组应如实记录,内容有风险事故情况、风险事故处理方法、风险事故处理效果、风险事故损失情况;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建设进度,按照项目要求按期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6)重大风险源的专项风险管理.①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对于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重大风险源,应要求设计方、施工方、风险咨询方共同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做出针对性的专项风险分析.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清单》和《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等级表》所汇总出的重大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风险事故进行风险决策、管理和控制,制定土建施工技术风险事故“一说明三处理”方案.由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人员填写表格,并由监理专家和总师室、工程部进行审核.根据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最终形成如下成果:《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说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预防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征兆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后处理》.②重大风险源的专项管理.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技术风险课题组编制专项指南.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结果,以工程进度和具体分部工程为节点,风险管理小组现场进行高密度的巡查,确保各项施工保护措施的实施.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同时确保及时跟踪重大风险源的动态变化状况.③重大风险源的专项控制措施.由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风险咨询单位和专家小组共同对工程中重大风险源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重大风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在重大风险点相应分部工程施工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跟踪表》,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④重大风险事故的专项处理.若有重大风险事故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组建的重大风险事故处理小组赴现场进行事故了解、分析并决策形成处理方案.风险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形成事故情况、事故处理方案、事故处理结果和事故损失情况的记录备案,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
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单就新疆而言:目前全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6万公里。
新疆公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路建设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又是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如此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必将会对给公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及景观环境带来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是以“公路工程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调节与控制其对立统一关系。随着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公路等级提高,人们对公路路域环境的要求也必须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应是首要考虑问题。因此在公路建设项目各阶段都必须注意环境保护。
l、公路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环境保护设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必须严格把关,分析和预测公路建设对景观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1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
编制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不但应提出公路建设的规模,主要控制点,公路等级等对项目进行概略的设计和估算。还要简要评价公路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和环境噪音影响。
1.2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编制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但要对公路工程进行简要设计和估算,还要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还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该项目从环境方面作可行性研究,首先从环保角度出发评价公路选线的合理性,对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公路建设将可能对沿线环境产生那些不利的影响。其次提出必要的环保措施,使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第三预测项目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公路沿线发展规划提出环境保护的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为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中的环保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按国家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它对公路工程项目具有一票否决作用。
2、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环境保护设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确定后,在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把公路主体设计与环保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的条件下,调查路线线位和高程,注意沿线的地形、植被特征及原有土体的面层结构,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注意公路线形、立体交叉口形式及收费站、服务区的结构物与周围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相融合,满足公路与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还必须根据批准的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进行设计。按照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制定环保工程、绿化工程、景观保护利用方案,确定具体实施计划。公路工程建设设计文件必须包括环境保护篇章,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环境污染防治及景观与绿化设计,提出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减缓、弥补和改造措施。科技论文,公路交通。。科技论文,公路交通。。
2.1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应考虑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拆迁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影响、资源利用的影响、景观环境的影响。公路社会环境保护设计应调查、收集公路沿线的土地资源、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行政区划、人文景观等社会环境及其远景发展规划,并进行综合分析,公路社会环境保护设计应立足于对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利用,使公路建设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
2.2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包括野生植物与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农业土壤与农作物中铅含量的影响、水环境的影响。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公路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包括公路中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设计。公路在选线时应设法绕避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当公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中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必须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3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污染防治主要包括(1)噪音污染:公路运营交通噪音、施工作业噪音对声环境的影响;(2)烟尘污染:公路营运车辆的尾气、搅拌站的烟尘和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3)水环境污染: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路面径流、施工废水和工业废渣等对水环境的污染;(4)垃圾对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对景观的污染。在设计阶段对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行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提出预防措施。
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贯穿于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公路的路线设计、路基设计、桥涵设计、沿线设施设计直至路面设计都与环境保护或水土保持相关系;虽然公路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已各成体系,有相应的设计规范,但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必须满足《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公路工程运营、生产阶段环境保护
公路在营运期,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路基可能发生的崩塌、水毁、危险品运输可能发生的泄露,汽车营运产生的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以及公路附属服务设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因此,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落实项目环境保护计划,进行检查监督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情况和环境质量监测;完善环保设施及绿化设施,根据环境监测结果调整环境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以往有不少公路建设项目,在项目决策阶段没有重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重视公路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特别是“三同时”的制度,在一定程度对环境资源保护起到了作用。
例如为了开发我国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泊赛里木湖旅游资源,2003年交通厅投资4366万元修筑环湖公路。为了将环湖公路建成环保路、生态路,在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同时,交通厅聘请了自治区环保咨询事务所对环湖公路项目进行总体环境评估,编制了环境评价报告;在项目设计阶段根据批准的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进行设计,制定环保工程、绿化工程设计及景观保护方案,使该项目设计文件不但符合公路设计规范,还符合了环保要求。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合同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并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工程监理的制度和工作范畴,监理人员一手抓工程进度、质量,一手抓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个合同段和班组及个人;在丁程即将结束时,施工单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施工现场进行恢复性的整平、清运、掩埋,对在施工中受到的草地播种草籽,恢复自然状态。科技论文,公路交通。。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公路建设必须注意环境保护。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公路建设者必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按照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有关法律从事开发建设活动,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去协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超祥.公路绿化与植物防护[J].山西建筑,2007,33(13):106—107.
[2]任虹.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2):52—53.
[3]陈春责,张国强.环境心理学在高速公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7,25(6):119—120.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大中等城市拔地而起,地铁工程、地下行人街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大量兴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繁华的商业地段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热点和焦点,其地下空间的利用离不开以防灾救灾为目的的人防工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措施,可以提供灾害时的避难空间、储备防灾物资的防灾仓库、紧急饮用水仓库以及救灾安全通道。但仅考虑人防作用势必影响其商业、交通、娱乐等功能的发挥,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应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中去,努力做到平战结合,使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迈向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1.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积极作用
1.1 结合人防工程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能够提高城市的减灾抗毁能力
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是高科技局部战争条件下增加城市防护能力,预防和抗御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人防工程具有极高的抗爆性能,它既可以有效地防护核爆空气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等杀伤因素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地抵御常规弹头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和碎片的杀伤作用,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战争武器的破坏程度,有效地保护人员和物资设备的安全。同时,人防工程又具有抗震、御风能力,能够有效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达到减灾效果。
1.2提高城市功能、推进经济发展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为创造一个更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条件。地铁、地下商场、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停车场等项目不公提高了城市人防战备功能和防护能力。同时改善了城市地面环境,保证地面有更多的绿地,同时也有效的缓解了交通的拥挤状况。而地下室间的恒温性、恒湿性、遮光性、气密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可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等效果。地下商场、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停车场集中,与地上商场、商业街相呼应,直接扩大了服务业的规模,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1.3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减缓城市人口增加的压力
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规模需要不断的扩大,然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城市水平和周边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能源的限制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向高空发展,已经不现实,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地下发展,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选择。
2.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制不健全,影响地下空间的开发和管理
目前,人防工程主要归属于国家人防办下的各级人防办管理。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初期,地下建筑以人防工程为主,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经济利益不明显,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地面空间拥挤,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越来越明显,人防部门和其他地下建筑管理部门在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功能、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发生矛盾。导致地面建设与人防结合修建防空地下室,与交通结合修建地下铁路、地下停车场等,修建的地下建筑产权不清晰,资产管理各自为政,反而使建设主管部门与人防、交通、城建等部门主管权限上发生了冲突,并且严重影响到地下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开发水平。
2.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统一
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对城市关键性资源的战略部署,涉及国土、城建、规划、民防、市政等多个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但我国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并没有长远的考虑,具体地讲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去制定综合细致的规划,人防从本身的需要出发,和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制定了“相结合”规划,这个规划注重了人防利用地下空间的布局和开发设想,与城市建设结合只是从人防部门与地面建设减少矛盾的角度出发,从战备功能考虑来让资源发挥效益,服从于城市建设,服务于人防建设。
2.3对人防工程认识片面
由于很多人对人防工程的概念还不真正的了解,甚至是误解,对人防工程的作用没有真正的认识。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防工程建设成本过高,对经济收益不大,建设地下工程时不实用,纯属浪费;另外一种观点就认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的建设相结合应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根本不需要考虑在小城市建设人防工程。
3.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协调发展
3.1加强立法,规范开发行为是协调发展的保证。
当前,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建设速度也有所加快,但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各方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积极性,必须使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强资源开发的立法工作。着眼于大局,着眼于未来,从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出发,全方位地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突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建设协调发展,如进一步明确人防地下室的产权处置问题和民间资金投入地下工程建设问题。
3.2提高认识,城市建设与人防建设、地下空间利用相结合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人防工程建设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规划环节上,有了规划才能筹划人防建设的蓝图,避免各项建设互相干扰,充分发挥效益,确保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人防工程规划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人防建设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人防工程的具置,各地下空间之间的相互连通方式,与地面建筑的关系,及配套工程的综合布置方案,战备、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等。地下工程实行横向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编制城市建设与人防建设、地下空间利用相结合规划,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3突出重点,分步缓和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之间的矛盾
人防工程的建设要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去,应从前瞻性的角度出发做好规划,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区域重点发展,其他区域满足配套需要,突出城市重点区域以及交通枢纽点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注重地下空间开发的层次性、设施的安全便利的兼容性和人防项目使用的有效性。人防部门要培养自己的专家,加大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新型建筑材料等科研、新技术开发的投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和施工队伍,拥有自身强大的技术支持,才有能力在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领域中拥有发言权,才有能力搞好人防工程建设,才能逐步缓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人防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
3.4平战结合的原则
人防工程应兼顾平时与战时的双重功能,地下空间开发与人防工程相结合,形成平时与灾时功能可以置换的地下空间。平战结合原则要求人防指挥通信工程(核心人防工程)应以战为主;专业人防工程(重点人防工程)如地下医院、专业队掩蔽部、地下仓储等,应坚持平战并列、二者并重;一般人员、物质掩蔽部(一般人防工程)应以平时为主,兼顾战时;非人防的地下空间,应保证平时,兼顾战时。
4.结束语
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只有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统筹考虑才能达到节省资金、有利于人防体系化的目的。城市要防卫,人防建设要继续,只有走与城市地下空间相互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立峰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管理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2002,1-17
0.前言
工程造价的计价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多次性)的特点。工程建设项目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期。在整个建设期内,构成工程造价的任何因素发生变化都必然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变动,不能一次确定可靠的价格,要到竣工结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造价,因此需对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进行计价,以保证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的科学性。论文参考网。我国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实行的是投资概算审批制度,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原则上不能超过批准的投资概算。某地下空间项目是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工程竣工结算价不超过政府部门批准的概算价是投资控制的目标。论文参考网。
1.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方法
在基本建设中,作为投资方的建设单位除作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各参建单位保质保量、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基建项目外,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建设单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节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论文参考网。
1.1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就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因为设计是工程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技术与经济”的相结合上。据经验分析,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70%~90%。,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多少。据统计,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1.2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并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和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据统计,这一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即工程投资)的可能性只有5%~10%,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工程投资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则很大,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外,重点应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
1.3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竣工验收后,结算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步骤。工程结算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3.1核对与编制好结算资料基础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在编制结算时都要以相关资料为依据。因此在审核时,首先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查。从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工程承包合同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资料都要一一核对,力求资料完整齐全,确保审核工作正常进行。工程任务完成与否要以施工图纸为依据,工程的工期、质量、建筑材料价格、奖惩等规定要以承包合同和补充合同或其他形成的协议条款作为依据,而具体施工中的动态进展,局部更改和隐蔽工程等都要有相关的资料佐证才能进入结算。一言蔽之,没有完整齐全的资料所作的结算是不完善的结算,而没有完整齐全的资料所进行的审核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结论,达不到审核所要达到的目的。
1.3.2工程量是审核的关键
工程量费用是工程造价的主体。运作中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隐蔽性。审核工程量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审核中,经常会发现结算的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有出入,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施工企业为加大费用,有意增加工程量和夸大工程的施工难度;二是有些变更了的项目仍按原定项目进入结算;三是多方施工的工程项目,有时会出现各方都把自己承担的部分工程作为整体工程进入结算,上述几种情况在结算审核中经常发生。对于多报的工程量要扣除,否则就直接损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同时对于漏报的工程量,在反复核实后,本着实事求是将漏报的工程量增补到结算中去,避免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失。
1.3.3各种单价的审核不可忽视
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子目的综合单价在投标书中都有具体规定,编制工程结算时只要直接套用各子目综合单价就可以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原因,不能从投标书中套用单价,所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中有关条款和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如洽商记录等)对这些单价进行审核。
2.某地下空间项目工程概况
某地下空间项目某市的重点工程之一,是该市目前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项目发展定位是以城市交通设施为主,充分利用良好的地理位置,整合区内商业资源,辅助服务CBD商务活动,集交通基础设施、景观、商业、文娱、商务、市政、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该地下空间项目边坡支护工程开挖面积约3万平方米。由ZX1标、ZX2标、ZX3标、ZX4标四个标段和ZX5标边坡组成,2006年6月开工,除ZX5标边坡外,其它四个边坡的工作内容现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了工程验收。
3.设计概算阶段
3.1设计概算的概念
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各项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指标)、建设地区自然及技术经济条件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
3.2案例设计概算的组成
市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议书中总投资估算为3.4亿元,市建委批复项目设计概算为3.739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为3.16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900万元,预备费为17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100万元。
4.合同价阶段
4.1合同价的确定
合同价是在工程发、承包交易过程中,由发、承包双方以合同形式确定的工程承包价格。采用招标发包的工程,其合同价应为投标人的中标价。
4.2案例合同价款汇总
本项目四个标段的合同价汇总表见表1.
表1某地下空间项目边坡支护工程合同价汇总表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以标准定额(包括指标、定额、规定的费用构成和费率标准)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方面和现代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方面。目前国际上基本上没有哪个发达国家或地区还在使用按照统一标准定额管理工程造价的体制。其次,现在的公路工程定额发展滞后,有些定额缺失,新工艺、新技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即使交通部在2007年新的概预算编制办法、概算定额、预算定额、台班定额,但仍然不能满足工程项目发展各方面要求,在这使传统的确定造价的方法有了很大的不准确性。第三,利用指标或定额编制造价文件,需要逐项套用定额,计算与套用定额相符的工程量,对造价文件编制人员业务能力要求高,同时套用和计算的工作量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错漏计算,要求一定的编制时间。因此,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已不完全适用。
二、高速公路造价快速估算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我国早期的工程建设采用行政手段指定设计,施工单位逐级下达任务,建设单位缺乏择优选定的自。外部没有压力,内部没有动力,建设工程普遍存在工期长,浪费大,效益低等弊端。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市场竞争,防止垄断。招标与投标是我国建筑业经营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当前建筑业产品市场交易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不断的发展完善。
实行招投标制度,从投资者角度讲,要对建设项目造价有一个预估,不同阶段需要编制不同的造价文件,投资估算、概算、预算、招标控制价等;从承包商角度讲,需要对目标承揽工程施工及管理成本价进行预估,并采取不同策略进行投标报价。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都是有一定期限规定的,利用定额编制投标报价又是一项工作量十分大的工作;同时为避免估价失误导致投资失败或风险等,对造价估算的准确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建立一个一个科学的、简洁实用,可以快速准确估算造价的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速路造价快速估算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有丰富经验的工程验算人员,拿到大量图纸,不需进行大量的计算,根据公路的等级,结构,路面特征等工程特性,就可以估算出造价、工程量、材料消耗等,而且经验越丰富,这种估算就越准确。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之所以能做出比较准确的估算,就是因为在他的脑子中已经有了很多做过的造价,利用相似法,加上系数的调整,就可以进行估算。如果能够在以前竣工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预估项目的特征,快速得出工程的标底(对预估项目快速估算的造价)和各单位工程的造价,那将是一件很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受此启发, 我们试想有这样一个造价估算模型,该估算模型只考虑项目相似特征而忽略其他方面影响,通过把相当数量的典型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及工程特性进行整理输入计算机,并能和现今比较发达的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等)相结合的话,实现比较准确的工程估算是可能的。当然所利用的公路工程预算资料越丰富,搜集的当时的材料价格等市场信息越准确及时,那么估测也就越准确。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收录了完整的己竣工工程的资料和数据,为造价快速估算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公路工程造价的成分分析和模型工程特性的选取:
根据上图1.1.1所示我国现行建设项目的投资构成(这里指固定资产投资),按其费用和性质的不同,一般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货款利息等组成。通过选取对工程造价构成各部分有影响的特性的分析建立模型,需要注意的是工程项目均有自身的个性及特点,没有那两个项目是完全一样的,我们要建立的快速估算模型就是将工程项目这些特点与造价联系起来,通过输入特征来确定工程造价。选取项目工程特性是利用造价快速估算模型确定造价的关键。
四、造价快速估算模型的应用与发展
(一)工程造价的快速估算在项目的投资决策和招投标报价中的应用。这种快速估算模型主要应用于投资的前期控制和阶段标底、报价的快速确定,也是投资风险决策的基础。对于投资者能达到节约建设资金,杜绝浪费现象,对承包商来说,这些数据的获得能防止低估亏本和高估难以中标的现象。而且这一切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施工单位来说,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能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确定工程造价是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建设前的估算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为它是我们进行成本控制的起点,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事先通过工程造价估算,建设单位能在进行设计招标之前大致确定该工程造价,这样作为业主,在快速估价的帮助下,能够有经济实力保证工程建设资金正常流动,顺利进行施工。
(三) 可用于后期工程价值评估。由于许多工程建好以后,其设计图纸与相关资料都不能保存很久,另外工程资料由于市场价格变化,无法完全按图纸预算得到结果,通过快速估算模型可以在没有原始资料的情况下,也能够很轻松的得到公路工程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和市场价格大致估算出价值。
(四)高速公路造价测算模型方法早期有单一类比法、多项类比法(模拟分析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建立估算模型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快速估算。我们所建立的估算模型收集的工程项目类型越全面,造价快速估算模型应用就更广泛;收集造价资料、数据越丰富、市场信息越及时准确,利用造价快速估算模型得出的结果也就越准确。
结语: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快速估算模型的建模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本文简单介绍了高速公路快速估算模型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建立高速公路快速估算模型的显著的优点,从市场角度来讲,造价快速估算有广阔发展前景,能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必将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其明,汪森,任宏神.神经网络集成在工程造价估算应用中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10(02)23-24
[2]张振明.工程造价信息学引论[J].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12
[3]王增兵.神经网络预测法与四阶段预测法相组合在铁路运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
【关键词】
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做好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意义
1.1确保交通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
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管理活动。对于建设工程而言,管理活动能够推进整个工程朝着健康、安全、稳健的方向运行,保证工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竣工;而同时,管理活动能够对工程建设起到重要的质量保证作用。对于交通工程建设而言,质量是其生命,因而,交通工程建设应该加强施工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1~2]。
1.2提高建设企业的管理能力
在交通工程施工环节中,实施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建设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是较为复杂且系统性较强的工程,企业必须做好方方面面工作,来完成建设项目。在此过程中,企业会积累丰富的建设经验、管理经验,建设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1.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交通工程关系着大众的出行,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因而,交通工程自然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而,建设企业在从事交通工程建设时,要尽量确保建设范围能够惠及大众,同时,还要注意减少施工中不良因素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切实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2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的弊端
2.1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
交通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对整个交通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评估阶段、施工可行性报告等方案设计方面的不合理,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继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2.2隐蔽工程疏忽检测
交通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测、评估。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一些检测、评估部门常常只仅对施工建筑的表面进行检测[3],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却疏于检测,这为交通工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问题。
2.3采用错误方法施工
当前交通工程施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工。在实际施工中,有的施工人员并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便开始作业,由于专业知识水平偏低以及施工技能的低下,在需要专业知识或技能去处理某些相关问题时,往往显得差强人意,这也影响到了施工质量。
3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
通过对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升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3.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交通工程建设而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施工前期,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对施工材料进行详细的审核检验。一般而言,需要对以下4个方面进行审核检验:第一,对交通工程施工环节中所涉及的所有勘察设计文件给予审核检验,对工程施工中的一些不利地质环境进行排除,进而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第二,对交通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给予审核检验,交通工程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过硬的技术,继而确保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第三,施工单位还要注重对施工计划图、施工相关的图纸进行归档整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第四,对施工图纸给予审核,施工图纸是施工人员从事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图纸的检验,及时修改施工图纸中错误的数据,确保施工人员的顺利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2加强材料控制
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因而,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务必要做好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做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要注重遵循“检测过后再使用”的原则,坚决抵制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而同时,在检测原材料等施工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做好对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的管理工作,注重对不同材料的规格、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明确。第二,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注重对供货数量、供货产品明目做好记录工作,并注重建立材料档案,在使用前,还应该对材料进行质量抽查,避免由于保存失当的一些损坏材料被使用,确保施工质量。
3.3注重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设备是交通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而,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必须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设备开展施工工作,而同时,在施工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对施工设备的保管、养护工作,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损坏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
3.4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各种先进施工技术的发展,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当前的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对于交通工程建设而言,施工技术的选择,影响着交通工程施工质量。因而,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我国交通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水平。
3.5做好全面施工管理
做好全面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一般而言,主要是对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按照标准的施工工艺对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操作、处理,确保工程得以顺利竣工;而建设单位还应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的从业资质进行审核,确保施工质量。
3.6加强施工竣工阶段质量控制
交通工程竣工时期的验收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混凝土预应力是否合格、混凝土配比是否准确、桩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等[4]。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环节,可以根据质量指标的要求,对各检测部位给予抽查检验,根据检测结果当中显示的内容,及时纠正施工中不合格的部分,确保施工质量。
4结束语
交通工程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并且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选择优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开展工程施工,并做好全面管理工作,做好后期的竣工验收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交通工程建设水平,确保交通工程施工质量,进而确保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向着健康、光明的方向运行。
作者:孟越 单位:石家庄交通勘查设计院
参考文献
[1]程胲英.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4,12(13):51.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二十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已基本走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初级阶段。随着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今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时期。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有近十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与设备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国内尚有一定差距。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为加强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国家采取了先批线网规划再进行项目立项审批的政策,就是从政策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前提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这有利于不同交通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的接驳换乘产生交通枢纽问题,需要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综合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地上与地下、长途与短途、高速与低速、汽车与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接驳与平行换乘。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
2.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大城市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城镇区域体系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种提供由中心城区到郊区城镇(副中心区)的市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需求,即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大,一般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因此,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制式上、线路敷设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在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上也应适当降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例如,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为城市轨道交通专用,但如果将其当作一项社会化的资源,如果利用它为社会服务,将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3.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3.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3.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3.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几点认识
4.1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俩圆满建成的基础。
4.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要求建设管理者必须站在项目综合验收与开通运营的高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同时决定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统筹策划(规划)、精心组织才能顺利完成。
4.3人是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基本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有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团结协作起来才能圆满建成。
4.4新技术与新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对优质、高效、安全的建设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十分关键。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崛起,并逐步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中来,不仅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水利水电工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密切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接在一起,也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将会是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相关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
1.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举措。近些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则必须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探究各种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如此,可以更好的促进安全生产。
2.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助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切身利益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保护施工安全,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发生是原因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各种基础工程的建设,周边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都在发生着改变,因而,会很大程度的引发一些诸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导致的, 比如:特大洪水、地震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比如:大规模开挖、维护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完善等,其中人为的因素占主要部分。很多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实大部分地质灾害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小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较差
我国的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其中一部分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活动造成和诱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体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生态环境本来就严峻。不少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发展理念陈旧,急功近利,
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和环境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山势险峻,坡度较大,而且很多地方岩体破碎程度严重,生态环境也必将脆弱,在进行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大程度的让一些破碎的岩体变得更为松动,同时,区域的植被也一定程度的遭到破会,当遇到一些暴雨等气象因素时候,很可能引发诸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就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大量开挖坡脚、随意堆放废弃的土渣等,对水流的排放和疏通都造成了影响,从而引发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2.人类活动可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是指由于工程建设形成高边坡和开挖坡脚、在坡体中开挖水渠、在坡体上部加载、修建水池又不做有效防渗而诱发滑坡,还有在沟谷中堆砌工程废弃物诱发的危险性等。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工程建设加剧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而对其他工程设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岩质边坡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对松动的岩石或岩体破碎的边坡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一定程度上使得边坡的抗滑力减小,从而容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范处理开挖、填埋,尽量减小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加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探讨
1.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明确责任
加强对水利工程维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地方的水利技术部门应加大对乡镇技术人员、水利工程业主及水利工程建设承包者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加大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要找有相关设计经验和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设计,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保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后再投入使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应明确城市防洪、重点湖泊、小型水库及在建水利工程的防汛责任,并将责任人名单予以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
对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的顺畅,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实行群测群控。水库值班和管理人员等直接管理者应该对大坝、溢洪道、输水道等主要建筑物进行检查和巡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基层监测部门应该与国土、交通、建设、气象等部门加强联系,按照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切实做好水利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
同时,上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汛期来临的时候,更应该加大对库塘的监控力度,科学调度,依法防汛,确保安全度汛。这期间要随时掌握降雨引起的蓄水变化情况,严格防洪调度,分月控制蓄水,将地质灾害控制在萌芽阶段,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排除。
3.制定相关的灾害防治预案
进行灾害预防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城市防洪紧急预案、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在对有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的水利工程周边进行检查之后,应迅速制定相应的度汛抢险方案,尤其是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及重点部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4.做好物资、通讯、抢险应急队等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及时的救援,首先要做好物资、抢险、通讯等各项工作。一旦灾情发生,能够立即调动使用,应急抢险队要随时处于战备状态, 力保灾害能够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控制。另外就是要加强对通讯施设的维护。在汛期,各县区中继站和各水库无线通讯设施必须正常运行,电信部门应该确保水库通讯线路通畅,使各站之间能够及时保持联系。
5.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获得中标之后,要坚持多级安全控制,多层次的安全负责原则,加强对施工企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体制。设置项目经理职位,坚持项目经理的第一责任,坚持施工质量检测部门进行质量安全自检,同时,要建立起施工的相关工程试验基地,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的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施工资料整理人员,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工序质量检测记录,做好各种资料的送检工作,并严格各种文件的存档管理,为各种安全管理措施的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所面临的各种地质灾害都有着不同的原因,要结合工程施工状况,结合地质地貌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从而促进整个水利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史鉴 汤宝澍 关于陕西省水利工程抗震防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 [期刊论文] 《陕西水利》 -2012年1期
[2]刘广润 徐开祥 三峡水库沿岸移民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年4期
[3]唐春 李波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 [期刊论文] 《中国水土保持》 PKU -2007年2期
[4]田东升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Ⅳ段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对策 [会议论文] 2007 - 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