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专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5: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种植专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种植专业论文

篇1

2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并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规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包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因材施教,切实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种植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引导和自身的学习、模仿、反思,了解种植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操,让自己在专业课学习中成长为思想高尚、知识够用、技术精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专业课教师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做人,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如《农业经营与管理》(经济合同)这一节的教学方法,可先用案例示范教学法使学生了解经济合同的条款和经济合同履行的内容,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程序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再用模拟教学法模拟现场,让学生扮演谈判双方的角色,就合同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双方确认后,完成合同签订;又假设双方发生纠纷时,双方如何自行协商解决或调解仲裁及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等以一系列模拟活动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重学法、活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种植专业课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以学为主、教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效。

3遵循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的教育性性规律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种植专业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应使学生养成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等良好品性。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如在《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找出本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防御对策、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基本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利用和保护农业环境资源的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当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思想道德因素,将其自然渗透在种植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而不能生搬硬套。

4坚持专业课的实践性原则

做到学以致用种植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采取以实验实习基地为课堂进行实地示范操作和实物教学的方式,让种植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空洞抽象的,以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种植专业课教学特色。如学习《林果生产技术》(嫁接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时,专业课教师可把学生领到果园进行讲解并实际操作。这样面对实物,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使教师易讲,学生易学,其基本嫁接、扦插要领也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将各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发挥最佳效果。面对农作物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单纯的种植专业课课堂理论教学就存在着不足和缺陷,而实践教学也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实施,往往只能了解表面和部分技术环节,不能形成完整的实践过程。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展现农作生长及生产技术的整个过程,就能很好地解决专业课教学实施环节的不连续性问题,使学生不受环境影响就能学到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对种植专业课的某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部分,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就可以使抽象的内容视觉化,让学生能简捷直观的了解,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第三,可通过现代网络信息化资源资源,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专业课教师要根据种植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合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以取得整体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6坚持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就是要讲求实际教学效果,把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试金石。对种植专业课来说,教师要对本节课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改变旧的接受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思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更好地实现种植专业课的教学目标。

7把握课堂教学时空观

确定教学内容“广”“深”“新”对种植专业课堂教学时空观的把握,直接决定教学成效的高低。首先,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时间观念。一方面要把握时间的长度,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要把握教学的速度和节奏,掌握种植专业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教学时间密度,避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空间观念,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强化种植专业课课堂教学空间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合理确定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广度(教学内容的份量)、深度(知识体系的层次)和新度(教材中新知识有效成份),做到课堂教学内容份量适中,教学实施由浅入深,知识“新”“旧”结合、以“新”为主,实现高效的种植专业课课堂教学。

篇2

2.教学理念落后,需要创新发展。电子专业实训课本该是有实用特色,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程,近几年大家也提出了不少关于电子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而这些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把旧的学习内容拆解细化,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让学生学习掌握。学生在学习起来看似很感兴趣,实则实践的技能和练习的产品严重与市场脱节,与中职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及不相符合。即便学生练习的各个套件都有成功品,其实只是低级的手工品,算不上实际的产品。许多中职电子专业老师面对学生往往产生这样的感慨:电子专业不好学,学生学会不容易;电子专业不好教,关键没钱烧。我认为这是电子专业教学理念上出现了问题,即便提出了很多教学方法,但教学理念没有得到丝毫的创新发展,整个中职电子专业萎缩的现状仍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二、创新与发展

中职电子专业面对以上分析的困境,我们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让电子专业重新焕发生机,做大做强呢?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中职学校里的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少开或不开,如《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等。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素质达不到学习这些课程的基本要求,令一方面这些课程对我们的学生就业帮助不大。我们可以结合中职生特点多开一些动手多原理简单直接的课程,如我们学校的《空调制冷专业》学生在知道空调制冷原理后,动手自己制作加工组装空调制冷系统,并模拟运行,效果不错,今年学生还代表安徽省参加了空调制冷国家比赛。

2.跟上市场需求,更新技术水平。在多年的教学观察中,笔者发现不少学校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是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如有的学校教授的《家电维修》课程,还在教学生维修十几年前的黑白电视机,还在教学生维修装磁带的录音机;《电子技能训练》课还在教学生怎么组装调幅收音机。我们应该放弃教授这些过时的东西,应该结合市场需要教学生就业就能用到的,教市场上比较流行,贴近生活的产品技术。如前些年比较流行的电脑硬件维修,因为是市场上流行的维修技术,学好了就容易就业,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感性兴趣,效果也不错,笔者所在学校就有不少学生目前在本地从市电脑硬件维修行业。

篇3

1.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兼并重组、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体制的改革等,都导致了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趋不稳定。而稳定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计划、从业教师、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师知识体系等适应不了企业的快速变化,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断裂。

2.实训场所的缺乏和落后影响教学的质量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基地难以建立,实训方式单一。由于学校缺乏二次开发能力,所有的实训室都是由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相关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交付使用。由于经济及其它各方面的因素,许多实训室的设计功能单一,没有兼容性。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实训室难以建立或无法及时更新,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

3.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和影响

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体制的制约,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中职教育仍然处于标准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训老师;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环节程序化、标准化;实践性教学也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且由系部统一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必将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二、解决教学与职业环境相脱离的措施和办法

1.通过开展互动式教学,完善课堂内教学体系在管理类的教学课程中,要拿出一半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也是管理学课程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以讲解为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分析各种实际管理问题,采用学生分小组讨论、上台发言、自我评估、模拟管理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活动,要利用经过整理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

2.积极开展校内模拟实践活动,弥补课堂的不足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必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以验证和提高,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必然成为专业实训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各种理论知识及单项技能训练结束后,利用学期末的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活动。如可以系统模拟一家公司从组建到营运的全过程,以创建公司为主线,让学生小组设计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学生可以通过各项模拟活动如总经理就职演讲、领导风格优缺点分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组织机构设计、团队合作、招聘模拟等实训项目,再现实际管理中涉及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

3.在企业建立契约式实训基地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由企业定期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设施和机会,学校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种形式由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一部分实习成果直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篇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相继出现,这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对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机构,契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职业中专学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革新会计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职业中专院校的会计教学而言,在教材体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第一,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会计教材较少,不少院校直接使用会计本科专业的著名教材来进行教学。可是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在教学特点、教学宗旨、学生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就业。第二,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常常出现出版时间长、修订不及时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旧知识又不给予及时的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效果,也不能使学生及时的把握市场动态。

(二)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如今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多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现今的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凸显出了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强大需求。中职教育要考虑到市场需要,在会计教学中过于偏重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只会使学生与市场脱轨。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性课程,但实践课程却很少,因而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严重脱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而言,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学生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此外,职业中专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章节的课程讲授。会计本就是一项复杂而乏味的工作,长此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进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完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教材的使用,应打破现有的模式,让专业的中职会计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特色来引入优秀教材。在教材选择上,应该从多方面去衡量教材,如:是否内容规范新颖、是否与市场需求契合;各章节模块是否明晰、要求是否明确;交叉内容的处理上是否衔接合理、是否具有整体性;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综上所述,我认为学院可参考部分会计资格考试的指定辅导用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考试指定书都是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财税制度来制定的大纲,内容修订及时,知识构架也比较符合市场需要;二,教材难度适宜,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对考试指定用书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另一个重点。此处要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教会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综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对此,笔者认为:除了常规理论课程的学习,校方还要与各行业校外实习单位进行联系,以参观、见习、访问、调查研究等形式,从不同方面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运用;或建立相应的会计模拟实习基地,引进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企事业账务供学生学习与体会。在模拟实习的过程中,务必要聘请专职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让每一名学生能明确了解及熟悉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深刻领会到单、证、账、表之间的数据联系与业务逻辑,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除了教材与实践外,教师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多学习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在讲授账簿的种类、设置原则时,可以利用图片呈现出企业的部分表格,并用音频对企业的常设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的设置原则和用途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强化了学生记忆。另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让学生接触会计实际工作的模拟资料,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共享性的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总之,会计活动是多样而又复杂的。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要从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几方面大力革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日后的会计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5

二、教学方式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对老师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性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就越快,信息交流量越大,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筑规范

教材与建筑规范结合的力度较小,就我们学校而言,一些老师在进行建筑专业课程教学时往往局限在对教材的说教,缺乏和建筑规范的有机结合,导致一些学生对这一块的思考缺乏逻辑性。如2006年,我们开始实施《住宅建筑规范》,教师在讲授“房屋建筑学”这门课时,可以和这个规范相结合,但是一些教师却按照书本循序渐进,没有把这一规范穿去。我国建筑专业在建筑规范应用教材方面还处在空白阶段,缺乏一些使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可以直接使用和应用的教程。这使得毕业生尽管进入了建筑单位,但由于对规范不熟,无法尽快进入实际工作,阻碍了综合能力的提高,往往还要进行建筑规范的学习和培训。

2.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建筑工程测量中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仪器的基本操作,如何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建筑CAD》这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专业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将来从事建筑设计,简单绘图打好基础,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3.课堂外教学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广阔空间,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如教师可以建立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网咯课程教学网站,把PPT,建筑规范,试题,补充知识放到网站上去,以便学生查阅,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自主学习资料。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让在校学生参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提高教学实效。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QQ进行师生沟通与交流,将答疑空间移到校外。

三、实际操作

建筑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践课为重点,实践题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工程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操作,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践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篇6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6-01

1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失误

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语言文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语文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素质进行培养,也就是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培养。要想将学生的能力予以快速良好的培养,就必须进行语言的教学。但是中专老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总是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把阅读课作为文章分析课进行讲解,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结构框架的分析。在全套的语文教材中,“语体”知识在里面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于相关的知识短文,语文老师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解,讲解的内容只趋于表面化。就语体知识而言,老师应该把课文中语体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课后的练习题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后予以完成,并在之后进行课题的讲解以及答案的公布。总之,在中专学校的教学课堂中,语言文字的感知品味和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一种“点缀”,不能成为阅读课的教学重点。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时,也只是单纯的从文章结构进行讲解,对于语句的连贯性、词语的合理性训练的时间非常的缺乏。在学生写作的文章中,频繁的出现错别字和病句,语段中语句的顺序也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性,老师在进行作业的修改时,也只是单纯的标注错误之处,并不进行适当的修改。

1.2教学过程轻视操作训练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课文的分析,老师在课堂上演唱独角戏,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其少,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对于说和写来说,老师只重视训练的形势和次数,对于学生的训练结果和训练质量都不予以检测,导致学生的训练不踏实、不深入。人的基本素质是在不断的操作和训练之下形成的,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的训练和操作之下才能有较好的效果,要想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必须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力度,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之下才能进行有效地培养。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写和说的训练上,开展的训练课程也非常的少,学生的写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在作文派发下来之后,学生也不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弃之一边,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2针对问题探讨出的解决对策

2.1加强理论教学,钻研教学规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专学校面对的挑战和困难越来越多,从1998年开始,中专学生都是在学校的安排之下进行工作,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中专学校面对的一大难题。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分析,老师应该加强理论的教学,钻研教学规律,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识水平予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尽可能多的阅读中外教育学家的教学论著,对教改专家的经验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站在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学校应经常性的邀请专家进行教改动态的讲解,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教学的第一信息,以此来开阔语文教师的视野;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展观摩课,在一定的时间段举行教学技能的比赛、课堂研究以及教改实验,不断补充老师的教学知识,从而提高老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2.2加大语言教学力度,强化操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1)合理的利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科学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巧妙的组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现在的中专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在众多的教材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如“国家教委司职教组织编写的《语文》,该教材一共分为四册,该教材的具有明显的中专特色,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文体知识和文章知识的编排上,按照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分序编排,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内容都明显的表现出来,推动老师的正确教学。

(2)进行扎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写作的训练,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写作之前,老师应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理顺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写作之后,老师应把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将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并为学生编写出修改的思路,在写作作品派发到学生手中之后,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作品的修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样学生写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从“半成品”转变为一个“成品”。

参考文献

[1]郭敬.浅谈中专语文教学[J].神州(上旬刊),2011,(11):29.

篇7

1.2教学、实践设施落后由于电气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其教学和实践设施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规模教学或资金不足,导致其教学和实践设施不足或者落后,只有少数形成规模的或者资金充足的中职院校配备了数量不多的教学设施,例如数控机床、线切割机床、铣床等。但学生数量较多,实际操作的次数很少,加上时间一长,已有的设施变得落后,因此,制约了学生对新技能的学习。

1.3教材内容落后教材内容的落后是影响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所用的电气专业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内容脱离实际,并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性和衔接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对教学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师资力量匮乏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专业教师,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老旧,且对新知识吸收较慢,另一些年轻的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教学热情充足,但教学经验不足。两者都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上最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

2中职电气专业教学策略

为了让我国的电气专业教学得到有效提升,向社会输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中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当前我国对电气人才的实际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主,偏重实际操作”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

2.1.1减少基础课的课时由于电气专业偏重实际操作,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基础课的课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是必学的科目,但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没有必要按照原来的模式安排这几门课,可以按比例减少课时数。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或就业方向等对电气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体育、计算机等相关科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2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实际操作课程,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例如电工技术、电机和变压器的学习等;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厂房进行参观,理解所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组织学生参加电工等上岗证书的考试,增加就业筹码;在毕业前,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总而言之,只有有计划地教学,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保证中职院校更好地教授专业知识。

2.2增加教学、实践设施投入增加教学设施和设备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可以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中职院校为企业优先输出短缺的专业人才,企业为院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互惠互利,获得双赢。

2.3科学选择教材对于知识的基础——教材,应当根据培养目的和方向选择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当前的电气专业教材应当更偏重于实际操作知识比例较大的教材,并随着知识的更新而更新。另外,还应当注意教材与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和连接性。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应当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双师型”的师资比例。重点培养、挖掘或引进一些既熟悉电气专业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并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促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引进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对其进行教学培训,然后走上教学岗位;还可以从其他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篇8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创业的可行性

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1日第1版看到过这样报道一个58名学生职业学校的班级,竟然产生了34个自主创业的小老板;全县9000余家企业中,有500余名企业老总从这所学校走出。浙江省宁波市宁海职教中心一项对毕业生的发展状况调查传出了该校职高生创业的佳话。因此,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成为创业的主力军。生活中离不开一些小的电子产品,例如:带有“学习”功能的遥控器,电子门铃,触摸延时开关等等,这就给电子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带来很多机会。电商的崛起,又使得创业平台更加宽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从而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实现他们更精彩的人生,电子专业的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创业的意义

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1.开展创业教育,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电子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比较单一,而且就业质量不佳。通过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升他们创业能力,为他们将来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2.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创业教育的开展,了解本专业的特点、现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认识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专业自豪感。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接受职业精神的熏陶,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在心理归属上融入本专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本专业,也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便从技能掌握到思想认识上更多的打上“电子人”的烙印。

3.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创业教育,可以转变高职生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心态,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

四、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创业教育的途径

中职学校怎样才能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呢?作为电子专业的教师,我觉得有做好以下几点:

1.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学会创业。学校开设创业类的教育课,授课内容包括企业家基本素质及其性格特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市场调查途径、风险投资及相关分析等课程,将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向正确的方向。教师也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创业培训,让学生知道创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开展创业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1)邀请创业成功者班级来献身说法,介绍其创业的历程,既彰显榜样的力量,又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创业。

(2)开展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

(3)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活动,让学生了解创业艰辛,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品质。

(4)学校开辟创业园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验。学生也可以在校外或者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进行自主创业。学校可帮助学生开发成本低、风险小、操作易、立足实际生活的创业项目。

3.开展项目教学法提升电子专业学生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为创业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在电子专业以创业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点:

(1)项目的选取要注意实用性。电子专业学生,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项目选取要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如:基于二极管整流电路的手机充电器电路的装接,基于数字电路的三人表决器、四人抢答器等电路的装接,基于555时基电路的楼道触摸延时开关、双音门铃电路的装接。这些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学生兴趣大,而且觉得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也可以作为创业项目来做。

篇9

1.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接受水平脱节。

现在教材选择的内容及其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初中内容基础之上的,但读职教的学生大多数远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因此对教材内容,如果上课教师不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灵活处理,学生是无法听懂的。

2.教师教学无考核、无评价,应付式教学。

老师们认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只要对着教材讲,将知识点讲清楚,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学生听没听懂似乎与他无关。这种典型的应付式教学,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上课听不懂、无所收获。

3.学生学习没压力、没动力。

现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跟毕业、就业没有严格挂钩,对其学习行为不产生任何约束力,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最终放弃学习。

二、实施“三得”教育的措施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不我待。我校积极创新开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三得”教育落到实处。

1.明确“三得”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作为中职教师,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铭记教师责任,切忌漠视学生,用“爱与责任”呵护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克服自卑心理、找回自信的前提下主动学习。

2.建设教、学、考一体化题库。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专业组长根据学科特点,共同确定本学科的考试形式(理论考试或技能考核),并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编写一套试题集。试题集中包含理论考试题目和技能操作考核题目及考核过程评价标准。

3.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明确规定,期考成绩合格率(及格率)必须在80%以上。及格率的强制要求,迫使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听懂自己的课。期考时,教学考评部门依据期初确定的试卷结构,聘请专人从题库中随机选取试题组成考试试卷。

4.严格成绩管理。

明确规定考试成绩与学生评优、学生毕业证发放挂钩。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必须参加补考,补考不及格者不能按时毕业。

篇10

二、加强实践,培养技能——专业文化的作用核心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实际训练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转移到社会上,职业高中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对口人才。举例来说,电脑销售公司可以与计算机维护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网管可以和网络维护与应用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等。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条件,又达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针对市场需求,职高可以选择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知识实践以及应用。模块可以设置四个,分别为:基础技能、职业技能、拓展、训导,基础知识只需要达到够用的程度即可,基础技能要具有独立性,各个学科之间知识尽量不要重合。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国家和省市每年都会举行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竞赛,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并和来自其他地区、院校的学生展开竞争。再者,职业资格考试也是展现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一般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取得五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学生可以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作为目标,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以此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学生能力突出,学校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广东番禺职业高中经常在校内组织计算机竞赛,2009级学生戴某在广州图形图像处理竞赛中拔得头筹;2010级张某和陈某两位学生获得了图形图像处理模块竞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完善制度,强化规范——专业文化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