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出口贸易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5: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花卉出口贸易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64-02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相关理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原因

谈起绿色贸易壁垒,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刚开始其实并没有“绿色贸易壁垒”这一专业名词,其相关的概念都被包含在技术贸易壁垒之中,所以绿色壁垒其实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2]。从其背景来看,以下因素加快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迫切需要改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健康,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世贸组织也在相关文件中指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im to improve the use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pollution by setting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methods.They cover objectives such as energy efficiency,emissions performance,waste minimization and recycling,forestry management,and soil,wildlife and natural habitat protection.Becaus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et specified targets,they provide greater certainty about outcomes for the environment。”[3]

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已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为了重新崛起,西方各国开始考虑实行贸易自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GATT和WTO的运行,关税壁垒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受到了限制。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贸易壁垒应运而生[4]。发达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经济污染也给环境问题带来伤害。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国际社会不得不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其中WTO和GATT在对外贸易中也对环境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环保浪潮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绿色壁垒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主导优势,由此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尖锐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得不考虑从别的国家获取资源。另外,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便让检验不合格的进口产品限制在本国市场之外,因此使得绿色贸易壁垒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开来。

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总体现状

(一)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大,而且相对于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省来说差距较大。2006―2013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呈增长趋势,但相对于全省总出口额来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产品总出口额比率并不大,2006―2013年均未超过10%,这种趋势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

随着河南省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的扶持,农产品出口速度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在2014年,河南省共出口农产品达93.1亿美元,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至2014年河南省新增8家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总数已达17余家,位居全国第二。从出口种类来看,主要集中在香菇、蔬菜及其制品、果汁、禽肉等少数优势产品,而产量居全国前列的小麦、棉花、油料等出口量很小[5]。

(二)河南省农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6]。从2011年情况来看,河南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农产品分别达到7.12亿美元、1.47亿美元和1.13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6.25%、13.7%和10.51%,三大洲占河南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90.46%,而新拓展的市场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0%[7]。而三大洲都是绿色贸易壁垒比较盛行的地方,由此看来,河南省农产品还需向非洲、大洋洲等洲际国家开拓市场,加快农产品出口。

(三)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随着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比重仍然高于其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对技术和人才要求较高,而河南省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随着河南省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加工贸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已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来,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迅速。出口额由2008年的15多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28多亿美元,并且超过了传统贸易方式。

三、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改善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并研制出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另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河南省并不普遍,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能形成统一的出口市场,限制了河南省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二)广泛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对绿色壁垒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同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众多市场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而自愿组成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社会团体[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便纷纷要求进入中国市场,为本国农产品开辟国际市场,由此可见,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农产品的重要性。河南省目前虽然也建立了农产品行业协会,但目前只有4家,郑州市2家,南阳市1家,濮阳市1家。所以,加快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步伐,对于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转变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发展

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传统贸易方式。因此,农产品出口不注重对环保质量的检测,很容易因为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出口国家的检测标准而遭到出口国的绿色壁垒限制。而且出口初级产品的利润也较低,所以转变农产品出口方式,促使农产品出口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标准的加工贸易发展,对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十分必要。

(四)适应市场化潮流,开展绿色营销

现如今,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人们比较关注的营销方式,也更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因此,开展绿色营销也成为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一个有效手段。企业可针对贸易国特定的绿色壁垒,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探索相应的绿色营销方式,研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树立绿色形象,形成一个绿色营销体系[9]。在推广绿色品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加快农产品出口的步伐。

(五)做好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10]。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环境体系管理标准,在制定环境标准时综合考虑了其他国家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使标准能在国际社会中普遍适用[11]。因此,实施ISO14000标准是对外贸易的“绿色通行证”。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大部分是欧美国家,所以河南省企业必须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检验标准,使农产品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这样才能使河南省出口的农产品检验能够通过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标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 严艳荣,刘成群.绿色壁垒对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的SWT0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

[3] WORD TRADE ORGANIZATION.Harnessing trad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 greeneconomy[J/OL].https:///english/

res_e/publications_e/brochure_rio_20_e.pdf[J/OL].

[4] 桑玉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胡红月.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6] 何学松.后危机时代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2).

[7] 车.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J].中国商贸,2010,(4).

[8] 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篇2

0 引言

近年来,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又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周边邻省也已发生危险性病虫害。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全市乃至全省的松林也将面临毁灭性的危险,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把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列入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了把危险性病虫害的侵入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采取以下除治与预防措施:

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1 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坚持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强化政府行为,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1.2 具体措施:①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以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④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防止人为传播。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了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松林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松树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松林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松树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彻底除治。

3 及时对森林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3.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3.2 营林措施。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到100%;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100%;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3.3 化学药物处理。开始挂设天牛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16%虫线清乳油,名木古树每木注射16%虫线清乳油等化学防治松褐天牛。

4 加强检疫检查执法力度

4.1 对本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不准调运。

篇3

0引言

近年来,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又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周边邻省也已发生危险性病虫害。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全市乃至全省的松林也将面临毁灭性的危险,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把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列入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了把危险性病虫害的侵入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采取以下除治与预防措施:

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1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坚持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强化政府行为,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1.2具体措施:①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以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④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防止人为传播。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了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松林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松树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松林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松树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彻底除治。

3及时对森林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3.1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3.2营林措施。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到100%;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100%;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3.3化学药物处理。开始挂设天牛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16%虫线清乳油,名木古树每木注射16%虫线清乳油等化学防治松褐天牛。

4加强检疫检查执法力度

4.1对本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不准调运。

篇4

税收优惠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支出形式,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法定基准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对一部分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免除或减少一部分税收。而一般认为,税式支出(TaxExpenditure)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对基准税制的背离,给予纳税人的某种优惠安排。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税收豁免、税额减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税收递延、盈亏相抵、优惠退税、税收饶让、加速折旧等。从严格定义来讲,税收优惠的范围广于税式支出,但从实践来看,应使税收优惠尽量多的纳人税式支出体系,以便于对范围和数量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税收优惠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税收政策。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末即年代初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税收优惠不统一、内容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内容

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对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待遇的条款,其实质就是减免其优惠对象的税负,但方式多种多样,如对制造业的投资给予免税期和税收抵免,给予特定资产以加速折旧,对小企业按低税率征税,对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的税收待遇不同,对住房所有权的估算所得不征税,对无形投资的投资区分研究和开发支出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对现行的税收优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优惠币点转向“产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原有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转向“以产业优惠为王、区域优惠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对待,发挥了税收优惠在体现税法政策性上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明晰了国家产业扶持的重点。

2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三免三减半”

新税法将基础设施项目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由部分地区扩大到全国,适用对象由外资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听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非营利公益组织收入免征所得税

新税法中新设了此项优惠,对各类非营利公益组织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所得税优惠。同时,严格规定非营利公益组织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防止偷漏税现象发生。

4农、林、牧、渔业项目继续实行免征优惠

新税法继续实行税收优惠向农业产业倾斜的政策,统一了内外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所得免税政策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农、林、枚、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5从事环保节能项目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

企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6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力

在以产业优惠为重点的同时,新税法仍然保持了对区域优惠的关注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力。

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1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国实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来,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吸引了一批外资来华投资建场,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

2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投资方向

我国税收政策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社会需求总量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税收是消费和投资的一个变量因素,对个收入和支出增税将影响个人的消费支出;对企业收入和支出征税,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税收对需求总量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制订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增税的紧缩性税收政策,以控制需求总量;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经济萎缩时,选择减税和实行税税收优惠的扩张性税收政策,以刺激需求总量。

3扶持补贴的迅速及时,增强政策效果

税收优惠形式的税式支出,是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同时实现的,减少了税收收入的征收、入库等过程,直接形成了财政的补贴,因此,较直接财政支出更为及时,减少了政策的时滞,增加了政策的时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投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要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但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所证明。劳动要素由于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无限供给和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也不会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因此,投资形成的快慢,将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

需求、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通过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中,如果出现总供给过大或过小的经济失衡,既可以通过控制需求来取得经济平衡,也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实现经济平衡。因总供给不足引起的经济失衡,通常是由于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某些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通讯等部门发展滞后;而其它一些部门,如纺织、机械、建材、钢铁等出现了供给过过大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就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调节供给,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税收优惠的政策控制途径

篇5

一、乌鲁木齐建设中央商务区的必要性

中央商务区又叫中心商业区,译自英文CentralBusinessDistrict,简称CBD,其主要涵义是商务会聚之处,是在一个大城市内集中了大量的商务办公、信息服务、文化娱乐、高级公寓等配套设施,便于开展大规模商务活动的城市中心区域。如果这样的一个区域能形成,就必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起飞和发展。

乌鲁木齐地处亚洲腹地,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乌鲁木齐规划建设CBD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巩固乌鲁木齐在我国向西开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二是有利于乌鲁木齐国际商贸城城市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三是有利于提升乌鲁木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四是有利于加快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五是促进对外贸易与交流。

二、乌鲁木齐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条件与优势

(一)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外向性强

“十一五”以来,乌鲁木齐充分利用国家“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的政策,实行“东联西出、双向互补”的经贸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态势,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1个一类口岸、7个二类口岸。201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3亿美元,出口额67亿美元),占全疆的31.22%,较2006年增加85.74亿美元,年均增长25.01%。

(二)乌鲁木齐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新疆地处亚欧腹部,新亚欧大陆桥中心,是我国与中亚、欧洲连接的惟一陆路通道,向西有大西洋欧洲市场,里海、黑海西亚市场,波斯湾中东市场,周边与8个国家陆路接壤,毗邻中亚五国、南亚、西亚、中东、欧洲、俄罗斯,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3个二类口岸,是西部乃至全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联系的桥梁与枢纽,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通往中亚、西亚的咽喉和向西开放的窗口,其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枢纽作用十分突出。

(三)乌鲁木齐市场基础坚实

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批发零售网点约6.5万个,每千人拥有网点32个;全市5000m2以上大型零售网点32个,其中大型综合百货店20个、大型超市9个、大型专业店3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9家;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65个,年成交额310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152个,生产资料市场14个;综合市场79个,专业市场95个。以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亿元,占全疆的44.34%,较2001年增加556.3亿元,年均增长17.83%,增幅列西部省会城市第一。

(四)乌鲁木齐经济实力雄厚

“十一五”以来,乌鲁木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较“十五”末增长4.8倍,年均增长15.47%;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98.7%,城市经济特征十分突出。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5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730.1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3.08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5倍,年均增长14.65%;实现进出品贸易总额90亿美元,较“十五”末增长7.2倍,年均增长25.01%。预计2015年乌鲁木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8%。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CBD的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乌鲁木齐中心商务区开发模式和区位选择

以国内一些城市CBD开发模式和区位选择为借鉴,乌鲁木齐中心商务区拟采用离开老城区新建的开发模式,选址在新市区北部区域(以下简称“北部区域”)。该区域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北部,地处乌鲁木齐――昌吉中心地带和乌鲁木齐城市北扩的主要拓展区域之一,东起河滩路、西至乌昌一级公路,南起喀什东路和迎宾路、北至高速公路北联络线,总面积6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性好,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建设中央商务区独具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

北部区域地处乌鲁木齐一轴两翼空间发展格局所形成的扇形区域,南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东接米东区、西连昌吉市、北望五家渠市,两侧紧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头屯河工业区、铁路物流园,是米东区、昌吉市、五家渠市与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的连接点和融合发展的关键区域,是乌鲁木齐市北扩的重要区域。北部区域辐射范围见图1。

(二)交通体系完善

北部区域内对外拥有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其中航空交通通道――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航线113条,其中国内航线99条,国际航线14条,与国内外81个大中城市通航;铁路交通通道――准东铁路穿越该区域,拥有乌鲁木齐铁路货运站场之一的东站;公路交通通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等级公路、乌昌一级公路和安宁渠路。

内部已形成了“四纵三横”的交通网路,其中纵向道路包括北京路、天津路、长春路、文光路四条南北走向的城市干道, 横向道路包括北外环路、 纬二路和纬六路三条东西走向的城市干道。北部区域交通体系见图2。

(三)土地开发潜力巨大

北部区域总面积68平方公里,土地构成以戈壁地、采砂形成的砂坑地及部分农田组成,其中砂坑地面积约20000亩,占北部区域总面积约为五分之一,经回填和处理后,可直接转变为建设用地。此外,整个北部区域除部分交通、电力设施外基本没有其它基础设施,便于整体规划和统一开发。

(四)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独特

北部区域外邻植物园、新城公园,内有大规模的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生态园基地、四工苗圃、葡萄长廊、开阔草坪、花卉园区等,景观与生态共生,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该区域南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20多家等科研所,新疆财经学院、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30多家大中专院校,自治区图书馆,自治区体育中心,为北部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文化、科技基础。

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金融机构进入乌鲁木齐,建立它们的总部,引发众多行业聚集,这必然对中央商务区的高档办公环境产生大量、持续的需求。乌鲁木齐加快建立 CBD 将有助于接纳来自于国内外的服务、贸易、金融、证券、商务等行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乌鲁木齐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参考文献:

①刘涛.CBD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②赵群毅,秦波,周一星.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区位选择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6):56―58

篇6

中国分类号:J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11-3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苏州、广州、北京为代表,各自形成了地方牙雕的色彩。苏州牙雕典雅醇厚、文化气息浓厚;北京牙雕古朴典雅、带官宦气质;而广州牙雕精细工整、玲珑剔透、富有装饰性。

广州牙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广州就有象牙雕工艺了。在《淮南子》卷18《人间训》中说:“秦始皇统一岭南,其目的之一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1983年,在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赵昧墓西耳室,就出土了5支原支象牙,但已全部朽裂,同时出土了其它牙雕器物,如象牙厄、象牙泡钉、象牙算筹,残牙雕器等,这是广州最早的汉代象牙雕刻品的历史实物见证。晋代,广州出现了象牙编织的精湛工艺,据王隐的《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细簟”。足证当时广州工匠已掌握了牙雕塑技艺。在南越王宫遗址唐代地层里出土了象牙圆雅人头像及一些象牙加工碎料,这说明广州的牙雕工艺一直在持续发展。但是,清初前,广州牙雕并未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苏州样,广东匠”说明广州牙雕尽管工艺水平高,但还处于对苏州牙雕的模仿状态而已。到了清代,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繁荣的对外贸易,促使广州牙雕迅速发展成为在中国牙雕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南派牙雕。

一、广州牙雕地位的确立

1644年,清世祖统一中国,各行各业都有待重整旗鼓,百业待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实施“海禁”政策,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东南亚、非洲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为广州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广州文化、经济得以繁荣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汇,带动了广州牙雕工艺水平的提高,广州牙雕在这个大前提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广州象牙雕刻和牙丝编制的工艺精细巧美,深得宫廷显贵喜爱

广州象牙大多来自东南亚,广州象牙雕刻与牙丝编制工艺凭借进口象牙的方便条件得到发展。精美的象牙制品被清代广东官员作为土贡进贡朝廷。据《宫中・进单》所记可以窥见一斑:雍正九年五月初一日广东巡抚鄂弥进象牙面扇5柄;同年四月二十一日广东总督郝玉麟进象牙扇4柄;雍正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广东巡抚鄂弥达进牙扇5柄;同年四月二十一日广东总督郝玉麟进牙扇4柄;雍正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广东巡抚杨永斌进象牙葵扇50柄、鹤顶牙扇5柄;同年二月二十八日广东总督鄂弥达进牙扇5柄,牙牌掌扇50柄,牙香囊100枚;雍正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广东巡抚杨永斌进牙扇5柄、牙席2副、牙枕4个、牙座褥4副;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广东海关监督毛克明进象牙席2床;雍正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广东巡抚杨永斌进象牙扇5柄;同年闰四月十九日广东巡抚杨永斌又进象牙扇5柄。上述雍正时期广东官员贡进内廷有象牙雕刻和牙丝编缀两种。牙丝编缀在清代广州象牙工艺中堪称一绝。它首先将硕大而坚硬的象牙劈成篾子,再编缀成席、枕、座褥等凉爽宜人的夏季用品,以及编缀大小龟背纹或线纹等牙丝工艺品。由于用料贵、耗料大、工程复杂、劳民伤财,激起民愤。雍正二十年降旨严禁广州编制牙席,乾隆朝继之,牙席编制遂绝;然而,牙丝编缀工艺仍代代相习,根据宫廷装饰陈设需要,设计制作用料较少的工艺品,如牙丝编织扇、牙丝编织灯笼、花篮、香薰等,象牙工匠师精心构思、精工细做,将编织与浮雕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独具特色的新型装饰风格。广东官员向内廷进贡牙丝宫扇即为明证。乾隆五十九年四月十八日两广总督长麟仍进牙丝宫扇5柄;同年四月二十三日广东巡抚郭世勋也进牙丝宫扇5柄。据《宫中进单》所记,从雍正至乾隆年间,每年岁贡中,广东官员均以牙丝编织执扇五柄或十柄按数向朝廷交纳。这些进贡用来陈设用的象编织扇,有的交到圆明园,有的直接交到宫内敬事房,也有的被送往热河等行宫。可见,广州牙丝编缀因其工艺精巧细密、雍容华贵,迎合了宫廷显贵的需求,并深得其喜爱。

(二)广州牙匠当差宫廷造办处,影响了整个内廷的象牙雕刻艺术

广州象牙工艺精湛,技艺高超,作品美仑美奂,得到雍正乾隆等历朝皇帝的欣赏。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记载,自雍正至咸丰年间(1723年-1861年),留有名字的广州牙雕艺人就有十五名之多,他们为宫廷牙雕的繁荣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雍正七年(1729年)由广东巡抚祖秉圭荐举,陈祖章入清宫造办处牙作当差。当时,施天章等人在造办处牙作已效力多年(施天章,嘉定人,封锡禄入室弟子),善工竹雕,雍正时期在造办处极为活跃,担任“序班”。陈祖章进入牙作之后,施展技艺,在苏州南匠控制的牙作内显露锋芒。因失势,施天章辞职回乡。乾隆五年由陈祖章领着一班广东牙匠顾彭年、萧汉振、陈观泉(祖章之子)以及常存,按画院处员外郎陈枚的画稿用了一百多天时间完成象牙雕极品“月漫清游”册12页,此册页刻画宫中仕女从正月到十二月的节令生活,均以象牙雕刻为主,分嵌各种彩石、青白碧玉、红蓝宝石及玛瑙、玳瑁等,布置成各种景物。它是一种风俗性的牙雕杰作,“月漫清游”册运用广州牙雕特有的“镶嵌”技法,集中了能工巧匠于一堂,反映了十八世纪牙雕工艺和镶嵌技术的发展水平。它标志广东牙匠开始垄断宫廷牙雕的创作,地位越来越显赫。乾隆时期被召进宫廷造办处当差的广州牙匠有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司徒胜、黄兆、李爵禄等人。他们都是出类拔萃、技艺高超的牙雕艺匠。其中,黄兆从乾隆十四年进内行走起至乾隆六十二年,在造办处牙作效力达四十八年之久。可以说,乾隆时代造办处牙作是以广东牙匠为主体的,内廷的象牙雕刻艺术基本上由广东牙雕艺术变化而来的。

在《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和广东地方志等都记载了广州牙匠在宫廷造办处当差的相关活动资料。

陈祖章清代著名广州象牙雕刻家。在清宫造办处当差共十四年,为清宫制作了许多象牙雕刻品,以“月漫清游”册最为突出,最后以“年迈眼迟,不能行走”为由,“恳祈回籍”。

萧振汉清代著名广州象牙雕刻家。乾隆三年(1738年)入清宫造办处当差,乾隆六年(1741年)参与牙雕“月漫清游”册页的创作生产活动。

黄振效清代著名广州象牙雕刻家,是擅长高浮雕的高手。因雕刻象牙“渔家乐笔筒”进献清宫而受到乾隆赏识,于乾隆三年(1738年)奉召入清宫造处牙作供职。他制作的象牙雕刻品有笔筒、臂搁、火镰套和花囊等。因技艺高超,故有些作品被乾隆帝恩准刻上其名款。乾隆九年因患重病而回乡。

黄兆清代广州著名象牙雕刻家。他从乾隆十四年(1749年)进入清宫造办处,至乾隆六十二年(1797年)为止,在清宫当差效力达四十八年之久,曾雕刻过“五百罗汉朝圣”等作品。

李爵禄清代广州著名象牙雕刻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进入清宫造办处牙作,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为止,他在造办处二十余年,专做象牙活计,以“仙工”出名。制作了“象牙雕玲珑套盒”、“象牙仙二塔”、“象牙佛”、“象牙观音”、“象牙花篮”等作品。

杨有庆清代广州著名象牙雕艺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广东海关监督德魁荐入清宫造办处牙作当差,接替当时患病已欲告退的象牙雕艺人李爵禄之职。杨有庆入值造办处牙作提交的第一件“试做”成果是一件精巧的小象牙盒和一份他设计的图样,乾隆帝过目后,对其手艺表示满意,遂获准正式进造办处牙作供职,专做象牙小盒活计。

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广州著名象牙雕艺人入值清宫造办处当差的还有杨维占、陈观泉,司徒胜等人,他们在清宫中用他们灵巧的手艺,高超的技艺,创作了许多艺术精品。

从《清档》记载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乾隆时期广州牙雕在造办处南匠中的地位渐高,而作用与日俱增。由雍正时期附庸于苏匠的地位,经过乾隆初年与苏匠的反复较量,终于取得优势。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作为地方特色的广州牙雕正在影响宫廷牙雕。二、行业组织的成立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州象牙雕刻品作为西方人的旅游纪念礼品和外销品出口到西方。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在广州现在的解放中路和惠福路交界附近出现了专营象牙制品的店铺。清嘉道年间,广州牙雕业迅速发展,居全国前列。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出现了牙雕业行会,以规范行业的运作。清末,又成立了大牙行,且在广州小新街设有象牙会馆。这标志着广州象牙雕刻行业能有序地持续发展。

(一)象牙会馆

咸丰三年(1853年),中国民间的牙雕艺人在广州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象牙手工业行会组织―――象牙会馆。象牙会馆下设两个堂口:“慎玉堂”和“怀仁堂”。“慎玉堂”又称贡行,是以经营艺术性较高的商品,并兼做牙雕贡品为主,如:人物(以历史故事题材为主)、象牙球、象牙塔、梳妆用品等精致高档的象牙雕刻。经营方式是由商号承包,产品制成后,先由地方官员或粤海关有关的官员过目认可,贡给朝廷珍藏,其余由商号自行处理,或零售或出口外销。当时贡行行址在今广州海珠路三府前41-43号。著名的贡行商号有联盛号、同盛号、同兴号、顺记、伍晋记等。贡行的所有商店负责人,均是学徒出身的手工业作坊业,他们实行“师傅带学徒”的方式传承,严禁妇女从事象开雕刻工作。贡行的产品独精,均由闻名的工艺牙匠设计制作,工艺品的风格化和多样化是贡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是区别洋行的主要原因。

“怀远堂”又称洋行,是以制作光身的民间生活用品为主,大多是内销。产品有筷子、烟嘴、图章等。虽有制作出口人物象牙球类,但艺术价值较低,主要以统一规格,批量出售。从业人员不少。

(二)大牙行

清末民初出现了大牙行,由于严格的行规,使得一些不属于贡行或洋行出身的自学成材的象牙手工业作坊主不能自立门户,于是成立大牙行。他们以别具风格的作品示众,得到欢迎。大牙行比贡行的陈规陋习简便,以带徒为主;在组织原料的进口上,对贡行有所威胁,于是贡行商号开始转向大牙行,大牙行成为民国初年贡行的替身。

三、广州牙雕三大工艺特点

(一)精雕细刻、玲珑剔透

精雕细刻、玲珑剔透是广州牙雕的工艺特点,也是广东雕刻工艺的特点。广州乐雕吸收了木雕,竹雕的技巧,并有所创新。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故刀工技法多种多样,尤善于综合起突、隐起、阴刻、镂雕、钻雕于器物一身。镂雕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能实现。至清晚期,这一特点更加发展并走上极端。如最具代表性的“镂雕多层象牙球”、为祝贺慈禧太后40寿辰而制作的贡品“象牙船”,就是明显例子。与镂雕相近的技艺有通雕,把镂雕、通雕结合运用是广州牙雕的一大特点,其代表作如“画舫”。

象牙圆雕一般采用整段象牙材料,雕刻成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一般桌案摆件和人物类雕像多采用这种表现手法。广州市文物总店藏有一件清代“大国大封相”的人物象牙座件,它运用了镂雕,通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完成,人物形态各异,雕工精细,充分体现牙雕工匠鬼曲神工的超群技艺。

浮雕是在平板材料上表现立体层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造型形式。象牙浮雕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广州象牙雕刻往往根据器物形状巧妙地进行各种浮雕,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立体感很强的层次效果。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象牙雕花卉圆粉盒,此盒作于19世纪中叶,是广州象牙作坊牙匠根据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特意为清宫的嫔妃精心设计制作的。作者采用深浮雕技法,在立体圆形的象牙粉盒盖顶端,围盖钮刻着两条戏珠行龙,行龙威猛且盘绕。盒壁通体深刻牡丹、、月季、葫芦等果实花卉图案,寓意“富贵平安、福寿绵长”。盒盖内壁嵌有一面小圆镜,灵巧方便,配上规矩工细,构图考究的盒壁,使作品显得雍容华贵,充分体现出清代广州象牙雕刻的风格。

(二)讲究牙料漂白,善用“茜色”,富有装饰性

广州牙雕讲究牙料漂白。广州牙雕在雕刻之前,首先对材料进行特殊的漂白处理,使牙雕作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保持象牙质白莹润的效果。这是广州牙雕与苏州牙雕最明显的区别。苏州牙雕一般不做漂白处理,接触空气和尘土后,牙雕表面泛黄,时间愈长,黄色愈重。

广州牙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镶嵌”和“茜色”的特殊工艺,突出象牙雕刻制品在视觉上的华美和新奇。牙雕中的镶嵌,是指象牙雕件与其他多种材料(如:柴檀木、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组合镶嵌于同一件器物上,使图案的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同时这种镶嵌榫接,突破了以前整块牙料雕镂不能做大作品的局限。在象牙制品上“茜色”为清代广州牙雕的一大特色。“茜色”即染色,是用茜草等各种植物的色料,涂染在象牙雕作品的表面。广州牙雕的茜色,色彩斑烂,更富装饰性。清代“牙雕广东十三行图插屏”,工艺精湛,茜色淡雅,是广州牙雕巧妙运用茜色的代表作。

广州牙雕中的镶嵌、茜色,强调的是工艺作品的整体装饰性和立体感,与苏州牙雕中维持或突现象牙质地的美感,透出典雅厚重的文化内容截然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毋庸置疑,广州牙雕的这种追求,与它的进出口贸易地位和所受的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

(三)题材丰富、造型百态

清代广州以其天时地利的特殊条件―――唯一贸易港口,促进了其牙雕工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牙雕作品除了进贡朝廷和内销外,还成为主要的外销工艺品。广州牙雕在充分发挥雕刻、镶嵌、编绘的技巧上,注意品种创新,并以其丰富的题材,千姿百态的造型,赢得人们的喜爱,如:显示其镂雕技艺的象牙球、香熏、宫灯、花篮,火镰套,方盒、镜奁和瓶类;显示其编织技巧的象牙席、开扇、灯罩;显示其“茜色”和“镶嵌”工艺的立屏、挂屏、笔筒、鸟笼等。

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牙雕作品上的装饰除了传统的题材,还吸收了外国一些图案。如大卷叶西蕃莲纹、写实花卉等,整体布局繁而密,不见留空。同时吸收了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使作品更有层次,更富有立体感。

四、清代广州象牙雕刻的典型特色

在广州牙雕的丰富品种中,以象牙扇、象牙球、象牙灯、象牙龙船为清代广州象牙雕刻的典型特色。它们集中反映了广州牙雕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纷繁奇丽、装饰性强的特点。

(一)象牙扇

牙扇是用象牙劈丝、磨光、编织等技法制成的。清代广州象牙扇奇丽精巧、雅逸华贵,充分展现了牙雕匠师高超的审美情趣和编织技艺,创造了工艺品的典型。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清代象牙镂空嵌画折扇,制作于十八世纪,做工奇丽精巧。该扇由二十八档象牙片组成,两条边上是粗档,中间的牙片厚薄均匀,上下一致。每档扇骨以极细密的镂空金线纹为地,扇骨的上部顶端,修刻成半圆状,镂空雕出瓣纹,扇中央有三个开光区,左右分别雕饰镂空斜方格网状纹和瓣纹。中央的开光区嵌绘一幅小的山水人物画,画中描绘一对男女在园林中漫步的情景,此画设色艳丽清雅,线条明暗分明,显露画工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技法。

(二)象牙球

象牙球在明代又称“鬼功”,是最富特色的广州象牙雕品种。其独到之处是用一块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镂空成层层相套的球体,球体精巧剔透,各层镂空雕花,转动灵活。清代嘉庆年间,广州牙雕艺人翁玉章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能够镂雕多层可以转动的牙球,成为广州近代象牙球镂雕工艺的创始人。象牙球制作要经过选料、裁料、铣车成球、钻孔眼、镂脱分层、球面浮雕,内层戳花,打磨成品等多道工艺。其中镂脱分层技术性强、难度大,制作者无法看到刀具在球内的游刃,全凭感觉和技艺控刀,堪称鬼斧神工。

(三)象牙灯

象牙灯早期多为顶立式,和瓷器中的薄胎皮灯造型相似,比较简单,后来,牙雕艺人注意品种的改良创新,通过把人物故事与雕刻技艺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雕刻“宝莲灯”。宝莲灯是一盏玲珑通透,子母结合的大型走马灯。它外面刻有几组莲花形状的浮雕图案,内层的转桶雕有“初会”和“劈山救母”两幅代表故事的图画。一只展翅飞翔的云鹤衔吊着走马灯,在它的下边是一群载歌载舞的仙女和底座上三圣母与刘彦昌成亲的欢乐喜庆的情景相映。整体华丽堂皇,观赏性强。

(四)象牙龙船

象牙龙船为广州牙雕出类拔萃的又一代表作品。它是先按牙料大小设计并雕刻船身造型,再从船身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立体设计,雕刻每层所需的构件,然后把雕好的各个构件以多种拼接方法镶嵌成多层的大型牙船。这些牙船如微缩的古代豪华游船,船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门窗开合自如,人物众多,神态各异,配上精致的灯饰、飘扬的彩旗,气势雄伟壮观。广州博物馆藏有清代象牙雕龙船,此船长93厘米,宽17.5厘米,最高点53厘米,是当时为慈禧太后40岁诞辰而制作的贡品。船体用多块象牙拼装而成,分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船舱分三层,船底层有28人,其中船首5人,舱内6人,左右船舷浆手各8人,船尾舵手1人,中层13人,顶层刻2鸟,各层布局合理,构思巧妙。船体保持象牙质地天然白色,人物、花草、旌旗等多施彩绘,相映之下更色彩鲜明,另外在人物的刻划布置上则寄寓万寿吉祥之意。该象牙龙船采用通雕工艺,使作品整体玲珑剔透,精巧富丽。它充分地反映了清末广州牙雕工艺的高超水平。此船于1963年5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移交广州博物馆收藏。

清代广州牙雕是岭南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在全国牙雕艺坛上独占鳌头一百多年。它显现了东方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多样性,并以其技艺精湛、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等多方面艺术成就令世人叹为观止。它给后人留下繁花似锦、争妍斗丽的艺术财富是不可言喻的。

参考文献:

[1]王子今.西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料为中心(见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山大学历史系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编著《南越国史迹研讨会论文选集》P131―139)[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赫崇政,成昭平,蔡国声.竹木牙雕[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4.

[3]林明体.岭南民间百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219-221.

[4]朱家,曹者祉主编.中国古代工艺珍品[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11.

[5]杨伯达.从清宫旧藏十八世纪广东贡品管窥广东工艺的特点与地位(见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6]杨伯达.元明清工艺美术总叙(见于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