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0: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用药护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院病区药品是医院住院药房的延伸,能为临床一线储备一定品种和数量常用急救药品,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这些药品普遍由各病区护理人员负责[1]。在护理差错统计显示,给药错误,在护理差错类别中居于首位。因此做好病区药品管理,对于防范护理差错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共有23个护理单元,其中内科病区10个,外科病区9个,门诊系统科室4个。
将所有病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共12个病区,对照组共11个病区,实验组和对照组病区的护士在年龄、职称、性别及工作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1)规范放置,定期检查。药品按照类别分开放置,标识清楚醒目;常用药品放在易于取到之处;按名称准确放置到位,不裸放;取药时从最上面药盒的右侧取用;指定一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药品的质量、有效期、是否规范放置(如冷藏、避光等),每天小检查,每月大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2)学习掌握新特药的用法。请药师对新特药品以讲座、药讯、宣传栏或等多种方式传授药学知识。护士在使用时,先学习说明书,掌握了药品正确用法后,再应用于患者。护士长将新药使用说明书装订成册,供护士随时翻阅。
(3)高危药品标示醒目,分开放置,有黑色警示标志。
(4)改变病区药品供应方式,将“要多少供多少”的方式转变为“消耗多少补多少”的方式。
(5)“五专”化管理毒麻药品。对于毒麻药品实行专人、专锁、专柜、专放、专用,班班交接。
1.2.2对照组按照常规病区药品管理进行,不进行干预。
1.2.3观察指标分别收集2008-04-2009-04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护理差错的起数。
1.2.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两组用药所致的护理差错情况比较:对照组32起,其中用药所致的护理差错14起,其他护理差错18起,发生率43.8%;实验组16起,其中用药所致的护理差错1起,其他护理差错15起,发生率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P<0.05)。
三、讨论
3.1摆放混乱,不易识别目前由于临床用药较为广泛,品种繁多,尤其是综合性科室,需要准备多个器官系统的多种药品,才能满足临床需要。每个综合内科病区一般都备有百余种药品,一些药品从药房领回病区,多种零散药品混杂在一起,使得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磨擦不清。在抢救患者时,外形相似的药品,由于分辨不清,不仅易造成护理差错,还会延误时间,甚至延误患者生命。所以规范、科学地管理病区药品对于安全用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区药品做到标示清楚、定点放置、不裸摆、定期检查、易于拿取。经过一年的规范管理,实验组的护士不仅减少了护理差错,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3.2高危药品没有显著标识高度危险性药品是指10%氯化钾溶液、10%氯化钠溶液、胰岛素注射液、化疗药品及其他能对患者一次性致死的药品。这些药品和其他普通药品混放在一起,如果护士使用时不慎出现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实验组将高危药品和普通药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如黑色骷髅标识。这样就会提醒护士在取用时倍加小心,多次查对,从而保证使用高度危险性药品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了护理安全。
3.3积压药品过期有些患者用药时,只需取单包装药量中的一部分,这就使某一整包装药品可同时配与多个患者使用,从而节约一部分药品。另外,医生临时更改医嘱或患者漏、拒用药时也会导致药品的积压,时间久了,药品就会过期。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或更改有效期的都按劣药论处”,这些药品是不能应用于临床的。实验组将“要多少供多少”的方式转变为“消耗多少补多少”的药房供应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病区的药品积压过期现象,改变了过去定期销毁过期药品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药品资源的浪费。同时病区积压药品的减少,也减轻了护士的清领与整理,减轻了工作量,为治疗室减轻了空间,也为患者节约了开支。
3.4新特药品知识相对匮乏由于临床药学的发展,各种新特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新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如没有及时对相关护士进行培训,护理人员药品知识相对匮乏,在使用时不了解其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不但新特药品不能发挥相应疗效,甚至会增加不良反应。实验组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掌握特新药的用法,这样就能弥补新特药的临床经验不足的缺陷,保证新特药的疗效与安全。
3.5“五专化”管理毒麻药品病区的毒麻药品管理一般由护理人员负责,毒麻药品的安全也是药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护理人员高度警惕意识,实行“五专化”管理,专人、专锁、专柜、专放、专用,班班交接,认真负责,保障毒麻药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朱滨艳.病房的管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4):18-119.
中药苏木的主要成分苏木素(Haematorylin)是组织、病理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染色剂,可用于细胞核染色[1]。苏木素具有收缩血管、中枢抑制及抗炎等作用,具有行血、破淤、消肿、止痛的功效[2]。胰蛋白酶(trypsin)是人和动物肠道中一种重要的蛋白水解酶,从该酶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用胰蛋白酶为催化剂对蛋白质进行降解的研究[3~5]。药物对胰蛋白酶作用的性质[6]及苏木素与DNA作用的性质的研究已引起重视[7]。本文主要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的性质,从而获得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时结构变化、所处微环境等信息,探讨苏木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对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活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1器材
1.1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CaryEclipse(瓦里安)产品;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1,北京普析产品;pH-3C型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2药品牛胰蛋白酶(生化试剂),上海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苏木素(生物染色剂BS),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产品;硼酸(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产品。
2方法
2.1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在恒温水浴箱中将酪蛋白、胰蛋白酶和苏木素预热,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在胰蛋白酶与酪蛋白的酶解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体积的苏木素溶液,测定苏木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胰蛋白酶活性及抑制常数测定参照文献[8]方法操作。
2.2苏木素对胰蛋白酶紫外光谱的影响配制pH=7.5的硼酸缓冲溶液(内含0.1mol/LCaCl2维持离子强度);用硼酸缓冲溶液配制1.0×10-4mol/L的胰蛋白酶溶液,再用3次蒸馏水分别配制2.0×10-3mol/L和1.0×10-3mol/L的苏木素溶液。
室温条件下,在1cm×1cm的石英比色皿中准确加入1.0×10-4mol/L的胰蛋白酶溶液3.0ml,扫描190~350nm的吸收光谱。然后用微量注射往其中准确加入1.0×10-3mol/L的苏木素溶液10μl,混匀,静置2min后扫描190~350nm的吸收光谱。扫描1.0×10-3mol/L苏木素溶液190~350nm的吸收光谱。
2.3苏木素对胰蛋白酶荧光光谱影响在1cm×1cm的石英比色皿中准确加入1.0×10-4mol/L的胰蛋白酶溶液3.0ml,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加入2.0×10-3mol/L的苏木素溶液0,10,20,30,40,50,60,70μl。每次加入后混匀,放置5min,分别在20,25,30,35℃下,测定其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280nm,绘制288~450nm的荧光光谱。
2.4苏木素对胰蛋白酶作用的同步荧光将“2.3”项下所配的温度为298K的溶液,固定激发和发射波长间隔λ分别为20nm和60nm,同时扫描激发和发射波长并记录同步荧光光谱。
3结果
3.1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当苏木素浓度为4.5×10-4mol/L时,苏木素使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下降到70.2%,抑制率为29.8%。在不同的底物浓度(40,30,20,10g/L酪蛋白溶液)下,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测定酶的反应速度,其结果以1/v对抑制剂量用Dixon作图法求出Ki=6.13×10-5mol/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
3.2苏木素对胰蛋白酶紫外吸收光谱影响图1为T=298K,pH=7.4时的吸收光谱。蛋白质分子中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均有紫外吸收,蛋白质的吸收波长一般在280nm附近。从图1可以看出,当往胰蛋白酶中加入苏木素后,混合溶液在280nm附近的吸收峰均明显增高,说明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之间发生了作用,改变了胰蛋白酶的构象,而这种作用有利于胰蛋白酶分子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的π-π*电子跃迁。
3.3荧光光谱以λex=280nm,胰蛋白酶在354nm附近有很强的荧光峰;而以同样激发波长激发苏木素溶液,在354nm附近则没有荧光峰,证明苏木素不会产生与胰蛋白酶干扰的荧光。固定胰蛋白酶的量,随着体系中苏木素浓度的增加,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产生有规律的猝灭,其最大发射波长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见图2)。
3.4荧光猝灭常数及猝灭机理
3.4.1苏木素对胰蛋白酶的猝灭效应一般情况下,可依据不同温度下的结果区别是动态猝灭,还是静态猝灭。对于动态猝灭,随着温度升高,将增加离子有效碰撞的数目,加剧电子的转移,使荧光物质的猝灭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对于静态猝灭则温度升高将降低复合物的稳定性,使猝灭常数减小。本文以相同的实验条件,分别测定了在20,25℃下胰蛋白酶的荧光猝灭光谱,以[F0/F-1]对[C]作Stern-Volmer图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苏木素在温度低于25℃时猝灭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符合静态猝灭机理。
当猝灭体分子和荧光物质分子之间形成新的复合物而发生静态猝灭时,服从Lineweaver-Burk方程。20,25℃时以(F0-F)-1对[C]-1拟合Lineweaver-Burk方程,由图4可见该双倒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再次确定在20,25℃时为静态猝灭。
3.4.2结合位点数n及结合常数KA的计算设苏木素与胰蛋白酶形成n个结合点位的复合物则有:
Lg[(F0-F)/F]=lgKA+nlg[C]
分别作不同温度下Lg[(F0-F)/F]-lg[C]的双对数拟合,得到不同温度下的KA和n见表1。表1苏木素与胰蛋白酶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相应的相关系数(略)
3.4.3作用力类型的确定猝灭体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结果见表2。表2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略)
ln(K2/K1)=H(1/T1-1/T2)/R
G=-RTlnK
S=(H-G)/T
由上可知,H<0和S<0,可以说明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氢键和范德华力[9]。
3.4.4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构象的影响固定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的间距λ,扫描同步荧光光谱,这种光谱可用于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分析,由(a)λ=20nm所得到的同步荧光光谱图仅显示的是酪氨酸残基的荧光,(b)λ=60nm时仅表现出色氨酸残基的荧光,由图5可以看出在此实验条件下,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荧光同时被猝灭,使其荧光强度下降,酪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没有发生改变,但色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蓝移,表明色氨酸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增强,引起了胰蛋白酶的构象变化。
4结论
苏木素对胰蛋白酶活性可产生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常数Ki=6.13×10-5mol/L;苏木素对胰蛋白酶的荧光猝灭效应为静态猝灭,说明苏木素能与胰蛋白酶形成复合物;苏木素与胰蛋白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苏木素与胰蛋白酶可发生作用,改变了胰蛋白酶的构象,而色氨酸所处环境的疏水性增强显著。
【参考文献】
[1]郑伟.苏木素染液中媒染剂用量的探讨[J].解剖学杂志,2006,29(1):21.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84.
[3]朱少娟,施用晖,乐国伟.超声波对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2):50.
[4]CIOZER.Kineticanalysisofenzymeinactivationundersecond-orderconditionsbyuseofsubstrate-to-productprogresscurves:Applicationtoinhibitionoftrypsinbyα-1proteaseinhibitor[J].AnalyticalBiochemistry,1998,264:199.
[5]AIQing,SHIGui-xin,BEIJian-zhong,eta1.Enzymaticdegradationbehaviorandmechanismofpoly(1actide-coglycolide)foamsbytrypsin[J].Biomaterials,2003,24:629.
[6]刁家志,陆珊,赵巍,等.葛根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3):280.
专利侵权判断分为两步,其中,第一步是对权利要求的解释。2009年12月28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中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对于权利要求,可以运用说明书及附图、权利要求书中的相关权利要求、专利审查档案进行解释。这是最高司法解释第一次将专利审查档案和说明书及附图一起用于解释权利要求,明确了专利审查档案在专利侵权判断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介绍
OBE-工厂翁玛赫特与鲍姆盖特纳有限公司于1996年4月2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申请号为96191123.9、名称为弹簧铰链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为:一种制造弹簧铰链的方法。该铰链由至少一个外壳、一个铰接件和一个弹簧构成,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提供一用于形成铰接件的金属带;切割出大致与铰接件外形一致的区域;通过冲压形成一圆形部分以形成铰接件的凸肩;冲出铰接件的铰接孔。专利权人主张康华公司未经其许可,擅自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和销售落入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弹簧铰链产品,构成专利侵权行为。
在一审程序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康华公司加工铰接件的方法为在金属带材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冲下铰接件,即康华公司所称的冲裁落料(而涉案专利则是在铰接件安装弹簧件装配单元之前仍与金属带连接),尔后由人工手持钳子夹住铰接件,将铰接件凸肩延伸部分用锻压机砸圆,即康华公司所称的模锻,再由人工将铰接件插入打孔机进行打孔。可以看出,康华公司加工生产铰接件的方法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所保护的方法等同,侵权成立。
康华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简称二审法院)提起上诉称,涉案专利方法是建立在铰接件同金属带料不分离的情况下实现的,而被控侵权方法既不连续也不顺延,是在与金属带分离情况下,采取传统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冲裁、锻压和冲孔设备逐一完成的,与专利方法完全不同。
二审法院认为,根据涉案专利说明书的记载,涉案专利技术方案是建立在铰接件同金属带料不分离且各步骤先后顺延的情况下实现的,将铰接件从金属带料分离下来无法实现涉案专利方法的技术效果和技术目的。被控侵权产品中铰接件的制造方法与专利方案所采取的铰接件同金属带料不分离的方法不同,被控侵权产品的制造方法与专利方法既不相同也不等同,没有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一审判决关于被控侵权方法与涉案专利方法等同的认定错误,予以纠正。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由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目前死亡率高为20%~30%[1]。通过综合治疗,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治愈率已提高到93%[2]。其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脑1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怎么写论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男5例护理论文,女5例。年龄22~60岁,住院时间10~160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根据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脑膜炎。
1.2 治疗 住院后根据不同情况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选用4~5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病情重,加之应用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后可出现一定的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另外,一些患者对结核病存在误解,加之经济的拮据,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此外,一些患者又担心预后不良,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论文,放松心情,乐观面对本病。
2.2 饮食指导 患者由于颅压高致频繁呕吐,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降低食欲,持续发热及大剂量
脱水剂应用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清醒患者鼓励其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钙饮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肠外营养。
2.3 用药观察
2.3.1 应用脱水剂的观察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用的脱水剂为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所以,首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目前,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其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护士应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怎么写论文。
2.3.2 使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黏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护理论文,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使用激素用量过大或减量不合适、计量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药、减药,如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3 抗结核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耐药。此外,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大。因此,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药。另外,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反应。
2.4 腰椎穿刺的护理 进行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因具有一定的损伤性护理论文,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4~6 h。
2.5 发热的护理 本组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0 ℃。因此,应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出现体温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对于出汗较多患者应协助其饮水,并加强房间通风,防止复发感染。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等,防止皮肤感染发生怎么写论文。
2.6 高颅压的护理 脱水疗法是治疗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常用20%的甘露醇静滴,应用时速度要快,确保200~500 ml甘露醇在30 min内滴完,否则影响脱水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血症。
2.7 出院指导 结核脑膜炎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待脑脊液检验正常及症状消失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仍须坚持抗结核治疗6~9个月。出院时嘱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脑脊液、血常规、肝功能护理论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结核性脑膜炎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颅内高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服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5-128.
美国临床药学的开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药师几乎都是临床药师[2]。美国的学位要求较高,学制也较长,一般为6~8年,只有获得药学博士学位(Pharm.D.)者才有资格参加执业药师资格的考试,而只有获得Pharm.D.学位和执业药师资格证的才能成为临床药师[3]。因此,在美国Pharm.D.学位是临床药师的岗位准入学位。美国临床药学学生在第6学年开始药学实践,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只有基础课和药学专业课都合格后才能进入实践阶段。学校在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而实习毕业证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之一[4]。美国临床药学学生的实践课并不比理论课轻松,而且实践范围很广,专业方向各大学也有所侧重。如:肯塔基大学的实践范围集中在医院、社区门诊以及特殊人群服务机构,专业方向主要在急救药学、社区药学、老年药学、药物经济学4个方面;而加州大学的实践主要在医院、门诊、戒毒中心、家庭护理机构、药物信息中心、慢性病护理中心等,专业方向以药学服务、药学健康政策与管理、药学研究为主。
2我国临床药学的实践情况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临床药学的概念。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药事法规的相继出台,国家对临床用药也越来越重视,在医院等级评价中,明确要求各级医院需配备专职的临床药师[5]。然而,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三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开展得不够理想。除了受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学制较短的客观条件制约以外,笔者认为也与高等学校对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视不够、学生毕业的考核标准不够规范有关。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实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合格的、有经验的临床药师是核心人物,他们带领学生进行各种药学实践活动,其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对学生的药学实践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在我国,目前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临床药学实践的临床药师少之又少,临床药师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6]。如果完全照搬美国的临床药学实践体系,将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目的。
3建立我国国情下的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模式
3.1临床轮转实践阶段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针对临床药学是应用型学科[7]、医疗机构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我校首先安排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临床轮转实践。临床轮转实践的目的不仅按照医学学生的模式学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处方书写,更重要的是学习掌握患者整体状况的能力和技巧,学习各个科室的用药常规,与临床医师就患者的具体情况讨论用药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最佳个体化用药方案。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轮转既类似于医学学生,但又有所区别。这一阶段我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为26周,结合我校附属医院的各科特点,实践重点在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手外科。这5个科室在我院是省市重点学科,患者多、用药复杂,因此这5个科每个科的实践时间为4周,脑外科、妇产科、儿科各2周。临床轮转实践中,要求学生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以疾病的药物治疗为核心,制定用药方案。每个科至少要跟踪1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指导和解决所有药学相关性问题,协助医师筛选最佳治疗方案,及时向指导老师报告用药问题,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和副反应等。临床轮转实践结束后,学生必须向指导老师提交一份包括病例分析和用药分析在内的总结报告。我校规定,总结报告等同毕业论文,不得少于3000字,分为4个等级[8]: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需要经过答辩论证,合格后方可通过。这类似于美国的实习毕业证,是毕业的必需条件。例如,有一个同学在呼吸科实践时,遇到这样的一个病例: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医师的用药方案是5%葡萄糖250mL+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qd;0.9%氯化钠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bid。学生看到这一用药后,认为阿奇霉素与克林霉素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二药作用的靶位相同,联合使用会产生药理拮抗作用。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当班医师进行了交流,最后修改了用药方案,取消了克林霉素的使用,同时书写了一份完整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技术报告。经过类似的临床实践,我校临床药学学生毕业后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工作。
3.2药学各环节实践阶段
药学各环节实践主要包括药品采购、药品调剂、药品储存、药品效期、药品制剂、药品检验、不良反应的报告、治疗药品浓度监测、特殊药品的管理等,实践时间为14周。其中药品调剂、药品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为实践的重点,每个环节3周,其他岗位为1周。药品调剂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学生在药品调剂实践时发现,由于患者较多,用药交待流于形式,就有学生提出,建议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如计算机、复印机等,设专职高级药师负责各类人员的药物咨询。为增强门诊调剂窗口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也有学生建议咨询窗口增设退药服务,这样既方便患者,也为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了资料来源[9]。医师在临床中由于门诊患者多、处方量大,存在处方诊断、规格、用法空项,也有学生发挥特长,修改微机程序,增设了“如果处方不规范,将自动退回,请医师补充”的环节。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挥,受到临床医师的好评。学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了医院药学的全部工作,以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为核心,强化药品质量和安全意识,了解了新药临床试验和药品疗效评价工作,掌握了医院药房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医院制剂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医院购入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医院常规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为患者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学会了建立药历和处方点评分析,并能结合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学会收集药物安全性信息等。药学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药学功底,还为其更好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和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 62岁左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示:低分化腺鳞癌。化疗3个周期,无明显化疗反应。化疗期间一般情况可,社会支持系统佳,精神状态佳,性格乐观,现左侧第六肋骨转移和脑转移,给予调强放疗,近一月余疼痛明显,给予吗啡持续泵注止痛治疗,静脉穿刺可能遵医嘱给予PICC置管,精神食欲差,消瘦,卧床。
2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方法
以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循证依据,采用查阅文献及循证护理网络资源平台等综合性分析判断,将科研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及患者意愿紧密结合,以审慎的态度预见性地选取最佳的预防方法或护理途径,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1,2]。
3 主要的护理问题
3.1 疼痛
(1)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阅读书报、听音乐、看电视、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诉说,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3)提供安静的环境,调整舒适的,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
(4)应理解病人的痛苦,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病人,以减轻心理压力,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
(5)按时服用止痛药,遵循用药原则,把握好用药的阶段,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密切观察病情和镇痛效果,警惕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3.2 有便秘的危险
(1)告知病人的发生因素:卧床,进食少活动少,药物因素等并介绍含纤维素多的。食物种类;讲解饮食平衡的重要性。
(2)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3)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在减少头部活动的前提下增加躯体活动如腿部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4)建议早餐前30分钟喝一杯水,可刺激排便。
(5)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及脑疝的发生。
(6)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
(7)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8)教会家属有效协助排便的方法便秘发生时,遵医嘱应用缓泻剂。
3.3 有受伤的危险
(1)讲解活动无耐力的原因,鼓励患者床上主动及被动活动。
(2)遵医嘱给予吗啡24h持续泵注,提高病人舒适感。
(3)与医生商讨,及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病人的体质。
(4)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时应注意。
a.下床活动要有家人陪护,动作轻准稳,防止摔伤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等意外的发生。
b.活动时病人出现心慌,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使用控制呼吸的技巧(包括噘嘴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必要时给予吸氧。
c. 室内各种物品安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保证地面干燥、宽阔、安全。
3.4 有感染的危险
(1)确定潜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部位。
(2)监测生命体征及病人化验结果。
(3)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
(4)指导病人/家属认识感染的症状、体征。
(5)指导并监督搞好个人卫生;加强picc管道护理,严格执行导管维护无菌操作程序,保持管道通畅。
(6)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避免激烈咳嗽。
(7)每天保证2500毫升的进水量
3.5 潜在并发症:脑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1)护士掌握大脑功能检查包括:意识,情绪,言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分析能力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高热时立即降温,以免机体代谢增高,脑缺氧加重。
(3)识别有无颅高压的表现。
(4)预防便秘、激烈咳嗽、呼吸道梗阻等可间接增加颅内压从而诱发脑疝的不良因素。
3.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评估病人皮肤状况。
(2)病情允许,鼓励下床活动。
(3)2小时翻身一次,受压发红的部位在翻身后1小时仍未消失时,必须增加翻身次数
(4)指导病人每30分钟至2小时变化一下身体重心。
(5) 保持功能,每次坐椅时间不超过2小时。
(6) 每次更换时应观察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
(7)放取便盆时避免推、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3.7 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1)告知多下床活动的意义,鼓励患者尽力参与。
(2)患者床上的主动与被动练习,一日三次,以保证肌肉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教会家属从按摩的方法,顺序及每次按摩的时间。
(3)做好深静脉用药前后的冲封管。(4)评估。
4 结果
未发生便秘、感染、褥疮、摔伤或病理性骨折及血栓性疾病等,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被动护理及经验式护理。
5 讨论
循证护理为我科临床护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护理模式,也越来越受到科室护理人员的重视,提醒护理人员不能单凭借过时的、片面的或经验似的理论知识或技能处理问题,而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及护理队伍的素养,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高最优质的护理[3]。循证医学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据,但缺少对公开发表的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进行评判性分析,强调应重视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这一循证的关键环节,在护理管理、护理程序的制定还存在滞后性,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4]。
参考文献
[1]胡雁.循证护理实践: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13(01).
院前急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具有随机性强、时间紧、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等特点[1]。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2]。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的人性化护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1 院前急救的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对突发性、急发性伤病员,在第一现场及转送中途实施尽快、准确、有效、连续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最大限度的控制、稳定病情,赢得救治时机,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2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方法
2.1配备优良的急救仪器设备 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更需要不断改善设施设备,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和齐全的医疗设备,如: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也就是说,救护车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医院。
2.2建立规范的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护理绝非单纯的注射和普遍处置。因此,坚持建章立制的严肃性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性,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坚实基础。如:《急救信息管理制度》《急救护理人员值班、调配制度》《救护车医疗设备配置、使用制度》《监护转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就象执法一样,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患者安安心心地接受急救护理。
2.3掌握高超的急救护理技能 院前急救涉及病种广、学科多,易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实施生命救护时护理论文,其时间性、技术性对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反应水准的高低是决定急救成败的关键[3]。
2.4形成密切的急救医护配合 司机、医生和护士是院前急救中一个三位一体的抢救单元。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要本着病人的生命、利益第一,医生、护士、司机不分彼此、通力配合,努力将院前急救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圆满地完成急救任务。
2.5建立融洽的人性护患关系 人性化服务是在原有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升华和发展,它是医院赢得病人的基础[4]。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使患者眼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护士,更是朋友、亲人。
3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3.1坚实的物质保障 院前急救随机性大、时间紧迫,需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为此,必须随时掌握路况信息,指挥司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现场,以免因交通阻塞而延误抢救时间,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这点体现了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抢救乡村病人,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尤为重要。院前急救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病种病情复杂,为确保能充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急救车除备有必需的急救物品外,还应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
3.2严格的操作规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院前急救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限备急救物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第二应建立“知识技能考核机制”。护理人员要能护理、急救内、儿、妇、外、五官等各种病种的病人,因而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第三应建立“护理效果考核机制”论文格式模板。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现场工作环境大多复杂,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第四,应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机制”。在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如果情况许可,应该做好抢救记录等。
3.3熟练的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深的医学技能,如不加强学习和训练,就很难完成院前急救护理任务。第二要掌握熟练的复苏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医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急救护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能为伤病员带来更大的希望。第三要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现在的急救设备绝非单纯的一个急救箱,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现代医疗设备已逐步配备进救护车。这就要求医生护士都要掌握这些现代抢救设备的使用。
3.4积极的团结协作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有大批伤病员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就更要求统一指挥、团结协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参与、主动协助。首先要能独立操作,根据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完成基础性的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医生,使护理过程与诊疗过程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和护理。
3.5人性的护理服务 院前急救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加重,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焦虑、恐惧、求救心情迫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在现场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是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第二要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5]。第三要善解人意。护士能主动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例如,注意到患者在转运途中情绪有异样,甚至十分激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切身了解患者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与患者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者及家属。
院前急救医疗是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维系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期待。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要重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体系之中,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更放心、更安心、更称心、更舒心,整体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促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卓.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J].中华护士杂志,1997,32(8):462-463.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梁俊莲.反应水准与急救效果的关系[J].中华护士杂志,1999,34(11):696.
[4]缪春平.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2003,6:656.
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往往存在硬膜外腔粘连的可能,再加上妊娠本身也给孕妇带来了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麻醉操作时间过长、麻醉阻滞不全甚至麻醉失败,由此而影响手术进程,给产妇造成身心上的痛苦,增加胎儿在子宫内的危险性。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二次剖宫产患者100例,ASAⅠ—Ⅱ级,25—39岁,身高150cm—169cm,体重60kg—90kg,术前各项辅助检查均无异常,无妊娠并发症。
2、麻醉方法 两组均未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吸氧,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快速滴入复方氯化钠500ml。两组均选择L2-3 间隙穿刺,观察组穿刺成功后护理论文,置入腰穿针,待见脑脊液回流至针尾,接上内含局麻药的注射器,在1分钟之内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1.5ml,注完药后,取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2.5—3.0cm,仰卧位后调节平面在T8以下。若平面不满意,可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5ml。对照组用18G硬膜外穿刺针经L2-3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2.5—3.0cm,给予1.6%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量,之后,视情况给予1.6%盐酸利多卡因10—15ml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8。
3、观察指标 ⑴麻醉起效时间:从给予局麻药至用针刺法测出麻醉平面的时间;⑵麻醉效果分析:分4级进行评定。0级为麻醉失败,需改麻醉方法;Ⅰ级为镇痛效果一般,中等或持续疼痛,腹肌紧张,牵拉反应重,需用辅助药方能完成手术;Ⅱ级为镇痛良好,腹肌较松软,轻微牵拉痛,不需辅助用药即可完成手术;Ⅲ级为镇痛效果极佳,腹肌松软,产妇安静无反应。⑶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情况:术中监测BP、P、SPO2、ECG小论文。⑷新生儿出生情况:记录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⑸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等。
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P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麻醉效果比对照组佳(P<0.01)(表1);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新生儿出生情况、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麻醉效果的比较
0级
1级
2级
3级
观察组
0 (0%)a
3
15
32(64%)b
对照组
10(20%)a
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往往存在硬膜外腔粘连的可能,再加上妊娠本身也给孕妇带来了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麻醉操作时间过长、麻醉阻滞不全甚至麻醉失败,由此而影响手术进程,给产妇造成身心上的痛苦,增加胎儿在子宫内的危险性。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二次剖宫产患者100例,ASAⅠ—Ⅱ级,25—39岁,身高150cm—169cm,体重60kg—90kg,术前各项辅助检查均无异常,无妊娠并发症。
2、麻醉方法 两组均未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吸氧,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快速滴入复方氯化钠500ml。两组均选择L2-3 间隙穿刺,观察组穿刺成功后护理论文,置入腰穿针,待见脑脊液回流至针尾,接上内含局麻药的注射器,在1分钟之内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1.5ml,注完药后,取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2.5—3.0cm,仰卧位后调节平面在T8以下。若平面不满意,可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5ml。对照组用18G硬膜外穿刺针经L2-3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2.5—3.0cm,给予1.6%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量,之后,视情况给予1.6%盐酸利多卡因10—15ml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8。
3、观察指标 ⑴麻醉起效时间:从给予局麻药至用针刺法测出麻醉平面的时间;⑵麻醉效果分析:分4级进行评定。0级为麻醉失败,需改麻醉方法;Ⅰ级为镇痛效果一般,中等或持续疼痛,腹肌紧张,牵拉反应重,需用辅助药方能完成手术;Ⅱ级为镇痛良好,腹肌较松软,轻微牵拉痛,不需辅助用药即可完成手术;Ⅲ级为镇痛效果极佳,腹肌松软,产妇安静无反应。⑶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情况:术中监测BP、P、SPO2、ECG小论文。⑷新生儿出生情况:记录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⑸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等。
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P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麻醉效果比对照组佳(P<0.01)(表1);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新生儿出生情况、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麻醉效果的比较
0级
1级
2级
3级
观察组
0 (0%)a
3
15
32(64%)b
对照组
10(20%)a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过敏、感染因素及某些药物等有关。急性发作期时,由于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伴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产生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伴可逆性气流受限,可经治疗缓解。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13例,现将其急性发作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53~79岁;急性发作期均表现烦躁、全身大汗、严重弊闷、端坐呼吸、心率110~140次/分,经皮测血氧饱和度80~90%,可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疗程7~21天,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2、护理
2 .1心理护理
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病情重,情绪紧张护理论文,担心治疗效果,惧怕操作检查。在进行治疗时,应关心体贴病人,通过亲切的交谈,真诚的态度,消除患者的恐惧与不适应。动作轻柔,操作熟练,赢的病人的信任和安全感。训练病人逐渐学会放松技巧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利用自我调节的方法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调节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心理问题,有利于提高哮喘的治疗成功率。
2.2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减低不愉快的程度论文格式。将患者安置在安静、通风好的病室,病室内不宜放置花草;哮喘发作时,患者全身大汗,常采取强迫坐位,应给予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清洁衣裤、被褥;不能平卧者,给予适合的支撑物,如移动餐桌、升降架等,指导患者两臂前撑,两肩耸起,以助用力呼吸,发作过后可采用侧卧位休息。至少2小时更换一次,避免骶尾部受压时间过长,导致压疮。
2.3病情观察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的变化,询问其呼吸困难的程度,观察辅助呼吸肌的活动情况,有无冷汗、发绀、咳嗽、咳痰,胸部有无哮鸣音,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和呼吸及哮喘发作的持续时间。配合医生监测肺功能指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便准确判断疗效。如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突然增多,呈黄色伴发热,可能为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如病人突然出现一侧胸痛伴严重呼吸困难,应考虑气胸的可能;当PaO2<8kPa、PaCO2>6.67kPa时,说明病人已经进入呼吸衰竭状态。 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护理论文,并做相应的护理;哮喘发作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有窒息等危险,可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因此,床旁备好气管插管的设备和物件及各种抢救物品,配合医师抢救。
2.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以缓解气道炎症和水肿。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静脉推注时,若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可导致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导致死亡。故在使用时,应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但副作用较大,须注意观察。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告知病人用口吸气,用鼻呼气。在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后,应注意帮助病人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吸痰,及时漱口。
2.5氧疗护理
病人哮喘急性发作期、PaO2<6.67kPa、发绀,给予鼻吸氧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塞吸氧时氧流量2~4升/分,面罩吸氧时氧流量4~6升/分,吸氧期间15~30分钟巡视一次,保证氧疗安全,有效。使PaO2保持在9.3kPa以上即可。当PaO2>6.67kPa时,应改为持续低流量(1-2L/min)吸氧。因高流量吸氧会使氧分压继续上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消失,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诱发肺性脑病。吸入的氧气需加温湿化,以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2.6饮食护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间也营养消耗大,体内的水分、蛋白质等大量消耗流失,应及时给予补充,增强机体抵抗力论文格式。因此,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000~3000ML,并根据患者的饮食爱好护理论文,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合理饮食对增强抗病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尽自己的努力多进高营养食物。不能由口进食者,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
2.7排痰困难的护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会伴有咳嗽、咳痰。痰液阻塞气道,可增加气道阻力,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因此,促进痰液排除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鼓励病人主动咳嗽咳痰,帮助病人翻身,叩背。叩背时,手指并拢稍合拳,由两侧向中央,由下而上,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在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后,翻身叩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吸痰,及时漱口。
3、小结
参考文献:[1]安静.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