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5: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分析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注重临床护士工作中应变能力的培训,有利于基础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际。从表1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培训,护士认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够重视规范化基础护理培训。尤其是在理论方面强化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2的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绩与第1次比较没有提高。例如我们在检查中曾发现,在接到一个一级护理的病人入院时,按照当时情况,首先要处理好病人当时的应急状况或询问病人有何不适症状,然后再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关的环境介绍,护理查体等。但是,护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诉而一味的注重完成为病人做规范化培训中的内容介绍。
护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要重视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善于总结,重点突出,强调要从每一位护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士长是一线的管理者,应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强护士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发现临床护士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做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的自[[3]。我们制定的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内容,希望能够体现护理学科的特点,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实际中都在做,我们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但通过2次检查,我们也发现,我们所制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护理人力、时间等,还需要与临床的护理实践进行不断的磨合,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量化护理服务内容。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反馈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4-5],到最佳的护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3胡玲,欧阳山蓓.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2.
本组32例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为已婚,2例未婚,5例未生育,32例均有异位妊娠病史。其中,9例曾行腹腔镜下电切患侧输卵管,4例为输卵管吻合术后患侧开窗术后,8例为开窗取胚保管术后,11例开腹患侧输卵管破裂切除术后,32例中1例距前次手术为6年,1例最短者距前次手术3个月。患者血HCG为阳性,B超诊断为患侧输卵管囊性占位,宫腔内不见妊娠囊,行后穹隆穿刺31例为阳性。本组32例异位妊娠的患者均为手术治疗,28例麻醉为腰硬联合麻醉,3例为局麻+静脉强化,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5~8d出院。
1.2手术护理
1.2.1术前护理因患者多为急腹症入院,就诊时观察患者的表情痛苦程度、情绪、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脉搏、血压做好记录,有无停经史有无阴道出血,有无下腹剧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休克。手术前责任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术前的注意事项和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缩短护患的距离,主动沟通以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1.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要细心周到,开放两路静脉置管术,做好输血及抢救患者的准备,术中要备好热盐水,清理腹腔时用。术中巡回护士要高度警惕,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现患者异位妊娠破裂立即进入急救状态,尽快手术,减少失血,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注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32例中腹腔出血<300ml的6例,500~800ml的13例,801~1500ml的13例。
1.2.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出现,尤其要督促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在术后6h翻身活动,并观察尿的色、量。手术后要鼓励患者早日下床,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肠粘连。术后第2天责任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情绪,针对其心理压力耐心地解释,认真分析,制订术后护理计划,术后第3天到病房询问患者伤口情况,了解患者的情况。
2结果
术中所见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由于间质部血供丰富,周围基层厚,故间质部患者停经时间较长,病灶大,手术时见腹腔出血较多,7例为输卵管峡部破裂伴活动性出血,3例为输卵管吻合处破裂,20例为壶腹部妊娠破裂。术中1例见患者的输卵管长约20cm。术后送病检均为异位妊娠,符合诊断。
3讨论
3.1观察面容、腹痛性质
患者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破裂的异位妊娠是以其剧烈腹痛为特点搀扶就诊,由于起病急、发展快,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要求护士要细心、耐心、周到地观察外观症状变化,准确评价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病情做好急救准备。由于患者已有异位妊娠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护士更应该重视病情的发生、发展,患者的紧张情绪较重,不愿接受再次异位妊娠的事实,不积极配合治疗,自己悲观的情绪不能排除,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担心自己的病情的焦虑心理,不愿做第2次手术,有害怕不能生育和影响健康等顾虑,对手术心存疑虑,因此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严守患者的病情,向其介绍手术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病情详细地制订护理计划对其实行心理干预。
3.2做好健康教育
笔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以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评估和诊断,制订了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组织实施,特别是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术后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疑虑。由于患侧已经做过手术或做过治疗,现多情绪低落,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病史,护士要严守患者的隐私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生殖道的感染及性疾病的发生率的升高,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异位妊娠起病急,常并发腹腔大出血,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终身不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为了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提倡固定[2],做好节育工作减少流产及多产,开展孕前指导,育龄妇女停经后应到医院明确是否妊娠及妊娠的部位。一旦停经应在孕40d到医院做B超检查确定妊娠部位,对有停经史、不规律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的生育妇女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3],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妊娠破裂和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异位妊娠作为妊娠早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组32例均为手术治疗,安全度过异位妊娠破裂休克期[4]。因患者为二次患病,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护士要多向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生命的重要性,异位妊娠本人无法预知,也增加预防的难度,尽管首次异位妊娠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较少[5],其治疗原则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如果继续保留输卵管,还有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可能,并且残余的输卵管多是峡部和间质部,一旦妊娠容易破裂或者引起威胁生命的腹腔大出血。
责任护士要认真做好有关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宣教工作,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术后1年内做好避孕工作,并告诉1周后来院复查HCG,以防止持续性妊娠的发生。患者如果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量增多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参考文献]
[1]耿春惠,陈璐,黎冠环,等.异位妊娠破裂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07-908.
[2]冯秀梅.异位妊娠420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98.
[3]曾菲,左绪磊.异位妊娠三种治疗方法与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39-240.
[4]许华,朱瑾.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8):627-629.
1.1收住对象
特需病房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病房,是医院为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病人对医疗护理较高要求而专设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有外资、合资企业的白领阶层,也不乏有一定经济实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对于国内一般社会阶层来说,在总体上,所收住对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
1.2环境要求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如:宽敞、独立成套、清洁整齐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娱乐,通讯联络设施,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
1.3技术要求
1.3.1全科性综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种的多样性,包括血液、肾脏、消化、心血管内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等,医疗护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综合性。
1.3.2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设只有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保持优良传统,并不断进取,努力创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誉,增强竞争力。
1.4病房应具有较强的人文氛围病房管理中既要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有关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应更多地为病人着想,适应他们的需要,为病人的治疗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和文化氛围,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动、病人伙食、来访接待、家属陪伴、代办事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特殊病房护理特色
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特需病房更应努力满足病人对医疗护理高质量,广泛多样的需要,提供最佳护理,在创造护理服务特色上下功夫。
2.1全科护理
全科就是护理服务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规的、共性的基本内容外、还应有各专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要严格认真贯彻医嘱,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病人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使病人对病房的全科护理建立起一种时时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多样性,且各专科无固定医生在病房内,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着无疑给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但也最能体现护理质量。有一位香港百岁老人,因糖尿病并发严重感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机体因严重失血而致肾功能损害,脑组织缺氧,全身皮肤由于重度失血营养循环障碍而致褥疮等,对这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高龄病人,全科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抢救,经70天治疗护理,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2.2全程护理
全程就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我们的护理服务让病人得到身心两方面优质护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外,每位护士对所负责病人身心问题要了如指掌,不放过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使病人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乐于接受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到任劳任怨,冷静地对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善于观察进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关工作,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如从病人入院时的接机服务甚至是外籍病员不治而亡的尸体托运回国等系列服务就是全程护理的一个缩影。
2.3全方位护理
全方位护理是既要为患者,也要为其家属;既要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疗过程中;既有涉及院内,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项联系服务,都要努力尽可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指导,及时解除后顾之忧,满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担任着不同社会角色,对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护理服务中应注重病人的社会性,注重多元文化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以现代先进护理观和技术为指导,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如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导医、导购、导游、做礼拜、参观寺庙等信息。
2.4护理服务艺术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对象的特殊性,面临这样一些经济富裕、社会地位高的群体及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怎样开展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经过多年护理服务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不、情、忍、乐、全、换”六字服务艺术。“不”即不断提高对病人及家属说一个不字,想方设法解决所提出的困难和疑问。“情”即真情相对,情义无价,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忍”即对过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让在先。“乐”即千方百计让病人得到满意、快乐。“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换”以心换心、换位思考,以适应不同层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几年来,由于护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满意率100%,病人周转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与历年同期比较:1998年较1997年增加30%,1999年较1998年增加70%,1999年较1997年增加了120%,连年来,特需病房多次获得市级“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卫生系统“共青团号”、市“十佳特色班组”等光荣称号。
3体会
1.1.1心理护理各年龄组病人对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致使术前休息不好,影响术后恢复,使高血压病人血压高,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病人有惧痛心理,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因人而异,与其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有关。针对上述情况,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操作准确,充满自信,给病人以安全和信任感。根据不同病人的心态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向病人讲明病情及治疗护理计划和整体护理措施,特别向病人讲明本手术方法的安全性科学性和优越性。以解除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与焦虑。增加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达到积极有效的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对影响休息的病人,施以小量镇静剂,使病人充分休息似良好的心态应战手术。
1.1.2对老年合并症的处理老年病人常合并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的病人曾有手术史。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要严密监控血压、心率等。以指导病人用药,将血压及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对糖尿病病人,要严格控制饮食,监测血糖。指导应用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手术,以慢支及吸烟病人,要劝其戒烟,给抗感染及祛痰药物,缓解感染症状;便秘者适当吃蔬菜,给予缓泻剂,以免术后排便困难:要有计划训练病人在床上大小便,有些病人病程时间长,慢性消耗重,贫血,酸碱失衡,低蛋白血症等,术前均应很好的纠正。
1.1.3小儿病人的护理小儿病人语言能力差。自制力不强,恐惧心理尤为突出。小儿病人对病情不能正确描述给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带来困难。我们应面口慈祥和蔼,尽最病人拉进距离,争取他们的信任。做治疗时动作轻柔。输液时针见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手术前的晚上,是病人最紧张的时刻,多数病人难以入眠,我们随时到病床前与病人交流,使其打消顾虑。安心休息。对确实难以入睡者。给予适当镇静剂。
1.2急症手术病人的术前护理急症病人入院时,一般病情较急,病人情况差这就要要求我们护士既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护理知识,又要满腔热情去抢救阶级兄妹,如立即吸氧吸痰、输液,熟练的测血压脉搏心率等,应用监护器,掌握生命体征的第一手资料。为临床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要及时熟练的抽血送检,以尽快的验血和配血,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九争取手术赢得宝贵时间。该类病人病情危急,各项辅助检查难以做完善,故应配合医生尽快腹穿等检查。
2术后护理
以病情危重者要上特护,住监护病房。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各项指标。尤其合并内科疾病者。要及时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生命体征不稳者,严密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尿员及末梢循环情况,严格记录出入量,备好抢救物品,有病情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术后要立即接通各种引流管,如胃管,T型管,吸氧管,尿管,各种腹腔引流管,并保持有效通畅,随时注意引流液的质、量、色,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固定好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和压迫,避免脱出。要保持各种引流管的无菌,每日更换引流袋。我们要以娴熟的技术施以胃肠减压,鼻饲,导尿,静脉穿刺,吸氧,吸痰等,既要训练有素,又要有反应敏捷的护士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及时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情况,如有无脱落,如有渗血渗液等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等情况。对糖尿病病人,要延长拆线时间,心要时分次拆线,对有剧咳和恶病质病人,要上腹带。以防切口裂开。有痰难以咳出者,要给予雾化吸入,对病情允许者,要鼓励病人多喝水,帮助叩其背。以利排痰,大便秘结者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选取我院从事内科护理及外科护理的护理人员120名,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34.6±0.4)岁;护龄1~15年,平均(6.7±0.3)年;本科21名,大专43名,中专56名。
1.2调查方法
对选取的120名护理工作人员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技术操作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识情况及对加强岗位培训以提升护理操作技能的意见。保证全部问卷统一回收整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
对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患者能得到恰当的护理服务技术操作者69名(57.5%),能够准确执行医嘱者48名(40.0%),认为患者情况并非完全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者65名(54.2%),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者56名(46.7%),认为护理服务技术应以患者为护理主体内容者97名(80.8%),认为完成护理任务为护理工作重点者20名(16.7%)。
2.2对加强岗位培训以提升护理操作技能的意见
护理人员认为护理操作学习应在临床进行者103名(85.8%),认为护理操作考核应在临床进行者109名(90.8%),认为在实施护理技术之前需进行评估者100名(83.3%),认为护理全程应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者102名(85.0%)。
3讨论
3.1更新护理技术服务理念
我院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较差,需采取有效措施更新护理技术的服务理念:①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其得到恰当的护理服务;②护理管理者需对护理人员加强先进的护理服务技术理念进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护理技术服务的作用;③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强调护理原则、护理操作步骤,同时注意加强自身服务知识及技术水平,以提升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④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评估护理技术实施的主客观条件,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技术。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1)母亲应正规抗结核治疗,母亲与婴儿不必隔离,可以哺乳。(2)婴儿应作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检查,两项结果检查阴性,婴儿应接种BCG。(3)两项为阳性,应按胎儿结核病正规治疗。(4)仅PPD试验阳性,应按儿童隐性原发形结核治疗。
1.3母亲患传染性肺结核(疫菌阳性)
母亲与婴儿应当隔离至传染性消失为止不宜哺乳。
1.4母亲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母亲和婴儿应隔离到无传染性为止。母亲应接受正规治疗,婴儿同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与PPD试验,如诊断无传染性肺结核,应按正规治疗,其无阳性发现,婴儿应服异烟肼(INH)治6个月时再作PPD试验,若为阳性,INH继续服满10个月。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1)新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PPD试验阳性幼儿和青壮年。(2)未接种BCG5岁以下儿童PPD试验阳性者,单用INH8~10mg/kg,每日≤3000mg,服用6~12个月。
2护理
2.1首先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
(1)介绍病区环境和病室情况。(2)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指导和医生的治疗。(3)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1)高热时除物理降温外,多饮水。纳差、汗液丢失所致的电解质紊乱要及时纠正。(2)结核合并感染或胸腔积液时所致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予以吸氧及胸膜腔穿刺抽液。(3)胸痛时改变。
2.3控制活动量,防止大咯血
(1)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安静、通风。(2)解除患儿的烦恼及顾虑,讲故事,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留陪伴,若病情发生变化及时告诉医生配合治疗。
2.4防止感染
(1)每日清洁口腔1~2次;(2)分泌物潴留,分泌物不易清除,常发生在体内肺功能差的患者。有学者报道发生分泌物潴留高达40%~50%,笔者强调防止分泌物潴留为护理的重点。(3)病情允许可雾化吸入局部给药帮助祛痰。
2.5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2)碗筷要消毒煮沸,被褥、衣服需阳光曝晒。(3)生活要有规律,不偏食,给予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丰富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4)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5)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发现问题立即就医及处理。(6)避免受凉,预防外感,增强免疫功能。
3讨论
以上就儿童结核预防和护理,提出了回顾性总结和工作的体会。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发病自身特征,BCG作为结核病免疫预防的效果比其他计划免疫苗有差距,尽管如此,自从大规模开展BCG接种以来,儿童结核病,特别严重类型结核病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婴幼儿BCG接种方针在我国尚需继续坚持[3]。希望新疫苗的开发具有BCG更大的抗结核能力,没有或减少BCG接种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发生,加快结核病控制进程。
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和方法,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初步是:从观察报道中显示,减少结核病发生率50%以上,大多数超过60%,少数报道超过80%[4]。5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就结核药物预防研究组对1394原发结核儿童给予INH4~6mg/kg服药1年,相同数同样作对照,结果INH未发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对照组发生结核性脑膜炎8例,粟粒型肺结核2例,大多数药物预防成人300mg,儿童每日5~10mg/kg。
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患儿易发生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心理障碍会影响身心,使其失去战胜疾病信心,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年龄,予以健康心理护理指导,仔细观察每位患儿的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不正确认识,或药物副反应的误导,鼓励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忠仁.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01.
关键词:护理计划;护理管理
ClinicalAnalysisof100SharesNursingCarePlan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presentofnursingcareplan.Toexploretheeffectiveinterventionforstandardnursing.Method:100sharesfromsamplesrandomlyfromJul.2004toJun.2005withstandardnursingcareplan,wereexaminedthecontentsandresults.Weanalyzedtheexistquestiousandputforwardthemanagements.Result:There''''s50%withdeficiancyofcontinuousevaluationnosolvedproblemsfor28%,deficiancyofhealtheducationskillsfor22%.Conclusion:Itcanimprovethenursingqualityandwholenursingcareplantostrengthemtheabilitytousenursingprocessandtheskillsforhealtheducation.
Keywords:Nursingcareplan;Nursingmanagmen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全面诊断,护理实施整体护理计划,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服务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自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妇产科住院病案,均为女性,年龄在20~38岁间,平均年龄为28岁。
1.2方法:对产科住院病人采用标准护理计划的病案,用计算机按住院号,随机抽样100份病历作为分析样本,检查护理计划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对策。
2结果
2.1评估:缺乏护理计划连续性的50份占50%,在标准护理实施过程中找不出确实需要解决问题的28份占28%,缺乏抓时机和技巧实施健康教育的22份占22%。
3讨论
3.1本次抽样调查发现缺乏护理计划连续性占绝大多数。病人入院时采用标准护理计划,住院期间效果评价不及时,不符合实际,住院期间护理计划变化不大,呈固板型,因此新的护理问题提出少,这与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密切相关。护理程序是护理人员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方法,是护士工作的工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应用正确的方法评估、如评估时,应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准确无误地诊断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时作出合理而适当的效果评估,及时纠正偏差,随时修改护理计划。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都要严格按规范的程序进行,并遵循管理学的原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修改计划―再实施,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使工作得以见效。这就需要真正提高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而目前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笔者认为要采取不同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同时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的治疗方案,明确护理内容并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密无间的交谈,就能保证病人得到主动的、连续性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服务。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的质控,深入了解护理程序实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护理程序的连续性,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2护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千差万别的病人变化和需要处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要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对病人的严密观察。实施整体护理,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对所管病人进行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护理计划的偏差,从而保证护理质量。这就需要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愈、康复的全过程进行不断的、系统的临床护理观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调整护理计划,循环式地评估。在实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定向观察,更要重视机遇观察,通过机遇观察,便可发现患者的心理、行为上的异常变化,去启发我们发现护理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善于思考,能及时识出护理问题,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及时地,准确地发现护理问题,使整体护理连续地落实到实处。
3.3在整体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资料抽验中发现,护理人员强调无时间去实施健康教育,实质上是没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与病人的交谈开展健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因此没有抓住时机,掌握技巧实施健康教育。可运行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抓时机采取非正式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如抓住给病人铺床、换床褥时结合病情和急需了解的问题,或者患者和家属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此外,全面提高在岗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的讲座,促进护理观念的更新,使护士尽快掌握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整体护理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字:肝癌护理临床
一、心理护理
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就可能有奇迹出现。下面介绍对肝癌病人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
1、怀疑心理: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因此,医务人员应言行谨慎,要探明病人的询问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的问题,不可直言,减轻病人的受打击程度,以免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2、恐惧心理:患者确切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常表现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护士应同情病人,给予安慰,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3、悲观心理:病人证实自己患癌症时,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抑郁不乐,落落寡欢。此时护士应给予关怀,说明疾病正在得到治疗,同时强调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预后。
4、认可心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患有此病的事实,心情渐平稳,愿意接受治疗,并寄希望于治疗。护士应及时应用“暗示”疗法,宣传治疗的意义,排除对治疗的不利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5、失望或乐观心理:因为个人的体质和适应程度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善于调适自己的心情,同时生活在和谐感情的环境中,病人长期处于一种乐观状态。有的逐渐恶化,治疗反应大,经济负担重,体力难支,精神委靡,消极地等待死亡。护士对消极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做好生活指导;对乐观的病人,要做好康复指导。留心观察心理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护士也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病人感到心理满足,情绪愉快。护士要富有同情心,冷静热情,耐心和果断,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不同年龄、性格和地位的病人应一律平等,公平公正,取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善于谅解病人的过失,不与病人顶撞,宽宏大量。在语言上,应亲切耐心,关怀和体谅,语气温和,交谈时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并注意观察病情,了解思想,接受合理建议。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性语言,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要严谨,要有科学依据,切不可主观武断,胡乱猜想。
二、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是肝病护理中最重要的,护理措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情况。
(一)一般护理
1、热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能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肝脏负荷。
3、保证蛋白质摄入,进食适量的脂肪和高维生素。
4、对有腹水者,要限制盐的摄入,每日3~5g;对有肝昏迷先兆和肝昏迷者,要暂时停止蛋白质的摄入,摄入以糖为主。
5、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定时翻身,消瘦者每日用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处,以防止褥疮。
6、对肝昏迷者和不能进食者做好口腔护理。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状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观察肝区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等。
3、肝介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有无渗血,观察血压变化。
4、放化疗术后,应密切观察各种副作用的发生,做好对症处理。
(三)对症护理
1、肝区疼痛者,按三级止痛法给予镇痛剂,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缓解疼痛的心理宣教。
2、对食欲不振者应经常更换饮食花样,少食多餐。上消化道出血者活动期应禁食。
3、腹胀并伴有腹水者,应取半卧位,保持床位整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4、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四)健康指导
1、积极戒烟、戒酒。烟草中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饮酒过度,加重肝脏负担,对疾病康复有害。
2、解除患者思想负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生活有规律。在病情得到缓解后,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消除“不治之症”的影响,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但在代偿功能减退并发感染的情况下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衣物,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经常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避免碰撞和挤压水肿部位的皮肤。
4、积极预防褥疮,卧床病人每2小时更换一次。腹水合并肢体水肿者,应正确掌握记录出入量及测量腹围的方法。
5、饮食调护,特别是术后康复期和化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调护,以利康复。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水肿者不可食咸肉、泡菜,有肝硬化者禁食硬、热、刺激性食物。
6、对化疗患者应观察药物毒副反应,如口腔溃疡可用盐水或硼酸水漱口,局部涂龙胆紫;脱发者戴假发;定期复查白细胞,如白细胞低于4*109/L,则应暂停化疗,因化疗药品容易抑制造血系统并发感染;注意病室空气流通,室内定期消毒,限制探视。
7、肝癌手术者,术前全面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术前3天进行肠道准备,口服链霉素分2次吃,手术前晚再做清洁灌肠,术前3天肌注维生素K1。
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应该灵活地应对病人出现的一切情况,所以针对病人的任何症状我们不能教条化地按部就班地处理,而应该灵活地应对,这样既会提高护理质量也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信心。所以,在具体的护理中,护士还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给病人带来最好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1.1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肖小文[2]调查发现:一级、二级护理所占比例高,达43.2%、50.4%,比相关资料[3]高;一级护理符合率仅27.8%,二级护理符合率仅36.2%,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从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级护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级护理者占40.0%,护理级别大多未能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整体向一级护理偏移,而且多数护士认为医生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毕慧敏等[4]调查结果是52.55%,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的护士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毕慧敏等[5]将医嘱护理分级和标准护理分级作比较,发现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王淑琴等[6,7]将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护理分级作比较,也得出同样结论。
1.1.2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较大由于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医嘱逐渐失去严肃性和应有的权威性[4,8];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确需按规定执行的护理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分级护理对部分病人只是一种形式[2,8]。
1.1.3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魏畅[9]调查发现,分级护理执行人员中有9.01%~58.57%是由分级护理服务体系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提供的;2.21%~87.96%是由低于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1.83%~41.68%是由超过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这说明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1.2.1医学教育要求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相符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但在医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10]。王淑琴等[6]调查发现: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的人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的人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由于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知识了解有限,医生往往根据主观经验或以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造成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6,10]。
1.2.2医生认识上的偏差如有些医生对护理级别从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下达的医嘱存在随意性[2];有些医生对新入院病人倾向于开出一级护理医嘱,以提醒护士注意[5];有些医生从经济考虑,认为把护理级别开高1个或2个等级可增加科室的收入[2];有些医生为自我保护,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不及时更改护理级别[9]。这些原因也导致分级护理制度执行的不规范。
1.2.3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国家卫生部曾调查了全国210所医院,结果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3%[11]。有些护士认为人员缺编是分级护理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观点在学历、职称高者比例更高[4]。现有护士很难满足分级护理的需要。
2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2.1由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护理学基础》及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护理理论》都对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作了详细的阐述,护士对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适用范围、护理内容极为熟悉,而且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12],理论上说,护士是有能力下达分级护理的。
2.2由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20余年来,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13,14]。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据教育部统计,至2005年,我国已有4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博士教育,3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133所学校
设了本科护理教育,近250所学校开设了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中职教育。除学校教育以外,成人自学考试专科和本科段均开设了护理专业,加上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14]。
完善的教育体系使护士掌握了大量护理专业知识,在理论上,护士具有分析病人病情、了解病人疾病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决策,对病人进行分级护理,组织安排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15]。
2.3由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已经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队伍不断壮大[12]。至2004年底,全国护士数量为130.78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25.6%[13]。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的要求:到2010年,护士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13]。
高学历护士的加入是医院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存在着高低学历护士、不同等级护士同等使用的问题[16],这不仅大大挫伤高学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极易造成由于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而流失的现象;而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就是体现自身价值、展示护理工作独立性的一个尝试。
2.4由护理专业的自主性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专业自主性是指个人有权利自由的独立作业且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说明,负完全责任[17]。目前,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乃至被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可,护理工作仍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认为在医院是“以医养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决策权,护士没有权利参与真正的决策和决定[18],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束缚[19],工作满意度也受到影响。有研究[20]认为,对工作环境缺乏支配能力、参与机构决策机会过少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弗莱德森在他著名的《医疗职业:应用知识的社会学研究》(Freidson,1970)一书中认为:将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在于“自主性的事实”,即一种对工作具有合法性控制的状态,一个职业只有获得了对于决定从事其职业工作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权力的时候,才具有稳固的地位[21]。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由医生确定病人护理级别,护士被动执行的现象,如此下去护理专业自主性将如何体现?护士的专业知识将如何综合应用?
2.5从护理伦理角度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护理伦理是以医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为指导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控制和调整着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支持维护、行动负责、互助合作、关怀照顾。
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伦理困境”,出现专业伦理与专业角色要求的冲突[22]:一方面在护理专业的伦理规范中,护士应该支持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在专业角色上,护士应配合医嘱的执行。护理伦理学指出,护士对自己所做的行动负有责任,即行动负责,指在护理领域内有关护理决策由护士做出,可见护理业务范围内如分级护理的问题应由护士自己决策并采取措施[19]。2.6由学者观点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胡斌春等[8]通过了解香港地区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情况发现:香港地区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借鉴。肖小文等[2,4,5,19]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这样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主观能动性,体现责权利和专业价值[23]。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疗与护理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两个专业。护理当然要根据医嘱进行,但不等于说护理工作没有相对独立性;护士与医生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因而在如何护理病人问题上,应该由护士做出决策,进行组织安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19]。护理人员若能取得下达分级护理的权力,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必能提高,我国护理事业必将翻开进一步发展的新篇章。
论文关键词:护士护嘱病人分级护理可行性
论文摘要:阐述现行分级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医院护士发展现状、护理专业的自主性、护理伦理角度等分析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
分级护理是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1],目前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引发了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郑雪梅,郑水利,车文芳,等.医院护理活动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7.
[2]肖小文
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63.
[4]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5]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6]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7]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8]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8.
[9]魏畅.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军区进修学院,2005:32-33.
[10]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1]胡玲,欧阳山蓓.我国护理人员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1-33.
[12]杨俊兰,于洪.浅议护士处方权[J].包头医学,2006,30(3):38.
[13]杨英华.护理教育现状与反思[J].上海护理,2006,6(4):1-2.
[14]沈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护理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8-9.
[15]郑洁,郜玉珍.浅淡现代医护关系中的护士角色[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2):143-144.
[16]郑丽芬,陶慧娟,诸永莲.不同学历护士的组织管理及专业自主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10):1193-1194.
[17]苏丽智.最新护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9.
[18]刘玉馥.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4-5.
[19]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20]张立红,韩英军,朱月珍,等.部队医院护理科研开展现状的调查[J].南方护理杂志,1997,4(1):36-37.
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11个病区,包括创伤骨科中心、内分泌儿科、消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发放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03±9.99)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51名,硕士11名。职称:医师19人,主治医师25人,副主任及主任医师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时选取以上1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6岁的患者、ICU及特级护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龄7~86岁,平均年龄(41.98±15.06)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内容认知调查表,共17项分3个等级,对63名住院医师知晓《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9,效度为0.80。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和医师共同对以上11个临床科室当日、次日2d内按医嘱确定为一、二、三级护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术及病情变化改变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逐个登记(医嘱护理等级);其次,根据《常规》中的护理分级依据,评估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标准护理等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2],进行3等级10大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按Barthel指数进行记分。
1.3评定标准
根据《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判定护理等级。一级: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生活上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需一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0分者;二级:病情较重或重病恢复期,有功能障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赖,需二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1~60分者;三级: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数记分>60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
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3种护理级别方法判定等级后,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484,P<0.01;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5,P>0.05;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859,P<0.01。
3讨论
3.1分级护理制度是进行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3]。《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人们对享受高品质和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力,而护理工作的独特性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在医院整体服务满意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有力保证。
3.2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医嘱形式下达的分级护理,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调查资料显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提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生活上完全依赖护理即完全由护士护理,但医嘱护理分级中完全依赖护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赖护理者为76.19%,不依赖护理即让一级护理患者自理生活者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医嘱护理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为0,被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分别占25.53%和26.60%;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从疾病诊断及医疗的角度出发,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和分级护理质量落实[5],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3.3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作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6]。调查显示:以病情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患者实际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应补充并完善其内容。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美国康复医疗机构常用的评估方法,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的变化,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但未包括医嘱所含有的大量治疗工作[2]。本组资料中,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记分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两组级别护理评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程度。分级护理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由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程度不同所致,两者判断方法应互为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或病情变化时,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对其生活自理缺陷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量化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达到最有效的护理,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论文关键词:医师分级护理调查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患者分级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临床护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6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一、二、三级护理登记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掌握不确切;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结论住院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应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的内容,以人为本,确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