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1: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理学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引进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课教学中,已有多年。授课过程中,学生以分组形式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学案例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选择牙合与颌位这部分内容开展PBL教学。教学案例的编写,充分做到了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涉及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多临床学科内容,甚至与临床医学相联系,充分扩展知识涵盖范围。这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经过几年PBL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随堂调查问卷显示,我们发现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主动学习热情、动手能力,学生能够高度参与课堂内外相关知识的学习思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另外,我们还对口腔局部解剖部分进行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的比较,并对教学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PBL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实习考核制度可明显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对理论课的理解与掌握。当然,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PBL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比如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如详细的临床多学科相关病例资料等;指导教师在角色扮演方面的转换;学生需要分组,查阅资料,请教其他学科老师,制作PPT,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负担等。但是,我们认为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是可行的。
2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在医学院校中,实施双语教学对于培养国际竞争力和高层次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医学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正成为医学院校的热门话题,且教育部已把双语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考核重要指[1]标之一。我们考虑到《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专业词汇非常广泛,若学生能从课程中更多的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将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很大方便。因此我们尝试对2008级口腔医学专业58名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并针对教学方式及效果进行探究。初步尝试性开展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对于教学手段和方式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最合适的双语教学方式为中文教学,结合英文课件,使用中文教材,试卷试题无英文。说明学生认为口腔解剖生理学学习难度大,内容复杂,考试压力也较大,并不希望考试题出现英文题目。因此,我们在今后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学习难度较小的绪论部分,进行双语教学,时长为1学时,尽量减少学生负担。
3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2011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髓腔解剖实习课教学中,我们还尝试了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2]的社会主体。主体性教育的目标代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最终结果也必定会把目[3]标锁定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上。课前布置实习课教学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参照教材,紧密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及理论课授课内容,制作关于髓腔解剖结构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在每次实习课的开始十五分钟,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模仿老师,参照模型、图谱,描述本节课所授重点内容。学生走上讲台,直接参与教学的形式,既是复习理论课内容和检验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加深印象,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协作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上台演讲的同学也获得了极大的锻炼和考验。在每次实习课的最后五分钟,带教老师随机邀请一名学生带领大家复习本次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课后对104名学生及其他临床学科20名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认为髓腔解剖实习课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使其能够高效完成教学内容,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及透彻性。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增强了探索精神。临床带教老师反映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为临床生产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节省了时间。
4积极探索,尝试新兴教学模式
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4]MOOC,简称“慕课”)迅速崛起。慕课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利用现在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互联网形式将世界各地的授教者与学习者通过慕课平台紧紧相连,二者共同参与[5]的教与学的教学方法。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存在优缺点,优点主要体现在课程选择全球化、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交流国际化和学习过程自主化这四个方面。相较于传统教育,MOOC教学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无法接受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课程学习需过英文语言关,容易半途而废,学[6]分和认证体系还不完善。但我们相信MOOC教学将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注入新的活力,对传统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针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模式,我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因此,我们也可以尝试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在慕课的设计中,突出学科特点,突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进一步强化我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模式和内容。另外,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model,FCM)也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2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法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教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将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课件事先制作并放在课堂外的网络上,完成知识建构,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可操作性极强。其主要思想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主要知识点和相关概念的自主学习,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甚至在缩短了的课堂学时内提高知识内化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进行知识的深入内化、问题探讨和任[7,8]务解决。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在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教学指导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展望当今,世界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是:在医学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整合课程。精[9]选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化,形式灵活化。我们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又应该以[10]“不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前提。
基础是服务于临床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掌握自己获取知识的技能,为将来走进临床打下坚持的基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施教和灌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以往求知主体始终处于教学活动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增强其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不断进行探索、改革的动力。对于口腔解剖生理学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应该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与时俱进,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逐渐摸索本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同章节,所适合采取的教学模式,甚至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好本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路振富.40年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25-26.
[2]袁维新.主体性教学及其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0,(1):13-15.
[3]王文庆,阮啸,李文腾.大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25-26.
[4]张学军,唐久磊,魏江明.基于Flash3D的中学化学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4,(1):79-84.
[5]何惠宇,单健良,董红宾.慕课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12):1611.
[6]蔡宏伟,曹小敏.MOOC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分析—以“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1):68-71.
[7]ParkSE,HowellTH.Implementationofaflippedclassroomeducationalmodelinapredoctoraldentalcourse[J].JDentEduc,2015,79(5):563-570.
[8]尹战海,程青青,李志强.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53-156.
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制作“温度带和干湿区比较表”,让学生参照”中国温度带分布”和“中国干湿区分布图”两张图,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的气候特征那么复杂多样”。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在小组间走动,及时了解各小组讨论情况,对于有自主意见、讨论较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较为薄弱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较强,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回答的方向很不错,但能不能更具针对性一些”等类似的提示,在不打击到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出更好的答案。同时由于初中生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还可提出“西北干旱地区形成大片荒漠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另外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零距离接近教材和体会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如在学习“大洋和大洲”时,设计以“来自四大洋家族的自白”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四大洋”,说出“自己”的名称、面积、位置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可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整个教学过程其乐融融,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思维十分活跃,既深刻理解了知识,也表现出较强的表现力,大幅度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1.主动与学生沟通,以亲切的态度面对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心理特征也存有差异,所以,需要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予以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交朋友的方式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业基础。有些教师会在授课时带入个人主观情绪和思想,常常会以自己看不惯的现象对学生实施教育。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心理都十分单纯和简单,教师只要运用较好的心态与学生交往,会十分容易地除掉学生的戒备心理,师生关系自然而然会变得融洽。
2.发扬民主精神。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安全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从内心对教师产生信任,因而可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如果满足上述要求,学生自然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活跃在教学中,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总而言之,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成果,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促使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堂课。
三、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重视课后辅导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正是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到大自然中去,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在实践中感受到人和事与生态环境,从而了解社会。如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时,可以随处可见的口香糖痕迹现象为例,让学生走出校门做关于口香糖污染环境的调查,调查人们口中口香糖残胶的去向,从而发现大量口香糖残胶一旦吐到地上,就很难被环境消化,要树立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和减少废物的意识,上述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面对不同的人群,该如何应付社会中的种种难题,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渗透如何调整情绪起伏和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探索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显然,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对象他们已先修了大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对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积累的特点,教学中,在每章节开篇讲授时,将该章节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对学生提示,以问题的方式提出知识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着问题浏览教材和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学生上讲台陈述对所提问题理解、与同学讨论的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如在介绍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的内容时,根据第三章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了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细菌的一般(基本)构造与特殊构造及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结果等几个问题;根据第四章的内容设计了微生物需要吃什么(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有什么嗜好(营养类型),如何给微生物做饭(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是怎样吃东西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教材,左右邻桌相互讨论,最后由学生来陈述问题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述,进行归纳提炼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构建了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讨论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师一言堂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为主要目标,得到学生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多次上讲台锻炼,有利于学生早日成才。
与大学教材比较,初中地理有着同样的内涵,但是缺少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的本身有内在联系,因此,就必须把握层次关系,因果关系。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科学安排,层层设问,理清关系。如初中地理第二册,中亚一章有三个知识点:深层内陆的位置;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看似独立的三个知识点,但其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地理位置决定其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沿着这个线索,发展下去,便可以了解其内流河(湖)的形成和其发过的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面。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备课要符合学生实际及其知识规律
由于受初中生现有水平和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限制,要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拌开揉碎、引导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如初一地理关于地球公转及产生四季变化的现象,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可以先通过地球仪和电灯的演示模拟,在黑板上板书出示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阳光在射点上移动过程,得出四季变化的结论。既形象生动,又便于理解。
3.认真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艺术性的内容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就应有一桶水。”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故事、谜语、诗歌、新闻、电视记录片等及时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如在讲述京杭运河时引入隋炀帝观察探花的故事,使学生对京杭运河的长度、修筑年代及起点和止点有不定性的认识。丰富了课堂内容,很适合初中生的理解水平。
4.精心设计习题
练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反馈。选择精良的习题,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布置做练习题时,教师应提前把要掌握的内容归类,哪些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哪些讨论完成,哪些必须当堂完成,哪些要通过资料完成。这样能使时间利用的有效,知识反馈的及时。
二、新课传授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新课传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学习兴趣是关键,从做学生到教学生,我悟出一个道理——施加压力强迫学生的效果远不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效果好,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灵活的方法,师生互动,抓住兴奋点,鼓励学生发言,逐渐培养学习兴趣。
2.记忆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引导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加强瞬时记忆,强化短期记忆,最后达到记久记忆的目的。
3.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地图与地理教学关系十分密切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它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因此,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所以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一般通过读一读、填一填、绘一绘、记一记几个过程即可达到目的,比如要了解各半球中大洲的分布在哪些半球上,通过让学生读图解答,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再如要了解沟通大西洋的最近海上通道,可以直接读“西亚和北非图”学生在图上能容易地找到两洋的最近通道,依次是: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通过读图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
2掌握好教材的度
纵观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要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物理解题能力的要求,就应该掌握好使用教材的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正如大家所知高一的物理教材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涉及到整个高中的知识,是学好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又是高考的重点,为此有相当一部分高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至少没有考虑到所有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所教知识内容都远远大于教材本身所要求内容,超出了高一学生所能接受的限度,例如,将传送带问题、复杂的弹簧问题、微元法问题都放到了高一物理课堂学习之中,这样让学生在高一就觉得物理很难.势必造成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减弱,有些学生在分科时不敢选择物理学科,针对当前我省物理高考算等级的实际和高一学生的学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应该紧扣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尽量深入浅出.
3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应灵活变通,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怎样转变都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演示法和实验法是最有效最直观也是能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节内容,笔者采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铅球和篮球快慢不同?”
问题2:“如果把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呢?会出现什么现象?”
问题3:“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铅球和篮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时间会怎样呢?”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是不是物体的重力不一样导致了自由下落时间的差异,排除了重力的影响因素后,将实际问题理想化,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是什么情况,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猜想,继而生成验证自己猜想的欲望,在此时进行实验演示,得到学生所期待的实验现象,深化理解的同时推动物理教学向高效的方向发展.
2.教学模式的摸索:目前,我国医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教师完全使用英语授课,学生则利用英语这门第二语言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这种全英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第二种是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讲授过程中,某些课程用母语讲授,而学习英语知识的课程同步进行;第三种是双向双语教学,教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采用母语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是目前我国高校最常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双语教学中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其首要任务都是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内容,其次才是两种语言的熟练交流,尽量避免把专业课变成了“英语课”,给学生增加过多的负担。
3.教学效果的检验:在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检验教学效果,通常采用的检验方法有课堂检查和问卷调查。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不足,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对参加生理学双语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及影响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小测验及双语考核的方式来检验生理学双语的教学效果。
二、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当下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出台教学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经过学习获得后,结合学校实际而产生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将大学生们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的作用或影响力忽视。特别是与被管理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学籍管理政策,他们的发言权与知情权没有被尊重。国家关系民生的有关政策都要召开听政会议,作为民主、科学、文明的高校为何不这么做呢?
1.2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
1.3缺乏通畅透明的政策规定、教学改革信息渠道。
当下由教务处在网络上进行通知教改的相关规定政策,由此通知高校的各个学院,然后再通过班会经老师通知到学生班级或者通过宣传栏,从而造成部分通知不能及时到位,有的不负责任的干脆就没有通知,最终导致信息传播不通畅,时常引起学生举报等不良事件的出现。
2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
根据以上现状,如何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科学民主化进程,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果,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吸纳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到高等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在我校提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院校医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2.1学生参与具体教学过程管理
学生对教学计划、课程、教师等直接进行评价和选择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把医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学校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评价依据。早期医学生参与评教的方式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然后出现了医学生涂机读卡,最后发展到网络进行评教,医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依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学校教学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2.2建立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
建立学生组织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在美国,学生组织是校内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它由各层次的学生代表组成,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代表学生的利益与学校联系和交涉。在英国,1922年成立了全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UnionofStudents),代表着20多万学生。它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对学校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我国,高校中也都建立了学生会、团代会等学生组织。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在行政部门中设立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与学生会进行沟通。
3医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义
3.1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以往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专家、领导、教师等组成,作为学校教学主体的学生一环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使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成为一种常态、长效管理模式,从学生角度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且形成一套工作流程,使学生反映的信息能够及时解决和落实。
3.2在校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在校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高等院校,将会明显增加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能够认真地去发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能够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着力去落实解决问题。学生看到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又促进了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履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职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3对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建立健全教务助理员、在校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将会让高校教学管理能够左右纵横、上下贯穿,最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以及交叉化,能够更加真实迅速的获取信息,更加通畅的安排工作,更加方便检查、落实、监管,得到更好的服务。
3.4具体体现了教育部有关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明确写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上。
3.5确实为培养学生能力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第一,已经具有民主参与管理能力的在校医学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第二,在校医学生已经具备了科学合理的判断、分析高等院校的管理制度的能力。举例来说,建立了在校大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构建了非常好的平台从而能够贯彻培养在校大学生民主参与到教学管理当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在校大学生的潜能。如果在校大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中,那么他们将会实现自我指挥与自我控制。在校大学生在多数情形下可以学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能够将创造性与独创性运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之中,同时还能够将自信心逐渐提高增强,实践经验逐步的积累,这不但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挥与锻炼,而且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运用讨论法启发
讨论式启发是教师给定一个讨论主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集体的组织形式,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是学的主体,应在讨论中反思、学习。例如:果蔬(像西红柿、哈密瓜等)采摘以后还有生命吗?是否还存在生理活动?如果存在会有哪些生理活动呢?在讨论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寻求答案。上课后,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学生准备上台讲解,讲完后同组成员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做有针对性的讲解,重点阐述如何正确理解采后果蔬的生理活动?这样,通过学生自学、多次讨论和教师的综合意见。在具体的课堂中,把搜集到的信息,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对所讨论内容进行系统学习,由传统的“教师课堂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学生课堂讲,老师提问”的方式,这样可以促进互动性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呈现。至于探索式教学[2],具体来讲,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设置,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优先设计出一些生物科学研究任务,充分利用一些具体的实验工具参与这些研究任务,根据目标要求,提出一些推论或者猜想,进行试验操作,并最终撰写实验报告,这种探究性的教学,在未来高中生物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应该是主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高考这个指挥棒,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对生物科学的重视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倾斜,因此,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采用探究式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能力,敢问敢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科研素养。
3多媒体技术参与具体教学,促进教学内容趣味化和丰富化以及促进科研教学环节的有效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一些较为成熟的科学技术,已经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有了很好的运用,例如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是未来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一种趋势。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具体的生物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一些晦涩难懂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更具生动化和形象化,通过影像资料对一成不变的高中生物教案进行革新[3],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兴趣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知识的有效接收,增强学生的课堂认同感。但是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取代高中生物教学教师的作用,因此,在辅助教学的程度上,应该合理把握,避免本末倒置情况的发生。高中生物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革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参差不齐,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参与和辅助的具体落实,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等力量的积极参与。另外,多媒体技术未来的大部分参与教学或者完全参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生物实验环节的有效进行,通过实验模拟,实验操作步骤的一些观摩,可以带给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较为直观的印象,促进后续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巧妙运用奖惩措施,唤醒学生学习潜能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夸奖、批评、赞美、惩罚等手段。完善课堂奖惩制度,教师必须要在科学合理的评价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运用得当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充分给予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音乐空间。例如在学习《送别》这首歌时,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时,有的学生在台下开始窃窃私语,影响其他学生听讲,于是笔者问他上课为什么要讲话,他说:“老师,这首歌我早就会唱了。”“太好了,那就由你来担任一下这节课的小老师吧!来教大家学唱这首歌!”这位同学很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其他同学也没有尝试过同学的教唱经历,所以都很认真地学唱。很快大家就学会了这首歌。通过这样的奖惩办法,不但使学生改掉了上课爱讲话的毛病,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形成了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可以夸奖学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透彻分析学生心理,机智处置纪律问题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自律性,课堂上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问题学生”、“多动症”儿童等,课堂上总能发现他们或是在讲话,或是在影响其它同学认真听课,等等。对于这样的情形,教师需要机智灵活,妥善处置,不能简单地停下讲课,严厉训斥一番了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或接话分析,用教学内容中的道理去说明,使之深化;或善意引导,晓以大义,以宽容的态度、渊博的学识、透彻的分析,去征服学生的心。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例如在学习《茉莉花》这一课时,课堂气氛很有些异样。这是一首广泛流行于全国的江苏民歌,很多学生都能从头唱到尾,上课时不少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或是埋头做其它事,根本提不起兴趣。面对课堂上松散的纪律,笔者灵机一动,何不尊重学生会唱的事实,从学生喜爱的角度选择曲目呢?考虑到这首歌有很多个版本,也被多位艺人重新演绎过,所以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认识,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这样一来,课堂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现场版,很经典;也有的学生说:我喜欢霍尊改编的《茉莉花》,很现代、很独特;还有的学生表示:我喜欢梁静茹版本的《茉莉花》,小清新风格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