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2 19:51: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工机械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工机械设计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机械制造行业所取得的成就也越来越多,车床刀架转盘作为普通的车床刀架的核心零件,它具有造价成本高以及图纸设计构成的体系非常复杂,而且对于这种零件的加工精度非常高,需要的工序也很多等特点。加工车床刀架转盘的设备主要是车床,但是使用的大多数还是传统的二维纸质工艺,在生产的加工阶段,操作的工需反复的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车床刀架转盘的图纸,而且对于车床刀架转盘的操作熟练的人员也非常的少,因此做好对加工转盘的工序进行优化设计的工作就很有必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对于车床刀架转盘零件进行三维建模

对于车床刀架转盘的三维立体建模是通过度对各种方法的结合,制作出不同类型的三维物体形状以及真实环境的过程。对于三维数字化工艺的设计是通过以车床刀架转盘的模型为载体,在进行综合的考虑制造资源以及对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定义,用来控制以及实现可视化表达零件的整个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模型,从车床刀架转盘的特征角度看,所有的产品零件都可以看成是通过一系列的简单特征所以组成。对车床刀架转盘零件的三维建模的过程中,也就是对很多特征进行叠加,或者是相交和切割的过程,三维工艺的建模过程就是对加工特征以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的控制过程。通过对车床刀架转盘零件的图纸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的转盘三维模型进行具体的绘制工作。通过打开三维模型的软件,新建对话框进入车床刀架转盘建模环境,再插入车床刀架转盘的图纸,进入草图的环境进行相关的绘制工作,在进行回转命令,进行对回转特征的创建工作,再进行相似的方法绘制其他的零件草图,然后进行零件相关的拉伸特征的设置,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注意对车床刀架转盘零件的细节特征创建。

2对于车床刀架转盘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2.1对车床刀架转盘加工的要求进行分析

对车床刀架转盘的零件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相关的零件的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比如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燕尾导轨面以及对称度等,相关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对相关的零件部位的精度要求分析可以看出导轨面是转盘零件最为关键的加工表面。

2.2对车床刀架转盘的零件图的检查

车床刀架转盘的零件图包括主视图和俯视图以及侧视图,通过采用局部剖视或者半剖视的方法,可以对转盘零件结构表达的更加清晰以及对转盘零件的布局更加的合理,注意对转盘的有关尺寸进行标注,注意对相关的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进行详细的标注,而且要保证标注的统一性以及完整性,确保转盘零件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通过对转盘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可行性进行确定,保证了转盘零件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为转盘零件的组织生产以及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3对转盘零件生产类型的分析

根据相关的公式以及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确定车床刀架转盘的年生产量,结合车床刀架转盘质量的分析,以及对加工工作各种零件的生产类型的数量和工艺的特征进行考虑,从而可以确定出车床刀架转盘的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2.4确定转盘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

通过对转盘零件的零件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转盘长度以及宽度等的设计标准,还有转盘高度的设计标准以及燕尾面的粗基准,对各端面根据相关的基准进行加工,再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进行加工其他的表面,从而确定出车床刀架转盘的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流程。

2.5确定相关的设计设备

通过对车床刀架转盘的机械加工工艺的方案以及各种方面加工的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对车床刀架转盘的最大轮廓尺寸和加工精度的考虑,进行对加工机床的选择,以及对各种刀具和量具以及夹具的选择。

2.6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规程

通过对上文的论述结果的分析,进行车床刀架转盘的机械加工工艺各项要求的制定,制定的车床刀架转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规程是企业组织车床刀架转盘进行生产工作的标准,是整个车床刀架转盘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优化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3结束语

车床刀架转盘的三维工艺项目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精益化生产才符合现阶段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紧紧跟随智能化制造的步伐。在对车床刀架转盘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对于零件的分析以及研究工作,通过对车床刀架转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制定好相关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才能缩短零件的生产周期,从而降低制造的成本以及提高了零件的精密度,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劳动的强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克盛 单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篇2

1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化学工业的生产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新的技术与手段层出不穷,使得化学工业得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增添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选择优质且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做好这一项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化工生产的发展,提高设备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应,促进发展。

2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探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一背景之下,资源的需求以及利用趋势日益上升,目前大多数用于机械设计的相关材料已经被大量开采,甚至于有些材料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更要慎重。在此讨论在化工解析设计过程中哪些材料是适合机械设备设计过程的,以此为后续的材料应用奠定基础。

2.1对于载荷型材料的选择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一般来讲,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材料的载荷性能,而从材料的载荷性能考虑的话,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外载荷力的作用下,零部件出现扭转的情况时,应力大多集中在材料的表层,这就表明,材料的表面性能直接决定着零部件的控制效果。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假若机械材料需要承受载荷力,就可以选择低碳钢渗碳或者是中碳钢调质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通过以上方法来确保机械产品的质量[1]。二是对于一些能够承受压缩或者是拉伸作用的材料,载荷力一般是作用在零件的横切面,可以使得横截面的应力均衡受力,这就需要在化工材料的选择方面选择一些性能分布均匀的材料,以此来保障在机械设计的加工、生产等环节对材料进行高效作业,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

2.2对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型材料的选择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碳素钢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材料,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碳素钢这一材料在价格方面比较实惠、加工的工艺也比较便利,从而被广泛使用。尽管碳素钢这一材料存在多个方面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碳素的韧性和强度比较差这一缺点,这就使得中等以上的材料不能被完全形成,正是由于这一缺点的存在促使碳素钢这一材料不能被广泛使用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在碳素钢中加入合金,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材料,即为合金钢[2]。这一材料在淬透性、韧性、强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由于合金的加入也提高了这一材料的耐磨性。因此,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当遇到零部件横截面积大、材料外在荷力大以及需要对材料进行淬透时就可以使用合金钢这一材料,而其他情况则使用碳素钢就可以得到解决。

3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应用探讨

在了解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之后,如何将所选择好的材料应用于化工机械中呢?为此,论文就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3.1经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合理应用机械材料

针对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运用,首先要遵循经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化工机械的设计奠定基础。材料运用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需要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于机械设计中的材料要按照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标准,机械加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工艺技术也有多个种类,如切削工艺、铸造工艺、焊接工艺等,不同的工艺技术对材料的运用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切削工艺要求材料的应用符合切削工艺可操作性特征,因此,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要在工艺技术不同要求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二是需要强调材料应用中的经济性,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在保障各项材料符合工艺要求的前提之下,科学合理地对材料加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3]。

3.2环保性与节能性相结合,减少机械材料的损耗

针对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运用,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遵循环保性与节能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经济与不断消耗的资源成为主要的一组矛盾,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结果,因此,对于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也要考虑到成本的输出。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做到环保性与节能性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对化工机械设计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比如说,在机械设计铸件的环节中,就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环节所使用到的材料在环保方面的问题,在环保观念下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材料,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原材料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做好化工机械设计工作。

4结语

机械设备是化工生产正常且稳定运行的一个先决条件,而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机械设备设计中关键性的一个环节,也已经成为一个深受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做好化工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运用至关重要。为此,论文就以此为主要的讨论方向,针对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材料的选择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运用,促进化工机械设计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化工生产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忠国.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科技风,2011(17):58.

篇3

【P键词】化工机械;设计;材料

【Keywords】chemical machinery; design; material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39-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化学工业的生产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新的技术与手段层出不穷,使得化学工业得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增添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选择优质且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做好这一项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化工生产的发展,提高设备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应,促进发展。

2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探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一背景之下,资源的需求以及利用趋势日益上升,目前大多数用于机械设计的相关材料已经被大量开采,甚至于有些材料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更要慎重。在此讨论在化工解析设计过程中哪些材料是适合机械设备设计过程的,以此为后续的材料应用奠定基础。

2.1 对于载荷型材料的选择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一般来讲,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材料的载荷性能,而从材料的载荷性能考虑的话,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在外载荷力的作用下,零部件出现扭转的情况时,应力大多集中在材料的表层,这就表明,材料的表面性能直接决定着零部件的控制效果。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假若机械材料需要承受载荷力,就可以选择低碳钢渗碳或者是中碳钢调质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通过以上方法来确保机械产品的质量[1]。

二是对于一些能够承受压缩或者是拉伸作用的材料,载荷力一般是作用在零件的横切面,可以使得横截面的应力均衡受力,这就需要在化工材料的选择方面选择一些性能分布均匀的材料,以此来保障在机械设计的加工、生产等环节对材料进行高效作业,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

2.2 对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型材料的选择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碳素钢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材料,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碳素钢这一材料在价格方面比较实惠、加工的工艺也比较便利,从而被广泛使用。尽管碳素钢这一材料存在多个方面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碳素的韧性和强度比较差这一缺点,这就使得中等以上的材料不能被完全形成,正是由于这一缺点的存在促使碳素钢这一材料不能被广泛使用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在碳素钢中加入合金,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材料,即为合金钢[2]。这一材料在淬透性、韧性、强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由于合金的加入也提高了这一材料的耐磨性。

因此,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当遇到零部件横截面积大、材料外在荷力大以及需要对材料进行淬透时就可以使用合金钢这一材料,而其他情况则使用碳素钢就可以得到解决。

3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应用探讨

在了解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之后,如何将所选择好的材料应用于化工机械中呢?为此,论文就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3.1 经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合理应用机械材料

针对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运用,首先要遵循经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化工机械的设计奠定基础。材料运用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需要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应用于机械设计中的材料要按照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标准,机械加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工艺技术也有多个种类,如切削工艺、铸造工艺、焊接工艺等,不同的工艺技术对材料的运用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切削工艺要求材料的应用符合切削工艺可操作性特征,因此,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要在工艺技术不同要求的基础上合理使用。

二是需要强调材料应用中的经济性,在化工机械设计^程中,在保障各项材料符合工艺要求的前提之下,科学合理地对材料加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3]。

3.2 环保性与节能性相结合,减少机械材料的损耗

针对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运用,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遵循环保性与节能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经济与不断消耗的资源成为主要的一组矛盾,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结果,因此,对于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也要考虑到成本的输出。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做到环保性与节能性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对化工机械设计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比如说,在机械设计铸件的环节中,就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环节所使用到的材料在环保方面的问题,在环保观念下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材料,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原材料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做好化工机械设计工作。

4 结语

机械设备是化工生产正常且稳定运行的一个先决条件,而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机械设备设计中关键性的一个环节,也已经成为一个深受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做好化工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运用至关重要。为此,论文就以此为主要的讨论方向,针对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材料的选择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运用,促进化工机械设计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化工生产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1我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特点

1.1不同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行业背景

国内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一般具有典型的行业背景。调研发现,安全工程行业背景涵盖矿山安全[6-7]、冶金安全、石油安全[8]、化工安全[9]、机械安全、交通安全、城市公共安全、农业安全[10]、建筑安全等。各高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综合考虑行业背景和培养定位,制定符合人才发展的培养方案。

1.2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行业背景

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从1988年起开始招生安全类硕士,培养以化工安全为行业背景的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2010年开始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这种先学科、后专业的建设思路决定了我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具有显著的化工安全行业背景。

1.3国内对化工安全人才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虽然国内化工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较好的态势,但是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特大化工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仅2017年就发生了203起化工行业事故,死亡238人。化工事故的不断发生,凸显了化工安全技术及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尤其是现有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单一,化工人才不懂安全、安全人才不懂化工,真正既懂化工、又能掌握安全的复合型化工安全人才,是目前国内化工行业的迫切需求[11-12]。针对此需求,我校在已有化工安全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健全化工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2以化工安全为特色的安全工程实践培养模式

2.1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制定

所谓化工安全,指的是化学反应、化学工程、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化工安全具有基础性、综合型特点,不仅涉及安全工程的主要基础问题,还兼具燃烧、爆炸、有毒等与介质风险相关的问题,以及与过程装备可靠性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以化工安全为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实践环节的制定上,必须综合考虑安全与化工(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安全与化机(化工机械等)的有机结合。我校在制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参考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定位,即“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以反应性物质的安全技术为起源,以过程安全、化工安全、管理安全为应用基础平台,形成以过程工业和石油化工行业为鲜明背景的特种过程装备安全技术、工业爆炸及其防治理论与技术、危险性辨识与灾害反演评估技术为核心的化工安全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经过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并开展讨论,以化工安全为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将化工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工程本科4年的各个实践环节中,达到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除了工科院校普遍设置的工程训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测试技术实验等实践环节外,我校的其他实践环节均融入了化工安全教学,详细介绍如下。

2.2认识实习环节

认识实习课程是培养工科学生对后续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建立工程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13],设置在大二下学期,学时为1周。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与化工大类专业如化学功能、化学工艺、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与生命等专业同标准、同档次开展。同时,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内认识实习课程中增加关于工艺安全与设备安全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理解。

2.3生产实习环节

生产实习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学习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实践基础课程,设置在大三下学期,学时为3周,一般采用驻厂的方式开展。我校安全工程的生产实习与化工机械大类本科生同时开展,实习厂家一般安排在化机厂、化工厂等实践基地。化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深入工厂内学习工艺及设备安全,才能对化工安全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2.4化工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环节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会开展两次化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第一次是典型化工结构如塔、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为期2周;第二次是典型化工设备如塔、换热器的机械设计,为期3周。通过这两次课程设计,使本科生熟练掌握化工工艺及设备相关的工艺安全、设备强度及稳定性安全内容,为从事化工安全技术工作提供支撑。

2.5安全工程专业实验环节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范围广泛,不同行业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设置有很大不同。经过最终讨论,我校以化工安全为背景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实验课程凸显火灾、爆炸、反应过程等内容,设置了闪点燃点测试实验、最大实验安全间隙测定实验、气体及粉尘爆炸特性测定实验、放热反应失控特性测试实验、气相爆燃及爆轰波传播实验、气体及粉尘云火焰传播行为实验、细水雾抑制爆炸特性实验、压力容器超压泄放实验等。经过开展专业实验,使学生对化工行业火灾、爆炸、反应安全有较深的理解,同时能够从事相关的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2.6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在大四下学期,为期15周。我校采用如下两个措施实现化工安全人才的培养。(1)安全工程学生与化工机械大类专业学生混合开展毕业设计。即在整个选题、选导师、开展过程,均有具有化工背景的化工机械大类专业导师指导。毕业论文题目均与化工机械相关,这样保证了安全工程学生对化工知识的有效应用及锻炼。(2)聘请部分校外化工企业的校外导师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工程实践,具有非常显著的化工行业背景。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

3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篇5

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特别对主干课教学质量的评估,是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专业办学水平或培养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专业水平或专业人才水平质量的高低。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师方面应该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重点。现根据本人参加机械学院力学教研室力学教学评估工作的体会,就如何搞好理论力学课的“自检”工作,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正确认识一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理论力学基础课的性质。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在化工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数学、物理有较紧密的联系,并巩固与进一步熟悉已学的数理知识,为学习后续课创造有利的条件。就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密切结合工程技术问题的应用范围来看,它又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后,进一步掌握与熟悉力学中有关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以及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初步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毕业后解决高尖端的力学问题准备条件。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莫定基础。

二、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搞好教学工作

教学大纲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教师按照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从而使教学过程规范化、条理化,这将有利于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尽而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化工机械类专业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及科学的学时分配,设置合理的课外学时比、课外作业、测验、实验课等,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课程教学。这样,依据教学大纲组织并安排教学,有利于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起点,合理衔接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从1990年起,我开始使用新编教材,先后采用过西安交通大学主编的《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的《理论力学》等教材。在教学工作中,我对选用过的教材和目前国内外出版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认真汲取这些教材的优缺点,并结合我们专业实际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这些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同时,依据培养目标,对少学时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对理论力学与其它课程教材内容的分工和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教材设置上,化工机械,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要求要有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因此,对理论力学的教学要求应既在于教学的深度,又在于广度,不宜过分缩小知识面。在这方面知识面宽一些适应性就强一些。要全面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及专业的针对性,加强学生的基本概念,解题能力的培养。为了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自学条件,通过答疑,学生作习题,进行学习小结等方式,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教材,掌握了教材。对勇于探究,肯钻研,程度较好的学生,我通过推荐,补充教材等手段,鼓励他们深人掌握一些相关内容,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比如,关于科氏加速度产生原因的分析,牵连运动为平面运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问题,对任意一点的动量矩定理的讨论及应用等问题,我都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体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平时对学生作业,考试中常发生的错误,答疑时提出的问题等都比较重视。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总结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经的一些台阶。这样,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步完善课程教学。

三、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围绕理论力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等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重点谈两个问题:

(一)提高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低,又没有讲出“台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谈不上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提高起点首先要解决如何与物理课更好衔接的问题。比如,点的运动学基本内容在物理课中已经讲过。理论力学除了重点讲自然法外,其余内容作适当的复习以后就直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首先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平面运动讲完以后,通过范例分析,指出点的绝对运动分析法和相对运动分析法的关系。相对运动分析法中,复合运动法与平面运动分析法的关系。平面运动中,基点法与速度瞬心法的关系,在整个动力学计算中,都要涉及点的运动分析。此时,再反复强调什么时候需要采用建立运动方程,什么时候可以用运动合成法,或者速度瞬心法。这样把点的运动学问题贯穿在整个运动分析法与动力分析之中。即节省了学时,又解决了起点低的问题,又使基本内容掌握得更熟练、更巩固。

(二)分层次组织教学

篇6

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特别对主干课教学质量的评估,是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专业办学水平或培养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专业水平或专业人才水平质量的高低。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师方面应该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重点。现根据本人参加机械学院力学教研室力学教学评估工作的体会,就如何搞好理论力学课的“自检”工作,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正确认识一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理论力学基础课的性质。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在化工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数学、物理有较紧密的联系,并巩固与进一步熟悉已学的数理知识,为学习后续课创造有利的条件。就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密切结合工程技术问题的应用范围来看,它又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后,进一步掌握与熟悉力学中有关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以及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初步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毕业后解决高尖端的力学问题准备条件。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莫定基础。

二、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搞好教学工作

教学大纲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教师按照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从而使教学过程规范化、条理化,这将有利于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尽而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化工机械类专业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及科学的学时分配,设置合理的课外学时比、课外作业、测验、实验课等,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课程教学。这样,依据教学大纲组织并安排教学,有利于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起点,合理衔接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从1990年起,我开始使用新编教材,先后采用过西安交通大学主编的《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的《理论力学》等教材。在教学工作中,我对选用过的教材和目前国内外出版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认真汲取这些教材的优缺点,并结合我们专业实际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这些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同时,依据培养目标,对少学时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对理论力学与其它课程教材内容的分工和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教材设置上,化工机械,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要求要有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因此,对理论力学的教学要求应既在于教学的深度,又在于广度,不宜过分缩小知识面。在这方面知识面宽一些适应性就强一些。要全面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及专业的针对性,加强学生的基本概念,解题能力的培养。为了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自学条件,通过答疑,学生作习题,进行学习小结等方式,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教材,掌握了教材。对勇于探究,肯钻研,程度较好的学生,我通过推荐,补充教材等手段,鼓励他们深人掌握一些相关内容,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比如,关于科氏加速度产生原因的分析,牵连运动为平面运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问题,对任意一点的动量矩定理的讨论及应用等问题,我都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体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平时对学生作业,考试中常发生的错误,答疑时提出的问题等都比较重视。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总结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经的一些台阶。这样,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步完善课程教学。

三、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围绕理论力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等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重点谈两个问题:

(一)提高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低,又没有讲出“台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谈不上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提高起点首先要解决如何与物理课更好衔接的问题。比如,点的运动学基本内容在物理课中已经讲过。理论力学除了重点讲自然法外,其余内容作适当的复习以后就直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首先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平面运动讲完以后,通过范例分析,指出点的绝对运动分析法和相对运动分析法的关系。相对运动分析法中,复合运动法与平面运动分析法的关系。平面运动中,基点法与速度瞬心法的关系,在整个动力学计算中,都要涉及点的运动分析。此时,再反复强调什么时候需要采用建立运动方程,什么时候可以用运动合成法,或者速度瞬心法。这样把点的运动学问题贯穿在整个运动分析法与动力分析之中。即节省了学时,又解决了起点低的问题,又使基本内容掌握得更熟练、更巩固。

(二)分层次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