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产经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产经营论文

篇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在国内外的企业经营中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划分标准,即OEM(贴牌生产)、ODM(贴牌生产和自主生产兼备)和OBM(自主创牌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外资利用的提高,中国各地区特别是沿海的发达地区吸收了大量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和外包订单,于是出现了大量的OEM企业,而近十几年随着贴牌生产利润的日益下降,很多企业选择了自主创牌生产的模式,其中也有很多品牌已经逐步实现了名牌效应。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小型企业会选择不同的生产模式。

一、OEM的博弈分析

1.报酬矩阵设计的依据

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且政府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较好的环境,越来越多的跨国服装企业开始到我国沿海进行投资和业务外包,贴牌生产大量兴起,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厚的行业利润;同时我国服装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较差,自主创牌生产很难取得品牌效应,选择OBM获利较少。

假设服装行业的中小型企业组成了垄断竞争行业,A为将要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在报酬矩阵中将企业都选择OEM的报酬设为(5,5),选择OBM的报酬设为(4,4)。当企业A选择OEM而其它企业都选择OBM时,由于在企业研发能力比较弱的时期创牌生产难度较大,企业A会由于品牌效应而得到更多的利润,因此将报酬设为(7,4)。当企业A选择OBM而其它企业选择OEM时,企业A将面临与诸多品牌服装进行竞争,报酬会比较小,故设为(1,5)。

2.报酬矩阵及均衡解

根据报酬矩阵可以得出该博弈的均衡解为(5,5),即所有企业都选择贴牌生产。

二、OBM的博弈分析

1.报酬矩阵设计的依据

有关调查显示,当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时,选择创牌生产要比贴牌生产的利润更大。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服装贴牌生产竞争越来越激烈,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优惠的投资环境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已很难获利,因此很多企业开始自主创牌,将更多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通过挖掘服装的品牌价值来扭转粗放型发展带来的不利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在报酬矩阵中将所有的企业都选择OEM的利润设为(4,4),而选择OBM的利润设为(7,7)。当企业A选择OEM而其它企业选择OBM时,A可以获得相比整个行业都贴牌生产的情况下更多的利润,但同时面对其他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创造的品牌其竞争能力减弱,故将报酬设为(6,7)。而当企业A选择OBM而其他企业选择OEM时,由于企业A跳出了竞争非常激烈的贴牌生产行业,研发新品牌可以带来较高的回报,故报酬设为(8,4)。

2.报酬矩阵及均衡解

根据报酬矩阵可以得出该博弈的均衡解为(7,7),即所有企业的都选择创牌生产。

三、ODM的博弈分析

1.报酬矩阵设计的依据

当行业贴牌利润有一定的下降,且企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但也不是很强的时候,选择贴牌生产和创牌生产利润差不多,很多企业在由OEM到OBM的转变时都经历了这一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将报酬矩阵中所有的企业都选择OEM的利润为(4,4),选择OBM的利润也设为(4,4)。当企业A选择贴牌生产而其它企业选择创牌生产时,A可以获得相比整个行业都贴牌生产的情况下更多的利润,其它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还不是很强,且创牌生产竞争对手很多因此利润较少,设为(4.5,3.5)。当企业A选择OBM而其它企业选择OEM时,A由于具有了一定的创牌生产能力获得较多利润,而其它企业由于仍处于利润有所下降的贴牌行业并且还要与有一定研发能力的A竞争,利润较少,故在报酬矩阵中将该项设为(4.5,3.5)。

2.报酬矩阵及均衡解

根据以上的报酬矩阵可以得出该博弈无纯策略纳什均衡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混合策略。假设企业A选择OEM的概率为p,则其选择OBM的概率为1-p;假设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选择OEM的概率为q,选择OBM的概率为1-q。则报酬矩阵如右所示:设企业A的期望利润为V(1),则

篇2

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期货市场的参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对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来说,都有着积极地意义。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期货市场更为大家所熟知。农产品生产者经常会利用期货市场回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降低交易成本。农产品相关产业的经营者更是会从期货市场上获取大量的价格信息,有利于预期利润的实现。加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者投机,成为广大农产品经营者的有利选择。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深入人心。

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农业生产

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可以预测现货市场的价格,两个市场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来调整相关产品的生产计划,优化了资源配置,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解决我国农产品产销不对路的问题,增加了收入。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经营者参与到期货市场的交易中,利用其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对农产品的经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我们要发展高效农业,这样有利于解决农业资源制约加大和农产品需求增长的矛盾。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在逐步减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3.拓展农产品的销售与采购渠道

由于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采取公开集中竞价的方式和保证金制度,使农产品期货市场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便可以快速、准确的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状况,便于现货市场买家和卖家的决策。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买卖的安全性有保障,交易成本比较低,使现货市场上的买家和卖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现货经营者参加期货市场的买卖,促进现货市场商品的流通,降低生产、销售、经营各个环节的成本,及时转移生产经营者的风险,促进市场相关信息的传播,使信息的传递更加顺畅。

4.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国农产品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标准不够统一的问题,而且在流通过程中信息不透明,履约率偏低,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风险转移在,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就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研发新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农业经营者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利用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降低交易的成本,形成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和区域布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农业领域引进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以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对策建议

1.完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

市场机制主要运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调节经济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市场调节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虽然市场有时会出现失灵的状况,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调节,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应该建立在不损害市场机制发挥的前提之下。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在推进农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应大力鼓励农产品经营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使各类信息及时的反映在期货市场的价格之中。政府可以运用间接的调控手段,对产品的供给进行调控,而不直接的对市场进行干预。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运行还不够完善,价格波动幅度还比较大,应该运用期货市场有效的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

2.打破区域分割、地方封锁,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目前,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着区域分割、地方封锁的问题,国内市场的统一性程度不高,使得价格波动幅度比较大,价格往往被扭曲。由于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彼此关联性程度不大,不利于各种相关信息的传播,不利于统一价格的形成。要扭转区域分割、地方封锁的局面,就应该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加快我国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程。使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顺畅流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弱化地方保护机制,打破区域壁垒,加快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整合,推进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发展步伐。

篇3

生态农业发展的直接主体是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否选择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其决定因素仍然是市场,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配置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基于这一点,发展生态农业要顺“市”而为。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需求已初现端倪。生态农业经营者在面临传统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外,也会面临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特别是他们精心营造生态产品的异质化、策划生态产品的市场细分时,还会面临其他不法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影响。为维护统一的生态环境和市场环境,需要政府发挥相应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环境污染实行零容忍,对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公共治理服务。其次制定农业安全生产标准,切实加强农业产品质量监管,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督链条,破解市场主体因“囚徒困境”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三是通过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的标识认证,保护不同级次生态农业品牌,让农业生产通过更加生态的方式而有利可图。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要让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互补而不跨界。从这方面看,生态农业发展应该是多元主体共建的过程。

篇4

2005年7月21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首次突破7.0大关,升到6.9920。

一、人民币升值的起因

从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国际背景来看,日本和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就是我国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日本经济自从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以来,已连续十几年的低迷和衰退。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问题,并称因为我国的出口产品和日本相竞争,造成了日本经济困难。2002年12月,日本财务省黑田东彦、盐川正十郎等官员先后公开指称,我国在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并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责任归咎于我国,要求人民币升值。2003年7月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鼓动欧美、亚洲的一些国家开始附和日本人的“倡导”。

从2004年下半年至今,欧元区经济一直疲弱不振。为了缓解经济增长压力,欧洲也加大了对人民币的施压力度。欧洲人认为,我国所谓的“盯住美元”政策(即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的固定汇率),意味着欧元过度地承担了美元疲软带来的全球经济调整后果。

2004年6月19日,在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团体——美国制造业协会的牵头下,“健全美元联盟”决定力促政府动用“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2005年4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舒梅尔—格拉汉姆”提案。该提案声称,我国政府在6个月内将人民币升值,否则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面临高达27.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财政部宣称,要在2005年10月15日左右的下半年年度报告中,将我国明确列入汇率操纵的名单之列,这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更倾向于提早进行。

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深远的政治考虑,即防范我国迅速崛起所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崛起,意味着原有经济格局下的利益分配正在发生变化,使得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产生了防范和敌视心理。

近几年,由于我国出口迅猛扩张,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到2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7.7%。持续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还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因此,2005年7月21日,随着我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其汇率将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

1.抑制出口,增加进口

近几年来,我国贸易出口不仅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在20%左右,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出口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这些行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引发出口产品价格上扬,原有出口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进而导致出口利润空间的萎缩,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尤其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如:纺织服装业附加值低,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相对以往价格便宜,将会增加我国贸易进口,影响国内产品的需求,对略有缓解的通货紧缩又形成新的压力。部分商品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会被进口替代,分流部分国内消费人群,最终导致货物贸易顺差逐步缩小。由此会引发一国减少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使我国的国民收入减少。

2.影响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据我国商务部数据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下的水平,近两年增势更猛。据海关统计,截止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2549.2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7.73%。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同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的。

人民币升值,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如:投资建厂购置设备、人力资本的成本提升,对投资规模和本地化进程受到影响。其次,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有相当部分是面向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给这此企业的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受影响。再者,人民币升值,将造成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入我国,增加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导致直接投资的减少和生产基地的转移。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减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3.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严重打击劳动密集性企业的出口,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目前,我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依靠出口和外国对华的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出口企业和外贸生产企业将会陷于困境。人民币升值还会导致我国非贸易品如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给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使外资流入减少,同时也将刺激我国的海外投资,迫使我国的企业向海外进行产业转移,促使国内一些制造业萎缩,减少我国的就业机会,增加我国的失业率。

4.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人民币一旦升值,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人民币升值导致购买力提高,从而加重通货紧缩,这会影响我国培育和刺激内需政策的效应。另外,人民币的升值,财政赤字增加,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5.引发房地产大涨,推动股市上扬

人民币升值,房地产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者能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人民币升值,外资的投机性需求进一步被激发,外资大量、快速地进入房地产市场,对房价上涨形成较大的压力,导致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挑战。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加强,上千亿美元的游资涌入我国,这些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机会,只要股票市场基本面转好,这些资金将大规模转向股市,从而推动股市的上涨。巨额资金进入股市和房市,会促使股价、房价上涨,从而出现泡沫经济。

三、对策与建议

1.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相关政策

要解决人民币升值产生的负面效应,就必须对包括外贸政策、外资政策、产业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相关战略和政策进行调整,统筹内需和外需。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控制和引导作用,通过分析及定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为脆弱的环节,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与政策,减小我国经济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在政策上扶持产品出口企业,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关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缩小国内外市场产品价格的差距,恢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国际市场的受损额。调整外资税收政策,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2.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出口企业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使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建立能够有效运转的产品销售系统,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形成低成本的出口竞争优势。

3.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水平,通过金融手段规避外汇变动风险

央行应积极研究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盘活某些类别资产的流动性,恢复资产结构的弹性。在外汇收入和支出方面建立平衡关系,培育人民币远期和期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目前,在国际金融领域,各种衍生证券交易、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市场掉期交易、远期和约等金融工具十分常见和流行。我国金融业要精心制定自身管理风险和承担风险的策略,要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定价能力,在竞争环境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金融创新和改进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也能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密切关注预期变化,加强预期指导,使我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扑: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利益群体博弈协同竞争

1.前言

复杂适应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由系统中各个阶层和各种利益点交织而成,在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复杂的交易和利益冲突。复杂适应系统总是在外部环境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处在组织结构或功能的不断演化之中,竞争与协同的矛盾运动贯穿于组织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复杂适应系统中的各种利益群体都在动态中运行,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中稳定与平衡是运动的一种趋势,而波动、不平衡、矛盾等才是运动的常态,系统在矛盾运动中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从复杂性科学理论看,复杂适应系统不是社会稳定和均衡的结果,而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各个利益群体在不稳定的状况下彼此不断调整关系即利益博弈的结果。

2.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博弈的主要内容

复杂适应系统是由多个利益群体所形成的共同利益的集合体,它是利益群体博弈产生的载体。单个利益群体之所以愿意加入博弈,是因为它可以借助系统中的博弈来获得单靠自身力量所无法获得的价值提升。

在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不同利益群体的协同竞争。协同竞争是指利益群体在复杂适应系统中获得的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所无法实现的价值提升。协同竞争不同于互补效应,互补效应是由于资源上的互补性所造成的效应,而协同竞争效应主要是通过利益群体之间的协同竞争而导致的“1+1>2”的效应,是一个大于个体独立运作效应总和的效应。这里对协同竞争的解释比较强调其经济学含义,亦即利益群体在协同竞争过程中取得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潜在机会。协同竞争是利益群体博弈的复杂适应系统形成并能够维持下去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利益群体加入复杂适应系统的根本理由。

竞争是利益群体生存所面临的基本环境,也是利益群体发展的根本动力。利益群体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处于竞争的压力之下,并受到竞争的深刻影响。竞争是永恒的,同时又是多变的。利益群体的竞争目标逐渐从过去单纯地追求内部资源整合转向与其他相关利益群体之间日益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协同是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利益群体单靠自身力量来维持长期竞争优势非常困难,利益群体为了弥补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局限,必须与其他利益群体相联合。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竞争已经成为利益群体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协同竞争的深入发展使利益群体间的竞争行为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单纯表现为单个利益群体间的较量,而是表现为价值链上相关利益群体组成的系统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从而增加了利益群体之间竞争行为的系统复杂性;二是竞争内容产生了质的飞跃,不仅表现为对资源的争夺上,还表现为对博弈的复杂适应系统内领导地位的争夺上,因为系统内的关键利益群体将影响并决定整个系统的发展方向。协同竞争成为了利益群体增强风险抵抗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并维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3.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博弈的产生原因

复杂适应系统不是单个利益群体的简单组合,而是它们以价值创造环节上的相互作用为基础所形成的复杂经济系统。仅仅依靠单个利益群体的简单组合是不足以产生协同竞争的。这是因为,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单个利益群体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有限理性传统的经济理论假定利益群体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做出充分合理的决定。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信息传播能力、传播效率、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自身知识等因素的限制,利益群体并不具备做出理性决策的条件,而是只具备有限理性。若要提高利益群体的理性程度,就必须拥有更加充足的信息,但为此要付出更大的交易费用。

(2)机会主义假设利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其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只要有机会,就会追逐自利,甚至是“邪恶地追求自利”(0.E.Williamson,1985)。因此,交易过程中为了防范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在监督、公正、索赔、防伪等环节的交易费用必然会增加。

(3)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绝对的、常见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交易风险。由于利益群体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备的契约,但契约的完备程度是与交易费用成正比的。

(4)小数条件竞争机制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即市场中买者和卖者的数目众多,有充分的选择性,也就是所谓的大数条件。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大数条件的假定前提无法得到满足,大数条件总是向小数条件转化,而小数条件使得机会主义倾向无法避免,交易费用也因此而随之上升。

可见,单个利益群体在采用市场交易方式过程中,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该过程产生价值的效率是低下的。要提升整体价值,利益群体就必须通过价值创造环节上的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来提高协同竞争。于是,在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竞争优势,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博弈的这一机制便应用而生了。

复杂适应系统是由多个利益群体所形成的共同利益的集合体,它是协同竞争效应产生的载体。单个利益群体之所以愿意加入博弈的复杂适应系统,是因为它可以借助系统中的协同竞争来获得单靠自身力量所无法获得的价值提升。由利益群体之间协同竞争所带来的交易费用的降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协同竞争能够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制度是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规则的总和。作为一个组织体系,复杂适应系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整套经受得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知识仓库”—制度,它是系统中所有成员的共同伦理价值体系。“知识仓库”的形成,有助于建立降低交易成本所必需的信任,从而使契约伙伴降低缔约成本和履行成本,并有助于使契约中的特殊做法转变为标准化的惯例,并因此而节约信息成本和再协商成本。

(2)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复杂适应系统增加了利益群体的理性复杂适应系统从根本上讲可以演变为一种功能性网络,也就是由系统中的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

这种网络的存在将会促使利益群体将系统中现有的制度、规则一并纳入到各自的思考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选择,并且这种理性选择的结果又会进一步加强与延续系统中现有的“知识仓库”—制度、规则和关系网络。复杂适应系统正是在这种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互动

中,作为一种可以明确预见的、理性的动态平衡体而产生的。此外,网络化的协同竞争还有助于被压缩信息的释放,削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利益群体更加趋于理性。

(3)无限次重复博弈创造了大数条件只要博弈重复次数是有限的,小数条件就存在,那么囚徒困境就无法导致帕累托最优。

在复杂适应系统中,多个利益群体通过责任的共同分担来共同获益,并建立一种基于相互间共同目标、相互信任、信息自由交流和知识创新成果共享的长期协作关系。因此,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近乎于无限次重复的博弈,这无疑在系统内部创造出了抑制机会主义的大数条件,使得缔约双方都能拥有一种双向的、自动控制对方的能力,都必须充分考虑和关心各自将来的支付,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就能选择将违约方驱逐出系统以进行报复。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中的诚信就可演变成内部化交易费用的内在制度。

(4)科层运行机制减少了不确定性复杂适应系统中的科层机制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利益群体中金字塔型的科层机制,而是围绕着系统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核心利益群体建立起来的蛛网式的科层机制。为了应对变化无常的外部环境,复杂适应系统必须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因此,系统的组织体系是相当松散化的。

然而,在复杂适应系统柔性增加的同时,也会带来系统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这势必会导致核心利益群体对系统中其他成员监控的困难和系统中交易费用的增加。因此,在协同竞争中,围绕核心利益群体建立科层机制对系统的管理是完全必要的。科层机制以规则约束为手段,通过界定职责范围来减少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助于抑制由不确定性导致的系统中交易费用的提升,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程度。

4.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博弈的形成过程

博弈所带来的优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协同和竞争这两种机制在同一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相关群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相互协调和步调一致,它们在另外一些领域的竞争则有助于促进这些领域的不断改进和效率的提高;二是协同竞争的不易模仿性,利益群体的博弈机制所创造的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造成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和不易模仿性,从而给竞争对手增加了竞争难度,使竞争对手在已阐明的经验面前束手无策。

(1)价值创造过程的分解与整合在复杂适应系统中,价值增值过程已经很少能够由单一群体来完成。

在对价值创造过程进行分解的过程中,一些新的群体得以加入,并在某个环节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它们的进入使一些群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迫使它们不得不放弃某些价值创造环节,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育核心竞争能力,重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价值创造过程的不断

分解,出现了许多相对独立并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价值创造环节。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于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也有可能加入到其他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机会由价值链整合所形成的价值网络。在价值网络中,通过价值创造过程的分解与整合,几个甚至多个群体在一个完整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各自选取能够发挥自己最大比较优势的环节,携手合作,共同完成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从而能够最大幅度地降低最终成本,实现更大的收益。价值创造过程的分解与整合是利益群体之间进行博弈的首要程序,也是博弈产生的基础。它使得利益群体的竞争优势不再仅仅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还取决于价值创造过程中与其他群体协同竞争的整合优势。

(2)博弈策略的确定与调整由于外界环境和利益群体自身条件的不断改变,在整个价值增值链条中利益群体的盈利点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盈利点的变化将改变利益群体在具体价值创造环节上战略选择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将使利益群体就具体协同竞争环节的调整成为必要。利益群体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选定博弈的过程中,必定会选择最优化策略,这时候竞争与协同就是其选择的分化点。在选择策略之后,随着整个价值链的变化与发展,相应地策略也随时跟着进行调整,竞争与协同又成了调整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5.小结

复杂适应系统中微观层次研究的个体被称之为智能体,智能体是指系统中具有适应能力的、主动的个体。利益群体就是在物质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或有一致的利益要求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利益群体具有智能体的适应性、学习能力和智能的一切性质,因此本文将利益群体作为复杂适应系统中的智能体,研究利益群体之间博弈的形成。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研究中,必须要进行系统的思考,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找出其重要的关键因素,从而分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篇6

二、目前电力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计划不切实际

电力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生产计划不切实际。这一期都是电力公司的领导对生产计划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许多公司的生产计划其实是照搬其他公司其他项目的生产计划,没有专人对每一次生产任务进行详细的生产规划。这导致生产计划与生产实际上脱离了关系,生产计划不切实际,这是不可能不出问题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电力公司的领导加强对生产计划的重视,同时雇佣专人为电力公司制定详细可行的电力生产计划,保证电力生产的有序开展[1]。

(二)生产计划效率不高

生产计划效率不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许多电力公司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仍然照搬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生产计划。那个时代的电力公司生产力与今天毫无可比性,甚至今天的电力产出有可能翻了几倍。这样制定出的生产计划不仅没能帮助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反而拖慢了电力生产效率。相关生产计划制定者对于生产计划不够重视,没有跟上生产发展的潮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专业之间沟通不畅

电力生产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链条。不同的工序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操作,难免会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一方面不同专业的人员之间因为专业方向的问题无法相互了解,另一方面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沟通机制让上下游之间交换意见,这就造成了在进行生产计划制定时无法兼顾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出来的生产计划与实际情况脱节[2]。

三、提高生产计划执行力的对策

(一)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电力企业的生产计划主要有三个基本类型,分别是总体生产计划、各项目生产计划和作业生产计划。不同的生产计划在生产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总体生产计划指的是对整个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总体划拨的计划,需要针对企业合同的要求,做到整体上的把控。各项目生产计划需要在满足总体生产计划要求的同时,针对各部门和各程序进行专业化的资源规划和指导。作业生产计划指的是在总体计划之下,通过对各专业和各部门的多方面了解,调整各专业的工程进度,减少失误,协调整体。

由于各种生产计划种类繁多,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执行,必须在开始制定的时候就遵循科学的规律。初始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电力生产计划的质量。对于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则要随时根据科学的指导来进行调整,确保生产始终控制在计划之内。

(二)实行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要想制定和执行切实有效的电力生产计划,就必须进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改革。电力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往往是传统的职能是,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进行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可以考虑矩阵式的模式。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以项目为单位,让相关专业人员针对某个项目建立小组。该小组只对这一个项目负责。这种矩阵式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克服业务类型多、业务数量多、业务管理乱等等难题,是未来电力企业改革的新方向。

(三)强化生产计划的控制与监督

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之后,还要一丝不苟的执行。电力企业的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目和各部门进行严密负责的监督和控制,提升生产质量,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3]。

1、加强生产计划的管理。生产计划的管理要更加严格。对于各个生产工序和生产部门的控制要更加严密。对各部门都要进行生产计划的重视性教育,让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生产计划的重要性。生产计划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有专人监督,并且要建立一整套的监督反馈制度。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刻进行解决。计划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调度小组和协调小组对整个计划严格把关。电力企业的领导要在上层支持计划管理部门的工作,同时对计划管理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把关[4]。

2、加强不同专业的协作。电力企业生产工序复杂,许多专业在一起协调工作,但是相互之间的沟通很成问题。不同专业的人之间互相不理解。许多的工序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完成,而这样的工作往往成为问题的多发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建立一整套的通讯和联络体制,组建一个专门沟通协调的工作班子,集合各个专业的人才,建立不同专业的沟通网络。除此之外,也要完善不同专业的相关标准,做到标准的统一,这样才能加强不同专业的协调力度。

3、强化生产计划调整的科学性。任何生产计划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初始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随时应对突况,需要我们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有时企业会接到新的生产任务,有时会出现生产意外事故,这都需要我们依照计划处理。在进行初始计划制定时,一定要把这些意外情况考虑到其中,为计划的调整留出余地。如果某个部门出现了超负荷生产,那么在承接新的生产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承接能力,避免以为这些问题影响生产质量。

4、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保证生产的高质量完成,从根源上说还是要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好的设计能为工程提供一个好的开端。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严格执行已经取得的标准化成果,比如“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在已经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并且在下一次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相关设计人员也必须要尽职尽责的提高设计质量,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篇7

一、不相容职务的由来

不相容职务的设置缘于内部牵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最早对不相容职务进行研究的是美国,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不相容职务进行论述,目前国际上对于内部控制和不相容职务论述的源头来自于COSO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年进行了增补。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提出5个控制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不相容职务就在控制活动之中。事实上,只要存在委托授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就存在牵制,存在不相容职务。

二、不相容职务的分类

本文初步把不相容职务分为五类:强不相容职务和弱不相容职务;多环节不相容职务和少环节不相容职务;平行不相容职务和交叉不相容职务;均衡不相容职务和非均衡不相容职务。

1.强不相容职务和弱不相容职务。仓库保管与财务记录之间的不相容程度是大于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不相容程度的。完全不能由一人来处理相关业务的不相容职务我们可以称之为强不相容职务;部分相容我们可以称之为弱不相容,弱不相容职务可以由一人来处理。完整的业务可以分解为许多环节,间隔愈相近不相容的程度愈强;与实物、现金有关的涉及财产安全的业务属于强不相容;一项业务流程的上、下环节中和本企业外部相联系,该职务与其他职务强不相容。

2.平行不相容职务不同业务循环的职务之间,职务是完全不兼任的是平行不相容职务。交叉不相容是指不同循环之间的某些职务由相同的人兼任或交叉担任,例如购货与收款循环的授权执行记录验货审核付款保管与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授权执行收款审核发货记录。平行不相容职务之间同类业务是兼任的,例如,这两个循环中的记账、收付款都可以是一个人,但是两个循环中的某两个相邻的不相容职务不能在两个循环中互为上下位关系,这样会导致不相容职务设置的失效。

3.多环节不相容职务,我们把有专职的五个以上的环节的不相容职务体系化为多环节不相容职务。

少环节不相容职务,一般我们提及一个单位的会计人员最少有两个,即出纳和会计,我们往往忽视审批环节这个隐性的会计职务。不相容职务最少有三个环节。

4.均衡不相容职务是指不相容职务之间地位平等,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的设置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非均衡不相容职务是指职务之间有从属关系,下为属于上位领导,或某一环节控制其它环节。均衡的不相容职务往往比不均衡不相容职务更能起到制横作用,但是串通的风险在增大。

此外,不相容职务还有动态与静态之分。

三、业务循环中职务的不相容性分析

一般情况下,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上述每一步都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从而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初步发挥。

业务的处理有一个流程,这个流程由一系列环节组成,这些环节种不同的职务之间不相容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经济业务完全不能由一个人来担任,这些职务之间属于强不相容职务,强不相容职务之间不能安排一个人来担任。部分相容即弱不相容职务可以由一人来处理(辅之以其他的控制措施)。然而,确定哪些职务完全不相容?哪些职务部分相容?我们以购货与付款循环来说明。如图1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一项购货与付款业务涉及授权批准、执行购买、验货、财务记录(总账、明细账)、审核、付款、保管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财务记录岗位涉及许多业务循环,无疑是核心的岗位,它和其它的岗位都不相容;执行和验货都是连接企业内、外部的职务,这两个职务寻租和舞弊的机会较多,属于强不相容职务。验货与保管共同涉及实物入库,且有前置控制和后续控制(财产清查),验货与保管之间属于弱不相容,两个职务可以由一人兼任。

此外,一个业务循环中的不相容职务设置应该是开口的循环,一个人不应该兼该业务的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不相邻环节的职务。正确的做法是: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审核——验货——付款——保管,而不能出现,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审核(授权批准兼),或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审核——验货(执行兼)的情况。

对于一些财务制度和机构很发达的企业而言,以上列举的岗位都可以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控制收益会大于控制成本的支出,内部控制是保证各项业务发展的,而不是妨碍其发展的。在操作性目标中,经营的“效果”是根据实际产出与预期计划的产出比较而言的;经营的“效率”是根据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比较而言的。所以,不相容职务的设置必须考虑它的经济效益。

四、不相容职务失效和优化

不相容职务对于解决舞弊的作用是有限的,可以说,任何内部控制制度都是有漏洞的,不存在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也是如此。不相容职务起源与牵制,本质是对于人性的弱点的担忧,如果担任职务的人是可以信赖的,不相容职务对他而言没有也是可以的。如果担任职务的人是完全不可以信赖的,不相容职务对他(们)而言是不够的。可能导致不相容职务失效的原因有:

1.不同的业务循环中的不相容职务交叉而导致不相容职务的失效。例如:甲在销货业务中担任审核同时在投资业务中担任授权,乙在销货业务中担任授权同时在投资业务中担任审核。甲乙可以相互交换权力使本来在单一业务循环中有效的相互牵制设计失效。特别的是在两个业务循环中两个人担任的职务正好处于上、下位对调,这种情况下作弊的可能性极大。

2.不相容职务设置本身存在漏洞。一个人在一个业务循环中控制两个重要环节,例如在购货与付款业务同时担任审核和授权批准两个职务,就可以把价格或性能不合适的设备买进来,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3.不相容职务的僵化导致不相容职务设置的失效。不相容职务在设置的初期是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制度逐步适应,制度的威慑力会逐渐衰减而失去效用。如果不对制度本身或执行制度的人进行调整,就会产生舞弊现象。有许多时候企业出问题并不是原来制度不好,而是因为制度是有“寿命”的。

4.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导致不相容职务设置失效。我们说不相容职务的设置只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其他的内部控制还有实物控制制度、文件管理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强制休假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生态群。如果其他制度没有起到作用,单纯的不相容制度难以起作用,一种制度单兵推进是不会有长期生命的。

现代的职务犯罪呈现集团化的倾向,例如,不相容职务的设置对于串通作弊的“窝案”是不起作用的,“升级版”的不相容职务应该包括职务轮换、突然休假制度。商业银行较早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如同城票据交换、外汇交易等一些重要岗位除不相容职务设置外,常采取强制休假来防止舞弊。如图1所示,不相容职务设置应该和定期、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制度等结合起来。

随着电算化的普及、虚拟公司的出现,不相容职务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新的不相容职务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化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的职务等,与传统的不相容职务相比,这些不相容职务之间出现地位不平等的问题,整个单位对最上一级管理员往往难以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最原始的手段进行管理。

作为内控的一部分,不相容职务设置意味着向管理目标的某一终点努力,但不是终点本身;它的成效受人的影响,而不只是华丽的政策、精细的守则或表格;不相容职务分离只能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7.

篇8

2005年7月21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首次突破7.0大关,升到6.9920。

一、人民币升值的起因

从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国际背景来看,日本和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就是我国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日本经济自从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以来,已连续十几年的低迷和衰退。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问题,并称因为我国的出口产品和日本相竞争,造成了日本经济困难。2002年12月,日本财务省黑田东彦、盐川正十郎等官员先后公开指称,我国在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并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责任归咎于我国,要求人民币升值。2003年7月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鼓动欧美、亚洲的一些国家开始附和日本人的“倡导”。

从2004年下半年至今,欧元区经济一直疲弱不振。为了缓解经济增长压力,欧洲也加大了对人民币的施压力度。欧洲人认为,我国所谓的“盯住美元”政策(即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的固定汇率),意味着欧元过度地承担了美元疲软带来的全球经济调整后果。

2004年6月19日,在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团体——美国制造业协会的牵头下,“健全美元联盟”决定力促政府动用“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2005年4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舒梅尔—格拉汉姆”提案。该提案声称,我国政府在6个月内将人民币升值,否则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面临高达27.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财政部宣称,要在2005年10月15日左右的下半年年度报告中,将我国明确列入汇率操纵的名单之列,这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更倾向于提早进行。

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深远的政治考虑,即防范我国迅速崛起所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崛起,意味着原有经济格局下的利益分配正在发生变化,使得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产生了防范和敌视心理。

近几年,由于我国出口迅猛扩张,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到2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7.7%。持续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还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因此,2005年7月21日,随着我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其汇率将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

1.抑制出口,增加进口

近几年来,我国贸易出口不仅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在20%左右,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出口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这些行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引发出口产品价格上扬,原有出口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进而导致出口利润空间的萎缩,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尤其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如:纺织服装业附加值低,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相对以往价格便宜,将会增加我国贸易进口,影响国内产品的需求,对略有缓解的通货紧缩又形成新的压力。部分商品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会被进口替代,分流部分国内消费人群,最终导致货物贸易顺差逐步缩小。由此会引发一国减少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使我国的国民收入减少。

2.影响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据我国商务部数据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下的水平,近两年增势更猛。据海关统计,截止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2549.2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7.73%。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同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的。

人民币升值,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如:投资建厂购置设备、人力资本的成本提升,对投资规模和本地化进程受到影响。其次,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有相当部分是面向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给这此企业的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受影响。再者,人民币升值,将造成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入我国,增加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导致直接投资的减少和生产基地的转移。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减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3.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严重打击劳动密集性企业的出口,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目前,我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依靠出口和外国对华的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出口企业和外贸生产企业将会陷于困境。人民币升值还会导致我国非贸易品如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给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使外资流入减少,同时也将刺激我国的海外投资,迫使我国的企业向海外进行产业转移,促使国内一些制造业萎缩,减少我国的就业机会,增加我国的失业率。

4.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人民币一旦升值,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人民币升值导致购买力提高,从而加重通货紧缩,这会影响我国培育和刺激内需政策的效应。另外,人民币的升值,财政赤字增加,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5.引发房地产大涨,推动股市上扬

人民币升值,房地产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者能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人民币升值,外资的投机性需求进一步被激发,外资大量、快速地进入房地产市场,对房价上涨形成较大的压力,导致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挑战。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加强,上千亿美元的游资涌入我国,这些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机会,只要股票市场基本面转好,这些资金将大规模转向股市,从而推动股市的上涨。巨额资金进入股市和房市,会促使股价、房价上涨,从而出现泡沫经济。

三、对策与建议

1.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相关政策

要解决人民币升值产生的负面效应,就必须对包括外贸政策、外资政策、产业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相关战略和政策进行调整,统筹内需和外需。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控制和引导作用,通过分析及定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为脆弱的环节,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与政策,减小我国经济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在政策上扶持产品出口企业,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关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缩小国内外市场产品价格的差距,恢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国际市场的受损额。调整外资税收政策,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2.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出口企业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使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建立能够有效运转的产品销售系统,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形成低成本的出口竞争优势。

3.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水平,通过金融手段规避外汇变动风险

央行应积极研究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盘活某些类别资产的流动性,恢复资产结构的弹性。在外汇收入和支出方面建立平衡关系,培育人民币远期和期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目前,在国际金融领域,各种衍生证券交易、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市场掉期交易、远期和约等金融工具十分常见和流行。我国金融业要精心制定自身管理风险和承担风险的策略,要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定价能力,在竞争环境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金融创新和改进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也能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密切关注预期变化,加强预期指导,使我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扑: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篇9

“双向问询表”来源于国外企业。目前,“双向问询表”在我国的一部分企业中开始应用,主要用于企业采购中与供方的双向沟通。当一些外国企业来中国采购产品时,他们要求中方企业必须使用“双向问询表”进行书面的供需信息沟通。因而“双向问询表”的作用还仅限于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但笔者发现其作用不仅如此,在企业其他管理中也有非常好的作用,例如在企业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等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双向问询表”在企业营销管理、产品质量策划与设计开发管理等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谈谈拙见。

一、 “双向问询表”简介

“双向问询表”,一般由“项目确认”、“产品项目描述”“产品关键要求”“技术要求”“资料清单”等五部分内容组成:

1.项目确认

顾客(采购)方:

求购产品名称:XX

顾客(采购)方项目协调人:

供应方项目协调人(由供应方填写):

2.产品项目描述

采购XX产品的主要信息

3.产品关键要求

去磁试验要求:去磁前与去磁后之间的波动幅度应小于3%(参见“刹车杆去磁试验的特别说明”)

4.其他技术要求

5.顾客(采购)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清单

“双向问询表”经供方签收、确认和填写后,还须以同样的方式回复顾客,使供需双方均记录在案。从上不难看出,用“双向问询表”进行沟通,其承载的信息资源非常全面、而且准确,信息沟通的质量好。

二、“双向问询表”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双向问询表”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表格记录的双方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资料非常完整、不遗漏,双方责任明确。因而它不似电话或口头联系:因沟通者语言不同形成的障碍或个人素质、记忆力、工作态度等而导致信息扭曲或其传递量衰减。

现代企业营销观念已从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向“市场营销观念”、甚至“社会营销观念”转变。这就要求企业不是从既有产品出发,而是充分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从在市场上反映出来的顾客需求出发,按照顾客的需求和欲望,采用市场营销组合,以合适的产品和价格,在合适的地点,用有效的促销手段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即消费者的需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和价格需求,而是全方位的需求,甚至包括产品对人和环境的安全性、消费者的用途合适性等。另一方面,从信息利用、传递的特性,信息的内容具有可干扰性。信息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其内容的客观性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信息的干扰,同时,信息的内容在传递过程中,会由于人们的态度和能力的影响而受到扭曲或衰减。传统的供需双方的联系、沟通,就常常因人们的态度和能力的影响而受到扭曲或衰减。如传统的供需双方的联系方式习惯于电话或口头表达,即使传真,也多为电话或口头表达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挂一漏万的现象就在所难免。因此,传统的供需双方的联系、沟通方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营销。而“双向问询表”则不然。它是事先设计、有关人员充分讨论并以一定格式进行书面传递的信息,信息内容不会因为传递环节的增多而受到扭曲、衰减。它承载的内容不仅包括了需方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信息;而且供方的答复信息也是经有关人员充分讨论、十分慎重地发出的。这样,供需双方沟通信息的可靠性、广泛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此外,由于“双向问询表”以书面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供需双方沟通的信息,双方的责任非常明确。一旦有产品质量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供需双方不存在推委、误解和抱怨等现象。尤其当供方是完全按照需方“双向问询表”中记录的要求提品,需方在产品质量或服务等方面仍觉得存在问题而投诉、甚至要求巨额赔偿时, “双向问询表”中记录的信息,就成为供方解决供销、贸易纠纷中有力又有利的证据。

2.在产品设计开发与管理中的作用

在产品生产之前,为了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企业都要对顾客所有需求、要求的信息充分研究、进行质量策划或设计开发;甚至对顾客将产品用于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使用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也要加以考虑;对使用的材料、工艺、方法、人员,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检测,包装的设计与采用的运输方式等都要分析研究。在这些质量策划、设计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输入,就是顾客的要求(例如产品的内在、外在质量,包装、运输、交付质量等等信息)。设计开发部门可以直接将“双向问询表”承载的内容、信息、资料作为输入资料,而不必像过去那样,需营销部门反复整理顾客的需求资料。这样,“双向问询表”不仅为企业设计开发部门提供了非常准确的顾客原始需求资料,设计开发、策划质量得到保证,而且因无需营销部门反复整理顾客的需求资料而缩短了产品质量策划、设计开发时间,对产品的按时交付也具有积极作用。

3.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

“双向问询表”中,还承载了顾客使用产品的用途、范围,企业设计开发部门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对顾客使用产品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的评估,就有了依据,就能作到心中有数。例如上述“产品项目描述”表中批号为471-218的产品是顾客用于“座位调节马达”生产的。“座位调节马达”对于汽车行驶安全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就比到“汽车雨刮电机”的严重性小。这样,企业设计开发部门在设计开发时,考虑选料、工艺、方法、人员、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就可以有所节制,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效益发挥作用。

4.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顾客的要求经过企业设计开发等部门的质量策划、设计开发,得出工艺技术要求或规范、以及质量计划。这些文件可连同“双向问询表”中打上特殊记号的关键要求、技术要求等内容,一起发放至企业中各相关执行部门实施,各相关部门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就有特殊的“威力”:“顾客是上帝”,如果谁对顾客的特殊特性或关键特性要求马虎了事,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参考文献:

篇10

(1)

我们通常利用单纯形法求解,但单纯形法需要在一个基本可行解的情况下进行,且当基本可行解出现退化时,还可能产生循环现象。在《数理统计与管理》97年第11期赵学慧等提出用枚举法求解,但此方法对于约束条件个数和变量个数很大时,其计算量是相当大的,且此文中的应用实例的最优解x1=162,x2=135是错的,很容易验证此解不满足第3个约束条件20x1+8x24000。最小值旋转迭代法是利用单纯形法的原理求最优解,但此方法能有效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且简单易行,计算量比一般方法更小。

1.1用最小值旋转迭代法求最优解的方法与步骤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如(1)所示。

第1步。建立如下初始旋转迭代表格

表1

Cjc1c2…cnb

CBXBx1x2…xn

a11a12…a1nb1

a21a22…a2nb2

……………

am1am2…amnbm

第2步。若在表1中,存在一行,比如说第t行,对于所有Ijn,有atj0且bt≠0,此时原问题无可行解,停止计算。

第3步。考察所有正数项aij,利用最小比值规则,计算出以此确定主元素atk,作旋

转迭代运算得到如下表2,并在表2中的XB和CB的下方分别填上xk和ck。

表2

Cjc1c2…ck…cnb

CBXBx1x2…xk…xn

1112…0…1n1

2122…0…2n2

…………………

ckxkt1t2…I…tnt

…………………

m1m2…0…mnm,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4步。如果还没有得到一个明显的可行基In,则考察除XB下方所出现的基变量所在行以外的所有正数ij,转入第2步。如果已得到一个明显的可行基In,则按照单纯形法计算检验数的方法计算检验数ζj=CBj-cj(j=1,…,n)(此处j是此时表中xj所对应的系数列向量),若所有的ζ0,则停止,已找到最优解

1.2最小比值旋转迭代法的几点说明

1.如b中的元素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为0时,在利用最小比值法确定atk时,应取b中所有零元素所在行中最大的那个正数。

2.如果有相同的最小比值θ≠0,在确定atk时,应取所对应的ck中较大的那个。

3.如果表中xi所对应的列向量中有单位列向量εi=(0,…,0,1,0,…,0)T时,则确定的atk不能是单位列向量εi中的元素1。

4.如果通过最小比值旋转迭代法进行后得到明显的可行基In,则再利用量小比值法确定的那个tk,其所对应XB中的出基变量xt应是最先进入的。

二、应用实列

对文[1]中提出的线性规化问题应用实例用最小比值旋转迭代法求解。

MaxL=800x1+=650x2

将此规化问题化成标准形式

MaxL=800x1+650x2

建立表格计算

Cj8006500000b

CBXBx1x2x3x4x5x6

0x36510001500

0x42045010010000

0x520800104000

11000-10

0x30-110061500

0x40250102010000

0x50-12001204000

800x111000-10

ζ0150000-800

Cj8006500000b

CBXBx1x2x3x4x5x6

0x30100300

0x403701-106000

0x60001200

800x11000200

ζ0-33000400

650x20100

0x40010

0x60001

800x11000

ζ0000

由于检验ζ≥0(j=1,…,6),故原问题有最优解效益指标L达到最大为,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