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0: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项目组织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国际工程项目是指国际工程领域中的项目,也可以说是国际领域中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组织(ProjectOrganization)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中的职位结构设置及设置结果。工程项目组织的目的是按任务或职位制定好一套合适的职位结构,以使项目人员能为实现项目目标而有效的工作。工程项目组织的结构模式是指在项目上级组织的影响下,项目与上级组织以及项目内部的联系方式。由于项目组织是在上级组织内形成,而上级组织通常是一种常规组织,所以项目组织与常规组织既不同又有联系。按照这一思想,在项目管理组织中,形成了几种项目组织的结构模式:职能化项目组织、项目化项目组织、矩阵化项目组织和混合组织。
一、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模式
(一)职能化项目组织
与常规组织联系最密切的就是职能化项目组织(FunctionalOrganization)。这种模式为了给项目安个“家”,把项目放到常规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去,使项目组织成为常规组织的一部分。在职能化项目组织中,人员利用上有最大的弹性及适应性。部门作为项目相关专业技术专家的基本管理基础,专家可被临时安排到项目中,完成所需要的工作后被立即安排回他们的常规工作;部门中的专家也可以被组织起来共享知识和经验,个别专家还可以被不同的项目利用。因此,职能部门在个别人离开项目甚至上级组织时,仍可保持技术上的延续性。
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委托人不是活动和关心的焦点。职能部门有自己的常规工作要做,这些工作通常是优先于项目考虑的,因此客户常被忽视。有时在职能化项目组织中,没有一个人对项目负全面责任。这种不明确责任的失误通常意味着项目经理只对项目的一部分负责,而其他人却对项目的另一部分甚至更多的部分负责。不难想象,这必然会导致缺乏协调和扯皮,进而造成对客户的需要反映既慢又困难。这种模式不利于促进形成项目的系统管理方法。
(二)项目化项目组织
项目化项目组织(ProjectizedOrganization)也可称为纯项目组织,在项目上与上级组织联系方面,是另一个极端。在这种模式下,项目与上级组织的其他部分分离,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它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自己的管理、由定期的成果进展报告和工作监督而保持着与上级组织的微弱关系。
在项目化项目组织模式下,项目经理在整个项目上有足够的管理权,项目经理是真正的项目领导,项目班子所有成员都只对项目经理负责,在做出技术决策前不用请示任何职能部门负责人。当项目与职能部门分开时,项目经理绕过了整个智能结构直接与公司高级组管沟通,沟通线路缩短了,使得沟通更迅速。同时,由于权力集中,做出快速决策的能力极大增强,整个项目组织也就可以对客户的需要和上级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当存在若干个连续的类似项目时,项目化项目组织就可以稳定地拥有或多或少能开发出特定技术的一批骨干专家,从其成员当中开发出高水平的完成任务的能力。项目化项目组织结构简单而且灵活,理解和实现相对容易。这种形式易于形成对项目的系统管理方法。
然而,当上级组织同时进行几个项目时,要满足每个项目的人员配备需要。这会导致从行政部门人员到高级技术人员的重复配置。为确保技术知识和专门技术使用权的需要,导致了项目经理储存设备和技术以便当需要时就能得到,因而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是在可得时而不是在需要时就被项目占有了。把项目从职能部门的技术控制下解放出来,有利也有弊,尤其是项目带有“高技术”的特征时更是如此。虽然参加项目的技术人员对项目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研究深度,但仍然还是落后于其专业中的其他一些人。在项目化项目组织中,项目采取自己的生活方式,常发生项目间的对抗及痛苦的争斗。
(三)矩阵化项目组织
为了能将项目化项目组织的优点与职能化项目组织有利的方面结合起来,同时也避免其各自的缺点,人们发现了矩阵组织(TheMatrixOrganization)。在效果上,职能化和项目化项目组织代表两个极端,矩阵组织则是二则的结合,它是覆盖于上级组织的职能部门之上的项目组织。由于是由项目化项目组织和职能化项目组织结合而成,根据两个极端中哪个的作用强,矩阵组织又分为强矩阵组织(StrongMatrix)和弱矩阵组织(WeakMatrix)两种形式。
在矩阵化项目组织中,项目是强调的重点,项目经理个人负责管理项目,使项目按期、在规定费用以内达到预定要求。在这点上矩阵组织与项目化项目组织是相同的。由于项目组织是覆盖在职能部门之上的,从中临时抽调人力资源,项目对职能部门的技术专利库有了合理的使用权。当有多个项目时,所有项目都可能得到职能部门的专利,因而极大地减少了项目化项目组织的重复配置。矩阵组织对上级组织内部的各种要求反应也是既快又灵活。在矩阵管理中,项目有上级组织各行政管理单位的代表并有对他们的使用权。其结果是使项目保持了在政策、实践和程序上与上级组织的一致性。当同时进行几个项目时,矩阵组织可以实现较好的资源综合平衡,进而实现每个项目不同的时间、费用、性能目标。这种整体优化方法可使得所有项目人员配备得当,进度安排合理,从而优化整个系统而不是牺牲其他项目而实现一个项目的目标。
在职能项目组织中,毫无疑问职能部门是决策的核心,在项目化项目组织中,显然项目经理是项目权利中心。到了矩阵组织,权利则要更多地在二者之间平衡,通常这种平衡相当细致。但若果对谁负责的问题出现疑问时,项目工作就会受阻。
在多个项目间优化项目目标的能力是矩阵组织的一个优点,但这种能力也有反面。多个项目必须当成一个整体慎重监控,而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为满足多个项目的进度而在项目之间调动资源可能引发项目经理间的明争暗斗,这些项目经理都总是考虑确保自己的项目的成功而不顾组织整体的优化。在使用矩阵组织的项目上,传统做法是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决策,职能部门领导负责技术决策,但这种分工在实践中是很复杂的,没有谈判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就不能保证项目成功。
矩阵管理破坏了命令统一的管理原则,项目人员至少有两个上级,他们是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它使人员无法忠实于双向领导,也无法应付可能的混乱局面。任何在这种体制下工作的人都会体会到它的难处,没使用过这种方式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四)混合组织系统
纯职能和纯项目组织在一个公司里可以同时存在,这就产生了混合形式(MixedOrganizationalSystems)。这种形式通常是将一些大的、长期良好运行的项目分离出一些附
属项目或独立的活动。许多公司在已有的职能部门中先培育一些还未稳定的小项目,然后让它们“断奶”,形成有自己独立身份的纯项目,最终形成“攻关队”,大项目还可以成立“攻关实体”。混合型式的杂交带来了灵活性,它使公司能通过适当的组织结构设置,满足解决各类特定问题的需要。然而,由于利益和兴趣都不同,这种杂交中也有明显的危险,相同责任的不同组合会鼓励重叠、重复和虚构。
二、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影响选择项目结构模式的因素
选择组织形式不是一件易事,要依据项目的特点和公司的资源来选择。有的只是少量的设计原则,不会告诉你确切需要哪一种形式,也没有建立组织的详细指南。能做的就是考虑未来项目的性质、各种组织形式的特征、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拿出折中的方案。在下表中列出了12项反映项目性质、特征的因素,它们基本上从各个方面描述了项目的情况,每种特性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或种类,各等级或种类对应着与其适应的三种项目组织形式之一。
(二)选择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基本要求
1.总的来说,职能化组织常用于需较深技术运用的项目,而不是以降低成本、满足特殊的进度、实现对变化的快速反应为主的项目。
【前言】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通信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电信运营企业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业务支撑系统,运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论、手段及方法,降低成本,压缩项目建设周期,有效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一、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活动在通信运营企业中广泛存在,如网络建设、升级等,这些项目具有技术导向性、项目干系人众多、专业分工细等特点,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风险性。这就要求运营商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及方法,有效降低成本,压缩项目建设周期,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通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应用组织模式,是一种通过控制一定时间范围成本、组织、管理环节等来有效开展通信网络工作的过程。它主要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无线、传输、交换、基建、新技术专业及综合。这些项目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渐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程序化的工程管理方法,随着市场运作环境的变化和新业务的发展,通信工程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做好相关的项目管理控制工作,实现项目工程工作的稳定运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全程全网、网络分层、连续建设、滚动扩容等几大特点。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网络层面的通信网络,其各网络层次的下层网络汇聚其上一层网络对本层资源的需求并根据本层面的技术和组网特点安排扩容周期和建设策略。通信网络项目建设投资大、项目地域范围广、技术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周期不易控制、实施难度大,需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动态调整来实现网络各环节的协调配置。
三、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专业化程度高,在实施过程中,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新技术、业务的引入和工程建设任务难度的增加,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方式不够灵活,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目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无论项目大小,基本都采用一种管理方式,缺乏弹性,造成了项目的进度和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二是实际沟通计划制定不足,缺少统一的、整个周期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对生命周期界定和划分不清晰。三是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或手段,管理体系不够完整、系统。在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应用工具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不能充分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行支持。四是工程进度计划变更频繁,缺乏应有的科学根据,且对时间、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确。五是工程进度管理不到位。在通信工程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管理不到位或缺乏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使得工程计划方案计划编制不合理,工程进度管理拖延、施工衔接不畅。六是缺乏施工沟通管理,团队凝聚力、工作效率低。在建设施工中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系统互联和协作关系,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影响项目管理效率。七是项目风险管理、控制不足,对项目风险识别不够及时、准确。
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对策
(一)加强通信工程项目团队管理
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组织构架和工作模式,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机制和业务制度,通过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管理目标,为项目工程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制定PMO规划和执行PMO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协调和组织职能,明确工作思路、短期工作目标和长期目标,对职责范围和分工进行划分,对问题和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相应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解决方案的发展计划,并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工作流程,明确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员,优化项目管理活动。
(二)完善通信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范围和分工界面编制相应的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和分工界面,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细节,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的实际进度计划。科学合理的运用工作单元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编制时间表并使工作进度计划正确搭接,优化计划任务的流程安排,通过科学准确的编制进度计划和严格的变更管理以及细致的流程控制,有效提高计划的统筹效率。
(三)通信工程项目沟通管理优化
通过建立沟通机制、沟通计划、特殊问题沟通流程以及包括电子邮件系统、手机、固话、微信等多种沟通通信方式等不同内容的项目沟通活动的管理,提高沟通效率,以更加适时、更加合理的方式,实现项目信息的生成、收集、处理、储存、分发和交流,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优化和沟通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四)优化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管理的思想认识,对工程项目中的投资风险和工程建设风险进行全面考虑,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保持风险管理在整个项目生命期内的连续性,使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实现无缝融合,提高项目管理和沟通的效率。
五、结语
运用有效项目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可以降低通信工程项目成本,压缩项目建设周期,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通信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模式也成为未来阶段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转换生产方式与思想观念也成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在该种环境之下,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资源节约与环保问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定是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下面就对我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动力进行深入的分析。
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1.1 绿色管理
就目前来看,关于绿色管理,尚未出现统一的定义,对于此种概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均将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作为绿色管理的核心概念,纵观这些观点,大多以企业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但是实际上,环保问题不仅仅是企业应付的责任,社会组织也有一定的义务,因此,绿色管理的概念不能够局限在企业中,应该将其推广至社会组织结构中,其内涵也应该从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扩展到为社会大众提供绿色环保服务、提升其生态环保意识等等。
综合而言,绿色管理即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减少或者消除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为前提条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通过生产、营销等行为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而进行的一种全面管理活动。
1.2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即将绿色管理理念与工程项目进行结合的一种形式,就是为某个建设项目从概念到完成阶段制定的全方位计划、协调、实施,以便项目能够达到规定的生态指标与质量标准,从某个角度而言,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组织的经济效益,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够通过控制污染、使用绿色技术、节约能源等方式实现。
1.3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对比
从项目目标而言,传统项目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则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资源消耗而言,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所消耗的资源较多,资源浪费情况也相对严重,与之相比,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注重资源的节约;从建造产生的污染而言,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污染较大,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基本可以实现全程无污染,在垃圾的处理方面,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并不注重垃圾的回收与利用,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与之相反,可以实现全程的绿色回收处理。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动力
项目组织在实施绿色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项目组织竞争、政府行为、消费者行为、项目组织发展内部动力的影响,因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动力则包括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两种,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内部与外部动力的影响,也要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阻力,这种阻力对于绿色管理的实施速度与实施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部动力主要源自竞争对手、市场需求、科技进步、政府行为等,内部动力主要源自于项目组织展示自身形象与追求利益的欲望、项目管理者的素质等,实施绿色管理阻力则主要为消费者环保观念、消费文化、实施绿色管理的成本与综合管理能力。可以看出,影响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政府、消费者与项目组织。
3、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绿色工程项目的管理还未有明确的规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而言,环保立法依然有待提升。因此,国家应该明确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完善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2 使用经济手段促进管理的发展
为了促进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政府应该建立好与环境和资源价值相符的绿色价格体系,将社会和生态成本纳入管理过程中,此外,对于管理融资行为则提供必要的支持,建立好完善的技术标准,提升组织的可信度。
3.3 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灌输
引导消费者确定好绿色管理的观念对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国绿色消费工作的发展时间还很短,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消费者都缺乏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为此,政府必须要做好宣传工作,帮助消费者满足现阶段下的工程建设情况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并通过培训、宣传等工作帮助消费者树立好正确的消费意识,帮助他们识别与正确的购买产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推行能够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为此,政府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的政策,对绿色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桂祥,张建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实施动力研究[期刊论文]. 工程管理学报,2010,04(15)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展现的尤为突出,比如运用系统的理论和观点,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安排、管理、控制等管理,对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进行控制,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等。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主导,负责整合工程管理和各类施工资源,对整个施工团队进行宏观以及微观的指导,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可见,工程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素质对整个施工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选择项目经理,这也是工程建设中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作用。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作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进行中,项目经理要根据工程项目进度及具体情况,及时与项目客户或委托方进行沟通,调整工程项目的方向、工作重点和工作进度等,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成果满足客户或委托方的需要,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2. 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
工程项目经理是经过授权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各种事务进行全面、细致而有效的管理。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工作必须进行周密的筹划,对其工作时间要进行认真的安排。在日常管理中,项目经理要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加强对成员在项目工作中的指导,对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预测与判断。
3. 进行项目具体事务决策。
项目在进行中经常有许多问题需要当机做出判断,决定在何时、采取何种具体行动,以及行动的具体方案。项目经理是项目的具体决策者与指挥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公司法人代表在项目中的人。对于项目运行中出现的矛盾、项目经理要及时处理,进行决策,必要时还要请示上级决策者。
项目经理要完善内部和对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有效沟通。实施合同约定的内容,处理好合同变更和纠纷、索赔,处理好总承包和分包的矛盾和冲突,保证相关单位能协作配合施工,与工程建设单位做好相互监督。
三.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职责。
1.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法人代表对于该工程项目的全权委托人,需要对建设单位的成果性目标负责,同时要对企业的效益性目标负责。
2.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保证类资源和各个单位都能紧密协作、有效配合,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的目标实现承担着全部责任。
3.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是施工过程中各类信息的集散中心,对通过信息的集散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取得成功。
4.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总负责人,是工程项目的总体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工程项目权、责、利的共同主体。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责任主体,其主要责任是实现项目的目标;另外,项目经理也是项目权利的主体,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利,便于工作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项目经理对工作负责。项目经理作为利益的主体,存在一定的利益动力,实现责任和权利。
四.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选择方法。
1.项目经理需要具有的基本条件。
(1)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单位的重要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作为社会建设者,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的经营方向,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好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项目管理中要坚持原则,不怕吃苦、勇于负责、善于管理。
(2)项目经理要起到带头作用,应该具备较高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能力,应该多谋善断、灵活机变;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公道正直、以身作则;知人善任、善于人同;铁面无私、赏罚分明。项目经理要具备哲学方面的修养,必须要追求效率,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并能取得人际关系的主动权,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对及时作出处理,考虑问题要周全,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对目标构成和影响目标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要有系统性的认识。
(3)项目经理要懂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知识,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具有相关经营管理能力,了解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项目经理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代领工程项目的班子成员,组织科学合理的施工。
(4)项目经理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能正确处理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善于发现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隐患。
2.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选拔。
选择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应当坚持三点基本原则:具有恰当的选择方式、选拔过程和产生的程序要具有一定的资质,并具有严格的监督机制、选拔结果要经过“党委把关、合同约定、经理聘用”的基本原则。
目前,选择工程项目经理具有三种方式:竞争招聘、经理委任和基层推荐及内部协调。
无论是竞争招聘、经理委任还是基层推荐和内部协调,差别在于来源渠道不同。不同渠道中产生的人员素质和能力等级也有所差异。所有待面试人员都要经过:投递简历--筛选简历--初次面试--理论考试--再次面试--复试等过程。筛选各面试人员的面试简历时,依据人员的资质、工作经验、从业时间对各类人员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安排面试的先后顺序。在进行面试时,可先采取理论考试,在理论考试合格后,在安排面试的方式进行。依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可安排多次不同类型的主题进行面试。通过筛选,淘汰能力较差的人员,并从剩余人员中作出优选,直至选择符合要求的人员。
在面试时,要科学的设计面试问题,面试责任人要提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问题,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面试人员深入分析,便于了解面试人员的岗位素质和工作经验及管理水平。面试过程中,要对初次面试合格的人员进行诊断面试,对面试人员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管理水平、工作能力及专业程度展开深层次的了解,并作出分析。在面试结束时,要及时对面试结果进行评价,并做好相关记录,便于所有人们面试完成后,进行比较,进而从中选择优秀的人员,来胜任施工项目经理一职。
确定相关人选后,要设置考核期,对实际管理能力进行一定时期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正式录用上岗。
五.结束语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较为重大,项目经理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起到领导带头作用,要能以身作则,才能带动班子成员开展项目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俊田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选择 [期刊论文] 《公路》 ISTIC PKU -2001年5期
[2]何涛 张旭蓉 项目经理部运行模式探讨 [会议论文] 2002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学术交流会
[3]卢毅 张劲文 刘建生 公路工程项目经理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期刊论文] 《中南公路工程》 ISTIC -2003年2期
[4]逯伟然 毛艳生 浅析公路工程项目经理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22期
[5]张远民 李银霞 浅谈公路工程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年9期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 。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完成一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它是以降低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进行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1.1全员性
建筑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在空间上覆盖施工企业的管理部门及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岗位,施工项目成本交给施工项目部管理,企业仍负有对施工项目部的制造成本管理组织、指导、监督的责任。同时企业还需要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地监督和完善,利用技术、信息、资源来促使项目施工成本降低。同时,全员性还有另一层含义,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一项活动都会涉及施工成本,每一个管理岗位的工作都与成本管理相关联,负有成本责任。也就是说,成本是业务管理的经济结果。按会计方式进行的归集。是全员工作的结果,而不是会计部门的专属工作。
1.1.2过程性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每一个直接耗费及其关联过程。其控制内容包含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的执行、成本监督、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由于成本管理每项活动都要纳入目标管理,遵循PDCA循环,这决定了成本管理的过程性。
1.1.3实时性
没有反馈就没有管理。由于在实际工程中会有许多修改和变化,造成项目成本控制模型发生变化,所以要求成本管理要能够实时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作出反馈。而反馈必须基于成本信息的实时收集,同时必须实时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调整后作出响应。因此实时性是成本管理的最重要的特性。
1.1.4一次性
工程项目属于单件式、一次性投入的特殊产品,由于每一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都不一样,各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成本形成都将千差万别,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和预测工程成本,必须。一事一议”。
1.1.5劳动密集性
施工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人员构成较复杂。带领这样一班人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已属不易,还要确保合理的工程利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2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空间,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培育长期竞争优势,而成本控制正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工具。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完成期间所需用全部费用之和,包括基础投资、前期各种费用、项目建设中的贷款利息、管理费及其它各种费用等,具体内容如下:
2.1成本预测与决策。
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是其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是事前控制的环节之一。本预测的目的是预见成本的发展趋势,为成本管理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依据。施工项目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做出决定,确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决策是先提出几个成本目标方案,然后再从中选择理想的成本目标做出决定。
2.2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
成本计划是实现成本目标的具体安排,是成本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根据成本预测、决策结果,并考虑企业经营需要和经营水平编制的。成本控制必须以成本计划作标准。
2.3成本计划实施。
施工阶段,依据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即是根据成本计划所作的具体安排,对实施项目的各项费用实施有效控制,不断收集实施信息,并与计划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从而实现成本目标。
2.4各项费用的成本控制。
对竣工验收过程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控制。以施工项目的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是日常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损失,这些费用和损失,都发生在各个部门、施工队和生产班组。
3 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
3.1强化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应从设计开始,因为设计是工程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达70%--90%。设计阶段工作水平的标低,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施工阶段投资的多少,而且也影响到项目建成投产以后经济效益的高低。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是由项目经理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制定出的计划,它即是对项目施工成本的预测,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工程签约后,公司和项目部同时开展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另外编制工程施工任务单和所需机械台班,然后根据上述数据进行对比、校正,再结合现行、当地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价,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在制定第一次成本计划时,项目管理人员依据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案按分部分项落实成本,项目人员根据项目成本的总汇,将工程施工措施性消耗成本分离,把工程施工措施性消耗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改良,把施工措施性消耗降到最低水平,在落实了项目成本计划后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3.2 抓好项目管理层建设。
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项目部各部室的环节,不仅仅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项目经理集人、财、物、权于一身,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目管理的成败。因此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来建设。同时,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宣传,使企业上下真正转变观念,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理念,营造企业整体重视,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上升的良好氛围。根据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的目的和要求,结合成本管理自身的特点,建立成本管理体系。首先,公司层次的组织机构。公司层次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的运行,行使管理职能、监督职能。负责确定项目施工责任成本,对成本管理过程进行监督,负责奖罚兑现的审计工作。其次,项目层次的管理机构。项目层次实际上是通常所讲的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层,一般有项目经理部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济师等组成。再次,岗位层次的组织机构。岗位层次的组织机构即项目经理部岗位的设置。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人事部门的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及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经理部岗位人员负责完成各岗位的业务工作和落实制度规定的本岗位的成本管理职责和成本降低措施,是成本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3.3加强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
项目经理部要对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就要依据完善的成本控制计划对分部分项工程作为项目成本的控制对象。首先,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依据成本控制计划下达施工任务单、各限额领料单。加强项目材料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占工程造价的60%左右,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尤其重要,如果忽视材料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就无从谈起,材料管理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首先,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准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要对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与施工预算进行核对,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要定期检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检查成本控制责、权、利的落实情况。其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成本的控制,质童成本包括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控制成本的产生是为了降低内部故障成本,而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星现负相关的关系,在成本总数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者的目标是尽盘以预防成本换取故障成本,这样虽然成本相同,但企业的综合效益相对是较好的。最后,在现场成本控制中,安全操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安全预防成本的投人虽然并不影响成本控制计划,但它预防了一定的风险费用。
4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不同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已经成为每个建筑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自实行企业自主报价制度以来,项目成本和工程质量一样也成为一个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因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是建筑企业抢占建筑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不但能有效节约建筑材料,也能有效节约建筑时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因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
结束语
总之,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不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企业再生产的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控制好施工进度,努力寻找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方法和途径,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曹芹.党玲.朱家瑜工程建筑中的成本控制问题初探[期刊论文]-大众科技 2011(1)
[2]张泽国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期刊论文]-中外建筑 2010(4)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要保证建筑工工程施质量,就必须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队伍的组织管理,提高队伍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原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质量管理,做好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把施工工序的质量关。
一、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经理的素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观念。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个方面的能力,还要具备处理各种问题的经验,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坚持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质量观念,因此,工程质量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共同作用。
(二)材料因素: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
(三)方法因素: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免费论文。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四)环境因素: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免费论文。
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
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应提高所有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让他们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要搞好人员培训,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
一个工程的材料耗费占工程总费用的60%左右,可想而知,对材料的控制是不可忽视的。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首先要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第二,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第三,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第四,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第五,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第六,要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去。例如,某个工程由于材料质量把关不严,用了安定性不良的水泥,结果已建了十几层的房子推倒重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因为水泥的安定性不良,会引起混凝土开裂,造成质量事故:强度达不到标号要求,直接危害结构的安全。为此,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就要及时检验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三)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
每项工程有总体施工方案,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做到方案先行,并且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还要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各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免费论文。现场管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定现场管理的目标和标准,并制定出管理制度,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确保施工工序的质量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的单元,上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不仅使本工序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如监理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求承包人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整或返工。处理完毕后,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77-02
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应用型本科高校,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属教育教学模式、专业学科建设。伴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应用能力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步取得共识、成为主流教改方向。但是对于应用能力的概念内涵、具体的改革模式、培养规格等,还未完全厘清,未形成统一的范式。文章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与教师为中心,教师围绕相关教材在课堂以讲述为主,学生课堂听讲,记忆,做题,书面考核,以记背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而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极为欠缺[1]。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综合系统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与实际业内需求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难以实现无缝对接,这对高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由于任何一个学科的专业都有一定宽度与深度,所以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便成为相对难到达的目标高度,这需要本专业所有的课程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所有的技能应用能力作为支撑、融合本专业的所有知识,对本专业涉及的确定性的、非确定性的、难于直接用固定指标衡量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2]。文章将专业应用能力作为核心应用能力,主要就是探讨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
1.结合专业案例启发教学。老师负责先将基础知识在课堂中讲授,同时利用案例,提出问题,引出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让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等方式,自己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授进度目标控制的保证措施的时候,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分别通过组织措施的案例、技术措施的案例、合同措施的案例、经济措施的案例、信息管理措施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进度目标控制的过程,方便学生们在理解理论的同时,加以思考,加深记忆。
2.结合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可以把一些成功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的视频在教室里课堂上放出来,增强学生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兴趣。同时如果有机会带领同学们进入工程现场亲临观摩,学习现场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步骤的管理。例如,在讲解进度计划编辑程序的时候,校方和施工方进行协商,让学生有机会亲临施工现场,观摩施工进度,与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真正方便工程项目管理的上手。
3.结合科研项目引导教学。定期让同学们写一些有关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论文,在同学们查找资料的同时,深化了同学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知,同时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深化专业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在课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课下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通过论文的形式,每人提交一份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论文,让学生们通过论文资料的查找以及对论文的组织,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课本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会提高学生们论文撰写水平。
4.结合实习实践创新教学。目前的实习与实践活动大多是由学校组织、教师安排,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与执行,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此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还不到位,实践教育的效果难以评价。因此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另外,根据专业需要,重点打造综合性试验以及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再者,设置集中的实习学期,让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实习期间可少量设置与实习相关课程,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贴合度;同时建立实践教学情况的课堂报告制度,以客观公正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
5.结合应用能力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要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理念从“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探索“应用能力”培养内涵。大学课程的设置要重拾专业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建设优先与社会对接而非与学科对接,要充分考虑一线人才对工作一线的适应性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更多地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结论,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可尝试引入德国模块化课程方案,即系统化的课程,它是根据专业的能力要求,集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要点,形成有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实例――工程管理专业的“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是学科跨度较大的综合系统学科,是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交叉的复合性的新型学科,课程教学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教学导向,要求理论与实践具有较高的贴合度。因此,以课程理论为基础、以课程实践为应用,构建了“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教学体系。
“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教学体系,其实质是双轮驱动,即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交替并行。随着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陆续开展相应的实践环节,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贴合,通过课程应用能力的强化,促进技能应用能力的提升,最终目标是专业应用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以课程实践为例,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就以前面的建筑施工图为基础,设计结构施工图,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设计的建筑施工图不合理,结构设计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学生就会主动发现并纠正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错误,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更加牢固深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以前面两个课程设计的图纸为基础,计算工程量并确定工程造价,如果前面的课程设计有错误,工程量也是无法准确计算的,因此,环节学生依然会不断修正前面的错误并准确计算工程量以及造价;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是以前一个课程设计为基础,确定施工组织方案,计算工期以及资源需要量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技术标,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的工程造价作为商务标的报价,最终编制工程投标书以及合同管理方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将前面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编制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方案,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组织设置、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管理、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环境管理、风险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方案。
四、结束语
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认知、积累和总结。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有太多的限制条件导致了高等院校在短r间内还是要以应试教育为主,例如缺少足够的实习地以及系统授课与讨论研究。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学科跨度大、涉及知识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针对目前工程管理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向与专业应用相结合,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原则。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改革,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升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丹凤.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及教育模式的优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5,(14):45-49.
[2]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7-29.
Exploration on Higher Teach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Ability Oriented
―Take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XIE Dan-feng,ZHANG Da-fu
1?代建制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过程分析
1.1?代建制下工程项目信息的收集分析
(1)项目建设前期的信息收集
建设项目在正式开工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将产生大量的文件,文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收集设计任务书及有关资料
设计任务书是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方案的重要文件,也是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此阶段的建设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前期的一系列信息资料,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建设上级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要求和批复,还包括项目建设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有关信息资料。
2)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的收集
在进行工程项目设计之前,工程设计单位通常要收集以下内容方面的资料信息:社会调查情况及自然灾害等调查情况;工程技术勘测调查情况;技术经济勘察调查情况。
3)招标投标合同文件及其有关资料的收集
在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机构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包括选择代建单位的招投标文件以及选择设计、施工、供货等的招投标文件。在招投标过程中及在决标以后,招标、投标文件及其他一些文件将形成一套对工程建设起制约作用的合同文件。
(2)建设项目施工期的信息收集
建设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每天都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相应地包含着各种信息,需要及时收集和处理。因此,项目的施工阶段,可以说是大量的信息发生、传递和处理的阶段。
1)代建单位提供的信息
代建单位作为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在施工中要按照合同文件规定以及在政府授权的权限内提供相应的条件,并要不时表达对工程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下达某些指令。
2)施工方提供的信息
施工方在施工中,现场所发生的各种情况均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工程建设的各参与单位根据自身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必须要掌握和收集这些内容。经收集和整理后,汇集成丰富的信息资料。
3)工程监理的记录
工地现场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记录包括驻地工程师(工地工程师)的监理记录工程质量记录、工程计量和工程款记录、竣工记录等内容。
(3)工程竣工阶段的信息收集
工程竣工并按要求进行竣工验收时,需要大量的对竣工验收有关的各种资料信息。这些信息一部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部分是在竣工验收期间,根据积累的资料整理分析而形成的,完整的竣工资料应由承建单位编制,经工程监理单位和有关方面审查后,移交代建单位及相应的政府单位移交项目管理运行单位。
1.2?代建制下工程项目信息的分析存档
(1)工程项目信息的分析
代建制下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除应注意各种原始资料的收集外,更重要的要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对工程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项目情息的加工、整理和存储是数据收集后的必要过程。收集的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后产生信息。信息是指导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础,要把管理由定性分析转到定量管理上来,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2)信息的存档
信息的存档是将信息保留起来以备将来应用。对有价值的原始资料、数据及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要长期积累以备查阅。信息的存储一般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各类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组织的方法一般由单位自定,但要考虑规范化。
1.3?代建制下工程项目信息的查询传递分析
无论是存入档案库还是存入计算机存储器的信息、资料,为了查找的方便,在入库前都要拟定一套科学的查找方法和手段,作好编目分类工作。健全的检索系统可以使报表、文件、资料、人事和技术档案既保存完好,又查找方便。否则会使资料杂乱无章,无法利用。
信息的传递是指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如纸张、软盘、磁带等)在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传递。通过传递,形成各种信息流。畅通的信息流,将利用报表、图表、文字、记录、电讯、各种收发文、会议、审批及计算机等传递手段,不断地将建设项目信息输送到项目建设各方手中,成为他们工作的依据。
2?代建制下工程项目信息沟通分析
代建制模式下的组织内的信息沟通的类型同其他管理模式下组织内的沟通类型是相似的,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1?正式沟通
(1)自上而下的沟通。这是信息在组织内部从较高的组织级别层次,按照组织的上下隶属关系和等级系列,向较低的组织级别层次传递信息的沟通过程。
(2)自下而上的沟通。这是指信息在组织内部从较低的组织级别层次,按照组织的上下隶属关系和等级系列,向较高的组织级别层次传递信息的沟通过程。
(3)横向沟通。这是指发生在组织内部同级层次成员之间相互的信息沟通,以谋求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工作上的合作配合。这种沟通具有非命令性、协商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4)斜向沟通。这是指发生在组织内部既不隶属于同一组织级别,又不属于同一等级层次之间的信息沟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信息的交流,谋求相互之间必要的通报、合作和支持。
2.2?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指的是不按照正规的组织程序、隶属关系、等级系列来进行的沟通。因此,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来传播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也广。
代建制管理模式下,改进项目信息沟通除了要运用上述一般管理模式下的方法和手段外,一定要强调代建单位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中心地位,重视其在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还要结合代建制管理模式的特点,遵循其前所述的运行程序和运行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统一的以代建单位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沟通平台。
3?结束语
对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代建制管理模式下信息的收集、分析存档、查询和传递等信息管理过程,同时对工程项目信息沟通及形式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施工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和成果,也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对象,可能是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施工。其主要特征:一是建设项目或是其中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二是建筑施工企业为管理主体;三是任务的范围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界定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划、项目蓝图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工程建设,如何科学准确地实施,我们认为管理中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组织设计
项目组织设计是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的,在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根据施工图设计进行编制,用以直接指导单位工程的项目活动,是项目施工单位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季、月、旬施工计划的依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不同,其编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不同。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施工方案的选择、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单位工程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技术组织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的施工任务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所作的规划和设计;是指导工程投标与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价款的依据;是投标书的摘要素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和经济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而且它是在工程开工前就已经编制完毕。这就是说项目组织设计在工程开工前,对工程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就设计好了项目管理论文,但是难免在开工后与施工实际情况会有不相符合的地方,为达到指导的目的必须对项目组织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边实施边修改完善。
二、以人为本,优选项目施工队伍
如果项目施工单位中标后,不进行分包,则可以在本单位优选项目施工队伍。选择技术水平高,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也可以到社会上聘请重要岗位有能力的人员,另外在项目施工上可以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思想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思想认识免费论文下载。讲究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以大局为重,拼搏奉献,任劳任怨,建立一个勇打硬仗的项目施工队伍。如果进行分包,最好进行公开招标。对分包单位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如营业范围、资质等级、企业资金状况、社会信誉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还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工程报价的合理性,②建设工期的合理性,③工程质量安全的保证措施,④工程合同的信守度。不过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少数项目分包的施工队伍“后台”很硬,造成承包企业现场管理困难,项目实施缓慢甚至费用增加。优选项目施工队伍,合理安排并建立各职能部门组织结构,是项目实施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 安全管理,预防为主
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项目管理论文,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某一个名誉和这个单位的管理工作的素质。因此,在项目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项目安全的管理,那是最大的隐患,是最大的危险,是项目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是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企业也应该在安全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灾害,如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火灾及自然灾害等,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财产安全和环境防护,尽量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场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检查评比制度和安全例会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制,各配属队伍进场后的场地使用,均应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严格依照标准执行,严格奖罚制度,实现科学、文明管理。
四、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项目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控制项目施工质量项目管理论文,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现场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项目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检查,做好过程控制,坚持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各级质量检查员都要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对项目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把关。对隐蔽工程应严格进行检查并办理签证手续,对未检验的隐蔽工程坚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项目。决不能出现质量问题后再进行处理,这将造成资金上的损失和工期上的延误。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严格行使质量否决权,确保工程质量免费论文下载。
五、加强进度管理,确保关键时间节点的完成
每个项目施工伊始,项目管理者都必须对整个项目施工有个总体的确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安排。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完成后,项目施工单位据此分解,制定季、月、周进度计划。每周的工程例会,首先讨论各施工单位的上周进度完成情况和下周计划安排。在实际工程中,也时常发生设计变更迟缓、材料供应拖延、指定分包商不服从管理等情况。为此,我方加强了事前控制,每月初对本月可能出现的影响进度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主动联系材料供应单位以及指定分包等相关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以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如出现进度滞后的情况由项目施工单位提出滞后原因、可采取的补救措施,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批准后执行。
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涉及到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作为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对所管项目项目的各个工序及工艺熟悉了解,杜绝盲目管理和指挥。抓好工序衔接时间,项目施工中各工序穿插其间、交叉作业项目管理论文,项目施工工序衔接是否合理,准备工作是否紧凑有效,这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跟班当管并及时发现调整。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好质量和安全与进度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抢进度蛮干项目而忽略工程质量保证。在安全方面,要始终坚持和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慢一点,安全一点”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理念,在安全环境下确保项目进度正常。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