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历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5: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历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历史论文

篇1

2、应用计算机进行人事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工资管理系统

在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时要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和工资系统软件相结合,做到信息共享,使其所反映的人事数据信息更加全面,还要能够处理大量的复合文档信息,同时要保证统计结果更加简单、明了,更加方便使用和决策。系统要能够保证对职工的职务变动、工资调整、离退休费用的增加以及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统计和打印等方面的处理更加方便简捷,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提交各种审批、统计报表,同时当职工的相关信息发生变动时,计算机能够对其相关的工资信息进行自动的调整。

2.2加强数据信息分析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事管理工作中已经应用了多种软件辅助其工作,我们可以将工资资料数据也通过这些软件来进行计算,来加强对数据的信息分析,使工资制度、政策、方案图表化、科学化、合理化,在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制定出合适的分配政策,使其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分配制度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篇2

首先,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动作效率不高,出现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并且收集到得信息比较繁杂。通常情况下,人事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和传达的过程,还要及时的贴出痛楚和变更通知,如果信息过分繁杂和冗余,就会导致处理事情的效率不高。那些需要传达和处理的数据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互相交织,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是有用信息,这就会出现管理和使用信心的有效性不强。

其次,信息管理相对比较零散,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提议。人事管理的信息处于大幅度增长的时期,需要数据的快速更新,否则,一些不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就会耽误管理者做军顶,原有的人事管理方式也不能适应现有形式的发展。信息管理体系不是特别完善,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传递速度不快,一旦存在误差,就会导致人事管理信息紊乱现象,这样就影响了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1.人事部门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

由于工作人员的变动较大,这就需要人事管理部门注重信息的变化,要及时的调节和维护,从而保证信息是不是真实可靠。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大对人事管理的重视度,要不断的加大人事管理的费用,保证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从而建构与企事业单位发展、企业管理相适应的人事管理系统平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计算机信息的采集,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所以,为了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需要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以实际情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保证完备的信息管理制度,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保障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及时提交数据,配合人事部门采集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提高人事管理档案的信息化程度

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人员的档案管理,要加快人事管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建立完备的人事档案。把人员档案的相关数据进行备份,输入信息库,从而实现人事管理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对于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人员的数据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实现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进行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人事管理数据库建设,保证各个数据统计的真实性。

还可以在每一个员工的信息库中加入一些信息材料,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随着信息重要性的增强,信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企事业单位要不断进行信息建设,加快人事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水平,运用相对先进的系统与网络技术,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人事管理平台,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共享。要加大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的开发力度,提高相应资源的利用率。要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信息的最大效益,就需要各个部门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篇3

高校设立了独立的计算机教学楼,并在计算机楼里开设了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在计算机教学楼里,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房进行管理,包括对设备使用、课程项目、上课人数、材料消耗等的统计与记录。

1.2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工作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开放管理,这就造成了上机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学生的上课时间也增加了很多,这也造成了计算机实验室里的计算机等设备使用过度,难免会使某些设备出现种种毛病,如卡机、死机、反应速度慢甚至设备瘫痪等,所以计算机实训基地内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会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检查维修。

1.3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维护

目前,国内各高校在硬件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对于软件方面的投入非常少,有些高校的计算机使用的系统和软件甚至都是盗版软件,经常出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问题,导致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实训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不定时地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维护或更新。

1.4重视对病毒的防治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开放管理加上一些学生的错误操作,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中毒,因此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管理层会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对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和防毒工作,并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关杀毒软件,及时做到杀毒软件的升级和更新。

1.5实训基地与骨干建设项目相结合研究

在高校对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管理同时,高校也对骨干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成立有关项目将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骨干建设项目相结合,研究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到更好的建设和管理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办法。

2高校计算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的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是采用各二级学院根据课程设置情况自主建立计算机实验室的办法,而实训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也由这些二级学院独立成立的实训部门自己进行管理。在这些二级学院的课程设计中,有的院系当前学期课程少,使得计算机房使用率低,利用率也低,而与此同时,有的院系的计算机实验室无法满足本学期的实训课,这造成了计算机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计算机实训基地实训室里的计算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计算机的性能下降,不能够满足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要求,不能提供本应该提供的服务而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从创办计算机实训基地以来,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达到实训的目的,原本责任重大的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员往往扮演了一个计算机实训室打扫卫生、安装课程所需软件和设备检修的角色,使得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管理能力没能充分体现,而且有的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单一无趣,几乎没有向上提升的机会而离开了工作岗位或者转岗,造成了计算机实训室的人才流失,使得高校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管理不能正常进行。

3高校计算机实训基地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

对于在高校计算机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现有的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设基础上,对高校的计算机实训基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并对高校内的所有二级学院的计算机实训室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在教学方面实现统一分配教学任务,进而为高校计算机实训基地一体化管理做出贡献。具体措施将在下面的内容中提出并进行分析:

3.1创办专门的计算机实训中心

在当前的高校行政部门划分的基础上,在院级级别上创办专门的计算机实训中心,而计算机实训中心的管理和相关责任由负责教学方面的副院长负责,并在下面设立计算机实训中心主任一职来协助副院长来管理计算机实训中心的教学工作和日常安排工作。对于计算机实训中心来说,其应该独立于各院系,而且高校内所有的计算机实训室都统一接受计算机实训中心的安排和管理。计算机实训中心应该具有对计算机实训室进行性能评估的特点,而且需要根据每个院系专业课程量的多少以及上课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机实训室的划分,做到专业计算机实训室和公共基础计算机实训室都能满足,但是要优先安排各院系的专业课的计算机实训课,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再安排全校性的计算机方面的实训课,以此来组织和协调计算机实训中心的计算机实训室的利用,使得计算机实训教学得到平衡的安排,并且使每个计算机实训室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全面地指导高校的计算机实训教学。

3.2实训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专业化

对于高校计算机实训中心内的管理人员来说,每个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是不同的,只有分工合作,即每个人主要负责一个项目的工作,然后大家一起对整个计算机实训中心的管理共同负责,来完成整个计算机实训中心每个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具体情况是:计算机实训中心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主持工作,计算机实训中心主任负责计算机实训中心的日常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软件设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工程制图CAD实训室、数字媒体实训室、计算机通用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并由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分别对各实验室固定资产账目、实训中心耗材采购以及领用登记、实训室软件和硬件的维修记录、各实训室课程安排和协调等项目进行统一记录和负责。最后,所有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实训中心的工作管理,包括日常教学安排、所有实训室门窗的开关是否按时到位、计算机实训室内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修和护理、整个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卫生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3实训基地一体化管理效率的提高

对于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实训基地一体化管理来说,其效率相对而言是很低的,所以对实训基地一体化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是当前高校实训基地的重要任务。对于高校计算机实训基地一体化管理的效率提高来说,应该从计算机实训基地中心的管理系统出发,创建计算机实训基地中心智能管理系统。具体措施是:(1)通过对校园网服务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以及学生档案系统进行对接,将学生的档案导入计算机实训基地中心的学生账户,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来安排课程教学;(2)构建计算机实训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智能IC卡系统,在原有计算机实训室资源的基础上,使系统内部客户机与服务器实现实时数据传送功能。

篇4

1.应用信息技术大大减少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

中国石油在逐步实现企业现代化运营的过程中,研究出一套有关人事管理的ERP系统,并且广泛推广。近年来,随着ERP的逐渐完善和改进,计算机技术完成了人事档案工作从信息的收集、确定、生成、保存、整理及应用这一系列的过程,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化、效率化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由此可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系统化、技术化、现代化的重要转变。

2.计算机技术简便了信息搜索

在中国,管理人事信息档案的工作长期处于封闭中,传统方式中繁琐的程序、复杂的操作以及纸张的特性经常使真正人才被埋没。作为计算机基础功能的消息检索,只需要几个关键词,无论是名字、时间、档案编号都可以将所选拔人才的全方面信息迅速调出。如此简便的操作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更利于人才的发掘,为日后的人才举荐提供重要根据。

3.应用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准

每一种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动,所以及时更新人事信息、填充档案、完善数据库等工作为人资管理部门构建了更高的工作标准。而计算机技术在此项工作的日常应用中使得档案整理人员的工作变得简便,为相关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搜集时间。除此之外,简捷易懂的操作使得人员信息录入的效率大大的提高。

二、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专业人资管理人才短缺

因为新老职员的交替以及单位结构重建等众多原因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位变动,继任的档案管理人员几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相关工作培训使得他们不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对于装订、整理、归档业务的不熟练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档案管理者并有序的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工作。

2.不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现今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专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小组。因为管理制度的缺失,相关工作的采集梳理、识别归档、更新修改等方面得不到细致的规定,造成了不执行和不遵守的工作现象,而这种现象导致档案缺失混乱,不完全不详细,无法真实有效的体现职工的信息和能力。

3.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缺失保密意识

因为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关于档案管理所设计的相关程序软件也更加全面化,这种改变使得部分管理档案的人员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从而忽视了传统档案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高度机密以及极重要的档案信息,企业还是选择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保存备案。所以,正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应该更加谨慎,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以防机密档案被不法之徒从其他途径盗取。

篇5

(1)高校实验室较多,但是规模都比较小,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必须增加实验室的面积以及计算机的功能,而由于传统实验室的功能较为单一,无疑增加了实验室改革的成本。

(2)实验室间相互联系功能较差,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实验室间的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3)无法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虽然各大高校都有实验室,但是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从而没有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也要随之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使用人数较多,且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应该遵循安全性、可维护、实用性等原则。同时实验室主要包括五个主要功能分别是用户登陆管理、信息管理、实验管理、实验报告管理以及实验分数查询等模块。并且实验室的各个管理模块根据各自用户的特点进行分组,且赋予这些管理模块不同的权利。比如在管理系统中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就可以提供对个人信息的查询、对实验信息进行修改等功能,具体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2.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在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系统维护、上机管理、系统管理以及实验课程管理等四个功能模块。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可以提供权限设置、系统初始化、口令修改以及备份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则提供分配管理、账户管理、上机登陆管理以及对计算机信息资料的查询和统计功能。系统管理模块则主要提供对用户系统的管理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则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既将传统的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修改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本文将对实验课程管理系统以及上机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

(1)实验课程管理系统。在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因此对此系统的设计相对较复杂。而实验课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实验和教学计划,对各个教学部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对实验室进行排课,最后将这些课程表到系统中。为了使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更能满足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改革的要求,另外也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技术优势,该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大纲、内容、环境、演示等,并且该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上机管理系统,这一模块主要对用户的登录以及登录时间等内容的管理。比如学生在进行登录时需要进行刷卡以识别自身信息,如果该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课教学,则会被分到其它空闲的机器中,并且会对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记录。这一系统主要可以为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分配,既能保证上课学生有机器使用,也能保证其余学生有空闲机器的使用。

2.2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对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确保各项信息与数据的实时性。同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需要与网络进行连接,这样才能保证在校园网上对相关资料的查询。该系统之所以能够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主要利用的是拓扑结构,该结构主要包括网络、工作站集线器以及服务器等。

篇6

2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

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节省采购成本。PC机平均更新周期为3~5年,而云终端的工作时间可达10年左右。虚拟化软件ThinputerVDI可以永久使用;服务器的寿命也远高于PC机。如果需要提升桌面的处理能力,只需要给服务器增加CPU和内存配置即可,众多的云终端无需更换。(2)降低维护成本。随着桌面的集中,本地用户不用再考虑数据存储、数据同步、数据备份等问题,数据的备份和安全管理全部交给服务器管理部门或管理员来完成。通过授权控制用户USB拷贝数据,保护计算机数据安全。(3)可持续节能和降低成本。传统PC机的能耗大多在250W以上,而云终端能耗小于10W,平均约为5W,云终端+服务器的方式比传统PC机节约能耗约95%,能够大幅减少电费成本,实验操作环境绿色环保。(4)提升管理效率。桌面云可以通过“资源池”来组织管理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同一资源池中的VM可以共享该资源池中的资源。管理员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资源需求灵活配置资源池中的资源,从而大大减少闲置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3桌面云实施方案

3.1多媒体性能测试

由于多媒体教学已是当今很普及的教学模式,因此桌面云的多媒体性能指标(特别是动画、视频、图片等性能指标)在测试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衡量桌面云技术可行性的关键指标之一[3]。通过对虚拟桌面的协议比较(见表1)来看,VDX协议的性能还是稳定、可靠的。尤其是视频多媒体播放的流畅度方面,完美支持1080P的高清视频在线和本地播放,达到了与传统PC一致的用户体验,所以最终选择了ThinputerOVD桌面云平台的方案[4]。表1主流虚拟桌面显示协议比较协议传输带宽要求图像显示体验视屏播放支持传输安全性PCoIP高好差高RDP高差中中SPICE中中好高ICA低中中高VDX高好好高。

3.2瘦客户端桌面云模型组建

瘦客户端通过开源的终端操作系统连接到服务器获取桌面服务,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每个用户得到的虚拟桌面服务是一样的(见图2)。服务器资源可以由机房管理员动态分配,在出现闲置瘦终端时,可以为其他瘦终端用户分配专用的虚拟桌面。对于公共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主要是公共语音计算机实验室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主要功能应用就是播放音频、视频和PPT以及联网服务,应用需求较单一。瘦终端完全可以取代以前较低配置的计算机,特别是低配置的计算机报废后,可以尝试在全校范围内更换瘦终端。还可以将瘦客户端扩展到教师桌面漫游,学校为每个教师分配一个专属的虚拟桌面,实现教室之间的无缝漫游。OVS是终端Linux操作系统。相比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原生的Linux系统,OVS摒弃了不必要的系统组件,对终端性能要求非常低,CPU主频在500MHz、内存512MB的终端即可安装OVS到终端,从而可低成本实现桌面云平台改造。同时,由于终端操作系统为开源系统,无需支付Windows系统授权费用,可大幅节约部署成本。无论是在旧计算机上部署OVS终端操作系统,还是用云终端完全取代传统PC机,对于机房管理员而言,都可以提高终端管理效率,快速实现桌面的还原和更新,实现计算机集中式远程管理,真正实现终端零维护。但是,桌面云初期建设成本是较高的。这是由于:(1)建立桌面云需要有服务器,瘦终端上的所有负载都加在服务器上,所有的虚拟机都在服务器上运行,因而对服务器的配置要求较高;(2)由于瘦终端的资源完全来自服务器,瘦终端访问外部设备(如外部打印机)时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多[5],网络承担着瘦终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和通信,因此,桌面云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很高,网络布线的成本也比传统机房布线高。桌面云有效地改变了传统PC整个生命周期的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TCO)和能耗高的劣势。由于软成本的大大降低,且软件成本在TCO中比重非常大,所以总体TCO是不增反降,预计可以减少40%左右。

3.3胖客户端模式桌面云模型组建

广西民族大学的实验课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一些专业实验软件并不适合在桌面云系统运行,如动漫设计、Photoshop、3dsMAX等,仍然需要沿用原来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即胖客户端。机房管理员对该类专业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分类管理是通过配置模板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模块,并将模块推送给胖客户端,胖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器网络镜像启动操作系统[6]。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为不同专业所用,硬件配置种类较多,胖客户端的模式能够较好地支持不同型号客户端的硬件。胖客户端能够快速从网络镜像中获取操作系统,大大节省了机房管理员对批量计算机系统修复和安装的时间。例如多媒体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每学期都要承担校内专业设备共享及对校外提供社会服务的任务,例如新汉语水平考试(HSK)、ATA考试、思科网络工程师考试、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银行系统招聘考试等。对于这些不同的考试环境,机房管理员只需通过桌面云胖客户端模式将不同的模板保存在服务器上,将相应的考试模板推送给客户端使用即可,省去对多台计算机格式化硬盘、重做系统、还原系统的工作。机房管理员的工作只是维护若干刀片服务器,工作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

篇7

0引言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1]。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5]:

(1)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2)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3)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2现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6-8]:

(1)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

(2)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3)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

3现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理学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9][10]。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门禁管理子系统

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和不登录(放开)的控制;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科学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4.1.1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到WEB上。为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电子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上机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超级秘书网

4.2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网络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5结论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设备全面管理和完善,对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达到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运行的高效和可靠:①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管理,即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维护、购置、报废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②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即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及时查询。③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行,即系统的初始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设置、权限设置、系统日志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5):74,81.

[2]张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6):229-230.

[3]王传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5-87.

[4]赵彬.高校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1):64,124.

[17]徐岚.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3):117-119.

[5]杨海鹰,潘华编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3.

[6]杨碧石.基于开放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2008,(1):39-40.

[7]高翔,兰国斌.浅谈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J].科教文汇,2007,12:221.

篇8

由于计算机实验中心承担着多样化的教学任务,诸如,校园内外网上的运转、学生的实际上机练习以及课后的上机实验等多种超过了其负荷能力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会存在着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破坏系统的行为,诸如,硬盘格式化以及系统文件破坏等等,这样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进行正常的启动,影响到正常的教学。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管理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对于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由于疏忽大意而导致了系统运行上的问题。管理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按照规章来进行工作的进行,进而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隐患。诸如,管理员对于服务器方面的用户权限并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制而导致系统故障等等。

1.2计算机实验中心配套设备不健全以及系统自身存在漏洞

在高校计算机的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机器在运行方面对于实际的环境具有非常的要求,特别是机房的实际温度以及湿度。由于实验中心以计算机设备为主,发热的密度非常高,如果由于机房在空调的制冷方面存在着问题就会导致实际的散热不理想,产生局部过热的现象,这样就使得设备由于无法承受而产生故障严重的则会引起火灾。由于实际的设计以及开发中所存在的漏洞而导致操作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程序员为了能够不断提供的便利而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设下一些漏洞,有的则是由于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在配置上所存在的错误到产生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诸如,网络的路由器、安全上的防火墙等大多采用蠕虫病毒来进行带毒软件的发送,导致系统瘫痪。

2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分析

2.1通过职业素质训练来实现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在计算机实验中心的系统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保障其正常的进行开发,避免出现由于学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而导致软件上的安全以及删除等等。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于实验中心中的机器进行权限上的设置,同时还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一些控制性的软件,因此,一旦出现学生软件上的误删以及安装时,机器能够自动进行反应,通过机器的自动关闭来进行系统的保护,不断的提高便利性。在进行实验中心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在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牢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实现岗位上的坚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设备上的清洁卫生以及安全管理,同时还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等的建设来实现防火以及防盗等多种隐患的预防,为实验中心的实际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其自身需要更加扎实的掌握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通过软件上的安装、网络上的规划以及管理来实现机器故障上的解除以及网络故障方面的解决,同时还能够针对使用人员的破坏性为入手来进行问题的维修和故障的预防。

2.2更加的注重配套设施的健全以及系统上的完善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中心的筹建过程中,机器、设备等方面的选择与采购主要是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进行。在进行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对于UPS、防雷设备方面、空调方面、高频电磁屏蔽的铺设以及防渗漏报警装置的设置等方面来进行,通过实验中心所在安全隐患上的定期检查来预防故障的突然发生,对于其中存在的安全检查上的漏洞等来进行监控,同时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预急方案,通过科学的演习来实现效率的保障。在计算机实验中的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在进行系统的安装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最新补丁的补充,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来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计算机管理人员需要在本地进行WSUS服务器的安装,通过补丁管理上的本土化来实现计算机系统在补丁更新情况上的掌握。除了更加的注重补丁的更新之外,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利用系统自身所提供权限来进行安全防护上的加强,同时还可以选用安全等级方面比较高的文件提供来进行安全隐患的消除。

2.3更加的注重互联网的病毒防治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更加的注重补丁上的更新之外,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在防病毒程序上的不断安装,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本地服务器方面的病毒库的更新,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病毒方面的定期性的查杀。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计算机系统上文件的设置破坏或者是错误删除的方式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只需要通过重新启动来进行计算机上的还原,进而实现了在计算机系统方面状态的不断恢复。总而言之,在进行计算机系统上杀毒软件的安装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性的查杀来避免出现侵扰的现象。

篇9

计算机是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替代品。纵观当今世界,这种非常令人不安的观点正在结构工程师中逐渐蔓延。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按百分比计迅速增加的工程师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在结构工程界,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证明,作为一种观点正在象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大量的结构工程师确实相信,他们仅仅简单地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了,而没有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是过分强调自动化技术是以削弱实际知识为代价的,过分强调也演变成了不学习实际知识的借口。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如此过分强调计算机带给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工程学习和工程实践就是轻松地使用菜单和用计算机生成五颜六色的图画。

在工程设计环境中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自动化技术象一样能轻易地诱使大脑相信其虚幻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在这些自动化技术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以前,设计工程师必须不依赖计算机,而用学识和经验去解决工程问题。非常不幸,我们变得如此依赖于计算机,以至于正在迅速丧失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技能。

与那些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解决”工程问题的人讨论问题时,一个称职的结构工程师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没有经历过?这些人(不要把他们跟真正的工程师混为一谈)已不再有能力,或者从来没学过,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从根上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限的计算机指令所能编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些人认定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计算机能够并且也应该自动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完成设计,打印出最终结果。“工程师”能做的,仅仅是区分规格和需求,给顾客开发票,牟取利润,并且迅速找到新项目。

今后,只有越来越少的工程师能独立地(即不依赖计算机)找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这种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随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谁来解决工程问题?是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构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有其他专业学位而不是结构工程学位的程序员来做?计算机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师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问题。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制造这样的氛围,在结构工程实践中,首先靠计算机,而不是靠有学识、有创新和有丰富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本身,就能够解决大部分结构工程问题,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骗了他们的服务对象。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结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为顾客服务,它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或理解结构工程模型,分析和设计的细节。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机。工程师们现在的行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规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对自动化技术的响应就是让计算机工作,同时让自己不再去操心细节了。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细节,依靠计算机的工程不能,根本不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现代计算机的运算范围和速度,太容易使工程设计变得毫无生气。试问,有谁能抵抗激动和解脱的感觉--不用太多的艰辛就能求解成千上万个方程?又有谁能抵抗诱惑--让自动化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真正的结构工程师,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就有这样的抵抗力。这些真正的工程师看到了实质,计算机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工具,它只能处理大量信息。以光速执行的指令大多是没有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它们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在计算中,对于受动力载荷的作用的曲壳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时,不正确的结果一样可以在屏幕显示,它们的等应力图看上去也是如此这般地赏心悦目。这样下去,只要手上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说明,就可以用计算机得到结果了。或者更方便,只需在图形用户界面上选择合适的菜单,就得到结果了。事实上,如果“靠相互交谈来探讨怎样分析梁和柱,靠双手找出闭合解”会更有利。

也许有人推测,以上论调只能证明本文作者从根本上是反计算机的,或是他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美好的未来,或是他对那些在神奇的创意中利用这种技术的专家不屑一顾。然而,并不仅仅是这样。即使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工程师也对危险熟视无睹。结构工程是对安全性吹毛求疵的职业。在世界各地,结构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由于在实践中采用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正在制造以幻想为基础的信仰系统,正在发展难以置信的危险期望。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工程失效的威胁也会按指数形式增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都期盼CAE/CAD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希望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只需区分类型和条件,让CAE/CAD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生产图和施工图。在这种环境中,结构工程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结果”。这种设计方式注定是灾难性的。数不清的软件开发商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销注明有各种用途的软件。于是,不那么称职的工程师就相信了广告,即使用这种软件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就能进行工程设计。

软件开发商经常被要求改进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以使用户在不详细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用软件。例如,这些用户要求开发商创造出不用阅读使用手册的环境。因为高质量的结构工程软件的用户参考手册包括软件的技术细节,限制范围,以及计算所依据的理论和假设,结构工程师们不愿意使用这样的高质量软件。现实是,结构工程师们不希望了解细节。他们所希望又愿意购买的是窗口界面,这种界面能让他们处理信息见得到,然后把结果以彩色图表形式展示。最好还有动画功能,还可以用漂亮的图表打印数值结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地检测重特征值;或在用反映谱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态;或非线性索单元的理论是否正确;或分析结果对网格的形状和单元的选择是否敏感;或部分固定端刚度是否确切等等方面,如今使用计算机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几乎不考虑这些细节问题。

不少人认为他们没有时间,或没人付给他们费用去关心细节。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是,他们确实相信,依靠计算机他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顾客要求。为什么不能如此简单地相信???/!!!输入数据,然后击键,就有了结果。而且,这种方式几乎没有人力消耗。

当然,计算机技术本身并不坏。然而,问题的核心是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滥用计算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道义上资深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有义务特别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的重要性,而非计算机使用者的“性别”。在结构工程实践中,仅仅关心“怎样”使用计算机是不够的,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要又敬又畏,对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而不是通过“世界的有限元分析”,或是靠过分的简化去满足那些不合格的结构工程软件的限制条件)学习工程。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更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即数量急剧减少,但仍记得不依赖计算机,怎样解决工程问题的真正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只有通过训练专业工程师,而不是通过训练技术员(即计算机操作员),结构工程界将完全能担负起服务大众的责任和义务。

到底该不该如此担心计算机的不当使用?担心那种怠惰?担心工程界默许这种危险作法?虽然计算机对人类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象现在这样破坏性地使用计算机,这些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有什么办法才能使结构工程界改变过分依赖计算机的情况?不再滥用计算机?这些都没有简单的答案。然而,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都有机会用危险的计算机这一思想去影响年轻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所需要的是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论证以前决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细节;避免为那样的雇主工作,他们仅有的学习机会是通过计算机学,而不是通过有实践经验的真正工程师的深入训练。

计算机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知识,经验,远见,灵感,创造力,独立思维,以及自古以来的勤奋的替代品。虽然在结构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结构工程师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细节(即原理,方法,标准,道德等等)的全面了解,比懂得怎样在计算机屏幕上游逛不知道要重要多少。警告实际工程师,如果没有计算机他们的结构工程知识不足以胜任工作,他们也没有资格使用计算机(如若不然,那不仅是不道德,而是犯罪)。

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意识到,好的计算机程序造就不出称职的结构工程师,而只有称职的工程师才能使用好的计算机程序。可悲的是,虽然上面的结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不是今天计算机应用的现实。因此需要让危险曝光,并实现和完善保护措施。

篇10

计算机软件项目制定的不合理与软件项目的管理人员自身素养有关。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计划的认识没有完全了解,着手制定项目计划前没有对整个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且由于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一般对于计算机软件的需求会有差异。没有经验的用户,会对软件是否安装简单易用比较关心,而对于一些十分成熟的用户而言更为在意的是软件的简易性以及时效性。在计算机项目管理阶段,如果工作人员只从软件的研究角度考虑进行项目计划的制定就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从全局着手进行工作,从整体上进行项目计划的设定。

1.2项目团队的管理不健全

项目团队具有开放性与临时性的特征。项目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集体任务而组建成的一个临时性团队,并且随着项目任务的不断发展,团队人员也会随之有所变化。项目团队有非常严格的目标约束,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系统集成任务,团队会有着明确的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的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在预计的成本、工期内协同团队成员进行工作。项目团队的分工不清晰,那么工作人员的责任就不够明确。由于项目团队成员在不同的阶段或由于不同的责任会造成工作任务的相互推诿以及责任的推卸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有时,团队分工清晰却使得各项成员只顾完成自身任务而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协作。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对内部资源产生一定的损耗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展。

1.3项目风险意识不强

项目风险意识即为失败意识。风险意识就是对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进行警惕。因此,必须谨慎地对项目业务的需求、组织管理以及技术方案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由于目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不成熟状态,很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的风险。用户总是喜欢物美价廉并且对价格、进度等进行压制,而很多的软件项目商则为了不被淘汰出局而被动接受不够合理的要求。这样无疑就忽视了自身的可行性问题,进而签订一些不可能完成的项目合同,项目还未开始就已经具有了潜在的风险。而在实际案例中,这种风险是双方的,可能是信誉与经济上的损失。

2计算机项目管理的建议

2.1做好项目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

项目组成成员对于项目目标能够有清楚的理解。在项目管理中对于系统目标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包括项目的进度计划、验收标准以及预算等。使得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有共同的认识与期望。项目经理需要对承接的项目结构进行分解并分配给技术工作人员,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有益于最后工作的顺利完成。如果想达到这样的目标,不仅需要项目经理的精细分析,同时也需要技术人员能够学习一些相应的项目管理知识,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在沟通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其沟通所涉及的内容、对象以及目的有十分的把握,这样才有可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如果在沟通环节中,没有使得双方有更好地理解,则会对整个工作进程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技术人员与项目人员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双方能做有效协调,沟通顺畅,则会使得项目管理工作更为有效、高速地进行,并使得项目管理工作更能出色的完成。

2.2要有健全的员工培训制度

计算机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该项目工作能否顺利有效进行。因此,建立健全的员工培训制度是项目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一个基础条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的角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其能够有效的完成工作,软件企业就应该在人员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培训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对工作人员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培训,还需要对工作人员提供交流平台,提高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制定出定期的考核制度,对员工工作岗位的选择,坚持择优安置的原则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管理人员会为了取得最佳成绩而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与新内容,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3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管理人员在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因为风险意识的薄弱,而使得项目管理出现一些负面的问题,从而会导致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受到一定阻碍。因此,这就需要强化管理人员自身对于该工作的风险意识。项目管理者在工作中要起到带头学习的作用,主动学习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外,也要学习怎样认定风险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审核,进行合理的评估与判定,并制定出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可能出现的几率。从而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

2.4明确项目管理实施者的意图

项目管理的实施者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因此,项目管理的实施者从项目工作开始之初,就应该对各种活动进行筹划,并且能够清楚了解整个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要做到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应该对项目管理实施者的真实意图有很好地了解,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协调与沟通并通过有效途径赢得他们的支持。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的工作因为项目管理实施者的一些问题,使得整个项目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导致项目管理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