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美术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篇1

高中学习在所有人的眼里几乎还是上大学的唯一直通车,而那些必考的科目学校都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变着法的进行各类模拟考试,而在这些目标要求之下,学校是多方挖掘优秀教师。随着教师工资和社会地位的逐步下滑,很多优秀教师都走向城市或者高收入地区,更有甚者放弃教师职业。所以,农村高中教育优秀教师就越来越少,美术教育本就不是主业的老师就更少,堪称得上专业的老师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二)教学教育资源缺乏

城乡地域差别和优势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造成了农村高中美术教育仍然是走老传统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缺乏,使一些想用新方法授课教学的老师无计可施,不得不再次拿起粉笔把黑板作为主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单一的绘画,还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通过对图像、视频等媒介了解更多的东西,才能启蒙心底里对于美术更多的想象和创新。农村教学硬件差,这个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美术老师,怎么给美术课堂带来新活力呢

(一)灌输给学生美术教育新观念

高中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未来的承上启下,不管未来学生们要走上大学还是走向社会,美术都会陪伴一生,在人一生的际遇中,美术扮演着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可以说美术无处不在,具体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而日常生活中无论平面画,立体画、壁画、还是如今的高科技画,都是美术的载体在不断的创新,而创新就需要学生们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持续不断的学习,要欢迎同学们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表现一幅画,用新的美术方式来表现一幅作品。美术既是可以共享的,又是属于自己独享的,也可以说是自己隐私的。所谓的美术家,就是将大家都看得懂的共性的展示出去,而那份独特的、隐私的恐怕就是美术独特的创新思维了,也就是这幅美术的魅力了吧!

(二)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新课改本就要求改变原本的课堂氛围,要求老师轻装上阵,让老师大胆革新,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主,因此,我们就要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入手来阐述。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美术教育就是要非常注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要不断领悟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并付诸于日常课堂。

(三)创新教学方式

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授课老师给予充分的把握,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要突出新课改中的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要求,迎合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思考和创新力,让学生多发言,讲解自己的创作感受和创作初衷,给与鼓励和指点,给课堂不仅要带来一股学习的正能量,更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2

(二)愉悦宽松的教学理念陶泥课一改以前教者讲、学者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倡导一种玩的最高境界:即让学生在一种玩耍的气氛中开始揉泥感知泥性,继而泥条盘筑、泥板塑型、捏塑成形,或成器、或成像、或成形,在宽松的氛围里塑造直观的、立体的多维空间形象,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创作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多角度观察能力、全面思考分析能力,让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整体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从量到质的提高。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进,这就是我们陶泥课所要营造的娱悦宽松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需要教师从教者变身为玩伴,在玩中不断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加强知识的储备,还得拓展见识的空间,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多种教学材料,形成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教与学相长的良性效应。

(三)多项激励的发展空间作品陈列架是第一项激励机制,每节课下来,对新颖的造型和别致的创意要及时加以肯定,并将作品陈列上架,达到肯定成绩、培养自信、激发创作的目的;对有缺陷的作品,则指出如何修改才能达到上架的要求,给学生留下一线希望,让其在下级课更加努力地去完善。学校艺术节的展台是另一项有效的激励方法,当优秀的作品被家长、校友、教师惊叹赞美时,作者所得到的动力是无量、空前的。对艺术造型能力突出,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要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鼓励并指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尝试,将相对成熟的作品进行投稿、参赛等活动,让其得到社会的认同。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走向艺术探索之路,做到人尽其才。对热衷陶艺制作的同学,可以推进他们报考相应的艺术院校,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个求职者最幸福的事。

篇3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

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

一、“模糊层面”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随着对“模糊层面”的研究和认识,它将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1、“模糊层面”的特点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说明,艺术家灌输在作品中的观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层面”,笔有尽而意无穷,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刻画了三位普通的法国农妇,她们弯着腰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捡拾被遗落的麦穗。尽管艺术形象真实,但也无法表现完尽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观念。现代雕塑家叶毓山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组雕,其艺术形象的监狱背景是模糊的,敌人的野蛮残酷是模糊的,唯一具体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读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读者产生多元的解读,我们不能执迷于一种“建构”,主观武断地将对作品的“统一认识”灌输给学生。比如,20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的《即兴》,不以自然物象为范本,有的只是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绘画要素,不同的读者视觉感知后被激发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维程度千差万别。

事实上,面对一幅全新的美术作品,不同的读者进行欣赏时的差别往往取决于对“模糊层面”的认识程度,因而研究美术欣赏中“模糊层面”,有助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研究“模糊层面”的意义

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模糊层面”(当然也包括美术欣赏),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趋于统一化或者具体化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很注重教师课堂上对于美术作品的阐述和分析,换个时间和地点,学生的反应却没有一点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想象,完全是一种移植,这是老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听任这种势态的发展,将大大地不利于我们现时代的美术教学。

研究美术欣赏中的“模糊层面”,有助于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美术欣赏教学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意象”,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尤其重要。意源于艺术家的内心,并借助自己塑造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读者在欣赏感知象的同时,根据艺术作品中的特定形象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积极地调动感情因素,还原或者填补艺术家所见所感,渗透自己的情感想象,去体验美术作品“模糊层面”的意象之美,起到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还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审美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元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二、“模糊层面”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启示

1、 让学生成为欣赏主体。

在美术欣赏“模糊层面”,学生经常扮演着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是一个欣赏客体,程式化地叙述着艺术情感,诸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等等,一点都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想象,彻头彻尾的被动欣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确定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旁观者和接受者。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一言堂”的模式,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的东西,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

2、 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并且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同一件艺术作品,一个学生以前、现在、将来的欣赏结果是变化着的,即使一个偶然的生活经历也会改变其对同一件作品的情感想象。美术欣赏的内容中,往往都是既往历史中留存下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生存年代和社会背景离今天实在太远了,学生又缺乏相关的经验,无法进行情感通融。鉴于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心理变化规律,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具体的情绪情感变化,适时地以学生为欣赏主体,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3、 发展学生想象创造力,培养多元思维习惯。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模糊层面”在学生欣赏过程中的作用。以美术作品的“模糊层面”为立足点,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不要让教师的审美表述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比如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中,除了组合、体量、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手法的欣赏外,可以增加一个“宫殿建筑中艺术与文化思想的关联?”的讨论题,充分调动学生展开讨论,不管是赞美还是批判,只要有根有据,尽量加以肯定或者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阐述明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其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

4、 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课堂中的欣赏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象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在美术作品的“模糊层面”多作交流和探讨应该是欣赏教学的理想态势。只有在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摆脱其他先验的窠臼,在讨论和相互观照的过程中真实地抒发他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广泛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从美学和哲学中寻找切合点,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去影响和完善他们的审美素养。

5、 着重关注学生健康的审美个性。

篇4

近年来,人文精神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强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发展。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的人文学科属性必然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之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很显然。这里所谓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是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区别的标志,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人文是有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现代意义的人文精神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等,它对于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艺,它还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教育通过使学生掌握形体、结构、比例、线条、色彩等造型因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美术欣赏能力等,以及通过美术活动去发展情感、兴趣、气质、性格、审美趣味等个性品质。美术教育既是对美术技术的学习,更是对美术中的形式美的思考、理解和创造。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掌握多少美术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把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来启迪个体存在意义,关注人的知、情、意和人格的建立。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将自己情感生活用美术方式进行表达,使学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

人文精神的培养反过来又会促进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使美术教育的受众群体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陶冶精神情操,形素养,提高生活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从而使审美水准得到提升,并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的欣赏水平。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斯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美术作品去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文化素质。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学习,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但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进人重技轻文的教育误区。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一些教师仍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图画”,美术作品就是简单的“涂鸦”。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长期处于单一和陈旧的境地,缺乏创新。一些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审美感受和体验。一些教师甚至只是给学生改改画、自己做做范画,很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更谈不上将人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成了学生机械地模仿的过程。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高中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

一、强调美术教育中的生活世界意蕴

美术教育不是一种灌输和说教,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和文化理解不能脱离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运用对比、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现实中的美感联系起来,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体验。从生活世界进行美术教学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生活世界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美术活动从课堂走人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注重美术教学中人文知识的学习

美术不仅仅是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所组成的作品。这些绘画要素中都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知识。这正是美术学科作为人文精神组成部分的要义所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触及美术作品的表层描绘.对作品给出的评价也比较肤浅,特别是对一些表现人物、风景的写实作品。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师不能脱离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术欣赏必须和人文背景、人文精神等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焕发美术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教具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创设。以此来交流情感、传达审美。也就是说.教师利用学校既有教学设备的精心准备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造出一个能够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进而起到积极互动作用的课堂教学情感体验的环境,并以此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涉及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实物情境、音乐情境、视频情境等诸多层面。

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入取决于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养,它体现于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也体现在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其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即审视人生,以人为本,达到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关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者的怜悯等。美术教师不能仅仅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人文知识的累积,这样必然会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理论素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篇5

1.积极演示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编制成教学课件和相关练习,让高中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比较,引导高中生积极思考,培养高中生灵活运用的好习惯。我们无需更多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演示的课件,就能无声地传递教学信息,还能将难以表述的内容直观、形象和生动地展示于高中生面前。

2.动画模拟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白板的移动、定格、闪烁和色彩变化等功能模拟动画,高效辅助教学。还要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雅动听的音乐,进而产生立体效应,使高中生身临其境。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高中生积极开展思维,动画模拟不但能有效解决以往教学中凭空想象、琢磨不着之苦,还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达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课堂练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练习效果非常好,传统练习方法是不能比的。它的最大优越之处在于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直观,通过趣味性练习,有效巩固已学知识,进而有效激发高中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判断高中生解答得正确与否,根据练习情况,给予他们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4.分层显示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分层指导。教学内容由多媒体传递,是高中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创建高中生个人空间和讨论群,同时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并给高中生提供辅助探究工具和素材。教学过程是我们为不同层次高中生提供不同教学要求,在我们的分层指导下,高中生借助多媒体认识工具有效解决学习问题。

篇6

二、高校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定位目标

首先,由于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也因多元的民族文化及多变的地理地貌,边疆地区往往形成中原地区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从民族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全面了解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的相关知识与各种装饰加工工艺技术。以云南省为例,民族金属工艺、木刻剪纸、民族染织绣工艺与民族陶艺等专项技能都是颇具特色并在技艺沿袭中不可或缺的民族工艺美术类别。其次,从发展本土经济与开发民族工艺的角度考虑,工艺美术是边疆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重要因素,因此,与时俱进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要具备实践制作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其中,高层次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还应面向工艺美术专业研究与生产第一线,尤其是培养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做贡献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人才。其应以民族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定制以及具有地域本土特点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同时也可以从事工艺美术品相关门类的自主创业活动,如开设工艺美术品公司、个人工作室、高级定制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等。云南地处边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立足于云南甚至东南亚文化特性,以云南本土化工艺美术元素及传统手工艺技艺为教学思路,并注重将传统云南民族工艺美术文化艺术与优秀的东南亚工艺美术专业知识进行关联性引导,使学生建立和运用民族化、区域化、现代化的开拓性思维,具备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的能力,是实现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典型、服务于国家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篇7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人文精神向来都是全国各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支柱,时代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精神需要在前进中不断探索。本文主要从建立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这三方面对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Abstract: The human spirit has always been the important ideological pillar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time makes new dema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irit, so the human spirit needs to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further elaboration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 spirit is made from thre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an independent self-consciousness, having a firm faith in life, developing the mental state of forgetting oneself and the external world.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自我意识 信念 物我两忘

Key words: human spirit; self-awareness; beliefs; forgetting oneself and the external world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68-02

0引言

人文精神的提高是整个社会不断追求的目标,更是全国各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支柱。近年来,全国各高校不断加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时代在不断发展,人文精神需要在新的探索中不断完善。

“所谓人文精神,是以人的文化存在为基础,把人作为“完整的人”来关注与尊重,以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为宗旨,关注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它要求合理、恰当地把握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人文精神主要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1]如何把人作为“完整的人”来关注与尊重?如何坚定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又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做了新的阐释:①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②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③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1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能够以成熟的独立个体而存在,能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面对自己的未来,是我们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要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对大人的依赖性非常强,很多学生在很多问题上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毕业后走上社会也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

看人文精神的历史,人文精神在美术领域最初体现于文艺复兴阶段,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就是艺术家人格完善的历史,是艺术家摆脱宗教束缚实现人的解放的历史,是艺术家实现独立自主地位的斗争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了获得独立的地位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摆脱了行会和宗教的束缚,这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体现,如米开朗基罗同教皇的斗争最终以艺术家取得胜利而告终。经过艺术家的斗争,最终建立了美术学院,画廊,展厅等艺术机构,艺术体系得以建立,艺术有了独立的特征,艺术家在社会上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获得了尊重。

传统中国文化老子、庄子、禅宗和西方现代哲学都对人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艺术创作上,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拥有独立的艺术特色,这是判定一个艺术家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如果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便不能有更好的创造性,任何创造都是基于独立的品质之上。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人才能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才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创造。美有很多种,不同的艺术家对美的理解也不同,表现美的方式也不一样。历史上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正是这种对美的独特理解创造了艺术家在社会上独特的历史地位。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独特样式是基于现代艺术家的独立的自我意识。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品与传统学院绘画的样式相去甚远。是什么促使其用这种反传统的样式坚持创作的?试想毕加索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厅里?会有多少蔑视的目光不屑一顾的评论他的作品?但毕加索坚持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并最终成为现代艺术大师。正是毕加索拥有超强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才成就了自己的艺术地位,只有拥有这种品质的人才能将自己的信念推向成功。在当下“伪当代艺术”泛滥的今天,很多老艺术家“逆时代潮流”而动,坚持“过时的”传统学院绘画的样式,坚持自己的判断与喜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在这种“过时的”艺术形式中却看到了艺术家独立人格的魅力,这是艺术家独立自我意识的体现,他们最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我们应该既要保持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又要吸取西方“人定胜天”的现代意识。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培养既有中国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人才。

加强我国学生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是当代高等教育应有的目标之一。只有培养学生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关注与尊重,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

2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

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培养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是促使学生成熟的重要任务,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坚定的人生信念是成就一个人的重要力量,是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自己人生目标的重要力量。无论我们前进的道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坚定地人生信念最终会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很多学生没有人生信念,不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很多学生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最终也没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甚至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里面不能自拔,最终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很多学生懒于奋斗,更看不到美好的前途,整日在校园里懒散混日,他们不知道成功其实是靠自己的每一点的努力得来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他们来说成了一句空话。很多院校的学生选择美术专业只是考学的功利判断,拿学分、能毕业成为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终极目标,无宏图大志。很多学生不能阻挡现代生活方式的诱惑逐渐颓废在懒散、自由的生活方式里,信念只是摆在词典里的一个词汇,不能形成学生真正的素质,如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确立考研的目标,到二年级如有一半还在坚持就不错了,三年级还能坚持的更是了了无几,到四年级真正有实力参加考试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一种悲哀。这种悲哀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考上,而是因为他们就不曾坚持自己的信念。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是做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宏伟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坚定的付出,百折不挠。

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正是因为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才成就了其辉煌的成就。米开朗基罗为了其艺术事业,同社会现实反复斗争,屡遭迫害,但大师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定的人生信念最终创造了他在世界美术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家喻户晓的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现代艺术在最初产生之时,采取反传统的样式,反传统就意味着与人们的审美习惯保持了距离。在逆境中成长是需要勇气的,正是艺术家坚定的人生信念成就了自己,成就了现代艺术如今的辉煌。波洛克,美国现代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一生贫困潦倒,依靠国家救济生存,他生活的年代,自己的艺术道路十分坎坷,万分艰辛,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自己的成功,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方向,最终却成为现代艺术的大师。画家齐白石一生艰辛,几十年如一日,风雨兼程,为艺术奋不顾生,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让学生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完成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美好前途,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让他们知道成功不是别人给予的,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每天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成功是靠自己每天坚实的努力堆积起来的,无论我们是否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最大的成功是我们每天都在坚持,这个坚持信念的过程才是最值得我们自己骄傲的。引导学生拥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是当代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学生拥有了坚定的人生信念才能最终实现“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总和。”这才是人文精神的真正体现。

3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我们培养学生行为处事的重要目标,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很多学生虽然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具体到每一分每一秒并不能专一,浪费了很多精力,最终不能走向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当然,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的能力,是需要养成的重要素质。拥有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才能获取最大的成功。什么是成功,达成自己的目标是成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更大的成功。过程的重要性是后现代社会大家讨论的热点,这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状态本身会给予我们最大的满足。或许我们都有这种经历,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不知不觉中时间就会过去但我们并未发现,当我们完成任务看时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禅宗讲“空”,但并非顽空,而是要求我们心无杂念,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一点上,物我两忘。年少时能在闹市里读书,是我们的榜样。佛说,佛与众生的区别就是佛睡觉的时候只想着睡觉,佛吃饭的时候只想着吃饭。这就是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圆满的感受。在这种感受里,我们往往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的效率是最高的,记忆也是最牢固的。我们最大的幸福其实是我们拥有了这个忘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但是很多师范院校的学生并非真的喜欢美术,上课的时候左顾右盼,朝三暮四,贪玩旷课,想学习的时候也是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很多学生长此以往便很难找到成功的愉悦感,对学习不再感兴趣,对前途也就失去了信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很是不利。因此养成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是学生的重要任务,也是身为人师的重要职责。

在当下后现代社会的背景中,艺术创造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只有在物我两忘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最美的创作感受。只有在这种状态里,艺术家的修养、素质以及状态本身才会自然流淌在我们的创作上,我们的生命能量才会迸发出最华美的篇章,我们做人做事才会超然、透彻与深刻。最终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实现。

4总结

篇8

同时,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对每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倾注了多名教师的心血。在完成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不断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大量的信息筛选工作,制作出如投影片、录像、动画等形式的课件,这个过程使得每位教师会有更多、更高层次的收获。

二、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或问题

多媒体教学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落伍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应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些教师只是借助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却仍然墨守着传统教育的陈规,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只不过是将“人灌”变成了“机灌”,换汤不换药。

2.公开课必用多媒体,华而不实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明显优点,因此“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普遍存在,这也无可非议,但是有的课件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然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3.视听代替朗读,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受限

多媒体课件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兴趣,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很难或者很少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况且有的文章是非读不能明其真谛的,只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才更容易使学生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的艺术价值。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

4.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思维受限

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新的见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这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包括板书、目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风格和做学问的钻研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风格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5.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

有些问题不是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不当的问题。如将讲稿变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照着电子教案念;直接利用引进课件,不加选择、改造,与自己课堂设计不符或是相去甚远;过分依赖多媒体,精力集中于鼠标操作,忽视屏幕投影效果与学生反应等等。

有的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如字体过小、数量过多、色彩花哨、屏幕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图形颜色不协调,人为地导致屏幕的可读性降低;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及声音效果等等。

这些都会淡化上课的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南国农先生强调:“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如果有这种认识,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

因此,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适时地用,适当地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辅代主,代替文本阅读,代替教师讲解,代替课堂交流,代替学生讨论,让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Abstract:Theintegr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andChineseteachingcaneffectivelyimproveclassroomteachingeffect,improvestudents’Chinesecomprehensivequalityandpromote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senior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Thispapermakesadiscussionandreflectiononthepositivefunctionsandnegativeproblemsinthe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insenior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于各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以及天赋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放在教学的关键位置。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接受更多关于美术的知识是我们美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加强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放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针对当前的美术教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今后促进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对教师今后进行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高中美术教学探究的积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教师们的责任。当前学校制度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不断寻求更好的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为学生在高考的重压下减轻压力,加强高中美术教学探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从而帮助我们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更好的陶冶情操。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限制学生的思考范围,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参加一些美术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性格,让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提供更大的保障。

二、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

我国早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主要是要求学校和教师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以分数作为衡量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百分之八十的学校依旧将教育的重心工作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学校和教师都认为美术是非高考科目,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教学精力,甚至绝大部分学校在高三就已经取消了美术这门学科,取而代之的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协调发展。

(二)学生缺乏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更多的还是被成绩所左右,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不好好学习,开小差,甚至去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这就很难使美术发挥该有的功能。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在美术方面没有天赋,在学习美术时显得比较吃力,学生就从心底放弃了美术的学习,认为反正与高考无关,学不学都一样,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画画只是学习之后的消遣工作,学习的重心依旧是文化课,因为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很少会有同学会积极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当美术老师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也是敷衍了事,只是依照课本进行简单的临摹,却无法学会鉴赏和创新美术作品。

三、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加强对美术学习的重视力度

美术学习是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欣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高中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美术教学。学校应该聘请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且每周至少安排一节美术课,学校对一些必需的美术用品应该给予提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美术学习。同时,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画我们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学习美术的乐趣。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师,去自然采风,让学生离开学习的压力,获得心灵的放松,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既亲近自然,又在大自然中学到了知识,这样才发挥了美术这门功课的作用。

(二)丰富美术教学活动

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受高考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与未来发展,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很多学校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竞争力,往往在课后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如某些文化学科的竞赛等,我们何不换种思维考虑?在课下组织学生来一场美术大赛?让学生带上画板,走进自然,让学生在一种亲近自然的环境中尽心自由的美术创作,然后通过学生的绘画,给予学生设置一定的奖项,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而且可以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不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材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转变学习观念

篇10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易于控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全方位的立体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境,充分发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语文教学成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多维动态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1.1 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1.2 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像。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1.3 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1.4 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1.5 多媒体的运用,为师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

2.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不是万能的,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下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

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动力,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2.2 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

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例如《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文时,若不能在"敌我形式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断,不在恰当的时候展示"强渡汝河的战斗"的场面,学生就很难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正含义,也就难以体会到文中的精髓。这里课件的展示时机就是学生认识的最佳结合点,是应用多媒体的关键。

2.3 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再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