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7:35: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类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写作内容(陈述性知识)
1、要求表达的的认识有所拓展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记实文,除了传统题材外,增加了现代元素与文化元素,如记事要求写民俗,写参加艺术活动,写对生命的感受等;想象文,拓展了看图作文如漫画作文和图片报道作文,增加了对未来的想象,如“未来的我,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发明”等。应用文除了读后感、书信以外,增加了导游词、活动总结、还要求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2、要求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写作素材的拓展,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既有对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情感,又有对世界遗产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情感,既有对现实生活,又有对未来生活,既有科学生活,又有艺术生活的审美情感;对以人为写作对象来说,既有对己的反思、又有对别人的敬佩,还有对生命的热爱的情感。
(二)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
1、简化写作程序性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写作技能有所简化,突出最基本的写作技能,比如,“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怎样写具体”“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等。
2、以“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为载体
第二学段以是“我的发现”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比如三下册的发现拟人句的特点,四上册发现“仔细观察与写具体;第三学段是以“交流平台”为载体,交流对课文的表达方式的学习体会,比如五上册的“学习说明的基本方法”,六上册的“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等。
3、以小练笔训练子规则
写作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训练。教材安排小练笔训练程序性知识中的子规则。比如,四上册《颐和园》,“我要学《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在“按一定的顺序写”中,主要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有如,四下册《金鱼游到了纸上》“我好象看到了围观的议论的情境,我想把它写下来”,主要学习对话描写中的“群体的议论”;再如,五上册《落花生》,“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在借物喻理和借物喻人中,主要学习借物喻理。
(三)写作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主要是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构思策略和修改策略。
1、构思策略
比如,三上册第二单元《写熟悉的人》,要求“先想一想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这是初步学习布局谋篇;又如,四上册第一单元《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求“写之前要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这是学习选材;再如,三上册第八单元不限内容习作,也要求“动笔前,先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是立意选材的训练。后面这个例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大家眼里的不限内容和范围特别自由的习作,也有构思的要求。
2、修改策略
从三上册第八单元开始,多数习作要求写完后修改,如,“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写完后,同学间互相修改”。
二、用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指导习作教学
(一)写作内容
写作内容属陈述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写作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图式是在两个以上事例的基础上改进的,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写作内容必须要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实例。
1、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与学生的作文关系最密切的图式种类,有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式的实例皆来自社会生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2、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
课标教材,由于是按专题编排,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话题和习作内容范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习作内容的图式。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属爱国思乡专题,课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都是浓浓的乡情;口语交际是“策划一次活动——浓浓的乡情”;习作是“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积累对家乡的感性认识,升华对家乡的感情,有利写好本次习作。
3、课外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是直接来自生活,二是间接来自阅读,扩大阅读面,可以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学习了五上册第一单元有关怎样读书的课文,可以介绍名人如何读书的文章给学生,也可以介绍同龄人怎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4、知识补差
有的习作,到写作前,学生仍缺乏相关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应及时弥补。比如,四上册要求写导游词,写作前,如果学生对世界遗产了解不多,课前可引导阅读有关著名世界遗产的图文;又比如,六上册要求写如何保护自己,课前可印发有关如何保护自己的常识,如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遇到火灾如何保护自己,一个人在家如何保护自己等,还要印发有关小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实例。再如,五下册《看图作文·守门员》,学生有机会接触足球的并不多,多数缺乏感性认识,应通过观看足球比赛录像,阅读文字材料等,使学生对足球竞赛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来指导本次的看图作文。
(二)程序性知识
写作程序性知识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应把指导重点放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技能上。
1、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掌握写作陈述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的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它是可以言传的,是在书本中发现的知识。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比如三上册的“我的发现”中“认识拟人句”,要引导学生掌握拟人句的特征,然后通过练习,掌握写拟人句的技能;又如五上册“交流平台”中的“基本的说明方法”,要引导学生认识举例说明、列数字说明、作比较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并在练习中掌握说明的技能。
2、通过小练笔,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小练笔能有效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除。因此,除了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对“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写作知识,也要适当补充小练笔。比如,五上册《回顾拓展》“交流平台”安排的是“人物描写:外貌、动作与语言”,在学生回顾欣赏了课文的有关语段后,应有侧重地让学生练一练。
3、根据习作要求适当补充程序性知识
多数习作之前,教材没有安排小练笔,可根据习作要求,适当增加小练笔。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要求“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习作之前,可以随文安排小练笔,学习通过抒情或议论来表达思想感情。对每次习作要补充的程序性知识,最好两个学段统筹安排,比如,写人的习作共有几次,怎么把“用事件来表现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安排进去。
4、程序性知识的课堂指导指导
首先是要做好课前准备。一是要设计好教学目标,确定该次习作重点训练的程序性知识;二是选择体现程序性知识的例文若干篇。比如,五下册《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根据所在单元“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知识——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把直接抒发感情定为本次习作重点掌握的知识,同时学习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中表达思想感情。并确定好直接抒发感动例文《我的感动》,在心理活动或对话中抒发感动的例文《关爱》,在环境描写中抒发感动的例文《暴风雨的日子》。
其次是课堂指导:第一,突出训练重点。每次习作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进行训练。通常是一次习作突出训练一到两个子技能,尽量避免面面俱到,按照明确题意——感知概念——学习例文——形成概念——练习写作”的顺序进行。比如,《我的感动》的习作,首先就是明确题意,要写的是“令我感动的事”,接下来就是感性认识什么是感动,我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再接下来就是怎么表现自己的感动,如怎么在对话描写或心理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感动,怎么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动,在后来就是草稿、交流、定稿。
(三)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是有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的方法与规则,它不是一般意义的作文方法,而是选择与使用作文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比如,直接抒感、叙事中表达情感、在环境描写中表达情感等写作方法都属于怎么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程序性知识,但怎样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上述知识,是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以学习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为出发点,以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为落脚点。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规则个条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例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有关规则。
1、阅读教学中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渗透
新课标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教科书中,学习表达方式的提示与要求随处可见,比如,五下册《草原》“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五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一些词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篇短文中找一找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是有关遣词造句的策略性知识;五下册“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和同学交流”,六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练习?你觉得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策略性知识。要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渗透习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2、习作指导课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语言积累应包括:词句的积累、古今中外文化常识的积累、广博的课外知识积累、典范文章积累等。
语言积累教学的常用方法:
1、抓好课内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每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
首先要重视对课内典范语言的积累。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捷径。在课内要通过朗读、诵读、赏读、熟读、背诵,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熟记在心,在“读”中感悟到作品语言的内涵,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勤作评注。自觉做到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读中积累,学中感悟。
其次,强化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博览群书是许多文学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成功的捷径。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主阅读的意识。如阅读小说可采用浏览故事情节,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背诵品味;读散文在体验中感悟,理解内在思想涵义。
2、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律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学习和掌握语言,若能要做到运用时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就必须对语言文字做多次重复,强化诵读,细心咀嚼,用心体味。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使用规律、情味等在头脑中扎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中心,指导学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将名言佳句、精妙语段化为己有。
3、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言的习得,需要大量的实际。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则能强化、深化、发展原有的积累。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使语言内化,完成语言知识的构建。
一是在练笔活动中积累语言。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已积累的信息的回忆、交流、筛选、提炼,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重视学生的练笔,增加作文密度,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深化积累语言。
二是在看、听、说的活动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记录优美的好词佳句;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听到别人交谈时流露出来的谚语、对联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要做好记录,并且进行品位欣赏;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让学生把自己从影视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从交流中运用语言,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语文课堂具体运用:
1、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教师可利用讲课前的三分钟,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动。比如三分钟演讲、介绍一本名著、背诵欣赏一首诗、评价一种社会热点话题、听一段名家朗诵等等。凡此种种,均可于有限三分钟中获得无限收获,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培养。
2、指导学生建立摘抄本
学生阅读的是否有效取决于他读后是否有积累,建立摘抄本对指导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进行摘抄,不单单是知识、语言的积累,也是思维、思想的训练。当读书进入一种境界时,他所获得的又岂止是简单的“摘抄”。
3、在语文阅读课上明确语言的积累要求
每次阅读,都让学生同时摘抄好文好句,并于阅读后写出感想,适当时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坚持下去,学生进步迅速。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是语言之泉,语言的活力在生活中张扬。无论是电视中的广告节目,还是报刊杂志上的各种文章;无论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用语,还是名篇名着中的书面雅言,它们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沃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取之于民”,最终还是要“用之于社会”的,奔驰在广阔的生活原野中,语言之树将永远青翠。
5、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将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写日记将使学生锻炼毅力、丰富语言,写日记将让学生留下生命成长的欢歌、低吟,写日记将随时积累、锤炼语言……日记是最有利于发挥语言价值的武器,是教师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见证,是童年的花、青春的诗、成年的哲理……
6、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2研究方法
2.1问卷开发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进行调查,共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其中,问卷开发涉及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问卷维度的开发、问题的编纂与整理。最终确定的问卷初稿主要包括以下维度:(1)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组成的合理性;(2)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授的合理性;(3)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第二阶段进行问卷的反复商讨和修正。问卷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效果。这四个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且都有详细的答题要求说明,主要采取六级和五级量表。
2.2研究对象以及抽样方法
第三阶段为正式调查阶段。外语类高校参考国内外知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发挥区域与国外研究的优势,结合该校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大阶段(通识基础、通识核心和通识进阶)和五大模块(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自然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自我与人生)。基于所有学院的学生都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程,本次调查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三个学院,即英语教育学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和东语学院。每个学院抽取2~4个班级。
3数据结果分析及讨论
3.1问卷回收与学生的背景
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为248份。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包括英语教育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4个班,共111人;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日语复语专业3个班,共84人;东语学院的印地语专业2个班,共53人。
3.2学生对通识教育功能的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52.4%的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总体宣传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尤其是对学校通识教育宣传方式的不满意程度超过了56.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外语类高校的通识教育还处于探索和不断构建的阶段,譬如网站建设等正在逐步完善。超过78.2%的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四个预期目标表示比较同意、同意或完全同意。其中,对“拓宽视野”这一目标的同意度高达95.6%,“健全人格”也达到75.8%。由此可见,从学生个人对通识教育的认知来看,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助益。
3.3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选课数量、资源支持、课程质量和对实现的学习目标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特别是对选课方式不太满意的学生占所有回复问卷学生的84.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外语类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的选课方式过于单一,目前仅是网上选课这一方式,而且选课时间较紧,学生无法及时选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此外,有36.4%的被调查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总体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教学情感投入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两方面。这是因为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时间过短,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各种体系,教师也没有完全把握通识教育的实质,仍然使用专业课的教授方式,主要聚焦于理论教授,而忽视与实践相结合。
3.4学生通识教育课的学习参与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的总体参与度还不是很高,偶尔、经常或者总是参与到通识教育课堂中来的学生共占51.8%,而另一半学生很少或者从不参与。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是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堂讨论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其比例均超过60%;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在课堂汇报和展示这两方面的参与度也达到了一半以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通过点名、提问、加入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或者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等。学生为了拿到学分或者其他原因都必须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应该着眼于尝试运用其他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5学生对通识教育课常用评估方法的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评估方法是课程学期论文、期末考试和出勤率,使用频率均高达80%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出勤是教师用来评估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使用频率高达94%,这实际上是不合适的。采用出勤来考察评估学生的学习只是考量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态度,而并没有真正达到评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此外,课外实践和小组项目评估的方式很少或者从来不用,尤其是课外实践,45.2%的学生认为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由此可见,目前外语类高校评估通识教育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的。
3.6学生对通识教育效果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但是有51.6%的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所达到预期效果的评价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有一定关系。总体来说,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较突出的两方面是:扩大知识面及了解更多领域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陶冶人文精神。在这两方面,学生的满意度高达80%以上。在提高跨学科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社会认知和帮助日后就业这三方面,学生的满意度全部超过50%。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通识教育基本上是满意的,认为其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
1前言
作为信息技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时常利用它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存储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存储的资料越来越多,有时经常会找不到需要的信息,从而悔恨当初没有将其妥善保管与整理。相信很多教师对此深有体会。于是,该如何高效便捷地将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管理便显得迫在眉睫。
如今,有很多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诸如Mindmanager、Google日历、mybase等。笔者在其使用过程中觉得确实好用,也为自己带来一定的方便,可是在与一些学科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其并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1)软件多是英文版本,操作起来十分不便;2)软件版权因素,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多为试用版本,存在使用时间有限制与部分功能模块无法使用的问题,且有时运行不稳定,而有些正式版需要收费;3)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作支撑;4)教师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以上问题在年纪偏大的、来自偏远地区的教师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对其有~定的抵触情绪,称“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介绍什么样的工具或者方法能够照顾到这部分教师呢?于是,一种“零技术”或者“傻瓜技术”且低成本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念与技术,值得人们去探究与发展。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最常见的知识管理技术有文档管理技术、内部网技术、知识或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智能检索技术、群件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知识地图等。对于个人,文档管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与智能检索技术是利用最多的。下面以这3种技术为蓝本,介绍如何将其具体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化为一个个“妙招”,从而轻松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以下操作皆在WindowsXP系统下实现)。
2.1本地电脑篇
方法一:我的电脑我做主
1)文件夹分类技术。利用文件夹结构,建立个人数字化资源库。例如在主文件夹下创建教案、课例、论文集、教学视频、动画、专家讲座等子文件夹,将不同的文件资料放入相应的子文件夹下,从而方便查找与利用。
2)利用本地IE收藏夹。本地IE收藏夹(IE收藏夹的地址在C:\DocumentsandSettings\Allusers\Favorites或已设置用户名的将ALLUsers换成自己的用户名即可)可以帮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将有价值的网站的网址保存,以方便再次利用。其实,它还可以保存本地文件夹的地址。例如打开论文集文件夹,点击窗口上面的收藏选项,将其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就可以利用收藏夹直接点击访问该文件夹。
3)桌面快捷方式。将最近需要频繁访问和重要的文件夹或文档利用桌面快捷方式进行管理,具体流程为:鼠标右键单击需要的文件夹或文档一发送到一桌面快捷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桌面上轻松访问目标文件夹或文档。
4)文件命名。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一稿再稿,特别是在电子稿中,有时分不清哪个是原稿与修改稿。因此,文件命名时采取“文件名+日期”的做法,可以省时省力。例如在2009年12月10日写的教学反思,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10”;如果在2009年12月27日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则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27”,这样既避免重复,而且方便记忆与查找。
2.2网络篇
方法二:活用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E—mail),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的信息传递业务,现在有很多企业提供免费的电子邮箱业务,下面以网易163免费邮箱为例进行介绍。
1)资料收藏。邮箱支持自定义文件夹的建立,如同本地计算机建立一个数字化资源库,将整理好的资料以邮件的形式发到自己的邮箱,再将其移动到建立好的文件下,实现轻松网络管理。网易163邮件还支持全文搜索功能,不仅支持邮件收/发件人、地址、标题、正文、附件名关键词搜索,还实现对附件正文搜索。搜索结果更提供多重条件筛选功能,帮助迅速定位目标邮件。该邮箱支持单个5OM的附件上传发送,如果需要更大容量的传送,则推荐使用QQ邮箱的文件中转站功能,最大单个支持1G附件上传发送。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附件免费在网络中存储的时间只有7天,还需尽快下载到本地电脑。
2)备忘功能。利用邮箱自带的记事本功能,轻松记录需要办理的事情,而且利用归档的搜索功能,方便回溯。另外,邮箱的定时发送也可以用作备忘功能,将重要的事情以邮件的形式定时(可以精确到分钟>发给自己,实现“大事不忘”。
3)其他功能。利用邮箱提供的其他服务功能,如网络硬盘、百宝箱等实现网络资源的“一网打尽”。例如在百宝箱栏目中,万年历、公交查询、万用计算器、城市地图等都是十分实用的,而且操作简单。
方法三:巧用Blog+RSS组合
1)Blog(也叫网络日志,Weblog)。Blog现在是很多教师的最爱,由于只要会打字,就会Blog,所以可以将Blog称为“零技术”起点的网络平台。同样,Blog也是个人知识积累很好的工具。
以新浪B1og为例,该平台是集合了传统的博客、播客(视频功能)还有微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在博客中,将搜集的或者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分类管理,它的收藏功能还能快捷地将其他新浪博客中的文章直接收藏到自己的“博文收藏”栏目。新浪博客还可以存储照片,照片收藏与管理的方法与博文是一样的,支持上传的格式有GIF、JPG、PNG等,只要单张上传大小为5M,每月累计上传总量不超过200M即可。另外,博客的归档功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与站内全文搜索功能也能更加方便地支持教师进行资料的查找与使用。
在播客中,最大上传视频的大小为200MB,且支持的格式有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等,而且如果本机配有摄像头与麦克等设备,可以进行在线录制并实现实时上传,此录制支持的连续时间为1O分钟。录制的操作方法类似普通播放器,根据需要点击录制、停止、回放或保存键即可完成。
微博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微博用一句话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内容丰富,写一句话的同时还能发图片、音乐、视频、文章链接等。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及时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感悟,或者用它来做备忘录都是不错的选择。它的正文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此外,它还可以与移动手机绑定,实现多层次的交互。
2)Rss(也叫聚合内容,Real1YsimP1eSyndication)。大多数人在阅读别人的博客时,都是采用直接浏览的方式,这样一个个的访问会花掉自己大量的时间。如今,Blog平台都支持RSS等新闻聚合的方式,借助于在线或者客户端RSS阅读器,能使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在第一时间按照人们的要求直达桌面,最大限度提高上网效率以及节约时间。
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开展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只重视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片面追求艺术技能,忽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作用。进而导致教师科研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无法转化成科研成果,影响了艺术类学科发展建设。
(二)教师教育机制相对落后
艺术教师的培养大多集中在高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培养适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新任务。但艺术教师培养过于专业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方式的调整和教育政策的执行。
二、艺术类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结构
(一)注重动作技能的学习经验
动作技能是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协调系统,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运动技能是经过训练习得的。简单的条件反射,例如眨眼,不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只有经过后天训练并稳定的保持下来的协调的动作才属于运动技能。它是感知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协调统一的连续作用。(2)运动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过后天训练习得的运动技能在时间和空间顺序上具有稳定性,感知系统会按照顺序反射到肢体。(3)大脑对运动系统起决定作用。只有当任务需要时,动作技能才会做出反应。(4)长期的训练会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通过练习,将低水平的感知与运动协调水平提高到高层次的协调性,形成完善的运动技能。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技能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尊重动作技能的科学性。例如,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保持指法、手型的正确,掌握协调的双手弹奏,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练习,通过大量的钢琴作品的弹奏,才能逐步建立、巩固、提高演奏技能。
(二)重视通才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面对的学生在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音乐教育为例,教师应在因材施教的原则基础上,一方面针对天赋高、音乐感知能力强的同学,偏重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对于音乐技能较薄弱,音乐天赋普通的同学,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更应重视学科内其他技能的普遍掌握,以及多学科知识的学习,重视音乐对人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作用。
三、复合型艺术类教师课程设置
(一)社会对艺术类高等教育提出新挑战
目前对音乐专业课程改革的呼声非常高,其焦点集中在课程实用性、综合性、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上,原因是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传统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不再单一的从事教学和演艺的工作,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出现很多新兴的行业,比如数字音乐编辑、艺术管理经纪人等等。整理各大艺术院校、师范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被设立在接近半数的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内,足见其重要性。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学校首先要提供复合型的音乐课程;其次要加强教师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复合型课程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最后应在招生录取标准上进行调整,为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打下基础。
(二)打破学科专业限制,推进学生主辅修培养模式
主辅修制度是贯彻差别化教育,体现因材施教方针的有效手段。通过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辅修第二学位,帮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相关领域或其他领域掌握先进知识,做到深入研究,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知识面。一方面在就读期间,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交叉,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拓宽就业面,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发展跨院系选课
资源共享,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然而,仅凭一所学校内部的新增学科点的建设,势必会带来大量时间与资金投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在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精神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附近的16所高校于1999年6月成立了旨在共享教育资源的“学院路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学分各予承认,学生可以在双休日跨院校选修课程。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各院校的学科优势互补,加强了学科建设与交流,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艺术的学习需要文化素养的支撑,文化素养决定了艺术学习的效果。“个人的生活经验总是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所以有意识地去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培养多层次的爱好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心理学理论的补充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掌握并合理运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是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艺术类高校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做到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人际交往障碍和心理问题严重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现阶段艺术类学生的成长历程较为平坦,没有独自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所以抗挫折能力较差。进入大学阶段后面对的基本都是带有优越感的同学,父母的精心呵护、相对较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和失败,因此,遇到点小事就会情绪激动,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心理素质差,易产生焦虑、自卑、不合群、性格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更有甚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进而发生悲剧。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管理者的课题,笔者和同仁们在探讨原因和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在管理这类学生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涉及到赏识教育的方面,并且都十分看重赏识教育在管理学生中所具有的显著作用。
二、赏识教育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的含义是指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展现的优点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赞许,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教育行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认为,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以及被别人赏识是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洛扎诺夫、弗洛伊德及巴甫洛夫等人通过对人的可暗示心理的研究,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也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赏识教育在我国的应用也比较早。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其实质也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实完善丰富了赏识教育的理论;周弘老师成功地将其聋哑女儿教育成才,成为推广和实施赏识教育的“第一人”,同时也最早将赏识教育理论系统化并全面倡导。这些年来,赏识教育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人的参与和帮助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成功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1.使学生树立自信,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赏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很多艺术类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亲人的包围里,家长为孩子代劳了本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加之较好的家庭条件,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在金钱上的要求,导致艺术类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度。进入大学生活自理能力差,厌烦学校的伙食,不会自己洗衣服,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过度依赖他人。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他们那里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另一方面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导致对学习有一种恐惧心理,自信不足。赏识教育是把这一部分学生看成具有发展潜力和处在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不能看到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领域弱,就片面地否定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更不能把艺术类学生当做材料来加工,当做工具来驯服。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艺术类学生,通过表扬的方式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到满足,使他们有成就感,在失败时能找到新的希望,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2.使师生关系融洽,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艺术类学生在课堂上相对于其他普通文理的学生有两个极端,一是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极端的形成主要是教师把艺术类学生积极踊跃的这种行为看成是扰乱课堂秩序,在课堂上冷嘲热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学校有抱怨和抵触心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赏识教育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做学生也会更加亲近教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把学校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学校是真心为学生考虑未来,这样就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在当代学生的特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不能再沿用以前的老方法,要减少人治的成分和单纯惩罚性的措施。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一)用平等的心态去赏识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有一样想法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不可能如管理者所愿处于同样的水平,艺术类学生由于其各自的特长所形成的性格更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亮点。“人人有才,人人成才”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的一句话,作为学生来讲,艺术类的学生同样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内心里也渴望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受到老师的关心,不在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学习。所以,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更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他们是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自控力低,个性张扬就羞辱他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艺术类学生违纪,犯错误时有发生,作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者,不能武断地对学生的行为定性,更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急于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有深层次的原因。在多年的学生管理中我们发现,艺术类的学生其实更懂得感恩。在他们看似大逆不道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作为学生管理者都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们的看法。在学生看来,耐心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赏识与鼓励。而管理者在倾听中既能走进艺术类学生的内心世界,又能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消除师生间的误会,达到真诚沟通的目的。
2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孕育动力的源头,是引发学习动机的最好老师。多模态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方便快捷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更有效地提高可理解性的信息知识输入。Krashen认为充分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在多模态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技术提供美丽的图片、幽默的简笔画、秀丽的环境介绍,同时采用背景音乐渲染气氛,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觉、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2.2创设真实语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重在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即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能力。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虽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模拟交际语境,但缺乏环境的支持,实际语境只能停留在想象层面,学生依然体验不到真情实景。在多模态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的语境,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亲身感受真实的目标语交际环境,既能有效地提高交际能力,又有利于克服“文化休克”现象。
2.3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传统的识读能力是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识读认知能力,学生仅能学会从文字这种单一符号里获取知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摄入的需要。而多元识读能力不仅包含有传统意义上的读写识读能力,还包含有对文字、图像、声音、绘画等多模态符号系统的分析、吸收、批判的能力。(胡雯,2011)多模态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体验多模态交际模式,更有效、更广泛地获取各类信息,迎接经济全球化、语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际技术多样化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设计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多元素、多角度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师的多模态教学和学生的多模态学习。
3.1教师的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中充分调用多模态获取、传递和接收信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包括由文字、图片、音频、视频、PPT、网络等工具整合而成的多模态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多模态认知和感知手段。(张莉,2012)以英语精读课的教学为例,课前导入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课前导入部分,教师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篇章讲解部分,教师可有效利用手势、动作、面部表情、语速语调的适当改变、空间移动、黑板书面语、PPT书面语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可通过师生问答、模拟演讲、辩论赛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此外,由于艺术类学生表现欲强,活波好动,比较感性,善于形象思维,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创设真实语境,开展诸如角色互换、情景表演、电影配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模态信息表达,锻炼学生接收和处理多模态话语信息的能力。
3.2学生的多模态学习
多模态学习指的是学生运用多模态观察、分析、表述各类信息的认知能力。学生的多模态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传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两种方式进行。(章玮,2013)英语精读课的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在课前,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知语篇信息,通过视觉模态进行教材文字识读,找出疑点、难点。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的多模态教学以获取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听教师讲解,回答教师问题,主动提问,观看视频片段,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勇于交流和主动展现自己,达到课堂的高度互动。在课后,学生应依据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方法,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来自主学习以加强巩固当前所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30-02
农业院校包括林学、农学、园艺等很多需要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作为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重要的一环,毕业论文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质量也是衡量学校与本科生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做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贯彻以素质教学为导向的本科生培养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本科生的扩招,学校自身在师资与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以及大学生受到找工作与考研的影响在做毕业论文时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现在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1]。
一、农业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师资与设备不足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当前农业专业的毕业论文开始要求必须是学生本人通过做科研获得毕业论文所需的数据,因此,毕业论文要求每位毕业生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可以完成,同时相应的导师也需要付出较大精力与时间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在当前多数高校存在扩招的情况下,一些影响毕业论文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扩招导致师生比过低,有些老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比重大,对毕业生的指导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不足[2]。其次,由于一般本科院校本身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投入有限,导致当前许多老师没有足够的实验室空间,再加上部分仪器设备由于老化、损坏等原因而不能及时更新,每逢毕业季到来,经常会出现实验室扎堆,低值仪器不够用,高值仪器缺乏的问题,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3]。
2.毕业论文完成时间经常与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相互影响。许多院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常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考研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复试,没有心思认真做毕业论文,而没考研与考研落榜的学生多数心思放在找工作上,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4]。许多学生追求短平快,希望老师给个简单的题目,自己草草应付了事。农业类专业的学生多是实验类的毕业论文,由于本科毕业生开始做实验时多为生手,经常由于一些实验细节没有注意或自身的粗心大意而没有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而在实验失败或没有取得较好实验结果的情况下欠缺足够的时间重做,缺乏严谨数据支撑的论文质量可见一斑。
3.缺乏科研素养培养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当今许多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动手能力较差,缺乏与人展开良好协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由于放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许多学生在不具备一定科研素养的前提下就开始实验与论文的撰写,因此,许多学生实验记录的乱七八糟,当要写论文时常常自己都搞糊涂了。在查找文献、数据分析、基本的Excel、word与文献插入软件使用均相对生疏的情况就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所以经常看到一些毕业论文中存在文字编排错乱、文献输入格式不规范、制图存在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1.提前选定学生,早点开展科学实验。提前选定一个合适人选,再由选定的学生在本班内选择同学进行组队,形成团队。这样选定的学生,容易培养较好的合作性,易形成一个相互帮助与学习的良好团队,有利于培养每个同学的科研素养。在选定好学生后,先指导学生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务必掌握常用的仪器,在熟悉基本的实验仪器后即带领学生开展实验,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开始,这样避开其考研与找工作较为忙碌的大四。让学生对实验仪器有较多的亲手操作机会,增加其熟练程度。同时由于形成团队,一些工作量大的实验由大家共同完成,既减少单个同学工作量,又提高了效率,并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实验开始早,一些失误与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实验失败可以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补救或重做。
2.科研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鉴于多数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的科研素养普遍较低,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先让这些学生对照实验室内已制作好的简易仪器说明书进行自学,抽时间进行考核学生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必要的亲身示范。拟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试着写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把实验细节都写得非常细致,如试剂的配法,步骤要写详细,这样使学生对实验步骤了然于胸,在开始实验时可以有章可循,有案可据。在进行实验记录时,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与细节记到指定的实验记录本上,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具有必要的注释,便于数据的录入、核对与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先让学生熟悉相关文献尝试自我钻研,然后找时间对数据进行亲手示范,让学生逐渐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些数据处理的软件如Excel、Origin、SPSS等采用亲手示范的方法教会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3.科研的兴趣激发与对学生的激励。一定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榜样激发大家对科研的兴趣,鼓励大家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全程跟踪并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均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理想结果,获得一定的成就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现在部分学校对学生均要求学生要累积有一定数量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因此对从事相关实验的有重要贡献的学生均在发表文章中进行署名,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另外一方面有利学生考研及找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申请SRTP项目,凡申请到SRTP项目的学生每名同学均可以用于课外素质教育学分加分,由于肩负开展实验并完成项目的责任,同时也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4.毕业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经常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些学生马虎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因此,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强调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两年多数高校开始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答辩前,杜绝一些学生靠抄袭混毕业的行为,对个别学生毕业论得太差的同学要求其进行二次答辩。通过宣讲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端正态度,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教师在毕业论文撰写时期要催促学生及时完成,及时跟进并指出学生毕业论文的不足,防止学生写作方向走偏。对于错别字及一些格式错误等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指出其存在的错误,督促并检查学生进行修改。
5.答辩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成稿后,马上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这是向大家汇报自己成果的关键时期,更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答辩的质量,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毕业答辩PPT,对答辩要说的话可以写好答辩台词,反复练习,以控制好时间满足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要求学生对本人的毕业论到了然于胸,非常熟悉。为了避免学生在答辩环节出问题,可以组织学生提前进行预答辩,让老师与其他学生在下面挑错误。经常在预答辩时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减少在正式答辩时犯错的机率。
三、结语
本文基于本人在指导毕业论文中的实践与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做法,在这两年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一些不足之处也一直在激励着笔者在此方面的探索。毕业论文是对每一个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效果与各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每位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只有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取长补短,才可以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唐琳,罗玉双,王文彬,等.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0):109-110.
[2]张利霞,常青山.对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7):180-182.
[3]李春艳,李诚,龚江,等.农业类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评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56-57.
[4]颜安,张文太,盛建东.新时期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7):249-251.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Graduation Thesis of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s
CHANG Qing-shan1,ZHANG Li- xia2,ZHAO Yan1,WANG Lei1,GUAN Jun- chao1,YU Yu- lei1,XUE Jun -peng2,XU Kai-feng2
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意义;内涵;途径
作者单位: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道德责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和受教育者道德水平发展的心理规律,使其掌握一定的道德责任规范,并通过其内心体验,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责任感,养成道德责任行为习惯的活动[1]。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了责任意识淡化、人生价值错位、道德缺失和行为失范等道德责任方面的问题[2],医药类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些情况。而医药类大学生将来大部分要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学领域的风险性,更需要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因此探讨医药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1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基本要求
医疗卫生工作是一种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社会上有众多职业,而这个职业更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患者富有同情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生命极其尊重”应该永远是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信条,而其最基本的核心应是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具备道德责任,才能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接受患者红包、宴请,不向患者或家属借钱、借物;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等等。因此,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基本要求。
1.2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弘扬传统医德的基本要求
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都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一书中提出“大医精诚”[3]、清代医家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更是把医德具体贯穿、融化于医疗实践之中,摆脱医德游离于医疗实践之上的空洞说教[4]。医德要求医生有仁者之心,仁者爱人,故医家必须真诚仁爱为患者服务。医者以仁心施仁术,必会得到患者的敬爱和信赖,建立深厚的友谊,有些友情甚至终生不渝而传为佳话,也必然增加治疗效果。在当前商品经济浪潮中,医患之间缺乏感情沟通,一旦治疗效果不如患者理想,常因误解而引发医疗纠纷,这是医患双方都不愿发生的。有优良医德的医师,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避免尴尬的处境。医药类大学生要具有尊师重道的品德,要尊敬导师,得到他们的爱护和教导,善于向同学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集思广益,同时也要尊重真理和客观法则,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人敬重的医师。
1.3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受经济利益驱使和不良风气的侵蚀,部分人出现、乱收费、收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虽然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卫生行业的形象;部分医务人员只注重眼前和局部利益,缺乏严谨、踏实的作风,如问诊不详细,检查不耐心、诊断不准确、治疗不规范、护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以致引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患关系紧张,尽管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患者对效果期望过高,而现代医学水平达不到,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对医患关系有负面影响,以及医患沟通不畅等原因[5],但同时这也与部分医务人员的素质不高有关系。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患者不仅希望缓解病情,还希望得到心理、人文的关怀等,需要更加耐心、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因此对于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要求更高,医药类大学生更要具备基本的道德责任素质。
2 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内涵
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观的内涵包括自我责任观、他人责任观和职业责任观。
2.1 对自己负责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即培养对自我负责的一种态度。医药类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观是培养对他人、职业、和社会负责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6]。医药类大学生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一个人首先应对自己负责,人只有具备自我责任意识,才能启动内在动力,发挥创造性,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感。自我责任的基本内涵是:“自尊、自爱、自觉、自律、自主、自强。”要有对自己负责的勇气和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当对自己负责,学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我们要培养医药类大学生树立做人的责任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重视个人自身修养,重视锻炼身体与学习本领,提高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即使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从而成为一名积极向上、业务扎实、尊重生命、品行端正的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2.2 对他人负责
医药类大学生的他人责任观应包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宽容度人、信任他人。人生在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应该尊重每一个人,个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对他人的存在和发展充满同样的道德责任心,才能找到发展自己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依赖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承担责任,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他人对其负责,是他人对其负责的结果。因此,人生价值内容的本身,就包含着对他人承担一定责任。只有具备这样的他人责任观,才能对患者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和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不幸和痛苦漠然置之,才会尽己所能地为解决他人病痛而不懈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人文上的关怀。
2.3 恪守职业道德
应尽早培养医药类大学生的职业责任观。职业既是生存的必须,又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更是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类大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对于职业道德的要求尤为突出。自古以来,我国医家一直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在现代医疗行业中,更需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应做到救死扶伤,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为患者保守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等等。医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提前给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3 加强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途径
在医学类院校中,应探讨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合理实现路径。
3.1 教育内容 科学设置
医学类院校中,合理开设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以及现代职业道德的教育课程,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古代先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明财富,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克己奉公、精忠爱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博施仁爱、推己及人的仁爱传统教育,言行一致、重诺守信的诚信传统教育以及修己慎独、知行合一的修身传统教育等等[7]都对医药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加强古代医德的教育,治病救人、勤奋敬业、德才兼备、博施济众的古代医德观念,对于现代医德的培养仍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3.2 校园文化 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体验是诱发责任情感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道德责任的体验和养成,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活动方式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责任,活动前,确定活动目标,明确分工职责,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后总结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并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于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这是培养责任感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针对医药类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基本要求,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如关心自我成长、生态环保、敬老助残、关注弱势群体以及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责任感。
3.3 道德榜样 积极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应发挥教育者自身的积极示范作用。医学类院校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和责任意识,才能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影响和引导;其次要发挥道德楷模的引领作用。选择在岗位中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医德高尚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作为教育素材,激发医药类大学生对他们的尊重和敬仰,将抽象的道德规范人格化、具体化,以鲜活、具体、真实的形象影响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更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3.4 教育手段 灵活开放
当前,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平等、互动的特性进行道德责任教育。通过专题网站、校园BBS、个人博客等多种渠道,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超越时空限制平等对话、自由沟通,切实贯彻教育平等性原则,摆脱说教式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由、平等的对话中,领会道德责任的真谛,教育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参 考 文 献
[1]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131.
[2] 陈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4647.
[3] 李文鹏.医学伦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7:21.
[4] 李文鹏.医学伦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7:2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才类型;创业模式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研究对大学生所面临的创业困境做了深入的共性分析,比如融资难、创业经验不足、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等;同时也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策略,如建议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把他们培养成全能人才,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型尝试探索出符合他们自身的创业模式,这样才会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才类型
通过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将人才类型划分为T型、O型、H型和A型。
1.T型人才
同时具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大学生属于T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他们的学习能力极强,能够不断吸取新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在很多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由于这类学生大多会有较大的发明创造,所以将其转化成专利后作为创业项目的基础是他们的优势。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企业家要把创新的理念融于新产品的开发之中。只有这样,企业在创业之初才具有比较优势,才能存活下来。T型人才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也有自己的劣势,他们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能力而导致管理不善、团队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等诸多问题。
2.O型人才
同时具备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大学生属于O型人才。虽然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在专业技能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正是由于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当市场发生改变或者行业发展趋势出现变动,需要企业重新定位甚至转做其他行业时,创业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因而可以根据市场的动态更为灵活的选择创业方向与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跨领域的创业能力。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虽不像T型人才那样可在短时间内明确自己的企业模式和创新理念,可是O型人才所能涉足的领域极为广泛,这种人才既能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又能与人进行协商沟通,所以只要他们持之以恒,便可逐渐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企业发展模式。
3.H型人才
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相整合的大学生属于H型人才。由于具有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才(H型人才)在培养上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因此当前这种人才大多是由专业人才逐渐转化而来的。一旦成功转化,他们将成为整个社会的精英。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社会能力属于与人相处的能力,但凡涉及到人的问题都会与社会能力有关,因此这种人才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备协调沟通能力,为管理型人才。他们适合前期作为CEO或高层管理人员,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创立自己的企业进行运营。对于大学生来说,H型人才很难在学校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培养,所以将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相结合的创业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4.A型人才
当代各种教育理论所追求的均是三种能力的整合,认为三者整合的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与创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3]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现实中大多数个体都或多或少的具备三种能力并拥有相应的发展潜能,因此培养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互相整合的人才(A型人才)是可能的。然而实际上这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极难实现,它的要求更为严格,即便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大多也只是T、O、H三种类型人才的延伸与拓展,而并非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三种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
首先,三种能力虽然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似乎存在着矛盾性与冲突性。有目的的系统培养A型人才并非是三种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真正的将其整合于一个体系之内。其别强调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对由学科体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由行动体系获得的实践经验,必须通过思维方式作为媒介加以融合。然而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能力的养成,两者所附有的思维方式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彼此冲突:同时由于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对方法能力又都具有方式固着作用,所以用一种思维方式统一三者难度倍增。其次,三种能力的整合是一个耗费巨大的过程。就个体而言,如果单一能力或两种综合能力能够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满足,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将不会追求三种能力的整合;就社会而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类型与规格要求不一,只要满足其提出的标准,社会并不会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投入。最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发展若真能实现三者的全面发展,虽然在人口素质上实现了教育的意义,但在以竞争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又会陷入“人才饱和”的泥沼中,这显然是一种悖论。故而,我们现阶段所讨论的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是针对T型、O型和H型人才而言的,A型人才尚不在此研究范围之内。
二、不同人才类型的创业发展模式
1.经济协商科研开发模式
此模式十分适合于T型人才大学生的创业。所谓“经济协商科研开发”就是国家通过与中小型企业协商,拟定能发展中小企业的科研项目后由国家直接投资给普通高校进行研发。研发的成果既不归普通高校所有,也不归企业所有,而是由国家和政府确保其能应用、普及到每一所职业学校。经过新技术与新理论输入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会间接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目前我们应以国家为导向(投资和监管),以中小企业和普通高校为主体,积极走出一条“经济协商科研开发”的道路。该模式主要是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而提出的,但通过进一步延伸,同样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协商科研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将部分研究成果的专利使用权与经营权交给大学生或大学生团队(在校期间参与研发项目的学生通过提交市场分析报告、企业运营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方可申请),而政府和国家保留该项专利的所有权,以避免学生直接转让专利变现或被个别企业独占专利技术,由此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的有效进行。如果企业盈利,可在一定期限内向政府购买专利的所有权,从而进一步实施研发;如果企业运营不顺,达到一定时限后,政府可视情况对其进行干预(注资、引入运营或研究人员、变更专利经营者)。
通过这种模式,T人才类型的大学生以项目专利作为创业契机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相结合的优势,解决了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产品与技术的创新问题。
2.零起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