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宣传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1 11:08: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普教育宣传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普教育宣传工作计划

篇1

  一、精心部署、全员参与

  基地领导层高度重视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主任室潘卫成主任亲自任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潘主任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基地工作要为科普工作开绿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大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力度。

  基地全体员工能将科普工作渗透到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广泛开展科普类实践活动,有专职教师对科普类实践活动做指导,每组实践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基地、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证了基地的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普工作,基地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基地每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做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并对每学年的科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工作的开展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二、加大投入、营造氛围基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室、宣传橱窗、班级板报、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基地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基地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馆、环保馆等的教育资源,基地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馆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基本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基地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学生实践活动,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活动科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三、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

  一流的基地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基地的灵魂”,是基地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勤于动手”的榜样。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国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基地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普教育思想的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普教育,争当科普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二)专家引路,培养骨干。

  基地积极与县内外教育专家取得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或邀请他们来校作学术报告,如20XX年下半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来基地把脉会诊,指导培养教师开展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有了这样一批科普教育的领头雁,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科普工作。

  (三)科研导航,开发科普资源

  为了丰富基地内涵,整体推进科普工作,倡导研究之风,以研促教,基地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科普思想,围绕科普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科普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普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目前,一大批教师在科普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普型的教师队伍。以他们为主体,不断开发新的社会实践课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每年约有4万中小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科普课程,有《生态调查》、《急救自护》、《航模》等十余门实践项目。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开放科普教室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各科技活动室的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各类科技活动室包括对学生免费开放,每天有人值班,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并做好接待和讲解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0XX年9月14日,基地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了为期7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在这七天里,教师开展案例设计、模拟课堂、环保演讲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南黄海一日行、海鸟观察、儿童科普画创作等竞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科普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普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科普工作。组织对科普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提高教师从事科普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科普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基地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科普工作总结2   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

  在农村工作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逐渐转变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起初的我带有几分忐忑、几分憧憬。但是此时的我是满怀着建设我国新农村的热情。这样的一年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各位导师的辛勤指导教育中,自己不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学到了新知识,而且我很快的适应了农村环境,熟悉了基层工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科普宣传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一、利用科技宣传基地,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以人才兴国。这样就要求我们结合科普工作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这样,科技长廊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就是我的科普宣传工作的基地,充分运用这一有利优势,积极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并通过组织活动等形式来带动科普知识的宣传。开展科普知识普及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每个月在宣传栏中更换相应科学宣传画,补充宣传单以作发放之用。使农民兄弟月月有新技术学、有新知识看、有新信息知。

  二、依托农村科普学校开展农民培训。

  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依托农村科普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培训工作:XX年3月,我的农业技术辅导老师、县动监局鲍杰老师来我村为养殖户进行培训,鲍老师解说了科学化的饲养。其中介绍了: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等。详细的讲解了各种养殖项目的投入和收益,简单明了。同时将种养殖业结合起来,让农户看到发展的前景。并发放相关材料:《绒山羊人工受精技术手册》(附光盘)、《养猪实用技术》、《种草养畜禽生产技术手册》等。通过组织这样的培训,我深深认识到,农民渴求致富,希望致富,他们需要的是好项目,好方向,好环境,我要积极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为农民兄弟开拓眼界,树立致富信心。同时,我将向鲍老师学习相关农业技术,使自己也有一技之长,更好的为农民兄弟办实事。

  三、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做好实用技术和党员培训工作。

  科技兴国,同样的科技兴农。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前进,也带动着农业的发展。当代的农民要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原有陈旧的观念,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使自己看清致富的方向。远程教育在这里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党员的定期集中学习时,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对党员进行转变思想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以党员带动,扩大到村民范围中去。实用科学技术也是在科技示范户带动下集中进行学习,学习远程教育中播放的内容。

  四、做好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为农民服务。

  我作为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就是要将相应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对应的农户手中,并将农户的有关问题传递给农业项目的专家。起到一个纽带与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真真切切的了解农民兄弟的问题和困难,将这些实际的问题系统地总结起来及时的向农业项目专家反应。对于我来说这更是一个深入了解、认识农村和农民的锻炼机会。在此,我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工作流程:

  (1)按月定期收集广大村民在进行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应记录,及时反馈农业专家的回应信息。

  (2)根据需要,定期收集广大农民对致富项目、新型科技成果、突发病害等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3)协助农业专家做好农户调查、实际成果反馈等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

  (4)参加农业专家的培训,积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时至今日,在农村工作的又一个年头,这是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于我是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一年。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做好自己的“六员”本职工作,即科普知识宣传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便民服务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为农民兄弟办实事、办好事。

  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县、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大学生村官各项管理制度》来进行自我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导师对我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将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我的实际工作来报答你们。

  谢谢大家!

科普工作总结3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科协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校园资源优势,坚持把科普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校科普教育特色,成效显著。现将一年来我校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校重视,组织机构和组织队伍健全,校园科普氛围浓厚

  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普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普意识,把科普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把科普工作提到作为检验新课改工作成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为了加大科普的力度,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制定当月的科普工作计划,规划创建市科普特色学校的方案。成立了各项兴趣小组,并配备专任辅导老师,形成学校三级科普教育网络:校长、分管领导——科普工作小组成员——科普工作科技辅导员,下设各科普兴趣小组、各学科竞赛小组等,各机构分工明确,制定科普活动方案,对全校学生进行科普推广、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学校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调动了辅导老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非常重视对科普教育的资金投入,设立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专业资源,组建了校园局域网,开设了校园网站、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还建立了完善的科普活动档案,除了活动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定期对学校科技成果活动进行展示,为全校师生创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动平台,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

  二、科普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配有与科普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活动设施:科技活动室、科普展览室、电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各个学科功能室都已配上电脑多媒体电教设备;全校有学生电脑100余台,教师办公电脑,学校还有学生电脑室1间,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并设有科学探究室,科普宣传栏。学校的网站建设完善,设有专门的科普教育网站,实现科普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三、健全科普活动运行机制,打造科学创新型科普教师队伍

  1、建立科学的科普评价体系,保证科普教育落到实处。

  科学的科普评价机制是科普活动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校把科普活动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科普活动实效和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

  2、“走出去,请进来”,培养科普教师骨干队伍

  学校非常重视科技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从考评制度方面、对科技骨干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外,还多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学习,学习他校的科普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每年派出辅导教师先后到省、市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校园科普教育骨干,使我校的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内外科普活动。

  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创新精神。

  1、组织各项科普活动兴趣小组

  我校采用选拔和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挑选了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科技苗子,组建了各类科普兴趣小组,占全校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一半以上,参加学生达300余人,。如:科技创新小组、小记者团、环保小组、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等。

  2、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先后开展了以“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健康伴你行”、“防震减灾”、“我与合肥”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上开展征文、演讲、绘画、知识竞赛,到科普活动基地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举行科普讲座,组建科普志愿队参加社会科普服务。在神七发射之际,我校组织学生收看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现场直播。然后我们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神七飞天的介绍给广大学生,把航天知识普及开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和学习热情。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我校地理小组的老师们录下了整个过程,开学后学校通过观看视频,广播讲座,从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向学生阐释了日食这一天文奇观产生的奥秘,及观测日全食的科学意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天文地理知识。

  3、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科普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展示学校科普教育成果,让学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机会。我校李清容同学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吴文海、张庭赫两位同学科学小电影《挂包器的秘密》获得全国二等奖,张钰同学获得市科幻画比赛一等奖,陈天泽同学的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太地区二等奖,多名同学的电脑制作和科技动手做作品获得上级表彰,张慧芳老师获得最佳辅导奖,我校也荣获最佳组织奖。

篇2

2017年,我中心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现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中心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工作开展进行全面指导、监督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工作。明确了职责,夯实了责任,打牢科普工作的组织基础,有力推进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

二、广泛宣传科普知识

认真落实了全国科技奖励会议精神和科普法宣传工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传播科学方法,全体员工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根据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全民健康素质。以培训为载体,开展职业道德、行业专业技能等培训班,向培训对象派发宣传资料,讲授相关知识,广泛宣传科普知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广大职工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此外,通过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运用单位网站、微信等渠道,为广大群众推送科普信息,营造全民参与,提高科普认识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我中心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与《纲要》的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一是贯彻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够;二是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三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长效、高效机制有待完善。

四、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中心将从四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成效:

1.

进一步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效果,切实维护全体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实施“纲要”的工作力量。

2.

篇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94-0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1],1880-2012年观测的全球年平均表面温度(包括陆地和海洋)增暖了0.85℃。很多科学观测表明,20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变化之快是过去一万年所没有的,并且这种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将持续几个世纪[ 2 ]。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还将上升 1.4℃~5.8℃[ 3 ]。

鉴于气候变化事实及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必须采取切实应对行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社会公众需求,从做好全民科学普及抓起,积极创新科普内容与形式,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日趋严重,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关科普工作的开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1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现状

国外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倡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美国政府非常注重气候变化宣传,从电视、网络等媒体到普通居民都注重舆论宣传,注重更新理念,积极让决策者和公众了解低碳经济,切实减少碳足迹,逐步以实际行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 4 ]。

近年恚德国政府组建了大量协会、公益组织和咨询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利用政府和企业的资助经费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宣传行动,使社会公众能够明确了解国家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有能力通过自身行动来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5 ]。

日本政府也大力宣传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倡夏季将空调温度由26℃调到28℃,调高2℃便可减排温室气体17%;提倡上班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车;提倡国民购买低碳环保商品等[ 6 ]。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还在其政府网站上公布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让公众可以随时上网计算自己每天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有效地帮助公众知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7 ]。

2 形成科普宣传合力,让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理念深入人心

笔者曾在2014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做过一个气候变化问题公众调查,对近200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具体了解程度,近八成公众选择“知道一些”,但只有近两成“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气候变化方面的科普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公众对于深刻理解和认识气候变化问题还存在不足[8]。

气候变化是我们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努力开展有关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根据我国科普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和思考如何深入推进科普宣传工作,使公众掌握避险自救方法和应对突发天气措施的同时,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是各级领导、广大媒体和科普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2.1 强化政府引导,推进科普宣传队伍建设

鉴于政府部门在公众心目中公信力最强,因此发挥好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是成功推动科普宣传教育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政府部门会通过立法、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或设立中介组织等方式来间接推进科普事业发展。我国政府部门也正加紧制定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和配套法规,可以通过推进这些法律法规的“落地”,进一步规范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制度,合理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并将其列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政策,以夯实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基础。

人才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为了保证气候变化科普宣传能够真正深入到基层人民群众中去,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宣传队伍至关重要。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因为地域或者语言沟通障碍,科普知识和防灾避险技能很难全面普及。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除了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公众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团队的机制和举措,全面动员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宣传志愿活动以外;还要加强对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科普工作者的培养,为这些地区量身打造一支能够常年“驻扎”,并随时可以“顺畅”交流的科普工作队伍,推进科普工作更加“接地气”,更易被当地居民接受。

此外,政府部门还要注重建立人才激励与竞争的有效机制。国际上有一系列用来激励和保障科学传播的奖项和制度,如英国皇家学会早在1986年就设立了“迈克尔・法拉第奖”,专门奖励对科普做出特殊贡献的科学家[9],澳大利亚设立了“尤里卡科学普及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有“卡林加奖金”。我国面向科普研究创作和科普宣传教育人员的专项激励政策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相关奖励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科普产品制作方面,各地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关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企业捐赠及个人资助,充分调动科普产品研发人员积极性;在气候变化科普宣传阵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活动场馆,在全国各地以点带面,推广普及,逐步形成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基础的科普场馆体系;在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方面,策划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参与性活动,发挥广大群众参与低碳生活、推进低碳社会建设的主人翁作用。

2.2 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营造科普宣传良好氛围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地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部门合力的重要性,一方面,着力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努力争取当地政府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的重视和支持,多方争取将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各单位要充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分工协作,大力实施,力求在提高科普水平、强化科普效果上取得新突破。

作为气象知识的权威机构,气象部门在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做好气候变化及防灾避险知识的科学普及也是未来一段时期气象部门科普宣传的重点。针对公众关注的气候变化热点问题,各地气象部门要认真答疑解惑,及时纠正一些不科学、不准确的认识或片面理解,大力弘扬科学思想,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在关键节点或重大活动期间,利用好气象部门的宣传平台,以及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资源,积极调动公众互动积极性,及时普及相关科普知识,提公众高应对能力。此外,气象部门本身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舆论监测引导,提升气象宣传影响力。

科技部门和各类科协组织要发挥好科普宣传领军作用,认真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规划,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广泛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拓展科普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注重研发具有特色的科教创新模式,努力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宣传和文化部门要认真做好气候变化科普宣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力量,营造全社会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积极编制科普教育系列丛书,参与科普教学项目,推进更多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本或课外读物。

此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着力提高相关科教栏目水平,多为读者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科普节目和读物。交通、旅游等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将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适时结合到自身工作中来,设计一些具有部门特色的科普活动。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可以适时弥补政府和相关部门科普工作覆盖面和人员方面的不足。

2.3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桥梁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应对行动

面对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而在推进气候变化科普宣传过程中,媒体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作为老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方案,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节能减排的成效与不足,以及未来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等,均需要借助媒体及时给公众。

另一方面,各类媒体还需配合、协助政府部门为公众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普及绿色理念,客观反映气候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些只为搏人眼球的不实言论,要做到不跟风、不炒作,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宣传内容方面,努力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c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紧密结合起来,把侧重点放在提高全社会低碳环保意识上来,鼓励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

与此同时,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之间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主动加强沟通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增强科普宣传的声势和力度。各地主要新闻单位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列入工作计划,通过不同形式将工作落到实处,扩大科普影响面。有影响力的媒体单位,可以开辟专版、专栏,或通过新闻会、专家访谈、科教讲座等形式,推出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系列宣传,帮助公众系统性地了解气候变化问题,减缓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 注重探索创新,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短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在指导思想、方式方法、传播媒介等方面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面对新形势,科普宣传工作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内容、形式、举措、途径等方方面面,开展进一步的“更新”和“升级”。

3.1 拓宽宣传渠道,有针对性地推进科普宣传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面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受众,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播内容和渠道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宣传。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科普展馆或相关部门的科普活动场地,定期播放气候变化宣传片、举办科普展览或设置一些科普问答互动游戏,引发公众参与学习气候变化知识的兴趣;在一些偏远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好乡村协理员、乡村信息员、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普及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有生力量。

孩子们是未来参与低碳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有生力量,重视针对学生们的气候变化科普知识宣传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希望。为此,气象部门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校园气象站”,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气象知识送进校园,送到每一个孩子身边。相关部门今后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搭建更多类似的科普传播平台,将气象科技实践作为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时注重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子女的科普教育问题,加大社会科普教育力度,拓宽气候变化知识宣讲渠道,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气候变化知识。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灾害,也给生态环境、农业产生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时,还需牢牢守住广大农村这个重要阵地。针对农民朋友的科普宣讲要讲求实用性,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和科普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让村民朋友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并依照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农技措施,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此外,要注重改变农村居民的旧思想老观念,引导他们逐步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购买和使用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

3.2 新形势下探索新渠道新举措,打造气候变化科普品牌

目前,公众对气候变化在认知上仍有不足,还缺少一套系统全面的气候变化宣传战略。为此,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丰富媒体手段,以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些科研机构可以建立科技创新能力专项,强化科普产品的设计研发,组织相关部门与国内外科普工作者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打造富有特色、广受欢迎的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科普品牌。如气象部门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宣传片已成为我国对内和对外宣传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科普品牌。

如今好多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在舆论传播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拓宽科普知识传播渠道。以关注度颇高的微博为例,一些热门的微博网站可以发起关于气候变化方面的热点话题讨论,以问答的方式,为网友提供一个学习气候变化知识和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微博交流得到的公众反馈信息,还可以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样的科普读物,很多欧美国家不单注重对内容的精心推敲,还善于依靠市场运作,精心打造包装,华丽的“变身”往往能够帮助科普产品获得良好的市场。这一点正是我国科普产品研发者容易忽视或不善于“花心思”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V泛吸取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对科普产品进行“升级”,为科普宣传产品带来更大提升空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学习参考国外的科普宣传大篷车,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让移动的科普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让气候变化知识传播“无死角”。

3.3 贴近大众生活,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

现如今我们并不缺少各种宣传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知识的电视节目或科普读物,在网上输入“气候变化”关键字,相关文章、图片和视频的链接层出不穷。但如何让科普知识通过更加生动的视听语言表现出来,化深奥的科学知识为老百姓的“家常话”,真正引起基层群众的兴趣和关心,是深入推进普宣传过程中又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让百姓“留心”气候变化,就需要让科普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结合,让科普内容既生动活泼,又兼具较高的“含金量”。宣传人员可以尝试改变以往死板教条的程式化用语,多用打比方或举例子的方式将气象学上的专业语言“本土化”地展示给公众,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气候变化科学与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让老百姓容易掌握。

在日常生活中,科普工作者要注重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宣传新知识、新理念,让更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地接受气候变化科普教育,逐步认识到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难以逃避的;遇到极端天气情况,一边要及时传递气象信息,一边还要详细告诉公众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安排生产生活,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准备。

此外,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想要“接地气”,还必须注意结合流行文化或社会热点,迎合大众口味。美国灾难大片《2012》描述了“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海啸,地球走向毁灭……”,在全球取得了高票房。虽然影片里不乏科幻创作,但震撼的画面还是引起了公众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的思考,也不乏为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科普宣传有效手段。

4 结论

气候变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开展的宣传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应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宣传的总体战略规划,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知识传播网,让有关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常态化。未来,如何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气候变化问题,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唤起公众关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宗慈,罗勇,王绍武,等.全球变暖中的科学问题.气象与环境学报[J],2015,31(1):1-5.

[2]秦大河.气候变化的事实与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学基金,2003,17(1):1-3.

[3]刘长友,陈爱丽,巴图,等.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看全球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对策[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4):140-141.

[4]孟浩,陈颖健.美国CO2排放现状、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及启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34(4):708-714.

[5]王志强.德国能效管理及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09,24(10):36-43.

[6]孟浩,陈颖健.英国能源与CO2排放现状、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0(6):25-35.

篇4

2.观测场室改造。做好市局观测站的观测场和业务值班室整体改造,县局观测场围栏改造。

3.观测质量通报。每月进行全市观测网络、传输质量、数据可用性(质控情况)分析通报,出现重大错情单位领导要到会进行汇报说明。

4.探测环境保护。对探测环境保护情况、存在的隐患、近期的城市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研。修订探测环境保护专项预案。

4.质量分析。定期召开一次全市观测网络质量分析会,建立末位单位参会机制。

5.装备保障。调整全市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人员,将观测站和市保障中心合在一起,明确各自责任。督促落实县级保障社会化工作,确保有一个以上的县实施社会化保障。

6.区域站网优化。有条件的县局逐步升级单雨量站到四要素或六要素,并实现区域站所有乡镇全覆盖。

7.考核奖惩。针对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后的特点,根据省局制定的办法,建立市局考核奖励办法,选拨优秀观测员和保障员。

8.网络通讯。做好县局SDH升级改造、网络优化,加强网络管理。

9.测报竞赛。做好全市测报竞赛即全省测报竞赛的选拔培训工作。

二、应急减灾与预报服务

1.继续落实好现代天气业务改革方案,主要做好业务流程、人员落实等方面工作。

2.做好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和评估。

3.和城管部门合作,了解城市排洪设施和排洪能力,加强雨强公式修订,做好城市暴雨预警预报。

4.和环保部门合作,签订雾霾预测预警协议,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工作。

5.加强汛期预报服务相关制度学习。

6.修订、完善各种预案、流程。

7.开展应急演练。

8、做好“三农专项”气象服务的执行和管理工作,完成年内气象为农服务相关工作。

三、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1、积极落实局市协议的相关内容,配合局领导市政府及早出台市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工作计划以及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

2、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市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的前期工作。

四、科研工作

1.争取地方和部门合作课题。

2.做好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检验工作。

3.修订完善科研奖励办法。

五、科普宣传工作

1、组织完成各项科普宣传活动,使其产生较好的效果。

2、进学校和机关单位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知识,充分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对学生和气象信息员进校气象知识的教育。

篇5

关键词 :气象科普;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评估内涵界定。目前学界对气象科普评估还未做出明确的界定。结合科普评估定义①和气象科普的特点,本文对气象科普评估初步界定为:借助系统科学,确立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组织能力、效果等一级指标),参照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由参加者(指参加气象科普活动的各类人群,包括各级管理者、组织者、受众等)②对气象科普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科普能力等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促进被评估单位提升气象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和科普效果的一系列科普管理活动的总称。

气象科普评估分类。依据评估主体类型,气象科普评估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科普机构对自身活动开展的自我评估;二是请外部专家对科普活动的绩效开展的外部评估;三是评估者吸收受评对象和科普目标群体共同成评估小组。我国现阶段的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通过气象主管部门网络平台、热线电话,一些社会媒体、教育部门对社会公众和学生的调查访问,来了解公众对气象科普单位的组织以及气象科普知识接受程度的反馈信息,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自我评估,处于评估的初级阶段。依据评估内容,可以分为发展规划评估、组织能力评估、效果评估。文章梳理出我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进而为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部分,应作为气象科普评估的一级指标。中国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先后编制实施了《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中国气象局的规划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率先提出到2016年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和品牌化发展,实现气象科普融入气象业务服务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气象科普业务流程,提出新增20个专业性较强、现代化水平较高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气象科普场馆(展区),每个县至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校园气象站,全国建成约2000个气象科普示范社区,培训万名农村气象信息员等。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呼应中国气象局编制的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河南省科协、省气象局制定的《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提出到2016年河南省气象科普场馆(所)覆盖全部省辖市,覆盖70%以上的县城。全省新增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建设或升级3-5个省部级和市厅级科普教育基地。全省乡镇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站和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70%以上建成气象科普宣传站。

全省配置或新增气象科普大篷车3 辆。河南省气象科普展教资源开发总量达到20 种,科普读本发行总量达到20 万册。气象科普知识培训40万人次。专兼职气象科普服务人员达到5万人。此后不久,海南省气象局印发《海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提出包括气象科普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大部分内容。

二、气象科普成果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的成果主要指的是为开展工作而进行的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总体经费投入,以及因气象科普工作而产出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下几点是成果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现状:

1.气象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的认定和运作指标现状

经各地气象局、气象学会推荐,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参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负责制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通过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确定各类科普工程的建设和认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推荐单位承担对其日常活动和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责。通过向推荐单位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来汇报工作,并获得相应指导和支持。

2.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现状

目前我国气象科普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气象学会会员、科协部分会员、气象科普宣讲员、气象服务中心等业务有关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专业培训,成员少且不固定。因此,为了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中国气象局《气象部门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明确提出气象人才总量、队伍规模、学历等具体等级指标,指出统筹科普宣传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气象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和柔性流动机制、岗位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投入机制。

3.气象科普经费指标现状

随着气象科普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气象科普经费的来源渠道逐渐得到完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定《气象科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建立稳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将气象科普工作列入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将气象科普项目建设、科普活动、运行维持和科普研发经费列入气象事业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并确保稳定增长;在中国气象局及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各类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和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中加大对气象科普设施建设的投入;从科技服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支持气象科普工作。在组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时,争取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冠名等各种形式的赞助和捐助;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探索气象科普设施和科普活动收取少量成本费作为气象科普设施运行维持的经费补充。探索和建立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合作机制,拓宽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渠道。我国现阶段对于经费投入的评估现状就是对经费的来源渠道的拓展渠道以及监督所得经费的使用。

4.气象科普产出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产出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气象科普产出的评估具有长期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定量性评估比较难,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气象科普产出评估。但气象科普作为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渐成系统,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③,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志敏曾《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④,文中关于社会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可借鉴到气象科普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估。

三、气象科普组织能力指标现状

组织能力是一级指标,指的是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架构和组织方式、以及组织所取得的绩效。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是二级指标,指的是气象科普单位或者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组织如何开展工作。

1.各气象科普单位间的架构关系指标现状

中国气象局负责联合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协会等制定气象科普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气象部门及行业有关单位、高校积极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的气象科普活动。各级气象学会接受所在地气象局的领导,并得到地方政府、科协的大力支持。

2.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活动组织方式指标现状

各级气象学会是气象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是科普活动的主要执行单位。主要的科普活动:组织观看气象知识展览、参观气象科普基地、气象科技园等主题公园、举办讲座、放映纪录片,利用新媒体定期气象科普知识,同时也负责组织召开全国气象科普年会和其他科普单位进行交流等。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是气象科普组织的新方式。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08年9月起正式启动运行,其中专门设有“科普与服务评价室”,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参与气象部门科普宣传发展规划的编制,牵头组织气象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组织制作等。此后,各省、市气象局成立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借助公共气象服务的平台,气象科普组织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是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纽带。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2012年8月正式成立,中心的职责是为了促进气象业务服务与科普宣传之间的良性互动。承担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与业务指导,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的编制,组织气象宣传与科普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等职责,并承担国家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的联系、服务和协调等相关事务工作。该中心的气象科普宣传层次比较高,主要负责规划和指导。

各级气象部门、所在地政府把气象科普工作政府化。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工作考核、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包涵到公共服务范畴、纳入到公共财政预算。

组织效果指标是指各级气象科普单位通过科普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利用气象科学普及的最佳时机,在每年定期设置的“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相关主题活动期间,展开主题活动,促进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及时准确的预警信号并被公众接受。

第二,能打开气象科普作品创作的新思路。关于气象文化建设和气象文学创作的研究已经有相关成果⑤,“气象文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对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有实践意义。⑥气象科普机构应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为社会公众所喜爱的气象科普读物、手册等科普产品。

第三,能推进气象科普网络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时间短、获取便捷、互动性和交流性强等优点。气象微博目前主要用于解决气象灾害性突发预警等。”⑦基于现代媒体的气象科普创新形式,更便捷、高效地推广气象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推进资源共享共用,提升气象科普业务化水平。

总结分析中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的基本内涵和相关事实,可以得出:中国现阶段开展的气象科普评估工作,评估指标的设计较为粗糙、宽泛,并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很难做到对气象科普进行客观、合理、公正和定量的评估。因此,分析气象科普评估的指标现状对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和新思路,也为我国气象科普的深入推进添砖加瓦。

引文注释

①张风帆,李东松.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69.

②刘彦君,吴晨生,董晓晴,李小燕.英国科学节效果评估模式分析及思考[J].科普研究,2010(25):61.

③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M].气象出版社,2009:57-72.

④张志敏.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普研究,2010(12):45-49.

⑤赵超“.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4.

⑥初清华.气象文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1):150-160.

篇6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宣传工作 认识 体会

一、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自我认识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就是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以文字或电子的形式传播院前急救相关讯息。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院前急救,深刻领会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升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

做好院前急救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扩大院前急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推进品牌形象的铸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人员的工作自信心,体现急救工作价值,对稳定急救队伍,提升急救技术水平和改善急救服务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做法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形式主要有:“新闻”“宣教”。“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快速传播媒介,易于被大众关注和接受;通过“宣教”即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人们可以了解并掌握到更多更实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一)对于“新闻”宣传,宣传负责人应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随时随地关注各项急救工作开展情况,一类是日常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如交通事故、火灾、塌方等;另一类是单位的日常工作动态,如召开了某次会议、举办了某某竞赛活动、接待了某某领导等等。对有报道价值的急救事件或工作动态,应注意在当天及时向有关当事人采集信息,如果是宣传负责人全程参与则最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向他人采集信息时应进行多方核实,因为每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时间、认识等不同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而在宣传负责人不能亲临现场采集信息的情况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就需要进一步把握,同时对涉及到的对象应隐去真实姓名,注意保护相关当事人的隐私。对于报道一些成功的急救案例,宣传负责人则应注意与医务科联系,医务科会对急救医生每天开展的救治有更多的关注、了解和记录,什么样的病人算是抢救成功的,医生的前期处理是怎样的,对后续医院的抢救又起到怎样的作用,急救科都能提供一个专业的解答,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保证了稿子的专业性,不致于闹出专业笑话。这种新闻报道相对于前一种时效性方面要求要低一些,但也应注意不能拖很长时间,否则只能算是则旧闻了。对于“新闻”宣传稿件,不能因为重视其时效性而忽略了规范流程,匆匆忙忙投稿可能会有“后遗症”,稿子在完成信息采集、撰写、修改后,都应经过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审核修改后才能予以签发。

(二)对于“宣教”宣传,即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工作.我中心现有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院前急救普及培训基地,接纳我市各个行业的人士前来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救护员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外资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有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气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法等,向受训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并发放“救护员证”;另一种为普及培训,对象为社区居民、消防战士、学校学生、公交公司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四项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等,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发放“救护员证”。培训以小班化培训为主,针对不同的受训人员,从他们的利益、经验和接受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超千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体会

篇7

1.指导和帮助社区建立健全消防宣传工作机制,将消防宣传纳入“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五好家庭”等创建工作内容,制定社区防火公约和年度消防宣传计划、方案;

2.指导社区明确消防宣传教育管理员及专(兼)职消防宣传员,组织社区防火宣传队,结合防火巡查,开展日常消防宣传教育;

3.指导和帮助社区在醒目位置设置户外消防宣传公益广告牌,有条件的小区要利用围墙制作消防知识宣传墙绘,在门栋或单元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牌;

4.指导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消防安全培训、逃生自救演习或参观消防站,发放消防宣传资料;

5.推动社区消防宣传(应急救助)站建设,及时更新宣传内容,提高居民自防自救能力;

6.指导社区落实定期巡逻和夜间提醒制度,提醒居民注意防火安全,教育居民不要圈占、埋压、损坏消火栓,不占用消防车道,不堵塞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二)企业消防宣传教育。公安消防、经贸、人力社保、安全监管、工会等单位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企业切实履行消防安全宣传职责,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形势分析会,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自查,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知识培训,组织一次实地灭火逃生演习,出一期消防宣传墙报,在企业厂区醒目位置设一条宣传标语,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1.指导和督促企业明确消防宣传教育管理员,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组织,定期组织召开消防安全形势分析会,开展企业消防安全自查;

2.指导企业在生产区或办公区设立固定消防宣传专栏、橱窗,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识或消防宣传标语;

3.指导和督促消防安全重点企业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室,每年组织管理人员、职工轮流参观学习;

4.指导和督促企业每年分期分批对所有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特殊岗位和重点岗位的员工必须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按规定持证上岗;

5.指导和督促企业每年组织全员参加的消防安全逃生自救演习,观看消防安全教育片或参观消防站,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或考试;

6.指导企业定期利用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墙报等渠道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每月更新内容。

(三)学校消防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在公安消防的指导下组织开展青少年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1.指导学校启动实施“消防安全从学生抓起”活动,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各类学校每学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少于2课时;

2.指导中小学校积极建设“少年消防警校”,开展“消防宣传平安大使”、“雏鹰行动消防章”活动,开展森林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消防夏(冬)令营或组织参观消防站、观看消防文艺演出、参与逃生自救演习等活动。发动大学生利用假期参与“消防志愿者”行动,义务开展消防宣传;

3.指导城市中小学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及大专院校设立消防宣传教育场所,设置固定消防宣传牌(栏),学校宣传板报(或校报)及班报要定期刊发消防常识;

4.指导学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计划,对教育的内容、形式、课时、教材、师资、效果作出明确规定;认真用好省编地方教材《人·自然·社会》;各类学校至少有2名以上教师参加过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安全教育短期免费培训班,承担学校的消防安全等教学任务;

5.指导学校定期利用校园闭路电视、有线广播、多媒体、校园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6.指导学校教育师生员工爱护学校消防器材、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确保完整好用。

(四)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公安消防、民政、农业、林业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加强协作,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1.指导行政村成立村民义务消防组织,聘用森林消防巡山护林员;

2.指导行政村制订并公布《村民防火公约》,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3.指导人口超过10万人、年GDP超过5亿元的建制镇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场所或在专职消防队完善宣传教育功能,定期向村民开放;行政村要依托村民文化学校,设置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场所,配备消防宣传器材与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农民消防夜校”;

4.指导行政村开展消防宣传“三个一”活动,即每个行政村配备一面消防警示宣传锣,明确一名村消防宣传员,每天定时敲一遍锣,提醒村民注意防火;

5.指导行政村开展村干部消防培训,每年组织一次灭火演习活动;

6.乡(镇)每年组织开展以消防宣传为主题的大型活动;集市等人员聚集场所、易发生山林火灾的地方和行政村主要入口处设置醒目的消防宣传公益广告牌或警示标语。

(五)家庭消防宣传教育。公安消防、妇联、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居(村)委会等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消防宣传“进家庭”工作,把消防安全送进千家万户,使消防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居民做到“三懂三会”,即懂火灾预防措施、懂扑救家庭火灾方法、懂逃生自救常识,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1.将消防宣传纳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工作内容;

2.在农村,以家庭为单位成立联防巡逻队,开展消防宣传和防火巡查;城镇在春防、冬防、大风天等重点防火时期组织消防宣传队,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3.积极鼓励和倡导城镇家庭配备自救逃生工具,如灭火器、电筒、救生绳、斧子等;指导农村家庭配备“四个一”(一把铁锹、一个水桶、一架梯子和一口水缸);

4.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指导家庭开展防火“三个一”活动,即一次防火安全大检查,一次家庭消防趣味运动会或知识竞赛,一次家庭火灾扑救及逃生演习;

5.每年重大节日和火灾多发季节,组织有关人员上门为家庭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提醒,特别要提醒注意预防因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灾;

6.大力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建立“邻里守望”互助对子。对鳏寡孤独和老弱病残家庭等要建立档案,制定措施,确定专人,定期开展面对面的消防安全服务活动。

(六)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宣传。公安消防、派出所和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宣传的监督管理,并充分发挥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督促人员密集场所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重点组织开展以“提示公众所在场所火灾危险性;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置,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正确逃生、自救;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内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具体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三提示”主题宣传活动。

1.组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逃生自救演习或参观消防站活动等;

2.定期集中组织人员密集场所从业人员开展消防法规和防火安全知识教育,新员工按照有关规定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每位员工掌握引导疏散顾客逃生的技能;

3.指导向公众开放的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张贴挂图、放置消防刊物、刊播公益广告、视频和网络宣传、举办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等常识;

4.指导人员密集场所在重点部位、疏散出口的醒目位置设置清晰明示的消防安全警示牌、语言提示器、指示牌等。室内外有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的,每次开机、待机或切换时要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并滚动播放消防安全知识;指导人员密集场所在安全出口配置紧急情况下保障逃生自救需要的简易防毒面具等自救器具,并经常检查维护,确保完整好用;

5.指导人员密集场所结合每天的防火巡查、检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畅通;

6.指导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志愿消防队等,经常性开展消防技能训练。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建设“平安*”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和“试点、推广、普及、提高”的原则,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建立消防宣传工作社会化长效机制,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工作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109号令)、《森林防火条例》等要求,加强对消防安全宣传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提高对消防宣传“六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县防火委要把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消防安全责任制目标考核内容。县防火委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抓好消防宣传资源的整合、运用和消防宣传经费的保障。各级各单位要合理安排消防宣传“六进”工作经费,重点支持消防宣传装备器材的购置、开办专题节目或媒体专栏、举办大型消防宣传活动、印制消防宣传资料、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

(二)各司其职,形成高效运转机制。防火委办公室要认真做好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公安消防部门具体负责本地消防宣传“六进”工作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调研、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把消防宣传“六进”工作与正常的消防监督工作结合起来,科学安排时间和人力物力,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家庭、场所等,面对面地指导推动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开展消防宣传“六进”工作,及时收集、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和做法。宣传、建设、民政、教育、文化、劳动保障、科协、妇联等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防宣传工作。

(三)明确责任,建立管理教育机制。建立健全消防宣传组织,制订年度消防宣传工作计划、方案;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和活动档案;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和应急疏散预案;结合地区实际,明确消防宣传教育管理员,组织开展日常消防宣传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抓住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社会广泛关注的消防安全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不同宣传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深化消防知识教育,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推广;坚持日常宣传教育与集中宣传教育的有机结合,善于挖掘典型、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消防宣传“六进”工作健康发展。

篇8

从年初开始,我局按照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年初开始,我局即参照上一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标准着手准备参加考核的有关材料,并主动与市科技局和思明区等全国科技示范区联系、咨询,提前开展参加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年度工作与考核指标有差距部分及时进行查遗补漏。

3月下旬召开“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把*-*年*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填报工作的部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动员力量,抓好任务落实。在全区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区科技局相关人员的加班加点,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考核材料的呈报工作。汇编了包含科技进步考核31项指标、3*多页的科技工作说明说(证)明材料。考核申报材料已送达省科学技术厅。

做好迎接实地考查的准备工作,在8月17日接受了省科技进步工作考核组到我区实地考核科技工作。此项工作为在五年内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开展*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多次到生产性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区政协委员座谈,总结汇总意见,组织制定科教兴区战略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化工、机械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港口物流技术、观光农业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内有所突破和提高。根据省市领导到*调研的讲话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会议精神,对规划草稿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点体现如何充分发挥*区的区位优势、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政策优势、港口优势,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增强科技自主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科技实力。

二、不断提高“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效益,优化科技投入机制

今年区财政拨款1314元作为科技三项费用经费。我局认真开展*年度科技项目立项工作,上半年共受理了18项科技计划项目,为切实抓好项目的甄选工作,区科技局多次派人专门走访申报单位,深入了解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管理情况;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论证、评审。在项目的评审上做到精挑细选,发挥“科技三项费用”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突出产业科技及科技创新,以科创中心、医药化工、农业生态及社会发展为重点项目,扶持一批对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科技项目。科技突出本区科技工作特色,管好用好“科技三项费用”。

9月份下达了今年第一批13个项目,共计科技三项经费891.5万元,其中无偿资助411.5万元,贷款贴息48*万元。第二批计划项目将以支柱和新兴产业为主,拟在12月中旬前完成。

在去年债权债务清理的基础上,我局继续追讨逾期未回收的科技三项费用。经过积极追讨,今年共回收科技三项费用11*万元。其余应收款项,目前正由法院督促债务人还款。

三、推进海投科技创业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为保证项目进度,在*年区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无偿资助4*万元给予扶持。目前1*、20厂房6月份已投入使用。3*、4*厂房已全面封顶。5*、6*厂房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12月投入使用。

积极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招商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单位取得联系,通报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建设及运作方面的问题,并以上述单位为桥梁,拓宽科创中心的招商渠道。在我局的牵头下,目前已有凯弗隆(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迪尔康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驻,另有两家签订入驻协议,共完成厂房租赁面积约21587㎡,预计年产值达6.15亿元人民币。至此,海投科技创业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基本完成第一期招商目标。

结合厦门市知识产权转化基地暨海投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我局牵头发改局、经贸局、新阳公司认真研究和提出海投科创中心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科创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科创中心的管理。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科技型企业进驻科创中心,将拟安排区科技三项费用对经评定批准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的科技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创业环境。

四、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网络,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成立了*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组建了区级5*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组织各种科普宣讲团,面向社会各阶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社区开展了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区成立了*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聘请首批11位专家为我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发挥专家在制定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活动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作用,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

积极推荐、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认定。经专家考核及评审,我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及厦门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度第一批16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中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另迈克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克伟”(西酞普兰片)的产业化项目计划生产的药物于*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获得该产品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

在我区科技局的协助下,经专家评审,我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另外两家单位联合研制的SARS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项目获*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高品质健康住宅浪琴湾工程开发项目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走访我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了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为加强我区制药行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内技术力量的互利共享,帮助政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局组织召开了“*区制药企业科技交流研讨会”。制药企业共有8*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都感谢我们为他们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研讨获得很多同行的相关经验,效果较好。

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局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支持科普教育工作,营造科普工作良好社会氛围。我局拨出部分资金支持各有关单位,今年共下达了*年度青少年科普活动项目补助经费共计万余元支持7所中、小学的项目。我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区中小学生信息竞赛、*区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组织学校参加*年厦门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得2个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这系列竞赛有效地加强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管理,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科普培训工作。农村科普培训方面,为了提升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应用技术水平,我局认真组织《*年度星火培训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由两镇科委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与区妇联合作开展面向农村妇女“家庭网上行”的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达20多人次。

积极开展面向村、居的科技下乡活动和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我局先后到石塘、青礁、莲花、海发社区等村、居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展出科普挂图5*多幅,共分发了120多册养殖,蔬果培育、用电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题材的科普材料,前来科技咨询6*多人次。科技周活动期间在东屿村开展了以农业、科技、卫生为主的宣传咨询活动,赠送科普书籍1*多份,前来咨询的人数达到20多人,并组织区疾控中心医生为社区居民作肿瘤防治知识的讲座及卫生下乡便民义诊,共有3*多人参加讲座及义诊,发放宣传材料1*多份;9.17科普日期间,区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在公众相对集中的地方散发“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科普资料*多册。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期间,向全区发放“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材料5*份。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在东孚镇修建了1*米标准科普画廊一个;在霞阳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科普书架,赠书3*余册,丰富了村民和居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科学生活。在六一期间,区科技局与区妇联联合举办“*区庆六一‘阳光洒满童心’科普教育活动”,区科技局组织了64名区里品学兼优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七、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升科技部门的整体形象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区科技局制定了*区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的九项制度、科技局绩效评估方案及政务公开方案、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促进全体干部在履行职责、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所提高。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关于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工作责任意识的意见》,要求全局干部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通“*区科技信息网”,逐步完善我区科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设的网站除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法规宣传外,突出招商和服务功能。重点结合科创中心的宣传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宣传,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本区的大量科技企业的项目申报、科技政策信息查询、交流。使*科技网成为*区对外的一个窗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八、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努力拓展工作领域

与人防办共同组织人防演习工作,组织海发社区志愿者32人,成立防灾害志愿者队伍,邀请专家开展培训,4月下旬,成功进行了一次人防和抗自然灾害演习。

为高标准完成我区战时经济动员物资保障任务,保障战时各项科技装备、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由区科技局牵头组建*区建信息通信保障大队(包括电子通讯技术保障队及计算机网络保障队),我们积极组建了由三家通讯公司20人参加的通讯技术保障队和55位电脑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保障队,做好区科技动员办公室工作。

配合司法司法局做好“四五”依法、普法科普工作,配合计生局做好科技计生工作,配合教育局做好“双高普九”科技教育工作。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推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积极开拓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科技专项带动作用,培育具有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新的产业群体。在继续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培植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拟引进一家生物与新医药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作。

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逐步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介机构为依托,科技开发、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运作方式,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切实增强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业环境

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业环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研究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每年安排部分科技经费支持产学研发展。加快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建设,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

抓紧落实建设*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鼓励建立科技咨询、科技孵化、科技信息、科技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行政职能委托给规范的科技中介机构,营造创业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的创业基地。

制定、落实科技发展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富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人才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等我区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奖励科技人才,制定区级科技贡献奖励方法,考虑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才。逐步制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

三、逐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拓展科技融资渠道,做好科技项目的招商工作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投资体制。一是抓好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择优立项,有效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科技制度,完善财政科技拨款体制,围绕“制高点”和“增长点”,实施能发挥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福建省、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三是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组织和科技项目开通资金渠道。

积极探索把科技三项经费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项目资金,鼓励、吸引和促成科技型企业落户*科创中心;促进孵化中心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培育具有自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扶植和培育配套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产业。

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进行的高新技术项目推介会和省级项目对接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在我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继续走访我区电子、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介入帮助解决问题。引导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开展合作。尝试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

篇9

从年初开始,我局按照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年初开始,我局即参照上一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标准着手准备参加考核的有关材料,并主动与市科技局和思明区等全国科技示范区联系、咨询,提前开展参加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年度工作与考核指标有差距部分及时进行查遗补漏。

3月下旬召开“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把*-*年海沧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填报工作的部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动员力量,抓好任务落实。在全区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区科技局相关人员的加班加点,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考核材料的呈报工作。汇编了包含科技进步考核31项指标、300多页的科技工作说明说(证)明材料。考核申报材料已送达省科学技术厅。

做好迎接实地考查的准备工作,在8月17日接受了省科技进步工作考核组到我区实地考核科技工作。此项工作为在五年内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开展海沧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多次到生产性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区政协委员座谈,总结汇总意见,组织制定科教兴区战略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化工、机械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港口物流技术、观光农业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内有所突破和提高。根据省市领导到海沧调研的讲话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会议精神,对规划草稿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点体现如何充分发挥海沧区的区位优势、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政策优势、港口优势,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增强科技自主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科技实力。

二、不断提高“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效益,优化科技投入机制

今年区财政拨款1314元作为科技三项费用经费。我局认真开展*年度科技项目立项工作,上半年共受理了18项科技计划项目,为切实抓好项目的甄选工作,区科技局多次派人专门走访申报单位,深入了解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管理情况;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论证、评审。在项目的评审上做到精挑细选,发挥“科技三项费用”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突出产业科技及科技创新,以科创中心、医药化工、农业生态及社会发展为重点项目,扶持一批对促进海沧产业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科技项目。科技突出本区科技工作特色,管好用好“科技三项费用”。

9月份下达了今年第一批13个项目,共计科技三项经费891.5万元,其中无偿资助411.5万元,贷款贴息480万元。第二批计划项目将以支柱和新兴产业为主,拟在12月中旬前完成。

在去年债权债务清理的基础上,我局继续追讨逾期未回收的科技三项费用。经过积极追讨,今年共回收科技三项费用110万元。其余应收款项,目前正由法院督促债务人还款。

三、推进海投科技创业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为保证项目进度,在*年区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无偿资助400万元给予扶持。目前1#、2#厂房6月份已投入使用。3#、4#厂房已全面封顶。5#、6#厂房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12月投入使用。

积极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招商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单位取得联系,通报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建设及运作方面的问题,并以上述单位为桥梁,拓宽科创中心的招商渠道。在我局的牵头下,目前已有凯弗隆(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迪尔康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驻,另有两家签订入驻协议,共完成厂房租赁面积约21587㎡,预计年产值达6.15亿元人民币。至此,海投科技创业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基本完成第一期招商目标。

结合厦门市知识产权转化基地暨海投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我局牵头发改局、经贸局、新阳公司认真研究和提出海投科创中心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科创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科创中心的管理。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科技型企业进驻科创中心,将拟安排区科技三项费用对经评定批准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的科技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创业环境。

四、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网络,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成立了海沧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海沧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组建了区级5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组织各种科普宣讲团,面向社会各阶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社区开展了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区成立了海沧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聘请首批11位专家为我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发挥专家在制定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活动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作用,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

积极推荐、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认定。经专家考核及评审,我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及厦门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度第一批16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中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另迈克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克伟”(西酞普兰片)的产业化项目计划生产的药物于*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获得该产品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

在我区科技局的协助下,经专家评审,我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另外两家单位联合研制的SARS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项目获*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高品质健康住宅浪琴湾工程开发项目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走访我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了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为加强我区制药行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内技术力量的互利共享,帮助政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局组织召开了“海沧区制药企业科技交流研讨会”。制药企业共有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都感谢我们为他们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研讨获得很多同行的相关经验,效果较好。

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局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支持科普教育工作,营造科普工作良好社会氛围。我局拨出部分资金支持各有关单位,今年共下达了*年度青少年科普活动项目补助经费共计万余元支持7所中、小学的项目。我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海沧区中小学生信息竞赛、海沧区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组织学校参加*年厦门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得2个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这系列竞赛有效地加强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管理,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科普培训工作。农村科普培训方面,为了提升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应用技术水平,我局认真组织《*年度星火培训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由两镇科委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与区妇联合作开展面向农村妇女“家庭网上行”的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达200多人次。

积极开展面向村、居的科技下乡活动和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我局先后到石塘、青礁、莲花、海发社区等村、居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展出科普挂图50多幅,共分发了1200多册养殖,蔬果培育、用电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题材的科普材料,前来科技咨询600多人次。科技周活动期间在东屿村开展了以农业、科技、卫生为主的宣传咨询活动,赠送科普书籍1000多份,前来咨询的人数达到200多人,并组织区疾控中心医生为社区居民作肿瘤防治知识的讲座及卫生下乡便民义诊,共有300多人参加讲座及义诊,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9.17科普日期间,区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在公众相对集中的地方散发“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科普资料2000多册。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期间,向全区发放“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材料5000份。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在东孚镇修建了10米标准科普画廊一个;在霞阳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科普书架,赠书300余册,丰富了村民和居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科学生活。在六一期间,区科技局与区妇联联合举办“海沧区庆六一‘阳光洒满童心’科普教育活动”,区科技局组织了64名区里品学兼优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七、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升科技部门的整体形象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区科技局制定了海沧区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的九项制度、科技局绩效评估方案及政务公开方案、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促进全体干部在履行职责、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所提高。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关于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工作责任意识的意见》,要求全局干部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通“海沧区科技信息网”,逐步完善我区科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设的网站除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法规宣传外,突出招商和服务功能。重点结合科创中心的宣传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宣传,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本区的大量科技企业的项目申报、科技政策信息查询、交流。使海沧科技网成为海沧区对外的一个窗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八、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努力拓展工作领域

与人防办共同组织人防演习工作,组织海发社区志愿者32人,成立防灾害志愿者队伍,邀请专家开展培训,4月下旬,成功进行了一次人防和抗自然灾害演习。

为高标准完成我区战时经济动员物资保障任务,保障战时各项科技装备、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由区科技局牵头组建海沧区建信息通信保障大队(包括电子通讯技术保障队及计算机网络保障队),我们积极组建了由三家通讯公司20人参加的通讯技术保障队和55位电脑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保障队,做好区科技动员办公室工作。

配合司法司法局做好“四五”依法、普法科普工作,配合计生局做好科技计生工作,配合教育局做好“双高普九”科技教育工作。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海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推动海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海沧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积极开拓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科技专项带动作用,培育具有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新的产业群体。在继续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培植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拟引进一家生物与新医药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作。

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逐步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介机构为依托,科技开发、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运作方式,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切实增强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业环境

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业环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研究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每年安排部分科技经费支持产学研发展。加快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建设,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

抓紧落实建设海沧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鼓励建立科技咨询、科技孵化、科技信息、科技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行政职能委托给规范的科技中介机构,营造创业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的创业基地。

制定、落实科技发展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富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人才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等我区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奖励科技人才,制定区级科技贡献奖励方法,考虑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才。逐步制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

三、逐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拓展科技融资渠道,做好科技项目的招商工作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投资体制。一是抓好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择优立项,有效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科技制度,完善财政科技拨款体制,围绕“制高点”和“增长点”,实施能发挥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福建省、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三是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组织和科技项目开通资金渠道。

积极探索把科技三项经费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项目资金,鼓励、吸引和促成科技型企业落户海沧科创中心;促进孵化中心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培育具有自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扶植和培育配套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产业。

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进行的高新技术项目推介会和省级项目对接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在我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继续走访我区电子、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介入帮助解决问题。引导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开展合作。尝试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

篇10

方案一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我们以认真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动力,在街道科普协会的正确下,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社区良好的科普氛围,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溶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想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拉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成立科普领导小组,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成立了老年合唱队等几个业余文化团队,使科普意识渗透每家每户。同时,充分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人被吸收。此外,我们还根据社区的自身特点,实施科普工作信息化战略,在社区开通博客,在网上对居民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推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联”机制,即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在5月份,我们将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此次活动,并邀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为居民服务。我们还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盆景展览、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动推向。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墙门、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社区里推广,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如我们制作了科普画板,放在居民的楼道上,使居民日日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反对,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flg组织反对力度,我们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民自觉加入到反对,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方案二

为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有效地把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特定以下计划:

一、落实责任制,强化管理

社区维稳综治工作站要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意识,切实把辖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开展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依靠发动社区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提高社区治安防范能力,健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积极开展综治各项工作,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社会治安工作责任书,对多发案部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综治工作,夯实社区安全稳定工作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普法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每月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每季度出一期专刊,用综治宣传图,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增强居民群众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并分发防火公约,增强“四防”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民主自治。

三、认真做好调解,帮教工作

社区要建立、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使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社区,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群体上访事件,防止活动,切实维护社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社区成立帮教小组对辖区内的矫正对象采取每月定期上门走访,了解思想动态,掌握一手情况,使他们走上正道,服务社会,

四、做好群防群治,巡逻工作,保一方平安

积极组织社区治保力量,配合管辖区单位开展重点打击入室盗窃,偷盗抢机动车,路面“双抢”等多发性案件,严格按照“以人为本、以物为基,防管结合”的要求全面加强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力保辖区平安。

五、做好出租房,流动人口管理

充分发挥好计生专干作用,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社区的出租户要100%签订治安责任书,要推广出租房代管制,辖区内出租房流动人口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六、做好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防火安全生产工作,同辖区各单位,居民签订综治防火安全责任书,防火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人,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决清理火灾隐患,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发“整改通知单”要求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及时上报,杜绝恶性事件发生。

我们将创建“平安社区”为动力,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思想学习,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社会治安任务日趋繁重的新形势下,开拓创新,推动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全面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水平。

方案三

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式下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加强社区工作,构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镇政府关于创建平安社区总体部署,特制订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

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日常议程管理,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组织体系,配套完善综治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并建立综治、维稳档案,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完成。

二、夯实基础工作,突出搞好综治工作常规管理

按照上级要求和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特别是要认真搞好常规管理,增加工作责任心,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完善组织体系

按照责任书、工作目标、运行机制、组织系统开展工作和各项活动,做到活动有记录、责任有岗位、管理有细则、奖惩有制度、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模式。

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居民守法意识

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好法制学习和法制宣传,提高居民法制意识,增加法制观念,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全年无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人口管理

建立健全常住人口管理台帐、流出人口台帐、劳务输出人员台帐、重点人口台帐、门面及出租房台帐、违法违纪人员台帐、人员台帐、两牢人员管理台帐等,力争无重新犯罪,特别是及其他人员要严控严管到位。

六、组织开展好辖区单位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工作

七、落实好消防安全工作消除一切不安隐患

有组织领导,有专人主抓,有制度有规划,有活动记录,全年无一起火灾、无安全事故,对危险行业、危重部位每季一检查,对隐患漏洞100%按要求整改到位。

八、加强横向联系,形成联防严控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