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0: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素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素质论文

篇1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离不开人力耕作,水电路大部分地区还是解放初期的原状,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语音浓厚,普通话水平极低,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与其他同学不易合群,适应集体能力不强。但突出的表现是民族自尊心强,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提高瑶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县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不仅要写教学论文,同时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创设“多层次”的竞争机制,让瑶族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1)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初中阶段的知识没学会,高中知识更不好学,他们与其它学生公平竞争有很大的困难。要解决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因此,利用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的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预习明天上的新课内容,以达到“笨鸟先飞”的效应。这样,接受新课内容也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课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常所见写荷花的诗文或浓丽明艳,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品高质洁,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本文所写之景却素淡朦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通过老师课外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不同,而怀抱各异,故笔下之物色都染上了胸中之情意。而后他们可以达到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的目标。

(2)抓住瑶族学生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抓住一点小小的突破,让他们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外辅导中:让写字好的同学抄写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的语句,老师有意帮他们找出一两个词语概括景物特点。让会讲瑶话的同学用瑶话描述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让爱好绘画的同学用速写方式画出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让爱好手工的同学做手工并把同学的速写画贴上。让会唱瑶族山歌的同学用瑶族山歌方式将具体景物唱出来。还让喜欢讲故事的同学以故事方式描述朱自清笔下的比喻。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不再让他们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

(3)在布置作业上,凸现进步因素奖励分,即“不公平”形式。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它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例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__________使②:__________使③:__________使④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使者不说(2)威后曰:“不然”(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__________然:__________本:__________末:__________

3.“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岁:年成,收成恙:生病B.岁:年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恙:灾祸,忧患D.岁:年恙:生病

4.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书未发:发出。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6.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B、D组完成)(25分)

(说明:A、C组是瑶族学生或学困学生,B、D组是非瑶族学生、非学困学生。)

(4)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其它学生同等水平。在评价瑶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他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附加分。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同样能获得好成绩,调动瑶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学习。当然让瑶族学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瑶族学生在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消灭了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过用这样的方法对瑶族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5)激活其乐学点,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总之,要想方设法激起瑶族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篇2

一、问题提出

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种层面对科学的认识组成。在本项研究中,科学素质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在科学环境和科学教育的作用下,通过个体主动认识和实践,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个体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行为和科学知识几个方面。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都很强调科学素质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培养人的科学素质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中国科协借鉴国际通用的测试公众科学素养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从1992年开始,先后五次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进行调查,尽管公众的科学素质在逐步增长,但是发展不平衡,且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当前,有研究者对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师生科学素质水平不容乐观。

全面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素质。素质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全面素质转化为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过程,教师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学素质。加强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非常重要,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前提。人力资源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战略地位,提高西部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因此,提高西部师生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要培养和提高西部师生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对西部师生的科学素质现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弥补了以往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从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行为四个方面对西部六个省市不同阶段的教师和学生群体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全面了解西部师生的科学素质现状,从而有效提高师生的科学素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南地区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抽取学生和教师共计2440名进行调查,具体抽样情况见表1。

2.研究工具

本项研究的数据均源于西南地区“公民人文素质”数据库。采用项目组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六个一级维度: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环保素质,每个一级维度下面又有三个二级维度,即意识、知识、行为。题目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误题,对每一个选项,答对得1分,答错得-1分,不答得0分;另一类是趋势题,对于每一个选项,选择记1分,不选记0分。每份问卷都统一编号,然后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用SPSS11.0进行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阶段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

图1和图2显示,在科学精神上,所有学生选择欣赏、追求、捍卫科学真理这三项的比例都比较高,中学生分别为76..0%、59.0%和42.0%,大学生分别为78.096、46.0%和38.0%,研究生分别为79.0%、58.0%和43.0%;而选择兴趣不大、反感和不清楚三项的比例都比较低,中学生分别为12.0%、5.0%和5.0%,大学生分别为18.0%、2.0%和5.0%,研究生分别为15.0%、4.0%和5.0%。在科学行为上,选择善于发现问题的比例最高,大学生为64.0%,要高于研究生(56.0%)和中学生(59.0%),在善于发现问题原因、提出问题解决办法和解决问题上,大学生分别为40.0%、40.00,6和32.0%,而中学生分别为46.0%、41.0%和39.0%,研究生分别为44.0%、43.096和34.0%,三者选择很少遇到问题的比例相对较低,均不高于25.0%,中学生最低,为16.0%。

对不同阶段学生科学素质的各个部分进行比较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大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显著高于中学生和研究生(P<0.05),科学意识随着学历的增高而逐渐增强,不同阶段学生差异不显著。在科学精神上,在对科学缺乏认识一项上,研究生显著低于中学生和大学生(PC0.05)。在追求科学真理上,研究生显著高于大学生(PC0.01);大学生更倾向于对科学的兴趣不大和有机会才会学习科学知识,且均与中学生差异极显著(PC0.01)。在有机会学习上,大学生与研究生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C0.01);中学生更倾向于反感科学和追求真理,且与大学生差异显著(P<0.01)。在科学行为上,大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且与研究生差异显著(P<0.05);中学生更善于解决问题,且与大学生差异显著(PC0.05);大学生和研究生很少遇到问题,显著低于中学生(P<0.05)。

2.不同层次教师科学素质的发展

图3和图4表明,在科学精神的各项上,幼儿教师选择欣赏真理、有机会才学和捍卫真理的比例较高,依次为77.096、70.0%和53.0%,中小学和高校教师选择欣赏、追求真理和有机会才学的比例较高,小学教师依次为68.0%、48.0%和43.0%,中学教师依次为了3.0%、50.0%和44.0%,高校教师依次为75.0%、55.0%和38.0%;而选择反感科学和对科学不清楚的教师的比例最低,幼儿教师分别为2.0%和4.0%,小学教师分别为6.0%和4.0%,中学教师依次为3.0%和6.0%,高校教师依次为3.0%和5.0%。

在科学行为上,所有教师选择很少遇到问题的比例都低于其他几个项目,均低于30.0%,且在科学行为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幼儿教师选择善于发现问题(54.0%)和问题原因(55.0%)的比例较高,中小学教师选择善于解决问题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9.9%和52.0%,高校教师选择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办法的比例较高,依次为55.0%和49.0%。

对于从事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进行科学素质各个方面的比较和差异的检验,结果见表3。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意识显著高于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P<0.001),幼儿教师和高校教师的科学知识显著高于中小学教师(P<0.001)o在科学精神上,幼儿教师在追求科学真理上低于中小学和高校教师,而在有机会才学习上要高于后三者,在缺乏认识上低于中小学教师,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小学教师更倾向于反感科学,且与中学和高校教师差异显著(P3.教师与学生科学素质的比较

对教师和学生科学素质四个方面的各个项目进行比较和差异的检验,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在科学意识和科学知识上,教师的平均分低于学生的平均分,且在科学知识上,二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要显著高于教师。

在科学精神的各个项目上,教师和学生选择最多的三项是欣赏、追求和捍卫科学真理,选择反感科学和不清楚的最少。通过差异的检验可以看出,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欣赏、追求、捍卫科学真理,且在欣赏科学真理上与教师差异极显著(P<0.001),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对科学兴趣不大、反感科学、对科学缺乏认识、有机会才学等,且在缺乏对科学的学习和认识方面与学生有显著的差异(P<0.05)。

在科学行为的各个项目上,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选择很少遇到问题的要低于其他三项。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善于发现问题和问题的原因,且与教师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和善于解决问题上,教师显著高于学生,且在善于解决问题上,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这表明,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知识要高于教师,除了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强于学生外,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其他积极方面学生要强于教师。

4.教师和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行为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对师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各项成绩求相关,结果见表5。欣赏科学真理的精神与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解决问题办法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追求科学真理与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捍卫科学真理与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这三项均与很少遇到问题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兴趣不大、反感科学、有机会才会学习、对科学缺乏认识和学习与很少遇到问题间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与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

四、讨论与对策

1.讨论

(1)师生科学素质发展的不均衡性。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教师和学生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其发展既有一致性又有不均衡性。相比较之下,中学生反感科学的较多,但是善于思

从事不同教学阶段教师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也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幼儿教师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知识要高于中小学教师,欣赏和捍卫真理的精神高于其他三类教师,但是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要低于他们,诸如反感科学、对科学缺乏认识等消极方面要低于其他三类教师,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才会学习科学知识,幼儿教师更善于发现问题,却不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小学教师的科学精神相对较低,更多地反感科学,对科学缺乏认识和兴趣,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中学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兴趣要高于小学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高校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兴趣要高于中小学教师,更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低于中小学教师。

这可能主要与当前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有关。新课程改革提倡创新、实践和人文。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中小学教师要高于高校和幼儿教师,中学生要高于大学生和研究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弱化了科学的教育,使得中小学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兴趣都低于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中学生低于大学生和研究生。现在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往往与科学对立起来,认为只学习科学知识就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创新是在遵循一定的规范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新异性,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科学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健康,而且使他们更富于理性。科学的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创新。因此,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就要加强科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和中小学教师的科学兴趣和对科学的认识,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2)师生科学素质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知识水平较高,拥有健康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行为,善于发现问题,反感科学的比例最低。但是在科学素质的多数项目上,教师低于学生。

这种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对现实和理想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着升学、就业等压力,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科学意识比较强,了解和接触的科学知识也比较多,善于发现问题,并具有健康积极的科学精神。而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科学素质教育是其工作的内容。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技能和阅历不断地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高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但是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却不够。教师更具有现实性。与学生相比,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较低,更倾向于对科学反感、兴趣不大,有机会的时候才会学习。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精神加以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主动性,把对科学的学习和教学转变为一种爱好,提高其欣赏、追求真理和学习科学的精神,进而提高师生整体的科学素质。

(3)师生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一致性。教师与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各项的相关表明,具有欣赏、追求、捍卫科学真理的教师和学生经常遇到问题,且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有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而对科学兴趣不大甚至反感的、对科学缺乏学习和认识的教师和学生则很少遇到问题,不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良好的科学行为。

这表明,科学精神与科学行为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积极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反之,良好的科学行为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科学精神。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协同发展。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首先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相互促进的作用,使他们和谐发展。

2.对策

(1)拓宽科学素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查结果表明,师生的科学素质整体比较高,但是发展不平衡,有一部分人对科学缺乏兴趣,有机会才会学习和宜传。科学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的任务,应该拓宽科学素质教育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整个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的科学教育体系。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思想和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来影响、教育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另外,科学环境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精神。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和社会要为学校创造必要的条件,形成对科学素质教育有利的舆论导向,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广播、电视、报刊多开设科学文化专栏,充分利用网络、电影、图书等,把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作为科学教育基地。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教师在科学素质的多数项目上低于学生这一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实现教育目的,要求学生具备的素质必须要先在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科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科学精神、全球观念和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感、献身教育的人生价值观。

篇3

世界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新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前人所未想到的,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利用,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发展我们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2.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

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缺乏较强的外语基础,用外语编写的应用软件将无法使用,外文资料将成为一堆废纸。缺乏较高的外语表达水平,对外交流将成为空想,最起码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在交流中容易形成差错,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5.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篇4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校园是对学生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整洁、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情操、礼仪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是礼仪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方法方式如下:

(1)加强教师的礼仪文化修养。实施礼仪文化教育,教师应率先垂范,在学校生活的各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影响与教育。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达风趣、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具有示范性。

(2)努力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为礼仪教育营造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按照礼仪教育要求进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绿色、人文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平台等开展礼仪知识教育,设置礼仪知识专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即可受到礼仪文化的熏陶。

(3)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礼仪文化教育。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各类活动,如艺术节、校运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展示、礼仪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展示学生风采,对广大学生起到礼仪示范作课改前沿用。

(4)利用重大典礼深化礼仪教育。重大典礼仪式如技能大赛表彰仪式、毕业典礼、重大节日喜庆典礼等蕴涵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会对学生的言行养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用这些仪式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习实训中加强职业礼仪教育

高职生在实习实训阶段不仅能有效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能加深对操作性、技能性的职业岗位的了解和认识,利于学生积累职业阅历、经验,为毕业后直接进入技术或管理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是文明素养、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特别是就业面向服务行业的高职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礼仪、团结守信、爱岗敬业等人文素养要求更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职业道德特别是职业礼仪教育。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贯穿职业礼仪教育,应坚持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着眼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职业礼仪是职业规范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规范包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礼仪规则和准则。礼仪所规定的仪容、仪态、语言的规范和准则,以及诚恳、友好、谦让适度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的规则和准则。职业规范包括各种具有职业特征的礼仪规则和准则,具有行业特征,是构成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实训中加强职业礼仪训练,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使高职生顺利步入职场。

篇5

在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上,我们主张一法为主,兼用多法。关键是教师在教法的选择和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及练习的设计上,要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板书及提问的设计上,要新颖和富于启发性,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记忆新知,有助于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质,掌握要领;通过试验,取得成效,然后组织推广。例如低年段语文的支架式直呼音节的新教法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先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新教法的要领,然后回校同科组的10位语文教师反复揣摩直呼音节的教学要领、步骤,并采用循序渐进、分步过渡直呼及教顺口溜、儿歌、趣味拼读、看图摆音节等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再其次,是讲究科学,坚持精讲巧导。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低质乏味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而不讲科学的教学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学,是肯定要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力求做到科学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六(3)班的叶老师在教学《七律·》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绘画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山势,巧导学生理解“逶迤”、“磅礴”,再通过填比喻句:()的五岭在的眼里像();()的乌蒙山在的看来像(),加深学生对上述两诗句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总是竭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迈出一步将会成为他们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这里的帮助指的是启发点拨,使学生于疑惑处豁然开朗。例如四(5)的欧阳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有趣的小实验》一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先将纸片放进水杯中粘在杯侧,然后将水杯垂直放入盛满水的器皿中,然后取出,再斜着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两次水杯中的纸片和内壁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空气的存在。

二、改革活动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从这一理念出发,当前对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其一,要克服活动课“非语文化”现象。

自从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以来,由于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把“语文活动课”上成班队活动或竞赛活动,从计划、教学设计到活动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为此,要通过学习对语文活动课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抓住语文中“言语交际性”这一重点,力求活动课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我们要求各年级的语文科组组织设计符合语文活动课这一本质属性的活动课例,进行交流观察,探讨语文活动课型的教学设计规律。如一(2)班的《字词游戏》、四(3)班的《巧用标点符号》、六(2)班的《写成语,说成语》都深受学生欢迎。随后,我们还组织人力以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及知识基础的实际而设计编写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的第九、十册的活动教材。每册各有活动课设计十六个,每单元两个,综合性活动两个。每个活动课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几个部分,并附有部分活动的具体内容,答案供老师们实施时参考、选用。

其二,加大语文活动的课外延伸。

形式有如下四种:一是吸收性语文活动。以听、读为主要形式,如听广播、看电影、电视,读书报和摘抄、剪辑等。二是输出性言语活动。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日记展览、演讲、语文学法经验交流、小记者采访、编抄报、作文比赛。三是综合性的大型活动──举办读书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持续十年了。内容有:书签制作、书面设计、小报设计、书法、日记、周记、警句、格言、剪辑以及明信片设计展览;也有读书、诵书、演书、讲演、复述、讲故事、快速作文、钢笔、毛笔字的即席挥毫。四是鼓励课外写作,出版学生习作选。如我校通过“鲁迅写作组”及“小记者站”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采访与写作活动,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分别出版了介绍学生学法的《钥匙集》,学生作文的优秀习作选《小花集》,并将出版学生所写的各类日记选《童心集》。

三、改革考评方法,激励创新精神

如何改革语文学科的考评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我校在原有的口试与笔试并举,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评方法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等级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加以改革、调整,全面实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取代传统单一的“成绩+评语”的评价方式。我校语文科的考评有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平时考评。

方法灵活多样,原则是重评不重考。内容包括堂上练习、课外作业、单元目标测评、阅读延伸、实际操作展示,加上教师的作业评语、学科评语和即时评语等内容组成。如阅读延伸,我们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两周或一月)内读多少课外书报,摘抄多少优美词、句、段;剪辑多少语文或其他的资料;中、高年级还加上能写多少读书日记等以展览、交流形式让学生互评。又如语文实际能力的考评,我们以同桌或4人小组为单位每月自编一份手抄小报作为平时语文考评内容之一,从小报看学生的选材、写作、排版、书写、装饰、绘画等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及创新能力。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评议外,侧重在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单元目标测试及课外延伸的习作进行必要的评语加以点拨、鼓励。

二是阶段考评。

原则是考评并重,内容是一学期语文科学习的听、说、读、写知识,加上教师等级评定及阶段性评语。

笔试,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命题一般分三大部分:拼音与课文内容;阅读与应用;作文练笔。并注意逐步加大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可占全卷的40-50%。题型多复合型,以便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闭卷考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口试,是口头语言能力的考查。我们以朗诵、复述、自编自演课本剧、讲小故事、高年级设专题讲演等,考查学生口头创造能力,采用开卷形式,在总复习期间考查。

篇6

1、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1、谁演得像?2、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运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同时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如何培养挖掘?在教学《春天来了》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拼拼摆摆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们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3、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如:(1)盼秋游;(2)发生在汽车上的事;(3)祭扫烈士墓;(4)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5)我终于登上了山顶;(6)野炊啦;(7)我遇到了难题;(8)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即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以不同的动机参与活动,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活动。

1、动动做做在教学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扭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训练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更是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

如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再如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篇7

一、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因而,对学徒进行语言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离不开活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做捉迷藏、“看谁反应快”、“谁是问不倒的小博士”等各种英语游戏,排演英语儿童节目,朗诵诗歌,唱英语歌,邀请外国朋友来校或带学生到有外国人的公共场所,让学生学着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谈,等等。少年獐有爱看爱听爱说的特点,他们都能很投入地参加这此有趣的英语活动。去年五月,我邀请了英国的希尔夫妇来校和学生联欢。同学们有礼貌地用"WelcometoChina!""Welcometoourschool!"等情真意切的语言欢迎他们。听他们介绍了情况后,同学们热切地向他们提了许多问题:“DoyoulikeChina?""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希尔夫妇在回答问题后,也向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清楚流利地一一作答.同学们还三两人一组主动地走到客人面前,先自我介绍:"MynameisWangXi.MyEnglishnameisMike."然后介绍自己的同学:"ThisisXingLi...."两人一起说:"Weareclassmates."然后拉着客人的手:"Nicetomeetyou!"再问:"Couldwebefriends?"......"Good!""Welldone!"希尔夫妇连声赞叹道.最后同学们热情洋溢地献上自己制作的小手工、小作品,或是小工艺品,还没忘记再说上几句英语:"Doyoulikeit?""Welcomeagain!"......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外国人讲话我们大部分能听懂,我们讲的他们也能听懂,真有趣.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有些原来性格腼腆、站起来说话就脸红心跳的学生,通过以上英语活动的锻炼,已能经常自告奋勇地出来对话、表演了。

二、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少儿时期是大脑发育逐步完善的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正从简单、片面向着丰富和完整过渡。爱因斯坦说:“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老师只要对学徒进行激发鼓励并引导,学生就会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产生创造的欲望。因此,每当学生学完新的一课,我就要求他们联系新内容和旧知识,设想一个情景,编成对话或小品表演,让学生充分“玩味”课文。有时,我组织学生出版英语小写作专栏;有时,组织学生在班会、校庆会或和校外朋友联欢会上表演自编自演的英语节目。我经常启发、要求学生把英语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设计英语贺年卡、生日卡、教师卡、衣物饰品、房间摆设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是主人,他们能自由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符合自己意愿的新东西,并能以产生成就感的喜悦心情更热情主动地投入新的学习。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过:“AHappyBirthdayparty.""It''''syou,littleJean!”“Letmehelpyou,Grandpa!”等节目。在“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上,学生献演了自编的英语短剧---“OnSunday",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家长、来宾的好评。学生很受鼓舞,也更激起了学好英语、再创更佳成果的决心和信心。

三、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培养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少儿期是身心蓬勃发展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好胜心都强。教师应精心组织并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竞赛、表演活动或做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又在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去争取集体荣誉。

我每学期都组织一两次人人参加的英语小品比赛。比赛规定:同桌两人或前后桌三四人组成一个表演组。每组选定个专题。如到商店买东西,到同学家一起做功课,买了新玩具和同学共玩等等。评优标准为综合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多,语音语调句子正确流利,情节合理,情景逼真,富有表情。这既需每个人的努力,又要相互间的配合。每次赛前,学生们都认真构思,翻阅课本,反复操练。赛后同学们余兴未尽,感到收获很大。

篇8

西席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作育门生素质全面生长,切合当今社会生长潮水的有用之才。有的西席一听说要“减负增效”,以为这是抵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准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那里来?虽然从西席那里来。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头脑上变化过来。西席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翰墨重复讲出来,让门生听明确,不堕落误;不是让门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门天生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西席应久有存心地变更门生的积极性,让门生履历学习“历程”,实时适当地建立良好的学习情况,使门生的头脑活动历程到达完备。也即是说,西席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监禁灵魂。只有教学头脑变化了,才气做到计划出先进的教学思绪,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看重让门生自己得出结论,履历“题目”管理的“历程”,才气确切做到“减负增效”。譬如:西席把课堂物理实验仅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看待,这样的头脑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到了物理教学中实验素质教诲。要是变化一下教学头脑,把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目的举行教学,则议决实验得到的是一种研究物理题目的要领,视察要领,阐发处理本事,动手实践本事等等,可以起到闻一知十,减负增效的作用,真正实验和推进了素质教诲。

以是,面临教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实时地变化教学头脑,教学观念,建立准确的教诲头脑,不停地探索寻求,让门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取,康健生长!

二、西席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条件。

“减负增效”的教改现实上对我们西席提出了更高要求—前进课堂45分钟屈从,作育门生的种种素质本事。

前进课堂屈从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首先是西席要前进自身素质和业务本事。俗话说得好:西席要给门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如今,知识信息正高速生长,教诲体系的新事物也是屡见不鲜,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要领更是不停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以是,西席得不停学习充电,罗致先进的教学头脑和手段,前进自身素质和教学本事,为高屈从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前进课堂屈从其次是备课上下时光。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西席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举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实,对一堂课的教学思绪,教学逻辑清楚可见,教学目的明确无误,是高屈从完成教学使命的基础。为此,西席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神去备好一堂课。我以为,备好课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认真的实验。

1、备课本。西席要反复地看课本和向导质料,吃透课本的构造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体系性和连贯性做到胸有定见,相识课本所需到达的教学目的和素质教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肯定要埋头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力,去熟习。

2、备门生。西席要充实相识每个班的每个门生,可以议决多打仗、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要领弄清每个门生的兴趣动机,继承本事,明确水平,个体差异;弄清每个班的团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气“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比喻针对差异班级应有差异的教学要领,针对差异门生准备差异题目等。

3、备教法。教法应是创建在门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团结思量课本、门生、配置和西席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要领。教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西席确实要全面思量,适当选择教学模式举行教学才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前进教学屈从。现实上,不管什么要领,都应驻足于“以西席为主导,门生为主体”的原则,实验寓教于乐,门生在开心中继承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前进素质的教学田地。西席在思量使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多种情势并进的,传统和今世手段相团结的思绪,目的是使门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明确怎样才气学好物理的学法。如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板画、示教板等。虽然,要准备好这些内容需化肯定量的精神去实验部署。如要做演示实验,西席首先要预先做一遍,看看仪器的优劣,征象清楚水平,同时思量到大提要出现的一些题目和意外,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分歧错误。要是学校里暂时没有你所要的仪器,西席只管即便得自制,大概时间化费了些,但目的只有一个:引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一位苏大教授也曾说过:瓶瓶罐罐做实验乃不行少。要是投影仪来资助教学,投影片的制作要全心准备好,到达最好的效果。

4、备实习。在曩昔,西席搞“题海战术”的许多。部署的实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门生苦不胜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如今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全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行少,这样的习标题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显着。准备好了的习题可早作准备,或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一部门可作课堂实习之用,另一部门作课后作业。

三、西席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西席自己,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西席是导演,门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埋头,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实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要害。

第一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西席为主导作用,门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稳固。西席要增强课堂构造教学,细致双边活动来引起门生细致力。上课做到明确、正确、新鲜、生动,启发门生积极头脑,使门生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试想,西席上得很认真,门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屈从可言?

第二是教学手段机动多样和综合使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轻忽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以是,我们要综合使用好种种教学手段必须细致到:

1、要从教学现实出发,岂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筹划殷勤。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资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利益,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门生独立思考,生长智力,而不能把它们酿成课堂上的娱乐,或疏散了门生对学习知识的细致力。

2、要把今世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团结起来。通常能议决挂图、标本、模子、实验或西席叙述教学明确的内容,就纷歧定要用电化教诲工具。电教工具应会集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便如电子盘算机模仿实验,故然有其直观、形象、省时间、省用度等利益,但它终究不能取代真正的实验,特别是对无肯定感性相识的初中生来说,容易以为它和电子游戏机一样是假的。因此,要把西席的演示实验,门生的实物实验和微机实验有机地团结起来,才气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是细致门生的学法引导。西席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想法让门生学会物理,更要让门生会学物理。“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门生学习物理要领也即是说教门生用物理的要领学习物理(如视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团结、西席点拨……),并恒久成为一种教学头脑,教学思绪贯串于每节课堂教学,让门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讨论实践地应用物理,这是减负增效所须要的本事,是素质教诲的体现。

第四是实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门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西席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实时反馈教学信息很须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要领许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团体门生发问,可让门生上黑板实习,可以在教学完某一知识点、某一实习后让门生举手体现获取反馈。凭据反馈信息西席可实时调解课堂教学要领和手段,直到门生明确和掌握为止。

第五是适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西席上课时没偶然间看法,上到那里是那里。若没有完资本来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伸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备内容支解开完成,这是不行取的,不切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门生包袱,低落了教学屈从和教学的艺术性。以是,为了前进课堂屈从,确切减负增效,西席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门生的生理和课务包袱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屈从显着前进了,本事显着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前进课堂教学屈从是减负增效的要害。

四、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紧张步伐。

课后造作业,门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门门生是抄抄了事。西席修正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门生也没有起到牢固实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如今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门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西席可以只管即便留一些课堂时间(一样平常5~10分钟)给门生用来完成作业。西席同时巡视、视察门生当堂的作业情况,得到准确反馈并可实时纠正门生错误的相识,门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头脑思量题目,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用果”。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部署或部署一些思考题,作育门生的头脑本事和创新本事,理论讨论实践的本事,让门生没有那种课业包袱的生理,反到有一种意有未尽的觉得,引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物理、用物理之心永世扎根。

篇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并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个根本性问题,广大劳动者和优秀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系到我国在21世纪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一所学校办得好坏,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这所学校校长的素质和教师文化专业水平、理论素养、道德修养、教学技能有关。一个企业发展得好坏,与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有关……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它根生于小农经济和我国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的基础之上,长达1300余年,根深蒂固,影响极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虽有所扭转,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学制仍没有根本的突破。

要转变它,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应试教育思想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升学转。为了升学,课程可以偏开;对学生可以偏教;五育可以偏抓;评价可以偏项。应试教育是一种痛苦的教育,使学校、学生、老师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背着沉重的包袱,每年七月各种应试蜂涌而至,给老师和学生压得没有“喘气”的机会。应试教育偏离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背离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严重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人格的萎缩。国家教委三令五申,强调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屡禁不止,均与应试教育有关,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严重后果。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完整结合。

素质教育立足于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着眼于教育的长期效应,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基本特征是教育活动的整体性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不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它特别强调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促使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应试教育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地位,以过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题海战术、频繁地考试排队来提高分数,提高升学率。性质和目的不同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教育基础,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全面性、和谐性、基础性等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培养,是对社会的发展负责。应试教育是淘汰选拔的教育,以汰劣来“选才”,面向的是少数尖子学生,它把逐级升入高一级学校当作出发点和唯一的目的。教育的内容不同素质教育是全面的结合的完整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

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片面性,怎样考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学。是以是否有利于升学为取舍依据,一味地抓智育,不顾其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培养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应试教育在教育效果上的虚假性,为了应考暗渡陈仓,用教师的能力代替学生能力,以分数为唯一标志的水平,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是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长期效益的;后者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不顾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的短期行为。应试教育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相当的影响,要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环境等,但至关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力求实现“四个转变”、“四个确立”、“四个统一”和“五个坚持”。要实现思想上的“四个转变”“四个确立”,即:转变基础教育单纯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念,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念;转变唯升学是人才,唯升学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才,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念;转变分数挂帅,以分数看学生,以升学率论英雄的教育质量观念,确立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个性特点充分发展的质量观念;转变爱有差等,只对少数学生升学负责的施教观念,确立爱无差等,对每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施教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四个统一”和“五个坚持”,即:一是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的统一;二是群体目标和个性发展目标的统一;三是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统一;四是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的统一。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作用,必须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必须坚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态平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表现为阶段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等特点,必须坚持教育目标的层次要求,以便做好统一要求下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赋予了新的内容,教师在评价学生上,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以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改革势在必行,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用坚持改革的实际行动,才能迎接新的更大的胜利。

篇10

一、积极的语言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表达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科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2.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大量的外语教学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则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方法

1、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如何促使师生之间融洽和谐,构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三条途径:

(1)尊重与信任

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有一次,一个纪律性极差的学生居然在课堂上玩纸飞机,把纸飞机抛到讲台上,老师当时非常生气,但他强忍着怒火,笑着说:“哇!多漂亮的纸飞机啊!是送给老师的礼物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原本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也就化解了,也顺利地上完了那一节课。

(2)理解与宽容

人人都渴望理解,尤其是高中生更是渴求得到老师、父母、同学的理解。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谈心,或者通过让学生写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同时,教师应当有一颗宽容的心,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动辄指责、体罚,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多宽容理解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

(3)赞赏与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使孩子做那些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教学中应当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闪光点”,“尺有所长扬其长”,以赞赏的眼光看侍每一个学生,多表扬鼓励,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应当采用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设计问题任务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基本能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该都是以欣喜的语气说:“Welldone!”、“Wonderful!”、“Youaregreat!I’mproudofyou.”当学生回答不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Nevermind.Ithinkyouaretoonervous.I’msureyoucandobetternexttime.”学生由于多次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不断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成功感、成就感大大增强,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高。

2、寓教于乐,通过多种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情感对于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作用。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设计活动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了解学生个体,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努力寻找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力争做到活动便于学生参与,学生乐于参与。要考虑学生参与的面,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

3、多方位开感资源,强化学生的积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