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1: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说课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且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学难学,但也有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本课程所用教材是杨丽萍主编的《生物化学》第四版,绪论是第一课,是对本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讲好绪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理解分析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绪论讲的新鲜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将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1]。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2)熟悉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3)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熟悉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
2教法和学法指导
2.1教法
(1)层层递进提问法:提问贯穿于本次课程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思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课程内容逐步深入、前后贯通。(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合理的板书设计,加深学生了对绪论知识目标的理解掌握,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启发对比法:这种方法变学生被动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4)列举实例法: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的四种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学法
(1)学生应课前做好预习;(2)课上注意听讲、记好笔记;(3)课后做好复习。老师应介绍怎样预习、如何记笔记、及时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点等。把学生引导到生物化学知识的范围中来,同时教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2]。
3教学程序设计
3.1引入课题(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种现象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在学生理解后设置问题: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化学现象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应如何分析?此处设此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则继续问:怎样揭示生物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这个复杂结构体系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现象基本原理整体框架。进一步设置问题:如何研究?再启发学生举例回答,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3]。
3.2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5min)
3.2.1生物化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酿酒、制酱、做醋等应用;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脚气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维生素B1的食物对脚气病进行治疗。同时还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讲到此处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老师的文字叙述变得更感性。3.2.2生物化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生物化学自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后,涌现出很多卓越的科学家。讲到此处,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读相关研究。原因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后续内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等的生理现象的讲解做铺垫;(3)为之后知识拓展埋下伏笔。3.2.3生物化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其人,对生物化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讲到此处可与3.2.2的内容做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设置过渡问题: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生物化学研究的什么规律?
3.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20min)
首先设置问题如“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此处讲授人体每天都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酶催化了绝大部分生化反应,与此同时生物体具有精密的自我调控方法。这点从几个层面为学生理清思路,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重点,可适当举例说明。从“种瓜得瓜”推导出遗传的概念,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点[4]。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活跃气氛,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同时穿插知识点覆盖的实例。
4课堂小结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扼杀积极性的。绪论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因此可介绍一些目前在基因诊断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是和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绪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才能牢固记忆[5]。
5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会贯通中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6]。
作者:朱会霞 孙金旭 单位:衡水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凯迪,王建光,毛孙忠,等.讲好绪论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大学教育,2013(13):118-119.
[2]张艳芳,张煜,单琳琳,等.医学生物化学绪论教学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6):582-584.
[3]张璟,尹战海,李霞,等.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3):608-609.
1、说目标
教师首先必须十分熟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制定教学目标才有正确的的依据。其次,要熟悉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便于确定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既防止制定的教学目标太多或太大。又避免制定教学目标学生轻而易举达标,浪费课堂时间。具体到每一节课,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对这一课时已经知道了哪些,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已知的基础,使教学尽可能少地重复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防止学生产生无聊和枯燥感。
第三.要注意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可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些教师将这三个目标孤立开来,或者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而忽视其他两个目标。
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说教材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既反映了学科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又是课程的具体化形式,体现着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组织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与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并称为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不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工具,而且也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技能练习的主要指导。
要说好教材,就必须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难点、编者的意图、知识的承接性和延续性都要分析清楚。
3、说教法
由于教学法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学法,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操作要点、适用范围和具体作用,力求能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法,而说课活动则激发了教师研究教学法的动力和灵活应用教学法的表演机会。优秀的教师总量善于艺术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4、说学法
教师不但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理论,还要了解所教的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学习心理状况。说课者必须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手段来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可以把学习方法组成一个学习系统,其主要内容有:预习、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归纳共性、找出差异、寻疑解难、边听边思、作好笔记,及时复习,自我检验、自我校正、勤思善问、科学用脑等等。基本的学习方法还可分为五大类:摹仿学习法、抽象概括学习法、解决问题学习法、逻辑推理学习法、总结提高学习法。无论怎样分类和用什么名称,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实践性和独立性这六个互相联系的基本特征。
5、说程序
教学的具体实施都是有程序的,说程序,就是要阐述对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的教学理论根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对于教学中的一般细节问题通常中忽略不提,对主要过程安排的思路要交待清楚,对板书的书写过程和布局的思路也要讲明。如何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过程有关,更与执教者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有关,只有真正理解了,才有可能通过教学过程来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也才有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来精心安排设计好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再通过听说双方的交流,可以使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
教学课堂教学中的程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和程序,除了应注意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外,还应注意数学科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程序应体现数学中的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模型思想等,也还要体现数学特有的公理化方法、分类方法,逻辑方法和化归方法等。
二、“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从教学实际出发,组织好“说课”活动呢?通常情况下,教师如果能注意以下三点,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说课”与学习理论相结合
说课者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才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就要将说课与学习教育理论有机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教师“精读”和“广读”教育书藉报刊。“精读”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选择一部或数部经典教育著作,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读熟、读懂。“广读”即博览群书,教育著作要读、人文科学要读,在广读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2、“说课”与上课实践相结合
逆风,更适合飞翔
金慧 曲一奏雅 5月23日
今年说课比赛语文组初高中所说课题分别是人教版八年级的《列夫·托尔斯泰》及必修3《师说》。较往届变化最大之处就是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通过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它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同样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追求个性化的思考与阅读,真正体现了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在如此语境下我尝试思考同样的内容,为何呈现出的开启点与落脚点、思考点与解决点终究相去甚远?在我看来,应该有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文本的解读。无论是授课还是说课,解读文本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能力。特别是面对经典作品,读出新意、读出深意、读出个性化的内容,还真需要教师的综合能力。而我以为,解读文本要抓住命脉,就是文本中的矛盾处。抓住文本中的矛盾点才是我们突破文本重难点的最佳点以及个性化思考点。例如在文本解读时有的老师注意到了文本的矛盾点,而梳理关系就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将人物形象的“美与丑”“舍与得”“冷与热”“幸与不幸”“表与里”等关系作为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切点,这不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又站到了理解主旨的制高点上,自然是收到好的效果。
语文教师贵在坚持对文本自身的挖掘。静下心来,素读文本,将文字本身的含义与灵魂还原到本初。而不是想着用什么技巧将文本承托起来,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同时这也恰是引导学生走入阅读误区。语文教师尝试着带着学生原生态进入文本,通过文字去把握情感与主旨,当然,接下来,就需要教师艺术化呈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个性化的思考通过教学流程和问题设计。
第二、理念的渗透。说课与授课不同的是要将学科理论通过确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体现出来,一边作为设计的思想指导与依据,同时又将理论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这样的说课无疑才是既有内容环节的设计亦有理论思想的高度,有理有据,内容详实。就初中的五位教师来说,能涉及到语文学科素养及课程标准内容的很少。即便有,也是浮于表面,为了有理论而有,而不是为了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其更有科学性。那么通过这个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意识很淡薄,亦或是理论储备不足,当用的时候方恨少啊!这也就暴露出我们一线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成为经验型教师,且呈势不可挡之势。那么经验型教师就不好吗?显然不是,经验对一个教师很重要,可是当有了经验再提升到经验理论相结合,那么势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自如轻松。
第三、知识的积淀。一个语文老师文学素养的高低对于其教育生命力的长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秉持的理念、平时看的书、体验到的情感、钻研过的教材、具备的设计能力、教授过的课、思考过的问题都会在那短短十分钟呈现出来。从持有的情感、文本的切点、重难点的确定、提及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语言的表达都会逐一呈现出来。我以为十分钟的状态就是生活状态以及课堂状态的一种延伸。
第四、细节的把握。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在细节上进行考究。越是时间集中紧凑就愈加能体现对细节的关注度与感知力。特别是语文教师对语文本处理的细节、说课环节的细节、情感表达的细节处理、板书的细节甚至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把握都应该被关注的。令人疑惑的是这次为何五位教师在作业处理上为何惊人的雷同?每一位教师都设计了将对人物眼睛描写的句子改成一首小诗,我想也许这是课本上的一道作业题?即便是,那么同课异构的前提下,是不是也应该关注到这个细节呢?这种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再有,语文老师的发音一定要准确,这是语文老师基本功的体现。比如“慰藉”一词,发音在语文老师这里应该不成为争议。所以,我想表达的是,语文老师要从细节上做起,只有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汇成河形成海。
当然,在说课流程中,有些设计是很难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亦或是设计的环节究竟对于意义有多大,还是值得斟酌的。比如有的老师设计情景表演法,这样的活动设计在我看来对于文本解读有效性并不大,估计只剩下热闹了。所以,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应该都以文本为宗,减少课堂的垃圾时间。
那么,究竟怎样的说课可以称之为上乘?这个自然没有模式,如去年说课比赛中杨帆式说课曾经引起学校关于教研探讨的新,然而,有些是说课形式是可以模仿与操作的,而有些是决然不行的。那么,从更一般形式上,这次高中组陈思嘉老师就《师说》一课的说课,值得学习与借鉴。
首先,这不是一个分为六个环节固化流程的说课。而是有机将这些说课环节融入到说课稿中,让这个说课稿成为一片思路连贯行文流畅的教育论文供人欣赏。而这篇文章里,不仅有着对文本的挖掘、个性化的思考,还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注入,同时恰如其分将新课标要求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中。
其次,陈思嘉老师在说课中,特别是在文本解读时注意到文言文学习的几个关系,正是这几个关系处理恰当,所以才使得文本没有脱离开基础而将其束之高阁,而恰恰是既有高度的爬坡更有接地气的落实。
1、注意到了文与言的关系。其实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只要老师所持理念少有偏颇,就会呈现两个极端,要不就是成为大阅读训练题,要不就成了思想教育蓝本。而陈思嘉老师处理比较恰当。一方面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句,一方面结合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明白本篇文章的写作意图。这样有机结合,文言兼备,既有工具性的功能,又有人文性的呈现。
2.注意到了情与理的关系。《师说》一文是典范的政论文,一般学生是爱不起来的,因为我们要讲结构要将道理,可是,陈思嘉老师没有简单停留在对政论文这种文体特征的分析上,而是敏感地捕捉到了这里面隐含着作者韩愈的深沉的情感的,那就是对从师风尚堪忧的现状的嗟叹,对李蟠“不拘于时”的讴歌,这样将情理结合,自然就多了一些温度。
3、注意到方法论与教学论的关系。有些教师在说课时,对文本的分析很透彻,有些老师注重方法的落实,而陈思嘉老师注意到了方法论与教学论的统一。文本问题设计结合理论指导同时兼顾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比如提出的问题“文中是如何论证从师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问题直接,直指要害,同时为下文分析做了铺垫。
4.注意到了当时与当下的关系。学习文言文不可忽略的功用就是现实意义。陈思嘉老师既分析当时时代存在的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同时还放到了今天这个时代考量,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怎样的启发,这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之一。
5.注意到了文本与文化的关系。文本存在有其永恒的价值,然而随着文本所处时代的变迁,那么,其意义也会相应变化。而这个说课注意到了启发学生用古代的文化思想关照现实,从中感受到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最后,陈思嘉老师纯正的播音员的发音,敏捷的思维,流畅且具美感的语言表达,饱满的情感迸发,得体的肢体语言呈现都给这次说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当然如果非要找点不足的话,那就是陈思嘉老师在文本挖掘上还不够深刻,一些问题设计在具体教学落实中估计不是那么理想,可是,这些都不影响我们对这样的一次说课的赞赏,因为,凡是经过个性化思考,并另辟蹊径的人总是能发现最美的风景。
赛事已然结束,而我们的思考却远未停止。一次活动最终带给我们的不是最后的奖项名次,而是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认识了自己,并在困惑中煎熬中历练了自己,促使自己的成长。这才是最终的意义。因为,逆风,更适合飞翔。
金慧
2018年5月20日22:40分
西安·风景线
(3)不知说什么。说课者在说完所有说课必备的环节之外,重点要说教学思路,你的教学方案如何让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儿?依据什么?达到了怎样的目标?
举一例,一老师在说《电功率与安全用电》一节时,给每位与会评委手中一说稿,然后又不辞辛苦的将这些说稿一字不差的打在大屏幕上,最后在讲台上操纵鼠标的同时,一字不差的背下说稿,结果可想而知。人们只是摇头,所有人都承认该老师费了劲,用了功,但所有人都感觉到索然无味。因为都只有一个感觉,就是该老师是在背诵。除了背诵,该老师就一无其他,呆板、机械,让人怀疑他说课的真实性,对他的知识能力产生疑问,试问他又能如何灵活的驾驭课堂呢?
我认为一节好的物理说课,应该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要体现课标中的思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向给学生创设情境那样,创设属于自己独特的说课氛围。包括开场白及说课导入,很多教师不注重这个环节,往往是败笔的开始。开场白要彰显老师尊贵儒雅的气质,除了介绍自己本人来自哪儿、哪个学校、姓名之外,可不失时机的拉近听众与本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只是一句幽默的话,一带而过;走上台的那一刻起,就应面带微笑,自信而谦逊。根据活动时间,酌情播放一段优美惬意的舒缓音乐或画面:面朝大海,白色浪花翻滚,风吹乱长发;亦或是满地的油菜花,胡蝶纷飞;满眼的绿色等等。
第二,正式说课之后,要在教材简介中,点明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特点等。你如何处理?理由何在?理出三维目标,圈出重难点,并从学生的角度(年龄特征、认知基础、认知特点、思维规律)优化出教学方法,这些可通过大屏幕展示要点,稍作停顿,口述。这就完成说课流程的前三者。因为所有教师基本都不会丢掉
这几部分,故我在此简述,这部分约占整个评价标准的38%。
第三,教学程序的安排(52%)。这部分是一个老师说课的重点,也是我要强调的重点。
1、整体构想
本节课你的整体构想是什么?你如何实施的?步骤要合理,目标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言简意赅,因为下边的过程还要验证该构想。
2、新课的导入
就象写文章,引人入胜很关键,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的导入上,教师要动动脑筋,是复习回顾深入问题,还是创设情境预设质疑?总之要导入自然,新颖更好。你的问题是如何提出的?你的情境是什么?要注意衔接与过渡,而不是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而又毫无关系。看似热闹,却华而不实。如一位老师在讲《电能》一节时,因为当时天阴黑,就很自然的抬头望望教室里的灯,突发灵感:“如果这时突然停电了,怎么办?”以顺手拈来的情境和问题反问学生,,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创意,可是她接着问了“电能怎么来的?”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之间似乎还缺少衔接。停电了,怎么办?发电电能怎么来的?所以启发诱导要恰当,连贯。
3、重点环节的设置,难点的突破
这一部分应是说如何授课的核心。如果该老师没有弄清楚这一块,那么所有花边都是白费。为此,你设置了哪些实验或探究活动?每一探究活动目的何在?是否环环紧扣?学生如何自主探究?怎么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又怎样水到渠成的突破难点?
探究的活动是有限的,不是多多益善,因此探究主题的选择应让每个学生(每个人)都认为是有意义的,有挑战性和可以完成的,除考虑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外,还要与所学过的内容联系以及与生产生活联系等不要拿太简单或太复杂的问题来探究,使探究活动看起来很热闹,却华而不实。在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有小组探究,有全班共同探究,有的在课内,有的在课外,不能在课内完成的,可以做课外拓展探究。在我们的物理说课中,也可以进行探究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有口头表演,书面报告,实物展示,现场操作等。或在众多师者面前利用你的教具,简单展示你的过程。也可适当借助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为了使大家更明白,可采用框图、圈图、箭头、不用色的字体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能让人看到你的设置落到了实处,确实可行。
当然,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科间的思想渗透。一位老师在说《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为了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引用一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虽轻描淡写一句话,却打破理性思维常规,学科间相互渗透。这一部分是老师大可与众不同闪光的地方,独到的创新,别具一格的思路能使人脱颖而出。
4、练习反馈环节
题型要活,题量要少,题目要精。可改换形式,不以练习测试的标题出现,可设计成“来试试看”,“快帮帮我”等贴心标签,来解决本课中涉及到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效果的检测,说课时,屏幕展示即可,无需在十五分钟内解决。
5、板书板图设计
板书设计要有计划性,做到系统性,突出启发性,体现直观性,强调艺术性。所以设计要尽量精致,让人一眼看出要点和关键。记得化学说《燃烧》一节课时,一老师设计课件:把燃烧两字用熊熊火焰衬托,然后在火焰最高处标明最重要的概念理论等,其它以火焰高低层次不同标明其它知识点。理化相通,可借鉴。又如,我们物理老师再说《电生磁》一节课时,最后的板书只有四句:电生磁,你真牛(伸出大拇指)!四指并拢追电流,N极就在拇指头。这是很好的例子。板书设计不定于一尊,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风格而定。
6、说课综述
包括老师在说课时存在的疑虑,能否按时、按质、按步完成。如果出现什么情况,或意外问题,教师如何应对,以及教师自己的课后延伸,或借助知识网站的链接。可用一两句话作为最后的结束语,以用来沟通交流。
所谓文无定法,同样,说课也可不拘一格。物理说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我们人人动脑,不断改进与完善。就目前来看,参加物理说课的教师,一部分是被评职称“逼上讲台”,一部分是初出茅庐,小荷刚露尖尖角,层次不同,良莠不齐,但这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物理说课还在成长,相信不久以后新课标的思想会象雨露一样渗透到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中。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概论》肖文娥石国兴王德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
通过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的整合,达成教研、培训操作上的一体化,即研训一体化,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对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为什么要整合?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具体怎样整合?本文谈一谈我校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思考与实践。
一、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1.首先,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工作,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把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教研、培训的课题,通过教师集体的智慧,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理论的支撑点,做到培训专题化,教研课题化,把教研、培训融为一体,通过研训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再回到课堂得以验证,通过教育教学总结和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使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时效,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2.其次,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将使学校具备研究、培训的职能和能力,有利于形成自我培训、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通过校本教研与培训使教师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再次,实现校本研训结合是落实减负,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教研、培训、存在着两张皮:教研就是指导上课,撰写论文,培训就是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二者之间条线分明,互不相通,各自工作。搞得学校许多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感到应接不暇,一会儿校本教研,一会儿校本培训,一会儿校本课程,不知该抓哪一头,顾哪一头。实际上,这些工作完全可以整合,如下图所示:
校本教研: 教育教学问题 研究 教学实践
校本培训: 教育教学问题 培训 教学实践
可见,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出发点相同,都基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目的和归宿相同,都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不应各自为政,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相互整合,研训一体化。这样就会形成研训结合,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的研训一体化的新格局,从而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式
1.集体备课说课研训一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集体备课说课研训一体主要以说课活动为载体的研训一体活动,它主要是主备课教师的“说”课活动。说课是为上课服务的,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展示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预演活动。集体备课说课活动中主备课人要把本节课自己的上课思路,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向备课组成员作说明和展示,是对备课组成员一个“说课”、上课的培训过程,在此过程后,其他教师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完善上课的方案,这又是一个研讨的过程。最后,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这样,每一节课设计都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智慧。当然,这个教学方案还需在课堂上加以印证。这样,亦训亦研,研训结合,确保了备课组成员每节课都有教高的实效,也促使备课组每位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教学反思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了教师反思的能力和施教的能力。为了使每位教师都及时自觉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能成长为有思想的研究者和施教者,学校建立了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两到三篇教学反思,编辑成册,校内交流。每学年春学期教研组范围内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交流活动,秋学期开展一次学校教学反思大赛。承担教学反思交流和比赛的教师对于其他教师而言,是教学反思的培训者,其他教师则是被培训者,而教研组长、评委的及时点评又是一个研讨的过程,就这样,研训赛一体。现在,反思教育教学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3.教育教学论文交流展评研训一体化,使教师教育智慧和灵感得到升华。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学校提倡教师撰写一些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实效性,能让广大教师从中受到启迪的好论文,学校每学期开展两个层次的教研论文交流展评活动。每个教研组先在组内展示交流本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论文,组内教师品评,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然后,每组推选一位选手参加学校论文大赛。这样,论文交流展评者和参赛者是培训者,是一次培训活动,而评委和同组教师的及时点评则是研讨活动,就这样,研训赛一体。论文交流展评活动, 促进了教师间的论文交流,也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智慧和灵感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升华。
4.教育沙龙,参与式专题研讨的研训一体化,提高了研训实效。以往,教导处和政教处的培训和研讨一直是领导讲,或学习文章,其他教师被动听,教研和培训时效普遍不强, 针对产生的这种状况,两处业务培训和教研组教研活动采取参与式研训,每次“研讨”之前均提出一定的议题,小组成员都进行事先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然后在平等的氛围中,人人参与,研讨、学习、交流。例如“如何有效的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实施对后进生的有效教学”等议题的研讨,这样,研中有训,训中有研。通过教育沙龙参与式研讨活动,满足了教师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所需技能的获得,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5.“青蓝”工程帮扶结队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青蓝工程”帮扶结队是学校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德育智慧,尽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开展 “青蓝”工程帮扶结对活动,即每个骨干教师要带好一名青年教师,三年内要使所带教师获得县级以上的课改优质课奖项,班主任工作全校处于年级前例。每月师者对学者进行一次业务指导培训。上一次示范课(或班会),指导一节师徒合作研究课,教学相长,研训一体,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是教育界极为重视、又十分难解的课题。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来源多为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又没有升学的压力较之中小学教师而言,具有更强的自主性,极易导致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随意性。因此,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教研形式,但各有其不足,总是不尽人意。“如集体备课容易忽视教学个性和教学艺术性;听课观摩,非本专业课教师往往只观其表,难解其里,签订师徒合同,范围小其效果检验又欠规范”。经多年的说课活动证明,说课是大面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从大纲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全面阐述的过程。培养高技能人才更需要高水平的教师,无论你是“双师”型,还是“一体化”教师都离不开最基本的教学要求,说课、备课和板书就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
1 说课与其他教研活动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优越之处
(1)从“备”到“说”是从静态到动态使课备得更加成熟的一个飞跃。一般来说教案是教师个人所写的“死”材料,即使是写画的认真,也很难反映备课已达到要求。而面对同行说课,说者必然要在备课的基础上深思熟虑、详加准备,说出讲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等。很明显,从个体静态备课到群体动态说课的这一飞跃,备课将更加成熟,讲课效果也将会更好。
(2)说课中的“评”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备课,主要是经过教师的个人专研,写成教案,然后再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说课则是在个人专业的基础上,写成说课讲稿,面对同行来“说”,说后还要评,“评”是取长补短、集体研究的一种好形式,它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可见,从个人钻研到深层次的集体研究,是提高备课质量、培训师资的一种好途径。
(3)说课是把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授课前的实践演练。它是经过备课、试说、集体研评,经反馈后再加工、创新,直到满意,才给学生授课这种在备课与上课之间加的一个面对教师的“说课”环节,实则是对象不同的一一种教学活动。显然,教师经过如此的演练,教学内容已熟记在心,教学程序已胸有成竹,讲课的信心会更足,教学效果则不然而喻。
(4)是教师学习掌握教学理论知识的有效方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说出“怎样教”,还得能兑i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大家知道,教师设计出一个“怎样教的最佳方案确实不易,但要揭示出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根据就更难。但也只有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科学的教学原则,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确定的说课,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说课,才会有较大的可信度。这就迫使教师,只有学习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教育科学,才能有效地去研究说课的内容和形式,探究出其中的“所以然”,说出个“一、二、三”来。
例如我在传感器及应用》课程,关于“传感器的认识”这一节的说课中,采用了转变角色,换位思考,从学生思维及生活、知识、经验的角度去做出预先的思考。在课堂结构上主要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蜕时间分配、说课堂小结5个方面内容。在整个说课过程中,精华部分是“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是信息系统的感官,它能让机器人“看”到、“触摸”到障碍。可以准确的说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自动控制系统”。所在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受到被测量的非电量信息,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并将检测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用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或控制等要求。”课堂结构的自然过渡教学环节是“传感器大多数测量的是非电量参数,如何把它们转换成电量呢?接下来请看本小节的重点内容传感器的组成。”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有一脉相承的线索,有逐步推进的层次。说清楚了突破难点的教学主要环节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说清楚师生双边括动的具体安排及学情依据,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说清楚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训练意图。说课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是教者思维的结晶,当教者的理性思考到了一个平台时,说一说课,思路畅通,往往有所顿悟。说课是意识的开掘,能力的升腾;说课可以检查教学的重点、难点,使之了然于心。说课可以检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否明确,说课能集思广益,相互交流,把最精华的知识展示给学生,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既可以给老教师固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策略注入活力,又可以促使新教师广泛学习教育理论,增强钻研教学业务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在说课的过程中生成教育智慧、增强教学的指导性,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展。所以说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需要说课。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很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它有利于加强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普遍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加大教研活动的力度,有利于学术研究中群体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课活动的形成
说课活动是建立在备课的基础上的,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备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是将备课中的隐性因素显性化,感性知识理性化,是一改教研活动中的中心发言人的呆板模式,从而升华为集体操作的优秀模式,是教研组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说一个课题时,不仅要说出“教什么”与“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说出“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与“为什么要这样做”。“解剖麻雀”,把说课活动具体研究、从而认识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认识教学规律,更好地运用教法,熟知学法,控制课堂机构,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法、教研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从它的发展来看,大致已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由说课初期的“备课一上课一评课”以单人为中心的呆板僵化的模式发展到现阶段的“备课一说课一优案一讲课一评课”集群体智慧为一体的格局。
二、写说课稿的理论依据
要说好课,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写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好说课稿有哪些理论依据呢?
1、《教学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抵
2.《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认依据;
3,《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是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
4、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三、写说课稿的步骤
写说课讲稿是说课的必要的的准备工作。说课教师争取做到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深人、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恰当,过程与板书的设计合理,讲解与练习的联系紧密等等。通过写说课稿,使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掌握备课方法。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形成清晰的备课思路,达到普遍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一)说教材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领地驾驭教材,合孚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说好课的前提。同时,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内容部份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
2、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
3、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的前后的联系;
4、教学大纲对这部份的要求是什么;
5、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尊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6,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二)说教学对象和阐述教法
1、说教材对象
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2,阐述教法
教师在憨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写说课稿时应简要说明:
a、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
b、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
c、所采用的教具、学具;
(三)说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1、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2、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3、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1、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
2、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人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3、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
4、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
5、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1 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当前,社会正在从一个“学历社会”迈进“学习社会”,传统学习已满足不了人类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师范教育是培养将来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更是需要教到老学到老。因此,教育的目的已不能仅限定在使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师范教育更应该让学生知道这个理念,这样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培养出适合“学习社会”的人才。
2 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1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的课程。学好它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作为这门课的课任老师更有责任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要让学生能学到知识首先是让他们对这门课有兴趣。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到网上搜索与之相关联的短片、视频、音乐、或背景知识等补充教学内容,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英语,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布置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源,或是找些幽默小故事、英语笑话或英文歌曲等让学生课前5分钟表演,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Group work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语用教学环节,group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用的体验。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或是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老师的要求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时老师仍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老师要备好课,充分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而不是“能者多劳”,一个小组只等一两个成员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小组活动减轻了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怕羞、怕出错等心理障碍,使他们表现出了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语言练习时间和机会。
(3)针对师范生的特点,进行小讲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师技能。
高师院校的学生虽然前三年学的是高中课本,但和高中生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师范类毕业生。从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每周有两次课笔者都能把15分钟给学生,指定课文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充分备课,轮流到讲台小讲课。同学都能认真备课,珍惜到讲台的机会,第二轮小讲课时都沉着了很多,把握课堂也更加的老练了。
2.2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向学生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经常给他们介绍好的英语学习网站。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3 教学能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补充教学内容
(1)一二年级的学生夯实语法基础。
课堂上除了必要的听说读写练习外,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会通过课堂给他们夯实语法,对英语的语法有个系统的认识,并通过补充练习,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每周会拿出一节课,按语法章节给学生系统讲解,有些学生在单元课程才学过,或掌握较好的语法知识可以让学生到讲台来讲解,讲完在通过练习巩固。
(2)三四年级的学生补充高考练习和四级练习。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三年级他们学的是高中的牛津课本,所学的知识和高中生一样,课堂上会拿高考练习来给他们做,巩固英语知识。但他们和高中生不一样,学校要求他们要考四级,而且四级的分数不到390分,不发毕业证。所以他们又有着考四级的任务,而且他们是英语专业以后要凭英语水平吃饭,四级或六级证书是说明英语水平的权威,况且很多用人单位会直接规定到必须达到英语四级。教师在教授这些有着双重任务的学生时,又不得不给他们增加四级辅导,补充四级练习。
(3)五年级的学生补充就业指导。
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只有半个学期在校学习的时间,而且这半年要完成三字一话的、说课、模拟招聘和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任务。可见,其实他们的这半学期课堂学习可以说是次要的,他们更需要老师通过课堂给他们完成这些任务做指导。他们中的很多人上学期初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说课,毕业论文怎么写,什么叫答辩。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对上课内容做了调整,课本上抓重点给学生讲。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指导如何说课,怎样写论文,并在课上让每个学生都在讲台上展示了自己的说课和用课件展示出说课稿。我教的学生在说课过关和论文等方面的通过率明显高于其他班。
3 取得的成绩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认真的探索和实践着多种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所带的班级的学生三年级的下学期一共有10人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1人三年级上学期通过英语四级,三年级下学期就顺利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所带的毕业班学生更是都顺利的通过了学校的各项毕业生基本功过关,而且一次性通过率高于平行班级,现在学生都深入各个小学开始了为期半学期的教育实习。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以后还要更深入地研究,把很多从书本上看到的好的教育理念,结合高师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其实有很多好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老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材料,教学实际,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各种好的方式轮流应用于课堂,让课堂更高效,让课堂更融洽。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走进心灵[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