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品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1: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产品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产品论文

篇1

项目位于某山地地形中,整个玻璃固化项目的生产工艺厂房包括玻璃固化厂房、分析实验楼、产品容器暂存库、生产运行楼,整个建筑群通过交通廊联系起来。产品容器暂存库属于其中的一个子项,建筑位于台地之上,通过转运通道与玻璃固化厂房连接,主要用于接收贮存主厂房生产产品。产品容器暂存库占地面积1148.44m2,建筑面积1638.06m2。建筑物地上部分最长处为54.45m,最宽处为19.60m,高13.10m,深-12.50m。建筑对外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一个物料出口,两个应急疏散口,此外地面一层有用于接收来自主厂房的转运通道,地上二层有参观连廊与其他子项连接。建筑为混合层次的工业厂房,一侧主要是单层大空间的吊车大厅及地下产品容器贮存室,另一侧主要是多层小空间的各辅助工种用房,小空间部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辐射防护分区现阶段全部启用房间有白、绿、红三区,将来全部启用时有橙区房间。但红区房间不进人,将来启用的橙区房间也极少。所以目前包括长时期内整个产品容器暂存库主要进人的房间放射性剂量都并不高,分区设置相对简单。

1.2用房布置的一般规律

暂存库属于核化工厂房,原则上看必须遵循一般的核工业放射性厂房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律。由于核工业体系的功能特殊性,核化工建筑一般都要满足辐射防护、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基本要求,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疏散问题再加上特殊的功能需求导致了复杂的流线需求。要想实现合理的流线布置,平面布置应当从前述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将功能需求、安全疏散、辐射防护归纳为核化工放射性建筑用房布置(平面设计)的三个要素。

1.2.1用房布置的三要素及相互关系

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设计的深入开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沿着一条主线向下进行。比较这三个要素,功能需求是建筑设计的本质问题之一,既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设计的出发点;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防火疏散主要涉及人身安全,一旦发生火情,其紧迫性急迫性是不言而喻的。本工程中的放射性剂量并不高,对于这样放射性不高的工程,防火疏散权重更大;在实际设计中,前两个要素的设计常常会涵盖第三个要素,对于核工业建筑设计辐射防护分区常常是伴随着功能分区形成的,防火疏散从一般疏散角度布置好后较容易通过多种手段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对于放射性剂量不高,辐射防护分区较简单的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一般流程可以总结如下:分析工艺及相关用房的功能需求→调整方案满足消防疏散要求→最后通过细节处理等各种建筑手段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1.2.2工艺流程及用房需求分析

工艺的功能需求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出发点,由这些功能需求可以归纳出主要的功能房间。转运热室、产品容器贮存为红区,操作前室为橙区,维修间和地面上的车大厅为绿区,可以看到工艺的功能需求和辐射防护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放射性较强的房间基本相邻。这一点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相同辐射防护分区用房尽量集中布置,也证明了前面的分析———功能需求要素涵盖了辐射防护要素。在上面基础上加入其他工种用房需求,配电、热引入需在一层对外开门,故放在一层;进风、排风用房需要相同的大空间,放在建筑物一侧一、二层相同的位置上,排风噪声相对较大且为绿区放在一层绿区相对集中的位置,进风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水槽间和监测间需放在地下一层;通信用房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接着考虑疏散楼梯和次入口布置。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重要的功能需求,在方案设计阶段主要从安全疏散的角度给予考虑:1)防火分区的设置。本工程属于较为重要的核化工建筑,可以参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m。整个厂房占地面积1148.44m2,地下部分有两处,这样整个建筑物可以划分三个防火分区,即地下两个防火分区,地上一个防火分区。2)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布置。由前述可知,本工程采用集中式布局、走道为单内廊式布置,按照耐火等级一、二级考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m考虑,本建筑一侧为大空间单层厂房,地下部分只有维修间进人且面积不足50m2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利用地上临近的物料出口作为疏散口;另一侧小房间较为集中,走廊最长处长度约为20m,并且房间布置不规则,需要按两部楼梯考虑。最后,要考虑已完成的房间布置、安全疏散是否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各房间的辐射防护分区基本能满足相同放射性水平房间集中布置的要求,右侧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口可以满足防火疏散和辐射防护疏散的要求。左侧用房集中的部位有白、绿两区,两部疏散楼梯可以分别作为白、绿两区的疏散楼梯,为满足地下防火分区两部疏散楼梯和对外疏散口的要求,绿区疏散楼梯在一层设对外应急疏散口,白区楼梯间相邻的淋浴水槽间墙体上设固定窗(旁边附太平斧),有火情时可用太平斧打破玻璃,将白区楼梯作为应急疏散楼梯。

1.2.3小结

核工业放射性厂房房间布置(平面设计)中存在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于玻璃固化暂存库这种放射性剂量不太高,辐射防护分区不太复杂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思路可以依照下面的流程进行:1)从功能需求出发,以主工艺用房为基本框架,加入辅助工种用房和相关配套辅助用房,得到房间的基本构成;2)在房间基本构成确定的基础上,参考既定面积、走廊长度考虑需要多少疏散楼梯和疏散口,依据规范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加入疏散楼梯和疏散口;3)从辐射防护分区的角度检查一下各个房间的布置是否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分区是否合理,各分区是否有合理的疏散口和疏散楼梯。不合适的可以通过调整房间布置、增加应急门或固定窗的手段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疏散要求。

1.3特殊问题和解决方式

本工程用房布置存在一个特殊的问题,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贮存玻璃固化主厂房生产的高放产品的,这些产品大约贮存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当时考虑暂定50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之后这些产品会通过工艺的特殊用房处理后运出建筑物送到别处处理。这些工艺的特殊用房在贮存时期内并不使用,只是在最后启用时方才使用,如果现阶段就将未来所需房间的装修、管道设备的设计安装等问题考虑到位,房间设备不但长期不能有效利用,且会带来设施陈旧浪费的问题,而且贮存期后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更先进的相关技术,为此我们对相关房间做如下考虑:1)房间处理。将需要的房间集中留出大空间,现阶段作为结构空间考虑,将来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布置。2)疏散考虑。对将来可能进人的空间预留疏散口,洞口可用砖墙封堵,将来启用时拆除,根据需要设门。3)装修考虑。一切装修暂时均不予考虑,将来启用时,可根据当时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进行详细设计。4)预留洞口高度。由于暂时不考虑装修,预留洞口可适当留高,将楼地面面层的余量留出来。

篇2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管桩在我国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管桩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产品年产量也不断的提高,现在全国生产预应力管桩企业近500家,全国管桩产量约3亿米。目前,预应力管桩正在从沿海向内陆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管桩会在全国地质条件允许的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但是,我们面对的管桩施工(尤其锤击法)中破损问题,以3亿米年产量,破损率0.2%算,每年造成管桩破损报废约60万米,经济损失约6千万元。而随着管桩生产工艺不断成熟,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提高,且国家和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管桩破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实际工作情况与地质条件千变万化,某些因素或情况是规范和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本单位对管桩生产与施工进行了近二十年质量管理与跟踪,现将锤击法施工破损的情形及其原因做简要分析,若有不当之处,请专家提出指正。

二、管桩锤击法施工受力分析

凡造成物体破坏的,都是因为物体受力超过自身性能极限。管桩破损同样是由于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性质的应力超过桩本身的性能极限而造成。因此,分析管桩破损的原因,首先对管桩施工中的受力进行分析。管桩锤击法施工过程是动力学问题,是功能守恒 的过程。油气混合体爆炸后给锤以压力,同时将锤头提起,使它具有势能,锤头以自由落体方式由势能转变为动能,冲击桩帽产生的冲量经垫层缓冲后冲击桩的顶部,桩获得能量克服岩土阻力而入土;这一锤击能转换结束后桩入土就停止,接着来第二、三锤……。势能做的功就是打击桩的合力乘以入土深度。

该桩在施工时,若桩锤刚性冲击桩头,则很容易造成桩头混凝土破坏。因此,桩头受到的冲击力与垫层厚度有关,适当厚度的垫层可延长冲撞接触时间,缓冲反弹,减小桩头受到的冲击力。因此,若桩锤刚性冲击桩头,则桩尖0.5-0.7L处的桩身混凝土很容易被拉断。

三、管桩破损情形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的受力分析可知,管桩在锤击法施工时,桩头受到锤击压应力,桩尖受到水平剪应力和法向端阻力,桩身受到的轴向锤击拉应力、侧阻力和弯矩。这些应力是造成管桩施工破损的直接原因。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当某个应力或某些应力的叠加超过管桩的力学性能极限时,管桩便在该处遭到破坏。因此,管桩破损是受力大于材料极限的结果,造成破损的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施工控制和管桩质量三方面。管桩由于受到不同性质的力而破损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形,这些破损情形大致都体现在管桩的不同破损位置和破坏特征。现根据管桩的破损位置和破坏特征来分析其破损原因及其造成的因素:

1、桩头出现纵向裂纹,混凝土破碎,保护层被劈裂。造成桩头破碎的直接原因是锤击压力大于桩头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而导致破损原因的可能性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锤击压应力过大,在整支桩中,桩头受到压应力最大,其锤击压应力与桩锤冲程H、接触时间、反弹速度和锤击面积有关。冲程越高,锤击应力越大;锤垫材料弹性越好,厚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锤击应力就越小;桩端地质岩层越坚硬,桩尖越难穿透,桩进尺就越小,桩锤反弹速度越大,锤击压应力越大;若桩身倾斜,桩端头板与桩锤面不完全水平接触,就出现偏打现象,导致桩头局部压应力集中而增大。另一方面,桩头混凝土强度偏低。管桩在结构设计时,考虑到了桩头的受力性能,已加密了螺旋筋以提高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能力,正常来说桩头混凝土的轴向抗压能力比其他位置都大。但是,如果螺旋筋松散,间距偏大,或桩头混凝土离心不密实,跑浆漏浆,出现缝窝,便降低桩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者由于桩套箍出现凹陷,造成桩头混凝土受剪应力,导致混凝土受力性质变化而保护层劈裂;或者桩头受锤击数过多(如锤击数大于1500),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微裂缝,而造成混凝土疲劳破坏。以上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桩头混凝土强度质量降低而破碎。因此,造成桩头破坏的因素有地质条件,如桩头进入中风化层、微风化层或标准贯入击数N大于100的强风化层;施工控制不良,如垫层过薄、桩锤冲程偏大或桩身倾斜等;管桩质量,如螺旋筋间距偏大,桩套箍凹陷、桩头混凝土离心不密实,有缝窝和漏浆现象。

2、桩身中部出现横向裂缝、桩体断裂、变形、移位,混凝土破碎。根据上面的受力分析,桩身受到的外力主要是瞬间拉应力和岩土层侧阻力,端阻力对其的弯矩,桩身混凝土对锤击压应力主要是起传递作用,其受到的压应力远远比桩头的压应力小,不至于导致混凝土首先单纯受压破坏。而桩身侧阻力对阻碍管桩破损起着有利作用。瞬间拉应力发生在离桩尖0.5~0.7L处,应力值等于(0.25~0.33)δp,其大小与锤击压应力成正比,受施工控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比例关系为材料的泊桑比,理论上和锤击拉应力与压应力的关系大概一样。但是桩头混凝土经过加密的螺旋筋加固后,桩头混凝土抗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当锤击应力到达一定的监界状态时,其产生的锤击拉应力可能将管桩拉断,而桩头混凝土尚未压碎,因此,在正常施工与质量条件下,应是桩身先被拉断而混凝土后被压碎。端阻力对桩身的弯距是由于桩身弯曲引起,造成桩身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地质条件中存在较大坡度、土质较密实而不能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如残积土、砂层等),桩尖到达该层时便以一定的倾斜度进入并穿透,使桩身弯曲但尚未破坏。当桩尖接触到坚硬的岩面后弯矩突然变大,弯矩的大小与弯曲度,端阻力和弯曲长度有关,当桩身受到的弯矩大于管桩的抗裂弯矩时,管桩就在桩身出现裂缝而导致被压碎。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是混凝土薄弱的力学性能,也是管桩破损的致命缺陷。不论管桩是拉断或折断,其在桩身均出现横向裂缝,最终导致管桩水平破坏,断面比较平整,混凝土碎块较少,桩身移位。

3、桩尖滑移,桩尖混凝土受折断裂,混凝土被压碎。根据以上的力学分析,桩尖受到的压应力比桩头受的压应力小得多。因此,在单节管桩质量均匀的条件下,靠近桩尖混凝土一般不会由于单纯的压应力而被压碎,应该是由于有横向裂缝出现,导致混凝土产生缺陷而在裂缝位置破坏。而导致横向裂缝出现的原因,是桩尖受水平应力,由于水平应力导致桩尖滑移,在桩尖附近混凝土产生弯矩,使混凝土在受拉区被拉断。因此,桩尖受到水平应力是桩尖破坏的直接原因,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不良的地质条件。正常情况下,桩尖一般不会受到水平应力,当作为持力层的岩面出现坡度时,桩尖到达岩面时,岩面便对桩尖产生水平应力,若基岩上面的土层软弱,对桩身的扶持很小而且坡度较大时,桩尖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沿着斜面滑移,使桩身跟着桩尖不断地弯折,桩端阻力便对桩尖混凝土产生弯矩,当弯矩大于管桩的开裂弯矩时,管桩就出现横向裂缝,根据破损公式可知,使用特定规格的管桩时,管桩弯折破坏的可能性与岩面坡度,岩层的力学性质,桩身侧阻力有关。因此,造成管桩桩尖破坏的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的不良,如岩面的坡度较大,基岩上面土层较软弱,有效桩长较短等等。

四、小结

1、锤击法施工时,管桩在不同位置所受到的力的性质与大小不尽相同,同一位置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所受到的力的性质与大小也可能不一样。管桩破损是管桩受力超过自身性能极限的结果。

2、造成管桩破损的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施工控制和管桩质量。管桩受不同力作用而破坏,体现在不同的位置上,同时也是由于某种主导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因此,管桩破坏受力性质、破坏位置与破坏因素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参考资料:

篇3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095-02

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谈到“尽管我们确信自己的记忆是精确无误的,但社会却不时地要求人们不能只是在思想中再现他们生活中以前的事件,而且还要润饰它们,削减它们,或者完善它们,乃至我们赋予了它们一种现实都不曾拥有的魅力[1]”,古装电视剧正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对历史记忆重构之后的呈现。

古装剧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产品,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当代大学生的集体记忆有何影响?造成这些影响的因素又有哪些?笔者就2015年国内播出的古装剧对152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将在本文中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一、大学生群体观看古装剧的现状

在大学这样一个人口密度高、信息交流迅速的场域中,大学生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同时也是新媒体的高频度使用者,大学期间有很多自由时间可供支配,很多学生经常观看一些热播的影视剧来调节生活。近年来,随着《宫》《步步惊心》《甄执》的播出,古装剧掀起了一波热潮。根据2014年中传瑞智、新浪微博提供的数据,2014年古装剧电视平台的播出量占众多题材播出总量的12%,而在微博平台电视剧提及量前5名中有3部古装剧,占比60%。

在本次调查访问的152位大学生中,古装题材的电视剧最受大家欢迎,占比59.21%,有75位学生每天观看电视剧超过1小时,仅有18位学生没有看过2015年古装剧。其中82.23%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聊起剧情发展,有78.29%的人认为观看古装历史电视剧对处理现实生活事务是有所帮助的。

根据扬・阿斯曼对沟通记忆和文化记忆的区分,沟通记忆在人际的日常传播交往中产生,个体亲身经历,文化记忆通过一些固定下来的客观外化物比如图像、仪式等进行传递,个体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因此笔者把古装剧对大学集体记忆的影响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对古装剧呈现的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体记忆的考察,二是对大学生关于现实生活中某些观念的塑造或者强化。

二、古装剧呈现的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体记忆

1.对于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作用

在对经典古装剧的构成要素的投票中,得票率最高的是剧情编排和演员演技。有88位学生表示不喜欢现在大多数古装剧,主要原因有“剧情雷同”、“演技不够、颜值来凑”、“架空历史”等。在本次调查中收视率最高的五部古装剧分别是《琅琊榜》《花千骨》《芈月传》《武媚娘传奇》和《活色生香》,其中有四部都改编自网络小说,首先收视率有一定的保障,其次,这几部剧的主角大都是当红明星,在青年群体中很受欢迎,再者,青春偶像剧里恩爱情仇的路数频频可见。问题在于,为什么在众多受访者不满的情况下这些电视剧仍然有这么高的收视率?据调查,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观众认为这些古装剧虽然剧情假大空演技不走心,但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可以在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另一类观众认为电视剧市场质量普遍低下,没有太多选择只能将就,这印证了传播效果研究中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并不一致,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来看,古装剧拥有其它媒介或者活动都无法代替的满足功能。另外,有82.23%的大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和家人朋友聊到剧情发展,因此笔者推测人际传播中的聊天谈资也是观看古装剧的原因之一。

任何一部古装剧的播出都会引发有关历史真实性的讨论,这里的历史真实是指通过考据推断出的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及事件。历史真实固然重要,但在过去主要以书面媒介保存下来的资料中,历史只是残章断句,只有通过小说、电视剧、电影等新兴媒介形式才能丰富灵动地得以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历史真实和文学价值总是相互较劲,任何一种文化产品都是这二者博弈之后的呈现。极端的看法认为古装剧没有丝毫价值,因为很多人物或者事件都是捏造而来,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影响观众对于古装剧的欣赏。研究集体记忆的学者安格拉・开普勒融合了扬・阿斯曼提出的“沟通记忆”和“历史记忆”,他认为由于媒体事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当今社会里的日常回忆实践,已经越来越跟普遍的回忆媒体连接在一起了;另一方面,那些成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深远影响力的回忆的载体,越来越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它们才能获得跨时空的影响[2]”,因此如果想让历史记忆跨越时空得以传播,只有借助新兴的媒介形式才能得以保存。另外,古装剧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大众文化产品,天生不具有学术的严肃性,不该用考究历史的严谨态度去对待。按照雷蒙・威廉斯对于文化的三种定义,“活文化是指特定时代和地方的文化,只有生活在那个时代和地方的人才能完全理解它[3]”,因此对于历史的考据也不可能还原绝对的历史真实,区别只在于还原程度。

2.妨碍对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忆的了解

历史不可重现,而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媒介,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观众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幻想成电视剧中的男女主角,如真实地体验了当时的历史一般。剧中人物的装饰打扮、言行举止和建筑的结构陈设等都会成为历史记忆的标签,而一些编剧在对历史无知的情况下让很多物件、称谓玩儿起了随处可见的穿越,比如很多古装剧里的人物装扮是现代服饰的古装化,再比如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从朱元璋开始的,而任何涉及宣读圣旨情节的古装剧频频出现这样的套路。但是,根据文化研究学派的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不同的观众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经验来对电视文本进行对抗式、协商式、霸权式解读。制作精良和粗制滥造的古装剧相比,观众对待前者的态度更为审慎,投入度更高,而后者由于制作粗糙会在很多方面给观众以虚假感的暗示,观众的态度也更加随意,因此精良的古装剧对于历史记忆的形成作用更为明显,营造了一个仿真的“当时”;其次,根据传播政治经济学者达拉斯・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面向市场,观众作为商品被卖给广告主,因此观众的需求就尤为重要,为了迎合观众娱乐的需求,电视剧会生产大量准入门槛很低的产品来扩大市场,相比之下,书面媒介承载的更为考究的历史站在科学的立场,准入门槛较高,受众市场就相对较小。因此,古装剧可能会妨碍大学生投入时间和金钱成本更高的历史真实。调查发现,这个情况会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所好转,参考史书史料的大四学生和研究生要比低年级学生的比率更高。

三、古装剧对于大学生关于现实生活观念的塑造或强化

据调查,有些受访者表示“一些古装剧更像是偶像剧,披着古装的皮囊演的是现代爱情的故事”,一些古装剧和当代偶像剧传递的价值观念相近,产生了一种跨越情境的似曾相识感。根据格伯纳的涵化理论,电视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制约、涵化或是培养了电视观众的现实观。

1.女性主义成功学

在本次调查中收视率最高的五部古装剧中,《花千骨》《芈月传》《武媚娘传奇》这三部剧都讲述了一个单纯天真的女主角经过种种磨难后登上权力巅峰的故事。这符合很多女性观众的口味,无论是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大学的小环境都会让人进行联想,初出茅庐也是天真懵懂,不久就尝到了现实的残酷,按照流行的说法“杀不死你的,都能使你变得更强大”,传递出再多的困苦不过是走向权力巅峰的垫脚石的观念。《琅琊榜》主要是以男性的权谋机变为主线,因此在大学生中男女观看比率很相近,而其它四部以女性角色为主的古装剧女性的观看率远高于男性。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处于依附和顺从的地位,古装剧通过对女性角色独立坚强的形象塑造,反映出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逐渐上升的态势。试想在封建教条的桎梏下,现代独立女性如果穿越到古代恐怕也命不久矣,而在很多古装剧中,这些拥有现代独立女性品质的角色都凭借着才貌兼备遇上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作为一个革新人物而存在。但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婚姻大都是父母包办,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家族使命,男女双方结婚前可能面都没见过,两情相悦更是稀罕,爱情也是近代才被建构的一个概念,这些电视剧在传递着当代独立女性的价值观的同时,也给现代爱情增添了很多美好想象。

2.模糊两性差异

除了古装剧中的女性显得刚强以外,剧中的男性形象也有逐渐女性化的趋势,两性之间的形象差异变得模糊。比如《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孱弱无力、多愁善感,《花千骨》里的白子画是一个白衣飘飘、优柔寡断,时常能引起女性的母爱和保护欲。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两性差异逐渐减小,同时也使这种在过去被视为异常的现象被主流化收编,可以为大众所接受。在他们成为新一代偶像的同时,这些角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

3.促进亚文化的发展

随着古装剧的热播,很多新词汇也日趋流行,比如“cp”、“好基友”等,用来形容高颜值的同性之间的暧昧关系,是对剧中关系亲密的同性的戏谑。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基腐文化,这些现象甚至成为一种时髦,通过调侃使得主流社会对基腐文化的接受度也更为普遍。更多亚文化的声音能通过影视媒体或者书面媒介的形式得到传播,在这个层面上,古装剧对于亚文化的发展和被主流文化的认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结 语

通过对古装剧文本内容的研究和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本篇论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古装剧对当代大学生集体记忆的影响。一方面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体记忆的呈现,尘封于卷册之中的历史只有经过大众媒体这种广为接受的传播方式才能继续保持生命力,但与此同时也会妨碍大学生对其他历史记忆形式的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大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念的塑造或强化,传递了女性主义成功学、对两性形象差异的弥合,同时也对对亚文化发展的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装剧巧妙地连接了现在和过去,借由历史传递出当下主流价值观,也蕴含着作为一种引领新潮流的媒介潜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