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5: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评定职称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等学校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即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评审需要以高校教师已获得的各方面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因素,对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做出判定。而学术论文无疑是评价教师已获成果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的评定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
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究院、所和分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或相当上述级别的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论文;(2)学报级期刊。在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专业学会及分会(不含省级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普通期刊。学术刊物(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的刊号或准印证)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期刊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权威期刊、学报级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个系列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在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时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教师能否晋升的必要条件,教师为了能够晋升高一级职务也必定会为此努力发表相应级别的学术论文这在很大范围内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发了教师投身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因此,以学术论文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量化条件之一是教师资格评审中十分必要的一环。
二、评审中论文规定存在的问题
学术论文虽然能够较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以学术论文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以刊物级别衡量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1)刊物级别划分过于笼统。如不管是国际上公认的影响力极高的刊物或是国内影响力不高但主办单位级别较高的期刊都算权威刊物,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规定中几乎没有加以区分。
仅以主办单位来认定期刊级别的方法不够科学。尽管一般认为期刊的主办单位等级越高其主办的刊物中论文的学术水平也越高,但是随着办刊方式越来越市场化,往往存在期刊挂靠主办单位、一个主办单位办多种期刊等现象。目前,我省一般认定全国性学会主办的权威期刊只能有一种,而现在这种挂靠和一单位多刊的现象就造成了刊物级别认定的困难,究竟认定哪一种期刊为权威期刊往往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其公开性、科学性有待商榷。(3)对期刊单位主办的增刊、专刊、专辑等与其正刊在论文级别认定中没有完全区分。(4)刊物级别高低与论文学术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级别高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好,级别低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差,仅以期刊级别认定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论文规定中仅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的文章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对第二作者以后属名发表的文章缺乏评价机制。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许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个甚至多个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将论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贡献排除,则有失公平。另外,通讯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职称评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与国际上衡量作者对论文贡献的原则不相符。在当前高校中,教师在攻读高一级学位时完成的科学研究论文通常在文章发表时会将指导老师作为通讯作者加以署名指导老师也往往对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通讯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就不应被忽视;相对的,作为被指导者的教师虽然其文章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但是其对文章的实际贡献力则应相应有所减弱。只有考虑每一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情况,才能将论文的学术水平充分反映为教师的实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各系列职称学术论文规定单一化
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科研、实验3个系列在职称评审中均依据闽教职改[1997]010号文件执行对科研和实验系列教师的论文要求也是参照教师系列同级别的论文要求,没有考虑这3个系列在职责要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区别,混淆了高校教师不同系列职务之间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设岗和激发不同系列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论文规定没有考虑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门类学科间的区别。对于高校的体育、艺术、美术等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与其他学科教师采取无差别的论文评审规定不符合这些学科通常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美术类教师更应以其实践能力、技术水平、成果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采取“一刀切”的职称评审方式抹杀了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区别,不利于高校各个学科的发展。
(三)时间要求的规定不够合理
在每年度的职称评审中均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有所要求,即时间需在任现职后至申报当年的12月31号之间。但时间与拿到期刊的时间往往并不相同,这样尽管论文确定发表时间是申报的当年,申报教师取得期刊原件却有可能在次年职称评审会议开始之后。而在目前的规定中,若评审会议开始时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论文不得作为当年的评审条件。这看似符合程序,却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最终造成部分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因为期刊无法及时取得而错过了当年的职称评审。
当前的资格评审一般耗时较长,从资格申报到评审结束往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若申报者在这一段时间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该论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报,也不能在申报者本次晋升职称后用于下一次职称晋升申报。这种对时间上的规定不利于激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革论文评审要求的思考与对策
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量化是当前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评审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认为是最为容易量化的标准之一。但从目前资格评审中论文规定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在建立合理的论文量化前提下还须进一步加强资格评审的相关体制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彻底改变仅以期刊级别判定论文质量的现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评价体系。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对期刊级别的认定必须将期刊的主办单位、刊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刊物是否被较权威的检索、索引所收录一并加以考虑。判断文章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力还必须充分考虑论文作者人数以及是否有通讯作者等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判断还可以参照论文的被引用率、论文是否被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论文获奖情况等方面。
当然,我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还可以引入论文的量化赋分方法,即将论文划分若干个级别后分别赋以论文基准分,论文实际得分=(论文基准分+论文影响因子得分)×作者排名系数。这种论文量化赋分的方法可以作为资格评审中论文评价的一个模式,不过量化赋分应以科学的期刊级别划分方法为基础,分值计算还必须考虑论文引用率及通讯作者的贡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量化赋分评价体系。
(二)细分不同学科、不同系列教师评审条件
对教师(包括教学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科研、实验等不同系列资格评审的论文规定应有所区别。评审教学型教师职称应相对弱化对科学研究型论文的数量要求,转而可以对教学、教改方面的论文提出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要求,同时在资格评审中对教学效果及其他教学实践环节侧重评价,如可以对获得教学贡献奖励的教师在评审教学型教师时给予适当加分。对评审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师职称的论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突出显示研究人员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应对其承担各级别的科研项目立项及完成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条件突出者相应降低学术论文要求。对实验系列也应相对弱化论文要求,转而侧重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创新水平的评价。
另外,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应区分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论文规定细则。对于体育、美术、艺术等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学科应弱化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转而侧重考察申报者专业技术掌握情况。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术论文激励机制
职称晋升是当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重要手段,而作为职称评审重要内容的学术论文评价也同样要以鼓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投身本学科研究、多发高质量论文为目的。
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中,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确定而非评审晋升获得,则将时间要求定义为任现职以来是合理的。但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评审晋升获得,那么则会造成申报者在半年评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不能用于当前及更高一级职称评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任现职当年的1月1日作为符合评审条件论文的起算时间。
只有将二者加以区别才能够较好衔接“申材料截止月31日”这一规定,才有利于全面评价申报者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论文条件,有利于调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积极性。
建立论文评价的事后补救机制。针对符合评审条件的申报者因部分期刊的印刷或出版问题致使刊物不能及时取得的情况,应同意该申报者参加当年的职称评审,并在评审会议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对该申报者的论文情况向评委会做出说明。在评审会议结束之后,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该申报者期刊原件取得的情况。对于在日后确能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对当年的评审结果给予确认,对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取消其本次职称晋升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职称论文评价机制的改革归根到底仅仅是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岗位设置的完成必定要求改变当前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审模式。
职称的评聘作为高校一种自身的社会行为,不应受政府行为过多的干预。因此,改革我省职称评审制度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高校完全下放职称评审权。(2)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新办本科和大专层次院校加强评审指导。(3)对研究型、研究专业型、专业技能型种类型职称,采用不同的评审模式:以评为主、以考代评、以辩代评、辩评结合等。(4)高校要尽快出台自主评审以及岗位聘任的相关规定。(5)完善岗位管理与考核程序,制定职称评审晋升及岗位竞聘的约束机制。
无论是高校自主评审或是政府、社会组织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论文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是关系职称评审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一定要以激励高校教师投身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为导向,按照分类管理、细化评价要素、量化评价指标的原则,最终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一九九六学年高等学校教师
一、制定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实习是学生获得实际工作能力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对实习指导老师教育成绩的评价又是学校整个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指导老师教育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评价,不仅能激发指导老师自觉地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学校领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指导老师提高工作能力。本文所设计的对指导老师评价方案,旨在改革传统的评分方法,从科学的角度、公正地反映指导老师教育的成绩,提高实习教育的评分可信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习教育。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注重素质,突出能力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当今改革发展的新趋势,都对老师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制定评价体系时毫无疑问地要把成为一名高素质指导老师,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并给予较大的权重,以此来对指导老师进行要求。
2、从实际出发,注重从严要求
任何评价体系如果离开了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那么它就不可能科学而准确,休系也不会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所说的实习教育指标是指导老师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
3、评价结果的效度
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依赖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为此,我们在建立实习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时力争反映出实习教育的各项主要内容,从而使对教育实习工作有比较统一的具体的认识,使指导工作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科学。
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1、工作态度
(1)认真备课,掌握实习方案主要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内容确定与安排原则,明确教实习指导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全情投人,热情耐心
高尚的思想品德,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心灵是指导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是做好实习工作的前提。指导教师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深厚的热爱之情,思想境界不高,怕苦怕累就无法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去做好工作。因此,指导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不为名利地位的思想境界,有为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而无私奉献的胸怀,有对教育改革及其发展坚定的信念和志向,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热情、十足的干劲。
(3)妥善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需要辅导,对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要热情关怀,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优秀学生的兴趣爱好,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提高,发展他们的特长。
(4)在指导实习期间无擅自离岗行为
热爱学生、竭尽全力地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技术的实践者和创造者,这是实习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情操的修养,做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仪表庄重、品行端正等。思想进步,品德高尚不仅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一个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因此,实习指导老师在指导实习期问应无擅自离岗行为。
2、专业及业务指导
(1)指导教师深入每一家公司(部门)进行主动指导,并掌握各公司(部门)业务活动进度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学会去创造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岗位工作中逐步培养提出新方案、新创意的创新技能。为此,实习指导教师首先必需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实际指导学生的同时,深人生产一线向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并积极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也为企业创造了新价值,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厂校关系。
(2)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
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以下的知识:①有雄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包括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分支学科的知识;②有本学科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科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成果;③有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
(3)主动参与学生的各种讨论,帮助学生寻求各种间题的解决方案
实习指导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想办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在实习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了解、思考企业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主动参与学生的各种讨论,帮助学生寻求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3、能力培养
(l)教师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职业索养
知识是人类在生产过程、社会生活和科学实验等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技巧是技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的程度的动作。实习指导教师是培养现代中、高级技术工人,传授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的主体二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条纽带,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其他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有问必答。这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要努力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技巧。“学而不伏、诲人不倦”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去传授知识、传授技能、技巧是每个实习指导教师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2)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习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白己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建设性人材。要实现这一目标实习指导教师就必须自觉、认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实习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用先进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完美的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稳妥地开展实习教学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团队合作与交流
(1)讲究团队合作与团队分工,保持沟通交流顺畅指导的实习团队要分工明确,保持沟通交流顺畅,更重要的是实习团队内部要加强合作,这样,指导的效果才能更好。
(2)对实习规则理解较深刻、准确,针一对某一专题,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教学。实习指导老师要对讲课的艺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用、教学技巧及课堂组织等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科学的评价,正确的指导,以达到共同进步。实习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许可的条件和范围内,也可超出教师的教学内容去思考。要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和不同看法。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5、实习报告与总结
(1)督促学生按时填写实习日记,记录实习过程中的真实事项、切身感受与心得体会,指导教师每周批改实习日记一次,和认真批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成果并做好批改记录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及时督促学生按时填写实习日记,记录实习过程中的真实事项、切身感受与心得休会,同时,指导教师每周批改实习日记和实习过程中学生提交的资料成果,并做好批改记录。
(2)总结
有总结才有提高。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写实习报告,还要物色专题汇报发言学生;然后,纵观指导实习的全过程,总结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完善下一届的实习工作;最后写出书而总结,向领导汇报,并且组织开好总结会和专题会。专业课程实习成绩的考评是对一个实习生思想、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指导教师首先制定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再对学生进行逐项考核,最后作出综合评定。评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作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人学生个人学籍档案。这里需要注意,总结评析的过程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教师积累经验的过程和技能再提高的过程。指导老师在评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儿个方而: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2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评审管理应对策略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7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qua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from the basic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private stations, different test instruments and error indicator system, and extends the quality assessment from a single base station extension to a private station, and given the reference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s of and accuracy of indicators.Key words: hydrological tests; quality control; achievements
中图分类号:P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社会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齐头并进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因此,水文工作的作用不仅限于水利领域,而是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文资料的应用范围扩大后,对水文工作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应对水利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水文工作的新挑战。因此,抓住社会需求,调整传统水文测验方式,并实现水文测验技术创新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1.套刊。这是最难甄别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发行,且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但是,又冒出一个一摸一样的刊物,刊号刊物名完全一样,就是不上任何的数据库,不能在任何一家数据库检索到,这样的就是套刊。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
发表期刊论文对于需要评职称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之前,也是需要的,一般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的率多少取决于杂志社或学报的要求,如果想知道你所需要发表期刊的率,可以杂志上的的规定。如没有的话,可以参考以下的范围值:
1、普通(省级或国家级)期刊的率在25%-30%之间。
2、核心期刊的率总体要控制在5%-10%以内。
二、期刊论文的软件有哪些?
许多作者在将论文提交杂志社或者学报之前都会主动先对论文进行,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软件,作者通常都会陷入迷茫,不知道杂志社或者学报究竟是用什么软件来对论文的重复率进行把关的。
通常,无论是杂志社还是学报所发表的论文都需要经知网收录,而凡是要经知网收录的论文都需要通过知网期刊检测,知网期刊检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即AMLC(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及SMLC(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二者所覆盖的数据库以及收录的文章是有较大区别的。
用这两种检测系统检测的话,作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文章究竟属于科技期刊还是社科期刊,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系统对所要发表的论文进行检测。
维普和万方,因为价格方面有所优势,也有不少人用于自己论文初稿和中稿的检测。不过,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投稿之前一定要及时了解到杂志社或者学报是用什么系统检测。最终定稿时,一定要用杂志规定的系统检测一下。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检测系统的特点:
系统 万方数据论文 维普论文软件 期刊软件(AMLC/SMLC)
检测范围 专本硕博、职称论文
专本硕博、职称论文
发表的期刊学术论文,职称论文
适用人群 大学生、职称评定者
大学生、职称评定者
大学生、职称评定者
准确率 85%以上
90%以上
99%以上
检测费用 9元/万字符
1.8元/千字符
18元/篇
适用语言 中英文检测
中英文(英文资源较少)
中英文检测
系统特点 速度快,价格便宜
数据库实时更新
数据权威,算法严格
三、修改期刊论文的率的方法
1.热改法
在初稿完成后就立刻进行修改的方法。
(1)优点:灵活转变,清晰思路,避免遗忘。
(2)缺点:修改论文时处于兴奋状态,很难看到需要修改的部分,并且很难中断。
2.冷改法
在初稿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修改。
(1)优点:
①初稿后,过一段时间再修改,避免不够冷静清晰的热改法缺点。
②只有把稿件放在一段时间内,作者才是冷静的,他原来的偏好和偏见也将变弱。
③过段时间重读初稿,就能轻易的摆脱固有思路的束缚。特别是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思考相关问题,就会创造出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
④通过消除过度和不足,论文的质量会得到新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基本上都是需要进行评定职称的,而在期刊上,就它的一个必备条件之一,而且很多单位也都是会制定期刊发表的范围,比如要求是知网收录的中文期刊,有些单位也会要求到指定期刊上。那么评职称一定要在本省期刊发表吗?下面就听小编详细的讲解吧。
而对于职称是否一定要发表在本省期刊上,这个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本省评职称论文不一定非要本省的期刊。在大多数评职条件中会对期刊的正规性和级别做出明确要求,并不会直接要求发表某个省份。我们可能见到过这样的评职要求:中级职称必须发表3篇省级期刊论文,要求是正规期刊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能在新闻总署查到,并能在某个数据库查到,至于哪个省的期刊没有具体要求。
有些单位由于评职等级较高,可能会要求发表在北大核心或者南大核心期刊,也会划定具体的范围,更严格的会划定一个期刊目录,这里可能会有本省期刊,也会有其他省份的期刊。但这个指定期刊里不会特别要求必须哪个省份的,毕竟单个省份的期刊选择余地太小,版面和排期太少,并不能满足的需求。
实际上指定小范围的期刊对评职称并没有好处,甚至弊大于利。指定期刊可能会造成时间上安排的评职称发表学术性期刊论文被动,作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排期,也有可能作者写的论文根本没可能发表到那个刊物上。
我们,评职称是最根本的目标,本省内能够恰好满足职称要求,并满足评职称时间安排的期刊非常少,有的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期刊。这就只能发表到外省的期刊了。所以实际操作上,单位都不会指定必须是本省的期刊,只能是说,作者在选择期刊时会优先考虑比较熟悉的本省期刊,可能有熟人,或许联系方便等等,会让作者有安全感,但没有强制必须发省内的要求。所以说,评职称论文不会要求一定是在省内杂志社发表的。
2.审稿严:医学核心期刊要求稿件具有高度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格式规范、数据严谨充实;篇幅>3500字符;复制比率<15%;参考文献近3年内;
3.选刊烦:选择目标期刊需考虑以下问题,论文的方向是否与期刊定位相契合;期刊偏重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应用;期刊的刊载数量及刊发周期;选刊错误只有一个结果:被退稿!
4.发表难:医学核心期刊办刊严谨,一般需要多轮审核,录用周期长;可刊发版面少;投稿竞争激烈;体制改革造成版面压缩;即使录用按照正常刊期也要1-2年才可刊发;
但是就算发表有难度,也不是不可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医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具体协作方法:
1.首先要选个好题目,注意新颖和创新性,或者研究角度比较创新。切忌一般化或者过于空泛。
2.写好摘要。摘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摘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期刊论文跟学位论文的摘要有很大区别。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学位以上,一般都要求摘要有1000字左右,包括了选题背景、意义等。而期刊论文的摘要都要求言简意赅,一般字数为200字左右就行了,研究背景、意义之类的话,一句带过,重点是文章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研究结果,创新点在哪。摘要里,切忌自我评价,不要出现笔者、本文等之类的第一人称。
3.在文章架构上,弄好思路层次,逻辑紧密。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列提纲再写文章的重要性了。有些大侠,觉得自己很牛,直接就动笔写,写到哪算哪,这样的弊端就是无法顾及文章整体的逻辑衔接,有时候还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而且还特容易出现观点杂乱的情况,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这篇论文到底要研究什么!!!提纲,就是为了进行文章架构,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论证合理。
4.文章内容安排上,一般都是表达一个观点,然后论证。论点一定要突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或思想。有了论点就要论证。论证,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有时候大家只表达自己论点,不会论证,显得观点很单薄,甚至是否能站得住脚,都不得而知。论证部分,有实证论证的,通过现实里做具体的调查统计,也有通过例举名家教授的观点,也有通过分析政府官网相关数据来得出结论论证的。若涉及到数据统计,奉劝大家一定真实,因为医学核心期刊不仅有专家外审,还有专门的数学博士、教授等审查你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不是真的做调查统计了,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瞎编的数据在合理性、数学概率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漏洞。一旦被编辑看出你的数据是瞎编的,不管你写得有多么好,文章都作废,而且你也会被列入杂志黑名单,再也不会发表你的论文。
也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那么,这些教学论文各有什么重点和要求呢? 下面逐一分析。
一、方法型教学论文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